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是他的相機_第1頁
世界就是他的相機_第2頁
世界就是他的相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世界就是他的相機數(shù)次與杉本博司會面時, 彷佛都看到了他不同的面貌。 在人群中他談笑風聲, 不失幽默。 在舞臺前他謹慎小心,將他心中具崇高地位的能劇作為一個愛戀的對象。談起出版,他略有不耐煩,只要他的部分結束, 立刻到房間另一偶翻閱起書籍。觀察中發(fā)現(xiàn)他對當代藝術興趣缺缺,翻閱的總是關于古老文明的圖書。他所設計的餐廳金田中, 是我在東京一個人時最喜愛去的餐廳,餐廳的桌子如舞臺的座位一列列排列,面對著由青苔與巨石構成的庭園。我想杉本博司設計時是想著能劇舞臺吧:如何透過一個餐廳的庭園,讓來者如同觀看能劇一般超越時間空間。但是我認為最能傳達杉本博司本人氣息的,應該還是他最早設計的東京的小柳畫廊的空間。這

2、個空間既舒服又緊張, 在白立方的畫廊空間中,留下了這棟二戰(zhàn)后建立的倉庫建筑本有的某些面貌,讓它回復到幾近骨骼的狀態(tài),減化、削薄建筑的梁、柱、面,猶如 一寂靜茶室。確實,當踏出電梯面對畫廊空間的一剎那,時空感消失了,這個消失的瞬間其實來自于聽覺的某些變化,彷佛寂靜,也能夠超越時間,回歸古寂。19世紀末到 20世紀初,以及 1970至U 1980年代,歐洲藝術界都興起了日本風潮 (japonism ),它們表現(xiàn)在藝術、服裝、設計與文學之上。在2010年代走至中途點的今天,日本風潮似乎由和風的表層,更往著深刻的方向前去。建筑、空間、茶道、器皿,最后細致 到人體與衣物間的觸感與間隙,茶道中腳步與儀式間

3、的遺韻,器的手感,光線的氛圍。 而我認為,唯獨來到了這一階段, 就如同我們在畫廊空間中感受到的聽覺的遺韻,我們才開始真正理解杉本博司。也在同一時間,杉本博司超越了攝影,從其他多面的角度,實踐著他心中的和風與現(xiàn)代主義。這個領悟,讓我體會了他的攝影,在時間的靜止(timeexposed)下談論更多的,其實是擺脫時間的空間。無論是攝影這個媒材, 或是人類本身,時間必定是有局限的。 即使攝影讓我們靜止了時 間,卻沒有辦法讓我們停止使用時間。若我們將杉本博司陰翳禮贊拍攝的蠟燭視為我們自己,那我們很快就能理解, 即使攝影記錄下我們一生, 我們終究只是只能朝向未來通行的 這條時間矢向在線的一個小點。于是,杉

4、本博司開始追尋。他曾說時間是單向地從過去到未來,但是能的時間卻是自由來去” 1我突然明白,熱愛能劇的他,其實是將攝影也予之能劇化了,所以他帶著他的攝 影裝置,乘坐的是自然史博物館、蠟像館如此龐大的舞臺時光機,如同登上能樂舞臺般,回到過去。透視畫館、肖像都是這樣的作品。這些在西方拍攝,內容為全人類或西方文 明脈絡的作品,背后卻隱藏著杉本博司極其東方的想象。至于那些本身穿越了時間, 依舊與我們同時存在的東西,它們大多奇妙地與人類的精神性緊密相關:海景與佛海2。這一次,時光機出現(xiàn)在杉本博司經(jīng)歷的拍攝過程。在直到長出青苔中,他描述了這些經(jīng)歷:在寒空月光下,他看到了屬于過去日本的幽幻世界, 而在妙法院的

5、清晨,他看到了平安時代創(chuàng)建寺殿時的理想光景。海景無需贅述,是杉本博司最美、最具空靈遺韻的作品。我拍攝海景,已超過三十年以上的歲月。我對這個工作的興趣從未消退,且當我意識到時,它已成為我終生的工作。我之所以對海景抱持興趣,是因海景與我的兒時記憶緊密相連。我可以回想起的最初記憶, 就是海景。銳利的水平線,萬里無云的天空,我的意識從此開始。我一面走訪我意識原點的海,一面馳騁著我對人類意識原點的想象。海景讓我想到,在我的血中,一定還殘留著人類 經(jīng)過數(shù)十萬年進化的痕跡。人類超然于其他物種,發(fā)展意識,養(yǎng)育文明,發(fā)展藝術、宗教、 科學,編織成為歷史。我感覺在現(xiàn)代,可以再次喚起那最初意識發(fā)生的現(xiàn)場、意即再次喚

6、起 心靈發(fā)生的現(xiàn)場的力量, 就潛藏在海景中”3從這段文字與杉本博司許多作品,或許我們可以想象對于歷史、對于杉本博司而言,起源的探索并非最重要的。起源,是一個發(fā)展、經(jīng)驗綿延過程的相對點, 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想象的無形。但更重要的,或許是生而為人、成為人的那份神秘。以及由神秘所誕生出,名為文明的意識,與喜悅。之后,杉本博司似乎更強烈希望去再現(xiàn)他所體驗到的精神性理型。在我的理解中,觀念之形4到數(shù)理模型5是一段很重要的嘗試。我清晰記得第一次在大阪國際美術館看 到數(shù)理模型時,緊張感、超然感、崇敬感,都同時升起的那股溫度。在藝術的起源 中,他談到了這段過程:“ 2002年春,我到東京大學研究所數(shù)理科學研究科

7、河野俊丈教授的研究室拜訪時,河野教授向我展示了一些石膏制的數(shù)理模型。這些模型是19世紀末期在德國制造,并作為教材輸入到當時的日本。我被這些美麗到不可思議的造型所吸引(中略),仿佛有種感覺誘惑著我、挑逗著我:你難道不想也嘗試一下嗎?然而這個石膏模型卻被折斷了,變成了像富士山頂一樣的形狀。我希望能夠利用現(xiàn)代的最高科技,將這個數(shù)理模型最頂端的部位進行復原,讓它盡可能地接近無限遠。于是,我找來日本最好的金屬加工技術團隊,委托他們進行制作。多次試行錯誤的結果是,最頂端部位的直徑可以到達一毫米。 作為物質本身,已經(jīng)無法支持比這個再小的可能了?!?這兩組作品的故事,洽能說明他與古物之間的關系:因為對時間與歷

8、史的思索而撫摸、 收藏、拍攝;又因為對世界與未來的想象,在其上發(fā)展,與之對話。這讓杉本博司的作品與 他的收藏密不可分,最近,我開始意識到,我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與我自己收集的對象,在語言與影像交錯到無法動彈的關系中,存在非常互補的關系”7在我的猜測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藝術的起源 8展覽中那日本天平時代當麻寺的柱子9,應該是此創(chuàng)作轉變的開端。從此,他以一個攝影家的再現(xiàn)精神,從攝影家的軀殼超越開來, 跳脫了相機與相紙的有限一世界從此就是他的相機,所以閃電原野、偏光色10這些作品出現(xiàn)了。在我的理解中,拍攝透視畫館、劇場、肖像、佛海的杉本博司,到拍攝觀念之形、建筑、 服裝雕刻11的杉本博司,最后到拍攝閃電原野

9、、光子的素描12、偏光色的杉本博司,事實上是逐漸改變的。構成攝影的被攝體、光線、相機、相紙等要素,由歷史、文 化、科學的永恒所升華出的東西,又逐漸幻化為無形之像。站在他的作品之前,將不可視之物可視化這一攝影命題,已顯得過于簡單了。最后他的作品,彷佛暗房顯影過程的回轉,所謂 攝影”的種種固有具形,在黑暗與濕潤 之中,在相紙之上,緩緩褪去。只留下曾被冠上攝影”這個名詞的空間。而這個空間,可以大到是整個世界,也可以小到裝進小巧的一顆玻璃球內13。我想起他在藝術的起源中說道:日本歌舞音樂中有一種特有間隔,也叫做空白的積聚手法吧,是稍有錯位的感 覺,這樣的手法讓我深受影響。也可以說,我也把這種錯位感帶入

10、藝術領域,在其中游 藝。說得夸張點,日本文化的精髓,就存在于這樣的間隙中。這樣一來,那我的藝術也就像 是間隔的產業(yè)、間隙的產業(yè),是一種深入到人內心縫隙中的工作。這種感覺,或許可以稱為空間感T間隙存在于空之中,無形的空擁有間隙,這就是藝術?!?4現(xiàn)在我最期待杉本博司的下一個作品,就是他自己創(chuàng)辦的小田原文化基金會。比起攝影,我現(xiàn)在更期待在他創(chuàng)造出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體驗如同茶室、能一般,跨越日常結界,進入精深領域的可能性,如同小柳畫廊空間帶給我的那份空寂。小田原文化基金會位于小田原橘山山頂,東臨相模灣。杉本博司將依據(jù)地形在此建立結合展示空間、茶室、能樂舞臺的綜合文化機構。關于位置的選擇,他曾提到這片建筑

11、用地鄰近有個叫江之浦的村落,那里殘留著天正庵遺跡的石碑。根據(jù)記載這片土地由來的天正庵由來記所述,天正十八年五月,秀吉公(豐臣秀吉)慰勞當時奉命討伐小田原北條的諸位將領,命令千利休、前波半入等人在村民五郎兵衛(wèi)的宅地中搭建茶室,用的是橋立的茶壺、玉堂的茶罐,以及其他一些名器作為裝飾,公(豐臣秀吉)親自點茶,東照宮(德川家康)、信雄(織田信雄)、忠興(細川忠興)、 氏鄉(xiāng)(蒲生氏鄉(xiāng))等人受賞小田原這場歷時3個多月的包圍戰(zhàn)中,秀吉公都是在這個天正庵中用茶慰勞他的將士 ”15杉本博司所崇敬的千利休16,便是在天正庵茶會后 9個月自盡的。杉本博司已親手撰寫完成一篇關于千利休的能劇本,預計在基金會能舞臺啟用當

12、晚首 演。我期待著那個夜晚,在回蕩于夜海之上的笛聲中,對同樣啟發(fā)我們追求精神性美感的利 休,獻上最高的敬意。注釋:1杉本博司著,黃亞紀譯,直到長出青苔,p46,大家出版社。2. 佛海為拍攝京都妙法院三十三間堂內千體佛之作品。3. 藝術的起源,杉本博司著,林葉譯,p28,大家出版社。4. 觀念之形為拍攝東京大學所收藏19世紀德國數(shù)理模型之作品,這些模型曾經(jīng)也是曼?雷(man Ray)的拍攝主體。5. 數(shù)理模型為受觀念之形數(shù)理模型啟發(fā)所創(chuàng)作之鋁材雕塑作品。6. 同 3, p86-88。7. 同 3,p7。8. 藝術的起源為杉本博司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丸龜市豬熊弦一郎現(xiàn)代美術館,

13、以 科學”、建筑”、歷史”、宗教”四個子題、每子題展出三個月時間,全面呈 現(xiàn)其藝術哲學的個展。9. 作品反重力構造,是以天平時代的當麻寺古木材,原尺寸再現(xiàn)現(xiàn)今當麻寺的攝影作品。展示的古木材,是明治35年修復日本唯存幕府時代前之塔建筑-當麻寺三重塔時,被拆除的原始古木材。天平時代取自日本圣武天皇在位時的天平年號(724-748 )。天平文化,廣義上也指整個奈良時代(公元710-公元794)的文化。它深受盛唐文化的影響,并形成了包含佛教文化在內的貴族文化。10. 偏光色為杉本博司于自宅設立一個實驗室,將晨光以三棱鏡分色后投影實驗室 內,再以拍立得拍攝之作品。11. 服裝雕刻拍攝京都服飾文化研究基金會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