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藥與解表方_第1頁
解表藥與解表方_第2頁
解表藥與解表方_第3頁
解表藥與解表方_第4頁
解表藥與解表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 第一節(jié) 解表藥與解表方 一、概述 1.概念 (1)解表藥 凡能發(fā)散表邪,解除表證的 藥物,稱為解表藥。 (2)解表方 以解表藥為主要組成用于治 療表證的方劑稱為解表方。 2 2.分類及應(yīng)用 (1)辛溫解表藥、方 藥多辛溫,發(fā)汗作用較強, 具有發(fā)散風寒的功效,適用于風寒表證。表現(xiàn) 惡寒顫慄,發(fā)熱無汗,耳鼻發(fā)涼,口潤不渴, 舌苔薄白,脈浮緊等。部分藥物還兼有祛風止 痛、消腫利水之功效。 (2)辛涼解表藥、方 藥多辛涼,發(fā)汗作用較緩, 具有發(fā)散風熱的功效。適用于風熱表證,表現(xiàn) 發(fā)熱較重,惡寒較輕,略有汗出,耳鼻發(fā)熱, 目赤多眵、口干貪飲,舌苔黃厚、脈浮數(shù)等。 多數(shù)藥物兼有清利咽喉、透疹止癢之功效

2、。 3 3.應(yīng)用注意 n用量不宜過大或使用太久,以免耗損津液,造 成大汗亡陽。 n炎熱季節(jié),畜體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量宜 輕,而寒冷季節(jié),量可稍大。 n對于體虛或氣血不足的病畜(如重劇的腹瀉、 大汗、大出血及重病以后表證),要慎用或配合 補養(yǎng)藥以扶正祛邪。 n本類藥物一般不宜久煎,以免氣味揮發(fā),損耗 藥力。 4 二、常用解表藥 (一)辛溫解表藥 5 n性味、歸經(jīng):辛、微苦, 溫。入肺、膀胱經(jīng)。 n功效:發(fā)汗散寒、宣肺 平喘、利水消腫。 n主治:辛溫發(fā)汗主藥, 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惡 寒栗、發(fā)熱無汗,咳嗽、 氣喘,水腫實證而兼有 表證。 6 桂枝:為樟科植物肉 桂的干燥嫩枝。 n性味、歸經(jīng) :辛

3、、甘, 溫。入心、肺、膀胱 經(jīng)。 n功效 :發(fā)汗解肌、溫 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 n主治 :風寒感冒、惡 寒發(fā)熱 ,寒濕性痹 痛 ,痰飲,尿不利。 7 荊芥:為唇形科植 物荊芥的全草或花穗。 n性味、歸經(jīng):辛,溫。 入肺、肝經(jīng)。 n功效:祛風解表、止 血。 n主治:風寒、風熱感 冒,衄血、便血、尿 血、子宮出血。 8 防風:為傘形科植物 防風的干燥根。 n性味、歸經(jīng):辛、甘, 入膀胱、肝、脾經(jīng)。 n功效:祛風發(fā)表,勝 濕解痙。 n主治:祛風主藥,用 于風寒感冒,風濕痹 痛,破傷風。 9 紫蘇:為唇形科植物 紫蘇的干燥葉。 n性味、歸經(jīng):辛,溫。 入肺、脾經(jīng)。 n功效:發(fā)表散寒、行 氣和胃。 n主治

4、;風寒感冒兼有 咳嗽,肚腹脹滿,食 欲不振,嘔吐。 10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 物北細辛 、華細辛或 南細辛的全草。 n性味、歸經(jīng):辛,溫。 入心、肺、腎經(jīng)。 n功效:發(fā)表散寒、祛 風止痛、溫肺化痰。 n主治:陽虛風寒感冒, 風濕痹痛,肺寒氣逆, 痰多咳喘。 11 白芷:為傘形科植物 白芷 、川白芷或杭白芷 的干燥根。 n性味、歸經(jīng) :辛,溫。 入肺、胃經(jīng)。 n功效 :祛風止痛、消腫 排膿、通鼻竅。 n主治 :風寒感冒 ,風濕 痹痛 ,瘡黃腫毒 ,乳 癰 ,鼻炎、副鼻竇炎 。 12 辛 夷 :為木蘭科植物望春花或武當玉 蘭的干燥花蕾。 n性味、歸經(jīng) :辛, 溫。入肺、胃經(jīng)。 n功效 :散風寒、通

5、 鼻竅。 n主治 :鼻病要藥, 用于感冒鼻塞、腦顙 流鼻。 13 蒼耳子:為菊科植物 蒼耳的干燥成熟帶總苞 的果實。 n性味、歸經(jīng) :甘,苦、 溫。有小毒。入肺經(jīng)。 n功效 :發(fā)汗通竅、散 風祛濕。 n主治 :風寒感冒,鼻 竅不通,腦顙流鼻;風 濕痹痛;皮膚濕疹瘙 癢 。 14 生 姜 :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 n性味、歸經(jīng) :辛,微溫。入脾、肺、胃 經(jīng)。 n功效 :發(fā)表散寒、溫中止嘔、解毒。 n主治 :發(fā)汗作用較弱,常加入辛溫解表 劑中;止嘔要藥,治胃寒嘔吐。 15 (二)辛涼解表藥 16 薄荷 為唇形科植物 薄荷的干燥全草。 n性味、歸經(jīng) :辛,涼。 入肺、肝經(jīng)。 n功效 :疏散風熱、清

6、 利頭目。 n主治 :疏散風熱要藥, 治風熱感冒,目赤咽 痛。 17 柴胡 為傘形科植物柴胡 (北柴胡 )和狹葉柴胡 (南 柴胡 )的干燥根。 n性味、歸經(jīng) :苦,微寒。 入肝、膽、心包、三焦經(jīng)。 n功效 :和解退熱、疏肝理 氣、升舉陽氣。 n主治 :和解少陽要藥,治 寒熱往來;疏肝解郁要藥, 治乳房腫脹,胸脅疼痛;升 舉陽氣,治氣虛下陷致久瀉 脫肛、子宮脫垂等。 18 升麻 為毛茛科植物大三 葉升麻 、興安升麻或升麻的 干燥根莖。 n性味、歸經(jīng) :甘、辛,微 寒。入肺、脾、胃、大腸 經(jīng)。 n功效 :發(fā)表透疹、清熱解 毒、升陽舉陷。 n主治 :痘疹透發(fā)不暢;胃 火亢盛之口舌生瘡,咽喉 腫痛;氣

7、虛下陷之久瀉脫 肛,子宮脫垂等。 19 蟬蛻 為蟬科昆蟲黑 蚱的若蟲羽化時的脫落 的皮殼。 n性味、歸經(jīng) :甘、咸, 寒。入肺、肝經(jīng)。 n功效 :散風熱、退目翳、 定驚癇。 n主治 :風熱感冒、咽喉 腫痛,皮膚瘙癢肝經(jīng)風 熱所致的目赤、翳障; 破傷風 。 20 葛根 為豆科植物野 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 n性味、歸經(jīng) :甘、辛, 涼。入脾、胃經(jīng)。 n功效 :發(fā)表解肌、生 津止渴、升陽止瀉。 n主治 :外感發(fā)熱兼有 項背強硬 ;脾虛泄瀉; 透發(fā)斑疹。 21 桑葉 為??浦参锷5?干燥葉。其干燥嫩枝(桑 枝)、干燥根白皮(桑 白 皮)亦入藥。 n性味、歸經(jīng) :苦、甘,寒。 入肺、肝經(jīng)。 n功效 :

8、疏風散熱、清肝明 目。 n主治 :外感風熱、肺熱咳 嗽、咽喉腫痛;肝經(jīng)風熱 之目赤腫痛。 22 菊花 為菊科植物菊的 干燥頭狀花序。 n性味、歸經(jīng) :甘、苦, 微寒。入肺、肝經(jīng)。 n功效 :疏風清熱、清 肝明目、解毒。 n主治 :風熱感冒,目 赤腫痛,外科要藥, 治熱毒瘡瘍,紅腫熱 痛。 23 牛蒡子 為菊科植 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實。 n性味、歸經(jīng) :辛、苦, 寒。入肺、胃經(jīng)。 n功效 :疏散風熱、解 毒消腫。 n主治 :外感風熱,咽 喉腫痛,瘡黃腫毒 。 24 解表藥功能比較解表藥功能比較 25 三、常用解表方 26 麻黃湯(傷寒論) n組成:麻黃(去節(jié))45g(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藥)

9、 桂枝 45g(發(fā)汗解肌,通脈止痛,輔藥) 杏仁60g(降氣止咳,佐藥) 炙甘草 20g(協(xié)調(diào)諸藥,使藥) n功能: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n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證見惡寒發(fā)熱,無汗咳 喘,苔薄白,脈浮緊。 n應(yīng)用:辛溫解表的代表方,常用于治療感冒、流 感和急性氣管炎等風寒表實證。去桂枝,加生姜, 名三拗湯,治外感風寒,咳嗽痰多;倍用麻黃、 桂枝,加石膏、生姜、大棗,名大青龍湯,治風 寒表實證兼有里熱。 27 桂枝湯(傷寒論) n組成:桂枝45g(解肌發(fā)表 ,主藥)白芍45g(斂陰和營 ,輔藥)生姜 60g(助桂枝散風寒 ) 大棗60g(助白芍和營衛(wèi),佐藥)炙甘草45g (調(diào)和 諸藥 ,使藥)

10、n功效: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n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證見惡風發(fā)熱,汗出, 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脈浮緩。 n應(yīng)用:主要用于外感風寒表虛證。對流感、外感 性腹痛、產(chǎn)后發(fā)熱等也有較好效果。喘咳,可加 厚樸、杏仁,名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倍用芍藥, 加飴糖,名小建中湯,治虛寒腹痛;再加黃芪, 名黃芪建中湯,治療氣虛而腹痛者。 28 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 n組成:荊芥30g 防風30g(散風寒) 羌活25g 獨活25g (除風濕 ,主藥) 川芎20g(活血止痛) 柴胡25g(疏解表邪) 茯苓 45g(滲濕健脾,輔藥) 枳殼25g(理氣 ) 前胡25g 桔梗30g(止咳 , 佐藥) 甘草15g(調(diào)和諸藥

11、,使藥) n功效:發(fā)汗解表,散寒除濕。 n主治:外感挾濕的表寒證。證見發(fā)熱無汗,惡寒 顫抖,皮緊肉硬,肢體疼痛,咳嗽,舌苔白膩, 脈浮。 n應(yīng)用:本方是治療感冒的常用方。對于時疫、痢 疾、瘡瘍而挾濕的表寒證均可酌情應(yīng)用。兼氣虛, 加黨參;無濕,可去獨活。 29 銀翹散(溫病條辨) n組成:銀花60g 連翹45g(清熱解毒,主藥) 薄荷30g 荊芥 30g 淡豆豉30g(發(fā)散表邪,輔藥) 牛蒡子45g 桔梗25g 甘草 20g(宣肺止咳) 淡竹葉20g,蘆根30g(清熱生津止渴,佐使藥 ) n功效: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n主治: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證見發(fā)熱無汗或微汗, 微惡風寒,口渴咽痛,咳嗽,

12、舌苔薄白或薄黃,脈 浮數(shù)。 n應(yīng)用:辛涼解表的主要方劑,常用于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 如流感、急性咽喉炎、支氣管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初期, 防治禽霍亂有效。熱甚,加梔子、黃芩、石膏;津傷渴甚, 加天花粉;咽喉腫痛,加馬勃、射干、板籃根;癰瘡初起有 風熱表證者,加紫花地丁、蒲公英。 30 附:和解方 n概念:以調(diào)暢氣機、疏肝解郁等藥物為主要組 成,具有和解表里、調(diào)暢氣機的作用,用于治 療少陽?。ò氡戆肜镒C)的方劑,稱為和解方。 n和解方原為治療少陽膽經(jīng)病證而設(shè),然而肝與 膽關(guān)系密切,病理上常相互影響,并往往累及 脾胃,故其適應(yīng)證還包括肝脾不和、胃腸不和 等病證。 n用和解劑應(yīng)注意:凡屬邪在肌表,或

13、表邪已全 入里者,則不宜使用,以免引邪入里或延誤治 療;臟腑極虛、氣血不足之寒熱也不宜使用。 31 小柴胡湯(傷寒論) n組成:柴胡45g(和解少陽,為主藥) 黃芩45g(泄少陽郁熱,為輔藥) 黨參45g 炙甘草15g 大棗60g(扶正和中) 制半夏30g 生姜20g(和胃止嘔,佐使藥) n功效:和解少陽,扶正祛邪,解熱。 n主治:少陽病。證見寒熱往來,饑不飲食,口 津少,反胃嘔吐,脈弦。 n應(yīng)用:本方為治傷寒之邪傳入少陽的代表方。 也可用于體虛及母畜產(chǎn)后或發(fā)情期間外感寒邪。 32 逍遙散(和劑局方) n組成:柴胡45g(疏肝解郁)當歸45g 白芍45g (補血養(yǎng)肝 ,共為主 藥)茯苓45g 白術(shù)45g (補中理脾,為輔藥) 煨生姜15g 薄荷 10g(助疏肝理脾) 炙甘草20g(補中健脾并調(diào)和諸藥,為佐使藥) n功效: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 n主治:肝郁血虛,肝脾不和。證見口干食少,神 疲力乏,或寒熱往來,舌淡紅,脈弦虛。 n應(yīng)用:疏肝理脾常用方,凡肝臟疾患、胃炎、母 畜性周期紊亂以及乳房脹痛等均可用本方加減治 療。肝郁血虛發(fā)熱,加梔子、丹皮,名丹梔逍遙 散;血虛較甚,加生地或熟地增強補血功能,名 黑逍遙散;若脾虛較甚,加黨參、大棗補氣健中。 33 四逆散(傷寒論) n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