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doc_第1頁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doc_第2頁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doc_第3頁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doc_第4頁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河間市西九吉鄉(xiāng)初級中學 徐紅芳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水調歌頭選自初中語文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首詞。本單元詩詞曲五首形式不同,風格各異。都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篇。古代詩詞是我國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在中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詩詞學習,可以使學生學習和繼承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并能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體會詩歌所表達的真摯感情。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受到思想教育。蘇軾,北宋中期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學史上享有較高的聲譽。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請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臺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因此入獄,即所謂“烏臺詩案”。出獄后貶為黃州團練使,寫此詩時年41歲。除政治不得意外,與弟弟分別達七年之久,無緣相見,時值中秋,月圓人不圓加上政治不得意,心情抑郁寫下此詞。2、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經接觸了一些詩詞,課外我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古詩詞。在學這首詞之前,我們已學了胸襟豁達的劉禹錫、懷才不遇的杜牧、以死明志的文天祥的代表作品。學生已獲得一些讀詞的體驗,對詞中常見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聯想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訓練其聯想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朗讀、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師生共同鑒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走進蘇軾,體會他豪放的詞風,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三、重難點分析:重點:1、訓練朗讀能力,借助聯想和想象在古詩詞間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2、積累名句,增強語言感悟能力,豐富語言寶庫,逐步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難點:1、深刻體會作者傳遞的思想情感,感受作者樂觀豁達的情懷,學會在逆境中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 2、借助想象感悟意境。四、設計思路 1.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指導預習、查詢。2. 讓音樂走進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 3. 朗讀。詞曲的朗誦和背誦是認識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 4. 學法指導:教師點撥,學生勤于思考,自主鑒賞。 教學過程一、歌曲導入:欣賞歌曲明月幾時有 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明月幾時有,在聆聽中同學們思考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導入:這首輕柔舒緩的歌曲把我們帶到了美輪美奐的中秋佳節(jié)。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用月亮來表達對親人、友人與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賞月詠月便成了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下面請同學們說出詠月的詩詞,(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描寫詠月的詩詞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王安石)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相見歡(李煜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楓橋夜泊(張繼)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月夜憶舍弟 (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望月懷遠 (張九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靜夜思(李白)同學們共同朗讀師: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水調歌頭這首千古絕唱。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可見其文學價值之高。為何人們鐘情于中秋賞月詠月呢?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蘇軾的懷秋思緒吧。(板書:水調歌頭 蘇軾)2、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1、作者簡介 師:課下有哪些同學查閱了作者的生平以及他在文學上的貢獻。生舉手,師檢查,學生回答蘇軾(1037-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散文、詩、詞、書法、繪畫等成就都很高。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與黃庭堅齊名,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其詞氣勢磅礴,風格豪邁,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對后代影響很大。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傳誦甚廣。 2、寫作背景:這首詞寫于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夜,是蘇軾任密州太守時所作。他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密州太守,在政治上處境失意。這時他的弟弟蘇轍在濟南任職,兄弟二人已七年不曾相見。中秋對月,蘇軾開懷暢飲直至天明,禁不住思緒萬千,乘著酒興,寫下了這首抒懷思親的千古絕詞。三、頌讀課文 初步感知1. 檢查預習:讀出加點字的讀音,自由朗讀,要讀得流暢,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2. 齊讀。3. 聽配樂朗讀。4. 自由朗讀,注意節(jié)奏。自由朗讀,速度要慢一些,一邊讀一邊品味,另外也要劃分節(jié)奏,韻腳要讀出延長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學生自由朗讀,注意節(jié)奏。指名朗讀。(播放背景音樂)男生讀上闋,女生讀下闋。四、整體把握 深入理解 走進作者賞析詞句 (先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發(fā)表自己看法。)思考探究1、 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 學生回答 詞前小序交代了寫詞的時間和緣由。2、分析上闋: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學生自由回答(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把酒問天,流露出作者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顯露了作者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之情。(2)怎樣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欲”和“恐” 表現了作者想報效朝廷又心生恐懼的矛盾心理“高處不勝寒”內涵非常豐富,表達了作者禁不住朝廷黨派之爭相互排擠的打擊,害怕回去沒有立身之地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間也不錯,做個地方官,逍遙自在。同樣可以為國家效力,為百姓造福。于是蘇軾化解了心中的苦悶,抑郁之情。(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北憩F了作者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出示幻燈片:在上闋中敘述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3、分析下闋小組研讀討論:體會下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有什么作用?(“轉”、“低”描寫月光慢慢轉移,表明夜?jié)u漸深了?!盁o眠”表示離情正濃。“朱閣”“綺戶”與上闕的“瓊樓玉宇”對照,既寫月,也寫月下離人。這就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自然過渡到懷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長向別時圓”一句。(2)“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體現了詞人的什么感情?(這是詞人悵恨久別,用埋怨的口吻對月亮無可奈何的發(fā)問,表明了“月圓人不圓”的遺憾之情?!安粦泻蕖倍拊谄渲小5~人很快領悟到離別是人生無法解決的永恒的遺憾,因而開始自解自嘆、自我安慰了,巧妙轉入下一句。)(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奔热辉掠袌A缺,人有離合,自古皆然,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那就沒有什么可悲傷的了。表現作者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把對親人的懷念化作對天下人真誠的祝愿。小結:下闋主要表達對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及樂觀曠達的情懷。 4、 思考討論:本詞上、下闋主要寫了什么?兩者有什么聯系? (分析寫作特點)板書上闋:望月問天(寫景)下闋:懷人問月(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小結:本詞上闋望月問天,下闋懷人問月,表達了詞人由心有所郁結,到心胸開闊的樂觀曠達情懷。五、欣賞品味找出詞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蘊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碧N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將人世的聚合離散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為蘊涵了人生哲理,這句詞也成為名句。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边@是關于祝福的流傳千古的名句。詞人終于以理遣情,希望從共賞明月中互致安慰,離別之憾可以從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