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論文 試論民歌《茉莉花》的流變_第1頁
音樂論文 試論民歌《茉莉花》的流變_第2頁
音樂論文 試論民歌《茉莉花》的流變_第3頁
音樂論文 試論民歌《茉莉花》的流變_第4頁
音樂論文 試論民歌《茉莉花》的流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論民歌茉莉花的流變音樂系 音樂學專業(yè)摘要: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不能沒有美好的音樂。茉莉花作為中國民歌的經典之作,在受到國人喜歡的同時,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傳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以及海內外,成為東方文化的符號之一。茉莉花從起源到現在,歷史悠久、形式各樣、影響廣泛、絢爛多彩,深受各地人民的喜愛,展現了中國音樂獨特的東方神韻和中國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文章將從我國民歌茉莉花的起源與發(fā)展流變方面進行分析與闡述。關鍵詞:民歌;茉莉花;流變我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地域遼闊,廣泛流行的民歌數量甚多,其中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深受人們喜愛的民歌小調茉莉花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茉莉花屬于民間歌曲小調中的時調,主要

2、表現愛情內容。本文將系統(tǒng)探究我國民歌茉莉花的起源與發(fā)展脈絡,就其在各地的流傳變異,從不同角度進行整理、研究。民歌根據創(chuàng)作和流傳途徑不同可分為“ 狹義”和“ 廣義”兩種。狹義民歌的定義有多種,中國音樂詞典中指出“民歌即民間歌曲,是勞動人民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體創(chuàng)作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源于人民生活,又對人民生活起廣泛深入的作用,在群眾口頭的代代相傳中,不斷得到加工。”比如蒙古族的嘎達梅林、彝族的阿詩瑪等,通過對民族英雄和傳說中正面人物行為的歌頌,起到了向青年人進行理想、情操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中國民間音樂一書中這樣解釋:“民歌是各民族民間音樂生活中,由群體世代口頭傳唱并不斷加以提煉而成的一種

3、具有變異特點、地域風貌和民族特色的非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的音樂類型?!痹谵o海中這樣定義“民歌是勞動人民的詩歌創(chuàng)作,一般是口頭創(chuàng)作、口頭流傳,并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經過集體的加工?!睆倪@些民歌的定義中可總結出它們對民歌界定的共性在于“口頭創(chuàng)作、口頭流傳、集體創(chuàng)作。”廣義民歌是指具有民族風格的歌曲,亦包括作曲家模仿民歌風格進行創(chuàng)作或依據民歌曲調改編的歌曲。如王洛賓改編的康定情歌,這類歌曲的曲調來源于傳統(tǒng)的地方民歌,但經過了個人記譜和藝術再加工,這類民歌屬于廣義民歌的范疇,也叫“新民歌”。新民歌與傳統(tǒng)狹義民歌相比較,新民歌在“集體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加上了“個人創(chuàng)作”從而更加有利于民歌的流傳和發(fā)展。民歌根據體裁和社會

4、功能的不同分為山歌、小調、號子三類,傳統(tǒng)民歌主要依靠口頭傳播為主要傳承和傳播手段,具有鮮明的地方性和草根性特點。山歌常在戶外歌唱,具有純樸的情感,是勞動人民自由抒發(fā)情感的民歌形式。歌詞多為即興創(chuàng)作,曲調多高亢嘹亮,節(jié)奏多自由悠長。號子是集體勞動的產物,在勞動中起鼓舞干勁和協(xié)調動作的作用,號子的演唱形式為一領眾合。山歌和號子都是與勞動相結合的。所以個性和地域性較強,大多在某個地區(qū)傳唱,在傳唱過程中還受自然條件、地形風貌等的影響。小調又被稱為小曲、俗曲等。與號子和山歌有所不同的是,小調除了在農村流傳外,城鎮(zhèn)集市上也多有傳唱。小調不受勞動的限制,歌唱形式以獨唱最為常見。小調的形式規(guī)整勻稱,旋律性強,

5、易于流傳,加上藝人的傳唱,使小調的流傳范圍比號子和山歌廣泛。從流傳的地域看,有些小調如孟姜女、茉莉花、銀紐絲、疊斷橋等,從南到北,由西至東,幾乎遍布全國。與各地的方言語調、風俗民情相結合,產生一曲多變的情況,比如小調中的時調小曲疊斷橋,既可表現女子相思的哀愁(穿心調),又可表現新娘上花轎時的喜悅(花轎到門前)也可表現勞動者的繁忙和愉快(四季歌)。綜上所述本文研究的江蘇茉莉花為“廣義”的小調體裁民歌。我國民間音樂的歷史十分悠久且品種和曲目浩如煙海,但在封建社會中卻很少得到文字的記載。所以只能從有限的文字記載中,大致理出一條民歌的發(fā)展脈絡。從文獻記載上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編的詩經,是我國第一部樂歌

6、總集。其中的國風,記錄了周初至春秋中期(公元前11-前6世紀)近500年間15國的民歌,這些民歌的內容,涉及到勞動、生活、階級壓迫、愛國及樂觀精神等方面。而楚國的民歌,有一部分經楚國政治家、詩人屈原系統(tǒng)集中和加工整理,存留于楚辭的九歌中。漢代(公元前206-220年)的“相和歌”,既包括北方各地流傳的原始民歌,也有根據民歌加工改編的藝術歌曲,還有在民歌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大型舞曲大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9年),隨著政治、文化中心的遷移與擴散,南方的民歌受到重視和喜愛,并傳到北方。這時特別受到關注的是湖北一帶的西曲和江蘇一帶的吳歌。內容多表現男女之間的感情。所不同的是,西曲多

7、反映水邊船上的離情,吳歌多表現家庭兒女的意趣。這時,人們已經開始注意到南、北方民歌所表現出的風格各異的地域特點:南方民歌柔婉清秀,多表現兒女情長的內容;北方民歌則勇武剛健,慷慨激昂。唐代(公元618-907年)的“曲子”雖然仍出于民歌,但已脫離了民歌最初的形式,進行了更多的加工和改編,填入多種唱詞。宋代(公元960-1279年),民間曲子更加深入人心,成為多種民間音樂形式(如說唱、戲曲等)的構成基礎。從明代中期開始,城市日漸繁榮,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帶來了許多農村中產生的新民歌。城市藝人對其進行加工,促成了這些民歌的廣泛傳播。清代有著錄民歌小曲的刊本,如一剪梅、繡荷包、滿江紅、太平年等等。許多曲

8、調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一、 起源及歷史淵源1、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起源。最早叫鮮花調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較早走出國門為世人所喜愛的代表。(1)王志毅的北方民歌說:他分別從茉莉花的歷史記載、流布情況及音樂形態(tài)闡述民歌茉莉花的溯源可能在北方。(2)夏玉潤的鳳陽花鼓說:茉莉花最早版本為清乾隆年間刊印的綴白裘花鼓中的插曲。最初稱作花鼓曲,唱詞最早編于綴白裘六集花鼓一劇中。他指出,鮮花調是眾多地方戲與地方曲藝中的重要曲目,是繼承發(fā)展了鳳陽花鼓疊斷橋的詞曲逐漸演變來的。(3)關于民歌茉莉花的起源還有很多說法,如江蘇揚州說、山西五臺山說等等。對茉莉花源頭的探索有待學者們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2、中國茉莉花這首歌歷史

9、悠久,大概是明朝時期,它最初的歌名叫鮮花調屬小調類民歌,明、清時主要流行于江浙。據已故音樂史論家章鳴(原中國藝術研究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等專家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fā)展。我國民間音樂源遠流長,現存最早的“鮮花調”(又名“仙花調”)的歌詞,見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曲一劇中的“仙花調”,敘述了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唱詞中的第一人稱,即代表張生,唱詞中的“茉莉花”為劇中的“花鼓女”,想“采一朵戴”者為劇中的“浪蕩公子”,“看花的”為花鼓女的丈夫。從時間來看,綴白裘刊載的花鼓曲是目前與民歌茉莉花有關歷史文獻中最早的一

10、首。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最早文獻茉莉花的曲譜,在我國最早見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木刻本小慧集卷十二小調新譜?!靶≌{新譜”錄有簫卿主人小調譜七首,其中就包括花調,即茉莉花。國內最早的記譜為工尺譜,后被江蘇明清俗曲專家張仲樵先生譯成簡譜的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五聲徵調式。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慧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為1840年手抄本張菊田琴譜之古琴曲?,F代首次以簡譜形式面世的茉莉花是1957年由何仿整理改編的鮮花調定名為茉莉花排演成女聲小合唱進京演出,結果一炮打響。此后,此種版本的茉莉花傳

11、遍海內外,廣為傳唱。特別是1959年茉莉花隨前線歌舞團赴維也納參加第七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jié)演出,引起轟動,享譽國際歌壇。譜例1:二、 流傳變異我國民歌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得以加工和發(fā)展,那么流傳勢必會帶來流變性。同樣一首民歌在不同的地域所呈現的風格也有所不同,可能會因唱詞方音的變化而導致旋律的變化,也可能會因各地人們性格特征的不同而發(fā)生曲調情緒上的變化。茉莉花芬芳馥郁、樸實無華,是高雅、圣潔、純真的美好形象,人們歌頌她的潔白無瑕,歌頌她的樸實無華,它代表著人們追求理想,追求純真和諧的美好愿望。多年來同樣的一首樂曲,出現了一曲多變的形式。比如民歌孟姜女原是敘述和表現民間傳說中的主人公孟姜

12、女的愁苦生活和情緒,后來亦用來表現愛情(送情郎)或演義小說中的英雄人物(三國嘆十聲)。民歌茉莉花也不例外,在各地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表現出不同的內容。民歌茉莉花在各地的曲調皆有其自身特色,風格各異。但歌詞內容大多相仿,以反映青年男女的戀情為主。由于民歌在流傳過程中,會受到地理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民歌茉莉花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吸取各個地區(qū)音樂的不同養(yǎng)料而形成不同的風格,變體極多。1在各地流傳的茉莉花中,目前流傳最廣,人們聽的最多的是江蘇的茉莉花最為著名。歌曲的節(jié)拍為四二拍,速度為中速稍快,旋律的特點是一字多音居多,曲調細膩優(yōu)美,此曲為五聲徵調式,由四個樂句

13、組成的單樂段分節(jié)歌。樂句中第一、二句對稱勻整,旋律較為獨立,第三、四句結構壓縮,旋律連接緊密,一氣呵成,其中切分節(jié)奏的應用,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旋律中級進與環(huán)繞式的音型使音樂顯得格外清新、流暢、雅致。歌詞運用多種比興手法,先是“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的“香”,再是“雪也白不過它”的“白”,還有“開也開不過它”的“開”。它那優(yōu)美自然、委婉流暢、富有濃郁江南風味的旋律,具有鮮明的東方民族音樂風韻,猶如甘泉沁人心脾。它的內容健康淳樸,描繪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擔心看花的人責罵而被人取笑,又怕傷了茉莉花等等的心理活動。同時生動又含蓄的表達了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總的音樂特點是:起、承、轉、合式的

14、四句體樂段。譜例2:2.流行于河北的茉莉花是諸多變體中的一首,描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這首茉莉花是帶變宮音的六聲徵調式音階,音域寬闊,明快嘹亮,具有中國北方小調的風格特點。加上運用方言演唱,明顯地體現出當地的民歌風采。節(jié)拍為四二拍,速度為中速,旋律特點是一字一音較多,旋律以級進為主,曲調高亢、嘹亮,其結構為方整對稱的兩小句和兩大句,旋律由前兩小句做變化重復,第三、四句旋律內在含蓄,最后用一個大拖腔上升到旋律最高點,好像內心情感突然爆發(fā),充滿抒情性和戲劇性,曲調優(yōu)美動聽,表現了賞花人對純潔美麗的茉莉花的贊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譜例3:3東北的茉莉花曲調顯得比河北的茉莉

15、花曲調平直、樸實,它保留了骨干音,融入了東北地區(qū)質樸的特點。東北的茉莉花旋律的跳進要多一些,旋律上下行的幅度也更大一些,在結尾時把高音加以延長,注入富有東北地方風味的襯詞“哎呀哎呀哎呀”而顯得別具風味。這更突出了東北人的豪放,快言快語的性格特點。 譜例4:以上三株來自各個不同地區(qū)的茉莉花都具有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不同地方的民歌茉莉花的出現,是鮮花調在不斷的流傳過程中與地方語言、音樂相結合的產物,這首小調在各地傳播過程中的流傳變異反映了委婉悠揚的茉莉花曲調為不同地區(qū)的人們所喜愛,并在不斷的創(chuàng)編中得到進一步的傳播。江蘇的茉莉花一向以旋律的清麗、婉轉著稱;河北的茉莉花旋律的起伏要大些,色彩上也更明亮

16、些,在曲調的配置上東北的茉莉花更密集,多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但在整體上江蘇的曲調更具有抒情興致,這是南北民歌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地域性音樂風格的表現,東北的茉莉花熱情、灑脫、豪邁、挺拔。如同快人快語的東北人性格一樣。此外寧夏、山西等地的也各具特色,它們都飽含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當地生活氣息。綜上所述本人認為,茉莉花流傳到各地后而產生了許多變體,多姿多彩,各具一格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到各地方言語調,各地不同的風俗以及民歌手的演唱風格的影響來更好的滿足各地各階層的廣大人民的需要。此外還受到的流變因素有:1、中國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地形地貌類型造就出不同體裁的民歌,在中國西部高山高原地區(qū)孕育出山歌體裁的民

17、歌高亢激昂;在低平坦蕩的東部平原地區(qū)孕育出小調體裁的民歌,清新流暢、細膩委婉,由于平原地區(qū)人口稠密,所唱的歌曲無須送太遠,故小調一般都是低唱低吟。2、中國的氣候:古人云:“南人善思,內向,北人善動,外露?!北比顺鐒?,南人善柔,氣候塑造著人們的氣質、性格和情感,影響著對民歌的理解審美情趣。如我國北方人所處的氣候四季分明,年溫差變化很大,冬季寒冷,北風剛烈,故方音剛直,風格剛勁豪放粗獷;而南方因其氣候溫和,年溫差變化較小,加之雨水多,果色秀麗,人們則偏重于喜歡民歌線條平緩。3、地理環(huán)境、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地理環(huán)境還通過社會生產生活方式、語言、民俗等影響民歌體裁和風格。我國東部農耕地區(qū)多小調、號子

18、;西部畜牧業(yè)區(qū)則多牧歌;東南部水田稻作物區(qū)的“田歌”成為廣泛流傳的民歌體裁。由于中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流傳變異性已成為我國音樂各種體裁中的一個共同音樂主題 。三、 江蘇民歌茉莉花的廣泛影響茉莉花不僅在中國廣為流傳,從18世紀末葉起,還流傳到歐洲和美洲。1840年英國地理學家和旅行家約翰貝羅在他所寫的中國旅行記中刊登了這首民歌,從此在國外就把它作為中國民歌的典型廣泛傳播。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創(chuàng)作的歌劇圖蘭多特中就采用了江蘇民歌茉莉花作為重要的音樂素材。具有濃厚的中國風格和色彩。1926年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芬芳隨著這部經典歌劇的流傳而享譽世界。在歌劇的第一

19、幕中,當皇宮中的官員宣布向公主求婚的波斯王子沒有猜中公主的三個謎語,要按照規(guī)定把他處死時,姑娘們用茉莉花的曲調,唱出了對波斯王子的同情。作曲家普契尼抓住中國五聲調式的旋法特點,將原茉莉花中富有特性的音調,根據所描繪的意境和抒發(fā)的情感加以展開,使音樂更加平和抒情,有一種朦朧色彩,符合劇情要求,圖蘭多特是劇作家阿達米和西蒙尼根據高吉的同名劇改編而成的。故事講述了14世紀中國元朝美麗的圖蘭多特公主在北京紫禁城前貼了一張征婚者公示:誰能猜中公主的三個謎語,即可招為駙馬,否則就被殺頭。許多求婚者都屈死刀下。突厥國的卡拉夫王子決心冒殺頭危險去猜謎語。結果他猜中了公主的三個謎語,經過一番周折,卡拉夫王子終于

20、贏得了公主的愛情。此外茉莉花還被改編創(chuàng)造成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如:1965年,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參加萬隆會議十周年大會,在一次駐印尼使館舉辦的聯歡晚會上,前線歌舞團演唱了茉莉花樂曲,受到了周總理和印尼人們的喜愛;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茉莉花作為中國優(yōu)秀民歌向世界各國推薦,并收入亞太地區(qū)的音樂教材;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歸祖國接交儀式上,在中英兩國領導人出場前,中國軍樂隊演奏的第一首樂曲就是民歌茉莉花;1998年6月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訪華,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文藝晚會上,男女二重唱茉莉花傾倒了來自大洋彼岸的客人;1999年12月19日午夜,在香港、澳門回歸的慶典儀式上,由解放軍

21、軍樂團演奏的軍樂合奏曲茉莉花磅礴地詮釋了香港、澳門回歸的這一歷史事件;1999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新年音樂會上由中央民族樂團演奏的民樂合奏茉莉花(劉文金編曲) 當那熟悉而清新優(yōu)美的旋律響起,一下子把人們帶到古老而神秘的中國,使東西方的情感拉得更近,帶給人們親切的企盼; 2001年,美國發(fā)射一顆向外太空飛行尋找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yōu)美樂曲作為地球禮物送給外空生命,中國入選的樂曲就是這首茉莉花。2004年8月,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八分鐘演出中兩次唱起茉莉花,震撼了雅典。2008年在中國舉行的第29屆奧運會的閉幕式上,由宋祖英和多明戈演唱的愛的火焰采用曲調就是茉莉花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

22、情,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xiāng)古老的中國正闊步向前。茉莉花在國外也有多種版本傳唱,美國著名的薩克斯演奏家凱利金改編演奏的茉莉花長達8分鐘,清香四溢;等等。近年來,茉莉花仍是中國人民對外和平友好交往,展開人們美好心愿的一個標志性形象,也是國內國外開展活動的首選樂曲。中國民歌茉莉花已成為中國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從中國的“土特產”變成了“世界的瑰寶” 。結語:無論是文化的發(fā)展,還是社會的進步,自身的特色不僅是保持生命力旺盛的決定力量,而且是取得優(yōu)勢和占領先機的前提條件。茉莉花的成功流傳告訴人們,地方民歌的發(fā)展首先要立足本地的地方性格和文化優(yōu)勢,才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流傳條件,對民歌的合理改編是其成功

23、流傳的前提,而所謂的合理改編,既要使改編更富于思想性和時代感,又要注意保留地方民歌的優(yōu)勢和特色,通過改變提升其藝術高度。民歌茉莉花的成功流傳,對于中國民歌的發(fā)展和民族文化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霸绞敲褡宓木驮绞鞘澜绲摹保袊拿窀韬臀覀冎腥A民族的歷史一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的民歌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參考文獻:1 王耀華.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論m.廈門: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2 宋大能.民間歌曲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9;3 王志毅.茉莉花的地理屬性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9(4);4 辭海.藝術手冊m.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19

24、80; 5 周青青.中國民歌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6 吳岫明.中國民歌賞析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余詠宇.給中國民歌下個定義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4(3)(4);8 王桂芹.茉莉花最早的曲譜文獻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5(3);9 苗金.中國民歌基礎知識的講述j.中國音樂教育,1995(1);10 易人.江蘇民歌歌曲概論(三)j.南京藝術學院院報,1989(4);11 莊水平.簡論我國音樂的旋律及特征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6(3);12 何仿.扎根中華大地,香飄四海五洲記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搜集j.江蘇音樂1992(4);13 吳永生.中國民歌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地理基礎j.人文地理,2005(2);o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ong jasmine flower.department of music music learningstudent num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