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課堂教-新課程教學(20201205145458_第1頁
《新課程課堂教-新課程教學(20201205145458_第2頁
《新課程課堂教-新課程教學(20201205145458_第3頁
《新課程課堂教-新課程教學(20201205145458_第4頁
《新課程課堂教-新課程教學(20201205145458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研究報告圖強中學二 00 七年十一月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20 世紀 60 年代以前,受實證化傾向評價模式的影響,課堂教學評價幾乎都是對學生學 習結果的評價,其他方面的評價或未涉及,或作為一種陪襯,涉及較少。 60 年代中期以后, 隨著教學評價理論研究的深入, 受人文科學思想的影響而越來越強調對教學過程進度以及對 教學過程中人與人交流等內容的評價, 使教學評價的內容日漸豐富和全面起來, 不再局限于 學生學習單一方面的評價, 因強調教學過程中對師生雙方的影響而重視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 監(jiān)控和評價。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主要是對教學目標、教學程序、 課程內容、 教學方法等方 面的

2、評價,亦即對師生雙方通過教學達到目標的情況進行評價。自 20 世紀 60 年代初以來, 對課程及教材的評價已逐漸占顯著位置, 它作為一個獨立的領域 也漸漸地從教育評價中分化出來,評價的研究者們專門提出了各種課程評價的模式。其中, 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有三個。 一是泰勒等人在 “八年研究” 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行為目標模式” , 即以確定目標為中心, 來組織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 二是美國著名的評價學者斯塔弗爾比姆 的“CIPP”模式。他認為泰勒模式中作為評價中心和依據(jù)的目標本身也需要受到評價,為此 而提出了, 以決策為中心,將背景評價、 輸入評價、 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結合起來的評價模 式,簡稱CIP

3、P模式。三是美國的斯克里芬的目標游離模式。這是一種從檢查方案的結果來 判定其價值,而不考慮目的或目標的評價模式。目前, 教學理論界對教學評價的研究與實驗已取得了不少成果,發(fā)表了一些研究性論文, 但對新課程中的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與實驗卻很少, 認真探討這個問題, 對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堂教學評價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的課堂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課堂教學的評價應根據(jù)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jiān)控。 通過評價, 使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使教

4、師獲取教學的反饋信息, 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 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是學校及時了解課程標準的執(zhí)行情況, 改進教學管理, 促 進課程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1、建構主義的評價觀:以知識的建構為評價標準,重視對知識建構過程而不是結果的評價; 以真實任務為標準評價, 努力使教育教學更加關注真實任務的解決; 同時, 注意有效 評價跟教學的整合。2、多重、成功智力學說的評價觀:每一個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不容易被測量的”; 個體間的智力差異是多元智力之間不同組合而導致的, 每一個人都有其潛在的潛能; 衡量智 力水平的高低只能以能否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創(chuàng)造出社會所

5、需的有效產品的能力為標 準。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 創(chuàng)造性智力、 實踐性智力三個方面,三方面智力的協(xié)調與平 衡,是增強人的創(chuàng)造力并促使人在生活中成功的保證。四、課題研究的目標:1、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評價指標的多元化。 探索對學生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評價的多元 指標,突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通過評價來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改變單純通過課堂觀察、 學生口頭回答或書面測驗、 考試來評價課 堂教學效果的方式, 探索和建立運用成長記錄袋、 成長手冊等多種方法來綜合評價學生的課 堂學習效果。評價重心的轉移。更多地

6、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處境與需要,注重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 注重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進步與變化。2、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構建和實施課堂教學發(fā)展性評價, 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 發(fā)揮教 師在自身發(fā)展和教學實踐能力提高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促使教師、學生評價課堂教學, 接受評價結果,改進教學實踐。3、探索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及其在評價中的效能 探索并逐步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學生、 教學研究人員、 教學管理人員、家長共同參與的評 價制度,促使

7、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課程評價觀的轉變作為重要樞紐。 綱要(試行) 指出, 要“建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要 “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這是建構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三項核心任務,它體 現(xiàn)了我國素質教育對課程評價的新要求, 也符合國際課程評價發(fā)展的動向與趨勢。 本課題試圖通過:1、在新課程背景下對促進學生發(fā)展性評價的研究;2、教師課堂教學的自我評價的研究;3、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過程評價的研究;4、課堂教學發(fā)揮評價激勵性功能的研究。 以期在新課程教與學的評價體系的理

8、論和實踐上有所突破六、課題研究的方法:1、教學實驗研究法2、資料文獻法3、經驗總結法4、調查研究法七、課題研究的步驟:第一階段:準備階段方案設計與預實驗階段( 2006、5-2006 、8)。主要步驟包括:組建課題組;召開研討 會,設計研究方案,初步確定實驗框架;舉行開題會,各小組成員提出預實驗情況,提出改 進意見,完善課題方案。第二階段:實施階段第一學段:實驗與整理研究成果階段( 2006、9-2006 、12)各小組成員根據(jù)選題和分 工,結合理論研究與實踐, 12 月底前整理課題研究階段成果(論文、案例、研究報告、評 價測試卷)第二學段:實驗驗證階段( 2007、1-2007 、 6)各小

9、組成員圍繞所選課題,在實驗的 基礎上, 對以形成研究成果提出評價和修改意見, 進一步明確下一步研究目標; 擬于 7 月舉 行階段性成果展示會。第三階段:總結階段修改完善總結階段( 2007、7-2007 、11)根據(jù)實驗結果,課題組組織成果修訂和完善 結題成果;結集新課程教學評價研究 ,成果上交評審。八、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2006 、5-2006 、8) 課題論證、修改研究方案、擬定實施方案。負責人:杜軍海參與人:全體課題組成員。1、2006 年 5 月根據(jù)圖強中學立項申請的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研究課題被批準為地 區(qū)級“十一五” 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課題, 根據(jù)申請立項書,課

10、題組制定了課題實施方案和課 題開題報告2、 2006 年 6 月 20 日圖強中學全體課題組成員召開課題開題會,為課題的具體實施拉 開了序幕。3、2006 年 6 月 23 日召開了課題組第一次全體會議,針對課題的實施方案制定課題研 究第一階段即準備階段工作計劃, 確定了課題的具體實施方案。 本課題主要分為四個子課題, 每三個人為一小組承擔一個子課題。4、2006 年 8 月 25 日課題組召開準備階段工作總結會議,針對各課題組的準備做了總 結,布置了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第二階段:實施階段(1) 2006 9-2006 10學習建構主義理論、多重 ?成功智力學說理論、信息技術理論,更新全體課題

11、組成員的教育質量觀、評價觀。負責人:康少卿;參與人:全體課題組成員。(2)2006 10-2006 12全體課題組成員參加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訓,掌握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資料收集與整理、 開展網上教學研究、 信息傳遞等技能; 命制適應新課程要求 的檢測題;奠定評價基礎。負責人:李晶玉;參與人:全體課題組成員。( 3)2007年 3月-2007 年 6月,全體課題組成員根據(jù)新課程發(fā)展性評價的原則和要求, 修改原“三課”研究中形成的“上課”評價量規(guī);引入教師、學生、家長評價課堂教學的新 機制,進行課堂教學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評價實踐。負責人:李晶玉;參與人:全體課題組成員。(4)2007年 7月2007

12、年 8月,課題組成員總結上階段的經驗,修改完善“上課”評價量規(guī);總結探索多種評價指標、多種評價方式、多元評價主體的機制,提煉經驗,將學 科“上課”評價量規(guī)匯編成冊。負責人:李晶玉;參與人:全體課題組成員。(5)2007年 9月-2007 年10月,利用匯編成冊的學科“上課”評價量規(guī)進行課堂教 學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評價實踐; 進一步探索總結多種評價指標、 多種評價方式、 多元評價主體 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負責人:李晶玉;參與人:全體課題組成員。(6)2007年 11月,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測查和結題。 負責人:李晶玉;參與人:全體課題組成員。第三階段:總結階段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測查和結題九、課題研究成

13、果: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2006 、6-2006 、8) 課題論證、修改研究方案、擬定實施方案。 課題組成員共同制訂了課題實施方案,制訂了下一步研究計劃。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2006、 92007 、10)課題組成員以學習新課程的教育理念、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為突破口, 運用正確的教學觀、 質量觀、評價觀來指導、探索課堂教學的發(fā)展性評價。在繼承原有的、 可行的、 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手段的基礎上,結合課程改革帶來的新 變化、新特點, 探索課堂教學發(fā)展性評價的新方式、新經驗; 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課堂教學 評價的經驗,以“上課”評價量表為基礎,取長補短,融入發(fā)展性評價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遵循“

14、微格教學”原理,以案例研究為主要手段,對課堂教學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綜合評 價、發(fā)展性評價。利用信息技術與教學評價的有機整體和載體,實施網上了解最新教學動態(tài)。 針對課程、教材、教師、學生、教學手段等眾多要素均會影響“課堂教學”的實際,遵循課 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堅持統(tǒng)籌兼顧,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廣泛開展交 流與合作,實現(xiàn)共同受益、共同進步。經過一年半的研究實踐, 課題組成員理論基礎實踐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共撰寫了 二十余篇科研成果論文,其中有四篇獲得省級二等獎。論文及獲獎情況如下:善用批評、發(fā)揮批評的積極作用李晶玉 省級二等獎改革教學評價方法的實踐與探索杜軍海 省級二等獎關于

15、新課改教學評價的幾點建議姚芳 省級二等獎淺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李鵬 省級二等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自我評價的幾點建議孫鳳讓學生評價學生課堂參與度之管見李洪梅淺談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張麗娟鼓勵性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推動作用韓濤淺談新課標下發(fā)展性評價邵麗語文課堂中教師口語評價的案例郭秀艷標準應是一根有彈性的繩子李晶玉關注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許成宋十、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設想:反思近一年半的課題研究歷程,對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探索,我們仍感到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其一:參研人員對新課程提出的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理論的學習與理解還不夠深入,新課程需要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學觀、質量觀、評價觀還沒有真正的樹立起來。其二:參研人員主動探索、主動適應的意識不強;不少參研人員寄希望于他人探索出好 的、可行的課堂教學評價拿來自己使用, 主動地去探索、去構建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自覺地 去總結、實踐課堂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