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抗震等級一般規(guī)定_第1頁
建筑結構抗震等級一般規(guī)定_第2頁
建筑結構抗震等級一般規(guī)定_第3頁
建筑結構抗震等級一般規(guī)定_第4頁
建筑結構抗震等級一般規(guī)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結構抗震等級一般規(guī)定抗震等級的確定(1) 多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措施是根拯抗震等級確定的,抗震等級的確定與 建筑物的類別相關,不同的建筑物類別在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的抗翹度與建筑 場地類別有關,也就是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烈度與抗震計算時的設防烈度不一定 相同。(2) 建筑結構應根據(jù)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中、乙、丙、丁類四個抗震設 防類別。建筑的抗震設防類別劃分見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 的規(guī)定,也可見建筑抗震設訃手冊(1994年版)高層建筑沒有丁類抗震設防。 抗震措施的要求各抗震設防類別的高層建筑結構,其抗震措施應符臺下列要求:1) 甲類、乙類建筑:當本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

2、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qū) 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本地區(qū)的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 震設防更高的要求??拐鸬燃壆斀ㄖ龅貫镮類時,應允許仍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 施;2) 丙類建筑: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當建筑場地為I類時,除 6度外,應允許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釆取抗震構造措施.按建 筑類別及場地調整后用于確定抗震等級烈度,按調整后的抗震等級烈度。3) 抗震設計時,多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應根據(jù)設防烈度、結構類型 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A級高 度丙類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按表3. 11確定

3、。當本地區(qū)的設防烈度 為9度時,A級高度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本節(jié)第9條規(guī)定的特一級采用,中 類建筑應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注:本規(guī)程“特一級和一、二、三、四級”即“抗震等級為特一級和一、二、 三、四級”的簡稱。4) 抗震設計時,B級高度丙類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按表3-12 確定。5) 建筑場地為1【1、IV類時,對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 15G和0. 30G的地區(qū), 宜分別按抗震設防烈度8度(0. 20G)和9度(0. 40G)時各類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構 造措施。精品6)抗震設訃的多高層建筑,當?shù)叵率翼攲幼鳛樯喜拷Y構的嵌固端時,地下一 層的抗震等級應按上部結構采用,地下一層以下結構

4、的抗震等級可根據(jù)具體情況 采用三級或四級,地下室柱截而每側的縱向鋼筋面積除應符合汁算要求外,不應 少于地上一層對應柱每側縱向鋼筋面積的1. 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樓范圍且 無上部結構的部分,其抗震等級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釆用三級或四級。9度抗震設計 時.地下室結構的抗震等級不應低于二級。7)抗震設計時、與主樓連為整體的裙樓的抗震等級不應低于主樓的抗震等 級:主樓結構在裙房頂部上、下各一層應適當加強抗震構造措施。8)房屋高度大、柱距較大而柱中軸力較大時,宜采用型鋼混凝土柱、鋼管混 凝土柱,或采用高強度混凝土柱。9)高層建筑結構中,抗震等級為特一級的鋼筋混凝土構件,除應符合一級抗 震等級的基本要求外,

5、尚應符臺下列規(guī)定:框架柱應符合下列要求: 宜采用型鋼混凝土柱或鋼管混凝土柱; 柱端彎矩增大系數(shù) H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數(shù) H_VC.應增大20%; 鋼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區(qū)最小配箍特征值 /_曠,應按表5-13的數(shù)值增 大0.02采用;全部縱向鋼筋最小構造配筋百分率,中、邊柱取1.4%,角柱取1. 6%??蚣芰簯舷铝幸螅?梁端剪力增大系數(shù)Q “應增大20%; 梁端加密區(qū)箍筋構造最小配箍率應增大10%??蛑е鶓舷铝幸螅?宜采用型鋼混凝士柱或鋼管混凝土柱; 底層柱下端及與轉換層相連的柱上端的彎矩增大系數(shù)取L. 8,其余層柱端 彎矩增大系數(shù)、H_R應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數(shù)、H_VR應

6、增大2U%;地震 作用產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數(shù)取1.&但計算柱軸壓比時可不計該項增大; 鋼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區(qū)最小配箍特征值 應按表5-13的數(shù)值增大 0.03采用,且箍筋體積配箍率不應小于1.6%;全部縱向鋼筋最小構造配筋白分 率取1.6%。筒體、剪力墻應符合下列要求: 底部加強部位及其上一層的彎矩設訃值應按墻底截面組合彎矩訃算值的 1.L倍采用,其他部位可按墻肢組合彎矩訃算值的L. 3倍釆用;底部加強部位的 剪力設訃值,應按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剪力計算值的1.9倍采用,其他部位的剪 力設計值,應按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剪力計算值的L. 2倍采用;精品 一般部位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應取為0.

7、 35%,底部加強部 位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最小配筋率應取為0. 4%;抗震等級 約束邊緣構件縱向鋼筋最小構造配筋率應取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 20%;構造邊緣構件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于1.2%;框支剪力墻結構的落地 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邊緣構件宜配置型鋼,型鋼宜向上、下各延伸一層。剪力墻和簡體的連梁應符合下列要求: 當跨高比不大于2時,應配置交義暗撐; 當跨高比不大于1時,宜配置交義暗撐; 交義暗撐的訃算和構造宜符合本書笫10章10. 7條的規(guī)定。設計規(guī)范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等級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應根據(jù)結構類型、房屋高度、設防烈度采 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

8、造要求。注:設防烈度為6度的建筑(建造于IV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筑除外)可 不進行截面抗震驗算,但應符合本章有關的抗震構造要求; 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當剪力墻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不大于結構總地震 傾覆力矩的50%時,其框架部分應按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采用; 有框支層的剪力墻結構,除落地剪力墻底部加強區(qū)外,均可按一般剪力墻 結構的抗震等級取用;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精品抗震等級 設防烈度為8度的丙類建造且房屋高度不超過12m的規(guī)則的一般民用框架結構 (體育館和影劇院除外)和類似的工業(yè)框架結構,抗震等級可采用三級; 對設防烈度為6度、7度的地區(qū),當采用有框支層的剪力墻結構時,其房 屋高度

9、分別不宜超過120m、100mo 本表所列結構,除狡接排架外,均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剪力墻即為現(xiàn) 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中的現(xiàn)澆剪力墻。梁端加密區(qū)梁端加密區(qū)的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634采用。當梁端縱 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于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數(shù)值應增大2mmo 抗震等 加密區(qū)長度(采用較大值)箍筋最大間距(采用最小值)箍筋最小直級(mm)(mm)徑2hb, 500hb/4,6d,10010二1. 5hb, 500hb/4,8d,1008三1. 5hb, 500hb/4,8d,1508四1. 5hb, 500hb/4,8d,150?6注:d為縱向鋼筋直徑;hb為梁高。柱加密

10、區(qū)箍筋柱加密區(qū)的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符合下列要求:精品抗震等級(mm)箍筋最小直徑6d,100?10二8d,100?8三8d,150?8四8d,1506二、一、一般情況下,箍筋的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6. 3. 9采用;三級框架柱中,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時,箍筋最小直徑可采用?6;二 級框架的框架直徑不小于?10時,最大間距可釆用130mm:三、框支柱的凈高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蚣苤S壓比限值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框架柱的軸壓比X/ (fcA),不宜大于表8.4.8規(guī)定的 限值??拐鸬燃壱患壎壢壙蚣苤?0.7 0.8 0.9框支層柱0.6 0.7

11、 0.8 注:對Hn/h (或Hn/d) 300粘性土和粉土1.5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礫、粗、中砂,密實和中密的細、粉砂,1. 3 150fk300粘性土和粉土稍密的細、粉砂,130Wfk300粘性土和粉土,新近沉積的粘性土和粉土 1.1 淤泥,淤泥質土,松散的砂,填土1.0(三)驗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豎向承載力時,基礎底面平均壓力和邊緣 最大壓力應符合下列各式要求,且基礎底面與地基土之間零應力區(qū)輕不應超過 基礎底面面積的25%, 鯉I基礎零應力區(qū)宜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煙囪設計規(guī)范 的要求。pWfSE (3. 2.3-1)精品pmaxWl. 2fSE (3. 2. 3 2)式中p基礎底面地震組合的平均壓力設計值;pmax基礎邊緣地震組合的最大壓力設計值;(四)承受豎向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