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習題參考答案.doc_第1頁
教材習題參考答案.doc_第2頁
教材習題參考答案.doc_第3頁
教材習題參考答案.doc_第4頁
教材習題參考答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計學習題參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1.數量方面 定量認識 2.統計總體 同質性 差異性 大量性 3.總體單位 數量標志 品質標志 不變標志 可變標志 4.總體 指標名稱 指標數值 5.總量指標 相對指標 平均指標 數量指標 質量指標 靜態(tài)指標 動態(tài)指標二、單項選擇1.B 2.C 3.A 4.B 5.B三、多項選擇1.ABDE 2.ABC 3.ABCD 4.ABD 5.ABD四、問答1.什么是指標?指標和標志有何區(qū)別和聯系?統計指標簡稱指標,是指綜合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數值)。指標與標志有兩點區(qū)別:一是說明的對象范圍不同,即指標是說明總體特征的,標志是說明總體單位特征的;二是具體表現的表示方式不同,即指標的具體表現都用數值表示,標志的具體表現只有數量標志用數值表示,品質標志則用文字表示。指標與標志有密切聯系:一是標志表現是計算指標數值的基礎;二是兩者隨研究目的不同具有轉化關系。2.指標有哪些具體分類?指標按表現形式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按性質或內容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按時間狀況分為靜態(tài)指標和動態(tài)指標。3.什么是指標體系?設置指標體系有何意義?指標體系是指一系列相互聯系的指標組成的整體。單項指標的局限性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在統計中必須科學地設置指標體系,以便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反映現象的全貌和事物間的聯系。4. 統計工作過程分哪幾個階段?如何理解統計“質量質”的認識過程?統計工作過程大致分為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四個相對獨立、相互銜接的階段。四個階段基本體現了統計“質量質”的認識過程。統計首先要對現象進行初步的定性(質的)認識,作出統計設計;然后根據設計要求去進行量的調查和整理;最后通過統計分析,揭示現象的本質特征及其變化規(guī)律性,達到高一級的質的認識,實現統計之目的。第二章一、填空1.準確 及時 全面(系統、完整) 2.調查項目 3.全部工業(yè)生產設備 每臺工業(yè)生產設備 每個工業(yè)企業(yè) 4.單一表 一覽表 表頭 表體 表腳 5.調查得到的統計數字 客觀現象實際數量表現 登記性 代表性 二、單項選擇1.A 2.C 3.C 4.C 5.B三、多項選擇1.BCDE 2.BCDE 3.ABD 4.ABCDE 5.ACE四、問答1.什么是統計調查?統計調查有哪些種類?統計調查是根據統計設計的要求,采用科學的方式和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向總體單位登記其有關標志表現,以獲取統計研究所需要的原始資料的工作過程。統計調查按組織方式分為統計報表制度和統計專門調查;按調查范圍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按調查登記時間的連續(xù)性分為經常性調查和一次性調查;按搜集資料的具體方法分為直接觀察法、采訪法、報告法、通訊法和問卷法等。2.普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各有什么特點?普查是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其目的是為了取得調查對象在某一時點上的全面資料;抽樣調查是隨機抽取樣本專門組織的一種非全面調查,其目的是為了從數量上推斷總體;重點調查是有意識地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專門組織的一種非全面調查,其目的是為了及時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典型調查是有意識地選擇少數典型單位專門組織的一種非全面調查,其目的是為了深入研究調查對象的共性特征。3.什么是調查誤差?如何防止可能發(fā)生的登記性誤差?統計調查誤差是指調查得到的統計數字與客觀現象實際數量表現的差別。防止登記性誤差,首先要正確制定調查方案,調查方案所包括的各項內容,都要詳細、具體、明確地加以規(guī)定和說明,使調查人員和填報單位能夠正確理解和執(zhí)行;其次要抓好調查方案的貫徹執(zhí)行工作,包括:加強統計組織建設和人員培訓,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加強統計數字質量檢查;第三是全面加強統計法制建設,從根本上杜絕弄虛作假、虛報瞞報等違法行為。第三章一、填空1、分 合 2、組間 組內 3、上限不在內 4、鐘形 U形 J形 5、總標題 橫行標題 縱欄標題 數字資料 主詞(主題欄) 賓詞(敘述欄)二、單項選擇1、C 2、B 3、B 4、C 5、D三、多項選擇1、BCE 2、CDE 3、BC 4、BCD 5、CE四、問答1、簡述統計整理工作的一般步驟。統計整理工作的一般步驟是:設計整理方案;審核調查資料;進行分組和匯總;復核整理資料;編繪統計圖表。2、什么是統計分組?如何理解統計分組既是“分”又是“合”?統計分組是根據研究對象的特點和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標志將總體劃分為若干不同性質的組成部分(組)的一種統計方法。統計分組同時具有兩方面的含義:對于總體而言是“分”,即把總體分為性質不同的若干部分;對于個體而言是“合”,即把性質相同的總體單位合并在一組。3、什么是次數密度?為什么需要計算次數密度?次數密度是指單位組距內分布的次數,表明各組內單位數分布的稠密程度。由于異距分組的次數分布受組距不同的影響,不能準確地反映總體實際的分布特征,因此需要用次數密度來消除組距不同對次數分布的影響。4、什么是分組標志?如何正確地選擇分組標志?分組標志就是統計分組時所采用的調查單位的可變標志。它是將總體區(qū)分為各個性質不同的組的標準或依據。正確地選擇分組標志應遵循三個原則:根據研究目的選擇分組標志;選擇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主要標志;考慮現象所處的具體條件,因時因地制宜。五、綜合練習某班同學上學期統計學成績分布分數組中值人數(次數)頻率%次數密度 60以下607070808090901005565758595 4 91812 7 8183624140.40.91.81.21.4合計-50100-某班同學上學期統計學成績累計分布分數人數(人)頻率%向上累計向下累計次數頻率%次數頻率% 60以下60707080809090100 4 9 18 12 7818362414413314350 8 26 62 8610050463719 7100 92 74 38 14合計 50100-該班同學成績80分以下31人,占62%;80分以上19人,占38%。第四章一、填空題總體規(guī)模 總水平 絕對數 2、時期指標 時點指標 3可比性 4、98.94% 1.06%或1個百分點 5、基期 報告期二、單項選擇題1、B 2、B 3、D 4、C 5、C三、多項選擇題1、ABCE 2、AB 3、ABCD 4、ACDE 5、AB四、簡答題1、什么是總量指標?總量指標是如何分類的?總量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規(guī)?;蚩偹降慕y計指標??偭恐笜税雌浞从车目傮w內容不同,分為總體單位總量和總體標志總量;按其反映現象的時間狀況不同,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按其采用的計量單位不同,分為實物指標、價值指標和勞動量指標。2、時期指標與時點指標有何異同?試用事例加以說明。時期指標是反映現象總體在某一段時期內發(fā)展過程的總量;時點指標是反映現象總體在某一時刻上達到的總量。二者都是總量指標,不同之處:第一,數值取得方法不同:時期指標數值是經常性調查的結果,時點指標數值是一次性調查的結果;第二,數值的可加性不同:時期指標各期數值具有可加性,時點指標各時點上的數值沒有可加性;第三,數值大小與時間長短的關系不同:時期指標數值大小與所屬時期長短有直接關系,時點指標數值大小與時點間隔長短沒有直接關系。3、如果計劃完成程度大于100%,則肯定完成了計劃任務。這種說法是否正確?請說明原因。不完全正確。對于按最低定額制訂的產出性計劃,大于100%肯定完成了計劃任務;而對于按最高限額制訂的投入性計劃,大于100%則表明沒有完成計劃任務。4、指出年終總結中的錯誤,并糾正如下:我廠今年銷售收入計劃規(guī)定3400萬元,實際完成了3520萬元,超額完成計劃3.53%;銷售利潤率計劃規(guī)定7%,實際達到10%,實際比計劃高出3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率計劃規(guī)定比去年提高5%,實際比去年提高5.5%,超額完成計劃0.48%;單位產品成本計劃規(guī)定比去年下降4%,實際比去年下降3%,實際比計劃少下降1個百分點。五、計算分析題1、根據相對數計算原理,填出表內所缺數字(斜體蘭色)。本年計劃本年實際計劃完成程度上年實際產量產量發(fā)展速度產量占總產量產量為第一車間單位萬臺%萬臺%萬臺%一車間100 20105100.00105.0 90116.67二車間150 30159151.43106.0143111.19三車間250 50260247.62104.0245106.12合計500100524-104.8478109.622、只計算2003年四項指標,計算結果列表如下:單位:%指 標實際比重實際比例計劃完成程度發(fā)展速度工農業(yè)總產值其中:農 業(yè)輕工業(yè)重工業(yè)100.024.635.440.0100.0144.1167.8102.4103.3106.5100.2107.2102.7118.4101.4第五章一、填空題1.總體各單位標志值 各組次數 比重 2.倒數 倒數 倒數平均數 3.差異程度 標志變動度 4.集中 離中 5.標準差 算術平均數 標準差系數二、單項選擇題1.B 2.A 3.B 4.C三、多項選擇題1.ACE 2.CE 3.ACD 4.AC 5.DE四、問答題.平均指標有何作用?(1)用于對現象進行比較分析;(2)用于分析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3)利用平均指標進行估計推算;(4)作為制定各種定額的依據之一。.什么是權數?權數對算術平均數的影響如何?在計算加權算術平均數時如何正確地選擇權數?在統計中常把各組單位數(次數)稱為權數。在各組標志值既定的情況下,權數對加權算術平均數的大小起著權衡輕重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加權算術平均數總是趨近于次數較多的組的標志值;若改變次數分布,就會得到不同的加權算術平均數。選擇權數時務必使權數與被平均的標志值的乘積具有現實經濟意義。.什么是變異指標?有何作用?為什么要計算標準差系數?變異指標是反映總體各單位標志值的差異或離散程度的統計指標。其主要作用,一是評介平均數的代表性,二是說明社會經濟活動及過程的均衡性、穩(wěn)定性。標準差系數是反映各單位標志值相對差異程度的一個常用的變異指標。之所以要計算它,是因為不同性質或不同水平的變量數列的標準差不具有可比性。五、計算分析題.以工人數做權數:以比重做權數:兩者計算結果相同。.用比重權數公式計算。甲企業(yè)的單位成本為580元,乙企業(yè)的單位成本為542.5元。甲企業(yè)單位成本高的原因在于,成本水平較高的第三批的產量比重較大。.甲企業(yè)工人日產量的平均數:;甲企業(yè)工人日產量的標準差:標準差系數:,乙企業(yè)工人日產量比較均衡。第六章一、填空題1.可比性 2.絕對時間數列 相對時間數列 平均時間數列 絕對時間數列 派生 3.水平指標 速度指標 4.實際值與趨勢值的離差平方和為最小 實際值與趨勢值的離差之和等于零 5.400% 1200%二、單項選擇題1.C 2.A 3.A 4.B 5.C三、多項選擇題1.AC 2.ABCDE 3.CDE 4.CD 5.ACE四、問答題1.意義:(1)反應社會經濟現象發(fā)展的過程和結果,了解過去和未來; (2)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發(fā)展方向,速度(3)根據結果來預測未來,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4)用于不同空間上的對比 (5)分析相關事物發(fā)展的依存關系原則:(1)時間長短應統一 (2)總體范圍應一致 (3)指標的計算方法應統一 (4)指標的內容應相同2.不同點:靜態(tài)平均數是根據同一時期總體標志總量與總體單位總量進行對比得出的,是依據變量數列計算的;序時平均數是根據時間數列中不同時期的指標數值的總和與同一時期的項數對比得出的. 相同點:都是把變量值的個別數量差異抽象化,概括出現象在數量上達到的一般水平,也就是求出代表值.3.長期趨勢是指客觀經濟現象受到某種普遍的,持續(xù)的,起決定性作用因素的影響,各期發(fā)展水平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沿著一定發(fā)向上升或下降的態(tài)勢.意義L1)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趨向,掌握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 (2)能夠為統計預測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方法:時距擴大法,移動平均法,最小水平法等4.季節(jié)變動是客觀現象受季節(jié)影響而發(fā)生周期性的變化分析:根據各月(季)的平均數和各年總月(季)的平均數計算出季節(jié)比率五、計算分析題1.某企業(yè)2001-2006年生產情況表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產量(萬噸)95100104104110115增產量逐期一54065累計一5991520發(fā)展速度%環(huán)比一105.26104100105.77104.6定基一105.26109.47109.47115.79121.05增長速度%環(huán)比一5.26405.774.6定基一5.269.479.4715.7921.052. 173=5a+15b 534=15a+55b由這兩式得a=30.1 b=1.5 Y=30.1+1.5x當b=8時,Y=42.1 即2009年的產值為42.13.一季度的平均產值是16 二季度的平均產值是23 三季度的平均產值是9.7 四季度的平均產值是14.3總的平均產值是15.75則得出各季度的季節(jié)比率:一季度比率是101.59% 二季度比率是146.03% 三季度比率是61.59%四季度比率是90.79%預測2009的產值, 192=3a+6b 404=6a+14b 由這兩式得a=44 b=10 Y=44+10b當b=6時,Y=104 既2009的產值為104第七章一、填空題1.質量 基 數量 報告2.個體 加權算術平均指數 加權調和平均指數 3.9.1% 111.1% 4.減少0.25% 5.固定結構 結構影響二、單項選擇題1.C 2.C 3.A 4.B三、多項選擇題1.ACD 2.BCE 3.ABD 4.BCDE三,問答題1.在編制綜合指數過程中需要解決哪些問題?(1)使用同度量因素,把不能同度量現象轉化成能同度量的價值形態(tài),使之能夠綜合為價值總量;(2)對比時,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同一時期,以消除同度量因素的影響作用;(3)選擇同度量因素所屬時期。2.統計指數有哪些作用?(1)綜合反映不能同度量現象總體數量相對變動的方向、程度及絕對效果;(2)對現象數量總變動進行因素分析;(3)反映現象在長期內的發(fā)展變化趨勢。3.綜合指數與平均指數的關系如何?綜合指數是編制總指數的基本形式,平均指數是綜合指數的變形,但有其獨立意義。四、計算分析題 1.宏達電器廠產品產量和單位成本 產品名稱p0q0p0q1p1q1熱水器102000012240001140000電飯煲 340000 340000 275000排風扇 42000 56000 50000合計140200016200001465000總成本指數K pq=14650001402000100%=104.45%總成本增加額=14650001402000=63000元產量總指數Kq=16200001402000100%=115.55% 產量提高對總成本的影響額=16200001402000=218000元成本總指數K p =14650001620000100%=90.43%成本水平降低對總成本的影響額=14650001620000=-155000元相對數104.45%=115.55%90.43%絕對數63000元=218000元155000元總成本變動原因說明2.某地區(qū)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計算表類別權數W類指數K(%)KW%一、食品其中;主食副食423664113.441161124764.4841767168二、衣著8102816三、居住121081296四、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13951235五、醫(yī)療保健9102918六、娛樂教育文化服務8103824七、交通和通信598490八、雜項商品和服務310531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K=KW/W=10658.48%100=106.58%實際收入指數=名義收入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12%106.58%=105.1%受居民消費價格提高的影響,該地居民實際收入只增長了5.1%。而居民消費價格提高主要是由于食品和住房價格上漲過高。第八章一、填空題1.大 大 小 2.40 20 3.反 3 1/4 4.準確性 可靠性二、單項選擇題1.C 2.B 3.C 4.BD(多一個正確答案)三、多項選擇題1.ACDE 2.ACD 3.ABCDE四、簡答題1.什么是抽樣推斷?它有哪些特點?有哪些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