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2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課件 18 魯教版必修1.ppt_第1頁
高中地理 2.2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課件 18 魯教版必修1.ppt_第2頁
高中地理 2.2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課件 18 魯教版必修1.ppt_第3頁
高中地理 2.2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課件 18 魯教版必修1.ppt_第4頁
高中地理 2.2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課件 18 魯教版必修1.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要內(nèi)容 考點1 了解大氣的受熱過程理解大氣保溫作用的原理 考點2 理解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 大氣上界 地球 赤道 大氣的熱量是否直接來自太陽輻射呢 大氣對太陽輻射有什么影響呢 知識背景 太陽輻射光譜 讀右圖回答 1 圖中a b c分別表示什么 太陽輻射能主要集中在哪個部分 a為紫外區(qū) b為可見光區(qū) c為紅外區(qū) a b c 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見光區(qū) 知識背景 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0 50 100 50 100 12 50 紫外線 紅外線 可見光 吸收紅外線 選擇性 o3 co2 水汽 吸收紫外線 到達地面的主要是可見光 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的能量很少 一 大氣的吸收作用 特點 o3 co2 水汽 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 2 大氣的受熱過程及保溫作用 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 短 大氣上界 地面 地面增溫 大氣輻射 大氣逆輻射 射向宇宙空間 射向宇宙空間 起到保溫作用 地面輻射 被大氣中的吸收 co2 h2o 大氣增溫 被大氣吸收 少 太陽暖大地 大氣還大地 大地暖大氣 地面增溫 大氣吸收 太陽暖大地 大氣還大地 大地暖大氣 判斷 大氣中的水汽和co2越多 大氣逆輻射越弱 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越多 大氣逆輻射 思考題 1 在晚秋和寒冬 為什么霜凍多出現(xiàn)在晴朗的夜晚 因為晴朗的夜晚 天空少云或無云 大氣逆輻射弱 地面輻射的熱量散失多 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氣溫很低 容易出現(xiàn)霜凍 例1 2009南京模擬試題 下列四幅圖中的地點均為北半球同一緯度 同一季節(jié) 其中氣溫最低的是 解題思路 白天與夜晚相比 白天由于太陽輻射的因素 因比夜晚的氣溫高 因此四幅圖中 a c的氣溫比b d高 a c相比 c點有云層遮擋 白天云層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有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 所以c點氣溫低于a點 b d相比 d點有云層遮擋 夜晚太陽已經(jīng)落山 因此大氣熱量主要依靠地面輻射而來 大氣對地面輻射起保溫作用 而云層的存在使保溫作用加強 因此有云的夜晚氣溫高于晴朗的夜晚 因此b點氣溫最低 2008年江蘇卷 讀圖 完成1 2題 1 圖示箭頭中 代表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熱源的是a b c d 2 表示大氣補償?shù)孛孑椛錈崃康募^是a b c d 例2圖12是 大氣熱力作用關聯(lián)示意圖 讀圖回答2 3題 3 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直接來自a ab bc ed d4 表示大氣補償?shù)孛孑椛鋼p失熱量的箭頭是a ab bc cd d b c 小結 1大氣的受熱過程太陽暖大地 大地暖大氣 大氣還大地所以低層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2大氣保溫原理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這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部分熱量 從而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 考點2 理解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 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huán)流 a b c 地面受熱 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冷卻 空氣收縮下沉 地面 高空 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huán)流 a b c 高 低 低 高 高 低 400 300 300 1200 1200 1000 地面冷熱不均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 叫熱力環(huán)流熱力環(huán)流 是大氣運動的最基本形式 冷熱不均 大氣的垂直運動 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差 大氣的水平運動 熱力環(huán)流 大氣運動的最簡單 最基本的形式 1 氣壓的高低一般只在同一高度上比較 2 同一地點 氣壓值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且高低空的氣壓高低相反 3 等壓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壓區(qū) 下凹的地方是低壓區(qū) 高高低低 規(guī)律小結 a c 高 低 低 高1200 高1200 低1000 b b a c 300 400 300 百帕 1010 受熱 冷卻 冷卻 4 冷熱狀況垂直運動狀況氣壓分布狀況 2007年南京調(diào)研卷 地球上的大氣運動既復雜又有規(guī)律 讀圖回答 例3若上圖為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 有關甲 乙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a 甲地比乙地氣溫高 氣壓高b 甲地比乙地氣溫低 氣壓高c 甲地比乙地氣溫高 氣壓低d 甲地比乙地氣溫低 氣壓低 地面 氣流上升的地方溫度高地面 氣流下沉的地方氣壓高 b 1 把1至4點按氣壓由高到低排序 2 在1 2 a b之間繪出熱力環(huán)流過程箭頭 3 a b哪受熱 哪冷卻 1 3 4 2 受熱 冷卻 4 a b 兩點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條緯線 此時若地球位于近日點 則a點處在 陸地或海洋 海洋 思考 3 請大家分析 海陸風的形成 海風 陸風 海陸風 地面 氣流上升的地方溫度高地面 氣流下沉的地方氣壓高 分析 1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冷熱不均2熱力環(huán)流的過程是先垂直運動后水平運動3氣流上升的地方溫度高 氣流下沉的地方氣壓高 熱力環(huán)流小結 1 什么是風呢 2 你能感覺到風的存在嗎 水平面上存在著氣壓梯度 就產(chǎn)生了促使大氣由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的力 叫水平氣壓梯度力 1 水平氣壓梯度力 風 二 空氣的水平運動 a 垂直于等壓線 b 由高壓指向低壓 水平氣壓梯度力是 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1008 1010 1006 百帕 高壓 低壓 理想狀態(tài)的風 風向垂直于等壓線并由高壓指向低壓 a 自轉偏向 左 右 關于左右 眼睛看箭頭方向 左手在的一邊是左邊 右手在的一邊是右邊 關于偏向 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南半球偏轉方向 北半球偏轉方向 初始方向 2 地轉偏向力 百帕 100010051010 水平氣壓梯度力 地轉偏向力 北半球 a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b 垂直于空氣的運動方向 即風向 c 由低緯向高緯增大 30 在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風 北半球高空 百帕 10001005101010151020 氣壓梯度力 地轉偏向力 風向 氣壓梯度力 地轉偏向力 風向 3 地面摩擦力 地轉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與空氣運動方向相反 請依據(jù)圖中風向 畫出空氣運動時的受力情況 水平氣壓梯度力 b a a 風向 等壓線越密集 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 風速越大 b 畫出ab兩點的風向 比較ab兩點風力的大小 水平氣壓梯度力 地轉偏向力 使風向垂直于等壓線 使北半球風向右偏 南半球風向左偏 地面摩擦力 大氣作水平運動所受的力 二力平衡 風向平行于等壓線 三種力共同作用下 風向斜穿等壓線 與空氣的運動方向相反 空氣產(chǎn)生水平運動的原動力 1 引起大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