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散文(課件)[教學參考]_第1頁
秦漢散文(課件)[教學參考]_第2頁
秦漢散文(課件)[教學參考]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2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秦漢散文第一節(jié) 秦及西漢散文一、秦文1、呂氏春秋呂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魏之有信陵君,楚之有春申君,趙之有平原君,齊之有孟嘗君),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史記不韋列傳是書較諸子之言獨為醇正,大抵以儒為主,而參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與孔子、曾子之言所引莊、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誕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縱橫之術(shù),刑名之說,一無及焉。其持論頗為不茍。(四庫全書總

2、目提要卷一一七)2、李斯(略)二、西漢前期散文 1、賈誼(過秦論)中間險字奇句,亦盡雜見錯出,乃卻以粗鹵矯健之氣行之。讀者但見其飛砂走石,橫溢不可遏,然而精巧實理俱在內(nèi)。(評注昭明文選引孫月峰語)2、淮南子淮南王安為人好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亦欲以行陰德拊循(依順也)百姓,流名譽。招致賓客方術(shù)之士數(shù)千人,作為內(nèi)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其旨近老子,淡泊無為,蹈虛守靜,出入經(jīng)道。言其大也,則燾天載地,說其細也,則淪于無垠,及古今治亂、存亡禍福、世間詭異瑰奇。其義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類,無所不載。然其大較,歸之于道。(高誘淮南子序)淮南之奇,出于離騷;淮南之放,得于莊、

3、列。(高似孫子略卷四)淮南子連類喻義,本諸易與莊子,而奇?zhèn)ズ旮?,又能自用其才。雖使與先秦諸子同時,亦足成一家之作。(劉熙載藝概文概)三、西漢后期散文董仲舒學本公羊,而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則其于禮也深矣。至觀其論大道,深奧宏博,又知于諸經(jīng)之義,無所不貫。(劉熙載藝概文概)劉向文足繼董仲舒。劉向、匡衡文皆本經(jīng)術(shù)。向傾吐肝膽,誠懇悱惻,說經(jīng)卻轉(zhuǎn)有大意處。(劉熙載藝概文概)第二節(jié) 司馬遷與史記一、家世、生平及史記之成書年十歲則誦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xiāng)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 史記太史公自序適魯,觀仲尼廟

4、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孔子世家吾如淮陰,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塚,良然。 淮陰侯列傳創(chuàng)作動機:1、(談云)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論著矣。(談云)自獲麟以來(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保?,四百有余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nèi)一統(tǒng),明主賢君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史文,甚余懼焉,汝其念哉。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安書)“天人之際”:“天道”與“人道”;“古今之變”:王朝興衰成敗之理;“一家之言”:非僅“實錄”也。2、由“潤色鴻業(yè)

5、”到“發(fā)憤著書”:“明圣盛德”、述“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yè)”“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也”,“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周文王)拘羑(yo)里,演周易;孔子戹(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于是卒述陶唐(堯)以來,至于麟(武帝獲麟)止,自黃帝始。史記體例自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約三千年。52萬字,130篇。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共五個部分。趙翼廿二史劄記:司馬遷參酌

6、古今, 發(fā)凡起例,創(chuàng)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 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繫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誌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彙於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史記目錄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本紀:歷代最高統(tǒng)治者)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表:各歷史時期大事記)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卷三十 平準書第八(書:關(guān)于天文、歷法、水利、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之專史)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世家:先秦各諸侯國和漢代有功之臣)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卷一百八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卷一百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7、卷一百十 匈奴列傳第五十卷一百一十一 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列傳:歷代有影響的人物。部分列傳為外國史和少數(shù)民族史)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二、史記之文學成就一、敘事藝術(shù)1、突出中心行文中反復提示中心李將軍列傳(1) 嘗從行,有所沖陷折關(guān)及格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2)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3)匈奴捕者騎數(shù)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于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4)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

8、下。(5)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無余財,終不言家產(chǎn)事。6)其射,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shù)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云。(7)元朔六年,廣復為后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8)漢軍罷,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后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自如,無賞。(9)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shù)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禍莫大于殺

9、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10)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shù)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11)廣謂其麾下曰;“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彼煲蹲詣q。二、人物塑造:數(shù)量眾多、類型豐富、個性較鮮明。1、“互見法”將一個歷史人物的事跡分散在相關(guān)傳記中,而以其本傳為主;或?qū)⑼患路稚⒃诓煌牡胤?,而以一個地方的敘述為主。如項羽本紀,主要在正面刻畫,而其許多政治軍事策略之失誤,則放在淮陰侯列傳中去寫:(韓信言于劉邦)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

10、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wn,刻,挖)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guān)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又如 “其事在商君語中”、“語在晉事中”、“語在淮陰侯中”、“語在田完世家中”云云,皆為突出重點,避重復。2、語言與細節(jié)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庇拐咝Χ鴳唬骸叭魹橛垢胃毁F也?”陳涉太息曰

11、:“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中的許多人物形象寄托著司馬遷自己人生的感慨。李廣:悲其數(shù)奇而不遇;屈原、賈生忠而被謗、信而見疑,痛苦流涕而長太息;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荊軻:為知己者死恨為弄臣,寄心楮(ch,紙)墨,感身世之戮辱,傳畸人(外表殘缺而不合于世俗卻合于天道之人,有強大的人格魅力)于千秋,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發(fā)于情,肆于心而為文,故能如茅坤所言,“讀游俠即欲輕生,讀屈原賈誼傳即欲流涕,讀莊周魯仲連傳即欲遺世,讀李廣傳即欲立斗,讀石建傳即欲俯躬,讀信陵平原君傳即欲養(yǎng)士”也。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粗粗鹵鹵,任意寫去,而矯健磊落,筆力真

12、如走蛟龍,挾風雨;且峭句險字,往往不乏,讀之但覺其奇肆,而不得其構(gòu)造鍛煉處,古圣賢規(guī)矩準繩文字,至此一大變,卓為百代偉作。 凡文字貴凈貴煉,此文全不練不凈;中庸稱“有余”“不敢盡”,此則既“無余”矣,猶嘵嘵(xio)不已,于文字宜不為佳,然風神橫溢,讀者多服其跌宕不群,反覺練凈者之為瑣小。孫月峰評注昭明文選三、抒情色彩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絜,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疎濯淖污埿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