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元素與物質的分類》(魯科)3_第1頁
【教學設計】《元素與物質的分類》(魯科)3_第2頁
【教學設計】《元素與物質的分類》(魯科)3_第3頁
【教學設計】《元素與物質的分類》(魯科)3_第4頁
【教學設計】《元素與物質的分類》(魯科)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元素與物質的分類 教材分析(一)知識脈絡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已經認識了幾種具體物質的性質和單質、酸、堿、鹽、氧化物的一般性質, 但他們只是從單個物質的角度認識物質的性質,尚未從一類物質的角度認識物質的性質, 更未建立起元素與物質的關系。因此,通過元素與物質的關系的研究,引導學生以元素的觀點認識物質;通過研究用不同的標準對物質進行分類,使學生建立分類的觀點。在分類的基礎上,研究純凈物 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已存在溶液、濁液等混合物的觀點,進而引進一種新的混合物 膠體,建立分散系的概念, 豐富學生對混合物的認識,并使學生了解膠體的一般性質,學會從粒度大小的角度對

2、混合物進行分類。(二)知識框架溶液:分散粒度小于1 nm混合物膠體:分散質粒度大于1 nm 小于 100 nm濁液:分散質粒度大于100 nm物質單質純凈物化合物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氧化物:由氧元素與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無機酸: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都是H+ 的化合物。化合物堿: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都是-OH 的化合物鹽: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都是金屬離子(銨根離子),陰離子都是酸根離子的化合物有機化合物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接觸各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離態(tài)和化合態(tài)兩種形態(tài)在物質中存在;了解 110 多種元素為什么能組成上千萬種物質;元素與物質的關系; 物質的簡單分類法

3、; 單質,化合物之間的關系?!具^程與方法目標】了解各類物質的通性及其相互反應關系,學會如何以元素為核心認識物質,從多角度依據不同標準對物質進行分類并體驗分類的重要意義。其中學生主動參與其關系的探究過程,不僅完成了知識上的再發(fā)現任務,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過程中能獲得一種體驗,獲得成功感,它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樹立運用化學知識進行思考,依據不同的標準對物質進行分類,體會分類的重要意義,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學習成功。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元素與物質的關系;物質的簡單分類法;單質,化合物之間的關系;膠體。【教學難點】單質,化合物之間的關系;膠體性質。 課前準

4、備(一)學生準備要求學生復習初中化學中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關系,復習第一章第二節(jié)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為學習本節(jié)教材做準備。(二)教師準備教學媒體及課件;概念圖。 教學過程第 3 課時膠體引入新課 聯想 質疑 (提出問題)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當你漫步在茂密的樹林里,會看到縷縷霞光穿過林木枝葉鋪灑在地面上,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在晚上,當你打開手電筒時,會看到一道“光柱 ”射向天空或射向遠方,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些現象與一種特殊的混合物 有關。1.分散質: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質叫分散質。如食鹽溶液中的食鹽。2.分散劑:分散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這種物質(另一種物質)叫分散劑。如食鹽溶液

5、中的水。3.分散系:由分散質和分散劑構成的混合物統稱為分散系。如食鹽溶液就是一種分散系。教師要求學生列舉幾種分散系,并指出分散質和分散劑。4.幾種常見的分散系(根據分散系中分散質粒度大小進行分類) 9( 1)溶液:分散質是分子或離子,分散質的粒度 1nm( 10 m),具有透明、均勻、穩(wěn)定的宏觀特征。( 2)濁液:分散質是分子的集合體或離子的集合體, 分散質的粒度 100nm(107m),具有渾濁、不穩(wěn)定等宏觀特征。( 3)膠體:分散質的粒度介于1100nm 之間的分散系叫膠體 (也稱為溶膠 )。溶液1nm膠體100nm濁液【點評】數軸是初一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化學教學中應用數軸將同一類型

6、的不同對象按數量的大小在數軸上進行有序排列, 可以使學生建立有序思維。 如物質的溶解性 (難溶、微溶、易溶) 、同種元素的變價化合物均可用數軸進行排列。5.膠體的性質( 1)丁達爾現象:當可見光束通過膠體時,在入射光側面可觀察到明亮的光區(qū),這種現象叫做丁達爾現象或丁達爾效應。丁達爾現象產生的原因:膠體中分散質微粒對可見光(波長為400 700nm)散射而形成的。丁達爾現象的應用:區(qū)別溶液和膠體。實驗:先取一個具有雙通性質的紙筒(事先在紙筒的下端鉆一個小孔,以讓光線通過) ,將紙筒套在盛在氫氧化鐵膠體的燒杯上,再取一只40W 的電燈泡,通電后放在紙筒的小孔處,人從紙筒的上端從上往下觀察,即可觀察

7、到有一條“光亮的通路 ”的現象。能同樣的辦法觀察食鹽溶液的現象。( 2)電泳:膠體中的分散質微粒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產生定向移動的現象叫電泳。電泳現象說明膠體中的分散質微粒帶有電荷。膠體粒子帶電的經驗規(guī)律 帶正電荷的膠體粒子:金屬氫氧化物(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鐵膠體);金屬氧化物膠體。帶負電荷的膠體粒子:非金屬氧化物膠體;金屬硫化物膠體;硅酸膠體;土壤膠體。特殊膠體: AgI 膠體粒子隨AgNO 3 和 KI的相對量不同可帶正電或負電。若 KI 過量,則 AgI 膠體粒子吸附 I而帶負電荷;若 AgNO 3 過量,則 AgI 膠體粒子吸附 Ag + 而帶正電荷。( 3)聚沉:向膠體中加入鹽時,其中的

8、陽離子或陰離子能中和分散質微粒所帶的電荷,從而使分散質聚集成較大的微粒, 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這種膠體形成沉淀析出的現象稱為膠體的聚沉(適用于液溶膠) 。實驗:向氫氧化鐵膠體中加入適量的硫酸鈉,可觀察到氫氧化鐵沉淀析出。6.膠體的制備凝聚法:( 1)向沸水中滴加幾滴飽和的氯化鐵溶液,適當加熱即可形成氫氧化鐵膠體(注意加熱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形成氫氧化鐵沉淀)。FeCl3 +3H 2O =Fe(OH) 3(膠體) +3HCl( 2)在不斷振蕩的情況下, 向稀 KI 溶液中加入稀AgNO 3 溶液,可制得淺黃色的確良AgI 膠體。7.膠體的用途:( 1)鹽鹵點豆腐;( 2)肥皂的制取和分離;( 3)明礬凈水;( 4) FeCl3 溶液用于傷口止血。( 5)水泥硬化;( 6)冶金廠大量煙塵用高壓電除去。( 7)土壤膠體中離子的吸附和交換過程,保肥作用。知識點擊: 供學生閱讀, 并可讓學生進行家庭小實驗,研究膠體提純的方法 滲析。家庭小實驗 用一個豬膀胱盛食鹽溶液和淀粉溶膠,然后將豬膀胱浸泡在蒸餾水中,過一段時間后,用兩個試管分別取燒杯中的蒸餾水少許,分別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 3 溶液碘水溶液,分別觀察產生的現象,并思考產生這兩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