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言,是無義語氣詞嗎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是同時入選人教版和蘇教版 高中語文教材的名篇,這篇辭體抒情詩,不僅是陶淵明一生 從仕到隱的轉折點的標志,亦是中國文學史上“歸隱”主題 的巔峰之作。歐陽修甚至曾說: “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 去來兮辭而已。 ”對于文中“復駕言兮焉求”一句,兩個版本的教材均將 其中“言”字注釋為“語氣詞,無義。 ”既是無義的語氣詞, 當然可以在理解和譯文時忽略不計。但是我們知道, “言” 本身作為指事字,其最本源的意思是和“說” 、“說話”、“言 論”有關的。它是什么時候又如何演變成“無義語助詞”的 呢?關于這個問題,許多學者從詩經中大量“言” 、“薄 言”的用法入手進行研究,很
2、多人認為,只有把“言”作為 無義虛詞,才能大略說得通,如,劉淇助字辨略 ,王引 之經傳釋詞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以及近人楊樹達 先生的高等國文法 、詞詮等皆持此意見。當然也有學 者對此提出不同看法,最具代表性的是胡適。胡適在詩三百篇“言”字解指出:毛傳鄭箋把“言” 解釋為“我” ,只在爾雅 ?釋詁文中有證據;但爾雅 出于漢儒之手,非可據之書。 爾雅既不足據,則研經者宜從經入手,以經解經,參考互證,可得其大旨。他在作了 大量的歸類比較后,尋繹詩三百篇中“言”字,得三說:1.“言”字是一種契合之詞(即連詞) ,其用法與“而” 字相同,作用是連接前后兩個動詞。 2.“言”字又作“乃” 字解,是一
3、種狀字( 馬氏文通 ),用以狀動詞之時,其用 與“然后”二字同。 3.“言”字有時作代名的“之”字,為 受事(馬氏文通)。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看法,如肖旭先生曾提出, 詩 經中的“言”字,有時含有意志作用,表示“將欲” 。如果我們查閱當代幾種重要的參考文獻,如王力先生的 古代漢語 、朱東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 或中華書局的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等,會發(fā)現(xiàn),雖然也 有不少地方將 “言”作為句首語動詞, 但整體看, 他們對“言” 的解釋是因篇而異,并無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用法?;氐綒w去來兮辭之“復駕言兮焉求”句, “言”解 釋為“無義語氣詞” ,是一種最簡單的做法,這種做法的好 處或者說合理之
4、處在于,簡單且并不影響到對語義的理解。 這里,兮,顯然是語氣詞。焉,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而為 倒裝句,就可以解釋為“ (我)還出游啊去追求什么呢?” 但問題在于,這一句考查“言”字的用法,并不能拋開 前面一個“駕”字,因為, “駕言”二字乃出于詩經原 文,詩經 ?邶風 ?泉水中的“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言出 游,以寫我憂” 。衛(wèi)風 ?竹竿則有“淇水悠悠,檜楫松舟。 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前言駕車,后說劃船。這兩句用后 人的詩來解釋,就是李商隱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顯然,“駕”與“言”是兩個單獨的詞,這樣, “駕言出游” 從句型上就是“動詞 +言 +動詞”,“言”用于兩個動詞之間, 且
5、這兩個動詞之間,即“駕車”和“出游”之間又是承接關 系,故,“言”在這里,應該是“連詞” ,也就是胡適先生所 說的“契合詞” ,可釋為“而” 。為進一步考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切入。 一是胡適先生所提倡的“比較歸納法” 。即“無論碰到 何種困難地方,只要把它歸納比較起來,就一目了然。 ”詩經中用“言”字處頗多,但,其中一大類便是用 于兩個動作之間。如:彤弓??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之。小 雅?彤弓我車既攻,我馬既同,四牡龐龐,駕言徂東。一一小 雅?車攻此邦之人,不我肯轂。言旋言歸,復我邦族。小 雅?黃鳥以上三例中, “言”均用在兩個動詞之間,起連接作用, 譯為“而”是非常恰當的,如
6、果作為“無義語助詞” ,雖然 從根本上并不影響語義,但這種處理,既過于簡單,也缺少一定的說服力同時,連詞的作用不僅在于連接兩個動詞,還可以連接 兩個句子,表示兩件事情的聯(lián)系。關于這一點,王力先生的 古代漢語中有明確的解釋。而在詩經里,用“言” 聯(lián)系上下兩個句子的例子就更多了: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一一小雅?北山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衛(wèi)風?伯兮 以上各句,“言”顯然起到聯(lián)系和承接上下句的作用。 北 山中兩句意為“登上北山,手采枸杞” ,這是兩個動作的 連接;伯兮兩句意思為: “哪兒能找到忘憂的草,就把它 種在北堂之上。 ”也是“找到”乃“栽種”的順接。當然,
7、 我們在作“譯文”時,并不一定將其譯作“而”或者“則” 等常用文言關聯(lián)詞,而多用“就” 、“便”,更顯順暢,這一 點,王力先生也曾明確地講: “順接的而字有時可以譯 為而且,有時可以譯為就 、便,這要看具體的上下 文?!逼浯?,我們可以在其它的作品中得到旁證。這就是王念 孫所說的“揆之本文而協(xié),驗之他卷而通” 。古詩十九首 ?回車駕言邁曰: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 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 全詩以景物起興,抒人生感喟?;剀囘h行,長路漫漫,四望但見曠野茫茫,陣陣東 風吹動百草。這里“駕”為動詞,駕車之意,“邁”指“遠行”。(見中華書局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 )余冠英選注的漢魏六朝詩選中,直接將
8、“駕言邁”注釋為“駕而行”。王堯衢古詩解則說:“車無所往,故回;又駕而涉悠悠 之長道,不知何處稅駕?!眳切∪缦壬诠诺湓娫~札叢 中也明確地說:言是連接詞,與而同義;駕言邁等于說駕車而遠行?!庇纱丝梢?,“言”仍是兩個動作之間起 關聯(lián)作用的“契合詞”。陶淵明另一詩時運四章中,用到“薄言”一詞:“邁邁時運,穆穆良朝。襲我春服,薄言東郊”。他說,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了美好的春天,換上我的春裝,到東郊去 踏青。一般譯者會直接采用前人對詩經中“薄言”二字 的解釋,視其為“發(fā)語詞”或者“句首語動詞”,但是,我們來看其句法結構,如果“薄”“言”二字均作為無義語氣詞,那么這顯然是一個不完整的句子結構,“襲我春
9、服”與“東郊”之間沒有了本應該存在的關聯(lián),而從語義上看,“襲我春服”與去“東郊”之間是有明確的動作之間的承接關系 的?!氨 睘榘l(fā)語詞,“言”只有作為連接詞,句子結構才算 完整。在翻譯時,仍可以同王力先生的“就”、“便”之說。(見前文)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對“駕言”二字理解上有誤,人教版高中語文對“復駕言兮焉求”一句的注釋出現(xiàn)了自相矛 盾的地方,原注釋為“還要駕車出去探求什么呢?駕言,指 出游?!奔热话选榜{言”解釋為“出游” ,這句在串講時只需 譯為:“還要出游去探求什么呢?” ,注為“駕車出去” ,顯 然是將“駕”作“駕車” 、“馭車”講,即使是指代用法,也 只能是“駕”指代“出游” ,與“言
10、”字并無關系。建安七 子之一陳琳有詩曰: “節(jié)運時氣舒,秋風涼且清。閑居心不 娛,駕言從友生” 。這里“駕” “言”二字更是“言”作連接 詞的有力明證,直接寫為“駕而從友生” ,未嘗不可。而阮 籍詠懷之“駕言發(fā)魏都,南向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梁 王安在哉”是完全一樣的用法。故此,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中“復駕言兮焉求” 中“言” 應為連詞,而非無義語助詞。那么,為什么兩個版本的教材都將“言”作“無義語氣 詞”呢?我想, 最主要的原因是, 眾多學者對 詩經中“言” 和“薄言”的探究并無定論, “語助詞”是很多學者所采用 的一種說法。此外,連詞作為虛詞,其用法非常靈活,能表 示并列、 遞進、順承、轉折、襯托、假設等很多關系, 在“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海帶購買合同范本
- 2025新版城區(qū)住宅裝修合同
- 堡坎工程合同范本
- 工程石料銷售合同范本
- 車輛寄賣合同范本
- 制造企業(yè)采購合同范本
- 代理辦理勞務合同范本
- 個人股權轉讓合同書范文模板
- 建筑勞務班組分包合同二零二五年
- 闌尾炎的護理常規(guī)病案分析
- 醫(yī)保業(yè)務培訓大綱
- 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一年級數學期中檢測(含答案)
- 2025年中國短圓柱滾子軸承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教師的情緒管理課件
-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數學試卷(解析版)
- 英語-華大新高考聯(lián)盟2025屆高三3月教學質量測評試題+答案
- 第10課 養(yǎng)成遵紀守法好習慣
- 《手工制作》課件-幼兒園掛飾
- 【初中地理】西亞+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
- 2025修訂版《保障中小企業(yè)款項支付條例》解讀學習課件
- 鼓勵員工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的獎勵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