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曲線造型(三).doc_第1頁
UG曲線造型(三).doc_第2頁
UG曲線造型(三).doc_第3頁
UG曲線造型(三).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曲線造型(三)CurveOperation吳立軍周超明(浙大旭日科技CAD/CAM/CAE培訓中心 310027)本期講述曲線造型中有關曲線操作方面的內(nèi)容,所謂曲線操作是指對已存在的曲線進行幾何運算處理,如曲線偏置、橋接、投影、合并等。Offset Curve曲線偏置【功能】對已存在的二維曲線(如直線、弧、二次曲線、樣條線以及實體的邊緣線等)進行偏置,從而產(chǎn)生新的曲線?!静僮鞑襟E】1. 調(diào)用Offset Curve,彈出圖1對話框。圖1l Solid Face:選擇一個實體的面,該面上所有的邊緣線將進行偏置。l Solid Edge:選擇一條實體的邊緣線,僅對所選邊緣線進行偏置。2. 選擇偏移的曲線。3. 設置相關參數(shù)。圖21) Offset by:指定偏移方式。有3種偏移方式:l Distance:在曲線所在的平面內(nèi)偏移曲線。需指定偏移的距離和產(chǎn)生偏移曲線的數(shù)量。l Draft:拔模方式。將曲線按指定的拔模角度(DraftAngle)偏移到與曲線所在平面相距拔模高度(DraftHeight)的平面上。拔模高度是原曲線所在平面和偏移后所在平面間的距離。拔模角度是偏移方向與原曲線所在平面的法線所的夾角。如圖3所示。圖3l Law Control:法則控制。通過定義法則函數(shù)定義偏移曲線距離。2) Distance:偏移距離。3) Draft Height:拔模高度。4) Draft Angle:拔模角度5) Trim:修剪方式。l None:不修剪。l Extended Tangents:切線延伸。l Fillet:倒圓角。圖46) Extend Factor(略)7) Group Obiects(略)8) Approx Tolerance:公差。9) Number of Copies:一次性創(chuàng)建的偏移曲線數(shù)。10) Reverse direction:反方向。選定曲線后,曲線上將出現(xiàn)一箭頭,用于顯示偏移方向,如圖5所示。如果方向不對,可單擊Reverse direction按鈕,即可使該方向相反。圖511) Redisplay Reference Objects:重新顯示參考對象。12) Associative Output:相關性輸出。在UG中,很多操作都有此選項。選中此選項,則偏置后產(chǎn)生的曲線(可稱為子幾何體)與原曲線(亦可稱為父幾何體)相關,編輯父幾何體,子幾何體也將隨之改變。13) Input Curves:對輸入曲線(原曲線)的處理方式。偏置后可將輸入曲線:l Retain:保留原曲線。l Blank:隱藏原曲線。l Delete:刪除原曲線。l Replace:代替原曲線。若相關性輸出時,只有前二項。Bridge curve橋接曲線【功能】用于光順連接兩條分離的曲線(包括實體、曲面的邊緣線)。在橋接過程中,系統(tǒng)實時反饋橋接的信息,如橋接后的曲線形狀、曲率梳等,有助于分析橋接效果。【操作步驟】1. 調(diào)用Bridge curve,彈出橋接工具對話框(略)2. 選取橋接方式:連續(xù)方式/形狀控制。3. 第一選擇步下選取第一條被橋接曲線。4. 第二選擇步下選取第二條被橋接曲線。5. 修改順接位置。6. 單擊Cancel結束橋接或選“新橋接”(New Bridge)做另一個橋接?!具x項說明】1. Selection Steps:選擇步。1) 第一步,F(xiàn)irst Curve圖標。選中此圖標后,選取第一條被橋接的曲線。2) 第二步,F(xiàn)irst Curve圖標。選中此圖標后,選取第二條被橋接的曲線。3) 第三步,Reference shape Curve圖標。選中此圖標后,選取一條已存在的曲線來控制橋接曲線的形狀,如圖6所示。第三選擇步只有在Continuity Method方式為Tangent(相切連續(xù)),且Shape Control方式為End Point或Peak Point時才有效。圖62. Continuity Method:連續(xù)方式1) Tangent:相切連續(xù)。橋接曲線與兩條曲線在連接點處相切連續(xù)。2) Curvature:曲率連續(xù)。橋接曲線與兩條曲線在連接點處以曲率連續(xù)方式過渡,曲線過渡更為光順,但橋接曲線階次較高,Shape Control方式也只有2種可選:End Point或Peak Point。圖73. Start/End Location:起/止位置橋接曲線默認的起/止位置是曲線的端點,用戶也可以改變橋接的起/止位置,步驟如下:選擇要改變橋接的起/止位置的曲線(在Selection Steps中選擇第一條曲線圖標或第二條曲線圖標,并相應地選擇第一條曲線或第二條曲線)設定橋接點位置(有三種方式可以改變設定橋接點位置拖動Start/End Location文字下的拉桿來改變橋接位置;Start/End Location文本框中輸入點在曲線上的百分比;選擇Specify Location按鈕,利用隨后彈出的點構造器對話框,直接在所選曲線上選擇橋接點位置)。4. Specify Location:指定位置。5. Reverse Direction:反轉方向。反轉橋接曲線在當前選定曲線處的切向量的方向。如圖8所示為反轉第一第曲線和橋接曲線的切線斜率(在Selection Steps中選擇第一條曲線圖標然后單擊Reverse Direction按鈕)。圖86. Shape Control:形狀控制用于確定橋接曲線的形狀。1) End Point:改變橋接曲線與兩條曲線在連接點處的切線矢量值,從而達到控制橋接曲線形狀的目的。利用Tangent Magnitude(切線矢量值大?。┩弦稦irst Curve或Second Curve滑桿或直接在First Curve或Second Curve文本框中輸入切線矢量值的大小。2) Peak Point:通過改變橋接曲線的深度(Bridge Depth)、偏斜值(Bridge Skew)和剛度控制(Stiffness control)來控制橋接曲線的形狀。在相切連續(xù)方式下剛度控制無效。3) Conic:二次曲線。該方式只在相切連續(xù)方式下才有效,用來控制圓錐曲線的Rho來控制橋接曲線的形狀。Join合并曲線【功能】將相連的曲線或邊緣線合并起來,合并后的曲線是可以是一條原始曲線近似的三次方多項式曲線,也可以是一條樣條線?!静僮鞑襟E】1. 選擇要合并的曲線或邊緣線。2. 設置連接參數(shù)。3. 單擊MB2,即可連接成鏈曲線。Project投影【功能】將曲線或點投影到一個面上。若曲線投影到某一曲面時,投影曲線超出了曲面,超出的部分將自動被裁剪掉?!静僮鞑襟E】1. 調(diào)用Project工具。2. 選擇要投影的點或曲線。3. 選擇Faces/Planes圖標,并選擇將要投影到的表面或平面。4. 設定相關參數(shù)。5. 單出MB2或Apply按鈕。【選項說明】在投影對話框中,需要注意投影方向的選擇:1. Along Face Normal:沿面法線投影。2. Toward a Point:將曲線向指定點投影,在投影面上產(chǎn)生交線.3. Toward a line:將曲線向指定線投影,在投影面上產(chǎn)生交線。4. Along a Vector:沿一矢量進行投影。5. At Angle to Vector:與某一矢量成一角度的方向進行投影。6. Equal Arclength:等弧長投影。由X-Y坐標系向曲線的U-V坐標系進行曲線投影。Combined Projection組合投影【功能】跟據(jù)曲線在兩個相互垂直的面上的投影來來得該曲線,是投影的逆過程。【操作步驟】1. 調(diào)用Combined Project工具。2. 選擇第一條曲線。3. 選擇第二條曲線。4. 設定第一條曲線的投影方向。5. 設定第二條曲線的投影方向。6. 單出MB2或Apply按鈕。圖9Intersection Curve相交線【功能】在兩組對象間創(chuàng)建相交曲線。各對象可以是一個表面(若為多個表面,則必須屬于同一個實體)、一個片體、一個基準面或者是一個實體?!静僮鞑襟E】1. 調(diào)用Intersection Curve工具。2. 選擇第一組對象。3. 選擇第二組對象。4. 單出MB2或Apply按鈕。圖10Section Curve截面線【功能】由指定平面與實體產(chǎn)生相交的曲線?!静僮鞑襟E】1. 調(diào)用Section Curve工具。2. 選取要求截面線的物體。3. 選擇一種截面方式,并定義相交平面。圖11Extract Curve析出線【功能】析出實體的邊緣成之成為曲線。析出線與原對象無相關性?!具x項說明】調(diào)用Extract Curve工具后,彈出析出線對話框,共有6種析出方式:1. Edge Curves:抽取出實體或表面的邊緣線。步驟:選擇Edge Curves按鈕選取要抽取的邊緣:一個一個邊緣選取,或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All Edge in a Face按鈕然后選取一個面,或者選擇All Edge in a Body按鈕然后選取一個實體單擊MB2或Apply按鈕。圖122. IsoParametric Curves:等參數(shù)線。在所選曲面上,沿著指定的U/V參數(shù)創(chuàng)建曲線(步驟:選擇IsoParametric Curves按鈕選取曲面,并設定參數(shù)單擊MB2或Apply按鈕,即可生成等參數(shù)線)圖133. Silhiuette Curves:輪廓線。提取出實體或封閉曲面的外形輪廓線。選中實體或封閉的曲面后,外形輪廓線即刻產(chǎn)生。創(chuàng)建的外形輪廓線的外形取決于當前工作視圖(步驟:選擇Silhouette Curves按鈕選取實體或封閉的曲面)。4. All in Work View:工作窗口中的所有邊緣線、輪廓線等。創(chuàng)建的外形輪廓線的外形取決于當前工作視圖(步驟:選擇All in Work View按鈕選取實體或封閉的曲面)。5. Isocline curves:等斜角線(略)。6. Shadow Outlin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