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_第1頁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_第2頁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_第3頁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_第4頁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一、實習概述 1二、地形地貌地層巖性 2三、地質構造 5四、外力地質作用 9五、不良地質現象10六、提高部分邊坡景觀13 一、實習概述(一)略陽簡介略陽位于陜西省勉縣公路與寶成鐵路交匯處,處在秦嶺南坡。海拔高度約為1400-1500米,年降水量700mm1200mm,年蒸發(fā)量600mm1200mm,接近北方氣候,山脈主要走向呈東西向延展,全區(qū)山高谷深,山勢雄偉,植被茂密。嘉陵江由北向南,大體與本區(qū)東西向的構造線垂直,河面狹窄,谷坡陡峻,呈峽谷地形,在這里嘉陵江有兩條支流:一條為八渡河,另一為東渡河,八渡河流向與本區(qū)構造線方向近于垂直,在千枚巖分布地帶,河谷比較開闊,在石灰?guī)r分布地帶呈局部

2、峽谷地形。東渡河大致與本區(qū)構造線平行。兩河與略陽城下匯入嘉陵江。(二)實習路線、觀察內容及實習目的1、第一天觀察路線:略陽靈巖寺南觀察線觀察內容:勉略斷層,略陽灰?guī)r,層理與裂隙,崩塌,不整合,靈巖寺向斜,嘉陵江“v型”河道2、第二天觀察路線:略陽吳家營觀察內容:吳家營斷層,千枚巖,片巖,八度河“u型”河道,碎落,電廠滑坡3、第三天觀察路線:略陽七里店觀察線觀察內容:平臥褶曲,坡基層,沖擊層,蛇形曲線,單斜構造4、第四天觀察路線:略陽火車站觀察線觀察內容:略陽大背斜,火車站滑坡本次實習為認識性實習,重點在于對不同種類巖石的觀察和認識,加深對不同地層分布、地形構造、地質現象的理解,初步的描述和分析

3、工程地質環(huán)境,對各種不同的地質現象對道路工程的影響做出正確的評價。二、地形地貌地層巖性(一)地層略陽屬秦嶺古生代地槽區(qū),本區(qū)分布的主要巖層都是在古生代完成的。1、下古生界變質巖系(pz1) 下古生代整套巖層變質程度深,未作進一步的劃分,統稱為下古生代變質巖系,主要分布于略陽城至城北高家峽一帶。地形地貌特征:山體渾圓,平緩;河谷開闊,呈u字型;山坡較緩。 千枚巖: 灰色,絲綢光澤,千枚狀構造。易斷開成薄片。因此,巖性松軟,經長期剝蝕在千枚巖分布地帶多呈現出渾緩地勢。 薄層石灰?guī)r: 深灰至灰黑色,厚度一般在2- 10厘米,與千枚巖 石英片巖呈互層,有變質現象。 綠泥石石英片巖: 綠色,成分有綠泥石

4、,石英及絹云母等,片理清晰,比較堅硬。 變質礫巖:灰綠色,層厚,礫狀結構,礫石多為石灰?guī)r及石英巖,粒徑一般在215厘米左右,膠結物經變質呈現片理化特征,其中頁巖夾層已變質為千枚巖。2、下石炭系略陽灰?guī)r(c1)下石炭系的略陽灰?guī)r主要分布于略陽城南至靈巖寺、峽門子一帶?;疑?,深灰色至灰黑色,多為厚層,結晶質,精粒粗細不一,構造裂隙發(fā)育,多為方解石填充。局部地段分布有珊瑚化石,夾有灰白色的白云巖,巖性堅脆,多形成陡峭峽谷地形。地形地貌特征:山體陡峻,尖;河谷呈“v字型”;山坡陡。3、中石炭系千枚巖及板巖(c2)具有板狀構造,變余結構,時有變晶結構,多由頁巖經淺變質而成,礦物顆粒細小,主要有絹云母 石

5、英 綠泥石和粘土組成,灰色,易開裂,在實習的局部地段出露有板巖。4、第四系松散沖擊層(qa1)、坡積層(qd1) 堅硬巖石經過風化、剝蝕等外力作用,破碎成大小不等的巖石或礦物顆粒,這些巖石碎屑物質在斜坡重力作用、流水作用等作用下被搬運到別處,在適當的條件下沉積成各種類型的土體。沉積過程中呈現規(guī)律變化。(二)地層接觸關系 1、 中石炭系(c2)與下石炭系(c1)在吳家營處呈斷層接觸。2、下石炭系(c1)與下古生界變質巖系(pz1)在高家峽處呈角度不整合接觸。3、下古生界變質巖系(c1)與下石炭系(pz1)于略陽城南呈斷層接觸。4、下石炭系(c1)與下古生界變質巖系(pz1)在靈巖寺南呈角度不整合

6、接觸。三、地質構造本區(qū)在大構造上屬于秦嶺加里東復背斜褶皺帶。出露的主要構造有略陽大背斜及處于不同部位的高角度斷裂構造,構造線方向呈東西延伸?,F簡述如下:(一)褶皺構造1、略陽大背斜 布滿全區(qū),構成本區(qū)構造的主要格架,軸向東西.核部地層是下古生界千枚巖及綠泥石石英片巖,兩翼地層均為下石炭系略陽灰?guī)r。由于褶皺強烈,翼部又發(fā)育有一些更小的背斜和向斜,如靈巖寺向斜等。靈巖寺向斜位于靈巖寺稍北,軸向呈東西,北翼產狀sw20550,南翼產狀ne2565。沿東渡河向上游走,發(fā)現緊閉褶皺(蛇形褶皺),褶皺的一翼又發(fā)育了一系列褶皺,說明此處為復合褶皺,且其構造營力很強,在修筑道路時要注意其邊坡穩(wěn)定性。繼續(xù)向上游

7、走存在一平臥褶皺,屬于平臥的背斜。有水平力偶擠壓形成,破碎度高,自身穩(wěn)定性差,裂隙多。再往上是一寬緩背斜,敞開度高,轉折端巖體破壞嚴重,受風化作用強,裂隙很多,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通道。寬緩背斜南端為水平構造,不宜修筑隧道,水平構造與單斜構造相鄰說明有斷層,背斜為受擠壓力形成,故為逆斷層。2、靈巖寺向斜 屬于小型向斜,整體位于靈巖寺南角度不整合與略陽大斷層之間,處于略陽大背斜之內,靈巖寺稍北,軸向呈東西,北翼產狀sw205o50o,南翼產狀ne25o 65o。3、蛇形構造4、平臥褶皺(二)斷層 1、略陽大斷層位于略陽城南嘉陵江與八渡河匯流處,斷層走向與吳家營正斷層平行,傾向nw35 o傾角75

8、o.出露下古生界變質巖系的一側為上盤,出露下石炭系略陽灰?guī)r的一側為下盤。上盤下古生界千枚巖超復在下石炭系略陽灰?guī)r之上,故為逆斷層。斷層對工程的影響:橋梁應避免修建于斷層的破碎帶,由于兩盤巖性不同,承載力不同,可能導致不均勻沉降,在不得已架橋的情況下,必須進行加固措施。如:略陽鋼廠鐵路線從略陽大斷層的破碎帶通過,做了大量的加固措施。2、吳家營正斷層位于略陽誠北高家峽口處,斷層走向ne85o,傾向ne355o,傾角70o。斷層南面一側為下盤,地層為下石炭系略陽灰?guī)r;北側為上盤,出露中石炭系千枚巖。八渡河經過此處時發(fā)生彎曲 ,說明了地質構造與地質作用相互影響制約,同時決定著一個地區(qū)的地形地貌。時常也

9、可根據這一點來判斷斷層可能存在的位置。3、不整合不整合可分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實習中見到兩處,一處是高家峽角度不整合,另一處是靈巖寺南角度不整合。(1)高家峽角度不整合位于城北高家峽一帶。南側直立,為下古生代的變質巖;北側傾斜,系下石炭系的石灰?guī)r。二者傾向不同,地質年代不連續(xù),中間缺失了泥盆紀,故為角度不整合。(2)靈巖寺南角度不整合位于城南靈巖寺附近,嘉陵江畔。從周圍礫巖的存在可推斷其地形不協調,產狀不一致,兩側的巖層主要是下石炭系石灰?guī)r和下古生代變質巖。4、單斜構造5、香腸結構四、外力地質作用(一)風化作用地殼表層的巖石,在太陽輻射,大氣,水和生物等風化應力的作用下,發(fā)生物理和化學的

10、變化,使巖石崩解破碎以至逐漸分解的作用,成為風化作用。殘積層 殘積物向上逐漸過渡為土壤層。土壤層直接分布在地表,因富含有機質顏色較深,一般有植物根系分布其中。殘積層向下逐漸過渡為半風化巖石的弱風化巖石。土壤層,殘積層和風化層形成完整的風化殼。殘積碎屑物由地表向深處由細變粗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二)河流地質作用河流地質作用包括侵蝕作用(下蝕作用逆源侵蝕,侵蝕基準面;側蝕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平原區(qū)的河流,由于河床坡較為緩,側蝕作用為主且河水在運動過程中的橫向環(huán)流的作用,使促使河流側蝕的經常性因素),搬運作用,沉積作用。一般來說,年輕的河流或山區(qū)河流主要以侵蝕作用為主;古老的河流或平原河流主要以沉積

11、作用為主。對一條河流來講,上游侵蝕,中游搬運,下游沉積。補充:1、河床的層狀具有磨圓性,分選性。 2、 橫向環(huán)流對公路工程的影響: 橋為盡量要避開彎河道,選用直河道。 主要以護坡,護面墻,擋墻,潛水擋墻,抗滑擋墻為主。 一般凹岸需要防護;凸岸自身沉積以是防護,無需防護。五、不良地質現象(一)崩塌1、定義: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的巖塊在自重的作用下突然而猛烈的向下傾倒,翻滾,崩落的現象。 2、形成條件地形:崩塌多發(fā)生于高度大于30km,坡度大于45的陡峻斜坡上。巖性條件:具有較大抗減和抗風化能力的堅硬巖石(厚層石灰?guī)r,花崗巖,砂巖等),在外來因素的影響下,一旦斜坡穩(wěn)定遭到破壞,即產生崩塌。或者是軟

12、弱夾層構成的斜坡,由于差異風化,脅迫凹凸不平也已產生崩塌。構造條件:內力地質作用形成裂隙,解理,切割完整的巖石,為崩塌產生了提供了條件。自然因素:水-誰能夠增加巖體自重,或當其通過裂隙,滲入巖層里頭之后,可以軟化巖層里的某些與水溶解的礦物,同時水會對各巖層產生一定的水壓力,這些都可能誘導崩塌發(fā)生。還有人類的爆破或是挖坡腳,植物在罅隙中生長,都有可能導致崩塌,為此我們采取了一些防止崩塌發(fā)生的措施。3、防治措施避免:設法避開大中型崩塌地段,繞避有困難時,可以山選相對有利的地段同過,減少工程防護。清除危害:人工清除陡峻山體上得易發(fā)生崩塌的巖石。對于某些小型崩塌,由于受地形所限,或者巖層風化破碎程度嚴

13、重,采取清除辦法并不能解決問題,于是采用落石平臺,落石槽,攔石堤,攔石墻等防護措施。在已建公路上有危巖可能威脅行車安全,并且清除有困難時,可以采取嵌補,支頂,支撐措施等。巖層抗風化能力差,為防止邊坡開挖加速風化,產生剝落,零星墜石現象,可采取水泥砂漿封面護面措施,或錨固措施。遮擋工程體:當影響范圍廣,崩塌量較大,發(fā)生頻率高,改道也不現實的情況,一般采用遮擋措施,修建明洞,棚洞。鋼繩網欄石防護:利用鋼繩網,錨索,連接索及短錨桿組成完全防護系統,覆蓋,錨固坡面。 防排水:對低洼處,將其填平;修截水溝,排水溝,溝縫等措施。(二)滑坡定義:斜坡大量土體和巖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或帶)整體向下

14、滑動的現象。實習中觀察的滑坡將軍澗滑坡:屬于松散堆積物滑坡,由上層巖體崩塌引起。電廠滑坡也屬于松散堆積物滑坡。對它的整治,歷史上曾采用抗滑擋墻和填土反壓的方法,八一年再次滑動后,采用了清方減重的措施進行治理,目前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云峻山滑坡屬于松散堆積物滑坡,由于下部基巖遭到破壞而產生。該滑坡的含土立方大,水量豐富。設置了多級截水溝對其進行治理,同時也采用了滲井、滲溝和盲溝等設施來排除地下水的危害。形成條件:總抗滑力總下滑力影響因素巖性滑坡主要發(fā)生在已于軟化的土層,軟質巖層中。構造:埋藏于土體或巖體終與斜坡傾向一致的層面,夾層,不整合面,裂隙面等。當斜坡受力情況突然發(fā)生變化時,可能發(fā)生滑坡。水:起

15、潤滑作用,增大滑坡下滑力,而且還會迅速改變滑動面的巖土性質,降低抗減強度。防治措施引排水: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對地表水,可以采取環(huán)形截水溝,樹枝狀排水溝,平整夯實滑體表面土層,對淺層滑坡和滲水嚴重的粘質土滑坡,應在滑坡體上植樹種草;對地下水,可以采取支撐滲溝,邊坡深溝,截水滲溝等。支擋:在滑坡體下部修筑抗滑片石垛,抗滑擋土墻,抗滑樁等支擋建筑物。改善滑動面(或帶)土石性質:如焙燒,電滲排水,壓漿機化學加固等以直接穩(wěn)定滑坡。(三)泥石流定義:一種突然爆發(fā)的含有大量泥沙,是快的特殊洪流。形成條件流域中有豐富的固體物質補給給泥石流在陡峻地形和較大溝床縱坡的地方流域的中上游有強大暴雨或冰雪強烈笑容等形成

16、充沛水源防治措施水土保持:在形成區(qū),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平整山坡,修筑梯田等??缭剑阂曈X體情況可以采用橋梁,涵洞,明洞等方式跨越泥石流。引排水:采用排導溝,集流槽,導流堤等措施是泥石流排出工程體之外。滯流與攔截:在泥石流溝中修筑一系列低矮攔擋壩。(四)巖溶定義: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對地表及地下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以化學溶解作用為主,機械侵蝕作用為輔的溶蝕作用,侵蝕溶蝕作用以及與之相伴生的堆積作用的總稱。形成條件巖石可容性巖石透水性巖石溶蝕性水的流動性防治措施避開巖溶地貌的地區(qū)跨越與跨蓋,即視具體情況修筑橋梁涵洞等清除回填加深基礎與擴大基礎六、提高部分邊坡景觀略陽地處我過的秦嶺南坡,屬于山區(qū),有很多地

17、方需要邊坡防止。然而如何讓邊坡在本來單調的公路中凸顯出獨特的特色并與自然溶于一體,我認為是我過今后公路設計中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丘區(qū)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70。在山區(qū)修筑公路,由于地質、地貌條件的限制和公路線型的制約,深挖、高填路基和彎、坡、斜高架橋十分普遍,由此我國有很多地區(qū)需要進行路基邊坡防護。防護有植被防護,工程防護,但在實際工程中往往視兩者結合使用。目前常采用的工程防護措施主要有護面墻、護坡、噴漿防護、錨桿掛網噴漿防護等。自然環(huán)境中,高大的圬工混凝土或漿砌工程尤顯突兀,在保證路基邊坡穩(wěn)定性的基礎上,路基防護應該貫徹協調、自然的原則。充分考慮公路與沿線景觀的協調、防護措施

18、與公路景觀的協調、防護措施自身的協調。避免大面積護面墻,使公路與沿線景觀達到有機的協調。擋墻和樁既起加固作用,也起防護作用,因此在景觀設計中應和邊坡的其他防護措施一并考慮,也應考慮尺度、比例、材質、色彩等因素對景觀的影響,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調。在防護中應該多使用矮、隱擋墻和樁,通過高度、形式的變化,可以使擋墻形式豐富,也與邊坡和周圍環(huán)境更加協調。擋墻墻頂線可處理成一系列水平臺階,或一系列連續(xù)的曲線和直線。臺階應設計成長條形,避免形成頂線曾差不齊或鋸齒形外觀。不同的材質和色彩使人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目前的抗滑樁多從結構方面考慮,采用的形式比較簡單,通常有兩種:其一是樁間設置擋土板,其二是樁間設置護面強。如果改變樁間處理方式,減弱樁板或樁墻的整體視覺尺寸,或將樁隱入邊坡中可獲得更加的景觀效果。如圖所示。植被防護的主要功能適防止邊坡沖蝕破壞,適應于邊坡有沖刷可能的地段,應克服僅僅為了造綠和景觀要求而采用植被的片面認識。目前,常采用的植被防護措施有直接噴播綠化防護、挖溝綠化防護、三維網噴播綠化防護、厚層有機材料噴播綠化防護、植生帶綠化防護、土工格式綠化防護等。此外,草、灌結合的植被防護越來越多得到應用,也是邊坡綠化防護的發(fā)展方向。工程防護與植被防護結合,可達到加固與防護兼顧、剛柔并濟的效果。主要有植被混凝土防護和骨架植被防護等。實例分析在略陽電廠滑坡的治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