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4年山東高考詩歌鑒賞匯編(附答案及詩歌詳解).doc_第1頁
2007-2014年山東高考詩歌鑒賞匯編(附答案及詩歌詳解).doc_第2頁
2007-2014年山東高考詩歌鑒賞匯編(附答案及詩歌詳解).doc_第3頁
2007-2014年山東高考詩歌鑒賞匯編(附答案及詩歌詳解).doc_第4頁
2007-2014年山東高考詩歌鑒賞匯編(附答案及詩歌詳解).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山東卷07年-14年高考詩歌鑒賞匯編(附詩歌詳解)能力考點D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2007年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出關(guān)徐蘭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風(fēng)翻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guān)爭得不回頭?【注】關(guān),指居庸關(guān)。旆(pi),旌旗。(1)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案: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guān)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后面抒情作了鋪墊?!皩④姟眱删淙狈π蜗蟾校⑶遗c全詩思鄉(xiāng)的情感內(nèi)容不相稱。(2)“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答案:將關(guān)內(nèi)桃花爛漫與關(guān)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guān)節(jié)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疤一ā迸c“雪”分別代指家鄉(xiāng)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xiāng)的情感。作品注釋關(guān),指居庸關(guān)。旆(pi),旌旗。全文翻譯4全文翻譯古老的邊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樓上隨風(fēng)翻卷。座騎后的土地正是桃花盛開的春天,座騎前的關(guān)外卻依然飄飛著雪花、寒威肆虐,出關(guān)的將士又怎能不回頭留念呢6作者簡介徐蘭 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康熙、雍正年間。字芬若,號芝仙,江蘇常熟人。少從王士禎學(xué)詩,詩體近李賀,擅畫花卉及白描人物,線條生動,名盛一時。二十歲時出游京師,數(shù)十年僅回鄉(xiāng)一次。康熙三十五年(1469)丙子隨帝親征漠北噶爾丹,由居庸關(guān)至歸化城,沿途作出居庸關(guān)一詩:“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風(fēng)翻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guān)爭得不回頭?”后流寓北通州以終。晚年與查為仁友好。 王應(yīng)奎對其評價甚高,稱“沈方舟嘗與吾友汪西京論近日虞山詩人,以芬若為第一”。朱庭珍稱“徐芝仙塞外諸詩,境奇語奇,才力橫絕,在昭文詩人中,另出一頭地。其邊塞詩,可謂獨擅之技,實未易才”。7作品鑒賞居庸關(guān)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徐蘭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瑪爾渾)幕僚期間,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統(tǒng)兵征噶爾丹時,隨安郡王出塞,由居庸關(guān)至歸化城。此詩即是隨軍出塞時作。詩中描寫了出關(guān)所見景色,抒寫了出征土卒懷土戀鄉(xiāng)的感情。前兩句,有版本“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其中的“此”字原缺,此據(jù)詩意補出。前兩句寫“出居庸關(guān)”之前士卒的心理?!胺夂睢?,從字面說,是指當(dāng)上大官;就其實質(zhì)而言,則是指馳騁疆場,功業(yè)有成。前兩句意思是說,將軍將在邊地的戰(zhàn)斗中建立功勛,這對于士卒說來,自然是一個很大的鼓舞,意味著士卒也將有立功的機會,因而急于奔赴邊地,而無意于逗留不前。后兩句,則是寫臨出居庸關(guān)時的情況和心情?!俺觥弊衷?,此據(jù)喀清詩別裁補出?!榜R后桃花”,意謂關(guān)內(nèi)正當(dāng)春天,溫暖美好;“馬前雪”,是說關(guān)外猶是冬日,嚴(yán)寒可怖。因而,無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臨出關(guān)的剎那,卻不禁猶豫了起來,不自覺地回過頭來再看一眼關(guān)內(nèi)的景色。此詩對土卒內(nèi)心世界的開掘是相當(dāng)深入的,詩中不作靜態(tài)的描繪,而是將人物置于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中,從環(huán)境的變化相應(yīng)寫到士卒心態(tài)的改變:當(dāng)立功邊塞的機會在前方等待時,士卒一往無前,充滿豪情;而當(dāng)即將出關(guān)、遠離故土?xí)r,又難免生出柔情,回頭顧盼。詩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櫪之下的駑駘之輩,也不是只會行軍打仗而缺乏真情實感的戰(zhàn)爭工具。豪情與柔情、為國捐軀與懷土戀鄉(xiāng),兩種對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當(dāng)和諧的統(tǒng)一。全詩最動人的是三四兩句。尤其是第三句,將“馬前”、“馬后”寫成兩個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驚的奇思妙筆。在具體寫法上,這一句也很有特色:“馬后桃花”與“馬前雪”,是對比;以馬概人,則又有所省略。沈德潛稱贊此詩說:“眼前語便是奇絕語,幾于萬口流傳。此唐人邊塞詩未曾到者。”(清詩別裁)徐蘭是一個愛作驚人語的詩人,他在歸化城雜詠中也有類似的詩句:“后騎解衣風(fēng)柳下,前軍墮指雪花中。”“奇絕”的“眼前語”的獲得,歸根結(jié)底是由于詩人有邊塞生活的獨特體驗,故能子唐人邊塞詩之外開拓出新的境界。而從意象與用詞而言,或許還受到過唐人權(quán)德輿的“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嶺上逢久別者又別)與馬戴的“馬頭沖雪過臨洮”(出塞詞)的啟發(fā)。沈德潛在清詩別裁中,將此詩的題目改為出關(guān),將前兩句改成“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風(fēng)翻見戍樓”。從詩句本身說,首句寫靜,次句寫動,對環(huán)境描寫與氛圍渲染的表現(xiàn)都相當(dāng)成功。但“憑山”句將所出之“關(guān)”,明白寫成了山海關(guān),這與詩人此次隨軍出征的路線不合,是不應(yīng)該當(dāng)作徐蘭的創(chuàng)作來欣賞的,故為本文所不取。(2008年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8分)畫堂春秦觀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注】捻(nin):持取,捻弄(1)上闕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xiàn)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4分)(2) “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4分)(3)【參考答案】(1)上闕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杜鵑等殘春景象,表現(xiàn)傷春(惜春)的無奈之情。(2)這兩句詞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是:細(xì)節(jié)描寫。寫動作描寫也可。用捻花、放花兩個細(xì)節(jié)(動作)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的感情變化也可?!窘馕觥克紊褡谠S五年(1082),秦觀應(yīng)禮部試,落第罷歸。賦畫堂春。這首詞就是寫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應(yīng)是一首傷春之作,于春歸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單純銳感的柔情。這首畫堂春是寫的雨后春天的景色。詞的一開頭寫道:“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讀到這句的時候,讓人有忍不住的心中一動的感覺,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這是怎樣的一幅景色啊,給人一縷傷感,傷感但不痛心。緊接著,作者又進一步描寫了雨后的景色“杏園憔悴杜鵑啼”,在這里,作者點明了具體的時間,春暮。杏花謝了,花謝作者只用了憔悴二字,這也正給出了那種內(nèi)心深處的纖柔和對大自然的憐惜之情。而“無奈春歸”四字,正是對上面的一個總結(jié)。在發(fā)生了這許多以后,作者只用了無奈春歸四字來作結(jié)?!傲猱嫎仟毶?,憑闌獨捻花枝”,如果說上片是純靜態(tài)的描寫,是對景色的一個總結(jié)的話,那這句就是動態(tài)的表現(xiàn)了。獨上、獨捻,兩個獨字寫出了一種孤單、落寞的身形。這時,當(dāng)讀者都在猜測獨捻花枝后是否該折花歸去的時候,作者卻出人意表的“放花無語對斜暉”,讀到這里,不由心中感嘆多多。那些所謂的花開堪折當(dāng)須折、折來喜作新年看等等,所有的折花動作,哪怕是描寫的再怎么優(yōu)美,都是那樣的粗魯不堪,放花無語,這才是秦觀啊。于是,在這種氛圍下,此恨誰知,雖然這恨字是那樣的沉重,這里卻顯得異常的輕柔。終于知道,因為一句話,再重的字眼也可以變的輕柔啊,因為一個動作,再重的字眼也可以觸動人的內(nèi)心。掩卷罷,閉上眼,想著這首詞,腦海中似乎涌現(xiàn)出一個優(yōu)美的畫面,那是真正的畫,一幅能深及人的內(nèi)心的畫。女郎之筆,原來,最能扣及人的內(nèi)心的,也正是這女郎之筆。那樣的纖弱、柔軟,也那樣的細(xì)膩、敏銳。這就是秦觀,得之于內(nèi),故不能傳的詞心?!咀ⅰ磕?nin):持取,捻弄【鑒賞】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秦觀應(yīng)禮部試,落第罷歸。賦畫堂春。這首詞就是寫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應(yīng)是一首傷春之作。詞的上片寫春歸景物。先寫飄零凋落的花瓣已經(jīng)鋪滿了園間小路,池水上漲已與岸齊平了,時間分明已進入殘節(jié)令了,天氣乍晴乍雨,晴朗的天空,突然會下起小雨,說晴不晴,說陰不陰,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樣。觀看杏園已失去了“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動人景色,它像一個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顏顯得憔悴而沒有光澤了。再聽枝頭杜鵑鳥兒,傳來聲聲“不如歸去”,泣血啼喚,多么令人傷感。杜牧詩有:“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這句可能化用小杜詩意。片末,總括一句“無奈春歸”,其無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寫中得到充分表現(xiàn)。詞的下片,側(cè)重寫人。寫她獨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樹枝頭的畫樓,斜倚欄桿,手捻花枝。這句似由馮延巳:“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詞意化來。她信手捻著花枝兒,一會兒又放下花枝,默默無語上視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見遠處一道殘陽從云縫露出來,把霞輝灑在她滿是愁容的臉上。她心中的“恨”有誰能理解呢?誠然,詞人沒有寫她“恨”什么。但從詞人給我們描繪的這幅春歸圖里,分明看見她面對春歸景色,正在慨嘆春光速人易老,感傷人生離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詞蘊藉含蓄,寄情悠遠。真是義蘊言中,韻流弦外,具有言盡而意無窮的余味(2009年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寄遠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風(fēng)緊云輕欲變秋。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1)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3分)(2)本詩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請作簡要分析。(5分)參考答案:(1)一方面描繪水流的悠長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寫情,烘托出客子思?xì)w的孤寂之情。(2)這兩句寫正值客心孤寂之時,忽見紅袖憑樓更增思家之情。詩人看到紅袖憑樓的情景時,一下子聯(lián)想到家人也正盼望自己歸來,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濃重(或“紅袖的悠閑與客心的孤寂形成鮮明對照,越發(fā)襯托出旅思的凄涼,進一步觸發(fā)了詩人的思家之情”)。解析:(1)要從前兩句是寫舟行所見的水容天色入手,分析出景中所含的孤寂之情,進而分析寫景對抒情的烘托作用。(2)詩人情感的變化可從三、四兩句所描繪的圖景的變化來分析。此處圖景色彩鮮麗,起到反襯作用。再從重要詞語“正是”“誰家”這些開合相應(yīng)、搖曳生姿的語調(diào)中分析。作品譯文南陵的水面澄清,江水悠悠漫過,風(fēng)吹得緊了,云變得輕了,秋天就要到了。正在客人內(nèi)心孤寂回轉(zhuǎn)的時候,那是誰家的女子在江邊的樓上倚欄眺望呢?4作品鑒賞這首詩收入樊川外集,題一作“南陵道中”。杜牧在文宗開成年間曾任宣州團練判官,南陵是宣州屬縣,詩大約就寫于任職宣州期間。題稱“南陵道中”,沒有點明是陸路還是水程。從詩中描寫看,理解為水程似乎切當(dāng)一些。前兩句分寫舟行所見水容天色?!奥朴啤?,見水面的平緩、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容與,也暗透出他一絲羈旅的孤寂。一、二兩句之間,似有一個時間過程?!八媛朴啤保乔屣L(fēng)徐來,水波不興時的景象。過了一會,風(fēng)變緊了,云彩因為風(fēng)的吹送變得稀薄而輕盈,天空顯得高遠,空氣中也散發(fā)著秋天的涼意?!坝兦铩钡摹坝弊?,正表現(xiàn)出天氣變化的動態(tài)。從景物描寫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來的相對平靜變得有些騷屑不寧,由原來的一絲淡淡的孤寂進而感到有些清冷了。這些描寫,都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準(zhǔn)備。正當(dāng)旅人觸物興感、心境孤迥的時候,忽見岸邊的江樓上有紅袖女子正在憑欄遙望。三、四兩句所描繪的這幅圖景,色彩鮮明,饒有畫意,不妨當(dāng)作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情畫來欣賞。在客心孤迥之時,意緒本來有些索寞無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見這樣一幅美麗的圖景,精神為之一爽,羈旅的孤寂在一時間似乎沖淡了不少。這是從“正是”、“誰家”這樣開合相應(yīng)、搖曳生姿的語調(diào)中可以感覺出來的。但這幅圖景中的憑樓而望的紅袖女子,究竟是懷著閑適的心情覽眺江上景色,還是象溫庭筠詞中所寫的那位等待丈夫歸來的女子那樣,“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在望穿秋水地歷數(shù)江上歸舟呢?這一點,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無法向讀者交待,只能渾涵地書其即目所見。但無論是閑眺還是望歸,對旅人都會有所觸動而引起各種不同的聯(lián)想。在這里,“紅袖憑江樓”的形象內(nèi)涵的不確定,恰恰為聯(lián)想的豐富、詩味的雋永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這似乎告訴我們,在一定條件下,藝術(shù)形象或圖景內(nèi)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點,相反地還是一種優(yōu)點,因為它使詩的意境變得更富含蘊、更為渾融而耐人尋味,讀者也從這種多方面的尋味聯(lián)想中得到藝術(shù)欣賞上的滿足。當(dāng)然,這種不確定仍然離不開“客心孤迥”這樣一個特定的情景,因此盡管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聯(lián)想體味,但總的方向是大體相近的。這正是藝術(shù)的豐富與雜亂、含蓄與晦澀的一個重要區(qū)別。5作者簡介(803853)晚唐杰出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歷任監(jiān)察御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詩以七言絕句著稱,晚唐諸家讓渠獨步。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與杜甫。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2(2010年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8分)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fēng)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fù)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恨使心傷。【注】商風(fēng):秋風(fēng)。愴恨(ling):悲傷。(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xiàn)了“鳳凰”怎樣的品性?(3分)(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請作簡要分析。(5分)【答案】(1)高潔(或“超然脫俗”“清高”);志向遠大(或“心憂天下”)(2)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征”)的手法;以鳳凰自喻(或“象征詩人自己”),抒發(fā)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壯志難酬(或“報國無門”)的悲傷情懷。譯文樹林里有一只奇異的鳥,它自言是鳳凰鳥。鳳凰清晨飲用甘甜的泉水,黃昏時棲息在高高的山岡鳳凰鳥高聲鳴叫響徹九州,伸長頭頸眺望八荒那僻遠的地方恰好遇到秋風(fēng)吹起,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壞藏拙起來鳳凰鳥一離開林中飛往昆侖山的西邊,什么時候才能再飛翔回來啊。只遺憾鳳凰鳥處在不恰當(dāng)?shù)奈恢茫@讓我內(nèi)心非常悲傷。【解析】(1)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直譯:樹林有一只奇異的鳥,它自言是鳳凰鳥。賞析:一“奇”字,點明此鳥所視甚高。這正是阮籍風(fēng)格。(2)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醴泉:lqun,甘甜的泉水。日夕:近黃昏時;傍晚。直譯:鳳凰清爽的早晨飲用的是甘甜的泉水,黃昏時棲息在高高的山岡。賞析:以鳳凰鳥的所飲、所棲,傳達了鳳凰鳥的不凡,亦即詩人的高潔品性。(3)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九州:中國的別稱。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延頸:伸長頭頸。直譯:鳳凰鳥高聲鳴叫響徹全國,伸長頭頸眺望八方荒遠的地方。賞析:以兩句以鳳凰鳥的鳴聲和行動,表現(xiàn)了鳳凰鳥心懷天下的氣慨,此正是詩人理想的寫照。(4)適逢商風(fēng)起,羽翼自摧藏。適逢:恰好遇到。商風(fēng):秋風(fēng),西風(fēng)。摧藏:cu cng,收斂,隱藏。直譯:恰好遇到秋風(fēng)吹起,鳳凰鳥的羽翼自然收藏起來了。賞析:此兩句寫鳳凰鳥因所處環(huán)境的惡劣而不能飛翔,亦是詩人不能施展才化的苦悶的傳達。(5)一去昆侖西,何時復(fù)回翔。去:離開。直譯:鳳凰鳥一離開林中飛往昆侖山的西邊,什么時候才能再飛翔回來啊。賞析:此兩句以鳳凰鳥的無奈傳達詩人的無奈。(6)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但:只。恨:遺憾。愴悢:悲傷。直譯:只遺憾鳳凰鳥處在不應(yīng)該有的位置,這悲傷讓我內(nèi)心非常傷痛。賞析:此兩句借對鳳凰鳥的惋惜以傳達詩人對自我人生遭遇的感傷。作者介紹阮籍(210-263),三國魏哲學(xué)家、思想家和文學(xué)家。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尉氏縣)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為人志氣宏放,博覽群書,尤好老子和莊子的哲學(xué)。愛飲酒,能長嘯,善彈琴。文學(xué)藝術(shù)才能超群。與嵇康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蔑視禮教,政治上則采謹(jǐn)慎避禍的態(tài)度,與司馬氏多所牴牾。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xué)成就,詩多五言,對當(dāng)時黑暗現(xiàn)實多所譏刺,辭語隱約,主要是五言詠懷詩82首。原有集13卷,已佚。明代曾出現(xiàn)多種輯本,張溥輯有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作品今存賦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余首創(chuàng)作背景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八歲,曹爽、司馬懿掌文武大權(quán),從此曹魏政權(quán)與司馬氏集團開始了尖銳的斗爭。在此期間,大量士人被殺,在極端黑暗恐怖中的廣大士人處于惶惶不可終日的境地,其文學(xué)創(chuàng)作時時流露出這種憂懼心態(tài)。賞析曾國藩解曰:鳳凰,本阮公自況。沈德潛曰:鳳凰本以鳴國家之盛,今九州八荒無可展翅,而遠之昆侖之西,于潔身之道得矣,其如處非其位何。所以悵然心傷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這首詩很可能是為嵇康的悼詩或者悼其下獄。首先,“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崗。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這與阮籍其他詠懷詩的起調(diào)大不一樣。所謂“感于哀情,緣事而發(fā)”,“師心以遣論”。這詩的起因應(yīng)該不是自傷身世,苦無潔身之道那般簡單。且阮籍在詠懷詩中最常用孤鴻,孤雁自喻,桃李尚懼成蹊,自己不會自言鳳凰。其次,嗣宗寫詩語氣。“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憋@得既愛其才,又幾分笑弄,更多無奈。況除卻阮嵇當(dāng)時沒人能當(dāng)鳳凰之喻?!扒宄嬽啡?,日夕棲山崗。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倍潭潭謱懙恼恰靶粤叶烹h” “高情遠志,率然玄遠” 的嵇康。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與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獄應(yīng)該對嗣宗觸動很大。當(dāng)時阮籍為司馬炎寫了勸進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詩歌鑒賞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xiàn)了“凰”高潔(或“超然脫俗”、“清高傲世”)的品性。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以鳳凰自喻,抒發(fā)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壯志難酬(或“報國無門”)的悲傷情懷。根據(jù)鳳凰“飲醴泉”、“棲山岡”、“徹九州”、“望八荒”的舉動,可以判斷出鳳凰志向遠大、高潔。顯然作者以鳳凰自比(自況),根據(jù)它的心情“催藏”、“恨”、“心傷”幾個詞及傷心的原因的描寫“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和“一去昆侖西,何時復(fù)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獨苦悶、壯志難酬。附:飛鳥意象與阮籍的多重人格阮籍的詠懷詩歷來被譽為“曠代絕作”,同時也是絕對的難解之作,“百代之下,難以情測”。而飛鳥則是詠懷詩中最重要的詩歌意象,它們是阮籍主體人格的詩性外化,各種飛鳥意象體現(xiàn)著阮籍隱晦難測的內(nèi)心世界。阮籍的八十二首詠懷詩,直接用飛鳥意象者29首,間接用者13首,總計42首。這些飛鳥意象的淵源,可追溯至國風(fēng)、離騷、莊子、山海經(jīng)。國風(fēng)中的自然物象,多用以起興;離騷的美人香草、俊鳥惡禽,多具象征意味,或以之刺激奸邪,或以之寓己高潔之志;莊子中的飛鳥意象,則多寓示不同的精神境界。而阮籍詠懷詩中的飛鳥意象,則三種意義皆有:他時而以俊鳥如鳳凰、玄鶴寓其高潔之志和現(xiàn)實追求;時而以高鳥如鴻鵠、海鳥寄其逍遙之夢;時而借孤鳥寒鳥起興,寫其孤苦之思。各種不同的飛鳥意象,折射出阮籍不同的心理側(cè)面,最終建構(gòu)了阮籍復(fù)雜、矛盾的多重人格。詠懷詩第一首云:“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薄芭腔病倍?,既為八十二首詠懷詩奠定了基調(diào),也反映了阮籍和其他竹林名士共同的人格特點。(2011年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詠山泉儲光羲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轉(zhuǎn)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1)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钡拿钐帯#?)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懷?(1)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tài),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時,水石相激,作風(fēng)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fēng)作雨的奇觀。 這兩句與前面兩句形成了先抑后揚(欲揚先抑)的效果。前兩句寫山泉的平凡無名,為抑;這兩句凸現(xiàn)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如此描寫也為最后兩句稱贊山泉作了鋪墊。(2)這首詩在表現(xiàn)山泉得天地之聲色,具滿澗平池之能的同時,又表現(xiàn)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詩人借詠山泉表現(xiàn)了淡泊清高、放任自然的情懷。作品鑒賞這是一首山水詩。作者儲光羲以寫田園山水詩著稱,其詩多描繪農(nóng)家生活、田園風(fēng)光,抒寫個人情懷、朋友情誼,筆調(diào)質(zhì)樸、自然、生動。詠山泉可謂詩人吟詠山水的著名詩作。 作為一首較為工整的五律,此詩的內(nèi)容組合與行文結(jié)構(gòu)頗具特色。首聯(lián)敘事點題,緊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靜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動,給這僻遠之所平添一活氣;面對此番景象,詩人真想問山泉有無一個讓人記得住的名字,可是無從知曉。其既驚喜又遺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間。頷聯(lián)承接上文,從正面立意,描繪山泉的出俗形象。詩人從廣闊的立體空間著筆,生動地摹繪出山泉的澄澈與靈動:它流淌在平地之時,恰似一面新亮的鏡子將蔚藍的天宇盡映水底;它飛瀉于山下之際,又如瀟瀟春雨般潑灑半空,煞是壯觀。此聯(lián)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對仗謹(jǐn)嚴(yán),通過大膽的想象,細(xì)膩的刻畫,把飄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繪得生動可感。頸聯(lián)從反面角度立意,轉(zhuǎn)寫山泉遭遇冷落的境況:盡管山泉清凈而鮮活,可是當(dāng)它流入深澗,水滿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時候,山泉原先的那種清澄和,那種靈氣,被這窒息的環(huán)境遮蓋了,仿佛有誰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飛空”。這些描寫,意在為后文蓄勢。尾聯(lián)關(guān)合全詩,由敘而議,點明詩旨:山泉的“恬淡”無人關(guān)注,可它仍然年復(fù)一年,自潔自清,保持著一塵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來,詠山泉是一首別致的山水詩,其獨特的藝術(shù)技巧可與王維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詩形象生動,畫面清新鮮麗,詩人既潑墨渲染,又精雕細(xì)刻,把清泠豐溢的山間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讀者面前。詠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詠物詩作品采用擬人手法,寓情于景,寫山泉的“不知名”,說山泉的“無人問”;寫山泉的“恬淡”,說山泉的“長自清”這一切,都在暗示人們:山泉即詩人自己,山泉的特點即詩人要追求的個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飄逸出俗的高潔境界了了可觀,耐人回味??傊伾饺c明心志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使此詩“格高調(diào)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殷璠河岳英靈集)。4作者簡介儲光羲(706或707760或763)唐代詩人。兗州(今屬山東)人。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登進士第,授汜水尉后為安宜縣尉尉。公元751年(天寶十年)轉(zhuǎn)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監(jiān)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時,受偽職。安史之亂后,被貶謫,死于嶺南。為盛唐著名田園山水詩人之一。其詩多為五古,擅長以質(zhì)樸淡雅的筆調(diào),描寫恬靜淳樸的農(nóng)村生活和田園風(fēng)光。有儲光羲集5卷,全唐詩編為4卷。(2012年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8分)吳松道中二首(其二)曉路雨蕭蕭,江鄉(xiāng)葉正飄。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注】吳松:即吳淞,江名。(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么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3分)(2)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5分)1、【答案】描寫了清晨起航時,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聲蕭蕭,落葉飄飛的深秋景色。營造了凄冷、感傷的氛圍。2、【答案】孤舟聯(lián)結(jié)者雁、鳥、魚、霜月、楓橋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貫穿在一起,是全詩的線索;作者融情于景,表達了漂泊、思鄉(xiāng)、孤寂之感。賞析 “曉路雨蕭蕭,江鄉(xiāng)葉正飄?!痹绯康穆飞希?xì)雨瀟瀟,空氣中有著幾絲清冷,正是江南水鄉(xiāng)黃葉翻飛的季節(jié)。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贝笱銖念^頂飛過,拋下幾聲急促的鳴叫,是啊,都已經(jīng)深秋了,大雁怎會不急?可是我,遠望歸家的路,卻遙遙不可及。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痹娙说挠^察由遠及近,鳥兒因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魚兒因為船槳的晃動而驚得跳散了開去。詩人觸景生情,像這樣顛簸流離的旅程何時才能結(jié)束呢?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惫轮凼浅休d著作者的所見所聞,是整首詩的線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點當(dāng)然是張繼曾經(jīng)投宿過的、并留下著名詩篇的楓橋了。 南宋詩人范成大編纂的吳郡志說,楓橋“自古有名,南北客經(jīng)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因此,詩人一見到楓橋,便興致勃勃地囑咐船家將船系在橋下,決定這天晚上夜宿于此處,以一抒幽思。 這一首寫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詩中的“天寒”、“葉飄”、“雁聲急”、“歲晚”、“霜月”諸語,點明季節(jié)已是晚秋。前三聯(lián)描寫了由盤門到楓橋的一路景色,兼及詩人自己的心情。天剛破曉,船又啟航。頭天傍晚下了一場大雨,這一天清晨依舊是秋雨霏霏,兼以風(fēng)聲蕭蕭,江南水鄉(xiāng)便滿天飄舞著木葉。深秋天寒,時時聽到空中大雁,鳴聲惶急,向著南方飛去而無留意。詩人不由得又低頭思量自己:“大雁急急歸去,頃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將盡,旅程卻還遙遠著呢?!?為了排遣鄉(xiāng)思,詩人便留心觀看船的四周,發(fā)現(xiàn)了兩個極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鳥避征帆卻”:他所乘坐的這艘遠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搖一晃地前進著,水鳥們“啾啾”鳴叫著隨在后面,有時船身猛一倒退,鳥兒們便急急地避了開去;其一是“魚驚蕩槳跳”:魚兒們聚游在船的兩側(cè),船家一起一落地?fù)u動著雙槳,偶爾聲音響了一些,便驚得魚兒慌不迭地散了開去??粗腥?,不知不覺間,夜已來臨,尾聯(lián)便寫夜宿楓橋。楓橋在蘇州城聞門外十里楓橋鎮(zhèn),原本稱“封橋”,因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而得此名。天既已黑盡,詩人便盤算著:今夜,這艘孤舟該宿于何處(何許)呢?放眼望去,一輪霜月下,他看見了那久負(fù)盛名的楓橋。南宋詩人范成大編纂的吳郡志說,楓橋“自古有名,南北客經(jīng)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因此,詩人一見到楓橋,便興致勃勃地囑咐船家將船系在橋下,決定這天晚上夜宿于此處,以一抒幽思。作品原文吳松道中二首【其一】停舟傍河滸,四顧盡荒原。日落狐鳴冢,天寒犬吠村。系帆凌震澤,搶雨入盤門。悵望夫差事,吳山閟楚魂?!酒涠繒月酚晔捠挘l(xiāng)葉正飄。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1作品鑒賞吳松,即“吳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這兩首詩是詩人行船在吳淞江上時所寫。詩中的“天寒”、“葉飄”、“雁聲急”、“歲晚”、“霜月”諸語,點明季節(jié)已是晚秋。第一首寫大雨泊舟。前面兩聯(lián)描寫了泊舟所見之景。一個深秋的黃昏,詩人所乘之舟傍河(河滸)停泊。詩人站在船頭,縱目四顧,發(fā)現(xiàn)周圍是一片荒原世界。天寒、日落、荒原,不見人跡,唯聞狐貍在墳?zāi)古曾Q叫著;不時從遠處村莊傳來陣陣犬吠聲。詩人泊舟如此荒野之地的原因,下面一聯(lián)就有交代,原來烏云密布,大雨將臨,所以要趕緊靠岸,準(zhǔn)備尋個地方避雨。震澤,太湖的古稱。盤門,蘇州城西南門名,是迄今僅存的古代水陸城門,始建于前514年(春秋吳王闔閭元年)伍子胥筑城時。第五句帶出泊舟地點,是在太湖之上。兩句說,停船靠岸時,詩人猶在饒有興致地四面瞻望,這會兒,眼看大雨馬上要傾盆而下,著了慌,趕忙幫助船家系住帆,爭在雨前奔入盤門。徘徊在盤門中,觀看著這并列的水陸兩門,詩人想起了當(dāng)初建此盤門的伍子胥,因此尾聯(lián)便轉(zhuǎn)入懷古。吳山,坐落在杭州西湖東南面,春秋時為吳國南界,故名。又因吳國大夫伍子胥以忠諫死,浮尸江中,吳人憐之,立祠山上,所以又稱“青山”。楚魂,在古代詩歌中常含有追吊古代楚人之意,然而所指則隨所詠而異,這里則指伍子胥,他原是楚人,因父伍奢(楚國大夫)為楚平王所殺,故離楚入?yún)?。闔閭之子夫差重用伍子胥大敗越兵,雪了勾踐殺父之恨。可是此后夫差非但不聽伍子胥的忠諫,允許越國求和并北上伐齊,還賜劍命伍子胥自殺,以至最后國滅身亡。詩人因此想到,夫差固然咎由自取,而可惜的是伍子胥的忠魂,到后來還依戀著吳山。對忠臣的死于非命,詩人表露了他的深沉悵惋之情。第二首寫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前三聯(lián)描寫了由盤門到楓橋的一路景色,兼及詩人自己的心情。天剛破曉,船又啟航。頭天傍晚下了一場大雨,這一天清晨依舊是秋雨霏霏,兼以風(fēng)聲蕭蕭,江南水鄉(xiāng)便滿天飄舞著木葉。深秋天寒,時時聽到空中大雁,鳴聲惶急,向著南方飛去而無留意。詩人不由得又低頭思量自己:“大雁急急歸去,頃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將盡,旅程卻還遙遠著呢。”為了排遣鄉(xiāng)思,詩人便留心觀看船的四周,發(fā)現(xiàn)了兩個極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鳥避征帆卻”:他所乘坐的這艘遠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搖一晃地前進著,水鳥們“啾啾”鳴叫著隨在后面,有時船身猛一倒退,鳥兒們便急急地避了開去;其一是“魚驚蕩槳跳”:魚兒們聚游在船的兩側(cè),船家一起一落地?fù)u動著雙槳,偶爾聲音響了一些,便驚得魚兒慌不迭地散了開去??粗腥?,不知不覺間,夜已來臨,尾聯(lián)便寫夜宿楓橋。楓橋在蘇州城聞門外十里楓橋鎮(zhèn),原本稱“封橋”,因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而得此名。天既已黑盡,詩人便盤算著:今夜,這艘孤舟該宿于何處(何許)呢?放眼望去,一輪霜月下,他看見了那久負(fù)盛名的楓橋。南宋詩人范成大編纂的吳郡志說,楓橋“自古有名,南北客經(jīng)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因此,詩人一見到楓橋,便興致勃勃地囑咐船家將船系在橋下,決定這天晚上夜宿于此處,以一抒幽思。詩人寫這兩首詩,原本無一定題旨,他在吳淞道上一路行來,身與境遇,便隨興而發(fā),隨感而詠,然而不論寫景或懷古,都富有當(dāng)時當(dāng)?shù)氐纳?。遣詞用語,亦不事雕飾,淺近自然,這與他隨意揮灑的詩情是頗相合的。14作者簡介晁補之(1053-1110),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元豐年間(1078-1085)進士。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等職。十七歲時至杭州,著有錢塘七述,為蘇軾所稱道。與黃庭堅、張耒、秦觀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散文流暢,亦工詩詞。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2(2013年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巖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云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1) 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4分)(2) 結(jié)合全詩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4分)參考答案(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兩個特點: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動態(tài)。詩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形容山嵐在月光下呈現(xiàn)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寫山嵐之動態(tài),形象生動?!窘馕觥咳膬删渥プ 盁熒缭瓢住笔褂帽扔鳎约啊傲鳌弊值拿钐幷归_回答。(2)詩人不眠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二是思家,最后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xiàn)出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窘馕觥孔髡摺安幻摺钡脑蛎黠@集中在文中最后兩句,因此比較好找,但題干要求“結(jié)合全詩”,故答題時要對文章的整體做以分析說明。作品鑒賞這是一首描寫羈旅行愁的詩作。當(dāng)時作者遭遇離亂,漂泊他鄉(xiāng),心情孤獨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獨一人,對月思鄉(xiāng),感慨身世浮沉。首聯(lián)“月升巖石巔,下照一溪煙”描寫月亮從高高的巖石之巔升起來,月光普照大地,為全詩鋪設(shè)了思鄉(xiāng)的氛圍,奠定了思鄉(xiāng)的基調(diào)。接著詩歌轉(zhuǎn)向?qū)υ鹿庀乱幌F的描寫。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來就潔白的云氣更顯潔凈飄渺。首聯(lián)描寫符合山中晚景特點,月光的襯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寫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氣如云樣潔白,飄飄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來,這不過是自然現(xiàn)象,并無妙處可言。但比起首聯(lián),卻寫出了水氣的自然飄動的動態(tài)之美。而且,潔白的水氣飄渺輕盈、流落無定,不禁讓作者聯(lián)想到自己漂泊無依的生活。這一聯(lián)的描寫除了用云氣暗喻作者羈旅生活的特點,也是以樂景寫哀情的重重一筆,妙不可言。頸聯(lián)寫無法入睡的自己打開寺門,站在寺外觀賞美景。眼前美景,讓作者感慨萬千,不禁憐惜起來。這一份憐惜,暗含著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詩人抬頭看天,卻感覺到霜重氣寒,心中難免凄涼孤獨?!八臁倍?,緊扣心情,間接表達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謂傳神之筆。尾聯(lián)直抒胸臆,用反問的形式寫到:誰看到無家可歸的客居他鄉(xiāng)的人,在這荒郊野外,月下思鄉(xiāng),山中嘆惋,獨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問加強了抒情效果,與前面的景物描寫遙相映襯,更寫出一份愁絕傷絕的自傷之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整首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來描寫孤獨凄涼的身世之慨,以樂景寫哀情,更見其哀;以月色鋪設(shè)情境,則無一處不孤寂愁苦。此詩大有杜甫詩歌沉郁蒼涼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輕巧和淡靜,可為上乘之作。 首聯(lián)頷聯(lián)寫山寺夜景之美,頸聯(lián)“惜”字表達作者對夜景的喜愛。作者不眠緣由有二:沉醉山寺夜景;自己為“無家客”,因思家而難以入眠。情景交融抒發(fā)孤獨與羈旅之思。作者簡介江湜(18181866),清代詩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別署龍湫院行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參考譯文 月亮從山石處升起,揮灑下來的光輝照得滿溪煙霧騰繞。那煙的顏色像云那樣白,溪水潺潺流到了這荒野里的寺廟前。打開門,欣賞這夜景,抬頭看那深寒的夜空。有誰見過我這等沒有家的流浪者,在這深山中孤獨的難以成眠。(2014年山東卷)14.閱讀下 面兩首宋詩,回答問題。(8分)尋詩兩絕句陳與義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jīng)雨百般紅。無人畫出陳居士,亭角尋詩滿袖風(fēng)。愛把山瓢莫笑儂,愁時引睡有奇功。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明月中?!咀ⅰ烤邮浚褐肝娜搜攀?。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 “園花經(jīng)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中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試題答案】艷麗 清幽“園花經(jīng)雨百般紅”描寫的是雨后園林的美景,一場雨后,園中姹紫嫣紅,色彩艷麗“喬木崢嶸明月中”描寫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樹木高聳峭拔,意境清幽?!驹囶}考點】本題考查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驹囶}解析】此題分析“景物形象”。分析兩句詩描寫景色的特點時,需要抓住原詩中的“園花”“雨”“喬木”“明月”等意象具體解說,還要注意詩句中描繪的園花“百般紅”,即色彩艷麗的特點,喬木“崢嶸”,即高聳峭拔的特點。(2)詩中“陳居士”的形象特點是什么?請結(jié)合兩首詩加以分析。(4分)【試題答案】行為灑脫 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儂”從陳居士喜歡喝酒可以看出他灑脫的性格特點?!巴そ菍ぴ姖M袖風(fēng) ” “醒來推戶尋詩去”白天尋詩,夜晚尋詩,表現(xiàn)了陳居士沉迷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雅情趣?!驹囶}考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