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唐代建筑文化概略作者建筑之家HTTP/WWWDOCINCOM/DDJZZJ隋唐時期的相對統(tǒng)一和穩(wěn)定為社會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條件,至開元、天寶年間社會達到極盛。經“安史之亂”后雖然開始衰落,但仍不失為古代社會發(fā)展的高峰之一。強勁的國家實力引領著地方實力的提升,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江西的各行各業(yè)突飛猛進,許多區(qū)域開始富庶起來。強大的政權統(tǒng)治、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發(fā)達的多樣化文明影響了建筑外在形態(tài)的展現(xiàn)。唐代建筑的主要特點是規(guī)模宏大,規(guī)劃嚴整,如對長安城、大明宮等建筑群的處理愈趨成熟,其它府城、衙署、寺觀等建筑也恢宏大氣;同時,當時的建筑也很關注細節(jié)特色和藝術美感,橫梁、斗拱等具體部分的應用都力求精益求精,達到力與美的統(tǒng)一,而色調和線條也大多簡潔明快,使得建筑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舒展而不張揚,古樸卻有活力。在交流中這些特征都不可避免地滲透到江西的建筑之中。隋唐五代時期,江西在建筑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如城市的建設,大大小小的城鎮(zhèn)逐步在規(guī)劃中成型;寺觀的修立,許多聞名的寺廟和道觀得以建成或是修繕;亭閣的樹聳,滕王閣、潯陽樓等景觀豐富了江西的文化內涵;書院的建造,被譽為“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的出現(xiàn)對本地乃至整個中國書院文化的興盛起到引領之力;驛道的開鑿,大庾嶺古道的通行使區(qū)域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生活著被稱為堪輿大師的楊筠松,他對風水理論的民間化有肇始之功,還培養(yǎng)了不少杰出人才。一、城市建筑隋唐五代時期,江西境內重修或者擴建了一批城市,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有洪州城、江州城和虔州城。這些城市在規(guī)劃、選址、交通、材質的選取、應急措施等方面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一)洪州城從治所到南都隋代,豫章郡更名為洪州,不久又廢州為郡。唐武德五年統(tǒng)治者在洪州置總管府,八年改為都督府。天寶年間稱豫章郡,乾元年間又復洪州。唐代,南昌城幾經修治貞觀十一年,城址西遷,并改土墻為磚墻。垂拱元年都督李景嘉將南門、皋門、昌門、松陽門等八座城門重新修繕,并將城東太湖圈入城中,復請吏部侍郎、會稽公徐浩書寫城門之名。貞元十四年,觀察使李巽復營治。當時的洪州“城有贅墉,橫亙東西,盤護便地,甚曰無壯,瞻彼,亦特其門,崇未及雉,廣不容軌?!?城垣與郡城極不相稱,顯得隘仄,不利通行。其時“徭賦均調,法令修理,男女大小,祗承教化?!?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穩(wěn)定為整修洪州城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肮蚱揭模尥繅?,撤規(guī)模,巖巖四扉。每五夜將旦,候吏云委,鼓鳴逢逢,訇然洞開。軒蓋絕塵而并騖,軍旅擁關而坌入,旗過優(yōu)游,馬不駢蹄,徘徊流覽,勝氣洋溢?!?“高開四門車馬通”,城垣得以增擴后,車馬軍旅能順暢出入。原先“崇未及雉,廣不容軌”的窘困不復存在。城東南敵樓被整修為避暑樓。又于東湖的西城上建望江亭,南浦亭之東建臨章亭,東湖邊上建涵虛亭,城北的龍沙岡上建龍沙亭。龍沙自古即為勝地,每逢重陽佳節(jié),士女云集,歡歌樂舞,十分熱鬧。孟浩然等人就有描寫龍沙之詩存世。貞元十五年,東湖建起洪恩橋,將湖分為東西兩部,橋北稱東湖,橋南稱西湖,分隔后的東湖面積擴大,西湖南岸則建梅仙亭與孺子亭相峙,以紀念南昌縣尉梅福。二亭坐落在湖區(qū),柳樹蔚然,故以“徐亭煙柳”聞世,名列“豫章十景”之中。顧況的同裴觀察東湖望山歌就表達了從東湖覽望盡觀美景的愉悅,“浴鮮積翠棲靈異,石洞花宮橫半空。夜光潭上明星啟,風雨壇邊樹如洗。水淹徐孺宅恒乾,繩墜洪崖井無底。主人載酒東湖陰,遙望西山三四岑。”4據(jù)文獻載,洪州“屋居以茅竹為俗,人火之余烈,日久風竹戛自焚,小至百家,大至蕩空。霖必江溢,燥必火作,水火夾攻,人無固志,傾搖懈怠,不為旬月生產計?!?城區(qū)狹窄,民房原多為竹木構架,茅草屋頂,且密集,極易起火成災。元和元年七月,洪州城大火,燒毀民舍一萬七千余家。同時,城池臨江而坐,一下大雨就會造成洪水泛濫,水火夾擊影響了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元和二年,韋丹拜洪州觀察使。韋丹為官重實績,任容州經略使時,即教民耕織,興學校,止惰游,屯田無數(shù),還擴城周十三里。他上任后首先對民房進行改造“公始至任,計口取俸,除去冗事,取公私錢,教人陶瓦,伐山取材,堆疊億計。人能為屋,取官材瓦,免其半賦,徐責其直,自載酒食,以勉其勞,初若艱勤,日成月就,不二周歲,凡為瓦屋萬四千間,樓四千二百間,縣市營廄,名為棟宇,無不創(chuàng)為?!?韋丹召來工匠教其燒制磚瓦,把建筑用材聚放在場上,根據(jù)制造費用定價,不求贏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從官府領取木材磚瓦,可免除一半賦稅,以后逐次地歸還欠款;逃亡未歸的,官府替他們蓋房;因貧窮無力建瓦屋的百姓,則給予他們錢財。韋丹采取優(yōu)惠政策鼓勵居民把竹木結構房改成磚瓦結構。不到兩年就建磚瓦房一萬四千余間,樓四千二百間。他還依據(jù)不同功能屋舍進行了分類。元和四年,韋丹又從其他方面著手修筑洪州城,首設南塘斗門,引湖入江,防止洪水威脅城區(qū),引發(fā)水禍。然后廣修通道,設南北長七里的長街。韋丹還多次組織民夫,疏浚溝渠,加筑長堤十二里,并遍植垂柳,為東湖增色。開陂塘六百,可灌溉良田一萬頃,對農桑大有裨益“派湖入江,節(jié)以斗門,以走暴漲。辟開廣衢,南北七里,蕩渫污壅,筑堤五尺,長十二里。堤成明年,江漢堤平。鑿六百陂塘,灌田一萬頃,益勸桑苧,機織廣狹,俗所未習,教勸成之。”7修好的新城比原灌嬰城大一倍,而且顯得整飭劃一,布局極有章法中央由南北主干道貫通,其它次要干道連接城門,官府衙署集中城西,市置于南北,左祖右社,其余干道兩側為民房。韋丹還增建敵樓,加強了城市的防御功能。整座城市合乎規(guī)矩,功能齊備,有利于人們安居樂業(yè)。有關韋丹對洪州城的改建,韓愈亦有紀錄,只是某些細節(jié)略有出入“始教人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場,度其費以為估,不取贏利。凡取材瓦于官,業(yè)定而受其償,從令者免其賦之半;逃未復者,官與為之;貧不能者畀之財,載食與漿,親往勸之。為瓦屋萬三千七百,為重屋四千七百,民無火憂,暑濕則乘其高。別命置南北市營諸軍。歲旱,種不入土,募人就工,厚與之直而給其食。業(yè)成,人不病饑。為長衢,南北夾兩營,東西七里,人去渫污,氣益蘇。復作南昌縣,徙廄于高地,因其廢倉大屋,馬以不連死。明年,筑堤捍江,長十二里,疏為斗門,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無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萬二千頃。凡為民去害興利若嗜欲。”8“居三年,于江西八州無遺便?!?洪州人認為韋丹比子產還優(yōu)秀,對他感激涕零,詠歌不忘,有些老人常常會因為懷念他的恩惠而獨自垂淚。后來韋丹再述舊職時,民眾歡欣鼓舞,甚至縛賊出迎。南唐保太年間,周世宗柴榮南征,時元宗李璟戰(zhàn)敗,為求自保,割江北十四州求和,并去帝號稱國主,南唐實力由此大削。江北之地被割后,南唐都城金陵與敵地僅隔江而峙。李璟認為國都地處下游,不甚穩(wěn)固,如果敵兵來犯則無法抵抗,而豫章“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10的地理位置符合他的據(jù)上流方能制根本的想法,因此,他不顧滿朝反對,決定遷都南昌?!案隁q始建王都,辛酉歲遂遷清蹕?!?1顯德六年十一月,李璟升洪州為南昌府,定為南都,并相繼營建長春殿、潛心堂。建隆二年2月,李璟率文武百官逆江而上,水陸并進,前往南昌,3月駛達滕王閣下。南昌大小官員前呼后擁,傾巢而出。李璟乘鑾輿馬過御道抵皇宮,整條路鑾聲不斷,故稱其為鳴鑾路(相當于今中山路)。南唐皇城大體上位于今中山路東段,東至八一大道西側,西至東湖,南至中山路,北至上營坊,而今保育院的位置可能就是長春殿所在地。對于南都,記錄甚少,詩人徐鉉偶有片言,其詩南都遇前嘉魚劉令,言游閩嶺,作此與之“我持使節(jié)經韶石,君作閑游過武夷。兩地山光成獨賞,隔年鄉(xiāng)思暗相知。洪厓壇上長岑寂,孺子亭前自別離。珍重分岐一杯酒,強加餐飯數(shù)吟詩?!?2就描繪了他在南都遇舊識而惜別的場景。與金陵相比,洪州城顯得逼仄,缺乏作為都城的恢宏大氣,李璟及其臣屬覺得不甚得意。但他仍立遺言,死后須葬西山。961年李璟去世,李煜攜群臣遷返金陵。作了三個月國都的南昌被棄。乾德三年,李煜命林仁肇為南都留守兼南昌尹,皇宮遂成為留守衙門。至975年南唐被滅,南昌作為南都存留共計17年。隨著時間的流逝,長春殿等建筑逐漸破敗不堪,辛亥革命時更是被起義部隊舉火而焚,僅剩路名“皇殿側”紀錄著洪州曾作為帝都的輝煌。(二)江州城隋代,文帝于江州置尋陽縣,大業(yè)年間又改江州為九江郡。唐武德四年復潯陽。乾元初,復江州。五代時,南唐改潯陽為德化縣。“是州也,在荊之域,于潯之陽。江從岷山東注渤海,洪濤至是派分為九?!?3“左挾彭蠡,右傍通川,陸通五嶺,勢拒三江,襟帶上流,乃西江之重鎮(zhèn)?!?4交通樞紐的重要性,使九江在唐時已然成為江西一大都會,“是謂九江之府,實殷三楚之郊?!?5開元年間,江州港逐漸轉變成全國性港口,至天寶年間,江州人口29025戶,估算近15萬人。故符載嘆曰“潯陽古郡也,地方千里,江涵九派,緡錢粟帛,動盈萬數(shù),加以四方士庶,旦夕環(huán)至,駕車乘舟,迭轂聯(lián)墻?!?6九江是眾水匯集之地,“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鄉(xiāng)?!?7“江路一悠哉,滔滔九派來?!?8長江、龍開河、鄱陽湖在九江交織出一片水網地帶,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也造就了九江城的建筑特色,其中庾亮樓、潯陽樓俯瞰大江,周圍則鱗次櫛比地遍布民居,秀美的湖水鑲嵌在城中,如鏡鑒一般閃耀光輝。資料記載,隋朝重筑的九江城后又遭毀壞。長慶元年,李渤調任江州刺史,他曾隱居廬山多年,對九江感情深厚,“每嘆曰茫茫舊壤,千載在目。觀乎版筑,則灌嬰之業(yè),朗而存焉;披乎圖牒,則溫太真、庾元規(guī)之車塵,若可窺焉。”19他依故址對九江城進行了改造。治城必治水,管仲曾言“善為國者,必先除五害,人乃終身無患而孝慈焉。五害之屬,水最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0江州城南門外有一片廣闊的水域,時稱南門湖,周圍十余里,面積千余畝,湖面過于寬大致使往來不便,而且年久淤塞,汛期泛濫,浸吞田舍。長慶二年李渤在湖心筑起長七百步的湖堤,方便了往來。還在堤上建斗門,便于灌溉和蓄水。李翶江州南湖堤銘并序記載“截南陂,筑堤三千五百尺,高若干尺,廣若干尺,以通四鄉(xiāng)之路,畜水為湖,人得其贏?!?1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李翱為此作記道“漭漭南陂,冬乹夏滮,九江漲潮,潛潛逆流,東南百民,城市所繇,水積既深,大波其滮,亦有舟航覆溺之,憂擔擁迭路,車軔其舟,童嬰涕墮,老婦號愁。歷古建茲,孰為氓籌,浚之之來,養(yǎng)民如身。乃筑長堤,拒江之瀕。厚其錢傭,以飽餓人。南北東西,百里斫臻,莫不用力,千錘響振,虓讙相勵,不督而勤。堤既成止,岡聯(lián)突起,堅若石城?!?2從此,南門湖一分為二南湖和甘棠湖,成為城內名勝。李渤在江州前后僅兩年,卻政績頗豐,為紀念他,江州民眾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許多建筑,稱甘棠湖作“李渤湖”,江堤為“李公堤”,斗門水閘為“思賢橋”。詩人許彬題李賓客廬山草堂“難窮林下趣,坐使致君思。術業(yè)行當代,封章動諫垣。已明邪佞跡,幾雪薜蘿冤。報主深如此,憂民詎可詒。名將山共古,跡與謹俱存。為謝重來耆,何人更及門?!?3一詩充分肯定了李渤的貢獻。李渤的繼任者也相繼在九江筑堤。大和三年,刺史韋珩在城東筑秋水堤。會昌二年,刺史張又新在城西修筑斷洪堤,長堤建成坦坦大道,兩旁廣植楊槐,既便利來往,又美化城市。東、南、西三道大堤的護衛(wèi)很好地解決了九江城的水患。975年,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傳旨各郡一律停止抵抗,歸順宋廷,惟有江州指揮使胡則誓不降,率江州軍民頑強抵抗。次年,曹翰率軍破城后拆除城墻七尺,并對江州城進行了瘋狂的掠奪和屠洗。(三)虔州城虔州即今贛州,此地南撫百越,北望中州,據(jù)五嶺之要會,扼贛閩粵湘之要沖,素稱江湖樞鍵,嶺嶠咽喉。自古以來,江右有事,兵家之所必爭。隋唐時名為虔州,亦稱“虎頭城”,治所在贛縣,屬江南西道。贛州城,最早是東晉永和五年筑的土城,至義熙二年水毀,存在不足50年。南北朝,為南康郡,城治在于都,贛州城廢。至唐貞元四年虔州刺史路應在疏通贛江河道的同時“陶甓以繕城”24,采用了更為堅固的材質磚以加強防務。唐末光啟年間,刺史盧光稠對虔州城進行的改建和擴建,“斥廣其城,東西南三隅鑿為隍”25。盧光稠請楊筠松為其擇址。楊筠松所選城址為上水龜形,龜頭筑南門,龜尾在章貢兩江合流處。東門、西門為龜?shù)膬勺?,均臨水。這種構筑使虔州城成為一座三面臨水、易守難攻的鐵城。田螺嶺和百家?guī)X之間、郁孤臺東尚殘存的皇城遺址,其建筑時間說法不一一說隋末,鄱陽操師乞舉兵反隋,自號元興王。操師乞死后,部將林士弘率10多萬軍沿贛江而上攻占虔州。然后自號南越王,稱楚帝。周邊豪杰紛紛歸附。當時,北至九江,南盡番禺,均為林士弘所轄。自隋大業(yè)十三年至唐武德五年,虔州是為楚都。一說唐末,江南各地紛紛起義,盧光稠乘勢聚兵,攻占虔州。盧光稠自封虔州刺史,開始大規(guī)模擴展虔州城區(qū),修建城墻,增設城門,開鑿城壕,并建拜將臺,確定了此后相沿千年的城市規(guī)模。同治贛州府志對這兩種說法皆有記載“舊呼為王城,以盧光稠使宅中也,節(jié)使撤而州冶蒞焉,宋太守趙汴,曾相繼葺理?!薄懊_東北為王城,盧光稠僭似地,按光稠官司僅節(jié)鎮(zhèn),稱王無考。其在隋大業(yè)間則有鄱陽林士宏據(jù)虔稱南越王矣,王城之稱其來已久而或者誤皇為王?!痹诮褛M州內,存面積約為3平方公里,近似三角形的古城,其城周達7000多米,其中西津門至東河大橋城墻為3000多米,拜將臺處一段為50多米。而在今射箭坪等處仍保存一段長約30米,高約2米,寬68米,磚石結構的城墻,臺地總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這一帶還挖出板瓦、筒瓦、瓦當、青瓷片、褐瓷片等唐代遺物。據(jù)考證,這幾段城墻就是以盧光稠擴城的規(guī)模為基礎的。(四)其他城市的改擴經濟發(fā)展促進了城市建設,除上述的幾座城市得以擴建外,一些較小的城市,如撫州城、袁州城、南城、婺源等,都有改建的記載。規(guī)劃者往往能按照該地所處的形勢、位置,因地制宜的安排其布局及進行功能分類。1、撫州城撫州“北接江湖之脈,賈貨駢肩;南沖嶺嶠之支,豪華接袂?!?6歷來為江西重鎮(zhèn)。隋開皇九年改臨川郡為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煬帝大業(yè)三年,復改撫州為臨川郡。唐高祖武德五年,復為撫州。撫州城地勢低洼,故經常發(fā)生水患。唐上元元年,地方官筑華陂以截水流,后來幾任刺史又相繼興建了其它水利設施,如周法猛建述陂,顏真卿筑土塍陂,戴叔倫修冷泉陂。據(jù)張保和新移撫州子城記載,寶應年間,太守王圓以其舊城地勢卑下,交通不便,不適合府治,遂自赤岡移治連樊小溪之西陲。大中年間,刺史蔡京對于臨川城新址,仍舊不滿意,欲圖革變,但因巨資花費而未行。咸通年間,任職撫州的李渤“究其源,度其地,鳩其工”依照舊址修筑了千金陂,時任撫州兵曹參軍的柏虔冉在新創(chuàng)千金陂記中有此記載“九年八月,鑿冷泉故基,自文昌橋直抵南洲鋪上口,凡九百七十余丈,接汝江,皆沙礫排窒,微有其趾。于是畚鍤既備,并其工而開鑿。乃浚其洫,乃高其。土與江口平,盡出其沙與積壤??M束盤委,望之若帶焉。過報恩寺,趨文昌橋,下透隴畝而分其溝塍,綺錯鱗差,二十余派。陂偃五所,以節(jié)水勢。公又于其上橫截汝江,置千金陂,南北百二十五丈。斬木為,疊薪為(氵翠),間以巨石而絡之。江水小長,陂則蹙其水丈余,而入于冷泉之新渠。奔流貫激,通舟楫之利,利于窮民。走文昌橋北,沿流三十余里,灌注原田,新舊共百有余頃?!?7咸通十年夏,千金陂成,它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現(xiàn)實利益,“自茲田無荒者,民悉力而開耕”“窮民焦號”“鬻妻傭女”的現(xiàn)象得到改觀。民眾感李渤之恩而歌“公作千金,撫民惠深。陂水沈沈,樂乎人心。我田不荒,我苗如林。憂公之去,誰其嗣音。”28乾符二年,黃巢起義爆發(fā),江南一帶大亂,撫州城中的官舍民居被毀棄,荊蒿蒙春,井野一色。昭宗大順元年,危全諷據(jù)撫州為刺史,舍去舊地,并依照溪山復疊的態(tài)勢,對撫州城進行改建,筑子城、羅城。張保和新移撫州子城記紀錄了子城的結構與規(guī)模“爾乃決意卜筑,應手經始,舍去舊地,推移一區(qū)。而勝秀逸得,嚴整郁備。納溪山復疊之勢,吐原野蟠連之色。有若龍騫鳳舉,花攢綺錯。于是左通臺門,南正戟扉。三扃三廳,大寢小寢。局署狴帑,環(huán)回星列。峨東軒以資眺覽,峙西閣而備宴見。奢儉折中,材力攸允。廣陌繩分,列肆鱗矚??澇畿瓊涔套o之態(tài),襟平陸延爽塏之景?!?9撫州城的布局規(guī)范,各種功能的建筑分布合理,官衙、民居整齊羅列,南北、左右融匯貫通,既有供人休憩的軒臺,也有可供燕集的樓閣。危全諷還在子城修了“承春門”“通教門”“望云門”三座城門。同時,他在外城加固城墻,“周十五里,高二仞,酌中也。敞八門,通馳道,便事也?!?0既強化了防御能力,又理順了交通。危全諷還重修了撫州公署,據(jù)重修撫州公署記,原公署偏仄城西,且低臨際水,不利務公。黃巢起義時的戰(zhàn)亂又使其毀壞,只剩地基。為方便延賓及辦公,危全諷經重新勘測后取形勝之地修治“聚力于三農之隙,求材于千仞之林。獲楠梓而皆良,招郢匠而畢集。是用拓開基址,高建棟梁?;謴埗欧Q參衙,壯觀而無余法則。盤勝概而咸歸萬象,鎮(zhèn)嚴城而更益三威?!?1州衙宅堂記則紀錄了他對撫州刺史宅的修建“洎中和五年春三月,全諷蒞郡之始,制置之初,以其宅僻倚西隅,而甚欹側,乃易其舊址,遷此新基。高而且平,雅當正位。于是芟去榛棘,草創(chuàng)公署。此際多以舊木權宜制之,于今十有四年,卒就摧朽。今則躬親指畫,再基場。重堂,傍豎廚庫。西廊東院,周回一百余間。才涉數(shù)旬,切扁俱畢。雖虹梁,不獲飾焉。而鈴閣郡齋,壯觀?!?2危全諷還對華陂進行了改造,“險陂革而干蠱用。星霜既周,閭井以繁。”33經對府治官衙、民房住居、水陂通道等設施的改造后,撫州城閭閻撲地,井巷儼然,呈現(xiàn)一片繁華景象。南唐升元四年,太守周弘祚擴大羅城,建十三座城門,“門各有樓,加長五里,濠深及丈者三,廣則六倍有奇?!?4此種城市格局一直延續(xù)到宋代。2、袁州城袁州即今宜春,亦為漢立,初轄于豫章。隋開皇十一年置宜春郡,大業(yè)三年改為袁州,州以袁山名,而袁山又以隱居于此的高士袁京名。初設時,袁州轄宜春、萍鄉(xiāng)、新喻三地,并移治于州東五里,惜城址毀于隋末戰(zhàn)亂。唐武德四年安撫使李大亮筑袁州城,“周四百八十四步,東西南面開濠,北倚江為濠?!?5可見,這次修造極為關注水患的解決。長壽二年“遷州治于城東北二百步”36。開元八年曾計劃將城市遷移至江北袁山之上,“不果。遂展故城直南二百余步,去卑濕而就爽塏?!?7建中二年再次改造了袁州城,“嘗筑羅城千五百余丈,又筑外城浚濠,其后又展城之東南面?!?8袁州城西有李渠,源出官陂口。讀史方輿紀要記載袁州西南十里有李渠,引仰山水入城。元和四年,李將順守袁州時,州多火災,居民負江汲溉甚艱,將順以州城地勢高,而秀江低城數(shù)丈,不可堰使入城,惟南山水可堰,乃鑿渠引水,溉田二萬。又決而入城,繚繞閭巷,其深闊使可通舟,經城東北而入秀江。邦人利之,目曰李渠。自唐以后,守土者相繼修浚,渠屢廢而復治。39用水和防火是城市建筑的兩大課題,而刺史李將順對宜春城的改造,是一次成功的實踐。鑿渠引水,引水入城,不但便利了農田灌溉,有利于防火;水繞閭巷,舟楫可通,還解決了城市的交通問題,方便了百姓的往來。后唐天成三年,“楊吳嘗增葺,以備守御。長興四年,復修浚?!?0“南唐時,復以磚石筑東南面子城?!?1而南唐清淮軍節(jié)度使劉仁贍保大二年所作袁州廳壁記記載得更為細致,他從唐末群雄角立,李昇稱帝寫起,然后記述時監(jiān)此地的司徒清河公營建袁州之事“初客省司徒清河公監(jiān)臨是郡,乃究尋往制,奏復舊基。召良工而方切運斤,奉急徵而遽回丹闕。公署則頗極欹邪,巷陌而仍多燥濕。乃蠲帑廩以市便楠,創(chuàng)陶冶以備瓴甓。物無苛費,人不告勞。日居月諸,厥功克就。所建立郡齋使宅,堂宇軒廊,東序西廳。州司使院,備武廳球場,上供庫、甲仗庫,鼓角樓、宜春館,衙堂職掌,三院諸司,總六百余間。仍添筑羅城,開辟濠塹。同孫仲謀之砌壘,咸矜鐵甕之堅。異皇國父之筑臺,取謗澤門之皙。終乃圖施丹,表進斯庭。飛章陳戮力之功,丹鳳降紫泥之詔。褒崇迥異,賞賜有差。先是茲郡鬻竹木柴炭者,有而紗門之稅。公乃復南頓之免,于是豐財足用。士庶易其居第,二載之內,櫛比。逮于三載,周而貌輯焉。”42從文可知,當時的袁州城已是破舊不堪,官署街巷要么極欹,要么逼仄。在清河公主持下,重新修建了郡齋使宅、各級官署、球場武庫、客館鼓樓,并填筑羅城、開辟壕溝。還通過免稅等手段支持民眾改易居第。經重整后,整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袁州逐漸在一次次的修筑中成型。3、南城縣羅城漢高祖六年,灌嬰滅項籍后,設立南城縣,因其位于豫章城南,故得名南城。吳太平二年,立臨川郡,南城歸其管理,領十三個鄉(xiāng),周巡達六百里。延及唐時,該地已有一定規(guī)模,不僅景色頗美,林奇谷秀,水繞川環(huán),而且人丁興旺,民風純樸,文化也比較發(fā)達,學富文清。但咸通前后蝗螟、水旱等對撫州造成巨大的破壞,導致歲力凋虛。隨之而來的農民起義造成更大的混亂。當時的刺史危全諷擊退了起義軍,撫地重歸平靜。危全諷認為不能坐享其成,而應該居安思危,有所預防。乾符年間,危全諷召集數(shù)以萬計的兵民共筑南城縣城,并親自觀察地形,制定規(guī)范。時太常奉禮郎刁尚能在唐南康太守汝南公新創(chuàng)撫州南城縣羅城記有記“公乃指畫規(guī)模,勻其版筑。悅而不勞,寬而得眾。齊心似一,樂運如流。不越二旬,其功告畢。周回一十三里,闊一丈六尺,高二雉。露屋一千一百三十間,敵樓三十三所。東西鑿八門,南北二門,門則通衢焉?!?3不足二旬,修建即告完成。從資料可見,南城縣羅城的規(guī)制、周長、城高、露屋、敵樓、城門的數(shù)量等。作為一邑之地,有這樣的規(guī)模已屬難得。這次工程的主體是修固城墻,廣設敵樓,暢通道路,是從外城池的防御功能來考慮的。修筑后的撫州城,顯得相當堅固牢靠,具有很強的軍事防御能力?!坝谑浅畿貪h,昆陽不足以為堅。峭凌,金城不足以為壯??匚鍘X封疆之要,七州寇徼之虞。覬覦者不得動其心,眥睚者無以運其智。可以拒鸛鵝之陳,可以拔烏合之徒。內則軌轍齊驅,堪敷權略。外則民人側目,愕以堅勞。”44牢固而又合理的城市建設為人民的安居樂業(yè)提供重要的保障,政通人和,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帶來的是經濟的繁榮以及文化的發(fā)達。而于開元二十八年建制的婺源,發(fā)展也很快。至太和年間,婺源、浮梁與德興等地因“茶貨實多,兵甲且眾,甚殷戶口,素是奧區(qū)”45隨后升為都制置。圣歷元年,劉津見婺源“歲積貨泉”,也對婺源舊城池進行了改建,據(jù)婺源諸縣都制置新城記載“爰選三農之余,互聚諸縣之眾。同其力役,完此城堙。其西建衡山一營,添新壘三里。其北則筑平蛟穴,接此蛇城。周環(huán)十里,群來畚鍤。半年之間,閭閻盡易,雉堞皆新。啟升元二門,建東西兩市?!?6婺源新城的修建不僅擴大了規(guī)模,規(guī)范了設計,而且注意了城市的防衛(wèi)和百姓生活的便捷。二、亭臺樓閣的構建古代文人多愛游樂賞玩,臨景抒懷?;驂验熁蜢`秀的建筑景觀引發(fā)了他們的靈感,而為此創(chuàng)作的詩文又為建筑鋪敷了濃厚的文化內涵。唐代,江西屬地既有供府官宴飲雅集的公共場域,如滕王閣;更多的則是騷人墨客遣懷的釣詩之境,如潯陽樓;也有文人雅士自筑的居??臻g,如白居易的廬山草堂、房千里的廬陵竹舍。(一)登臨攬勝之閣滕王閣永徽三年,高祖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嬰遷蘇州刺史,不久轉洪州都督。次年,性喜游樂的李元嬰修建“瑰瑋絕特”的滕王閣供游觀,賞歌舞。元嬰所建樓閣的具體情況時無文獻記載,據(jù)王勃詩文可以推測其具體方位及朝向滕王閣應當建在贛江東岸長洲之上,背負江城,面向西山。唐代,滕王閣經多次修繕或重建。上元二年,洪州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但除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王勃條有“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一語外,它書未傳。九月九日,閻伯嶼在滕王閣大宴賓客。雄姿英發(fā)的才子王勃欣然執(zhí)筆,文不加點,頃刻寫就滕王閣序,讓滿座驚嘆不止。王勃的詩文,多為景色的描寫及情感的抒發(fā),對樓閣的大小、高度等未有紀錄。但仍可以從這些優(yōu)美的辭句中管窺,知悉它的部分面貌?!吧铣鲋叵觥薄跋屡R無地”“滕王高閣臨江渚”,可見,滕王閣帶著皇家的氣息臨風傲立,高聳于風帆點點的贛江岸,登臨其間則可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飛閣流丹”“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滕王閣貼附了當時極為稀見的琉璃瓦,并敷于朱砂丹漆,梁柱刻畫雕花,門簾綴珠,它又是富麗堂皇的;“勝友如云”“高朋滿座”,滕王閣宴飲常聚集達官貴人、文化名流,所以它又是深含文化意蘊的。這天,熱鬧的滕王閣與王勃及其詩文聯(lián)系在一起而譽滿天下。此后,滕王閣被名列江南三大名樓。元和十五年,曾于貞元六年書滕王閣記的王仲舒任御史中丞觀察江南西道,感洪州之“人吏浹和”,在滕王閣舉行宴飲。當時的樓閣已經處于“不修且壞”的狀態(tài),王仲舒決定修整。過程維持了一個月,撤換腐黑擾折的棟楹、梁桷、板檻,清除破缺的瓦、級磚,重刷赤白而漫漶不鮮之處??梢?,王仲舒對滕王閣只是進行維護和翻修,與前相比變化不大,“無侈前人,無廢后觀?!?7可惜的是,當時的記錄者韓愈停留袁州而未能留下具體的描述。大中二年夏,一場大火讓滕王閣付之一炬。時任江西觀察使紇干(上自下豸)到火場觀察后,立即審度費用,征集材料,在原址重建滕王閣。工程進度至為迅速,同年秋八月,即告落成。時禮部侍郎韋愨撰重修滕王閣記有詳細記載“今按舊閣基址,南北闊八丈,今增九丈二尺;其峻修北上際達閣板高一丈二尺,今增至一丈四尺;闊板上舊長一丈,今增至一丈三尺;中柱北上聳于屋脊長二丈四尺,今增至三丈三尺;舊正閣通龜首東西六間,長七丈五尺,今增至七間,共長八丈六尺,闊二丈五尺?!?8這次重建基址仍然循舊,規(guī)格與原閣相比則大為超越,有了大面積的擴充。南北闊延長一丈二尺;峻修北上際達閣板高伸高二尺;隔板上加三尺;中柱北上聳于屋脊增加九尺,為三丈三尺;舊正閣通龜首東西增一間,長度增一丈一尺??梢?,不管是在長、寬、高,還是在閣房的數(shù)量上都有增無減,超過了原閣的規(guī)模,使得整個建筑看起來“宏廓顯敞,殊形詭狀”故自焚之后,又建是閣,廣其郵驛廳事,接以飛軒累榭,復架連樓小閣,對峙高揭;旁通江亭津館,致巧炫能?;乩炔⒈б越挥常溆钕嗫M而不絕。49設計者的思維也不是單一化的,而是進行了整體規(guī)劃,使滕王閣以建筑群系列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因此,除滕王閣外,還修建郵廳、飛軒、江亭、津館、連樓、小閣等多處附屬建筑,把各處聯(lián)結一起,連綿成群。于是,滕王閣承擔著雙重功能既可作為郵驛,連通津館,頗為實用,那些飛軒歌榭、樓臺亭閣也是登高懷遠、迎風誦詠的理想場所?!皼r前通舟車,回瞰江嶺,每值美景燕集,笙歌散迂,遠凝宵漢,上軼云雨。即未知三山之靈仙窟穴,五湖之賢達沈浮,其于歷賢勝負,果又何如耳。則是閣也,冠八郡風俗之最,包四時物候之異。春之日則花景門新,香風襲人,憑高送歸,極目蕩神;夏之日則鶯舌變(口弄),葉陰如棟,紈扇罷搖,綺窗堪夢;秋之日則露白山青,當軒展屏,涼風遠來,沉醉易醒;冬之日則檐外雪滿,幄中香暖,耐舉樽,好聽歌管。則斯閣之盛,縱游之美,賞心樂事,庸可既乎”50從構造上看,滕王閣已然被建成樓閣式的觀景樓臺。樓內外空間的相互滲透使觀景范圍無形中擴大,呈現(xiàn)在眼前的景物也更加豐富。登臨其上能體驗依閣借景的感覺,西山峰巒、兩堤煙柳、贛江波濤,遠處的孤騖和晚霞自然地結成一體。選址在臨江地段,又便于遠眺,宜于“得景”。而凹曲的屋面、翹彎的屋角避免了造型的僵硬化,使閣體能優(yōu)雅地鑲嵌于自然,寄寓于天地,作為“成景”補充了自然之美。滕王閣因其文化盛名以及四時不同的景致成為身臨江西的官宦朝士和游子騷客燕集賞景的集中地。滕王閣承擔著獨特的文化功能,它的存在使江西的古文化與其它地方的文化時有對接。自唐始,無數(shù)優(yōu)秀的序、賦、記、詩、詞、曲都紀錄著它的絕代風華。如張喬就有“昔人登覽處,遺閣大江隅。疊浪有時有,閑云無日無。早涼先燕去,返照后帆孤。未得營歸計,菱歌滿舊湖。”51(二)迎風述懷之境潯陽樓、干越亭、郁孤臺得意時出仕兼濟天下,失意后歸隱吟風嘯月,是古代許多文人的人生軌跡。山水田園、樓閣亭臺就成為他們的精神避難所,在這里,可以修復心靈,升華靈魂。唐時,在詩文中記錄的類似場所數(shù)不勝數(shù),聞名的有潯陽樓、干越亭、郁孤臺等。潯陽樓,位于今九江市九華門外。其名最早見于曾任江州刺史韋應物詩登郡寄京師諸季及淮南子弟之“始罷永陽守,復臥潯陽樓”句。而從元和十年白居易詩登潯陽樓可隱約窺其面貌“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我無二人才,孰為來此間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52此樓立在清澈見底的江岸,可以觀望遠處青翠高聳的廬岳;深夜,樓閣沐浴在清輝之下,清早,又能見到仙境般的香爐峰煙云繚繞,好一片釣詩假文的勝境。干越亭,在今余干縣玉亭鎮(zhèn),其地峰巒峻秀、林木蔥郁、小徑盤回。余干自古為越之屬地,有“干越”“于越”之說,故唐初張彥俊建該亭時即以余干別稱“干越”名之。干越亭吸引著無數(shù)文人墨客前來尋幽探勝,對景書懷。從劉長卿文首夏于越亭奉餞韋卿使君公赴婺州序句“于越便道,金華前山,梅花過時,槐色猶在,白芳草,盡入詩興”53還隱約能見其地景觀。他提及此亭的詩就有三首,如負謫后登干越亭作“天南愁望絕,亭上柳條新。落日獨歸鳥,孤舟何處人。杳杳鐘陵暮,悠悠鄱水春。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草色迷征路,鶯聲傷逐臣。青山數(shù)行淚,滄海一窮鱗。牢落機心盡,惟憐鷗鳥親。”54羅隱作干越亭“楚水蕭蕭多病身,強憑危檻送殘春。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與秦岸下藤蘿陰作怪,橋邊蛟蜃夜欺人。琵琶洲遠江村闊,回首征途淚滿巾?!?5權德輿與施肩吾亦有詠唱。興元年間,李德裕曾重修干越亭,還在縣西南建白云亭,此亭跨古城之危,瞰長江之深,與干越亭對峙。郁孤臺座落在今贛州市西北隅的賀蘭山上?!捌渖铰「?,郁然孤峙”,故名其上之臺曰“郁孤臺”。具體建筑年代不詳,大概在廣德至大歷年間。據(jù)同治贛縣志記載“郁孤臺,在文壁山,一名賀蘭山,其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李勉為州刺史,登臺北望,慨然曰余雖有不及子牟,心在魏闕一也,郁孤豈令名乎乃易匾為望闕?!庇艄屡_聲名漸隆多是源于宋辛棄疾的詞菩薩蠻。這類建筑或許并不具備完美的外形,卻以極濃的人文血脈吸引著眾多的文人墨客前來謳歌詠唱,為深厚的唐文化再添上瑰麗的一筆。其他類似的建筑尚有位于九江的煙水亭(白居易建)、琵琶亭(李渤建)、庾亮樓等。(三)逸情雅致的草堂與竹舍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暗殺,御史中丞裴度被刺傷。時為翰林學士的白居易上書請求嚴查刺客而觸犯了某些官員的利益,于是白居易被誣告非諫官卻行諫官之事,藐視朝廷,遂被貶到江州。次年,白居易游廬山,見香爐峰北,遺愛寺南一代,“云水泉石,勝絕第一”,即在此地修建草堂,次年三月落成遷住。至元和十三年,白居易奉詔出使忠州刺史,期間,他于此流連忘返?!凹軒r結茅宇,斫壑開茶園?!?6草堂依巖而架,結茅為宇。草堂記對它有更為詳盡的記錄“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風殺,一稱心力,洞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墻污而已,不加白。墀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為幃,率稱是焉。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一卷?!?7草堂就地取材,“石階桂柱竹編墻”,自然天成。木柱不施彩,墻壁不加白,盡可能保持原貌。石、紙、竹的使用使得草堂古樸簡約。白居易還在草堂前開池養(yǎng)魚、種荷。這樣的建筑清幽雅致、超然逸世,富自然之趣與詩情;利用自然,又能施以人工之巧。舒展的空間,清幽的良景,質樸的風格,素雅的環(huán)境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草堂旁,春有繡谷花,夏有石門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四時佳景,收之不盡。白居易于此讀書、撫琴、觀景,五架三間的草堂儼然成了他的適性場所、精神后院。遷官它處時,白居易專門作別草堂三絕句,其中“三間茆舍向山開,一帶山泉繞舍回。山色水聲莫惆悵,三年官滿卻歸來?!?8尤能見那種依依惜別的情感。另外,從白居易、杜荀鶴等人的詩或詩題可知,廬山之上建有不少草堂。竹子是種討喜的植物,其枝枝傲雪、節(jié)節(jié)干霄的生物特性被浪漫的文人賦予了高潔有容、虛懷若谷的文化蘊意。許多文人以竹抒懷,竹林七賢、王徽之、杜甫是其代表。白居易撰養(yǎng)竹記云“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jié)貞,貞以勵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碲礪名行?!?9更是將竹子“本固”“性直”“節(jié)貞”的特點比擬君子的品行。出于把竹子的文化內涵和自身品格聯(lián)結的意趣,唐代很多文人建造了可供居住或養(yǎng)性的竹屋,如房千里的廬陵竹舍,盧郎中的潯陽竹亭。房千里,字鵠舉,洛陽人。大和初進士,官國子博士。能詩善文,所撰投荒雜錄等著,均已佚,有傳奇小說楊娼傳存。房千里曾待罪蝸居廬陵作廬陵所居竹室記。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認為出現(xiàn)氣候與四時不對應的狀況多半是因為“不得氣之中正”,而對人來說就應該正確處理好生理與心態(tài)之間的關系,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就可能導致“神瘵”“心躁”“志亂”“士窮”。然后房千里通過對竹屋的描寫和論述以寓意“其環(huán)堵所棲者,率用竹以結其四周。植者為柱楣,撐者為榱桷,破者為二,削者為障,臼者為樞,篾者為繩,絡而籠土者為級,橫而格空者為梁。”60房千里說道,雖然時屬暑天,烘熱異常,似“墜于爐,燎于原”,亦像“列千萬炬于室內”。但在竹屋,只要“視其門,即寂寥虛闃,若清秋之山焉,若寒浦之波焉?!睂嶋H上這是他內心的一種寄托,雖然暫處逆境,但只要堅守好心態(tài),度過難關,就能重新奮起。而獨孤及在盧郞中潯陽竹亭記中記載了曾任尚書右司郞中的盧振廣德二年在潯陽建造竹亭之事“故因子仞之邱,伐竹為亭,其高出于林表,可用遠望。工不過鑿戶牖,費不過翦茅茨。以儉為飾,以靜為師,辰之良景之美必作。于是憑南軒以瞰,原隰沖然,不知錦帳粉闈之貴于此亭也。亭前有香草怪石杉松,羅生密筱翠筠,臘月碧鮮。風動雨下,聲比簫籟,亭外有山,圍湓城,峰名香爐,歸云輪囷,片片可數(shù),天香天鼓若在耳鼻?!?1盧振所筑竹亭與香爐峰,湓城相望,簡潔素樸,且處高能眺遠。周圍的景色美觀素雅,遍布草石松竹。居于其間可以恬智養(yǎng)、暢天機、愜心神、娛耳目。不必嬉東山禊蘭亭,亦能得論亭之趣,登臨之樂。李華在文章中也流露出一種艷羨之情,“處于九江南郭荒榛之下,不貽害于身,不假力于人。夷堆帶,填尋尺無遺材,草木不移植。書堂齋亭,成于指顧;高松茂條,森于門巷。宴然燕居,勝自我得。君子出則行其志也,公以瑚璉之器為郎官,以干將之斷宰赤縣;君子入則善其身也,公就鴻鵠之冥冥,舍騏驥之馳騁。況大江在下,名山當目,嘉賓時來,攜手長望,可以頤神養(yǎng)壽、暢其天和?!?2三、宗教建筑唐朝對宗教極度寬容,各種教系如繁花爭艷,其中尤以佛教和道教鼎盛異常。李家入統(tǒng)后,佛教被道教壓制,武后繼位時為削弱李唐的影響于天授二年下制“自今已后,釋教宜在道法之上,緇服處黃冠之前?!?3把釋家置于道家之上。李姓天子重歸皇位后,又把兩者的地位顛倒過來。后來,武宗李認為佛教勢力太盛而威脅統(tǒng)治,發(fā)動“會昌法難”,給了佛教一次致命的打擊??v觀整個唐代,佛教在前行中或多或少遇到過阻力,但總的來說享有崇高的禮遇。道教在唐朝的發(fā)展卻是一帆風順的。李唐帝王視己為李耳的正統(tǒng)后系,唐初即尊他為太上老君,追認為皇室族祖,以抬高皇室的血統(tǒng)和門第。道教因與皇權結合,地位攀升,因此道風大興。舊唐書高宗本紀載乾封元年,高宗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下詔各州設一觀一寺;玄宗本紀載開元二十九年,在東、西兩京和各州置玄元皇帝廟;天寶二年,將它們分別改為太清宮、太微宮和紫微宮,并在太清宮立玄宗像,侍于老子塑像之右。玄宗還親注道德經頒示天下,他設置的宮觀使,甚至讓宰相兼任。宗教的興盛自然也促使大批宗教建筑的出現(xiàn)。隋唐五代時期,在江西境內修繕或始建的寺觀難以計數(shù),而且大多都雄偉宏壯,就如羅隱之嘆“釋氏寶樓侵碧漢,道家宮殿拂青云”。64(一)佛教寺院建筑隋唐五代時期,在江西境內或建或修的廟宇數(shù)量龐大,其中著名的有廬山的東林寺、西林寺、棲賢寺、開先寺,洪州開先寺,新吳百丈寺,萍鄉(xiāng)楊歧寺等。據(jù)李映輝統(tǒng)計,唐前期,寺院的密集中心是京師(124)、河南府(56)、成都府(30)、潤州28等,次一級的密集中心為杭州12、幽州10、婺州9、江州9等。而到了唐后期,京師(79)、河南府(28)、越州28、杭州20等地尤盛,次一級的密集地則有荊州13、洪州12、婺州9、江州8等??梢?,緊鄰鄱陽湖的洪、江二州,已然成為一個相對密集帶,兩地寺院數(shù)達20所。65位居其間的廬山可謂佛教名山,山間廟宇數(shù)以百計,有“廬山到處是浮圖”之說。從四世紀起,廬山寺廟就逐漸興盛,名寺不斷涌現(xiàn)。隋唐五代時期,一些名寺如東林、西林、棲賢等都或擴修或重建,始立的則有開先寺等。1、東林寺東林寺位于廬山西北麓,東晉太元九年由高僧慧遠建,因地處西林寺之東而得名,為佛教八大道場之一。經隋入唐,東林寺一直香火旺盛,崔融、孟浩然、李白等皆有詠誦。天寶七年,鑒真第五次東渡失敗返回時,即入東林寺參拜。據(jù)元和十年劉軻歸廬山所作的廬山東林寺故臨壇大德塔銘并序可知當時東林寺的弟子已達千數(shù)。唐代君主一向宣揚佛事,甚至有每30年迎奉一次佛骨的慣例,但臨武宗朝時,佛教勢力變得過強而威脅政權統(tǒng)治,即所謂“天下僧尼不可勝數(shù),皆待農而食。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云構藻飾,僭擬官居?!?6會昌三年武宗下毀佛寺勒僧尼還俗制“三代已前,未嘗言佛,漢魏之后,象教浸興。是由季時,傳此異俗,因緣染習,蔓衍滋多。以至于蠹耗國風,而漸不覺;誘惑人意,而眾益迷。”67會昌五年武宗下令滅佛,規(guī)定天下各節(jié)度使、觀察使治所各留一座寺院,每寺留僧520人,其余寺院全部拆毀,僧尼還俗,財產沒收。在這段時間里,東林寺被毀,“寺與林木,并系戶部毀賣。”68大批的文獻資料遭到空前的浩劫,亡失過半,而對文物古跡的破壞也是無可估量的。據(jù)全唐文卷967中毀佛像奏“天下廢寺銅像鐘磬,委鹽鐵使鑄錢。其錢像委本州鑄為農器。金、銀、石等像,銷付度支。衣冠士庶之家,所有金、銀、銅、鐵之像,敕出后限一月納官,如違,委鹽鐵使依禁銅法處分。其土、木、石等像,合留寺內依舊?!笨芍獤|林寺的毀壞程度,如神運殿的金文殊菩薩像,復寺時遍尋無蹤。詩人張祜前往時任池洲(今安徽省貴池縣)刺史杜牧麾下投靠時路經東林寺,對當時景象有詳細的記載“可惜東林寺,空門失所依。翻經謝靈運,畫壁陸探微。隙地泉聲在,荒途馬跡稀。殷勤話僧輩,未敢保儒衣?!?9此時的東林寺,山門無依。雖有山泉流淌,但訪客卻寥寥無幾。只有稀稀的幾位不敢表露身份的穿著儒服的僧人,逗留寺院。僅一年多,武宗就去世了,滅佛也宣告終結。847年宣宗李忱繼位,他對佛教采取較為寬松的政策,入統(tǒng)后不久就頒發(fā)復廢寺敕“會昌季年,并省寺宇。雖云異方之教,無損致理之源。中國之人,久行其道,厘革過當,事體未宏。其靈山勝境,天下州府,應會昌五年四月所廢寺宇,有宿舊名僧,復能修創(chuàng),一任住持,所司不得禁止?!?0此后,情況好轉,佛事重隆。對此,蔡京有記“昭肅皇帝患僧繁濫,詔省其居,以嚴其人。因是林藏毀經逸,先帝即位,許勝地復寺,東林振焉?!?1大中六年東林寺得于詔復。這次修復得力于江州刺史崔黯,在他的協(xié)助下,僧正言帶領二十九名弟子下虔江之木,陶土冶鐵,制定規(guī)格,經過“日而不笠,雨而不屐”的艱苦勞作,不足一季復建即告完成。修復后的東林寺的規(guī)模,崔黯復東林寺碑銘并序有載“若殿、若廂、若門之三若闕之,左右為塔。若講、若食、若客之館,若庫為樓,若廚。激飛泉而注于鬵鉹之間;若梁蜺于武,若亭臨于白蓮;若僧之房,若圣之室,若突躆勝,若郄居幽,奇可不尋,雅不出位。為間三百一十三,為架一千八百七十六。為楹、為梁、為棟、為桷、為牖、為闔、為屋之事,數(shù)為級磚為蓋瓦。凡役工合六十五萬三百二十八,絪缊端明嚴若有主?!?2可見,合幾十萬名役工之力改造后的東林寺如同宮殿一般,規(guī)模宏偉,架為一千八百七十六,門三扇,有殿、有廂、有塔、有亭、有客館、有庫房、有皰次,亦有觀摟,各類房間竟達三百一十三數(shù)之多。寺院采用木、磚、瓦等各種材質筑成,與峻且秀之廬山相得益彰。同年二月十四日,東林寺修復竣工。此后東林寺再造“觀音方丈”一座,江夏沙門元楚作廬山東林寺觀音方丈記,經費來自于宗厚上人施舍的二十萬,“于新殿東南,造觀音方丈。一間四廈,西向。峻棟,間出廊廡?!?3文章說道“由是前九江太守給事中博陵公,奉詔指之。舊龍象三十人,經營建立之。方三四年,基構宏壯,特新前象,遂得爐峰增色,圓牒再張。車蓋貴游,結轍林下,逢迎相賀,輝動巖軒。挹虎溪之波瀾,清塵尾之風韻,閱繹故事,飽飫前生,從容吟嘯而去?!?4東林寺的藏經樓亦幾經波折。元和初,觀察使韋丹在東林寺神運殿左,甘露壇右,修建多羅藏經樓一所,白居易東林寺經藏西廊記一文說該建筑,“土木丹漆之外,飾以多寶,相好嚴麗,鄰諸鬼功。雖兩都四方,或未前見,一切經典,盡在于內,蓋釋宮之天祿石渠也。”75藏經樓的建造過程,李肇東林寺經藏碑銘并序亦有詳細記載“元和四年,云門僧靈澈,流竄而歸,棲泊此山。將去,言于廉問武陽韋公,公應之如響。往年公夫人蘭陵蕭氏終,有釵梳佩服之資,而于荊州買良田數(shù)頃,收其租入,以奉檀施。至是取之,增以清白之俸,而經營焉。爰即洪州諸寺,雜理其事。雕函飾軸,漬檗磨墨。僧謀而吏職,暑兆而寒就。先命度地之宜,以圖建置,默設規(guī)制,懸成剞劂。乃結構而浮于江,以至于東林,施為殿堂,用尊秘藏。”76韋丹是應靈澈之邀請出資修復東林寺的。建寺所費一是所購的荊州良田之地租收入,一是“清白之俸”。實際的操持則由洪州諸寺佐理。這項工程建了一半,韋丹就過世了,最終沒有完成。十余年間,“風日所飄燥,雪雨所沾濕,西南一隅,壞有日矣?!?7寺僧求白居易幫助完成這項工程,白苦于財力不足,未能如愿。元和十三年白居易作景云寺上弘律師塔銘,上弘的弟子“饋絹百匹”以為酬謝。白居易把這一筆錢捐出來,用作修建西廂之費,并請東林寺各位長老經之,藏經樓始得完成。藏經樓建成后開始收集各種書籍,分門別類地加于整理。李肇東林寺經藏碑銘并序說“于是搜遠近之逸函墜卷,目在辭兇者得之,互文合部者兼之,斷品獨行者類之,本同名異者存之,以偽亂真者標之。又病前賢編次,不以注疏入藏,非尊師之意;并開元庚午之后,洎德宗神武孝文皇帝之季年,相繼新譯,大凡七目四千九百余卷,立為別藏,著雜錄七卷以條貫之。命開元崇福舊錄,總一萬卷。舉藏以志函,隨函以命軸。微塵句偈,如在常中。然后金口之說流于娑婆者,盡在于茲山也?!?8據(jù)白居易東林寺白氏文集記其所藏甚至包括他的白氏文集一部。東林寺逐漸成為全國藏經最多的三座寺院之一,但在“會昌法難”期間藏經閣等建筑亦遭破壞,隨寺毀廢,佛書闕如。據(jù)韋宙東林寺題名記大中十二年他專門傾俸三百千恢復寺中的藏經閣。作為凈土宗圣地宣講佛教文化外,東林寺還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文人騷客絡繹不絕地前來或題或宿。2、西林寺“匡阜北嶺,地接層峰,日月之所縈回,霧之所蒸液。激白水于紫霄,照離暉于石鏡。南瞻五嶺,北睇九州。貞忘歸,幽棲是卜?!?9西林寺即列其地。東晉太和二年,太府卿陶范為高僧慧永創(chuàng)建,為廬山北山第一寺。隋代,西林寺發(fā)展很快,據(jù)貞觀時人歐陽詢西林寺碑記“慧達禪師,太原王氏,廓六度以為津,構四禪以為室。世歸至德,物仰高韻。為善終日,匪憚劬勞。自東徂西,興建佛事。爰自金城,至于淮水。亙陸遵渚,莫匪教門。宅古棲空,因心自遠。虛室生白,房櫳引靄。四部翹誠,頭目頃禮。禪師報云“欲道場營建七間重閣?!眲衲贾畟H,咸百其誠。以大業(yè)二年,爰戒匠人,匪日斯就,逶迤飛閣,秀出干霄延袤層軒,俯視無地。爐香與峰云共郁,鐘聲與幽谷合響。”80之后,慧達禪師還特意前往長沙刻模佛像,“所造法身,光相殊特,勢超楷,功逾琢磨,丹競姿,紫銑爭耀,力雖人就,妙乃神輸。”81大業(yè)七年,慧達寂滅后,智正等又對寺院有或大或小的修葺。對于修建事宜,歐陽率更亦撰碑。原寺大殿佛像頂上,安置高8寸徑5寸的影石,該石時放異光,奇目耀眼。但被楊廣遣使王仁壽取走,賜于賜予曲池(今山東寧陽)日嚴寺。唐代,西林寺也是香火興旺,除塑釋迦牟尼像于殿內,玄宗還敕建西林塔(千佛塔、磚浮屠)于寺后。中唐時,孝定公為紀念玄宗朝“真風頹而復揚,慧日昏而更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演算法分析工具與方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件水平評測試題及答案
- 大數(shù)據(jù)處理框架考查試題及答案
- 軟件開發(fā)布局與市場戰(zhàn)略試題及答案
- 網絡應用開發(fā)中的安全性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考試準備試題及答案
- 如何評估法學概論的學習效果與試題與答案
- 河曲馬可行性研究報告
- 財富分配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考點分析與試題及答案匯編
- 砂石入股合同協(xié)議書
- 海關退運協(xié)議書
- 2025屆廣西邕衡教育名校聯(lián)盟高三下學期新高考5月全真模擬聯(lián)合測試地理試題及答案
- 項目制員工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下半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事業(yè)單位招聘8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二模)貴陽市2025年高三年級適應性考試(二)物理試卷(含答案)
- 《康復技術》課件-踝關節(jié)扭傷康復
- 首汽約車合同協(xié)議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物理試卷(含標準答案)
- 2025-2030中國供電行業(yè)深度發(fā)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yè)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
- 物品置換合同協(xié)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