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docx_第1頁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docx_第2頁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docx_第3頁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docx_第4頁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大自然的語言1.學習閱讀科普文章,能解釋簡單的物候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方法。2.朗讀課文,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并初步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的方法。3.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重點:1.能解釋簡單的物候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方法。2.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1.下面是某同學制作的知識卡片,請你幫著補充完整。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他領導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氣象研究所和首批氣象臺站,并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地學系,成為當時培養(yǎng)地學英才的搖籃。 2008年與袁隆平、茅以升等一起獲評“中國十大科技傳播優(yōu)秀人物”。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連翹(qio)衰草連天(shui)萌發(fā)(mng)翩然(pin)銷聲匿跡(n)風雪載途(zi)簌簌(s)刺槐(hui) 3.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文中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2)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遠望衰敗的草與天空相接。拓展:辨析詞義。氣候天氣“氣候”指一定地區(qū)多年概括性的氣象情況,“天氣”著重于一定時間內(一般是短時間)的各種氣象變化。4.朗讀課文,根據下面圖示填空。問題一:閱讀文章,整體感知。學法指導:本文的學習重點是概括要點和學習語言。我們必須扣住這兩個重點進行學習。概括要點就是通過學習,能夠用課文中的話或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物候就是指草木枯榮、候鳥來去等自然現(xiàn)象。物候學就是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yè)生產的一門科學。2.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對于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種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可以利用物候學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也可以利用物候學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問題二: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樣安排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示例: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條理性來安排的;另外,前三個因素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是時間因素,從空間到時間,又是一種排列順序,這種安排使文章條理分明。問題三:文章描寫了豐富多彩的物候現(xiàn)象,語言生動、優(yōu)美、形象,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圖。精讀文章第1、2段,找出喜歡的語句,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閱讀感受。(1)課文開頭一句“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春天到來,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2)“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燕子翩然歸來布谷鳥也來了”用詞形象生動,如“萌”字準確地反映了草木開始生長的狀況,而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自然寫活了。文中的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為農民操心,唯恐他們誤了農事,這種手法大大加強了說明的生動性和文章的可讀性,給讀者帶來一片撲面而來的春色。問題四:農諺是農民在長期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所得經驗的概括。一般為通俗的韻語形式,便于記憶,對于傳播生產經驗和解釋農業(yè)氣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收集農諺,并說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1)“清明前,開秧田”是根據節(jié)氣確定“開秧田”的時間。(2)“柳毛開花,點豆種瓜”是根據物候現(xiàn)象安排“點豆種瓜”的時間。(3)“饅頭云,天氣晴”是根據云彩的形狀預測天氣狀況?!坝曛新勏s叫,預告晴天到”是根據物候現(xiàn)象“雨中蟬叫”預測天氣情況?!奥槿付谑骋溲薄柏i銜草,寒潮到”“螞蟻壘窩要落雨”“魚跳水,有雨來”“燕子低飛要落雨”“癩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穩(wěn)”“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這些農諺都是根據物候現(xiàn)象預測天氣情況的。【精讀精練】大自然的語言 (一)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二)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地從沉睡中 (A清醒B蘇醒;C醒悟;D復蘇)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 (A次第;B連續(xù);C陸續(xù);D全部)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 (A紛紛;B刷刷;C簌簌)的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边@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10、在語段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填序號)。11. 本段語言的最大特點是什么?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12、解釋詞語:銷聲匿跡: 翩然:13、這兩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 ) A物候現(xiàn)象;B氣候變化;C物候規(guī)律;D四季景色變化。14、這兩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 ,主要的說明方法是: 15、去掉“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這幾個詞語行不行,為什么?【課外閱讀】(一)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問題。濕地是地球上有著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huán)境之一。濕地的類型多種多樣,通常分為自然和人工兩大類。自然濕地包括沼澤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灘和鹽沼等,人工濕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庫、池塘等。據資料統(tǒng)計,全世界共有自然濕地855.8萬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的6.4%。濕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補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yǎng)物質,從而改善環(huán)境污染;它能以有機質的形式儲蓄碳元素,減小溫室效應,保護海岸不受風浪侵蝕,提供清潔方便的運輸方式它因有如此眾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們( )“自然之腎”。濕地還是眾多植物、動物特別是水禽生長的樂園,同時又向人類提供食物(水產品、禽畜產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蘆葦、木材、藥用植物)和旅游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繼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濕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樣性。僅我國有記載的濕地植物就有2,760余種,其中濕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屬、1,380多種。濕地植物從生長環(huán)境看,可分為水生、沼生、濕生三類;從植物生活類型看,有挺水型、浮葉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從 看,有的是細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喬木。濕地動物的種類也異常豐富,我國已記錄到的濕地動物有1,500種左右(不含昆蟲、無脊椎支力氣、真菌和微生物縮?。?,其中水禽大約250種,魚類約1,040種。魚類中淡水魚有500種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魚總數的80%以上。因此,無論從經濟學還是生態(tài)學的觀點看,濕地都是最具有價值和生產力最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16、找出本文的中心句:_。17、文中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除“列數字”外,用得最多的兩種是 18、請你用表格的形式把濕地的類型表示出來。(參看第1段中畫線部分)19、請從“譽為”、“稱為”、“喻為”、“視為”四個詞中選擇一個填入第二段的括號里,使之符合語言環(huán)境。20、人們說濕地是“自然之腎”而不說它是“自然之肺”,這是有道理的。第二段文字中有個句子能基本上表現(xiàn)這種道理。請把這個句子找出來,在文中用“ ”畫出 。21、要理解第三段文字中“分說”部分的層次與內容,應抓住的兩個關鍵語句是:_ 。_。22、根據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在第三段文字的橫線上應填的內容是_。23、第三段文字在數字運用上有什么特點?試舉兩例說明。(二)讀水的語言,回答后面問題。水的語言郭 治水是會“說話”的。聽聽水的聲音,可以判斷水的狀況。你不妨試一試:把滿滿的一瓶子水倒出來,聽!水在噗噗作響,它在告訴你:“我出來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這個實驗,它們發(fā)出的聲音是不同的。這個原理很簡單,因為水流出來的時候,空氣要從瓶口擠過去,那一個個氣泡鉆出水面時,會因為壓力變小而猛一下子膨脹,發(fā)出沖擊,水就這樣“說話”了。把水壺坐在火爐上,當水壺發(fā)出叫聲的時候,水還沒有開。等水真正沸騰的時候,叫聲不是那樣響了?!伴_水不響,響水不開”,水壺里的聲音為什么能報告壺里的情況呢?坐在火爐上的水壺,壺底的水最先熱起來,于是那里就產生了氣泡。這些氣泡很熱,也很輕,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邊的冷水層。熱氣泡在冷水層放出了大量的熱,它的溫度降了下來,好像泄了氣的皮球,抵擋不住水的壓力,就被水給壓破了。氣泡破裂時會發(fā)出響聲,水壺便“鳴”叫了起來。水在沸騰的時候,氣泡一個接一個地鉆出水面沖到空氣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這時水的聲音就變成“嘩啦”“嘩啦”了。人被燙著會喊叫,水挨燙時也要“尖叫”呢!把幾滴冷水滴在火紅的爐蓋上,聽!它咝咝地尖叫了。燒水做飯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這種聲音。水當然沒有知覺,它挨燙時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變成汽。爐蓋或紅煤球的溫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馬上就變成了水蒸氣,一滴水要變?yōu)槠?,體積大約要膨脹1500倍,這一漲,就像小炸彈爆炸,發(fā)出了聲音。你會判斷壺里的水開不開嗎?提一壺冷水,向地面上倒一點,你聽到的是清脆的噼啪聲;提一壺開水,同樣向地面上倒一點,聽!它發(fā)出了低沉的波波聲。為什么冷水和開水聲調不同呢?這跟水的溫度有關系,當水溫在 100左右時,水不斷地變成汽,開水四周包圍著這層汽,好像裹著一層線毯,落到地上聲調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沒有氣墊的緩沖作用,聲音也就變得清脆了。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鋼球能發(fā)出清脆的聲音,掉在棉被上的鋼球只會發(fā)出一點兒聲響一樣。水的奇言妙語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實驗,研究一下嗎?24、這是一篇 說明文,其說明順序是 順序,語言 。25、生動地說明水有各式各樣的語言,很多地方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26、畫線句是為了解釋 。27、說明水在三種情況下的語言: 。28、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怎樣才能判斷出壺里的水是否是開的?【能力提升】29、農諺舉隅: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豐富的物候知識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 瓦片云,曬死人。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 早蚯聞蟬叫,晚蚯迎雨場。麻雀屯食要落雪。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螞蟻壘窩要落雨。 魚跳水,有雨來。泥鰍靜,天氣靜。豬銜草,寒潮到。 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精讀精煉】大自然的語言10、BAC11、語言生動形象,運用了修辭手法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疊詞。如:寫大地回春,用了擬人手法,“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寫燕子歸來,用“翩然”形容,給人以輕快敏捷的感受。寫秋天植物葉枯落地,用“簌簌”一詞,寫昆蟲用“活躍”和“銷聲匿跡”對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肅殺的秋天之中。這些貼切生動的詞語或狀其具體情態(tài),或概括其總體特征,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受,恰當貼切地解釋了“大自然的語言”。12、銷聲匿跡:這里指消失了鳴叫聲,藏起了形跡。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 13、A14、時間順序;舉例子 15、不行。以上情況只限于“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16、第句 17、分類別 舉例子 18、濕地的類型自然沼澤地人工水稻田泥炭地水庫湖泊池塘河流海灘鹽沼19、譽為 20、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yǎng)物質從而改善環(huán)境污染 21、僅我國有記載的濕地植物就有2,760余種 濕地動物的種類也異常豐富。 22、外部形態(tài)。23、多用約數 約 左右 24、事理 邏輯 生動25、擬人 26、水流出來時為什么噗噗作響27、流出來時 水不開時 水被“燙”時28、向地上倒,清脆的噼叭聲的是冷水,低沉的波波聲是開水 29、略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一)滿意的地方1、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借助字、詞典自學字詞,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本節(jié)課的學生答題的速度和準確性遠遠超乎教師的預計,可以說是幾乎提前完成了教學任務。2、精心的構思,充分的備課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在課堂語言的銜接上,只要舍得下功夫,也定有收獲。而教材的處理,教學法的運用以及創(chuàng)新突破方面也要舍得花時間,哪怕有一點收獲,也是值得慶賀的。多思出智慧,只要想到,就能做到。3、課件的制作、下載要及早著手,要勤于動手,要勤于動口,外因會促進內因。(二)需要反思的地方1、駕馭課堂的能力急待加強。2、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好,沒有做到從容,鎮(zhèn)定。應該少量的設計一點反饋性的練習題,以備課堂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