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岱二小集體備課教案.doc_第1頁
郎岱二小集體備課教案.doc_第2頁
郎岱二小集體備課教案.doc_第3頁
郎岱二小集體備課教案.doc_第4頁
郎岱二小集體備課教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郎岱二小集體備課教案主備人宋興萍參備人備課內容認識小數(shù)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數(shù)學書88頁至89頁內容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認識小數(shù),會讀寫小數(shù)。知道以米、以元作單位的小數(shù)的實際含義。2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探究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準備:商品標簽,四種動物圖片。學生課前自己測量的身高數(shù)據(jù)和收集的小數(shù)。、教學重難點: 理解小數(shù)的含義 教學過程:一、 出示商品標簽引入課題根據(jù)商品標簽要求學生讀出價格,老師板書學生讀的價格,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shù)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引出小數(shù)的概念。板書課題:認識小數(shù)。二、 新課1、 學生試讀板書的小數(shù):0.40、29.90、160.80。重點指導29.90的讀法。小數(shù)點左邊的讀法和以前的讀法一樣,是幾十、幾百就讀作幾十幾百,而小數(shù)點右邊的數(shù)是幾就讀作幾。2、 出示商品標簽上的小數(shù),指名認讀。3、 填寫數(shù)學書88頁的表格,讓學生明白小數(shù)點左邊的數(shù)表示幾元、小數(shù)點右邊的第一位數(shù)表示幾角、第二位數(shù)表示幾分。出示幻燈片集體訂正。4、 學生找一找自己桌上或文具盒里哪些東西上有小數(shù)并讀出小數(shù)。5、 從鉛筆芯上的小數(shù)引導出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厘米、千米。6、 學生用手比劃1米有多長、1分米有多長、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多少? 1分米占1米的幾分之幾?110米也等于0.1米。老師指著0.1問小數(shù)點右邊的數(shù)表示什么?既然1分米=0.1米,那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用分數(shù)怎樣表示?板書:1分米 = 110米 = 0.1米 3分米 = 310米 = 0.3米問:小數(shù)點右邊的3 表示什么?7、 我們知道3分米 = 310米 = 0.3米,那0.8米等于多少分米?0.7米呢?8、 那大伙再用手來表示一下1厘米有多長?想一下,1厘米占1米的幾分之幾?前面知道1分米=0.1米,那動腦筋想想,1厘米用米作單位,用小數(shù)來表示是多少呢/小數(shù)點右邊的第二位1 表示什么意思呢?板書:1厘米 =1100米 = 0.01米9、 如果把1厘米換成3厘米,以米作單位,用分數(shù)來表示應當是幾分之幾/用小數(shù)來表示它又是多少呢?小數(shù)點右邊的第二位數(shù)3表示什么意思呢?板書:3厘米 =3100米 = 0.03米10、 我加大一點難度,試試看,會做嗎?18厘米以米作單位、用分數(shù)該怎么表示?用小數(shù)又該怎么表示? 板書:18厘米 =18100米 = 0.18米那33厘米呢?0.55米等于多少厘米?11、 同桌互相說厘米數(shù)。12、 指明同學說自己的身高。并換算成小數(shù)。二、 練習1、 完成88頁做一做2、 猜謎語活動、課件出示圖片,鞏固所學小數(shù)。三、 學生反饋收集的小數(shù)四、 小結參備人的批注與補充郎岱二小集體備課教案主備人卜粉云參備人備課內容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8081頁的例1、例2教學目標:1. 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2.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自學的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重點: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2. 在三角形內畫高。教學難點: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教學過程:一 談話引入。師: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硪粋€生活中的小片段,請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三角形片段3)師:你們看到了什么?它們上面你能找到什么平面圖形?生:觀察匯報。師:同學們還能舉例說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嗎?(播放課件4)生:舉手回答。師:說一說你對三角形有哪些認識? 師:同學們對三角形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三角形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特性。二、引導探究,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 1、比較歸納,揭示三角形的概念。 師:你們會畫三角形嗎?現(xiàn)在就試著畫一畫。(生畫三角形) 師:畫好了嗎?那互相交流看一看,想想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呢? 生1: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 生2: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 生3:由三條線段、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 師:同學們說了自己不同的想法,別著急,老師先請同學們判斷這些圖形朋友是表示三角形?(是的打 “”,不是的打“” )并說說自己的看法。(出示課件中的圖形5) 生1:第一個圖形是三角形。 生2:第二個圖形不是三角形。因為有兩條邊事彎曲的,不是線段。 生3:第三個圖形不是三角形。因為有四條邊。 生4:第二個圖形不是三角形。因為有兩條邊事彎曲的,不是線段。 生5:第二個圖形不是三角形。因為有一條邊事彎曲的,不是線段。 師:最后這個是嗎? 生:不是。雖然它有三條邊但它不封閉。 師:那要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條件呢? 生:由三條線段所圍成的圖形 。(出示課件6)( 板書三角形定義:以上這樣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師:三角形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稱。請快速看課本后回答屏幕上的問題。(出示課件7) (1).一個三角形有 條邊;(2).一個三角形有 個角;(3).一個三角形有 個頂點。3、嘗試操作,學習三角形的底和高。生活中有很多三角形,怎樣來畫三角形的高呢?(出示課件怎樣畫這個三角形的高8)師:請畫出這個三角形的高,并標出底。生討論交流,說說自己的看法。師:旋轉一下這個三角形,你們還能畫出其它的高嗎?你能畫出幾條?師:尋找畫直角三角形的高。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的直角三角板,結合三角形高的定義,4、三角形的命名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那么這個三角形我們就把它叫做三角形ABC。(演示課件9)5、聯(lián)系生活,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出示課件10),圍籬笆。哪種方法更牢固,為什么? 生1、長方形的籬笆不牢固,三角形的籬笆牢固,因為三角形能起到穩(wěn)固的作用。師:怎樣才能使長方形的籬笆邊穩(wěn)固呢?生:在對角上加木條。師:通過這個實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師: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固定,三角形的大小形狀也就固定不變師:你還能舉出生活中那些地方也應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嗎?生:自行車梁那里的三角形能起到穩(wěn)定的作用。 籃球架上也有三角形。二、鞏固練習。(出示課件10)(一)填空。、三角形是由()條邊、()個頂點、()個角組成的。、三角形具有()性。、三角形有()條高。(二)、判斷:、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是三角形。()、自行車車架運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原理。()、三角形有一條高、一條底。()三、課后小結談談你本節(jié)課的收獲。四、作業(yè)課本86頁1、2、題。五、板書設計: 參備人的批注與補充郎岱二小集體備課教案主備人張仕慧參備人備課內容約分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84、85頁約分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基本性質,并能初步運用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2、掌握約分的含義和約分的一般方法,學會約分的書寫形式,認識最簡分數(shù)。3、在知識的運用中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學重點:理解約分的意義、掌握約分的方法。教學難點: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shù),并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shù)。教學準備:分數(shù)卡片 圖片教學過程:一、故事導入有一天,蛋糕痁的老板想招聘一名服務員,來應聘的人還真不少。老板準備了一個圓盤大的蛋糕,要求應聘的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切出這塊蛋糕的75/100。大家都覺得這位老板在故意為難大家,認為磨盤大的蛋糕要完整地切出它的 75/100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何況還要在2分鐘內完成。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有個小伙子走到蛋糕前,用了一分鐘的時間把蛋糕的3/4切了下來,遞給了老板,大家愣住了。75/100和它的3/4是同一回事兒嗎?小伙子的方法能符合老板的要求嗎?討論:75/100和3/4一樣大嗎,你能用什么方法證明?組織學生匯報學習結果師說明: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shù)1,這樣的分數(shù)叫做最簡分數(shù)。說明:你覺得小伙子會被錄取么?1、任意寫三個最簡分數(shù)。2、分母是10的真分數(shù)中,最簡分數(shù)有哪些?二、比大小1、師隨意抽取分母是10的分數(shù),生比較大小。2、比3/10與24/30的大小。指導學生將24/30化成8/10比大小,并說明8/10是不是最簡分數(shù),怎樣化成最簡分數(shù)。結合學生匯報板書過程。師指出,剛才的過程就是約分,觀察并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約分。(引出課題)明確:把一個分數(shù)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shù)就是約分。3、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直接將其化成最簡分數(shù)?討論:怎樣將一個分數(shù)直接化成最簡分數(shù)?(找最大公因數(shù))補充說明課本85頁上的約分的寫法。三、解決問題一盒蛋黃酥,哥哥分得3/5盒,弟弟分得4/10盒,誰分到的蛋黃酥比較多?四、本課小結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知道如何將一個分數(shù)化成最簡分數(shù)嗎?參備人的批注與補充郎岱二小集體備課教案主備人王瓊參備人備課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839頁“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3 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點:1、建立體積概念。2、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建立體積概念。教學用具:教學課件、 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一次性塑料杯、沙土、水、石塊、木塊、鐵球、汽球。生:自帶一些立體圖形。教學過程:一、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同學們,大家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請跟著片子回憶一下。問: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為什么把石子放時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 二、動手實驗,引出概念師:究竟是因為石塊有重量,還是因為石塊占了空間?咱們通過實驗來看一看。實驗一:出示有滿水的一個玻璃杯,取一塊鵝卵石放在另一個杯中,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里。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說明什么?師小結:物體占有一定的 空間實驗二:拿出裝滿細沙的盒子,把細沙倒在一邊,把一木塊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里,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塊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里。觀察思考:出現(xiàn)了什么結果?這說明什么?學生回答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通過分析思考發(fā)現(xiàn)石塊、木塊都占空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哪些現(xiàn)象也能說明物體占空間呢?(學生演示吹氣使塑料袋膨脹)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出“體積”的含義。板書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誰能說說什么是電視機的體積?什么是影碟機的體積?什么是手機的體積?它們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咳?、解決問題,引出單位1、出示教材39頁上的兩個長方體,請學生比較。對于這兩個長方體,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用線段表示,面積單位用正方形來表示,你們猜想一下,體積單位應該用什么圖形來表示呢?(板書):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2、 請你們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體?學生討論后回答:我們想棱長是1 cm的正方體,體積是1 cm3;棱長是1 dm的正方體,體積是1 dm3。學生看書,證實自己的猜想是對的。師:請同學們舉例說1cm3、1dm3的 實物,學生找到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到的。教學1 m3有多大?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大嗎?3、 教師小結: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立方米是較大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是較小的體積單位。練習:P40做一做第1題、第2題。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四、鞏固練習,形成能力1、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填空。(出示課件)2、擺一擺:用小正方體拼一個體積是8 立方厘米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想一想你拼的物體體積是多少?)可以怎么擺?小結:同一個體積數(shù),可以擺出不同的形狀。 五、總結今天你知道了什么?六、作業(yè):練習七;1、2題。板書設計體積和體積單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體積就是多少參備人的批注與補充郎岱二小集體備課教案主備人楊相翠 參備人備課內容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目標:1、理解面積的意義。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3、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shù)面積單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4、讓學生充分利用直觀,發(fā)展空間觀念。重點難點1、從物體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方面理解面積概念。2、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教具準備電教媒體,常用面積單位模型。一、游戲導入:師:老師這兒有兩張不同紙片,如果在規(guī)定的時間把涂完,那么,你想選擇哪張?抽生回答:師:是呀,每個物體的面都有大有小?現(xiàn)在請你摸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鉛筆盒的平面,課桌的桌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師:好啦!剛通過同學們摸觸,知道了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所以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面積。比如:書面封面的大小。師:以前我們學過幾種圖形(課件展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讓學生觀看后比較大小。)看來封閉圖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我們把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封閉圖形的面積。師: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叫做面積?生1:略 生2:略教師歸納:好啦,剛才通過同學們積極的動腦,知道了什么叫做面積。一、 探索新知:現(xiàn)在你們每個小組都有三張彩紙,到底哪張彩紙的面積大,你們想知道嗎?學生討論:(略)師:好,哪個小組想來回報你們組的結果呢?(抽生展示)師:同意這個小組的舉手,還有不同的意見嗎?生:粉色與黃色 (重疊)師:哪一組能比較出綠色彩紙和黃色彩紙?(抽生回答)師:剛才大家都能比較粉紙與黃紙、綠紙與黃紙的面積大小。那么,有沒有別的方法比較出粉紙與綠紙面積的大???生:有師:請利用你們身邊的學具,通過擺一擺、量一量、剪一剪、疊一疊的方法比一比,看哪張紙的面積大?學生討論(略)師:哪一小組想來回報你們的結果?師:可不可以用兩個不同形狀的小正方形來測量他們面積的大???生:不能。師:那么我們就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來比較,這統(tǒng)一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師:板書課題后部分面積單位師:為了方便,我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呢?師:讓學生拿出學具盒中最小的正方形卡紙:學生動手測量它的每條邊地長度。師:對了,每條邊都是1里米,所以,我們把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師:想知道1平方分米到底有多大嗎?師:讓學生拿出第二張正方形卡片,問:它的邊長是多少厘米?(10厘米)師:小結: 剛才我不但知道了什么叫面積,還知道面積單位: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這就是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三、鞏固新知(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1、一個火柴盒的面積大約是6( )。2、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約是3( )。3、一間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 )。四、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什么?參備人的批注與補充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839頁“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3 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點:1、建立體積概念。2、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建立體積概念。教學用具:教學課件、 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一次性塑料杯、沙土、水、石塊、木塊、鐵球、汽球。生:自帶一些立體圖形。教學過程:一、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同學們,大家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請跟著片子回憶一下。問: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為什么把石子放時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 二、動手實驗,引出概念師:究竟是因為石塊有重量,還是因為石塊占了空間?咱們通過實驗來看一看。實驗一:出示有滿水的一個玻璃杯,取一塊鵝卵石放在另一個杯中,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里。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說明什么?師小結:物體占有一定的 空間實驗二:拿出裝滿細沙的盒子,把細沙倒在一邊,把一木塊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里,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塊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