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注釋和分節(jié)事實婚姻的重婚罪認定問題修改稿1(2)_第1頁
改注釋和分節(jié)事實婚姻的重婚罪認定問題修改稿1(2)_第2頁
改注釋和分節(jié)事實婚姻的重婚罪認定問題修改稿1(2)_第3頁
改注釋和分節(jié)事實婚姻的重婚罪認定問題修改稿1(2)_第4頁
改注釋和分節(jié)事實婚姻的重婚罪認定問題修改稿1(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摘要IAbstractI引言1一、事實婚姻可以作為重婚罪定罪依據(jù)1(一)就民刑中事實婚姻處境之辨析1(二)民法中的事實婚姻1(三)刑法中的事實婚姻1二、探討事實婚姻的重婚罪認定問題2(一)前事實婚姻后法律婚姻2(二)前法律婚姻后事實婚姻3(三)事實婚姻事實婚姻的重疊3三、事實婚姻與非婚行為的界限4(一)非法同居與非婚同居5(二)事實婚姻與非婚同居5(三)事實婚姻與通奸行為6(四)非婚行為之涉及婚姻方面的詐騙行為7結語9參考文獻10致 謝11事實婚姻的重婚罪認定問題摘要:隨著我國法制化社會建設的不斷發(fā)展,事實婚姻問題以及重婚罪問題不僅引起了我國司法部門以及相關法律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而且也引

2、起了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本文從民法和刑法兩個角度對事實婚姻的做了深刻辨析,就事實婚姻中重婚罪的認定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進一步明確了事實婚姻與緋魂行為的界限,并通過一系列的經(jīng)典案例展開分析,針對其中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建議和意見。通過研究事實婚姻的重婚罪認定問題,使我對事實婚姻有了更深的見解,擁有一段美滿的婚姻是社會上每個人所期盼的,但是目前社會上仍然存在著違反倫理道德、觸犯重婚罪的事件發(fā)生。為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加強對事實婚姻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切實保護我國一夫一妻婚姻制度。關鍵詞:事實婚姻 一夫一妻婚姻制度 非婚行為 重婚罪認定標準12一、事實婚姻可以作為重婚罪定罪依據(jù)事實婚

3、姻是與法律婚姻相對稱的一個概念,在以往的學術探討中,將其定義為男女雙方未經(jīng)合法的婚姻登記程序而以夫妻名義通過居生活,群眾也認為他們是夫妻的兩性結合。而重婚罪是指自己有配偶又與他人結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行為。這就包括了兩種犯罪主體:一是自己已結婚,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又與他人結婚的;二是明知對方正處于一段婚姻關系中仍與之結婚的,這兩者互為對合犯。學術上認為第二種犯罪主體應是自己沒有配偶者,但筆者認為,雙方都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既有已知自己有配偶而又與他人結婚的故意,也有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故意,故刪除了對第二種犯罪主體“自己沒有配偶而明知他人有配偶的描述”。而重婚罪最顯著的特征應

4、是兩段婚姻關系的同時存在,即一前一后中間被隔斷開的婚姻關系原則上并不會構成重婚罪。(一)就民刑中事實婚姻處境之辨析事實婚姻首先是作為婚姻法上的一個問題被提出來的, “事實婚姻”這一名詞的產(chǎn)生是基于婚姻制度的改變,而這種行為本身的產(chǎn)生原因是由于我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自古以來一直以儀式婚作為婚姻成立的條件,而并不以登記作為評判婚姻是否成立的標準。(二)民法中的事實婚姻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歷史的發(fā)展,民政部于1986年3月15日發(fā)布的婚姻登記辦法中規(guī)定,男女雙方自愿結婚、離婚或者復婚,必須依照本辦法進行婚姻登記,自此確立了以婚姻登記為婚姻成立條件的新婚姻制度。但由于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未能立即改變或者由于農(nóng)

5、村地區(qū)交通不便亦或者其他諸如此類的原因,在司法實踐上一系列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诖吮尘?,1989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稱89年若干意見)規(guī)定,由于事實婚姻關系形成的原因和案件的復雜程度,為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維護婚姻關系的穩(wěn)定,在一定時期內,有條件的承認事實婚姻關系,是符合實際的。89年若干意見的頒布是為了緩解由于新制度產(chǎn)生而出現(xiàn)的問題,也指出了民法上對于事實婚姻是持一種“一般情況否定、特殊情況肯定”的態(tài)度。在一個過渡期結束后,1994年2月1日頒布施行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規(guī)定,符合結婚條件的當事人未經(jīng)結婚登

6、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的,其婚姻關系無效。這一條例是為了進一步促進了新婚姻制度的落實,而后2011年新修訂的婚姻法中規(guī)定“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將不符合結婚法定條件的婚姻認為無效婚姻。但僅僅是落實仍會出現(xiàn)問題,所以同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中為了緩解與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突破性的將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分作兩部分解決,以 94年婚姻管理條例出臺為劃分的標準,將其出臺前的男女雙方已經(jīng)符合婚姻實質條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其出臺后的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條件,但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同居關系對待。這一規(guī)定有限度地給予了事實婚姻一定的法律效力,但也限制

7、了這一概念的存在區(qū)域,即只承認94年2月1日之前的事實婚姻的法律效力,此后的一概不認。(三)刑法中的事實婚姻而在刑法領域中,并沒有直接的指出事實婚姻這一概念,而是通過對重婚罪的規(guī)定而引出構成重婚罪的婚姻類型中包含著未經(jīng)合法婚姻登記的事實上的婚姻狀態(tài)。司法實踐中,重婚罪可以表現(xiàn)為兩個或者多個法律婚姻的重合,兩個或多個事實婚姻的重疊,但最多的還是法律婚姻與事實婚姻的重疊組合。所以,明確事實婚姻的具體定義,對于處理刑法上的婚姻犯罪是極為必要的。這也就說明刑法上對于“事實婚姻”在這一概念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甚至不僅要肯定,更要明確其含義。1994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婚姻管理條例實行后發(fā)生的以夫

8、妻名義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以下稱為94年批復)中規(guī)定,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發(fā)布實施后,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應按重婚罪定罪處罰,其中與重婚罪表述不同的是,重婚罪要求是“與之結婚”而該批復中規(guī)定系“以夫妻名義同居”,即從法律上確定了事實婚姻作為后一婚姻狀態(tài),也是刑法對事實婚姻態(tài)度的承認表態(tài)。對于前一婚姻狀態(tài)是事實婚姻也構成重婚罪,2001年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一)從旁斧正,在本文的第二章節(jié)有具體論述。從表面上看,民法與刑法對于事實婚姻的態(tài)度是呈兩個完全不同的態(tài)

9、度,但這并不代表其態(tài)度背后的出發(fā)點是矛盾的,二者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維護合法利益,只不過民法是從價值層面上考慮事實婚姻能否生效,因為新的婚姻登記制度使得原則上只有通過登記的婚姻才受法律所保護,對于事實婚姻的部分承認也僅是對于現(xiàn)存歷史遺留問題的緩兵之計;而刑法作為部門法的保護法,其制定重婚罪的立法初衷即是保護婚姻法一夫一妻制度,那么將事實婚姻作為重婚罪的定罪依據(jù)則能更好的起到對一夫一妻制的保護,也正是由于民法上限制事實婚姻概念而刑法又必須肯定事實婚姻概念從而定罪,事實婚姻在民法刑法中所涵括的范圍有所差別,但兩者對于事實婚姻這一現(xiàn)象都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可以這么說,刑法上對事實婚姻法律效力的認可僅限于刑法

10、范圍內,并不僅限于1994年2月1日后民法上“事實婚姻”的法律效力的承認這一范圍。二、探討事實婚姻的重婚罪認定問題重婚罪作為刑法中對于一夫一妻制度的保護條款,肯定了事實婚姻的存在,因此共產(chǎn)生了幾種組合的重婚類型:法律婚姻與法律婚姻、法律婚姻與事實婚姻、事實婚姻與法律婚姻和兩個事實婚姻重疊。由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公民的戶籍資料大多實現(xiàn)了網(wǎng)絡信息管理,因此想要通過合法登記程序同時結兩次婚已經(jīng)不太可能,更多的則是通過事實婚姻達到重婚的目的,所以下面主要探討的是事實婚姻在重婚罪中的其他三個類型中的認定問題。(一)前事實婚姻后法律婚姻前事實婚姻后法律婚姻的組合類型可以說是最常出現(xiàn)在我國農(nóng)村偏遠地區(qū)的了

11、。由于法制觀念薄弱、交通不便等原因,很多夫妻都沒有去進行結婚登記,而且很多地區(qū)承襲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習俗,男女雙方未到結婚年齡即通過舉行結婚儀式等方式結為夫妻,并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也是其沒有進程結婚登記的原因之一。下面以蔣某、宋某重婚案為例進行過分析:基本案情:2003年1月,蔣某(女)經(jīng)人介紹,與某鄉(xiāng)朱某按農(nóng)村習俗舉行了婚禮,但由于蔣某只有19歲,沒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就沒有領結婚證。2005年春,蔣某與朱某因瑣事發(fā)生爭吵后出走,走時已經(jīng)懷孕,朱家派人四處查找;結果發(fā)現(xiàn)蔣某與某鄉(xiāng)一小學教師宋某結婚,并已進行婚姻登記,領了結婚證。宋某知道蔣某與朱某的婚姻關系。朱某對蔣某擅自與他人結

12、婚的行為極為憤怒,遂邀同村村民將蔣某搶回。一天,蔣某乘家里無人之機,又跑到宋某家。朱某無奈,遂向當?shù)厝嗣穹ㄔ禾崞鹦淌赂綆袷略V訟,要求法院判蔣某、宋某重婚罪,并請求判令蔣某賠償其調查二人重婚犯罪事實支付的律師費、交通費、餐費及為此減少的收入等共計人民幣1萬元。本案主要爭議焦點在蔣某、宋某是否構成重婚罪,對此社會上產(chǎn)生了以下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蔣某、宋某的行為均構成重婚罪。本案中,蔣某已與朱某舉行了婚禮,又同他人結婚,具備構成重婚罪的主客觀要件。所謂有配偶又結婚,是指自己已經(jīng)結婚,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又與他人登記結婚的行為。蔣某與朱某持續(xù)了兩年的夫妻關系,已得到社會的承認,顯然屬于事實婚姻,

13、這時事實婚姻的一方與他人結婚,同樣應構成重婚罪。宋某在與蔣某登記結婚時,明知蔣某系有夫之婦,卻與之結婚,按照刑法規(guī)定,宋某也構成重婚罪。第二種意見則認為,蔣某、宋某二人的行為不構成重婚罪。本案中,朱某與蔣某結婚,未向登記機關登記,沒有領取結婚證,其婚姻是違法婚姻,不受法律保護。而蔣某與宋某結婚,履行了合法的婚姻登記手續(xù),領取了結婚證,不構成重婚罪,屬于合法的夫妻關系。筆者認為,分清是否構成事實婚姻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重婚罪作為刑事犯罪,其對于事實婚姻的認定并不以民法中對事實婚姻概念認定為標準,故只要符合男女雙方未經(jīng)婚姻登記程序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即可認定為事實婚姻。結合本案中蔣某與朱某已

14、舉行婚禮并一起生活兩年并在蔣某出走前已懷有身孕的行為可以推定其符合事實婚姻這一概念。那么下一步需要分析的是本文開頭所說的重婚罪最顯著的特點:是否有兩段重合的婚姻關系。本案中蔣某與朱某因瑣事發(fā)生爭吵而離家出走,夫妻間發(fā)生爭吵這一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的婚姻家庭中其實很正常,因此離家出走在社會中也時有發(fā)生,那么站在這個角度推定蔣某的出走與接下來的分居并不能作為這一段婚姻結束的標志。案件的另一當事人宋某則是在明知蔣某與朱某的事實婚姻存續(xù)期間仍與蔣某進行結婚登記,這也符合重婚罪“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規(guī)定。因此,筆者并不認同第二種意見,認為蔣某與宋某的行為均構成了重婚罪。在前事實婚姻后法律婚姻中,前一段婚姻

15、關系因為缺少具體法律的保護,其是否存續(xù)的標志變得抽象。例如未經(jīng)婚姻登記的農(nóng)村夫妻中一方外出打后與他人進行了結婚登記的,此時該如何判斷是否有重婚行為呢?筆者認為判斷事實婚姻關系是否結束,應該看雙方是否保持了婚姻生活的聯(lián)系,如按月打錢給家里、每隔一段時間見一次面等,都是對事實婚姻關系的一種保持。那么如果外出打工的一方一方面給前一家庭寄送撫養(yǎng)費生活用品,另一方面又與他人領取了結婚登記或者實行了另一個事實婚姻行為,則可以判斷兩段婚姻關系有了重合部分,構成了重婚。(二)前法律婚姻后事實婚姻相比之下,前法律婚姻后事實婚姻的認定就比較簡單。由于法律婚姻的成立與解散都需要通過登記進行,那么前一段婚姻存續(xù)與否的

16、依據(jù)就是是否經(jīng)過法定離婚程序,判斷是否有兩段同時進行的婚姻關系只需要看其前一婚姻是否已經(jīng)離婚。那么這時候就存在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由于事實婚姻多發(fā)生在農(nóng)村,前法律婚姻后事實婚姻的很大可能上是某人跟原配偶進行婚姻登記,而后去往別的農(nóng)村地區(qū)以事實婚姻的方式重婚。這種情況下,重婚罪的犯罪客體一般都是沒有對合犯的;另一種情況大多發(fā)生在市區(qū)中,某人與原配偶進行婚姻登記,第三人在明知其在一段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仍與其保持事實婚姻的生活方式,這種情況包括了重婚罪所規(guī)定的兩種犯罪主體。但是由于個人道德和刑法法條的約束,一般明知對方有婚姻仍要與其保持事實婚姻的對合犯較為少見。前法律婚姻后事實婚姻的組合大抵是這樣

17、的一種存在現(xiàn)狀,這種情況在重婚罪中出現(xiàn)的概率并不是很高,但是現(xiàn)實中經(jīng)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況,這種情況不僅打著重婚的擦邊球,對社會影響更是較為惡劣:男方在有配偶的情況下與第三人談戀愛至談婚論嫁,而后謊稱自己已經(jīng)離婚或因為某種原因暫未離婚而與第三人共同生活。對于這種情況,由于其在構成重婚罪的條件上并不具備,故在此不多言,而將其放在本文第三部分展開論述。(三)事實婚姻事實婚姻的重疊事實婚姻作為不被民法所一般承認法律效力而又因刑法是保護民法上合法利益的一個狀態(tài),重婚罪作為保護我國民法中一夫一妻制度法律懲治手段,雖然94年2月1日后民法上不存在事實婚姻這個概念,但是在刑法范圍內,認定兩個事實婚姻的重疊也是重

18、婚罪對于保護名義上一夫一妻制度的延伸。兩個事實婚姻的重合中也可以劃分兩個類型。首先是前一事實婚姻發(fā)生在94年2月1日之前的,無論后一事實婚姻發(fā)生在這一時間節(jié)點前還是后,作為前一婚姻狀態(tài)的事實婚姻在民法上都得到了承認,具有和法律婚姻相等的法律效力,故此種重婚類型可以看作是前法律婚姻與后事實婚姻的組合;其次則是前一事實婚姻發(fā)生在94年2月1日后的事實婚姻,雖其不被民法所承認,沒有侵犯道合法的婚姻登記制度或者民法中的一夫一妻制度,但由于兩個事實婚姻的重疊在社會上具有嚴重的不良影響,且在社會認識上,同時具有兩個事實婚姻關系跟古時的大房二房這種一夫多妻制度類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我國一夫一妻制度的破壞。

19、若是不加以制止這種行為,那么只要不領結婚證不進行婚姻登記,公民可以不限次數(shù)的與人結成事實夫妻,這顯然是不為現(xiàn)在法律所允許的,所以禁止兩個或多個事實婚姻的重合也是重婚罪管轄范疇內的。由于農(nóng)村法制觀念薄弱,很多夫妻不進行結婚登記就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才給了這樣一種重婚類型存在的空間。提高農(nóng)村人口文化水平、推進法制下鄉(xiāng)讓老百姓知道跟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是減少這一類犯罪最徹底的方式與途徑。三、事實婚姻與非婚行為的界限由于事實婚姻在刑法中代表著一種婚姻狀態(tài),那么對其他區(qū)別于其和法律婚姻的概念,我們將之統(tǒng)稱為非婚行為。在司法實踐中和認定中,存在很多容易跟事實婚姻相混淆的非婚行為,如非法同居、非婚同居、通

20、奸姘居等。有些打著擦邊球,避開了法律的制裁,有些概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從而跟事實婚姻完全區(qū)別開。在之前的司法認定中有一個案件作為經(jīng)典案例被各學者所探討,下面將以該案件作為切入點論述本章節(jié)所涉內容。經(jīng)典案例:方伍峰重婚案基本案情:1989年11月,方伍峰入伍后與同村王某戀愛。至1993年7月27日,因方伍峰未到結婚年齡,其與王某在原籍按當?shù)仫L俗舉行了婚禮,未到結婚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此后二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次年王某生一女孩。1995年8月,被告人方伍峰解釋了部隊駐地附近小學教師李某。1996年2月10日,被告人方伍峰與李某登記結婚,并于1996年底生一女孩,后王某向部隊告發(fā)方伍峰重

21、婚,至此案發(fā)。該案件當時一審判決重婚罪,卻在二審時改判無罪,原因就是被告方伍峰以其與王某之間的同居行為系非法同居為由上訴。其改判的法律依據(jù)來源于民法94年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雖然同年的94年批復中,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發(fā)布實施后,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應按重婚罪定罪處罰??赡芤驗閮H確定了事實婚姻作為后一婚姻狀態(tài)構成重婚罪,在當時的司法環(huán)境中仍將此案以無罪論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也意識到了現(xiàn)存法律事實婚姻概念的狹隘。為了彌補現(xiàn)存法

22、律所造成的漏洞,民法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4日出臺的婚姻法解釋(一),以突破性的角度既擴大了又限制了事實婚姻的范圍,即以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為界限,承認其之前的事實婚姻,將其后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同居關系論,試圖解決民法上對于事實婚姻過于超前否定事實婚姻而出現(xiàn)的歷史問題;在刑法上則是通過司法解釋和學術解釋去擴大事實婚姻的范圍,正如同本文第二章第三節(jié)中所論述的事實婚姻為何可以作為前一婚姻狀態(tài)來確定重婚罪一般。事實婚姻在司法進程中逐漸被確定以及規(guī)范其所涵蓋的內容,這也就使在之前司法認定中經(jīng)常與其混淆的非法同居和通奸行為進一步的區(qū)分開來。(一)非法同居與非婚同居與此同時在司法進程中對于“非法同

23、居”這一概念也隨著時代發(fā)生著改變。在社會結構的不斷改變下,合租變成了一種常見的年輕人解決住房問題的途徑,正是如此,同居的種類不斷的變多。原本是將不符合事實婚姻的同居類型劃分為非法同居,但隨著同居種類的變多和社會思想觀念的不斷進步,“同居”不再被認為是道德敗壞的表現(xiàn)而更趨向于一種中性的立場, “非法同居”也就隨之縮小了范圍。在01年的婚姻法解釋(一)中,首先以“同居關系”取代了“非法同居”,又進一步在婚姻法解釋(二)中廢止了“非法同居”原有額概念。以此標準在現(xiàn)行的法律中來看,“非法同居”應當表示為違反強制性規(guī)定或禁止性規(guī)定,概括來講應該是:(1)與未滿十四周歲少女同居或與女精神病患者(含癡呆者)

24、同居的;重婚及與現(xiàn)役軍人配偶同居的;(3)未構成重婚罪的一般刑事違法行為;(4)其他一切被法律所禁止的同居行為。由于非法同居范圍的縮小,被排除在外的同居類型此時有了一個更為貼切及中性的概念-“非婚同居”?!胺欠ㄍ印迸c“非婚同居”的概念不論是從主體上還是其詞性來看都是具有明顯區(qū)別的,并且在二者所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來看,非法同居因其違法性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但非婚同居因其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現(xiàn)行法對其持“不禁止、不制裁、不保護”的態(tài)度。(二)事實婚姻與非婚同居不同于事實婚姻的產(chǎn)生原因,在其他同居類型被歸為非法同居的情況下,“非婚同居”一詞最開始是為了規(guī)范同性同居而產(chǎn)生的。隨著“非

25、法同居”一詞范圍的縮小,其他的同居類型也被劃歸為非婚同居。從字面意思來看很明顯可以看出非婚同居并不是以結婚為目的的,它同居原因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合租同居或者為了其他目的而同居等。那么如何區(qū)別事實婚姻和非婚同居,首先從主體來看,事實婚姻需是男女兩方而非婚同居對同居對象的性別并沒有嚴格的要求,既可以是男女雙方也可以是男男或者女女的同居組合。其次在主觀方面,如同其字面意義一樣,事實婚姻的實質是婚姻,雙方有以夫妻名義生活的合意,而非婚同居則僅有同居的合意,對于其日后主觀意愿是否會發(fā)生改變更是難以預測。再者,兩者的客觀表現(xiàn)形式也不盡相同,事實婚姻的特征有一條是要求事實婚姻的當事人年以夫妻名義同居且這

26、種外觀被群眾所認可,這就具有了外觀的公開性。非婚同居由于沒有主觀上構成婚姻的合意,所以對于非婚同居當事人并不要求其公開以夫妻名義同居,甚至不需要其公開同居這一狀態(tài)。相對而言,非婚同居更像是一種共同生活體,這種生活模式可以是相對隱蔽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事實婚姻和非婚同居的立法初衷和法律效果也有很大的區(qū)別。事實婚姻由于構成了一個婚姻的外觀,其概念的誕生立足于對當事人的權益保護和對破壞社會秩序的懲治,刑法上對其的承認是為了能夠讓相關犯罪行為能夠得到法律的制裁、維護婚姻的穩(wěn)定,民法對其的部分承認是為了維護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非婚同居這一概念的誕生更多的則是對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尊重。正如學者所說,在

27、對二者的規(guī)制依據(jù)上,“對事實婚姻進行法律調整側重于對傳統(tǒng)習俗的尊重,而對非婚同居進行法律調整則更傾向于對人的權利的尊重” 王金利、朱強、李益,事實婚姻和非婚同居之比較,湖北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第XX頁。從法律效果方面來講,事實婚姻一旦被認定,其就具備了一個完整婚姻所具有的所有權利與義務,如夫妻之間人身與財產(chǎn)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其所生的子女在法律上被承認為婚生子女,以及與婚姻相關的法律與程序的全部適用。非婚同居的認定則呈現(xiàn)出極大的反差,如非婚同居當事人之間沒有任何人身關系,單純的訴請解除或確認同居關系并不屬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只有涉及同居期間的財產(chǎn)分割和子女撫養(yǎng)問題人民法院才會對案件進行受

28、理。事實婚姻與非婚同居的關系最為重要的實際上仍是雙方的主觀意愿,但由于其主觀而私人的表現(xiàn)形式,外人并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或者推定二者是否有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合意,“法律總不能圣明地推究藏于當事人內心的真實意思,在無法推究時,只能選擇一種” 王金利、朱強、李益,事實婚姻和非婚同居之比較,湖北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第XX頁。而婚姻是否有效力則是一種法律評價,“事實婚姻”作為認定婚姻效力的一個部分,更屬于一種法律評價。從這一角度出發(fā),“事實婚姻”平時的表現(xiàn)形式更像是“非婚同居”的一部分,只有當其得到法律評價認同其婚姻效力時,就產(chǎn)生了事實婚姻與非婚同居的區(qū)別;而當其得不到法律評價時,也就僅僅只能作為

29、非婚同居的外觀以示眾人。(三)事實婚姻與通奸行為“通奸”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小爾雅廣義中“男女不以義交謂之淫” 王群,通奸行為的刑事規(guī)制。文中的“義”即是指婚姻關系,大意就是男女雙方發(fā)生婚姻關系以外的性行為就叫做通奸。相比于事實婚姻要求的男女雙方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通奸行為范圍更加的廣泛,凡是婚外發(fā)生的性關系都屬于通奸。在歷史長河中,通奸都被各國嚴厲的法律所規(guī)制著,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很多國家逐漸從名義上或者實質上廢除了通奸罪名,通奸非罪的呼聲越來越高。通奸罪是否應該被法律所規(guī)制,又應該如何被規(guī)制,成為了現(xiàn)在法律的所探討的一個問題。通奸行為帶來的,不僅是對受害者身心的巨大傷害,也對婚姻家庭造成了毀滅性

30、的打擊,更是影響了社會公共秩序,帶來潛在的威脅,不利于維護社會長治久安。對于受害者和其婚姻家庭而言,能夠有法律對通奸行為進行規(guī)制能夠極大的維護其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濫用公權力去約束公民的個人行為,是對公民人權的的干涉和侵犯,對于通奸更應該是以道德去約束人的行為。對此筆者認為,并不能僅從濫用公權力為依據(jù)制止將通奸行為納入法律所規(guī)制的范圍,如果僅從這個角度出發(fā),那么從廣義出發(fā),我國當初的計劃生育政策難道也是侵犯了公民的生育權嗎?其實施后果難道也危害了我國社會發(fā)展嗎?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是否需要法律規(guī)制一個行為,需要判斷這個法律在未來一段時間是惡法還是良法,以及給社會帶來的影星是利大于弊

31、還是弊大于利。由于法律的滯后性,很多都是在問題出現(xiàn)后一段時間才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去亡羊補牢。那么通奸行為目前在社會和家庭方面,都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制定相關的法律去規(guī)范它也就是目前我們下一步所需要做的。在制定法律去規(guī)制通奸行為的同時,筆者認為,應當進一步把通奸行為劃分進此時的事實婚姻范圍中,進一步維護婚姻的忠誠。現(xiàn)如今“包二奶”現(xiàn)象頻發(fā),當事人雙方一方知道自己可能并沒有結婚的合意,另一方也知道自己是小三的位置,但這種現(xiàn)象仍是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也不利于維護婚姻和諧。站在重婚罪的立法意圖來看,通奸行為與重婚行為其實是產(chǎn)生了同樣的效果,可能由于有些原配知道另一半并不會離婚另娶抑或是受“家丑

32、不外揚”思想的影響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若是將通奸行為劃入事實婚姻或是重婚罪的范圍內,使處于弱勢的一方能夠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那么對于維護婚姻制度更是利大于弊的。現(xiàn)在有一種可笑的說法流傳于坊間,“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才是產(chǎn)生問題的最終根源”“中國那么多年都沒有要求一夫一妻,為什么新婚姻法要求一夫一妻,這真的適合我國的國情嗎”諸如此類的觀點被人們擺上臺面。首先,一夫一妻制度幾乎被實施在所有文化程度較高的地區(qū),剩余一些保留一夫多妻制度的地區(qū)可以說大部分都是貧窮落后地區(qū)。若我們重新回到一夫多妻的制度中,這不僅是時代的倒退,也是文化倒退的反智現(xiàn)象。那么基于時代的發(fā)展,從遠古的一妻多夫的母系社會到一夫多妻的父系社會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化到了男女平權的一夫一妻制度,下一步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完善和保護一夫一妻制度。若是因為歷史殘留的思想使部分人們出現(xiàn)了背德的通奸行為,而使這一做法合法或者說不違法,而去漠視這一行為,或更有甚者提出要回到之前的婚姻制度,這是多愚昧的人才會提出的觀點,更是對我們文化發(fā)展的否認。由于通奸僅是男女發(fā)生婚外的性關系,而事實婚姻則是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就危害性而言事實婚姻更甚,通奸并不能直觀的破壞重婚罪所保護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所以通奸行為并不能像事實婚姻一樣作為判定重婚罪的事實依據(jù)。但是將通奸行為通過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