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版必修五齊桓晉文之事 學(xué)案 (1).doc_第1頁
魯人版必修五齊桓晉文之事 學(xué)案 (1).doc_第2頁
魯人版必修五齊桓晉文之事 學(xué)案 (1).doc_第3頁
魯人版必修五齊桓晉文之事 學(xué)案 (1).doc_第4頁
魯人版必修五齊桓晉文之事 學(xué)案 (1).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7-2018學(xué)年魯人版必修五齊桓晉文之事 學(xué)案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a.氣勢磅()礴 彀觫( ) 孝悌(d)之義b.設(shè)喻取譬() 褊()小 以畜()妻子c.君子遠(yuǎn)庖() 便嬖() 雞豚()狗彘d.放辟()邪侈 不贍() 蒞()臨寒舍答案:c解析:a.孝悌;b.畜;d.蒞。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在文中讀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見()之,曰:“牛何之?”b.曰:“是以足以王()矣?!眂.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答案:a解析:見。3.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組是( )a.無以,則王乎?對曰:“將以釁鼓?!眀.蓋亦反其本矣挾太山以超北海c.皆欲赴愬于王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d.愿夫子輔吾志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答案:c解析:a.以已,無通假字;b.蓋盍,反返,無通假字;c.愬訴,罔網(wǎng);d.無通假字,涂途。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句是( )a.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b.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c.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d.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無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b.挾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過c.度,然后知長短 度:用尺量d.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 恒:長久答案:b解析:超:越過。6.釋詞、譯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御:抵御。通過安撫百姓實行王道,沒有誰能阻擋得了。b.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易:換。宜:適宜。我并不是吝惜錢財才拿只羊去替換牛,難怪百姓要說我吝嗇哩。c.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乃:是。沒有關(guān)系,這正是仁愛之道,(因為您只)見到牛沒有見到羊。d.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獨:難道?,F(xiàn)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獸,而百姓卻一無所得,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d7.釋詞、譯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抑:難道。難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諸侯結(jié)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嗎?b.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見:看見。見:被。一車木柴看不見,是不愿用視力;百姓不被愛護,是您不愿廣施恩澤。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及:推及。尊奉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奉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東西放在手掌上轉(zhuǎn)動那么容易了。d.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緣:攀登。憑您現(xiàn)在的所作所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東西,簡直像是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答案:a8.多義詞辨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b.明c.道d.寡答案:d9.與“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兩項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c.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d.若是其甚與?答案:bd10.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他人有心,余忖度之。(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3)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4)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答案:(1)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夠揣摩得到。(2)視力能夠清楚地看到秋天鳥獸的毫毛,卻看不到整車柴禾。(3)如果沒有長久的仁義之心,不服從約束,行為不正的事,就沒有不做的了。(4)這樣只把自己從死亡中救出來,還恐怕來不及,哪里還顧得講求禮義呢。11.齊桓晉文之事節(jié)選自_,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寫_勸說_放棄_,采納“_”的主張發(fā)政施仁的經(jīng)過。答案: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齊宣王 霸道保民而王12.指出下面的內(nèi)容分別概括為什么成語。(1)吾力足以舉百斤,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2)從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答案:(1)明察秋毫 (2)緣木求魚閱讀下文,完成1316題。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13.與“臣未之聞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b.無以,則王乎?c.莫之能御也。d.將以釁鐘。答案:c14.對“之”字的意義和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a./b./c./d./答案:b15.加“”的“過”與“以”后均省略一詞,請補出。(1)“過”后省略的是( )(2)“以”后省略的是( )答案:(1)于 (2)之16.對“王坐于堂上”的“坐”與“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二者均為動詞,意義與現(xiàn)代相同。b.前為連詞(因為),后為動詞。c.前為動詞,后為連詞(因為)。d.二者均為連詞。答案:c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題。 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 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shù)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zé)o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礻幾??砷L有者,其唯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不以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五員亡,荊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鄭曰:“蓋是國也,地險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與舉?!比ム嵍S,見許公而問所之。許公不應(yīng),東南向而唾。五員再拜受賜,曰:“吾知所之矣?!币蛉鐓?。過于荊,至江上,欲涉,見一丈人,刺小船,方將漁,從而請焉。丈人度之,絕江。問其名族,則不肯告,解其劍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愿獻(xiàn)之丈人?!闭扇瞬豢鲜?,曰:“荊國之法,得五員者,爵執(zhí)圭,祿萬檐,金千鎰。昔者子胥過,吾猶不取,今我何以予之千金劍為乎?”五員過于吳,使人求之江上,則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為矣,而無所以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摶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1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其所寶者異也。b.見一丈人,刺小船。c.吾不受也。d.去鄭而之許。答案:c18.文中畫線的句子,暗換主語的一項是( )a.五員亡,荊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鄭。b.去鄭而之許,見許公而問所之。c.過于荊,至江上,欲涉。d.五員過于吳,使人求之江上。答案:a19.下列各組句子,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過于荊,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b.曰:“吾知所之矣?!币蛉鐓恰G胤^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c.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宋何罪之有?d.知不以利為利矣。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答案:b20.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達(dá)“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的一組是( )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 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 其主,俗主也,不足與舉。去鄭而之許。 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 為矣,而無所以為之。a. b.c. d.答案:a21.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