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所謂“國學”.docx_第1頁
論所謂“國學”.docx_第2頁
論所謂“國學”.docx_第3頁
論所謂“國學”.docx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所謂“國學” 近年以來,國人對于所謂“國學”的研究,非常熱心,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好現象。因為我國既然有了二千多年的學術,在世界的學術上應該占有相當的地位。那末我們自己就得負起這種研究的責任,不應該專讓西洋學者來代我們做整理的工夫,更不應該自己閉了眼睛,專去跟西洋學者來研究我們自己的學術。所以我以為我們熱心研究國學,是一種正常的而且亦是應該做的工作。但是我覺得近年來國人對于國學一個名詞,或者誤會他的意思,或者利用他的名義,來做許多腐化的事情。我以為如此下去,不但我國學術有永遠陸沉無法整理的危險,而且由國學兩個字生出的流弊層出不窮,將來一定要使得我國的文化永在混亂無望故步自封的境界里面。我因為見到這種情形,所以要仿現在時行的辦法,提出一個口號來,這個口號就是:中國人一致起來推翻烏煙瘴氣的國學!現在讓我把國學應該推翻的理由一一敘述出來,請大家加以平心的考慮。第一,國學兩個字的來歷很有點不清。我常常自問國學兩個字究竟從何而來?我在中國書中總是查考不出他的來歷。后來我才想到他大概是由西文翻譯出來的。原來西洋學者近百年來對于我國民族、語言、文字、歷史等,很有熱心研究的人,終以我國書籍浩博,一時不容易理出頭緒來,所以不得已只好暫時混而稱之為“支那學”(Sinology)。據我個人的推測,西洋人所以造這個名詞,恐怕有二層意思:第一因為中國的事事物物太廣大了,太繁冗了,一時無法理清,而又不能沒有一個名詞去代表這種廣大繁雜的研究,所以不得不造出一個名字來,便于稱呼。第二因為中國的事事物物還在混亂的狀態(tài)里面,他們隱約知道中國的民族、文字、語言和歷史對于世界文化都有相當的貢獻,但是恐怕一時整理不好,價值未定,所以混稱為“支那學”,表明他還是一團糟。西洋人的意思無論他是好或者惡的,原來于他們沒有甚么關系。但是我們居在中國人的地位上講,我們對于這個名詞,就似乎應該有不同的感想。我以為就我們自己方面看去,這個名詞,實在是西洋人給我們的一種恥辱!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國恥。我們決不應該俯首的接受他,我們應該提出強硬的抗議。這是國學應該推翻的第一個理由。其次,國學兩個字的意義,我總覺得他廣泛模糊,界限不清??桌戏蜃诱f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蔽乙詾閲鴮W兩個字就犯了“名不正”的毛病。究竟“國學”是甚么?現在誰能下一個合理的定義?試問國學的聲浪鬧了這許多年,我們所得的成績究竟有多少?這不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的例證么?西洋的學術無論他是屬于哲學或者屬于科學,沒有不以論理學為依據的;而論理學上基本的必要的初步就是“正名”。我們對于中國學術上正名這一步基本的必要的工作還沒有做好,就想要去研究中國的學術,我以為這是古今中外的學術界曾有過的笑話。這是國學應該打倒的第二個理由。其次,我覺得國學兩個字犯了我國向來囫圇吞棗的大毛病。我們中國人向來最大的毛病就是人人想要做到“萬事皆備于我”的圣人,結果往往弄得本身一物亦不備。這種精神最是違反現代科學的精神?,F代科學的精神在事業(yè)上注重絕對的分工,在學術上注重絕對的分析。莊子所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原是一句人類經驗上的格言。我們中國人始終要以“有涯”去拼“無涯”,所以弄得始終在“殆矣”的境界里過活。我以為國學兩個字,就是我們這種反科學精神的流露。我們到現在難道還不知道囫圇吞棗的毛???還不知道分析工夫在現代學術上的重要?我常??匆娫S多很聰明的青年因為要維持國學家頭銜的緣故,自己一個小小的腦袋里一定要把一部偌大的四庫全書全部裝進去,結果往往把自己弄得不經不史不子不集,自己亦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一個什么人,自己干的究竟是什么一回事,自己腦袋里裝的究竟是一些什么東西?,F在我國全國的青年差不多都變成移山的愚公了,很可寶貴的光陰都虛度在一大堆的故紙里面了,這不是國學兩個字應該負的責任么?我們如果要取法西洋人的科學精神,非從分析研究分工進行入手不可。國學兩個字是反分工的,反分析的,換句話說,就是反科學的。我們真要提倡科學的精神,非推翻他不可。這是國學應該推翻的第三個理由。再次,我們大家都知道現代德國、法國、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的學術都是很發(fā)達的,而且我們中國人都已經公然承認自己不及他們的。那末何以世界上并沒有什么德國學、法國學、美國學、英國學和日本學?而我們中國獨有所謂“國”學?我們知道德國對于世界學術上最大的貢獻是科學和史學,法國對于世界學術上最大的貢獻是文學和哲學,美國對于世界學術上最大的貢獻是各種新的社會科學,英國對于世界學術上最大的貢獻是文學、經濟學和政治學,日本對于世界學術上最大的貢獻是東洋的史地學。他們對于世界的學術都是各有貢獻,但是他們都絕對沒有什么國學!我們試問自己既然自命有一種國學,那末中國國學的特質是什么?他的真價值究竟怎樣?他對于世界學術究竟曾經有過一種什么貢獻?即使我們自問對于中國國學的特質、價值,和他對世界學術的貢獻,我們都一點不知道,那末所謂“國學”究竟是什么東西?還不就是“一團糟”的別名么?這不就是廣義的“經史百家雜鈔”么?所謂提倡國學或者研究國學不就是大吹大擂,自欺欺人的把戲么?我們要知道這種專掛金字招牌的辦法,在現今科學昌明的時代,決不容許的了!我們試再想一想:我們有所謂“埃及學”,因為埃及早已亡國了,古代埃及人早已死完了。他們學術的內容怎樣,價值怎樣,對于世界的學術有什么貢獻,都還在一團糟的狀態(tài)里,所以西洋學者不得不代已亡國的埃及和已死完的埃及人負起越俎代庖的責任,來代他們發(fā)見埃及學術的內容,估定他的價值,而且明定他對于世界學術上有什么貢獻。另外還有所謂“亞述學”,所謂“東方學”,他們的意義都是如此。我們中國現在依然是中國,中國民族依然是中國民族,為什么我們自己不能明白自己學術的內容?不能估定他的價值?不能明定他在世界學術上的地位?這不是我們讀書人的奇恥大辱么?現在我們假使還要仿西洋學者對待埃及、亞述的學術的辦法,厚起臉皮用國學兩個字來對待本國的學術,掩飾自己的沒出息,這不但是盲從,簡直是毫無心肝了!這是國學應該推翻的第四個理由。以上我所提出的四大理由:就是(一)來歷不明,(二)界限不清,(三)違反現代科學的分析精神,(四)以一團糟的態(tài)度對待本國的學術。都還單就國學兩個字本身而論。我們已經覺得國學這個名詞,真不愧“烏煙瘴氣”四個字的評語,我們已經應該竭力的去推翻他了,另外我覺得還有三個理由,雖然不屬于國學的本身,卻是和國學有極密切的關系,所以亦提出來說一說。第一,就是我國近來“國”字的風靡一時,好像中國無論什么一種丑東西,只要加上了一個國字,就立刻一登龍門,身價十倍的樣子。五更天、十八扯的調子,現在不叫做小調而叫做“國樂”了,賣狗皮膏藥的勾當,現在不叫做走江湖而叫做“國醫(yī)”了,甚至前一個月上海四馬路上的餛飩鋪,亦要叫做“國菜館”了。這樣類推下去,那末小腳、辮子、鴉片等等東西,亦都可以叫做“國腳”、“國辮”、或者“國煙”了。這不但弄得“斯文掃地”,而且“國”字竟變成一切妖魔鬼怪的護身符了,這不是國學這兩個字所引出來的流弊么?我們要澄本清源,當然非先將謬種拔去不可,這亦是國學應該推翻的一個理由。第二,就是現在我國凡百物事,只要加上一個國字,就好像完美異常,我們可以不再加以改良了。我們中國近百年來所以沒有進步,最大的原因本來就是自大?,F在的國字,豈不就是自大精神的表現么?我們還有一個不進步的原因就是缺少南宋史學家“無我”的精神,主觀很強,往往自以為是。現在的國字豈不就是主觀精神的表現么?一個人自大自是,他就永遠沒有進步的希望;一個民族自大自是,當然亦是如此。我們天天希望自己和民族能夠有長足的進步,天天鼓吹西洋科學的精神和客觀態(tài)度;而我們同時天天提倡什么國學,天天培養(yǎng)自夸自大的精神。這種南轅北轍的笑話,在二十世紀科學昌明的時代,恐怕只有我們中國人才鬧得出!這是亦是國學兩個字所引出來的流弊么?這又是國學應該推翻的一個理由。第三,就是國學的國字,顯然表出一種狹小的國家主義的精神。這不但違反我國先賢所主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種大同的精神,而且亦違反西洋學者所主張的“知識無國界”那種學術公開的精神。學術是世界人類的公器。我們中國在國際地位上,常常以毫無貢獻受人家責備,我們正應該急起直追。取學術公開的態(tài)度,把自己的學術整理起來,估定他的價值,公諸世界,這是很正大光明的態(tài)度。又何必高高標起國學兩個字,一面表出我們據為私有的狹量,一面表出深閉固拒的態(tài)度?這亦是國學應該推翻的一個理由。我們試再回頭看一看:中國幾千年來多少天才,因為要想做一個無所不通的“國學家”的緣故,往往弄得“畢生盡力,所得幾何”。至于“白首窮經,毫無所得”的更是不知其數。這是我國民族的大損失!這亦是我國學術的大損失!我們試想朱熹這樣天才,假使能夠專心研究自古以來的理學,不要再去做史學和文學的工夫,他的造就要比他現在所做的加上幾倍?我們試再想朱彝尊這樣天才,他的造就要比他現在所做到的加上幾倍?我們試再想章學誠這樣天才,假使能夠專心去發(fā)揮他的史學原理,不要再去做文學和經學的工夫,他的造就要比他現在所做到的加上幾倍?我們大家為什么不屑分頭去徹底研究中國學術上的一個小部分或者一個小問題?我們中國人為什么一定要聽朱熹的話,一定要站在“大壇場“上,不愿走進“壁角”里面去?為什么我們都不愿聽程頤的話,“一草一木都有理,皆須格”?我以為國學兩個字正好比之朱熹所說的“大壇場”。我們應該先問什么是“大壇場”?“大壇場”究竟在什么地方?這不是空中的樓閣么?我們倘使再繼續(xù)宣傳什么國學,或者研究什么國學,那一定要和朱熹想站在“大壇場”一樣,永遠不成功,一定要弄到“書冊埋頭何日了,不如拋卻去尋春”的地步。徒使得不主張讀書的陸九淵在江西“聞之色喜”。所以我以為我們如果真真要想整理中國的學術,我們應該先把幻想中的“大壇場”一火燒掉了,換句話說,就是先把國學推翻了,同時大家分頭去做程頤所說的“一草一木都有理,皆須格”的工夫,才是正當的辦法!我們要知道西洋學者雖然代中國的學術起了一個混名,叫做“支那學”,但是事實上他們著手研究的時候總是取分工進行和分析研究的辦法。德國的雷赫特和芬(Reehthofen)和美國的威利斯(Willis)并不是中國的國學大家,但是他們以精于中國地文地理著名于全世界。這是什么緣故?比利時的多桑(DOhson)和英國的霍爾渥特(Horworth)并不是中國的國學大家,但是他們以精于中國元代史跡著名于全世界,這是什么緣故?英國的攸爾(Yule)和摩爾斯(Morse)并不是中國的國學大家,但是他們以精于中西交通史著名于全世界,這是什么緣故?美國的勞佛(Laufer)并不是中國的國學大家,aufer)并不是中國的國學大家,aufer)并不是中國的國學大家,但是他以研究西域植物傳入中國考著名于全世界,這是什么緣故?我們既自命為國學專家,為什么要讓瑞典的安特生(Anderson)nderson)來代我們研究中國古代的石器?為什么要讓美國的卡德(Carter)來代我們研究中國印刷術的西傳?為什么要讓法國的伯希和(Pelliot)來考訂敦煌石室的古籍?為什么要讓法國的考狄厄(Cordier)來代我們編中國通史?為什么然日本的桑原隲藏來代我們研究蒲壽庚,來替秦始皇帝伸冤?我們研究國學的人為什么要等到西洋人賞識大唐西域記,才去研究慈恩法師?為什么要等到西洋人賞識諸番志,才去研究趙汝適?我們既然自己有國學,為什么要從荷蘭出版的通報(Toung Pao)這類出版物中去翻譯中國的史料?像這一類問題,真是可以無限的寫下去,我們應該請求我國的國學家給我們解答。我的意思以為這就是因為西洋人對于所謂支那學能夠用分工的辦法和分析的工夫來研究的緣故。我們中國人天天在那里提倡國學,卻天天在那里翻譯西洋學者研究支那學的作品!這種閉了大門打鑼鼓的戲法,在現在世界上恐怕只有我們中國人才做得出來!我因為想到上面所述的種種情形,所以我主張我們如果抱有整理本國學術的誠意,第一個大前提就是:推翻國學!現在再讓我提出幾個問題向國內學術界請教。我們研究史學的人,為什么不愿專心去研究中國的史學,而要研究國學?我們研究文學的人,為什么不愿專心去研究中國的文學,而要研究國學?我們研究哲學的人,為什么不愿專心去研究中國的天文和算學,而要研究國學?我們當現在分工制度和分析方法都極發(fā)達的時代,是否還想要做一個“大壇場”上的“萬物皆備于我”的朱熹?中國的史學還不夠我們的研究么?史學家我們不屑屈就么?中國的文學還不夠我們的研究么?文學家我們不屑屈就么?中國的哲學還不夠我們的研究么?哲學家我們不屑屈就么?中國的天文算學還不夠我們的研究么?天文學家算學家我們不屑屈就么?因為有上面的種種問題,所以我主張我們如果抱有整理本國學術的誠意,第二個大前提,就是:請國學家降尊紆貴來做中國學術上一小部分的徹底研究工夫!我已經把國學應該推翻,以及中國學術應該分工徹底去研究的理由,大致都說明了。現在再讓我提出一點實際上進行的辦法。我的意思,我們對于中國學術的各流派如史學、文學、哲學、科學等等,都應該各加以三大步研究的工夫:第一步先研究某一科的特質怎樣。第二步再用現代科學的眼光去估定他的價值。第三步再把他和世界學術中同一科作一個比較,來斷定他對于世界的學術有何等程度的貢獻。例如我們研究中國的史學,就中國史書的體裁講,我們有編年體,有紀傳體,有由紀傳體旁支側出的史表、志書和目錄,有紀事本末體,有從司馬遷到鄭樵所主張的舊通史體,有章學誠所主張的新通史體。就史學原理的著作講,我們有劉知幾對于編年、紀傳兩體下總批評的史通,有章學誠發(fā)揮他新通史主張的文史通義。再就自古至今的中國史籍講,我們除四庫全書中乙部的書籍外,還有從前誤入經、子、集之部中的書,而共有這許多卷。我們假定這都是中國史學上的特質,我們再用現代新眼光來估定我國各種史籍體裁是否都宜于保存史料便利參考,應該全部繼續(xù)維持;或者有幾種太是陳腐不合用應該就此打倒;或者有幾種義例很精,文章很富,保存材料很多,我們應該盡量保存他而且加以發(fā)揮。史通和文史通義中的史學原理,那幾個是合于現代科學的精神?那幾個是違反的?那幾個是合于本國而不一定合于世界的史學?合科學的,我們應該提出來加以發(fā)揮;不合的就應該打倒。再就史籍的數量講,我們中國的史籍是否較世界上無論那一國為多?是否多而且精,還是多而無用?于是我們再通盤把中國史學的價值估計一下,把他和西洋史學加以大體的比較。那末中國史學的長短利弊,和對己對人的貢獻,就大體可以明白了。我以為這種辦法,雖不敢說是最正當的辦法,但是至少總要比從前妄想站上“大壇場”和現在跟西洋人走的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