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詠鵝 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是唐代詩人駱賓王七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用詩詞來贊美鵝。 項:頸的后部。這里指鵝的脖子。 掌:詩中指鵝的腳掌。撥:劃。 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其為五律,精工整煉,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長歌,排比鋪陳,圓熟流轉(zhuǎn),或被譽為“絕唱”。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chǎn)生的思緒 。 床:今傳五種說法。一指井臺 二指井欄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講得即是臥具 五認為,床應(yīng)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疑:好像。 舉頭:抬頭。直譯: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韻譯 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只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xiāng)。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春曉:春天的清晨。曉,指天剛亮的時候。 不覺曉:不知不覺,沒有察覺到早晨的來到。 聞啼鳥:聽到小鳥的鳴叫聲;聞,聽到;啼,鳴叫。 夜來:夜里。 譯文 春日酣夢不知不覺到了早晨, 到處都是鳥兒明快的啼叫聲。 想起夜里的那陣陣風雨聲, 感嘆不知多少花兒零落在庭院。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作品注釋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常雙雙出沒。 作品譯文: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鴛鴦睡在沙上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揚柳醉青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生卒年不詳,生活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大約在咸豐年間(18511861)。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詩人。村居:在鄉(xiāng)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fā)形成的煙霧般水汽。 散學:放學。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東風:春風。 譯文:農(nóng)歷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漸漸發(fā)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fā)的水汽,煙霧般的凝集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nóng)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鄉(xiāng)村四月是南宋詩人翁卷所做的詩,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nóng)村春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xiāng)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nóng)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整首詩突出了鄉(xiāng)村四月(今樂清市淡溪鎮(zhèn))的勞動繁忙。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贊美,也表現(xiàn)出他對勞動人民的喜愛,對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因此,翁卷有鄉(xiāng)村詩人的美稱。翁卷揮墨了一幅農(nóng)民豐富、繁忙的鄉(xiāng)村田園生活了,從而襯托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滿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3.子規(guī):杜鵑鳥。 4.如:好像。 5.才:剛剛。 6.了:結(jié)束。 7.蠶桑:種桑養(yǎng)蠶。 譯文:一條小河流淌在碧綠的山間, 細雨微風中杜鵑在歡快地歌唱。 鄉(xiāng)村四月里人們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蠶桑又開始了插田。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字季凌登鸛雀樓,唐詩名,為題詠山西省永濟市鸛雀樓(又名鸛鵲樓)的篇章。由于鸛雀樓樓體壯觀,結(jié)構(gòu)奇特,氣勢雄偉,加之區(qū)位優(yōu)越,風景秀麗,歷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多來登樓觀瞻、放歌抒懷,并留下許多居高臨下,雄觀大河的不朽篇章。以該名為題的詩眾多,以李益、王之渙、暢當三人的同名作品最為著名。注釋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依:依傍。 4盡:消失。 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窮:盡,使達到極點。 7千里目:眼界寬闊。 8更:替、換。(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人賈島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詩。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簡練詩作。(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范陽(今北京房山)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1尋:尋訪。隱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 2.不遇:沒有見到。 3.童子:小孩。這是指隱者的弟子。 4.言:回答說。 5.云深:指山上云霧繚繞。處:地方。這里指隱者的行蹤。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隱者的徒弟, 他說,師傅已經(jīng)采藥去了。 還指著高山說,就在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風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時則訓:“季夏行春令,則谷實解落?!倍拢捍杭镜牡谝粋€月。編輯本段詩歌賞析這首詩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jīng)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范仲淹是主張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時曾擔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 漁者:捕魚的人。 但:只。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 味道鮮美的魚。 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波浪。 一葉舟:像落葉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江上來來往往無數(shù)人, 只知喜愛鱸魚之鮮美。 請您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xiàn)在滔滔風浪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今存詩400余首。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這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1)九月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民間很器重這個節(jié)日,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憶:想念。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2)異鄉(xiāng):他鄉(xiāng),遠離家鄉(xiāng)。 (3) 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 (4)倍:加倍,更加。 (5)遙知:遠遠的想到。登高:指民間在重陽節(jié)登高避邪的習俗。 (6)茱萸: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重陽節(jié)時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譯:我在異鄉(xiāng)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jié)良辰時總會思念起家鄉(xiāng)。雖然我人在他鄉(xiāng),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jié),故鄉(xiāng)的兄弟們要登高望遠,我想當他們在佩戴茱萸時,會發(fā)現(xiàn)只少了我一人。 韻譯:獨自流落他鄉(xiāng),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jié)良辰,越發(fā)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但是少我一人。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咀⑨尅?汪倫: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涇(jng)縣(在今安徽?。┨一ㄌ稌r,附近賈村的汪倫經(jīng)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宋蜀本李白集此詩題下有注曰:“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據(jù)此,后人多以為汪倫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澤、李子龍先后發(fā)現(xiàn)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xù)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仁素公之次子也,為唐時知名士,與李青蓮、王輞川諸公相友善,數(shù)以詩文往來贈答。青蓮居士尤為莫逆交。開元天寶間,公為涇縣令,青蓮往候之,款洽不忍別。公解組后,居涇邑之桃花潭”(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guān)于汪倫其人)。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則此詩當不早于此前。 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tǒng)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 不及:不如。 【譯文】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 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望廬山瀑布水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的詩,為七言絕句。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gòu)成的帶狀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譯文: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 , 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 , 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不無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1)發(fā):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朝:早晨。 (2)白帝:白帝城。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jié)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曾認為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jù)“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yīng)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3)辭:告別。(4)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5)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展葌黜懀示媒^。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6)還:歸;返回。(7)猿:猿猴。(8)啼:鳴、叫。(9)?。和Oⅰ#?0)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云繚繞,如在云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jīng)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蕩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是我國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鮮卑族間流傳的一首民歌,在中國古典文學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敕勒,中國古代民族,屬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稱赤勒、高車、狄歷、鐵勒、丁零(丁靈)?!咀⑨尅?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內(nèi)蒙古土默特旗一帶。 陰山即陰山山脈,今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東西走向。 穹(qing)廬游牧人住的圓頂氈帳。 野在這里應(yīng)讀為y。 見通“現(xiàn)”,讀 xin,呈現(xiàn)、出現(xiàn)。 【譯文】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最為膾炙人口的詩作。全詩共六句三十字,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并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游子吟:題下原注:“迎母溧上作?!碑敃r作者居官溧陽縣尉時所作。吟:吟誦。 游子:出門遠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臨:將要。 意恐遲遲歸:恐怕兒子在外遲遲不回家。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言:說。寸草:小草;萱草。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國傳統(tǒng)的母親花,相對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來表達子女的孝心。心:語義雙關(guān)。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得了。三春暉:春天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我們。 譯: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時她忙著縫兒子遠征的衣服,又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誰能說像萱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詠柳 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號四明狂客詠柳詩有兩首。一首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七言絕句,這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詩中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注釋1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此詩描寫的是垂柳。 2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的顏色如碧綠色的玉。 3妝成:裝飾,打扮。 4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shù)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shù)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絳(to):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農(nóng)歷二月,正是初春時節(jié)。 8似:好像,如同,似乎。譯文:如同碧玉妝扮著高高的柳樹,長長的柳條柔嫩輕盈,像千萬條綠色的絲帶低垂著。在春風中婆娑起舞。這一片片纖細柔美的柳葉,是誰精心裁剪出來的呢?就是這早春二月的風,溫暖和煦,恰似神奇靈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絲絲柳葉,裝點出錦繡大地。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詞牌名。據(jù)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diào)、雙調(diào)兩體。單調(diào)二十七字,雙凋五十四字,皆平韻。憶:懷念。 諳:熟悉。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 藍:藍草,葉子青綠色的可以用來制作染料。 譯:江南是個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風景。日出時,江邊紅花比火還紅艷,春天里,一江綠水仿佛被藍草浸染。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煙波釣徒,生于唐天寶2年,婺州金華人譯: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詞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1.漁歌子:原是曲調(diào)名,后來人們根據(jù)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說在湖北省黃石市。 3. 白鷺:一種水鳥,頭頸和腿都很長,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葉、竹篾編的寬邊帽子,常作雨具,又稱斗笠。箬是一種竹子。 6.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絲編織成的、披在身上的、用來遮風擋雨的衣服。 7:鱖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zhì)鮮美,十分可口。 8.歸:在文中是指回朝廷,字面解釋為回。 【白話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嬌艷的桃花隨著流水漂去,水中嬉戲的鱖魚又大又肥。江岸上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身披著綠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著斜風細雨。他沉浸在垂釣的歡樂和美麗的春境之中,樂而忘歸。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譯文 深秋時節(jié),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霧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車來,是因為這傍晚楓林的美景著實吸引了我,那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兒還要紅。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時候的山。 3徑:小路。 4斜:此字讀xi,為傾斜的意思。 5. 坐:因為。 6、霜葉:被霜打過的楓葉。 7、遠上:登上遠處的。 8、山:高山。 9、車:轎子。 10、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江楓:寒山寺旁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的名稱。楓橋也叫封橋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譯文:在月落時,伴著幾聲烏鴉的啼叫,結(jié)霜了,漁火點點,只剩我獨自對愁而眠,心中只感寂寞。蘇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唐代著名詩人張繼途經(jīng)寒山寺時,寫了千古名篇楓橋夜泊。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白居易同稱劉白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天涯:天邊。 銀河:天河。古人以為黃河和銀河相通。 牽??椗恒y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譯文】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狂風勁吹,波濤洶涌,巨大的水勢如同來自天涯?,F(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自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詩,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1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寫的詩,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fā)自己孤獨郁悶的心情。 2絕:無,沒有。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 3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 4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5人蹤滅,沒有人的蹤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 l):(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譯文:四周的山上沒有了飛鳥的蹤影,小路上連一絲人的蹤跡也沒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升華:四周的山連綿起伏,空曠的,沒有了飛鳥的鳴叫和蹤影,所有穿梭在山內(nèi)外的小路上沒有了人的行蹤,只有在那寬廣平靜的江上,一個披著蓑戴著笠的老漁翁,一個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獨自垂釣。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清明我國傳統(tǒng)的掃墓節(jié)日,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后。 欲斷魂形容愁苦極深,好像神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本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借部請問。譯:清明節(jié)這天細雨紛紛,路上行人好像斷魂一樣面帶憂愁之色。向人詢問酒家哪里有呢?牧童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深處的村莊。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1)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找花欣賞。 (2)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3)蹊(x):小路。 (4)嬌:可愛的。 (5)恰?。盒稳蔌B叫聲音和諧動聽。 (6)留連:同“流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該詩句用來形容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的樣子?!傲暨B”是個“聯(lián)綿詞”。 (7)江畔:江邊。 (8) 時時:時常。 (9)啼:(某些鳥獸)叫。 (10)自在:自由,無拘無束地。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在花間不斷歡唱。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也是一首寫景狀物的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杭州美麗的湖光山色沖淡了蘇軾內(nèi)心的煩惱和抑郁,也喚醒了他內(nèi)心深處對大自然的熱愛瀲滟(lin y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就好像水要溢出。 方好正顯得美。 空蒙細雨迷茫的樣子。 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縣)西,所以稱為西施。 相宜:也顯得美麗動人。 西湖水光在陽光的照耀下閃動著,波光粼粼,看起來美麗極了。山色在云霧的籠罩下。迷迷茫茫,雨中的西湖也顯得非常奇妙。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諠鞯纳缴撬诺难b飾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怎樣裝扮都那么美麗。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詩,該詩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的奇思異彩。(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光芒。 (3)兩: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5)潭面:指湖面。 (6)相:相互。 (7)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8)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9)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0)遙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遙望洞庭山水色”一說。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和諧 。無風的時候,就像一面未經(jīng)打磨的迷蒙的銅鏡。那月光下洞庭湖蒼翠欲滴的江山,從遠處看,就像是在白銀盤盛放著的一枚青色的釘螺。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小字獾郎,晚號半山,封荊國公。漢族。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仁宗慶歷進士。嘉祐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 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強化統(tǒng)治力量,以防止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元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用來驅(qū)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 除:去。 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qū)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而又溫暖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nóng)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lián)。 千門萬戶 :形容房屋廣大或住戶極多。 鞭炮響轉(zhuǎn)眼間一年已過, 屠蘇酒暖心房春風吹拂。 旭日升千門萬戶多明亮, 人人用新桃符換舊桃符。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酒。家家戶戶都被太陽的光輝普照著,每年春節(jié)都取下了舊春聯(lián)換上新春聯(lián)。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1130.9.151200.4.23)南宋哲學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美妙的好詩,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春日這首七言詩是宋朱熹所作,其中“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為名句。詩的大意是:風和日麗來到泗水邊賞景,一望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很容易認識到東風的面容,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1、 題、春日:春天。 2、 勝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 尋芳:春游賞花。 4、 泗水:水名,在山東省。 5、 濱:水邊,河邊。 6、 光景:風光景物 7、 等閑:平常、輕易?!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 東風:春風 譯文;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側(cè):從側(cè)面看。 側(cè):側(cè)面。 各不同:不相同。 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 緣:同“原”, 因為;由于。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譯:從正面看廬山、從側(cè)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詞語注釋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nèi)。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辫b:鏡。古人以銅為鏡,包以鏡袱,用時打開。 鑒:古代的鏡子。 “天光”句:是說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徘徊:移動。 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里指方塘之水。那(n)得:怎么會。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許:這樣清澈。如許:如此,這樣。 為:因為。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的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艨艟”:古代戰(zhàn)艦名,這里指大船。一毛輕:像羽毛一般輕盈。 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江心。引(那通 哪) 。告訴我們要不斷學習。 詩詞譯文 【其一】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被打開,清澈明凈,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閃耀晃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其二】 昨天夜里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艦大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由自在地順漂。2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山東濟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東章丘,逝于臨安,享年七十二歲。李清照詩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后不肯茍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歷史故事來諷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義,表示了希望抗戰(zhàn),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兩句,尤其鏗鏘有力。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項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lǐng)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得大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全文賞析: 活著的時候應(yīng)該作為人中豪杰, 就是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們還在思念項羽, 他在慘遭失敗之時,寧可自殺也不逃回江東。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陸游(1125-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示兒:示,告訴,告訴兒子。 元:與原相同。 但:只是。 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冀州、兗(yn)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體育場地建設(shè)中的工程難題及應(yīng)對措施
- 初中德育課程改革計劃
- 城市綠化帶維護保修及售后措施
- 2024學年數(shù)學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計劃
- 以形助數(shù):高中代數(shù)可視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 以幼兒為本:A幼兒園“同課異構(gòu)”教研活動的實踐探索與成效研究
- 以學生為中心:中職基礎(chǔ)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多維探究
- 以太極柔力球教學為鑰:開啟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和諧之門
- 以聲為翼:中學音樂教學中歌唱訓練的多維探索與實踐
- 工廠工業(yè)用地買賣合同協(xié)議書范文
- 公務(wù)員培訓包過班協(xié)議書范本
- 2021學堂在線網(wǎng)課《生活英語讀寫》課后作業(yè)單元考核答案
-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超星爾雅答案貴州大學-
- 職業(yè)危害防護設(shè)施、器具檢查維護記錄
- 食品全過程防護工作手冊(食品防護計劃)
- Q∕GDW 12162-2021 隔離開關(guān)分合閘位置雙確認系統(tǒng)技術(shù)規(guī)范
- 燃氣入戶安檢培訓PPT.ppt
- 臨概題庫(南醫(yī)大)--內(nèi)科部分
- 古代漢語授課教案(郭錫良版)教案分享
- 裝載機驅(qū)動橋培訓
- 中暑急救知識及處理流程(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