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選修《〈論語〉選讀》出辭氣遠鄙倍 學案.doc_第1頁
語文版選修《〈論語〉選讀》出辭氣遠鄙倍 學案.doc_第2頁
語文版選修《〈論語〉選讀》出辭氣遠鄙倍 學案.doc_第3頁
語文版選修《〈論語〉選讀》出辭氣遠鄙倍 學案.doc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7-2018學年語文版選修論語選讀出辭氣遠鄙倍 學案一、基礎(chǔ)知識1下列加點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a孔子沐浴而朝b滔滔者,天下皆是也c子路從而后,遇丈人d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解析a項沐?。含F(xiàn)指洗澡,古代“沐”指洗頭,“浴”指洗澡,本文指齋戒。b項滔滔:現(xiàn)指水大的樣子,本文形容動亂。c項丈人:現(xiàn)指妻子的父親,本文指年長的男子。d項五谷:都指五種農(nóng)作物,具體種類說法有所不同。2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a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過:拜訪b往者不可諫 諫:匡正,挽回c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 易:改變,改革d植其杖而蕓 植:立解析過:經(jīng)過。3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d)a止子路宿 b欲潔其身c見其二子焉 d子路從而后解析d項是名詞活用作動詞,a、b、c三項都是使動用法。4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c)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不得與之言丘不與易也a和不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相同c和不同,和不同d和相同,和不同解析連詞,因為;介詞,與、跟;介詞,跟、同;動詞,參與。5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微斯人,吾誰與歸”不相同的一項是(c)a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b果哉!末之難矣c子路行,以告d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解析c項是省略句,a、b、d三項與例句均為賓語前置句。6名句填空。(1)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2)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二、閱讀鑒賞(一)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a.b.c.d.解析a項則:連詞,表已然,已經(jīng)/連詞,表承接,那么。b項以:介詞,表工具,用/連詞,表承接,相當于“而”。c項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連詞,表修飾。d項焉:都是句末語氣詞,不譯。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c)a欲潔其身,而亂大倫b止子路宿c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d見其二子焉解析c項“仕”:做官,名詞用作動詞。a、b、d三項都是使動用法。9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荷丈人看重體力勞動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一點比孔子要高明。但他避世隱居,對政治的態(tài)度是消極的。b孔子不因潔身自好而離開政治,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政治態(tài)度是積極的,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c文中的荷丈人是亂世中的隱者。他對于子路跟著孔子周游列國而不從事農(nóng)業(yè),表示不滿,可是對孔子這位思想家是敬佩、贊賞的。d孔子雖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諸侯采納,但是仍然率弟子周游列國。他認為不逃避現(xiàn)實,積極行道,這是人臣應(yīng)盡的職責。解析c項中“可是對贊賞的”錯。10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譯文: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誰是老師?(2)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譯文:君臣之間的大義又怎么能廢棄呢?(二)高考模擬11(浙江)論語對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后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歐陽修朋黨論)答案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告訴我們,君子追求義,小人追逐利。這種思想反映在歐陽修的朋黨論中,即君子交友與小人交友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對義與利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解析首先明確歐陽修朋黨論句子中所闡述的“君子”與“小人”的不同,然后按要求從論語中找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句子,從而地一步分析它們表達的思想。淺議“荷丈人”中的儒道之爭荷丈人是春秋戰(zhàn)國之交亂世中的隱者,屬道家學派。先秦道家隱居遺世,一方面否定一切,齊萬物,一死生,泯是非得喪,以追求內(nèi)心調(diào)和;另一方面,議君相,譏儒墨,適己任性,甘貧賤以肆其志,“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于是“聃、周當路,與尼父爭涂(通途)”(文心雕龍論說)?!芭c尼父爭涂”的主要原因,是孔子的熱心救世與其政見不合。明乎此,就不難理解荷丈人與孔子的對立了。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木秀于林,堆出于岸,赫然一代宗匠。這樣一個大人物與其弟子周游天下推行政治主張,在當時影響極大,不僅魯國及周邊國家的君侯臣屬、士農(nóng)工商(如“子路宿于石門”一則中的“晨門”),而且遠離魯國交通極不便的邊鄙儀封人及其東游途中所遇的辯日小兒等,莫不知其事??梢哉f其知名度打破了國界,婦孺皆知。荷丈人當然是深知其人其事的。由于政見不合,當子路向他打聽老師孔子的去向時,他不失時機,鮮明地站在儒家對立面,反對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濟世態(tài)度,于是一場儒道間激烈奇特的論爭就理所當然地開始了。荷丈人主張清靜無為,主張避世,主張“小國寡民”。在他們看來,孔子到處奔波,試圖整治天下,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所以,當子路一開始向他問話時,他對子路很氣憤,很傲慢,后來見子路對他恭恭敬敬,又轉(zhuǎn)而熱情地接待他。但這是有用意的,是向子路展示田園生活的寧靜、安閑、團聚,實際上也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張,即清靜無為、隱居避安。而在儒家看來,君臣之間是恩義關(guān)系:君對臣有恩(賜其俸祿),臣對君就應(yīng)有義(守其大義)。所以,荷丈人這樣有才能、有學識的人就應(yīng)該出來做官,幫助君主平定天下,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子路說“不仕無義”,認為連長幼之間的禮節(jié)都沒廢除,君臣之間的大義怎么可廢除呢?荷丈人為了在亂世之中保持自己潔白之身,卻忘記了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