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節(jié)--脈診.ppt_第1頁
第四章---第一節(jié)--脈診.ppt_第2頁
第四章---第一節(jié)--脈診.ppt_第3頁
第四章---第一節(jié)--脈診.ppt_第4頁
第四章---第一節(jié)--脈診.ppt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8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切診 主要內容 脈診按診 教學目標 1 掌握寸口脈診的方法 正常脈象的特征 常見脈象的特征與臨床意義 2 掌握相兼脈的組合與主病規(guī)律 按診的方法 意義及內容 3 能基本上辨識臨床常見脈象 4 熟悉脈診原理及診脈意義 脈象的生理變異 診婦人及小兒脈特征 5 了解遍診法 三部診法的診脈部位 真臟脈的特征及臨床意義 第一節(jié)脈診 脈診 一 脈象形成的原理 二 切脈部位 方法三 脈象要素和平脈特征 四 常見脈象及臨床意義五 脈象鑒別 相兼脈和真臟脈六 診婦人脈和小兒脈七 脈診的臨床意義及脈癥從舍 脈診 切脈 的概念 醫(yī)生用手指觸按病人的動脈搏動 體察脈動應指的形象 脈象 以了解病情 辨別病證的診察方法 稱脈診 脈診簡史 1 扁鵲 已將脈診用于臨床實踐 2 內經 三部九候論 難經 獨取寸口 3 張仲景 平脈辯證 論述26種脈象 4 王叔和 著 脈經 記載24種脈象 5 李時珍 著 瀕湖脈學 記載27種脈象 近代多從28脈論述 脈診學習方法 既要掌握脈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更要掌握脈學的基本技能 反復訓練 細心體會 一 脈象形成的原理 1 心 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2 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3 其他臟腑的綜合作用肺 脾胃 肝 腎 心 脈的作用 心臟 心主身之血脈 推動血液在脈內運行脈 血脈 血管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臟與血脈緊密相連 共同作用 形成脈象 氣血的作用 氣 推動心臟搏動推動血液運行固攝血液于經脈宗氣 聚于胸中 貫心脈而行血氣 虛里血 充養(yǎng)血脈 臟腑的作用 脈象的形成是心脈 氣血 臟腑共同作用的結果 心氣的推動 肺氣的敷布 脾氣的統(tǒng)攝 肝氣的調節(jié) 腎氣的鼓動 保證氣血在脈中運行正常 常脈 二 診脈的部位 遍診法 素問 三部九候論 仲景三部診法人迎寸口趺陽人迎寸口診法 素問 終始 寸口診法始于 內經 詳于 難經 推廣于 脈經 寸口診法 寸口又稱氣口或脈口在腕后橈動脈所在的部位 寸口診法是指單獨切按橈骨莖突 腕后高骨 內側的一段橈動脈的搏動現象 以推測人體生理 病理狀況的一種診察方法 一 寸口部位 以腕后高骨為標志 寸口脈分為寸 關 尺三部 高骨內側下方為關部 關前為寸部 關后為尺部 兩手各有寸關尺三部 共六部脈 寸關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 沉三候 這就是寸口診法的三部九候 橈動脈 獨取寸口 的原因 寸口 手太陰肺經原穴 太淵 寸口部為 脈之大會 五臟六腑之氣味 皆出于胃 變見于氣口肺朝百脈寸口肌膚嫩薄 脈易顯露 切按方便 左手 寸關尺心肝腎右手 寸關尺肺脾命 寸口的臟腑分屬 二 切脈的方法 1 時間 平旦 安靜 休息片刻五十動 1分鐘以上2 體位 正坐位或仰臥位展臂 直腕 仰掌 手臂與心臟平齊 3 指法概念 醫(yī)生診脈的具體操作方法 內容 選指定位與布指運指 1 選指 醫(yī)生和患者側向坐 用右手診患者的左手 用左手診患者的右手 左手或右手的食指 中指和無名指的指目 三指平齊略呈弓形傾斜45 角 2 定位與布指 中指定關高矮調疏密 小兒 一指定三關 拇指或食指 3 運指 指醫(yī)生診脈時運用指力的輕重和挪移 以探求 辨別最佳脈象的指法 指法 舉按尋 循法推法 總按 單按 舉 輕指力按至皮膚 浮取 輕取 按 重指力按至筋骨 沉取 重取 尋 指力由輕到重 由重到輕 或左右前后推尋以尋找脈動最明顯的部位 不輕不重指力按至肌肉 中取 循法 用指目沿脈道的軸向上下指指相移地診脈以體會脈動應指范圍的長短和脈搏來勢的虛實 推法 指目對準脈脊后 順應脈搏的動勢 左右內外微微推動 以進一步體會脈率快慢 脈搏的虛實和趨勢 總按 三指同時用大小相等的指力按診三部脈象從總體上辨別寸關尺三部和左右兩手脈象的特征單按 用一指單獨按壓寸關尺中的一部 以重點體會某一部位的脈象特征臨床診脈時單按 總按應結合使用 總按 單按 4 調息 平息 即調息切脈 其意義有二 一是以息計數一呼一吸 名為一息 正常情況下 一息脈跳四次 正常人呼吸是每分鐘16 18次 每次呼吸脈動4次 間或5次 正常人的脈搏次數為每分鐘72 80次 二是強調醫(yī)生切脈時 須調勻呼吸 全神貫注于指下 三 脈象要素和平脈特征 一 脈象的要素 構成脈象的四大要素 八個特征 脈位 脈管的淺深脈長 脈動的范圍長短至數 脈搏的頻率均勻度 脈動的節(jié)律脈寬 脈管的粗細緊張度 脈管的弛緩程度脈力 脈搏的強弱流利度 脈來的通暢程度 脈位 脈次 脈形 脈勢 脈位淺深 脈位正常 不浮不沉 中取可得病理 浮脈 表淺沉脈 深沉長度 脈長正常 寸 關 尺三部有脈病理 長脈 超過寸關尺短脈 不及寸 尺 脈次至數 脈率正常 72 80次 分 4 5至 息病理 數脈 5至 息 90次 分 遲脈 4至 息 60次 分 節(jié)律 脈律正常 節(jié)律均勻沒有歇止病理 三五不調 快慢不勻結代促脈 有歇止 脈形寬度 脈寬 與充盈度 搏動幅度有關大小正常 不大不小病理 洪脈 充盈度較高搏動幅度較大細脈 充盈度較小搏動幅度較小硬度 包含緊張度 脈緊張度正常 脈管柔和不軟不硬病理 弦脈 彈性差 欠柔和濡緩脈 脈體柔軟無力 脈勢強弱 脈力正常 應指和緩力度適中病理 實脈 應指有力虛脈 應指無力流暢度 脈流利度正常 通暢狀態(tài)適中不滑不澀病理 滑脈 通常狀態(tài)較好脈來流利圓滑澀脈 通常狀態(tài)較差脈來艱澀不暢 基本形象是 三部有脈 不浮不沉 不遲不數 節(jié)律均勻 不大不小 從容和緩 柔和有力 尺脈沉取有一定力量 并隨生理活動和氣候環(huán)境變化而有相應變化 二 正常脈象 平脈常脈 平脈的特征 有胃 有神 有根 1 胃 脈來從容 和緩 流利2 神 柔和有力 節(jié)律整齊3 根 尺脈沉取有力 按之不絕 脈象的生理變異 1 與年齡 性別 形體有關 年齡 越小脈越快 嬰兒120 140次 分 體質 身高者脈長 身矮者脈短 瘦人脈浮 肥人脈沉 2 與精神情志 勞逸 進食有關 3 與季節(jié)氣候 地理環(huán)境有關 春弦 夏洪 秋浮 冬沉 4 幾種生理變異 斜飛脈 反關脈 脈不見于寸口 從尺部斜向手背 叫斜飛脈 脈不見于寸口 反見于關后 叫反關脈 凡常見六脈沉細等同 而無病象的 叫做六陰脈 凡常見六脈洪大等同 而無病象的 叫做六陽脈 課堂小結 1 部位 寸 關 尺2 指法 舉 按 尋3 平脈 胃 神 根 四 病理脈象及其臨床意義 內經 記載脈象21種 脈經 提出24種脈象 脈訣 宋崔嘉彥 增補革 牢二脈 瀕湖脈學 增長脈 提出27種 診家正眼 李士材 又增加疾脈故近代多從28種脈論述 景岳全書 16種最少 一 脈象的分類 1 浮脈 沉脈2 遲脈 數脈3 洪脈 細脈4 長脈 短脈5 虛脈 實脈6 滑脈 澀脈7 弦脈 緩脈8 結脈 代脈 促脈 脈緊張度分類 弦脈緊脈革脈牢脈緩脈濡脈 常見病脈分類 脈位分類 浮脈散脈芤脈沉脈伏脈 脈率分類 遲脈數脈疾脈 脈寬度分類 洪脈細脈弱脈微脈 脈力度分類 虛脈實脈 脈長度分類 長脈短脈動脈 脈流利度分類 滑脈澀脈 脈均勻度分類 促脈結脈代脈 二 常見病脈及其臨床意義 脈象特征 輕取即得 重按稍減而不空 舉之泛泛有余 按之相對不足 崔氏 脈訣 輕手可得 泛泛在上 如水漂木 診宗三昧 浮脈者 下指即顯浮象 按之稍減而不空 1 浮脈 1 脈位 示意圖 浮脈 脈圖 吳玉喜33歲外感 如水漂木 浮中沉 臨床意義 主表證 有力為實 無力為虛亦主里虛 虛陽外越 1 主表證 外邪侵襲 人體正氣趨向于表 故脈浮 2 主里虛 久病精氣衰竭 陰不斂陽 虛陽外越 相似脈象 散脈 芤脈 革脈洪脈 濡脈 2 散脈 浮大無根 脈律 脈力不勻 脈象特征 浮大無根 應指散漫 按之消失 至數不齊浮取散漫 中取似無 沉取不應 臨床意義 主元氣耗散 臟腑精氣欲絕 危候 瀕湖脈學 至數不齊 渙散不收 診宗三昧 其脈散者死 脈理 氣血虛衰 精氣欲竭 陰不斂陽 陽氣離散 脈氣不能內斂 渙散不收 示意圖 散脈 脈圖 趙小亮女7歲 先天性心臟病 術前 散似楊花 浮中沉 3 芤脈 浮大而軟中空 脈象特征 浮大中空 如按蔥管 臨床意義 失血 傷陰之際 脈理 陰血不能維陽氣 陽氣浮散 金匱要略 脈極虛芤遲 為清谷 亡血 失精 示意圖 芤脈 脈圖 趙小小男14歲 浮中沉 先心主動脈瓣下膜狀狹窄主動脈窄漏術后多種并發(fā)癥搶救無效死亡 如按蔥管 4 革脈 浮大弦硬中空 脈象特征 浮而搏指 中空外堅 如按鼓皮 瀕湖脈學 芤脈 弦而芤 如按鼓皮 醫(yī)學實在易 革脈外強 徐春甫 革為皮革 浮弦大虛 如按鼓皮 內虛外急 特點 脈管表面繃急 力強 按之中間空虛 臨床意義 亡血 失精 半產 漏下等 危候革為精氣內虛 氣無所戀而浮越于外所致 金匱要略 婦人則半產漏下 男子則亡血失精 傷寒論 脈弦而大 弦則為減 減則為寒 芤則為虛 寒虛相搏 此名為革 革脈 示意圖 脈圖 陳培健女38歲先心術前弦脈 術后革脈 如按鼓皮 浮 中 沉 5 沉脈 脈象特征 輕取不應 重按始得 舉之不足 按之有余 瀕湖脈學 如石投水 必極其底 脈訣匯辨 有深深下沉之勢 脈訣刊誤 輕手于皮膚之間不可得 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間應指 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 此沉脈也 沉脈 示意圖 脈圖 如水沉石 貝春花女18歲 浮中沉 臨床意義 主里證 常見于下痢 浮腫 嘔吐 郁結氣滯等 沉而有力 里實 氣血內困于里 多因水 寒 積滯所致 寒主收引 水性沉潛 積滯則陽氣伏郁 沉而無力 里虛 陽氣虛不能升舉 相似脈象 伏脈 牢脈 6 伏脈 脈象特征 比沉脈更深 需重按著骨始可得 甚至伏而不現 診家正眼 推筋著骨 得始其形 臨床意義 邪閉 厥病 痛極多因邪氣內伏 脈氣不得宣通所致 伏而有力久病重病 氣血虛損 不能鼓動脈氣于外 伏而無力 示意圖 伏脈 脈圖 秦學賢女26歲 左上肢無脈癥 左動脈觸不到 左寸口脈呈伏脈 浮 中 沉 7 牢脈 沉弦實大而長 脈象特征 實大弦長 沉取始得 堅著不移 李中梓 牢有二義 堅牢固實之義 又深居在內之義 脈說 沉而有力 勁而不移 實大弦長 牢之體也 臨床意義 陰寒內盛 疝氣癥瘕 脈理 陰寒內積 陽氣沉潛于下 故脈來沉而實大弦長 疝氣癥瘕 阻滯氣機 脈氣困阻于內注意 若失血 陰虛見牢脈屬危候 示意圖 牢脈 脈圖 王洪濤男30歲高血壓病并胃痙攣腹痛 浮 中 沉 8 遲脈 脈象特征 脈來遲緩 一息脈動3 4至 一分鐘不滿60次 脈訣匯辨 往來遲緩 三至一息 診家樞要 遲 不及也 呼吸之間 脈僅三至 2 脈率 示意圖 遲脈 脈圖 黃蘭男48歲 房室傳導阻滯 浮中沉 一息 臨床意義 主寒證 亦主里實熱證 1 主寒證 有力為實寒 無力為虛寒 實寒 寒邪凝滯 陽氣失于宣通 虛寒 陽氣虛弱失于溫運 2 亦主里熱證 邪熱結聚 經隧阻滯 注意 運動員和經過體力鍛煉的人 在靜息狀態(tài)下 脈遲而和緩 正常人入睡后脈較慢 均屬生理性遲脈 相似脈象 緩脈 澀脈 結脈 代脈 9 緩脈 脈象特征 一息四至 60 70次 分 有兩種意義 1 脈管柔和 脈來和緩 應指均勻 有悠然之意 為有神 有胃之平脈 正常人2 脈管馳緩 脈來怠緩無力 馳縱不鼓 病脈 脈經 去來亦遲 小快于遲 臨床意義 脾胃虛弱 或濕病 亦見于正常人 示意圖 緩脈 脈圖 常緩脈 脈象特點 一息四至 常緩脈來去從容和緩病緩脈來去弛緩怠緩主病 脾胃虛弱 濕證 亦見于正常人 一息 如微風拂柳 浮中沉 10 數脈 脈象特征 脈來急促 一息5 6至 90次 分 130次 分 瀕湖脈學 一息六至 脈流薄疾 脈訣啟悟 不似滑脈之往來流利 動脈之厥厥動搖 疾脈之過于急疾 示意圖 數脈 脈圖 王芳蘭女37歲 一息 浮中沉 臨床意義 主熱證 亦主里虛證 1 主熱證 因熱迫血妄行 故脈數 有力實熱 無力虛熱2 主里虛證 精血虧甚 無以斂陽 陽氣外越陽虛陰盛 虛陽外越 寒證 氣血不足 尤以心氣 心血不足多見 張景岳曰 愈虛則脈愈數 相似脈象 疾脈 促脈 動脈 11 疾脈 脈象特征 一息七至以上 140 160次 分 臨床意義 陽極陰竭 元氣欲脫之證疾而有力 陽亢無制 真陰垂絕疾而無力 虛陽外越 元陽欲脫注意 嬰幼兒見疾脈為平脈 12 實脈 脈象特征 脈滿本位 三部舉按均有力 其勢來去皆盛 是一切有力脈的總稱 瀕湖脈學 浮沉皆得大而長 應指無虛幅幅強 診宗三昧 實脈有力 長大而堅 3 脈力 示意圖 實脈 脈圖 丁偉漢男33歲風心 如谷滿倉 浮中沉 臨床意義 主實證 亦見于常人 邪盛正實 正邪相搏 氣血涌盛 脈道充滿故實 凡邪氣有余 陽熱內郁所致高熱譫語 腑實便堅 三焦火盛 食滯脅痛等 皆可見實脈 相類脈 滑脈 緊脈 長脈 弦脈 13 虛脈 脈象特征 舉之無力 按之空豁 應指松軟 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 脈管緊張度減弱 充盈度不足的狀態(tài) 脈經 虛脈 遲大而軟 按之無力 隱指豁豁然空 三指禪 虛脈大而松 遲柔少力充 示意圖 虛脈 脈圖 董潤田女45歲卵巢良性瘤術后 脈象特點 三部脈舉按皆無力 稍重按壓即感空虛主病 虛證 氣血兩虛及臟腑諸虛 虛如谷殼 浮中沉 臨床意義 主虛證 血虛不能充盈 故按之空虛 氣虛無力推動血行 故脈搏無力 氣虛不斂而脈管松弛 故應指松軟 可見于久病虛勞 傷暑氣陰兩傷等 診家樞要 虛 氣血俱虛之診也 為暑 為虛煩多汗 為恍惚多驚 相類脈 微脈 細脈 弱脈 短脈 14 滑脈 實脈類 脈象特征 往來流利 應指圓滑 如盤走珠 診家正眼 滑脈替替 往來流利 盤珠之形 荷露之義 脈經 與數脈相似 4 脈利流度 示意圖 滑脈 脈圖 于偉花女25歲妊娠8個月 如盤走珠 浮中沉 臨床意義 主痰飲 食滯 實熱 亦是青壯年的常脈 婦人的孕脈 1 主痰飲 痰飲為陰滑之物 痰濕聚于體內 足使脈內陰液增加 血流如粒而現滑象 2 主食滯 宿食化熱 氣實血涌 3 主實熱 正盛邪實 氣血涌盛 主婦人的孕脈 氣血充盛 景岳全書 婦女脈滑數而經斷者 為有孕 見于正常人 滑緩為平人之常 多見于青壯年 尤以女性明顯 景岳全書 若平人脈滑而和緩 此自營衛(wèi)充實之佳兆 相似脈象 動脈 15 動脈 滑 數 短 脈象特征 見于關部 滑數有力 脈位短小 脈動如豆 脈經 動脈見于關上 無頭尾 大如豆 厥厥動搖 臨床意義 多見于驚恐 疼痛 特點 滑 數 短 脈理 驚則氣亂 痛則氣結 陰陽不和 氣血阻滯 運行乖亂 脈行躁動不安 示意圖 動脈 脈圖 于群立女17歲先心多發(fā)性室間隔缺損 重度肺動脈高壓術前脈象 短而滑數 寸關尺 形短如豆 浮中沉 16 澀脈 脈象特征 形細而行遲 往來艱澀不暢 如輕刀刮竹 瀕湖脈學 如雨沾砂 如病蠶食葉 脈經 細而遲 往來艱 特點 脈管細 流速慢 不流暢 至數較緩而不勻 脈力大小亦不勻 呈三五不調之狀 示意圖 澀脈 脈圖 勞國光男50歲下壁心梗 如輕刀刮竹 浮中沉 臨床意義 主傷精 血少 痰食內停 氣滯血瘀1 澀而無力 傷精 血少 2 澀而有力 實證 痰食積滯 瘀血 氣 血 食 痰阻礙脈道 脈行不暢 17 細脈 脈象特征 脈細如線 應指明顯 按之不絕 脈經 細脈 小大于微 常有 但細耳 診家正眼 細直而軟 累累縈縈 狀若絲線 較顯于微 瀕湖脈學 小于微而常有 細直而軟 若絲線之應指 5脈寬 示意圖 細脈 絲脈小脈 脈圖 李換葉女25歲 脈象特點 脈體細小應指明顯如絲線之應指主病 氣血兩虛以陰虛為主又主濕證 細如絲線 浮中沉 臨床意義 主氣血兩虛 諸虛勞損 主濕病 1 氣血不足 不能充盈脈道 則脈來細而無力2 濕侵 脾虛濕盛或感受濕邪 濕邪阻遏脈道故脈細 結合舌象來判斷細脈的主證 1 2 18 洪脈 浮 大 強 脈象特征 脈形寬大 充實有力 來盛去衰 狀若洪水 波濤洶涌 診家正眼 洪脈極大 狀若洪水 來盛去衰 滔滔滿指 瀕湖脈學 洪脈來時拍拍然 去衰來盛似波瀾 特點 脈位淺表 脈形寬大 脈勢強而有力 示意圖 洪脈 脈圖 周欽文男37歲 脈象特點 脈體寬闊粗大充實有力 狀若洪水來盛去衰主病 邪熱亢盛 如波濤洶涌 浮中沉 臨床意義 邪熱亢盛 里熱內盛 氣盛血涌故脈來洪 亦主虛證 若洪大無力 則不主氣分熱盛 乃陰精耗竭 孤陽欲外越之兆 相似脈象 大脈 無洶涌之勢 健康體壯之人 三部脈皆大而和緩 從容 病中見之 主病進大而無力 虛證大而有力 實證 19 弦脈 脈象特征 端直以長 如按琴弦 直 長 有力 脈經 按之如弓弦狀 脈訣刊誤 狀若箏弦 從直中過 挺然于指下 曰弦 瀕湖脈學 如張弓弦 按之不移 綽綽如按琴瑟弦 特點 端直而似長 脈力較強 脈管較硬 兩端繃緊 觸手點長 其弦硬程度隨病情輕重而不同 輕則如按琴弦 重則如按弓弦 甚至如循刀刃 6緊張度 臨床意義 主肝膽病 諸痛 痰飲 瘧疾等 或為胃氣衰敗者 亦見于老年健康者 弦為肝脈 為氣機不暢之象 凡肝氣脅痛 腹痛 冷痹 疝瘕 瘧疾等多見弦脈 內經 陽弦頭痛 陰弦腹痛 補充 臨床上用 弦脈 來描述脈象的兩種概念 1 指標準的弦脈 如琴弦狀 主氣滯等 2 指脈管粗硬 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脈管硬化 屬于生理性退化的一種征象 高血壓病時出現的一種現象 但這種弦象不能解釋為氣滯 它是因為腎水不足 不能涵養(yǎng)肝木所致的肝陽上亢征象 弦細朱丹溪 脈無水而不軟也 另 中氣不足 肝木乘脾土 也可見弦脈 但為弦緩 若胃氣衰敗 則脈弦勁如循刀刃 病多難治 示意圖 弦脈 脈圖 如按琴弦 浮中沉 周瓊女41歲頸椎病頭痛 相似脈象 緊脈 20 緊脈 脈象特征 脈來繃急 如牽繩轉索 脈經 如切繩狀 診家正眼 緊脈有力 左右彈指 如絞轉索 如切緊繩 特點 脈勢緊張有力 堅搏抗指 脈管的緊張度 力度均比弦脈高 其指感比弦脈更加繃急有力 且有旋轉絞動或左右彈指的感覺 但脈體較弦脈柔軟 臨床意義 主寒證 痛證 宿食 寒主收引 脈管內縮故緊 多見于寒邪內侵引起的傷寒發(fā)熱 頭痛咳嗽 心腹痛或脹滿 嘔吐瀉利 陰疝痃癖等 脈訣刊誤 緊為寒為痛 示意圖 緊脈 脈圖 緊如轉索 浮 中 沉 區(qū)錢寬女65歲高冠 21 濡脈 浮細無力而軟 脈象特征 浮而細軟 輕手即得 重按不顯 如絮浮水 濡 浮軟 脈經 極軟而浮細 特點 脈位浮 脈管細 脈力少 脈管軟 臨床意義 主諸虛 又主濕 多見于崩漏 失精 泄瀉 自汗喘息等而致精血陽氣虧虛之人 因氣虛不斂 無力運血則脈浮軟 精血不充則細弱 濕氣阻壓脈道 阻遏脈道 也見濡脈 濡脈 軟脈 脈圖 鄭志偉男30歲感冒 脈象特點 浮細而軟 如水上浮棉輕按可知 重按不顯主病 諸虛 濕證 水上浮帛 浮中沉 浮 細 軟 相似脈象 弱脈 微脈 22 弱脈 沉細無力而軟 脈象特征 沉細無力而軟 脈經 弱脈極軟而沉細 按之欲絕指下 脈理求真 沉細軟弱 舉之如無 按之乃得 特點 脈體小 脈位沉 脈力少 脈管軟 臨床意義 主陽氣虛衰 氣血俱虛之證 陰血虧少 脈管不充 故脈細 陽氣衰少 無力運血 鼓動脈氣于外 脈沉 軟無力 弱脈 脈圖 林玉蓮女45歲 脈象特點 沉細而軟 輕按不顯 重按可得主病 陽氣虛衰 氣血兩虛 弱如老翁 中沉 40 60 80 細 沉 軟 23 微脈 極細極軟 脈象特征 極細極軟 按之欲絕 若有若無 主病 氣血虛甚 陽氣衰微 營血大虛 脈道不充故脈極細 陽氣虛衰 鼓動無力則脈弱 按之欲絕 若有若無輕取似無者是陽氣衰 重按似無者是陰血枯竭 久病脈微是正氣將絕 新病脈微是陽氣暴脫 微脈 脈圖 田新苗女22歲先天性心臟病 室間隔缺損 卵圓孔未閉 脈象特點 極細極軟 按之欲絕 若有若無主病 氣血虛甚 陽氣衰微 水上浮油 浮中沉 極細 極軟 24 長脈 脈象特征 首尾端直 超過本位 如循長竿 診家正眼 長脈迢迢 首尾俱端 直上直下 如循長竿 瀕湖脈學 長脈不大不小 迢迢自若 如循長竿末梢 為平 如引繩 如循長竿 為病 過于本位脈名長 弦則非然但緊張 弦脈與長爭較遠 良工尺度自能量 7脈長 臨床意義 主陽證 實證 熱證 平人 多由邪氣盛實 正氣不衰 氣血壅盛 脈道充實 素問 脈要精微論 長則氣治 正常人氣血旺盛 精氣盛滿 脈氣盈余 示意圖 長脈 脈圖 劉德祿男36歲 脈象特點 首尾端直 超過本位主病 陽證 熱證 實證 常人 如循長竿 寸關尺 浮中沉 40 60 100 25 短脈 脈象特征 首尾俱短 常只顯于關部 它部不顯 李中梓 兩頭低而沉下 中間突而浮起 瀕湖脈學 不及本位 應指而回 不能滿部 素問 脈要精微論 短則氣病 臨床意義 主氣病 有力為氣郁 無力為氣損 氣郁不能展 氣虛不能鼓動故脈短 示意圖 短脈 脈圖 劉凡男9歲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大血管轉位合并房缺 脈象特點 首尾俱短 不能滿部主病 有力為氣郁 無力為氣損 寸關尺 兩頭縮縮 浮中沉 26 促脈 脈象特征 數而一止 止無定數 脈經 促脈來去數 時一止復來 瀕湖脈學 來去數 時一止復來 如蹶之趣 徐疾不常 臨床意義 主陽盛實熱 氣血痰食停滯 亦主氣血虛衰邪熱內盛 壅滯脈道 脈行不利 注意 正常人有因情緒激動 過勞 酗酒 飲濃茶等偶見促脈者 8均勻度 示意圖 促脈 脈圖 何惠珍女31歲房顫 脈象特點 數而時止 止無定數主病 陽盛熱實 氣滯血瘀 痰飲宿食 臟氣衰敗 27 結脈 脈象特征 緩而一止 止無定數 傷寒論 脈來緩 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脈 臨床意義 主陰盛氣結 寒痰血瘀 癥瘕積聚亦主氣血虛衰 陰寒凝滯 心陽被抑 注意 正常人有因情緒激動 過勞 酗酒 飲濃茶等偶見結脈者 示意圖 結脈 脈圖 夏世珍女72歲高冠心絞痛 脈象特點 緩而時止 止無定數主病 陰盛氣結 寒痰瘀血 氣血虛衰 浮 中 沉 28 代脈 脈象特征 脈來一止 止有定數 良久方來 脈經 代脈來數中止 不能自還 因而復動 活人書 往來緩動而中止 不能自還 因而復動 名曰代也 臨床意義 主臟氣衰微 也主風證 痛證 七情驚恐 跌打損傷1 臟氣衰微 無力繼續(xù) 故脈歇止難復 診家正眼 代主臟衰 危惡之候 心疼奪食 脈三動一止 良久不能自還 2 又主痛癥 七情驚恐 跌仆損傷等 驚則氣亂 代脈 示意圖 脈圖 鄧文娣48女竇房阻滯 脈象特點 脈來時止 止有定數主病 臟氣衰微 疼痛驚恐 跌打損傷 浮 中 沉 1 比類法 即將相似脈歸類進行比較鑒別浮脈與芤脈 革脈 散脈沉脈與伏脈 牢脈遲脈與緩脈 結脈數脈與疾脈 滑脈 促脈細脈與微脈 弱脈 濡脈實脈與洪脈弦脈與緊脈短脈與動脈結脈 促脈與代脈 五 脈象鑒別 六綱脈 六綱脈 六綱脈 六綱脈 六綱脈 六綱脈 2 對舉法 浮脈與沉脈遲脈與數脈虛脈與實脈長脈與短脈滑脈與澀脈洪脈與微脈緊脈與緩脈結脈與促脈 六 相兼脈及其主病規(guī)律 概念 兩種以上的脈同時出現稱為相兼脈 復合脈二種脈象復合出現稱二合脈 如浮數脈三種脈象復合出現稱三合脈 如沉細數脈原因 1 正氣有盛衰 邪氣常兼夾 2 脈的位 數 形 勢 主病 各脈所主病之總和 浮數脈 浮 表 數 熱 表熱證沉數 里熱 弦數 肝郁化火 滑數 痰熱 常見相兼脈和主病 沉遲脈 主里寒證 常見于脾腎陽虛 陰寒凝滯的病證 沉弦脈 主肝郁氣滯 或水飲內停 沉澀脈 主血瘀 尤常見于陽虛而寒凝血瘀者沉緩脈 主脾虛 水濕停留 浮緊脈 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證 或風痹疼痛 浮緩脈 主風邪傷衛(wèi) 營衛(wèi)不和 太陽中風的表虛證浮數脈 主風熱襲表的表熱證 浮滑脈 表證夾痰或主風痰 常見于素體痰盛而又感受風邪者 弦數脈 弦為肝脈 數脈主熱 常見于肝郁化火 或肝膽濕熱等病證 弦滑數 見于肝火夾痰 或風陽上擾 痰火內蘊等證 弦細脈 主肝腎陰虛 或血虛肝郁 或肝郁脾虛 滑數脈 主痰熱 痰火 或內熱食積 洪數脈 主氣分熱盛 多見于外感熱病 細數脈 主陰虛火旺 七 真臟脈 概念 真臟脈是疾病危重期出現的脈象 敗脈 絕脈 死脈 怪脈 特點 無胃 無神 無根 說明 多為心臟病變所致的心律失常脈象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 積極救治是可以轉危為安的 怪脈 病情深重 胃氣衰敗 真臟脈現 1 無胃之脈 弦硬不柔 如循刀刃 偃刀脈 彈石脈 2 無根之脈 浮大無根 按之消失 釜沸脈 魚翔脈 蝦游脈 3 無神之脈 脈率無序 脈形散亂 雀啄脈 屋漏脈 解索脈 八 診婦人脈 1 診月經脈婦人左關尺脈忽洪大于右手 身無它病 是月經將至 寸關脈調和而尺脈弱或細澀者 月經多不利 婦人閉經 尺脈細澀者 多為血少的虛閉 尺脈弦澀者 多為氣滯血瘀的實閉 脈弦滑者 多為痰濕阻于胞宮 2 診妊娠脈已婚婦女突然停經 脈來滑數沖和 兼有飲食偏嗜者 是妊娠的表現 凡孕婦之脈沉而澀 多提示精血不足 胎元受損 澀而無力是陽氣虛衰 胞中死胎或為痞塊 3 診臨產脈臨產見尺脈轉急如切繩轉珠 或中指指動脈的明顯搏動 亦稱離經脈 為欲產之象 中指頂節(jié)兩旁脈動較平時明顯而劇烈 九 診小兒脈 一指總候三部的診法簡稱 一指定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