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風(fēng)》勵志詩詞_第1頁
李白《古風(fēng)》勵志詩詞_第2頁
李白《古風(fēng)》勵志詩詞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李白古風(fēng)勵志詩詞篇一:關(guān)于勵志的古詩詞額關(guān)于勵志的古詩詞1.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吾告子止于此矣。(蘇軾)2.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3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4、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

2、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xué)問之大也。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佥涶R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勸學(xué)5、夫志當(dāng)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側(cè)然有所感。 三國.諸葛亮誡外生書6、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7、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xué),學(xué)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禮記)8、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9、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鄭板橋)10、

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 11、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一家之計在于和,一身之計在于勤。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寧可負我,切莫負人。再三須重事,第一莫欺心。- (明增廣賢文)12、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欲知吾道廓,不與物情違。1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4、岱宗夫(f)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

5、為天下正。-(老子)1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17、老當(dāng)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1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19.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詠志見示>>20.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

6、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唐.李白<<將進酒>>21.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22.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23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

7、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2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清.鄭燮<<竹石>>25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26不是一番梅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高明琵琶記27古人學(xué)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28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清.趙翼論詩29、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jié)

8、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30、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游游山西村)31、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3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33、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34、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

9、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35、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曾 通:層)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54、36.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37、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38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

10、而不揚?諸生業(yè)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韓 愈進學(xué)解39.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xué))40.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41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42.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yè)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43.今日復(fù)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11、!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44.少年易老學(xué)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旨在奉勸青少年,珍惜光陰,珍惜青春,刻苦治學(xué),有所作為.-勸學(xué)篇二:李白古風(fēng)(其三十一)高考詩歌鑒賞李白古風(fēng)(其三十一)鑒賞古詩鑒賞0210 1042 古 風(fēng)(其三十一) 李白 鄭客西入關(guān), 行行未能已, 白馬華山君, 相逢平原里, 璧遺鎬池君, 明年祖龍死。 秦人相謂曰: 吾屬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 千春隔流水。 欲知李白這一首詩的妙處,且先看詩中這一故事的由來。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六年秋,使者從關(guān)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

12、遺鎬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退言曰:祖龍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另外,漢書五行志引史記云:“鄭客從關(guān)東來,至華陰,望見素車白馬從華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與客曰:為我遺鎬池君,因言今年祖龍死?!笔酚浰d的故事前后比較完整,用了一百零三個字。漢書抓住故事的中心,只用了五十個字,而且由于素車白馬從華山而下這一點染,增強了神話色彩,但仍然只是,而不是詩。李白翻文為詩,主要以漢書所載的故事為根據(jù),寫成了這一首詩的前六句。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沒有的,實質(zhì)上詩人把原文

13、凝煉為二十五個字,字數(shù)壓縮了一半,卻無損于故事的完整性,并且詩意盎然,詩情醰永。這就不能不佩服詩人以古為新的手法了。一起“鄭客西入關(guān)”一句,為什么不依原文寫為“鄭客關(guān)東來”呢?這是因為是“關(guān)東來”只表明出發(fā)地,卻不能表出目的地,而“西入關(guān)”則包括了“關(guān)東來”,平平五字,一石兩鳥,極盡簡括之能事。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原文沒有的,詩人增添了這一句,便寫出了鄭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則又點出了道遠且長,言外還暗示秦法森嚴,行路程期有所規(guī)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種惶恐趕路的心情,就這一句平添了無限的情意,也就是詩之所以為詩。接下去“白馬華山君,相逢平原里”,兩句與的敘述次序恰恰相反。這并

14、不是因為受押韻的牽制,而主要是用倒筆突接的方法,先把鮮明的形象送到讀者的眼前:“唉!來了一位白馬神人!”然后再補敘原委。這樣寫法接法,也是詩的特征,而非的常規(guī)。第五句“璧遺鎬池君”把原文“持璧與客曰:為我遺鎬池君。”十一字刪成五字,凝縮得非常精致。鎬池君指水神,秦以五行中的水德為王,故水神相當(dāng)于秦朝的護國神,華山神預(yù)將秦的亡征,告知水神。第六句“明年祖龍死”,祖龍即指秦始皇。不必點明,即知為華山君傳語,簡潔了當(dāng)?shù)仡A(yù)報了秦始皇的死耗。以上六句,只是李白復(fù)述故事,其長處也不過是剪裁點染得宜,而還不足以見此詩之特點。此詩精神發(fā)越之處,主要在后四句,李白的超人之處也在后四句。東晉詩人陶潛曾寫過一篇桃花

15、源記,后來的詩人極喜引用,“世外桃源”幾成為盡人皆知的成語。李白想象力過人,把這一故事和上面六句中的故事,摻和在一起,似乎桃源中人所以避秦隱居,就是因為他們得知鄭客從華山君那兒得來祖龍將死、秦將大亂的消息。所以七八兩句用“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輕輕地把兩個故事天衣無縫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扒厝讼嘀^曰”之前省去了鄭客傳播消息,因而行文更加緊湊?!跋嘀^”二字寫出秦人傳說時的神都是此詩神妙之處。最后詩人以“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兩句結(jié)住全詩?!按骸弊郑刑一ù洪_,取春色美好之意。用“千春”而不用千秋,說明他對桃花源的贊美。這兩句反映了李白對桃花源的向往和對塵世生活的厭惡。是啊,一旦進了世外桃源,就

16、永遠與這混濁紛亂的人寰相隔絕了。詩人寫詩時可能預(yù)感到安史之亂的某些征兆,所以引喻故事,借古喻今,以表遁世避亂的歸隱思想。結(jié)筆悠然而止,不再寫入桃源后的如何如何,不但行文簡潔,而且余音裊裊,也令人起不盡之思。(沈熙乾)篇三:李白的古風(fēng)李白的古風(fēng) 近讀李白詩選(林莽著),盛夏之夜如處避暑山莊。其中“秦王掃六合”(古風(fēng)第三)一詩讓我想起了剛剛結(jié)束的歷史中考?,F(xiàn)結(jié)合課題研究,談?wù)勛约簩@首“謫仙詞”的點滴體會。一、詩仙及其“謫仙詞”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其詩風(fēng)格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韓愈

17、評價說:“李杜在,光焰萬丈長?!迸f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傳言其“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 新唐書卷202李白傳記載:“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所以,李白又號“謫仙人”。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xiàn)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tǒng)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反抗傳統(tǒng)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李白存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李白的詩取得了后世難以企及的成就,被稱為“謫仙詞”。在藝術(shù)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gòu)思奇特,感

18、情強烈,意境奇?zhèn)ス妍?,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fēng)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創(chuàng)造出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林莽所著李白詩選精心選取“謫仙詞”一百多首,并依創(chuàng)作時間先后順序進行編排,題解、注釋尤見功力。閱讀本書,可加深對李白其詩其人雙方面的了解。二、“秦王掃六合”與中考歷史試題1、“秦王掃六和”原文摘抄李白詩全集(卷一)收錄古風(fēng)五十九首,而林莽的李白詩選選取其中三首:“大雅久不作”(古風(fēng)第一)、“秦王掃六合”(古風(fēng)第三)、“齊有倜儻生”(古風(fēng)第九)。現(xiàn)將“秦王掃六合”全文摘抄如下: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

19、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岳,揚波噴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2、中考歷史試題選錄其一、2020年徐州市歷史中考試題:單選題:“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秦王”在統(tǒng)一全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鞏固國家政權(quán),下列史實與此不符的是( )A.廢除丞相B.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C.統(tǒng)一度量衡 D.建立皇帝制度其二、2020年岳陽市歷史中考試題:單選題:你認為李白的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是贊揚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績( )A.嬴政 B.李世民 C.拓跋宏 D

20、.武則天其三、2020年甘肅蘭州市歷史中考題:材料二:“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崩畎住白嫠醋趫蜃蕴?,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nèi),虛筑防胡萬里城?!焙?)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誰?兩位詩人對他的評價情感是否一樣?(2)材料二中“防胡萬里城”的詩句反映了哪一史實?(3)結(jié)合所學(xué)知識簡要回答 “秦王” “掃六合”的歷史意義。 其四、2020年徐州市歷史中考試題: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根本性的變化,為秦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廢除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quán)。凡是努力從事農(nóng)耕,生產(chǎn)糧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為獎勵。禁止棄農(nóng)經(jīng)商。凡是在戰(zhàn)場上殺敵立功的人,賞給爵位或官職。全國設(shè)31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實行連坐法。材料二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李白古風(fēng)詩材料三(1)據(jù)材料一,商鞅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獎勵軍功、嚴明法令之外,還有哪兩項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