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基本知識_第1頁
地下水基本知識_第2頁
地下水基本知識_第3頁
地下水基本知識_第4頁
地下水基本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1 地下水的概念地下水的概念 2 2 地下水的賦存狀態(tài)地下水的賦存狀態(tài) 3 3 含水層和隔水層含水層和隔水層 4 4 地下水分類及各類地下水的特征地下水分類及各類地下水的特征 5 5 地下水的循環(huán)地下水的循環(huán) 6 地下水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地下水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重點:巖土的水理性質、含水層與隔水層、降落漏斗、重點:巖土的水理性質、含水層與隔水層、降落漏斗、 影響半徑、地下水的分類及各類地下水的特征,等水影響半徑、地下水的分類及各類地下水的特征,等水 位線圖和等水壓線圖及其作用。位線圖和等水壓線圖及其作用。 地下水基本知識 一、自然界中水的一、自然界中水的 分布分布 二、地下水的概念二、地下水的概

2、念 埋藏在地表以下巖埋藏在地表以下巖 土空隙中的水。主土空隙中的水。主 要是由滲透作用和要是由滲透作用和 凝結作用形成的,凝結作用形成的, 此外還有極少量的此外還有極少量的 原生水。原生水。 地下水基本知識 一、巖土的空隙性一、巖土的空隙性 二、水在巖土中存在的形式二、水在巖土中存在的形式 三、巖土的水理性質三、巖土的水理性質 地下水基本知識 巖土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儲存空間,巖土空 隙按其成因可分為孔隙、裂隙和溶隙(巖 溶溶洞)。 可溶性巖石,可溶性巖石, 如灰?guī)r如灰?guī)r 堅硬巖石,如花崗巖堅硬巖石,如花崗巖 松散巖土松散巖土 溶洞溶洞 裂隙裂隙 孔隙孔隙 地下水基本知識 1、孔隙:、孔隙:指松

3、散巖土顆粒與顆粒集合體之間小孔狀指松散巖土顆粒與顆粒集合體之間小孔狀 或細管狀的空隙?;蚣毠軤畹目障?。 孔隙體積多少用孔隙度(孔隙體積多少用孔隙度(n n)來量度。)來量度。 n=(Vn/V )100% 孔隙的體積孔隙的體積 V巖石總體積巖石總體積 影響孔隙度的因素:影響孔隙度的因素:巖石的密實程度、顆粒的均勻性、巖石的密實程度、顆粒的均勻性、 顆粒形狀和顆粒間的膠結程度等。顆粒形狀和顆粒間的膠結程度等。 地下水基本知識 砂砂 子子 水水 液液 面面 n=V水 水/V砂砂 2 2、準確測定方法:、準確測定方法: n=(1-/)100% 松散巖石的容重松散巖石的容重 松散巖石的比重松散巖石的比重

4、 1、概略測定方法:、概略測定方法: 3、堅硬巖石:飽和液體法、堅硬巖石:飽和液體法 地下水基本知識 2、裂隙:、裂隙:指固結的堅硬巖石在構造運動以及其他各指固結的堅硬巖石在構造運動以及其他各 種內、外地質應力作用下,產(chǎn)生于巖體中的各種扁平種內、外地質應力作用下,產(chǎn)生于巖體中的各種扁平 狀空隙。狀空隙。 用裂隙度(用裂隙度(Kt)來衡量。)來衡量。 Kt=(Vt /V )100% =(Lb)/F 100% 裂隙的體積裂隙的體積 V巖石總體積巖石總體積 露頭中裂隙的長露頭中裂隙的長 度度 巖層露頭面積巖層露頭面積 裂隙的平均寬度裂隙的平均寬度 地下水基本知識 3、溶隙:、溶隙:可溶性巖體中的裂隙

5、再經(jīng)過地下水流的長可溶性巖體中的裂隙再經(jīng)過地下水流的長 期溶蝕、沖刷而形成的空隙或空洞稱為溶隙或溶洞。期溶蝕、沖刷而形成的空隙或空洞稱為溶隙或溶洞。 用溶洞(巖溶)率(用溶洞(巖溶)率(Kk)來衡量。)來衡量。 Kk =(Vk/V )100% 溶隙的體積,通常溶隙的體積,通常 由鉆孔中所取得的由鉆孔中所取得的 巖心測量而得巖心測量而得 V巖石總體巖石總體 積積 地下水基本知識 地殼巖石中的水地殼巖石中的水 礦物結合水礦物結合水 空隙中的水空隙中的水 沸石水、結晶水沸石水、結晶水 結構水結構水 結合水結合水 強結合水(吸著水)強結合水(吸著水) 弱結合水(薄膜水)弱結合水(薄膜水) 液態(tài)水液態(tài)水

6、 重力水重力水 毛細水毛細水 固態(tài)水固態(tài)水 氣態(tài)水氣態(tài)水 地下水基本知識 薄膜水薄膜水又叫弱結合水,是指在吸 著水層以外的液態(tài)水膜。這層水不受 重力影響,但由于引力不等薄膜水質 點可由厚的地方向薄處轉移。 土粒土粒 吸著水吸著水又叫強結合水,指由分子引力和靜電引力 牢固地吸附在土壤顆粒表面的薄層(通常只有幾個水 分子厚)水膜。是一層近于固態(tài)的水。 吸著水吸著水薄膜水薄膜水 重力水重力水指在重力作用下,貯存 在巖石和土壤的非毛管孔隙中自由運 動的水。重力水重力水 毛細管水毛細管水受毛管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毛細 管孔隙(直徑0.001-0.1毫米)中的水。 地下水基本知識 地表地表 地下水面地下水面

7、 毛細水毛細水 氣態(tài)水氣態(tài)水 吸著水吸著水 薄膜水薄膜水 重力水重力水 各種形式的水在地殼中的分布各種形式的水在地殼中的分布 水井水井 結合水結合水 包氣帶包氣帶 飽水帶飽水帶 地下水基本知識 n巖石的空隙雖然為地下水提供了儲存的 空間,但是水能否自由進出這些空間卻 與巖石表面控制水分活動的條件、性質 有很大關系。與水分的貯存運移有關的 巖石性質稱為巖石的水理性質。包括容 水性、持水性、給水性和透水性。 地下水基本知識 n容水性容水性 指巖石空隙能容納一定水量的性能。 用容水度衡量,數(shù)值上等于巖土的 孔隙度、裂隙度或巖溶率。 指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釋水后仍能保 持住的一定水量的性質。用持水度衡

8、量。松散巖土顆粒越小,其表面積越 大,表面吸附的結合水越多,持水度 越大;而堅硬巖石的裂隙和溶隙持水 度幾乎為零。 n 持水性持水性 地下水基本知識 n給水性給水性 巖石名稱給水度()巖石名稱 給水度() 礫石0.35-0.30細砂0.20-0.15 粗砂0.30-0.25極細砂0.15-0.10 中砂0.25-0.2粘土0.10 n 常見松散巖土的給水度 指飽和含水的巖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 由流出(排出)若干水量的性能。以給 水度()作為衡量指標,數(shù)值上等于 容水度減去持水度。 地下水基本知識 n透水性透水性 指在一定壓力梯度下巖石允許水透過 的性能。取決于空隙直徑的大小和連 通程度,其次是

9、空隙的多少。 n巖土根據(jù)透水性好壞可分為:巖土根據(jù)透水性好壞可分為: 透水巖土透水巖土: 半透水巖土半透水巖土: 不透水巖土不透水巖土: n 表示巖土透水性能大小的指標,稱為滲透系數(shù)滲透系數(shù), 用符號K表,單位m/d(米/天) 砂 砂、 礫 礫、 粘土 粘土、 粉質粘土 粉質粘土、 粉土 粉土、 卵石 卵石、 黃土 黃土、 淤泥 淤泥、 泥巖 泥巖、 砂巖 砂巖、 頁巖 頁巖、 裂隙和溶隙不發(fā)育的堅硬巖石 裂隙和溶隙不發(fā)育的堅硬巖石。 裂隙與巖溶發(fā)育的堅硬巖石 裂隙與巖溶發(fā)育的堅硬巖石; 裂隙與巖溶不太發(fā)育的堅硬巖石 裂隙與巖溶不太發(fā)育的堅硬巖石; 地下水基本知識 一、概 念 二、構成含水層的

10、基本條件 3 3 含水層和隔水層含水層和隔水層 地下水基本知識 含水層: 砂巖含水層砂巖含水層 松散含水層松散含水層 泥巖泥巖 湖湖 指能夠透過并給出相當數(shù)量水的巖層。 不能透過并給出水,或透過和給出水 的數(shù)量微不足道的巖層(滲透系數(shù) 0.001m/d) 隔水層: 一、一、 概概 念念 地下水基本知識 n1、儲水空間。即應有孔隙、裂隙和溶隙等空隙。 這是儲存地下水的前提條件。 n2、儲水構造。有了儲水空間,只是有了能含水的 條件,但能否儲存水,成為含水層,還必須具備保 存住地下水的地質構造:下部要有隔水層托住重力 水,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某種隔水邊界,使之不致 完全流失,水能在巖層空隙中保存住,

11、從而形成含 水層。也就是說,透水巖層與隔水巖層組合起來, 才能成為含水層。 n3、良好的補給來源。 有足夠的水源,使儲水空間 能不斷地獲得補給,方能成為含水層。 地下水基本知識 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 上層滯水、潛水、承壓水(自流水)上層滯水、潛水、承壓水(自流水) 孔隙(裂隙、巖溶)孔隙(裂隙、巖溶)上層滯水,孔隙(裂隙、巖上層滯水,孔隙(裂隙、巖 溶)溶)潛水,孔隙(裂隙、巖溶)潛水,孔隙(裂隙、巖溶)承壓水承壓水。 一、地下水的分類:一、地下水的分類: 1、按巖石空隙性質分類的地下水、按巖石空隙性質分類的地下水: 2、按埋藏條件分類的地下水按埋藏條件分類的地下水:

12、3、我國地下水分類:我國地下水分類: 二、按埋藏條件分類的各類地下水特征二、按埋藏條件分類的各類地下水特征 1、上層滯水;、上層滯水;2、潛水;、潛水;3、承壓水、承壓水 三、按空隙性質分類的各類地下水特征三、按空隙性質分類的各類地下水特征 1、孔隙水;、孔隙水;2、裂隙水;、裂隙水;3、巖溶水、巖溶水 地下水基本知識 孔隙水孔隙水主要存在和運動于松散巖石(即未完全膠 結和未膠結的砂、礫石和粘性土等)孔隙中。 可溶性巖石,可溶性巖石, 如灰?guī)r如灰?guī)r 堅硬巖石,如花崗巖堅硬巖石,如花崗巖 松散巖土松散巖土 溶洞溶洞 水水 裂隙水裂隙水 孔隙水孔隙水 裂隙水裂隙水存在和運動于堅硬巖石的裂隙中 巖溶

13、水巖溶水存在和運動于可溶性巖石的溶洞中 1、按巖石空隙性質分類的地下水按巖石空隙性質分類的地下水 地下水基本知識 (潛水面)(潛水面) 2 2、潛水、潛水 3、承壓水、承壓水 包氣帶包氣帶 2、按埋藏條件分類的地下水按埋藏條件分類的地下水 飽水帶飽水帶 1 1、上層滯水、上層滯水 地下水基本知識 1、包氣帶水和上層滯水 存在于包氣帶中的水叫做包氣帶水,以 氣態(tài)水、吸著水、薄膜水和毛細管水的形式 存在,農(nóng)業(yè)上稱為土壤水。其中局部隔水層 上的重力水稱為上層滯水上層滯水。 飽水帶 包氣帶 潛水面 局部隔水層 上層滯水上層滯水 地表 地下水基本知識 (1 1)有關潛水埋)有關潛水埋 藏的術語:藏的術語

14、: 2、潛水、潛水 潛水含水層厚度:潛水含水層厚度: 潛水面至隔水層潛水面至隔水層 頂面的距離頂面的距離 潛水位:潛水面潛水位:潛水面 上任一點的標高上任一點的標高 潛水埋藏深度:潛水埋藏深度: 潛水至地表的潛水至地表的 距離距離 潛水面:潛水的潛水面:潛水的 自由表面自由表面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個穩(wěn)定的隔水層以上,具有自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個穩(wěn)定的隔水層以上,具有自 由水面的重力水。由水面的重力水。 地下水基本知識 承壓水盆地剖面示意圖 1隔水層;2含水層;3地下水位;4地下水流向; 5上升泉;6鉆孔,虛線為進水部分;7自流鉆孔; 8大氣降水補給;H承壓水頭高度;M含水層厚度 3 3、承壓

15、水、承壓水 (自流水)(自流水) 初見水位初見水位= = 含水層頂板含水層頂板 標高;標高; 承壓水位承壓水位= = 穩(wěn)定后的水穩(wěn)定后的水 位標高位標高 水頭高度水頭高度H=H= 承壓水位承壓水位- - 初見水位初見水位 H 地下水基本知識 (1)一般分布不廣; (2)季節(jié)性存在,存在時間的長短受其下部隔水 層分布范圍及包氣帶厚度控制,其動態(tài)變化與氣 候及水文因素的變化關系密切; (3)補給區(qū)和分布區(qū)一致; (4)一般只能作小型或暫時性供水水源,對采礦 幾乎沒有影響。 地下水基本知識 地下水基本知識 2 2、潛水的特征、潛水的特征 潛水具有自由水面,為無壓水; 潛水的分布區(qū)和補給區(qū)基本上是一致

16、的; 在重力作用下,潛水可以由水位高處向水位低處 運動,形成潛水徑流。 平原區(qū)主要以蒸發(fā)形式排泄,易形成鹽堿地;高 山丘陵區(qū)則以泉、地下滲流形式排泄于地表溝谷或地 表水體。 潛水的動態(tài)如水位、水溫、水質、水量等要素隨 季節(jié)不同有明顯變化。 1 1)潛水的一般特征:)潛水的一般特征: 2 2)潛水面形狀及其表示方法(水文地質剖面圖和潛)潛水面形狀及其表示方法(水文地質剖面圖和潛 水等水位線圖)水等水位線圖) 地下水基本知識 一般情況下,潛水 面是呈向排泄區(qū) (如相鄰溝谷、 河流、湖泊等) 傾斜的曲面。 潛水面的形狀與地 形、含水層的透 水性及厚度、氣 象水文條件、人 工抽水和排水等 因素有關。

17、1、含水砂;、含水砂;2、含水礫石;含水礫石;3、隔水底板;隔水底板;4、流流 向向 地下水基本知識 1砂土;砂土;2粘性土;粘性土;3潛水面;潛水面;4鉆孔;鉆孔;5鉆孔編鉆孔編 號號 水文地質剖面圖水文地質剖面圖 地下水基本知識 潛水等水位線圖潛水等水位線圖 地下水基本知識 等水位線圖的用途等水位線圖的用途 確定潛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確定潛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 確定潛水的埋藏深度、泉水出露點和沼澤化確定潛水的埋藏深度、泉水出露點和沼澤化 范圍范圍 提供合理的取水位置提供合理的取水位置 確定潛水與地表水的相互補給關系確定潛水與地表水的相互補給關系 確定含水層厚度確定含水層厚度 分析推斷含水層透水

18、性及厚度變化分析推斷含水層透水性及厚度變化 地下水基本知識 潛水的流向流向: 垂直等水位 線從高水位 指向低水位 的方向,常 用箭頭表示 ; 兩點間的平均 水力坡度水力坡度: 在流動方向 上,任意兩 點的水位差 除以該兩點 間的實際水 平距離 地下水基本知識 地下水基本知識 (a)潛水補給河水;(b)河水補給潛水 ;(c) 河水一岸得到潛水補給,另一岸則河水補給潛水 。 地下水基本知識 埋藏深度: 某點地面 標高減去 該點潛水 位。如A 點埋藏深 度=135- 115=20米 115 135 A 地下水基本知識 1、地形等高線;、地形等高線;2、等水位線;等水位線;3、等埋深線;等埋深線;4、

19、潛水流向;潛水流向;5、潛水埋藏深度潛水埋藏深度 為零區(qū)(沼澤區(qū));為零區(qū)(沼澤區(qū));6 6、埋深、埋深02m 區(qū);區(qū);7、埋深埋深24m;8 8、埋深大于埋深大于4m 區(qū)區(qū) 地下水基本知識 115 95 135 隔水層 A 含水層厚度= 該點潛水位與 隔水頂板標高 之差。如A點 含水層厚度 =115-95=20米 地下水基本知識 利用等水位線圖分利用等水位線圖分 析推斷含水層透水析推斷含水層透水 性及厚度變化性及厚度變化 若等水位線由密由密 變疏變疏,說明潛水面 坡度由陡變緩坡度由陡變緩,可 以推斷含水層透水透水 性由弱變強或含水性由弱變強或含水 層厚度由薄變厚層厚度由薄變厚。 反之,則可能

20、是含 水層透水性變弱或 厚度變薄 1、含水砂;、含水砂;2、含水礫石;含水礫石;3、隔隔 水底板;水底板;4、流向流向 地下水基本知識 (1)承壓性,為有壓水,其頂面為非自由水面; (2)承壓水的分布區(qū)與補給區(qū)不一致; (3)承壓水在靜水壓力作用下,可以由高水位向低 水位運動,形成承壓水的徑流; (4) 承壓水的水位、溫度和礦化度等受氣候、水文 因素等的影響較小; (5)承壓水的水質變化大,從淡水直到礦化度很高 的鹵水都有。 1 1、形成承壓水的地質構造:自流盆地和承壓斜地、形成承壓水的地質構造:自流盆地和承壓斜地 2 2、承壓水的一般特征:、承壓水的一般特征: 3 3、等水壓線圖及其作用、等

21、水壓線圖及其作用 地下水基本知識 (1 1)自流盆地:形成承壓水的向斜或盆地構造)自流盆地:形成承壓水的向斜或盆地構造 地下水基本知識 (2)承壓斜地:單斜儲水構造 承壓斜地剖面示意圖 (a)含水層尖滅形成的承壓斜地;(b)單斜構造形成的承壓斜地;(c) 阻水斷層形成的承壓斜地;(d)導水斷層形成的承壓斜地 地下水基本知識 3)等水壓線等水壓線 圖及其應用圖及其應用 (1)確定水流 方向及水力坡 度 (2)確定承壓 含水層的埋藏 深度 (3)確定承壓 水位的埋藏深 度 (4)確定水頭 高度 地下水基本知識 含水層松散未經(jīng)膠結,這些松散層包括第四系及部 分第三系沉積巖和堅硬基巖的風化殼??蔀闈撍?/p>

22、 或承壓水。水量的大小取決于含水層的成因類型 、巖性結構、顆粒成分、厚度和分布面積,當井 筒施工通過第四系松散含水層或開采接近含水層 底板,出現(xiàn)涌水、涌砂、片幫:當?shù)谒南岛畬?與礦體上覆基巖含水層有水力聯(lián)系時,成為礦坑 充水的主要水源。 地下水基本知識 (1)風化裂隙水 (2)成巖裂隙水 (3)構造裂隙水 是賦存在風化裂隙中的地下水,受風化裂隙的分布和 發(fā)育程度控制,多分布于出露基巖的表層,新鮮的基巖 為含水層的下限,絕大多數(shù)為潛水,受大氣降水補給。 是指巖石形成過程中產(chǎn)生的裂隙中的地下水,主要 的成巖裂隙水包括玄武巖中的地下水和接觸帶地下水。 是指賦存于地殼運動產(chǎn)生的裂隙中的地下水,主要

23、的埋藏于沉積巖、變質巖的節(jié)理及片理等裂隙中的層 狀地下水和埋藏于構造破碎帶中的脈狀地下水。 地下水基本知識 巖溶的發(fā)育規(guī)律巖溶的發(fā)育規(guī)律 巖溶發(fā)育的基本條件 地質構造對巖溶發(fā)育的控制作用 巖溶水的儲存形式巖溶水的儲存形式 地下河 巖溶地下水脈 巖溶水的基本特征巖溶水的基本特征 返回 地下水基本知識 1、巖石的可溶性 可溶巖的巖性愈純,含易溶組分就愈多,巖溶 也愈發(fā)育。 2、巖石的透水性 巖石的透水性愈好,水就愈容易進入巖石內部 進行溶蝕。 3、水的流動條件 地下水徑流愈強烈,侵蝕性CO2含量愈多,巖溶 也愈發(fā)育。 返回 地下水基本知識 1、控制機理、控制機理 (1)地質構造破壞了巖石的完整性,

24、使巖石的滲透性能)地質構造破壞了巖石的完整性,使巖石的滲透性能 增強,提高巖石與含侵蝕性增強,提高巖石與含侵蝕性CO2水接觸的機會,因而提高水接觸的機會,因而提高 了巖溶發(fā)育程度;(了巖溶發(fā)育程度;(2)地質構造控制了地下水流動的方)地質構造控制了地下水流動的方 向,從而控制了巖溶發(fā)育的范圍和延伸方向。向,從而控制了巖溶發(fā)育的范圍和延伸方向。 2、控制形式、控制形式 (1)巖溶主要沿斷裂帶發(fā)育)巖溶主要沿斷裂帶發(fā)育 (2)巖溶常在褶曲軸部或平行于褶曲軸成帶狀發(fā)育)巖溶常在褶曲軸部或平行于褶曲軸成帶狀發(fā)育 (3)構造體系控制巖溶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構造復合關系對構造體系控制巖溶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構造復

25、合關系對 巖溶發(fā)育的尤其有利。巖溶發(fā)育的尤其有利。 返回 地下水基本知識 (一)巖溶水的分布特征(一)巖溶水的分布特征 1、總的來說富水性較強,但含水極不均勻;、總的來說富水性較強,但含水極不均勻; 2、巖溶有向深部減弱的規(guī)律,使含水層的富水性也呈、巖溶有向深部減弱的規(guī)律,使含水層的富水性也呈 現(xiàn)垂向上的強弱分帶性;現(xiàn)垂向上的強弱分帶性; 3、巖溶水在水力聯(lián)系上有明顯的各向異性。、巖溶水在水力聯(lián)系上有明顯的各向異性。 (二)巖溶水的埋藏特性(二)巖溶水的埋藏特性 巖溶水可以是潛水,也可以是承壓水。巖溶水可以是潛水,也可以是承壓水。 (三)巖溶水的循環(huán)特征(三)巖溶水的循環(huán)特征 巖溶水主要由大氣

26、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并以集中徑流巖溶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并以集中徑流 和集中排泄為特點。因此,在石灰?guī)r裸露區(qū)不僅缺乏地和集中排泄為特點。因此,在石灰?guī)r裸露區(qū)不僅缺乏地 表水,而且地下水露頭也很少,常表現(xiàn)出嚴重缺水現(xiàn)象表水,而且地下水露頭也很少,常表現(xiàn)出嚴重缺水現(xiàn)象 。返回 地下水基本知識 一、地下水的補給一、地下水的補給 二、地下水的排泄二、地下水的排泄 三、地下水的徑流三、地下水的徑流 四、地下水補、徑、排條件的改變四、地下水補、徑、排條件的改變 地下水基本知識 1、概念:含水層從外界獲得水量的作用。 2、補給來源: (1) 大氣降水的補給 (2) 地表水的補給 (3) 凝結水的補給

27、 (4) 含水層之間的補給 (5) 人工補給。 地下水基本知識 地下水基本知識 地下水基本知識 越流:當抽水含水層的頂、底板為弱透水層時,在抽水含水層抽水的條件下,由越流:當抽水含水層的頂、底板為弱透水層時,在抽水含水層抽水的條件下,由 于水頭降低,和相鄰含水層之間產(chǎn)生水頭差,相鄰含水層通過弱透水層與抽于水頭降低,和相鄰含水層之間產(chǎn)生水頭差,相鄰含水層通過弱透水層與抽 水含水層之間發(fā)生水力聯(lián)系,這種水力聯(lián)系稱為水含水層之間發(fā)生水力聯(lián)系,這種水力聯(lián)系稱為“越流越流” 地下水基本知識 地下水基本知識 1、概念:含水層失去水量的過程 2、排泄方式: (1)泉水排泄 (2)向地表水排泄(泄流) (3)

28、蒸發(fā)排泄(土面蒸發(fā)和葉面蒸發(fā)) (4)不同含水層之間的排泄 地下水基本知識 1 1、概念、概念:地下水在巖石空隙中的流動過程 2 2、地下徑流產(chǎn)生原因、地下徑流產(chǎn)生原因:根本原因是地下水循環(huán)。 大氣降水或地表水通過包氣帶向下滲漏,補給含水 層成為地下水,地下水又在重力作用下由水位高處 向水位低處流動,最后在地形低洼處以泉的形式排 出地表或直接排入地表水體,如此反復地循環(huán)是地 下水徑流產(chǎn)生的原因。 3 3、影響因素、影響因素:地下徑流的方向、速度、類型、徑 流量主要受含水層的空隙性、地下水的埋藏條件、 補給量、地形、地下水的化學成分以及人為因素的 影響。 地下水基本知識 1、自然條件改變引起的轉

29、化 (1) 河流水位變化 (2) 地下分水嶺的改變 2、人類活動引起的變化 (1)修建水庫 (2)人工開采和礦區(qū)排水 (3)農(nóng)田灌溉和人工回灌 地下水基本知識 地下水基本知識 改變原因:地殼升降運動、自然條件的變化以及巖 溶地區(qū)地下水的襲奪等。 地下水基本知識 返回 一、地下水運動的特點 二、地下水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三、地下水向井的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四、水文地質參數(shù)的確定 地下水基本知識 1、水流通道曲折復雜;、水流通道曲折復雜; 2、流速遲緩;、流速遲緩; 3、一般呈層流運動,個別條件下呈紊流運動;、一般呈層流運動,個別條件下呈紊流運動; 4、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為非穩(wěn)定流運動。、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為非穩(wěn)

30、定流運動。 返回 地下水基本知識 平均直線水流平均直線水流 通過研究通道內平均直線水流(假想水流)的 運動特征,掌握真正水流的運動規(guī)律。 水量,水頭、阻力相等水量,水頭、阻力相等假想水流代替真正水流的條件:假想水流代替真正水流的條件: 返回 地下水基本知識 地下 水在曲 折的通 道中緩 慢地流 動稱為 滲透, 或稱滲 透水流 。 :一般幾:一般幾m/dm/d,甚至甚至 1 1m/dm/d 返回 地下水基本知識 (1 1)層流運動)層流運動:在巖石空隙中滲透時,水質點有秩 序的、互不混雜的流動稱作層流運動(a) (2 2)紊流運動紊流運動:水流質點無秩序地、互相混雜的流 動,稱為紊流運動(b)。

31、 大孔隙,大裂隙,大孔隙,大裂隙, 大溶洞,取水構大溶洞,取水構 筑物附近筑物附近 返回 地下水基本知識 穩(wěn)定流:流量穩(wěn)定流:流量(Q)、流速(流速(V)和水位(和水位(S)不隨時間變化不隨時間變化 非穩(wěn)定流:流量非穩(wěn)定流:流量(Q)、流速(流速(V)和水位(和水位(S)隨時間變化隨時間變化 返回 地下水基本知識 1、線性滲透定律(達西定律)、線性滲透定律(達西定律) Q=K = K I = (層流運動)層流運動) 2、非線性滲透定律、非線性滲透定律 (1)哲才公式:)哲才公式: 或或 (紊流運動)(紊流運動) (2)斯姆萊公式:斯姆萊公式: (11m2m2) (混合運動)混合運動) h L

32、KIQKI 1 m KI 返回 地下水基本知識 達西定律達西定律 地下水作雷諾數(shù)很地下水作雷諾數(shù)很 ?。ㄐ。≧e110)的層流運動時的層流運動時 滿足達西定律,即:滿足達西定律,即: Q=K =KI= Re= 其中其中u為地下水實際流速,為地下水實際流速,d為孔隙的直為孔隙的直 徑,徑,為地下水地運動粘滯系數(shù)為地下水地運動粘滯系數(shù)m2/d) h L Q滲流量(滲流量(m3/d););L滲流途徑長度(滲流途徑長度(m);); h在滲流途徑在滲流途徑L長度上的水頭損失(長度上的水頭損失(m);); 滲流的過水斷面面積(滲流的過水斷面面積(m2););K滲透系滲透系 數(shù)(數(shù)(m/d););I水力坡度

33、,單位滲流途徑上的水力坡度,單位滲流途徑上的 水頭損失(無量綱);水頭損失(無量綱);滲透速度;滲透速度; u d 返回 地下水在孔隙中的實際流速:地下水在孔隙中的實際流速: U = n n巖石的孔隙度巖石的孔隙度 地下水在實際運動過程中,地下水在實際運動過程中, 水力坡度常是變化的,水力坡度常是變化的,I I可用可用 微分式表示為:微分式表示為: dx沿水流方向無窮小的距離;沿水流方向無窮小的距離; dH相對相對dx水流微分段上的水頭損失。水流微分段上的水頭損失。 大多數(shù)情況下的地下水,大多數(shù)情況下的地下水, 其雷諾數(shù)一般都不其雷諾數(shù)一般都不 超過超過1 Q nn d H I d x 地下水基本知識 (一)井的類型(一)井的類型 (二)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