大學生新聞專業(yè)實習報告_第1頁
大學生新聞專業(yè)實習報告_第2頁
大學生新聞專業(yè)實習報告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學生新聞專業(yè)實習報告我有幸參加了 xx 有線新聞臺的實習活動,這次 xx 有線新聞臺的實習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歷, xx 媒體的工作態(tài)度和專業(yè)精神讓我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個記者 的使命感和態(tài)度。我不得不成認我的實習更接近于一次獨立 學習,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一 關于有線電視新聞臺有線電視新聞臺簡介: 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 十四小時以廣東話播送的新聞頻道, 包括?重點新聞臺? 、?財 經資訊臺?、? 24 小時新聞臺? 、?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 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 24 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 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shù)碼新 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

2、著香港進入全數(shù)碼播送。二 實習前的準備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 所以在之前一直沒 有看過它的節(jié)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了解。上網所能查到 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 介紹。不過,在出發(fā)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 可以對新聞媒體的制作模式有個初步的了解。另外, 去香港實習臨出發(fā)前, 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 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三 實習工作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 對于我來說是一 次十分難得的時機。因為對于讀播送電視新聞專

3、業(yè)的學生來 說,應該多實踐。 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 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松,自由的新聞環(huán)境,有線新聞臺是我 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 港聞部的采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 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么取決于你的態(tài)度。而且他還 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里面學到的東西 表現(xiàn)出來, 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 這翻話,是個指引, 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 什么東西, 都是靠自己。 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 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說港聞部 ( 也

4、叫 assignment desk) 是整個新聞臺最忙 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 每一條新聞都要有 follow up 。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 幾個記者采訪不同的局部,而這些新聞又是耽誤不得的。在 assign desk 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時間賽跑。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里, 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 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tǒng)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 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 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 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后單獨做采訪,也上手 得比擬快。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

5、回臺里查自己的 assignment ,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訪什么新聞。在新聞量多 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 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而 team work 對于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這點, 在我們上課的時候, 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 一條新聞的出來, 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績。它需要全部人都 很優(yōu)秀,如果是在拍攝環(huán)節(jié)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 位置,那么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 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 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么新 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

6、,那也是輸了。所以, 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這個 team work 里的成 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么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 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么新聞 臺里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另外, 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 他們不 喜歡在新聞中出現(xiàn)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 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里面出現(xiàn)“今日早上, “今日下午 5 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 的新聞較之內地短,一般都是每天 1 分鐘到 1 分半鐘。在半 個小時的新聞內,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 港人節(jié)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

7、觀察了三天之后, 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踐的時機: 在一個公開場合上采訪教統(tǒng)局局長李國章。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 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 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tǒng)局長李國章出現(xiàn)的公眾場合,都會 聚集一大批媒體的記者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tǒng) 局的 IO(information officer) 在一開始就說李先生今天大 概都不會接受媒體采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會有 收獲。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xù)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采訪。教統(tǒng)局的 IO 又表示說李國章愿意接受媒體的采訪。 我們又馬上把麥克風插上,等待李國章出來接受采訪。在采 訪完畢后,記者們大多數(shù)都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參考大家所 記錄到的

8、筆記和聽回錄音,來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任何的信息, 有些不確定的還會反復問。而相互之間也會參考一下這條新 聞怎么報。再打 回各自的臺里向采主報料。在這次報料 過程當中,我自己也犯了一個錯誤,我向采主說李國章沒有 回應我們問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說話,我是聽到另外一個媒 體的記者這樣報料回她的臺里的,所以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想當然的覺得也應該是沒有回應的, 就這樣跟采主說了 采主當時沒有說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 beta 帶和音頻先 傳回臺里,讓他聽。等新聞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給我說,其 實李國章從他的問題中已經是回應了我們問的問題了的,只 是說得方式比擬婉轉,所以以后的采訪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分 析,要注

9、意聽被采訪對象答復的問題,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 答案,還要繼續(xù)跟進下去。有時候,新聞的角度和內涵,就 是這樣靠記者挖掘出來的。后來漸漸多了自己采訪的時機, 每次的采訪回來, 都 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xiàn),幸好記者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告訴我 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改良,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例如說,剛開始采訪時, 問的問題關聯(lián)性不夠強, 不夠針對, 有時問問題又過于絕對,令到被訪對象只答復是或者不是, 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后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 都有強調過要防止的,聽的時候好似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 真正操作的時候,經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采 訪對象,手忙腳亂,一拿麥克風, 學到的東

10、西就丟掉了一半, 心里緊張得被訪對象答復什么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說按照他 們的答復繼續(xù)跟進問下去。后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 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wěn)的心態(tài)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 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訪對象時,就慌慌張張的。港聞部里, 給我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壓力。 無時無刻 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一個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體, 一條新聞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記者,通 常都是行家爭相交流的對象,在業(yè)內很受尊重。當一個記者, 在體力和腦力上要付出很多, 當一個香 港的記者,要付出的是雙倍的體力和腦力,這也是香港媒體 競爭的劇烈情況所決定的。記得年前在維多里亞公園,做特 首曾蔭權的直播

11、的時候,記者和攝像師就像洪流一樣,圍著 曾蔭權,大家都是想要搶到一個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記者都 被踩爛了鞋子,甚至連褲子都被扯破了。專題部專供我啃帶子的圣地 專題部一周出兩檔節(jié)目,一個叫?香港刺針? ,由梁 文道主持。專門針對熱門的事件,主持和嘉賓一起探討這個 問題。形式有點類似鳳凰臺的?鏘鏘三人行? ,不過不同的 是,?香港刺針?的節(jié)目里面還會插入記者對這個談論的題 目做制作的外拍,另節(jié)目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不是單純的 talk show 。另外一個是?時事寬頻? ,是類似于香港電臺的 ?鏗鏘集?的一檔專題節(jié)目,相對?香港刺針?來說, ?時 事寬頻?的題材更為廣泛,可以是當前的新聞熱點,也可以

12、是歷史人文,科學技術等等。在專題部的實習時間只有一周, 但是對于我來說, 這 一周的收獲特別的豐富。專題部對于我來說,像是一個巨大 的圖書館,讓我靜下心來吸收他們前人做過的專題片。每天 一早上班,我就是抱著一疊有小山高的紀錄片,跑去剪片室 看。一天下來,可以看差不多 7、8 個小時的片,但是自己 都不覺得累,反而一邊看,滿心歡喜的寫筆記,抄下他們好 的制作方式。一個星期下來,寫滿了一個筆記本。有時, 在記者們有空的時候, 會跟他們交流國內和他 們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們做的很棒的專題,例如中 國戲曲、SARS系列,醫(yī)護前線系列,還有一些國內目前還沒 有方法涉及的區(qū)域的專題片,都會問他們整個

13、制作的方式, 如何采訪,怎么確定整個片的結構,等等。在專題部的實習過程中, 實踐的時機很少。 但是在看 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專題片制作方法。少 了出去跑的時間,更可以靜下心來回憶實習過程中,自己的 缺乏和把之前來不及消化的東西,重新消化。對于我來說, 這一周,也是自己進步最大的一周。在整個的實習過程中, 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 的淺薄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yè)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 間里,對一些采訪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 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傄詾樽约簩W的不錯,一旦接觸 到實際,才發(fā)現(xiàn)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 “學無止境的含義。實習后感:在實習結束的最后一天, 采訪主任請我們幾個實習生聚餐。在餐上,他對我們說了一番話,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很深 刻很深刻。 他說,記者這個行業(yè)就像是參加一個馬拉松比賽, 很艱苦,獎品再豐厚也只能到了終點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 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這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 不會有人去幫你,是不是能勝利,都是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