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八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愛蓮說》教案北師大版.doc_第1頁
初中部八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愛蓮說》教案北師大版.doc_第2頁
初中部八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愛蓮說》教案北師大版.doc_第3頁
初中部八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愛蓮說》教案北師大版.doc_第4頁
初中部八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愛蓮說》教案北師大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愛蓮說知識目標1.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了解襯托的手法及其作用。2.了解“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積累一些文言詞匯。能力目標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味駢散結合的語言之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保持堅貞正直操守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愛蓮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寫法。 2朗讀、翻譯并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寫牡丹、菊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導學:一、課文字詞(分發(fā),不然教學進度來不及)(按其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順序)(板書出字詞)愛蓮說:一種文體?!吧彙笔巧舷陆Y構,草字頭應在“連”字之上。周敦頤y:注意“頤”字的寫法,左邊中間是個“口”,不能寫成“臣”字。蕃fn:多獨:僅,只自李唐來:唐朝淤泥:污泥濯清漣而不妖: 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濯zhu:洗滌清漣(lin):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指清水妖:美麗而不莊重不蔓mn不枝:蔓:長枝蔓,指牽牽連連的枝:長枝丫,指枝枝節(jié)節(jié)的“香遠益清”:香氣遠播,越發(fā)清香。益:更加。亭亭凈植:潔凈地挺立在水上。亭亭:挺立的樣子植:豎立褻玩xi: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焉:相當于“呢”。隱逸:隱居。噫y:唉。陶后鮮有聞:鮮:少。(xin)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宜乎眾矣:當然人很多了。宜:當然課文朗讀: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4、牡丹,花/之富貴者也題解:“說”是古代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fā)表議論的文體,偏重于議論。所以后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tǒng)稱為論說文。那么“愛蓮說”這個題目該如何理解呢? 歸納:談談愛蓮花的道理,說說愛蓮花的道理。 本文作者周敦頤 (10171073) ,宋代道洲(現(xiàn)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 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都是他的學生。 寫作背景: 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宋代哲學家。宋史上說他“博學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學家、江西詩派首領黃庭堅的話,評價他:“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j(雨雪停止,天放晴)月。廉于取名而銳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煢【qing(煢子(孤兒);煢孑(孤單);煢困(孤苦);煢妻(寡婦);煢疚(因孤單而感憂傷);煢居(寡居) 】嫠(l.寡婦)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彪m然他一生擔任過州縣地方官吏,但他平時更喜歡游覽各處名勝,潛心研究學問,是一個事必躬親、處事公正、頗受時人擁戴的學者。他厭棄封建社會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凈、淡泊為足,以“飽暖”、“康寧”為樂。特別喜愛“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于南康郡任職時,親率下屬開辟一塊池塘種蓮,名曰“愛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溫馨撲鼻,作者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本文。借花述志。探究課內問題-串講:(含語言分析)(板書出題目)1、課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幾種花?蓮花、菊花、牡丹2、這三種花分別有哪些人喜歡?蓮花(周敦頤)、菊花(陶淵明)、牡丹(世人)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兩個“獨”字,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周敦頤愛不愛菊花?為什么?不愛。理由是:(1)他自己說“獨愛蓮”。(2)他認為菊花象征隱士,而他不愿做隱士,因為隱士的生活態(tài)度太消極。他的生活態(tài)度是積極的,他要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堅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3、在作者看來,蓮花有什么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蓮花的可愛之處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這一長句,突出了蓮花的哪些特點呢?(1)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質樸(莊重);比喻君子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2)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比喻君子美名遠揚);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3)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儀態(tài)莊重,令人敬重。寫花就是寫人,詠花就是詠志。作者通過對蓮的外在姿態(tài)的描繪與贊美,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征?;颍骸俺鲇倌喽蝗尽币痪浔扔骶釉趷毫拥沫h(huán)境中不為世俗所污;“濯清漣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內心通達,行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純正無邪;“香遠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聲名遠揚;“亭亭凈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堅守節(jié)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一句比喻君子端莊嚴肅,被人敬仰。5、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這一個長句呢? 敬佩、贊美之情。精導1、這三種花的象征意義?菊花,花之隱逸者。牡丹,花之富貴者。蓮花,花之君子者。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以三種愛象征三種生活態(tài)度。菊是隱逸者,菊花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獨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蓮是君子,高潔典雅。它不染塵俗,就像胸懷磊落,行為正直,德聲遠播的君子。前面我們說過“說”這種文體偏重于議論,那么愛蓮說這篇課文,哪一段偏重于議論呢?請找出直接議論蓮的句子。 第 2 段對菊花、牡丹作出評論,表明愛憎。直接議論蓮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為什么把菊稱為隱逸者?陶淵明為何對菊情有獨鐘?因為菊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菊花的這種“蕊寒香冷蝶難來”的高潔不正是陶淵明“窮則獨善其身”的不茍隨時俗的人格寫照嗎?寫菊是為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牡丹為何是富貴者的像征?世人甚愛牡丹反映了人們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描寫唐人盛愛牡丹的詩句:“天下無雙艷,人間第一香”?!耙粎采钌ǎ畱糁腥速x。(白居易);唯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jié)動京城。(劉禹錫);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三條九陌花時節(jié),萬馬千車看牡丹。(徐凝)”。通過這些詩句了解當時由于唐朝統(tǒng)治者的愛好和提倡世人紛紛追求奢華的這一社會背景。因為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征?!笆廊松鯋勰档ぁ闭f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tài)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提問:君子是怎么樣的人? 是品德高尚的人。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見他贊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贊美蓮花去贊美具有蓮花一樣的高尚品格的人。這種寫法叫做“托物言志”?!吧?,花之君子者也”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句。我們讀這句話時,要讀出由衷的贊美之情。小結 :作者在文中表面是寫人們對三種花的喜愛,實質是寫人們對三種人生理想的選擇。是在用隱逸者的消極避世和富貴者的趨炎附勢來襯托君子的倚世獨立、不慕榮利的可敬可贊。 拓展提升1、找出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對三種花各持什么態(tài)度?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有德者鮮惋惜(正襯)陳述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無慨嘆托物言志疑問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趨利者眾諷刺(反襯)感嘆句“菊之愛”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塵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則境界更高。寫菊是正面襯托蓮的形象。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什么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你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個感嘆句,是作者對那時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貴的處世態(tài)度的強烈諷刺。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寫的,為什么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為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后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后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后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2、比較文中八個“之”的用法:文中有八個帶“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 水陸草木之花 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3、本文句式上的特點是駢散結合。相鄰的兩句話,字數(shù)相等,意思相對,叫做駢句。從寬處講,排比句也可看做駢句。提問:文中哪些句子屬于駢句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這兩處駢句應該怎樣來讀呢? “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讀時要一揚一抑。讀排比句時,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富有氣勢。 4、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于記敘、描寫,那么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xiàn)出來?“謂”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本文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于一爐。一個“愛”字連貫全文,文筆簡潔,情感豐富。5、托物言志、襯托就是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于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征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歲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發(fā)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于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贊美蘭花,蘭花無論位于何處都是默默無聞的綻放,默默散發(fā)出幽香,具有純樸高雅,不張揚、不媚俗的品質。贊美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奮進,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贊美桂花,桂花不僅香氣濃郁,而且可以作為香料入藥入茶,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無私的奉獻。襯托 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這種“烘云托月”的修辭手法叫襯托。運用襯托手法,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使之形象鮮明,給人以深刻的感受。襯托可分為正襯與反襯。正襯:用類似的事物襯托所描繪的事物,如用“高的”襯托“更高的”,用“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