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2 黃河象▎冀教2001課標版(1).doc_第1頁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2 黃河象▎冀教2001課標版(1).doc_第2頁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2 黃河象▎冀教2001課標版(1).doc_第3頁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2 黃河象▎冀教2001課標版(1).doc_第4頁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2 黃河象▎冀教2001課標版(1).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23、黃河象課時2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書寫本課6個生字,正確認讀本課5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有關情況以及科學家對這具化石來歷的想象;了解黃河象化石被發(fā)掘的情況。4.體會課文中科學家關于黃河象化石來歷的想象部分的條理性,學習有條理地講述事件。理清全文的順序。 5.讓學生擺脫書本的束縛,大膽推測,合理想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重點難點1.了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有關情況以及科學家對這具化石來歷的想象;了解黃河象化石被發(fā)掘的情況,學習有條理地講述事件。 2.本課教學重在利用教材,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圖文結合,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文我比較,產(chǎn)生新的感受。在此過程中學生自己去領悟應該怎樣進行科學假想,以及教師要創(chuàng)造氛圍讓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說出自己想象的故事,并鼓勵學生對課文大膽改編,從小培養(yǎng)其勇于想象、樂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教學過程:預設教學路徑預設學生活動備擇方案第一課時一、由古生物大廳走進“黃河象”。出示北京自然博物館及古生物大廳的圖片,黃河象骨骼化石的圖片,教師講解.(板書課題:黃河象)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掃清字詞障礙。1、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2、了解學生掌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情況,滲透文章的敘述順序。三、朗讀第一自然段,了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基本情況。1、通過重點句子引導學生了解化石特點。2、根據(jù)數(shù)字體會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的作用。3、指導朗讀,用驚奇的語氣讀句子4、口語交際訓練。四、布置作業(yè)。我們今天認識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肅發(fā)現(xiàn)的,查找收集關于甘肅地貌的資料。結合以上資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可以寫在采密集本上。(引導學生談到環(huán)保的話題)第二課時一、閱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了解黃河象骨骼化石來歷的推想,并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這個過程。(一)引導學生仔細默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說說科學家是從幾個方面假想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1、師問:什么是假想?2、師問:對于發(fā)生在幾百萬年前事,我們現(xiàn)代人根本不可能親眼所見,也不可能找到現(xiàn)成的資料查詢,人們只能根據(jù)一些歷史性的東西來進行想象、假設。那么,科學家是根據(jù)什么來想象、假設黃河象化石的來歷的?(3、科學家從哪幾步假想了黃河象的來歷?4、師:科學家根據(jù)黃河象化石被挖掘出來時的樣子,想象了化石的來歷,下邊,我們就來看看科學家是怎樣來想象的。3、你認為科學家的假想最生動的一幕是哪里? 4、如果不是科學家想象的這樣,還可能是什么樣?(二)結合課文內(nèi)容分析假想的關鍵點,想一想哪些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并說明為什么,借此體會科學家假想的嚴謹和科學。課件出示閱讀提示和關鍵要素二、與假想聯(lián)系,了解黃河象骨骼化石出土的過程及進行推想的原因。1、引導理解“假想”和“推想”的意思,并結合第五自然段的閱讀說說科學假想的依據(jù)是什么。(再看圖片)看著這具化石的樣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2、學習第三段(最后兩個自然段) 3、師提問:文章開頭向我們介紹了象化石的特點和樣子,結尾介紹了象化石的發(fā)掘和剛發(fā)掘出來時的樣子,那么中間部分介紹了什么呢?三、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自編假想故事。四、推薦閱讀琥珀一文,繼續(xù)科學假想之旅,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想象力。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黃河象的文章??茖W家們即生動又合理的想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每一個古生物化石中,都蘊含著深奧的科學道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來這方面的資料讀讀,也可以推薦給老師和同學。1、學生談對化石的了解和看到黃河象化石的感受。了解化石的有關知識。2、根據(jù)題目提出自己學習文章時要解決的問題。預設:黃河象化石究竟是什么樣子的?黃河象化石的來歷是怎樣的?1、學生帶著問題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2、互相交流不理解的詞語和容易寫錯的字。通過與形近字對比,學習“橢”、“椎”、“鴕”、“淤”、“趾”、“腐”六個字的寫法。3、學生交流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具化石的特點是怎樣的,并找出能說明它的特點的句子。(l)靜靜地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想:從這些語言中你體會出這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點?把使你產(chǎn)生這種感受的詞句標出來。(2)小組交流討論。(3)全班交流。預設討論的重點句子:a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長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b前端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著是頭骨和下頜,甚至連很難發(fā)現(xiàn)的舌骨也保存著。c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d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fā)現(xiàn)史上是很少見的。朗讀體會特點。(學生:高大 完整。)2、學生讀文章,對照圖片標出黃河象骨骼化石各部分的名稱,并在恰當?shù)奈恢脴俗⑽恼轮刑岬降闹匾獢?shù)字。3、學生交流數(shù)字說明方法的作用。4、指名朗讀。5、進行口語交際練習,利用黃河象骨骼化石的圖片,以小解說員或小導游的身份進行介紹,其他同學作為游客傾聽并適當提問。生答:假設、想象。學生交流:一是從它站立的姿勢,推斷是失足落水;二是從骨頭關聯(lián)的情況,推斷它死后一直沒被移動過。學生交流討論得出四層:(1)當時的時間、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2)黃河象怎樣來到小河邊。(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4)黃河象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學生交流預設:天氣酷熱,動物干渴,需要喝水,就會來到河邊。再加上看到“腳踩著石頭”,作者就會完全可以想象出,大象不小心踩在一塊橢圓形的石頭上,深深地陷了進去。就會有了前面那悲慘的一幕。日子一天天過去,老象被沖積的泥沙掩蓋起來。象的尸體腐爛了,骨骼和大牙又經(jīng)過了漫長的時間,卻漫漫地變成了石頭一樣的東西化石)(生自由回答)學生交流:預設:1.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地理環(huán)境。2. 老象陷入淤泥的情形。3. 黃河象變?yōu)榛倪^程。1. 閱讀第二自然段,明白天氣炎熱老象才急需喝水,小河緩緩地流淌才容易沉積泥沙。2. 閱讀第三自然段,抓住“撲踏撲踏”、“有氣無力”、“疲勞”等詞語感情朗讀本段,明白因為疲勞老象陷入泥沙才沒有力氣掙扎。3. 閱讀第四自然段,用緊張稍快速的語氣朗讀老象落水并陷入淤泥的情景,用緩慢的語氣朗讀黃河象成為化石的過程。學生自由提問。學生交流:1、這具象化石是如何發(fā)現(xiàn)并挖掘的?學生:1973年 甘肅(發(fā)現(xiàn) 挖掘)。2、人們是怎樣挖掘出這樣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讀第7、8自然段。)3、此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化石的發(fā)現(xiàn)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時樣子。教師歸納板書:發(fā)掘化石)4、象化石被挖掘出來時是什么樣子的,請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在第8自然段的第4句。) 學生答: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的來歷。小組合作,結合黃河象骨骼化石的發(fā)掘情況和骨架情況,抓住細節(jié)描寫,展開合理想象,有條理有順序地說一說假想化石的來歷。師問:你覺得它有什么特點?課件出示圖片,幫助學生標注。教師可范讀。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