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導論答案大范圍大連版.doc_第1頁
經濟學導論答案大范圍大連版.doc_第2頁
經濟學導論答案大范圍大連版.doc_第3頁
經濟學導論答案大范圍大連版.doc_第4頁
經濟學導論答案大范圍大連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濟學原理復習題(2010年10月)考試題型:一、單項選擇題:15分二、多項選擇題:10分三、填空題:10分四、名詞解釋:15分五、簡答題:30分 六、計算題:20分第一章 經濟與經濟學四、名詞解釋1、機會成本P3由于選擇人們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即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2、市場經濟P7:是一種主要由個人和私人企業(yè)解決生產和消費的經濟制度。3、市場P8:是買者和賣者相互作用并共同決定商品或勞務的價格和交易數(shù)量的機制。 4、價格P9:即物品的貨幣價值,代表了消費者與廠商愿意交換各自產品的價值,。5、微觀經濟學P12:是研究經濟的基本單元生產者、消費者和資源擁有者的個體決策的科學。它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資源的配置問題6、宏觀經濟學 P12:是研究宏觀經濟總量的一門學科。通過研究現(xiàn)有的資源是否充分利用、達到充分利用的途徑等來解決資源的利用問題。 7、實證經濟學P13:是研究經濟本身的內在規(guī)律,并根據(jù)這些規(guī)律分析和預測人們的經濟行為的效果的經濟學研究方法。 8、邊際分析方法P17:是指分析自變量每增加一個單位或增加最后一個單位的量值會如何影響和決定因變量的量值的一種實證分析工具。五、簡答題1、什么是市場經濟?它的優(yōu)點有哪些?P7、7答:市場經濟是一種由個人和私人企業(yè)解決生產和消費的經濟制度。優(yōu)點:(1)具有自發(fā)調節(jié)的功能,不需要付出代價和復雜的官僚主義機構來協(xié)調經濟政策。(2)經濟可以對正在變化的需求和供給條件作出迅速的反應。2、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顯著特征是什么?P9-11答:(1)專業(yè)化分工 (2)貨幣 (3)資本第二章 供給與需求四、名詞解釋1、需求量P18: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條件下,消費者愿意購買并且有能力購買某種商品或服務的數(shù)量。 2、需求P18:就是表示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和價格之間的關系。 3、需求曲線P19:是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需求量之間關系的圖形表示形式,是根據(jù)需求表所繪制的曲線。 4、需求定律P20:是指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一種商品的價格和人們對其的需求量是一種反向變動的關系,價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價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5、供給量P22: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條件下,生產者愿意生產并能夠生產和銷售某種商品或服務的數(shù)量。 6、供給P22:就是某種商品的供給量和價格之間的關系。 7、供給曲線P23:是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供給量之間關系的圖形表示形式,是根據(jù)供給表所繪制的曲線。 8、供給定律P23:是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和它的供給量之間呈一種正向變動關系,供給量隨著價格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下降。 9、均衡價格P25:是指消費者對某種的需求量等于生產者所提供的該商品的供給量時的市場價格。 10、均衡產量P25:是指市場在均衡價格時的交易量。11、最高限價P28:又稱限制價格,是政府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而規(guī)定的這些產品的最高價格。12、需求價格彈性P29:是指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其數(shù)學表達式是用需求量的變動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13、需求收入彈性P34:是指需求量對收入變化的反應程度,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需求量的變動百分比除以收入的變動百分比。 14、需求交叉彈性P35: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另一種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15、供給彈性P36:是指供給數(shù)量對影響供給因素變化的反應程度。五、簡答題1、影響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影響需求的?P20-21答:除了商品本身價格因素之外,影響需求的非價格因素還有:(1)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消費者的收入的增加將導致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線向右移動。(2)消費者的偏好。如果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增強,就會導致這種商品需求曲線向右移動。(3)相關商品的價格。替代品之間的價格和需求具有正相關關系;互補品之間的價格和需求具有負相關關系。(4)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如果消費者預期某種商品的價格在未來要上升,那么目前對該商品的需求就會增加,反之則會減少對其需求。2、影響供給的因素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影響供給的?P24-25答:除了商品本身的價格因素外,影響供給的因素還有:(1)生產要素的價格。如果一種或幾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了,供給會增加,供給曲線將會向右移動;反之供給會減少,供給曲線向左移動。(2)廠商的生產技術。當可利用的技術水平發(fā)生變化時,會引起供給的變化,供給曲線將會發(fā)生移動。(3)相關商品的價格。當某種商品的替代品的價格上升時,生產這種商品的廠商就會轉向生產替代品,因而減少這種商品的供給;當某種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時,這種產品也會隨之價格上升,廠商就會增加這種商品的供給。(4)廠商對未來價格的預期。如果廠商預期某種商品的價格在未來會上升,則這種商品的目前供給就可能減少;反之,這種商品的目前供給就可能增加。3、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P32-33答: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1)產品的性質。必需品傾向于需求缺乏彈性,奢侈品需求價格彈性要比必需品大的多。(2)產品的可替代性。有相近替代品的產品往往較富有彈性,而沒有相近替代品的產品則缺乏彈性。(3)調整時間的長短。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取決于人們對價格變動做出反應的時間的長短,商品往往隨著時間的變長而需求彈性增加。(4)購買某種物品的支出在總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當用于某種物品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較大時,價格的變化對消費者的購買計劃有很大的影響,該種物品的彈性也就較大;反之亦然。六、計算題1、據(jù)業(yè)內專家測算,2005年內,普通家庭用轎車平價價格由15萬元降到12萬元時,我國居民對普通家庭用轎車的需求量將從1200萬輛增加到2100萬輛,請計算我國現(xiàn)階段普通家庭用轎車的需求曲線的斜率和需求價格彈性各是多少?(1)=(12-15)(2100-1200)=0.0033(2)=-3.752、糧、菜、肉、蛋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某城市去年糧、菜、肉、蛋的平均零售價格為4.5元,市民消費需求總量為3800萬噸,如果今年對糧、菜、肉、蛋進行初步加工后,平均零售價格提高到5.8元,市民消費需求總量將減少到3200萬噸,如果為了減少城市污染,方便市民的生活,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政府決定加大對糧、菜、肉、蛋深加工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使以后糧、菜、肉、蛋的平均零售價格在今年的基礎上再提高到25%,請計算糧、菜、肉、蛋的需求價格彈性為多少?請預測以后市民對糧、菜、肉、蛋的需求量的變動率為多少?需求總量將達到多少?此項決定將為農民增加的總收入為多少? (1)= (2) (3)Q=3200(1-13.75%)=2760 (4)=27605.8(1+25%)32005.8=1450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四、名詞解釋1、基數(shù)效用P38:就是運用數(shù)學中的基數(shù)來精確計量人們的心理滿足程度,衡量的標準就是一件商品的效用大小是多少效用單位。 2、邊際效用P39:是追加或增加的效用,即總效用的變量,就是每增加一個單位商品所帶來的效用。 3、消費者剩余P41:就是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和實際支付的價格的差額。 4、消費者均衡P43:就是消費者配置收入的一種狀態(tài),這種配置使其效用達到最大化,也就是說,在既定收入下,其他收入的使用方式都不會使總效用增加,而只會是其減少。5、無差異曲線P44:是一條曲線上表示各點的兩種商品不同數(shù)量的組合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滿足程度的曲線。 6、邊際替代率P46:是消費者在使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為了得到更多A商品與所必須放棄B商品的比率。 7、消費預算線P47:又稱消費可能線,是表示消費者在收入水平和商品價格一定的條件下,能夠購買兩種商品不同組合的曲線。 8、替代效應P50:是假定消費者的實際收入不變,僅僅由于商品價格變動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化。9、收入效應P50:由于商品價格變化而影響消費者實際收入發(fā)生變化,進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變化。五、簡答題1、什么是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如何理解?P40-41、41答: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消費者消費某種商品的邊際效用隨著消費數(shù)量的增加而減少。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可從兩點來理解:(1) 這一規(guī)律只是在特定時間內有效,因為人們達到的滿足具有反復性和時間性;(2) 在理論上,邊際效用會達到負值,在實際中,邊際效用總是正的。2、什么是無差異曲線?如何理解(性質)?P44、45-46答:無差異曲線是一條曲線上表示各點的兩種商品不同數(shù)量的組合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滿足程度的曲線。無差異曲線是序數(shù)效用論分析消費者行為的重要工具,它具有以下的性質:1.無差異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2.不同的無差異曲線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位置越高,其效用水平也越大,位置越低,其效用水平也越??;3.兩種無差異曲線不能相交;4.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第四章 生產者行為四、名詞解釋1、合伙制企業(yè)P53: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所有者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擔風險,對企業(yè)具有無限清償責任的組織形式 2、公司制企業(yè)P54: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有限責任的所有者共同所有的組織形式。3、總產量P55企業(yè)在某一時期,在一定的技術水平條件下,所生產出來的全部產品。4、平均產量P55:在一定技術水平條件下,平均每個單位某種可變生產要素所能生產出的產量。5、邊際產量P55:投入要素增加一單位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6、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P56:當其他投入不變時,隨著某一投入量的增加,我們獲得的產出增量越來越少。即其他收入不變時,隨著某一投入物的增加,每一單位該種投入的邊際產量會下降。 7、等產量線P57 :這一曲線表示在既定的生產技術條件下,生產出等產量商品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的不同組合的一條曲線。 8、邊際技術替代率P58:在保持產量不變時,增加一單位的某種投入要素所必須減少的另一種投入要素的數(shù)量。9、規(guī)模收益P62:所有生產要素同時同比例增加時,所引起的產量以及收益的變化10、成本P64:一種代價,是一個企業(yè)為生產各種產品所投入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總價值。11、總成本P65:企業(yè)生產一定產量所必須承擔的全部費用。12、邊際成本P65: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生產所增加的成本。13、平均成本P66: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成本,它隨產量變動而變動。14、長期總成本P67:廠商預期的在長期中改變生產規(guī)模以生產各種產量所需的最低成本。15、規(guī)模經濟P69:指由于生產規(guī)模擴大而導致每單位產量成本下降的情況。 16、規(guī)模不經濟P70:隨著規(guī)模的擴大,會導致企業(yè)的單位產量成本增加的狀況。五、簡答題1、等產量線及其性質?P57、57答:等產量線表示在既定的生產技術條件下,生產出等產量商品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的不同組合的一條曲線。性質:(1)凸向原點,斜率遞減。(2)不同的等產量曲線不能相交(3)等產量線的位置離原點越遠,產量越高2、什么是規(guī)模經濟?為什么會出現(xiàn)規(guī)模經濟?P69-70、70答:規(guī)模經濟指由于生產規(guī)模擴大而導致每單位產量成本下降的情況。原因:(1)生產專業(yè)化程度提高(2)生產要素的不可分性(3)管理效率的提高第五章 完全競爭市場四、名詞解釋1、完全競爭市場P72:一種沒有任何壟斷因素的市場。 2、總收益P74:企業(yè)銷售產品的總收入,等于市場價格和產品銷售量的乘積3、平均收益P74:企業(yè)銷售每單位商品后所得到的平均收入。 4、邊際收益P74:每增加或減少一個銷售量所引起的總收益的變動。五、簡答題1、完全競爭市場應具備哪些條件?P72答:(1)市場上有無數(shù)的買者和賣者 (2)行業(yè)中各企業(yè)銷售的商品是同質的 (3)資源完全自由流動 (4)具有完備的信息2、為什么說完全競爭市場是最有效率的市場?P84-85答:(1)從整個社會角度看,完全競爭市場實現(xiàn)了資源的合理配置 (2)從生產者角度看,實現(xiàn)了生產要素的最有效利用(3)從消費者角度看,實現(xiàn)了福利最大化第六章 完全壟斷市場四、名詞解釋1、完全壟斷P86:指整個行業(yè)的市場完全出于一家企業(yè)所控制的狀態(tài),即一家企業(yè)控制了某種產品的市場。 2、一級價格歧視P94:壟斷企業(yè)根據(jù)每個消費者愿意為每單位商品付出的最高價格而為每單位商品制定不同的銷售價格。 3、福利的凈損失P98:由壟斷所引起的消費者剩余的減少。4、壟斷尋租P98-99:為確立和保持壟斷地位已獲得壟斷利潤所使用的資源。五、簡答題1、什么是完全壟斷?完全壟斷市場具有的結構特征有哪些?P86、86-87答:完全壟斷指整個行業(yè)的市場完全出于一家企業(yè)所控制的狀態(tài),即一家企業(yè)控制了某種產品的市場。特征(1)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企業(yè)生產和銷售產品,企業(yè)就是行業(yè) (2)該唯一企業(yè)所提供的商品沒有相近的替代品。 (3)其他企業(yè)進入該行業(yè)是不可能的 (4)企業(yè)獨資決定價格2、壟斷形成的原因分析?P87-88答:(1)規(guī)模限制 (2)投入要素的限制(3)專利的限制(4)立法和行政限制3、什么是價格歧視?價格歧視的形式有幾種?為什么要實行價格歧視?P93、94、95-96答:價格歧視是指企業(yè)對相同的商品索要不同的價格,種類有: (1)一級價格歧視(2)二級價格歧視(3)三級價格歧視原因:(1)價格歧視可以使廠商供應一個本來無利可圖的市場 (2)當單一定價不足以覆蓋全部成本的時候,價格歧視使廠商仍能提供產品4、壟斷的代價有哪些?P98-99 答:(1)造成了福利凈損失(2)壟斷尋租所帶來的資源消耗(3)壟斷的雪率損失第七章 寡頭和壟斷競爭市場四、名詞解釋1、寡頭壟斷P101:指少數(shù)幾家企業(yè)壟斷了某一行業(yè)的市場,控制了這一行業(yè)的供給。 2、古諾模型P103:由法國經濟學家奧古斯丁古諾首次提出的一個雙頭壟斷模型,是一個研究企業(yè)間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的勾結的一個模型。 3、卡特爾P107:獨立的企業(yè)之間就價格、產量及瓜分銷售區(qū)域等事項公開和正式建立的勾結性協(xié)議。4、壟斷競爭P115:一種既有壟斷又有競爭,既不是完全壟斷又不是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五、簡答題1、什么是寡頭壟斷市場?寡頭壟斷市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01、101-102答:寡頭壟斷指少數(shù)幾家企業(yè)壟斷了某一行業(yè)的市場,控制了這一行業(yè)的供給。特征:(1)企業(yè)為數(shù)不多 (2)產品即可同質,也可能存在差別 (3)寡頭之間相互依存 (4)企業(yè)行為具有不確定性 (5)企業(yè)進出困難2、什么是壟斷競爭?壟斷競爭市場的特征是什么?P115、115答:壟斷競爭是指一種既有壟斷又有競爭,既不是完全壟斷又不是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特征:(1)壟斷競爭企業(yè)生產有差別的同種產品,這些產品彼此之間都有非常接近的替代品。(2)企業(yè)的數(shù)量比較多,規(guī)模比較小 (3)企業(yè)進出比較容易3、在壟斷競爭的市場上,企業(yè)如何運用非價格競爭手段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P118-119答:(1)產品差別(2)產品變異(3)廣告第八章 要素價格與收入分配四、名詞解釋1、邊際生產力P122: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個單位某種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產量。 2、利息P128:資本這一生產要素的價格,是企業(yè)在一定時期內為利用資本所支付的代價,或者說利息是資本的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讓渡資本的使用權而承擔風險所索取的報酬。 3、地租P130:使用土地等而支付的報酬。4、洛倫茨曲線P133:用來分析全部收入在獲得這些收入的全部人員之間分配均等狀況的曲線,也就是用來衡量全社會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線。5、基尼系數(shù)P135通過洛倫茨曲線,可以計算出一個數(shù)字來直觀地反映收入分配狀況,這就是基尼系數(shù)。五、簡答題1、什么是基尼系數(shù)?聯(lián)合國對基尼系數(shù)有何規(guī)定?P135、136答:通過洛倫茨曲線,可以計算出一個數(shù)字來直觀地反映收入分配狀況,這就是基尼系數(shù)。聯(lián)合國有關組織規(guī)定 (1)若基尼系數(shù)低于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 (2)基尼系數(shù)在0.2-0.3之間,表示收入分配相對合理(3)基尼系數(shù)在0.4-0.5之間,表示收入差距較大 (4)基尼系數(shù)超過0.6,表示收入差距懸殊。2、關于社會分配的原則有哪些?P138-140答:(1)均等分配原則(2)自由主義原則(3)自由意志主義(4)社會福利函數(shù)論第九章 政府和資源配置四、名詞解釋1、帕累托最優(yōu)P142:是人們衡量經濟效率的一個標準,它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資源配置的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使一個人的境況變好而又不使別人的境況變壞。 2、外部性P147:指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即作為經濟主體的消費者、生產者的行為,除了影他們自身之外,還會影響到他人。 3、科斯定理148:私人經濟主體可以解決他們之間的外部性問題。無論最初的權力如何分配,只要交易成本為零,有關各方總可以達成一種協(xié)議,在這種協(xié)議下,每個人的狀況都可以變好,而且,結果是有效率的。4、道德風險152:在交易或合約形成后,由于一方的行為難以察覺,他就可能做出損害另一方的選擇而從中漁利。五、簡答題1、為什么說完全競爭市場能夠實現(xiàn)社會效率?P143-144答:(1)消費者的效率:個人的消費者剩余在MU=P時是最大的 (2)生產者的效率:當P=MC時,生產者剩余也是最大的 (3)市場中的私人效率:MU=P=MC這一數(shù)量使得生產者剩余和消費者剩余都是最大的。 (4)市場中的社會效率:在完全競爭市場,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不可能存在有比現(xiàn)在更好的改變可能,而且又不存在外部性,所以實現(xiàn)了帕累托最優(yōu)。2、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對策有哪些?P147-149 答:(1)外部行為內部化的合并(2)征稅(3)可轉讓的污染許可證3、如何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P153-154 答:(1)政府的作用(2)中間商與信息(3)市場信號第十章 國民收入核算四、名詞解釋1、國內生產總值P158: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能生產出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 2、產品流動法P160:從最終產品的使用出發(fā),把一年內購買各項最終產品的支出加起來,計算出該年內生產的產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即把購買各種最終產品所支出的貨幣加總,得出最終產品的貨幣價值總和。 3、增值法P164:根據(jù)生產過程各個階段上產品的增值計算國民生產總值的方法。4、國內生產凈值P165: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凈值,即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扣除了折舊以后新增的產值。5、國民收入P166:一個國家一年內用于生產的各種生產要素的全部收入,包括稅前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6、國民生產總值P166:指一國一年內居民所擁有的投入要素所生產的最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7、名義GDP P167:以當年市場價格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僅是一種數(shù)量上的變化,并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出產出變化的水平。 8、實際GDP P167: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其變化僅僅是由產量的變化所引起的。五、簡答題1、統(tǒng)計國內生產總值必須遵循的原則有哪些?P159答:(1)最終產品原則 (2)生產收入原則 (3)市場交易原則 (4)合法原則2、采用產品流動法應如何計算國內生產值?P160-162答:(1)消費支出C(2)私人總投資I(3)政府支出G(4)凈出口(X-M)GDP=C+I+G+(X-M)3、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常用的指標有哪些?它們各自如何計算?P165-167答:(1)國內生產總值:GDP=C+I+G+(X-M) (2)國內生產凈值:NDP=GDP-折舊 (3)國民收入:NI=工資+利息+地租+利潤 NI=NDP-企業(yè)間接稅-企業(yè)轉移支付-統(tǒng)計誤差 (4)個人收入:PI=NI+(政府的轉移支付+企業(yè)的轉移支付)-(企業(yè)所得稅+企業(yè)未分配利潤+社會保險費) (5)個人可支配收入:PDI=PI-個人收入所得稅 (6)國民生產總值:GNP=GDP+本國要素國外創(chuàng)造的收入-外國要素本國創(chuàng)造的收入4、什么是國內生產總值?什么是國民生產總值?為什么在國民收入的核算中要以國內生產總值取代國民生產總值?P158-159、166、167答: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能生產出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國民生產總值指一國一年內居民所擁有的投入要素所生產的最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用國內生產總值取代國民生產總值的原因有:(1)相對于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能夠更好地衡量一國經濟中的就業(yè)潛力(2)由于較難獲得國外凈收入的準確數(shù)值,國內生產總值更便于衡量(3)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國內生產總值,因而便于國家間的比較第十一章 總支出與國民收入的決定四、名詞解釋1、消費P173:將收入用于購買直接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物品2、儲蓄P173:將收入留作在將來某個時間購買消費者需要的物品的行為。3、平均消費傾向P176 :在消費者的收入中消費所占有的比例。4、邊際消費傾向P176: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費所占的比例,即增加的消費與增加的收入之間的比例。5、平均儲蓄傾向P177:在消費者的收入中儲蓄所占的比例6、邊際儲蓄傾向P178:在增加的收入中儲蓄所占有的比例,即增加的儲蓄與增加的收入的比率。7、投資P183:對資本品等的支出,并預期它們可以產生一系列的未來收入。8、資本的邊際效率P184:資本資產在未來各年預期收益的現(xiàn)值之和等于資本資產的供給價格的貼現(xiàn)率。五、簡答題1、決定人們消費的因素有哪些?P173倒數(shù)第二段和P179-180答:(1)可支配收入 (2)財富的真實價值 (3)消費預期 (4)財富的分配 (5)利率及獲得信貸的可能性第十二章 總供給和總需求四、名稱解釋1、總需求P192 :整個社會對產品和勞務需求的總和,包括各種消費支出、投資支出和政府購買支出等。2、總供給P192:整個經濟所能夠提供的產品和勞務的總量,表明的是產品及勞務總量與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 3、總供給曲線P192:一條表示在每一既定的價格水平下,所有企業(yè)愿意提供的產品和勞務的總和。 4、總需求曲線P194:一條表示在每一既定的價格水平條件下,所有家庭、企業(yè)、政府對物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第十三章 貨幣與金融機構四、名詞解釋1、貨幣P204-205:凡是在商品、勞務交易以及債務清償中,作為交易媒介與支付手段被普遍接受的工具。2、貨幣本位P209:確定貨幣的基本單位及其價值的標準,也是一國貨幣制度的基礎。 3、商業(yè)銀行P211:以經營工商業(yè)企業(yè)存貸款業(yè)務為主,以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銀行。4、貨幣供給P213:一定時點上經濟活動中貨幣的存量。5、法定存款準備金P214:央行規(guī)定商業(yè)銀行必須按照一定的比率將其存快的一部分上交給中央銀行作為法定存款準備金。6、貨幣乘數(shù)P215:貨幣擴張或收縮的倍數(shù),反映了貨幣供應量和基礎貨幣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 7、利率P215:借貸期內利息額與所貸資本金額的比率。8、利率體系P215:一個經濟運行機制中由各種內在因素綜合決定利率的有機整體。五、簡答題1、什么是貨幣?如何看待貨幣在國民經濟中的功能?P203-204、204-206答: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現(xiàn)代貨幣指凡在商品、勞務交易以及債務清償中,作為交易媒介與支付手段被普遍接受的工具。功能:(1)交換媒介 (2)價值標準 3)價值儲藏 (4)延期支付的標準2、什么是代用貨幣?它有何優(yōu)缺點?P207、207-208答:代用貨幣就是代表實體貨幣,它作為貨幣物品本身的價值低于其所代表的貨幣價值,它往往由政府或銀行發(fā)行,以紙幣代替金屬貨幣流通使用。優(yōu)點:(1)發(fā)行成本低(2)便于攜帶與運輸(3)無需鑒定成色,便于流通缺點:(1)必須代表說的金屬貨幣,發(fā)行量取決于金屬貨幣的儲備量 (2)大量的金屬貨幣被閑置,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3)代用貨幣是紙幣極易被偽造,容易遭水、火災害,給流通帶來不便3、中央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區(qū)別是什么?P211答:(1)其貨幣信用的活動對象主要是金融機構和政府,不以盈利為目的,原則上不經營普通銀行業(yè)務(2)主要代表國家制定和推行統(tǒng)一的貨幣金融政策,監(jiān)督全國金融機構的活動,其領導人由國家任命,屬國家機關(3)吸收存款不付利息,屬于保管和調節(jié)性質,為金融機構和政府服務不收費(4)資產流動性大,可隨時兌付存款(5)為各商業(yè)銀行和金融機構辦理清算業(yè)務、發(fā)行業(yè)務,并代理國庫4、中央銀行的職能有哪些?P211答:(1)發(fā)行銀行 (2)國家的銀行 (3)銀行的銀行5、商業(yè)銀行的職能是什么?P212答:(1)信用中介職能(2)支付中介職能(3)信用創(chuàng)造職能(4)金融服務職能6、什么是利率體系?其具體內容有哪些?P215、215-216答:利率體系是指一個經濟運行機制中由各種內在因素綜合決定利率的有機整體。具體內容:(1)中央銀行利率(2)商業(yè)銀行利率(3)市場利率六、計算題1、某商業(yè)銀行的原始存款為5000萬元,中央銀行規(guī)定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25%,請計算貨幣乘數(shù)為多少?該商業(yè)銀行的貨幣供給量可達到多少?(1)貨幣乘數(shù)=125%=4 (2)貨幣供給量=50004=20000萬元第十四章 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四、名詞解釋1、經濟增長P220:指一國潛在的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產出的增加。 2.潛在國民收入P220:一個國家的資源在其正常使用強度下得到充分利用時,經濟所能達到的產出水平。3、經濟增長率P221:某一時期國民收入與基期國民收入水平相比的增加量與基期國民收入水平的比值。4、經濟周期 P229:是國民產出、總收入、總就業(yè)量的周期性波動,它以大多數(shù)經濟部門的擴張和收縮為標志。五、簡答題1、什么是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的特征是什么?P220、220答:經濟增長指一國潛在的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產出的增加。特征:(1)按人口計算的產量,人口以及資本形成的高增長率 (2)生產率本身的增長的程度也是很高的(3)經濟結構的快速變革 (4)社會結構與意識形態(tài)迅速改變(5)增長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擴大,經濟發(fā)達國家要向其他國家爭取市場和原料(6)世界各國經濟增長不平衡,先進國家和落后國家之間人均產出水平有很大差距2、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哪些?它們是怎樣影響經濟增長的?P223-224答:(1)勞動 (2)自然資源 (3)資本 (4)技術3、經濟應如何增長?在確定最優(yōu)經濟增長速度時,應堅持哪些原則?P228、228-229答:人們反思經濟增長的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不能盲目追求最大的增長率,而應選擇一個適度或最優(yōu)的經濟增長速度作為目標,實現(xiàn)可持續(xù)的增長,使得經濟的增長,即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外來世代的人滿足自身需要的能力的發(fā)展。原則(1)應能夠保持經濟增長的長期持續(xù) (2)應能兼顧目前消費與未來消費 (3)應該兼顧其他的目標4、什么是經濟周期?其主要特點是什么?P229、230答:經濟周期是國民產出、總收入、總就業(yè)量的周期性波動,它以大多數(shù)經濟部門的擴張和收縮為標志。主要特點:(1)每一個經濟周期都包括谷底、經濟活動水平擴張、峰頂和衰退四個階段 (2)每個經濟周期都是按四個階段的順序排列(3)在一定時期內,存在著生產能力增長的趨勢5、什么是關于經濟周期產生的內生因素理論?其主要觀點和方法有哪些?P231、232-233答:該理論認為影響經濟周期的是經濟制度本身以內的諸因素。即在經濟體系內尋找經濟周期的機制。這種理論認為:任何一次擴張都孕育著新的衰退和收縮,任何一次收縮都包含著可能的復蘇和擴張。主要觀點和方法:(1)創(chuàng)新理論(2)貨幣主義的理論(3)新古典經濟學理論(4)新凱恩斯主義的觀點(5)乘數(shù)-加速模型的研究六、計算題1、隨著中國的進一步改革開發(fā),特別是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戰(zhàn)略的啟動實施和順利加入世貿組織,經濟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200000億美元,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2160000億美元,請計算國民產出指數(shù)和經濟增長率各是多少?(1)國民產出指數(shù)=2160000/1200000=1.8 (2)經濟增長率=(2160000-1200000)/1200000=80%第十五章 失業(yè)理論四、名詞解釋1、失業(yè)者P235:凡是在一定的年齡范圍內,愿意工作而沒有工作,并且正在尋找工作的人。2、失業(yè)率P236:失業(yè)者人數(shù)對勞動力人數(shù)之比。3、奧肯定律P237:如果國民生產總值相對于潛在的國民生產總值每下降2%,失業(yè)率就上升1%。 4、周期性失業(yè)P239:由于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yè)。5、自愿失業(yè)P239:當存在著就業(yè)機會,而失業(yè)者在現(xiàn)行的工資條件下不愿意接受它而產生的失業(yè)。6、非自愿失業(yè)P240:在現(xiàn)有工資水平下,愿意接受工作的人卻找不到工作職位而產生的失業(yè)。7、自然失業(yè)率 P243:指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自發(fā)供求力量發(fā)揮作用,從而使經濟中的總需求與總供給處于均衡狀態(tài)的失業(yè)率。五、簡答題1、什么是失業(yè)者?如何看待失業(yè)的影響?P235、237-238答:失業(yè)者指凡是在一定的年齡范圍內,愿意工作而沒有工作,并且正在尋找工作的人。失業(yè)的影響: (1)失業(yè)對經濟的影響-失業(yè)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浪費 (2)失業(yè)的社會后果-失業(yè)者身心受到極大傷害,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狀況也受到沖擊。2、失業(yè)分為幾種類型?它們各自由和而引起?P238、238-239答:(1)摩擦性失業(yè)-由于經濟中正常的勞動力流動而引起的失業(yè) (2)結構性失業(yè)-由于勞動力的供求不一致所產生的失業(yè) (3)周期性失業(yè)-由于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yè)3、產生工資剛性的原因有哪些?P242-243 答:(1)合同的存在 (2)減少不確定性的風險 (3)工資調整的時滯4、什么是自然失業(yè)率?降低自然失業(yè)率的措施有哪些?P243、246-247答:自然失業(yè)率指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自發(fā)供求力量發(fā)揮作用,從而使經濟中的總需求與總供給處于均衡狀態(tài)的失業(yè)率。措施(1)改善勞動力市場服務 (2)擴大政府就業(yè)計劃 (3)排除政府障礙 (4)提供培訓第十六章 通貨膨脹理論四、名詞解釋1、通貨膨脹P248:指價格總水平的上升,即價格總水平同以往相比出現(xiàn)了上升的趨勢。 2、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P249:以現(xiàn)行消費品價格計算的現(xiàn)期商品銷售總額,同以商品的基期價格計算的現(xiàn)期商品銷售總額的比率。 3、生產者價格指數(shù)P249:衡量各個時期生產資料與消費資料批發(fā)價格變化的指標。4、通貨膨脹率P249:在一定時期內(一般以一年計算),價格總水平變動的百分比。5、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P252:由成本提高所引起的價格上漲。6、結構性通貨膨脹P253:由于社會經濟結構變化而引起的通貨膨脹。7、菲利普斯曲線259-260:它是由英國經濟學家菲利普斯根據(jù)英國的失業(yè)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的經驗統(tǒng)計資料提出來的,說明失業(yè)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交替關系的一條曲線。8、最低可持續(xù)失業(yè)率P263-264:在沒有任何向上的通貨膨脹壓力的情況下,能夠維持的最低失業(yè)率。五、簡答題1、什么是通貨膨脹?如何理解其含義?P248、248答:通貨膨脹是指價格總水平的上升,即價格總水平同以往相比出現(xiàn)了上升的趨勢。(1)它不是指某種商品價格上漲的現(xiàn)象,而是指所有商品的平均價格水平的上升。(2)它是指物價水平的持續(xù)上升 (3)物價水平有較大幅度的上升2、通貨膨脹分為哪幾種類型?它們對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是怎樣的?P250答:(1)低通貨膨脹:人們對貨幣仍比較信任,由于價格的變化緩慢且可以預測,所以對長期借貸關系的影響不是很大。 (2)奔騰的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較大,會使不同商品的相對價格出現(xiàn)扭曲現(xiàn)象,經濟信息被破壞,資源配置失衡。 (3)惡性通貨膨脹:這樣的通貨膨脹使市場經濟無法正常運轉下去,人們對本國貨幣完全失去了信任,貨幣體制與正常經濟生活遭到嚴重破壞,人們不再簽訂和執(zhí)行長期契約,國家面臨崩潰和政權更迭的危機。3、什么是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如何理解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P252、252-253答: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指由成本提高所引起的價格上漲。在具體解釋什么要素推進了價格上漲時,工資推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該理論認為,在不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即相當多工人組織起來成立工會的情況下,就可能使貨幣工資的提高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工資的提高,使成本增加,供給曲線左移,導致價格水平上漲。物價上漲后,工人又要求提高工資,再度引起物價上漲。如此循環(huán)往復,就形成了工資-物價的螺旋上升,從而導致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4、如何理解通貨膨脹對財富的影響?P256答:(1)通貨膨脹對儲蓄者的影響,其固定財產的實際價值會隨著價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2)對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影響,通貨膨脹使債務人收益,而使債權人受到損失(3)對擁有實物資產者的影響,擁有較多實物財富的人可能在通貨膨脹中收益,而手持現(xiàn)金較多的人則會受到損失。(4)對政府和私人財產的再分配,通貨膨脹從居民手中把大量的再分配財富轉移到公共經濟部門去。5、分析通貨膨脹的產出效應?P258-259答:(1)通貨膨脹促進產出和就業(yè)的增加(2)通貨膨脹導致產出和就業(yè)的減少(3)通貨膨脹導致經濟崩潰第十七章 宏觀經濟政策四、名詞解釋1、宏觀經濟政策P265:指政府對宏觀經濟運行過程進行管理與調節(jié),實現(xiàn)經濟均衡增長的各項政策的總稱。 2、所得稅P269-270:對個人的收入和企業(yè)的所得課征的稅收。3、流轉稅P270:對商品和勞務的流轉額征稅,以商業(yè)的銷售額和勞務的收入總額作為計稅依據(jù)。 4、政府購買P270:政府在市場上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這時政府作為市場的主體而存在,其行為和其他的市場主體無太大的區(qū)別,只是購買的意圖有所不同。5、內在穩(wěn)定器P272:財政制度本身也是一種自動的調節(jié)作用,這種機制能在經濟出現(xiàn)波動的時候對其產生緩沖的作用。這種作用被稱為財政制度的內在穩(wěn)定器。 6、擠出效應P275:由赤字引發(fā)的利率提高使私人支出降低的現(xiàn)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