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知識點梳理.doc_第1頁
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知識點梳理.doc_第2頁
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知識點梳理.doc_第3頁
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知識點梳理.doc_第4頁
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知識點梳理.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 . . .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知識點梳理專題一 各具特色的國家和國際組織一、國家的本質1、國家的含義 (1)從國家的本質看,國家是經濟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本質屬性。(3)從國家的基本構成要素來看,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是一個國家存在和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2、國家性質國家的性質即國體,就是國家的階級本質。統(tǒng)治階級的性質決定國家的性質。因此判斷國家性質的根本標志是看國家政權掌握在什么階級手中,實行的是為哪個階級服務的政策。劃分國家歷史類型的依據是國家性質。2、專政與民主的關系(1)專政國家的含義:國家是經濟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tǒng)治的政治權力機關。專政的含義:國家的根本職能是政治統(tǒng)治職能,即統(tǒng)治階級憑借國家權力,強制被統(tǒng)治階級服從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這就是專政。(2)民主民主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其實質是在統(tǒng)治階級范圍內,按照多數人的意志,實現國家職能。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服務于統(tǒng)治階級的,體現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著超階級的民主。(3)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民主與專政相互區(qū)別。民主只適用于統(tǒng)治階級內部,專政則適用于被統(tǒng)治階級。(4)兩種不同性質的國家: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享有民主的主體不同,專政的對象也不同。新型的民主與新型的專政,體現著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特征,人民民主專政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對極少數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專政。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大多數人對少數人的統(tǒng)治。人民民主專政條件下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表明社會主義民主優(yōu)于資本主義民主。3、國體與政體的關系(1)國體與政體國體即國家性質,反映社會各階層在國家中的地位。政體即國家管理形式,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2)國體與政體的關系國體決定政體,并通過一定的政體來體現。政體體現國體,并服務于特定的國體,適當的政體能夠鞏固國體,不適當的政體會危害國體。政體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國體是影響政體的決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外來勢力等都可以成為影響政體的因素。(兩種類型的國家制度:民主制度與專制制度。)二、現代國家的管理形式1、現代國家,大都實行代議制的國家管理形式代議制就是由選舉產生的、代表民意的機關來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代議制本質上是一種間接民主,也是現代民主政體的共同特征。2、影響國家管理形式的因素有:地理環(huán)境、歷史淵源、文化傳統(tǒng)、人口素質、發(fā)展程度等。3、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從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及其職權范圍看,現代國家大致有兩種基本形式,即民主共和制與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的比較分類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區(qū)別國家元首產生辦法經過選舉產生由世襲的君主擔任國家元首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議會制共和制國家中,國家元首沒有實權;在總統(tǒng)制共和制國家中,國家元首同時又是政府首腦,有實權。在憲法框架內,君主的權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職責多是禮儀性的。形成的原因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則建立起來,是資產階級革命比較徹底的產物。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或對君主制進行改良的產物。采用的國家現代大多數國家都采用,如美國、法國、德國等。少數國家所采用,如英國、西班牙、日本等。聯(lián)系(1)都是現代國家所采用的基本管理方式。都是為維護資產階級統(tǒng)治服務的。(2)相對于君主專制,是國家管理形式上的巨大進步。4、議會制和總統(tǒng)制從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分為四種形式,即議會制國家、總統(tǒng)制國家、半總統(tǒng)制國家、委員會制國家。(1)在議會制國家,政府總攬國家的行政權力,向議會負責。政府以議會為基礎產生,接受議會的監(jiān)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當議會對政府表示不信任時,政府必須集體辭職,或由政府首腦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進行議會選舉,根據新的議會選舉結果成立新的政府。(2)在實行總統(tǒng)制的國家,總統(tǒng)擔任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直接行使國家最高行政權力??偨y(tǒng)獨立于議會之外,由選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只對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3)總統(tǒng)作為國家元首,掌握一定的行政權;政府中仍設內閣總理,向議會而不向總統(tǒng)負責。這種管理形式,既有議會制的特征,又有總統(tǒng)制的特征,被稱為半總統(tǒng)制。議會制和總統(tǒng)制比較分類議會制總統(tǒng)制區(qū)別政治活動中心議會總統(tǒng)政府產生的方式、組成、責任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受議會監(jiān)督總統(tǒng)由選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總統(tǒng)組織政府,對總統(tǒng)負責,受立法機關制約政府與議會的關系政府接受議會的監(jiān)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偨y(tǒng)獨立于議會之外,總統(tǒng)只對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國家元首的產生、權限、任期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元首由世襲君主擔任,權力按憲法規(guī)定受一定限制,擁有虛位,任期無限;議會制共和制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擁有虛位,沒有實權,有任期期限。選舉產生,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有一定任期聯(lián)系都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所采取的管理形式,都是為維護資產階級統(tǒng)治服務的。典型資本主義國家的管理形式國家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及其職權范圍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總統(tǒng)制半總統(tǒng)制委員會制英國法國德國瑞士俄羅斯日本美國議會制、總統(tǒng)制、半總統(tǒng)、委員會制比較議會制總統(tǒng)制半總統(tǒng)制委員會制政治活動中心議會總統(tǒng)總統(tǒng)聯(lián)邦委員會集體政府產生的方式、組成、責任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受議會監(jiān)督由當選的總統(tǒng)組織,對總統(tǒng)負責,受立法機關制約政府由總統(tǒng)任命,政府對總統(tǒng)和議會負責聯(lián)邦委員會是最高行政機構,由選舉產生國家元首的產生、權限、任期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元首由世襲君主擔任,權力按憲法規(guī)定受一定限制,擁有虛位,任期無限;議會制共和制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擁有虛位,沒有實權,有任期期限。選舉產生,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有一定任期由選舉產生,有一定的任期,掌握一定的行政權;但政府中的內閣總理不向總統(tǒng)負責由選舉產生的委員會主席對外行使國家元首的禮儀性職責,任期一年,不能連任典型國家英國、日本、西班牙、瑞典、挪威、意大利、德國、芬蘭、印度、新加坡、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尼法國瑞士5、社會主義國家的管理形式與資本主義的管理形式有共同點,同屬于代議制。社會主義國家管理形式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的最顯著、最重要的特點,在于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實行民主集中制。三、現代國家的結構形式1、國家結構形式是指國家的整體與部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相互關系。2、單一制和聯(lián)邦制區(qū) 別單一制聯(lián)邦制組成單位按地域劃分的普通行政區(qū)域或自治區(qū)域享有相對主權的完整政治實體權力劃分中央政權享有最高權力;地方政權被置于中央政權的統(tǒng)一領導下,只能在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范圍內行使職權聯(lián)邦與聯(lián)邦成員單位的權限范圍由聯(lián)邦憲法規(guī)定,各自在自己的權限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間不得任意干涉權力來源各組成部分的權力是由整體授予的聯(lián)邦成員單位的權力是它自身作為政治實體所固有的國家機構組成全國只有一個中央政權除有聯(lián)邦中央政權外,聯(lián)邦成員單位也有自己的中央政權法律體系全國只有一部憲法除有聯(lián)邦的憲法外,聯(lián)邦成員單位也有自己的憲法公民國籍公民只有一種國籍聯(lián)邦公民同時也是聯(lián)邦成員單位的公民對外關系中央政權統(tǒng)一行使外交權,地方政權不能代表國家行使外交權聯(lián)邦是國際交往的主體,但有的聯(lián)邦制國家允許聯(lián)邦成員單位有某些外交權典型代表國家中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日本美國、德國、俄羅斯、巴西、印度3、影響國家結構形式的因素:一個國家采用何種結構形式,歸根到底是階級、民族、歷史和文化等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國家結構形式,人口、領土、和主權始終是國家存在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也是選擇國家結構形式時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四、國際組織概觀1、國際組織的分類按照成員的性質,國際組織可以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按照地理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全球性國際組織和區(qū)域性國際組織。按照職能范圍,國家組織可以分為一般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2、國際組織的作用(1)國際組織的積極作用:國際組織以自己的名義開展活動,是國際社會的重要行為主體。國際組織可以促進主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xié)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2)國際組織的消極作用: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受諸多因素制約,有其局限性。當成員之間的矛盾激化時,國際組織的能力就受到影響。一些大國依仗實力,控制國際組織,使之成為其推行強權和霸權的工具。專題二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和法國的民主共和制1、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的結構、特點和實質?(1)結構:英國君主立憲制國家的主要機構有英王、議會和內閣。(2)特點:英國政體的顯著特點是存在君主。其中議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是立法者和監(jiān)督者。內閣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內閣必須從議會中產生,由占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組成,并對議會負責。英王按內閣的意志行使權力,承擔國家元首等禮儀性職能。它們三者之間既有分工,也有制約,體現了英國政體運行的特點。(3)實質:它的實質是資產階級政權組織形式。具有鮮明的階級性。2、英國國王、議會和內閣的職能或職權?(1)英國國王英國國王作為國家元首,體現英國政治制度的歷史延續(xù)性,承擔國家元首禮儀性的職責,維持英聯(lián)邦的團結。國王是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象征;是政黨斗爭和社會矛盾的協(xié)調者和緩沖器;向首相和大臣提供意見和建議,發(fā)揮咨詢作用;成為聯(lián)系英聯(lián)邦各成員國的紐帶。(2)英國議會議會是英國最高立法機關,主要有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英國議會下院歷來有“至尊議會”之稱,擁有極大的權力,包括立法權、一定的財政權和司法權、對政府的監(jiān)督權,是行政權力的最高來源。上院在議會體系中只起輔助作用,表現在監(jiān)督下院工作、協(xié)助下院立法、通過行使“延擱權”修改或否決議案等方面。它也是英國最高司法機關。20世紀以來,英國議會的實際權力不斷萎縮。(3)內閣內閣權力主要有:制定內外政策;向議會提交議案以及需要議會審議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權力;協(xié)調和確定政府各部門職權;在國家處于緊急狀態(tài)時,采取緊急行動;必要時宣布提前大選。3、法國的國家機構?(1)法國國家機構由總統(tǒng)、政府和議會組成(2)法國總統(tǒng)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tǒng)帥。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偫硎钦啄X,由總統(tǒng)任命。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兩院組成。各自行使不同的職權。國民議會的主要職權:立法權;財政權;監(jiān)督權。在行使立法權方面,參議院和國民議會有同等的權力。4、法國政體的運行?(1)法國總統(tǒng)是國家權力的中心,總統(tǒng)利用憲法賦予的權力,在法國政治舞臺上發(fā)揮主要作用。(2)總理領導政府具體行使國家行政權力。(3)議會擁有立法權和監(jiān)督權,在國家政治體制運行中發(fā)揮重要作用。5、法國政體的特點?(1)半總統(tǒng)制半議會制:在法國政體中,總統(tǒng)處于很高的地位,權力很大,但不能說法國是“總統(tǒng)制國家”,因為總統(tǒng)權力受到一些結構性制約。法國政體包含著許多總統(tǒng)制因素:總統(tǒng)由普選產生;總統(tǒng)掌管最高行政權力;總統(tǒng)任免總理和組織政府;總統(tǒng)不對議會負責等。同時又包含著許多議會制因素:政府對議會而不對總統(tǒng)負責;議會可以通過表決對政府的不信任案來決定政府的去留等。(2)左右共治:法國“左右共治”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總統(tǒng)和總理權力來源不同,來自于不同的黨派。(3)多黨制: 多黨制也是法國政體的一個特點。(這種多黨制的主要表現是:始終未能形成兩個左右政治局勢的大黨;黨外有黨,黨內有派,黨派林立;隨著中間階層壯大,左右翼政黨都出現向中間靠攏的趨勢。)6、英法兩國政體的差異?(1)英法兩國政體的不同點:英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政體,法國是民主共和制中的半總統(tǒng)半議會制政體。從政體結構看,兩國存在以下明顯的差異.(從權力機關看)英國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法國議會只是立法機關。(從國家元首看)英國國王一般只承擔“禮儀性職責”,是“虛位君主”;法國總統(tǒng)則是國家行政權力的中心。(從政黨制度看)英國是兩黨制,由議會多數黨組閣;法國是多黨制,議會中有許多黨派,往往是幾個黨派聯(lián)合才能形成議會多數黨派并組成多黨聯(lián)合政府。(從政府首腦看)英國首相由議會中的多數黨領袖擔任,權力很大;法國總理由總統(tǒng)任命,權力較之英國首相要小得多。(2)英法兩國政體的共同點:從政體與國體的關系看,英法兩國的政體都屬于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形式。兩國的政權都是資產階級政權,執(zhí)政的根本目標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從執(zhí)政黨的性質和作用看,英法兩國執(zhí)政黨的階級性質相同,都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性質,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從國家權力的運行方式看,英法兩國權力機關的變化趨勢相近,都出現議會權力萎縮、行政權力加強的趨勢。從發(fā)展程度看,兩種政體都漸趨成熟,但也都面臨著諸多困擾、存在各種弊端,這些都是由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所導致的,無法通過調節(jié)政體從根本上加以解決。7、英法兩國政體的實質和作用?英法兩國的政體都屬于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形式。兩國的政權都是資產階級政權,執(zhí)政的根本目標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 專題三 聯(lián)邦制、兩黨制、三權分立:以美國為例一、美國的聯(lián)邦制1、聯(lián)邦制的特點:(1)聯(lián)邦與州分享政治權力。(2)聯(lián)邦與州在各自的權力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3)聯(lián)邦地位高于州。3、聯(lián)邦制的利與弊(1)聯(lián)邦制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在保持聯(lián)邦是一個強大、統(tǒng)一國家的同時,確保州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2)美國聯(lián)邦制的最大問題是效率不高,聯(lián)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相互扯皮、推諉,各州政府之間各自為政。二、美國的兩黨制1、政壇上的“象驢之爭”(1)美國是實行資產階級兩黨制的典型國家。自19世紀60年代,民主黨和共和黨通過競選在美國輪流執(zhí)政,被稱為“驢象之爭”。美國的兩黨制主要表現為兩大政黨通過競選爭奪執(zhí)政地位。(2)美國兩黨如何控制國家政權:在總統(tǒng)選舉中,民主黨、共和黨分別提名本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最終獲勝的黨成為執(zhí)政黨,敗北的黨則淪為在野黨。在美國,政黨能否成為執(zhí)政黨,關鍵就在于能否獲得總統(tǒng)選舉的勝利。執(zhí)政黨通過由本黨中堅人士組成的行政部門掌握政治權力。在國會選舉中,民主黨、共和黨也分別推出本黨候選人,競爭議員席位。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為多數黨,獲得少數席位的政黨為少數黨。多數黨議員擔任國會領袖及國會各小組委員會主席,并借此主導國會事務,但少數黨仍能發(fā)揮重要的制衡作用。2、美國政黨的特征:政黨的主要職能是組織選舉,包括組織初選、提名候選人、籌集競選資金。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組織均為四個層級,包括基層選區(qū)委員會、縣委員會、州委員會和全國委員會。但各委員會之間沒有上下級的垂直領導關系,只有工作上的聯(lián)系。黨員黨綱不固定,沒有約束黨員的黨紀。3、兩黨制的實質()兩黨的意識形態(tài)和階級基礎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兩黨相互牽制,避免背離美國的基本價值觀;兩黨相互牽制,避免各自權力的濫用。同時,兩黨制的運行離不開金錢,兩黨競選實際上是有錢人的游戲。美國兩黨制的階級實質: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政黨制度,是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經濟基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項政治制度。三、美國的三權分立制1、美國的三權分立與權力制衡()(1)三權分立原則的地位與核心內容三權分立是美國聯(lián)邦政府組建和運行的基本原則,其核心內容是權力分立、制約和平衡。(2)三權分立立法權屬于國會,又受到總統(tǒng)和法院的制約;行政權屬于總統(tǒng),又受到國會和法院的制約;司法權屬于法院,又受到國會和總統(tǒng)的制約。三種權力相互制約,保持權力平衡。(3)權力的制衡立法權所屬機關 受 制 約 表 現 總 統(tǒng) 的 制 約 法 院 的 制 約國 會總統(tǒng)有權否決國會立法(立法否決權);可以發(fā)布擁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行政權);還有立法倡議權(立法倡議權)。法院有權宣布國會制定的法律違反聯(lián)邦憲法(違憲審查權)。行政權所屬機關 受 制 約 表 現總 統(tǒng) 國 會 的 制 約法 院 的 制 約行政機構的設置和所需經費須由國會批準(財政權);國會還有權監(jiān)督行政執(zhí)行情況、經費開支和官員行為(監(jiān)督權)。美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總統(tǒng)發(fā)布的行政命令、行政機關頒布的規(guī)章條例違憲(違憲審查權);通過案件的判決對憲法作出新解釋,擴大或限制總統(tǒng)的權力(憲法解釋權)。司法權所屬機關 受 制 約 表 現法 院總 統(tǒng) 的 制 約 國 會 的 制 約法官由總統(tǒng)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后任命(提名聯(lián)邦法官權);最高法院法官人數和聯(lián)邦其他法院的設立,均由國會決定,總統(tǒng)亦可施加影響。國會可以通過批準對法官的任命或彈劾法官的辦法,來改變法院的組成(任命批準權和彈劾權);國會和各州一起,可以用憲法修正案推翻最高法院的裁決(修憲權)。 2、三權分立的利弊及實質()(1)積極作用: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對于反對封建專制,調節(jié)資產階級內部各集團的利益,維持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有其積極作用。(2)階級局限性和消極作用: (局限性)由于廣大勞動人民在國家政權中不居于支配地位,也就不可能對權力的運用施加重要影響。所謂分權與制衡,事實上成為協(xié)調資產階級內部權力分配的一種機制。 (效率低)實行三權分立、權力制衡的一個必然結果,是三大權力機關之間互相扯皮,導致效率低下。 (貫徹難)即使在美國,三權分立的原則也難以在政治實踐中真正貫徹。(3)三權分立制度的本質美國的三權分立制本質上是一種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它有效地維護了美國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但是,廣大勞動人民不可能在這種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四、美國的利益集團1、利益集團的活動方式(1)美國利益集團影響政府決策的因素金錢、人數和知識。(2)美國利益集團影響政府決策的手段直接游說、間接游說、游行示威、影響選舉和承擔法庭訴訟:合法手段主要有直接游說、間接游說、游行示威、影響選舉和承擔法庭訴訟等。其中,直接游說是指利益集團直接對國會議員、政府官員表達其觀點,以圖影響政策;間接游說是指通過影響選民來影響決策者。2、利益集團的政治作用(1)美國利益集團的積極作用利益集團在美國政治中起著充當公民與政府間橋梁的作用。資產階級各派及其代理人通過利益集團競爭和分享國家權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維護美國資本主義制度。(2)美國利益集團的虛偽性和消極作用:只有少數利益集團對國家決策產生決定性作用,代表勞動人民的眾多利益集團影響力卻很小。利益集團作為公眾參與政治的“中間人”,壟斷了公眾接近政府權力的途徑。各種利益集團內部很少有什么民主機制,大都為少數人所控制。利益集團為政府腐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3、利益集團機制的實質利益集團是資產階級控制國家機器的一種特殊形式,具有相當的隱蔽性和欺騙性,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權力。 專題五 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五、歐盟:區(qū)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1、歐盟的宗旨(1)宗旨:歐洲憲法規(guī)定,歐盟的宗旨是以共同體的方式,實現各成員國共同目標:促進世界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確?;緝r值標準,加強國際合作。(2)主要機構 主要機構地位職權歐洲理事會(歐盟首腦會議)歐盟的最高決策機構討論歐盟重大問題并作出決策歐盟理事會(部長理事會)歐盟主要決策機構負責日常決策,擁有歐盟立法權歐盟委員會歐盟常設執(zhí)行機構負責實施歐盟有關條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