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快慢的描述_速度教案 (2).doc_第1頁
運動快慢的描述_速度教案 (2).doc_第2頁
運動快慢的描述_速度教案 (2).doc_第3頁
運動快慢的描述_速度教案 (2).doc_第4頁
運動快慢的描述_速度教案 (2).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3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新課標要求(一)知識與技能l、了解如何描述運動的快慢和方向。2、知道速度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3、能區(qū)別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等概念。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區(qū)別。5、會計算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認識各種儀表中的速度。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義。(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描述方法的探索,體會如何描述一個有特點的物理量,體會科學的方法。2、同時通過實際體驗感知速度的意義和應(yīng)用。3、會通過儀表讀數(shù),判斷不同速度或變速度。(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介紹或?qū)W習各種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學的價值和應(yīng)用。2、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堅定學習思考探索的信念。教學重點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度三個概念,及三個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教學難點對瞬時速度的理解。教學方法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教師提問:為了描述物體的運動,我們已經(jīng)進行了兩節(jié)課的學習,學習了描述運動的幾個概念,大家還記得是哪幾個概念?學生回答:質(zhì)點、參考系、坐標系;時間、時刻、位移和路程。教師提問:當物體做直線運動時,我們是什么方法描述物體位移的?學生回答:用坐標系。在坐標系中,與某一時刻t1對應(yīng)的點x1,表示t1時刻物體的位置,與另一時刻t2對應(yīng)的點x2,表示t2時刻物體的位置,則,就表示從t1到t2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教師提問:我們已經(jīng)知道位移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說,物體的位移越大,物體運動得就越快?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后回答,不能。因為物體的位移與運動的時間有關(guān)。教師提問:那么,如何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快速閱讀教材中的黑體字標題,提出問題:要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本節(jié)課將會學到那些概念(物理量)?學生活動:通過閱讀、思考,對本節(jié)涉及的概念有個總體印象,知道這些概念都是為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體運動的快慢還要學好這些基本概念。(二)進行新課1、對“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的學習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一部分,同時提出問題:1、以你騎自行車上學為例,假設(shè)你經(jīng)過的某短路時平直的,你能說明“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聯(lián)系?2、觀察圖1.3-1,用數(shù)軸表示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能否用數(shù)軸表示時間的變化量?3、教材17頁上“思考與討論”中的兩個問題應(yīng)怎樣回答?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閱讀,積極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組展開討論,每組選出代表,發(fā)表見解,提出問題。教師活動:幫助總結(jié)并回答學生的提問。2、對“速度”概念的學習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速度”一部分,同時提出問題:1、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結(jié)合你身邊的實例加以說明。2、什么是速度?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3、表示速度的單位有哪些?它是矢量還是標量?學生活動: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教材,尋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組交流討論,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教師提問:對于同一個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快慢也不是每時每刻都一樣。我們用公式計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確描述物體在任一時刻運動的快慢?學生活動: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討論后得出結(jié)論:不能。因為,只能反應(yīng)一段時間內(nèi)物體運動的快慢?教師提問:怎樣精確描述物體在任一時刻運動的快慢呢?2、對“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概念的學習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速度和速率”兩部分,同時提出問題:我們?nèi)粘I钪姓f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請舉例說明。學生活動: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教材,尋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組交流討論,選出代表發(fā)表見解。教師活動:聆聽學生回答,點評。教師活動:1、指導學生觀察圖1.3-2,認識汽車速度計的表盤并練習讀數(shù)。2、指導學生觀察18頁表格,了解表格中常見物體的速度;3、就課本19頁“說一說”中講述的故事,展開討論,回答圖1.3-3中的問題。學生活動:思考P20“問題與練習”第1、2題,討論后回答。教師活動:聆聽學生回答,點評。(三)課堂總結(jié)、點評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度三個概念,以及三個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只有掌握好這三個概念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更好的描述物體的運動。對于這三個物理量的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從定義式上即可解決。速度的大小為,方向為物體運動的方向,也為位移變化的方向。平均速度的大小為,方向沿位移的變化的方向,對平均速度應(yīng)明確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時間選取不同時,平均速度往往不一樣,它是對變速運動的粗略描繪。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對瞬時速度的理解。它表示物體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時的快慢程度。對它的理解可參考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對瞬時速度的理解可用“極限”的思想。我們可以把一段變速運動分割成足夠多的小段,使質(zhì)點在每一小段的運動可視為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在每一小段中計算出的速度反映了質(zhì)點在該時刻(或在該位置)的運動快慢和其運動的方向。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和速度相同。(四)實例探究對速度的認識例1一門反坦克炮直接瞄準所要射擊的一輛坦克。射擊后,經(jīng)過t1=0.6 s,在炮臺上 看到炮彈爆炸。經(jīng)過t2=2.1 s,才聽到爆炸的聲音。問坦克離炮臺的距離多遠?炮彈飛行的水平速度多大?(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氣阻力不計)分析:因為光速遠遠大于聲音的速度,所以可以認為t1即是炮彈飛行的時間。t2即是炮彈飛行的時間跟聲音從炮彈爆炸點傳到大炮所在地的時間之和。因此聲音傳播的時間是t2 - t1。這樣就可以求出所需的量了。解:炮彈的射程就是坦克離炮臺的距離xx=v(t2 - t1)=340(2.1-0.6)=510 m所以,炮彈的飛行速度。ms =850 ms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應(yīng)用例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瞬時速率是指瞬時速度的大小C火車以速度v經(jīng)過某一段路,v是指瞬時速度D子彈以速度v從槍口射,v是平均速度分析:根據(jù)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定義進行判斷。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時速率就是瞬時速度的大??;火車以速度v經(jīng)過某一段路,v是指在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彈以速度v從槍口射出,v是指出槍口時的瞬時速度。答案B例3某同學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從學校所在地騎自行車先后到甲、乙兩位同學家去拜訪他們,位移時間圖象如圖1所示。試描述他的運動過程,在圖2中畫出他的速度時間圖象。解析(上午)9時,他從學校出發(fā),騎車l h到達甲同學家,速度v115kmh;在甲同學家停留1h;11時從甲同學家出發(fā),12時到達乙同學家,速度v2=15 kmh;在乙同學家也停留l h;(下午13 時返回,騎車l h,速度v3=30kmh;14 h 時回到學校。 取出發(fā)時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則為v1、 v2為正,v3為負;1011時、1213時速度為0;據(jù)此作v-t圖,如圖2所示。速度與速率的區(qū)別及應(yīng)用例4下列對各種速率和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瞬時速率是指瞬時速度的大小C勻速運動中任意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D勻速直線運動中任何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都相等解析 平均速度指運動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是矢量,方向為位移方向,平均速率指運動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是標量,沒有方向,所以不能用平均速率表示平均速度的大小,而瞬時速度的大小可用瞬時速率表示,勻速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任何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都相等,且等于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答案BCD課余作業(yè)1、書面完成P20“問題與練習”第3題。2、閱讀教材P19“STS”速度與社會短文,寫出自己的感想,并在小組中交流?!皢栴}與練習”(P20)參考答案1、(1)9.461015 m (2)1.33108 s 2、(1)前1s的平均速度為9 m/s;前2 s的平均速度為8 m/s;前3 s的平均速度為7 m/s; 前4 s的平均速度為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為5 m/s;9 m/s最接近于汽車關(guān)閉油門時的瞬時速度,它比瞬時速度要?。?)最后1s的平均速度為1 m/s;末速度是03、(1)T107列車由北京西站開出直至到達聊城站,運行的平均速度是:(2)由聊城站開出直至到達菏澤站,運行的平均速度是:(3)在9時30分時,列車停于聊城車站,瞬時速度是0教學體會本節(jié)學習的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等概念是運動學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這些概念的確切含義,弄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進一步學習運動學知識的基礎(chǔ)。初步掌握速度的矢量性、理解其物理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具體實例,積極進行討論、加以區(qū)別。資料袋:你已經(jīng)熟悉,用“速度”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并且知道:“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备鶕?jù)這種規(guī)定可知,如果物體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越長,即速度的數(shù)值越大,物體運動得就越快;反之,如果物體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越短,即速度的數(shù)值越小,物體運動得就越慢。假如我們把速度的定義改成:“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在數(shù)值上等于通過單位路程所用的時間?!边@樣一改,還能不能用這樣規(guī)定的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呢?按照這一新的規(guī)定,會得出什么結(jié)論呢?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例呢?從道理上講,這樣改動后速度仍然能夠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不過按照這種規(guī)定,物體通過單位路程所用的時間越長,物體運動得就越慢;物體通過單位路程所用的時間越短,物體運動得就越快。例如,在田徑運動會上,甲跑完100 m用了13 s,乙跑完100 m用了16 s,大家都會承認甲比乙跑得快。再如,在鐘表里,秒針轉(zhuǎn)一圈用l min,分針轉(zhuǎn)一圈用1 h,時針轉(zhuǎn)一圈用12 h,顯然秒針走得最快,時針走得最慢。由此可見,速度這個概念由兩個因素決定:一個是時間,一個是與時間對應(yīng)的路程,二者缺一不可。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應(yīng)兼看這兩個因素,否則就會片面。至于速度的表示法,雖然從原則上講,不論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還是用通過單位路程所用的時間,都能夠反映出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但是在物理學中我們采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這是因為這樣規(guī)定會給我們帶來不少方便,而且已為世人所公認。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按這個規(guī)定來計算速度的。 作為一線教師不僅要完成計劃內(nèi)的教學工作,還要隨時做好處理一些課堂意外事件的準備。對一些課堂意外事件處理的好,可以成為很好的教育契機;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處理課堂意外事件,前提是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講究藝術(shù)和方法。教師不要輕易認定學生是故意搗亂,更不要動不動發(fā)脾氣,采取簡單化地呵斥、趕出教室之類的處理辦法。那樣去維持課堂教學秩序,好像也有效,但對課堂氣氛、師生情緒的影響很大,因而對教育教學效果也有直接的負面影響,因而是不可取的。為了慎重起見,我們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案例一:在一次上課時發(fā)現(xiàn)值日生沒有擦黑板,當我在教室的門口站了有2分鐘時,發(fā)現(xiàn)學生仍沒有一個主動來擦,看來他(她)們是有意這樣,我想如果他們不擦我不上課豈不正中其意了,那么下次還會不擦,因為有一位老師就是這樣,以至于該科有好幾節(jié)沒上,我想不能讓這一事情再次發(fā)生,于是我走進教室走上講臺幽默的說:“看來同學們都很累呀!我今天的當一回值日生了!并且大家都要跟著吃粉筆灰啦!尤其是前排的同學們是很享受“粉筆浴”.”話音剛落,同學們就一起說“不愿意,對不起老師.”就這樣,在隨后上課時黑板上從未由上節(jié)課的字跡,我想說的是在教學中遇到該類似事件時先要沉著冷靜,別發(fā)火,老師是學生的鏡子,你如果易于情緒化學生在課堂上更易情緒化,使得教學不易進行,相反如果在教學中老師遇到了突發(fā)事件要有策略、智慧處理這樣學生才能更進一步認可你,才能有利于你以后的教學順利進行。案例二:一次我正在講著課突然兩個男生打了起來,雖然我很生氣但是我不想因此影響課堂教學,于是我先做一個體育裁判用的“暫停”動作,一是表示講課暫停,二是要求打架的孩子停下來。這樣一來全班學生的目光、注意力就集中到打架的人那里。這兩個打架的孩子也隨之暫停下來。這時我詼諧的對他們說:“嗬,打起來了??磥砻軌蚣ち业摹2粫戎袞|地區(qū)的國際矛盾更大吧?國際矛盾還主要靠談判解決呢,你們同學之間還有什么解決不了的矛盾?這么著,你們現(xiàn)在別打了,免得影響大家上課,下課后,如果你們覺得確有必要一決雌雄,我去給你們當裁判、定輸贏。”這樣詼諧的語言在同學們的笑聲中喚醒了打架的孩子沉睡的羞恥心,冷靜下來。我繼續(xù)上課。下課后找他們談話解決,最后使其握手言和,也讓他們懂得了什么叫做“化干戈為玉帛”。通過這件事我也明白了老師在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時不能太沖動,沖動時就會不太理智,這時談話也要更費力,事情過后,冷靜下來想想,學生自己也會反省到自己的錯誤,畢竟他是有一定的是非觀念的。 對在課堂上犯錯誤的學生的處理上,老師不能只有嚴厲而沒有寬容。,我們認為老師要寬容那些犯錯誤的學生。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老師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的錯誤,任何簡單粗暴的責罵、鄙視和諷刺只會把學生往錯誤的懸崖上推進一步;相反,如果學生體味到你的批評中蘊含著對他的由衷的愛和殷切的希望時,那他就會樂意地接受你的批評。當然,對學生的錯誤老師提出嚴厲的批評也是必要的,但必須要有一個科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