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訓練報道的現(xiàn)場感.docx_第1頁
增強訓練報道的現(xiàn)場感.docx_第2頁
增強訓練報道的現(xiàn)場感.docx_第3頁
增強訓練報道的現(xiàn)場感.docx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增強訓練報道的現(xiàn)場感軍事記者2013年第12期葛松【見報稿】打了1天仗 連搬3次家劉剛“什么?又要搬家?!”南國某演兵場上,導調組下發(fā)的一道“宿營地暴露,立即轉移”命令,讓剛剛經歷“戰(zhàn)火”洗禮、還沒來得及休息片刻的某旅官兵,個個驚訝不已。“也難怪大家這么意外,演練半日,這已是第二次要搬家了。”帶隊參加演練的該旅發(fā)射一營營長萬新亮,悄悄向筆者“告密”。原來,天剛蒙蒙亮,一陣急促的警報聲就將睡夢中的官兵驚醒,全營上下聞令而動,火速開進預定地域。然而,當饑腸轆轆的官兵回到宿營地時,“全員全裝立即轉移至2號地域”的命令就接踵而至,讓大家飽餐一頓的夢想泡了湯。好不容易在新的宿營地域安頓下來,已是時近中午。官兵草草扒了幾口飯,新的火力突擊命令再度傳來。頃刻間戰(zhàn)車轟鳴、呼聲陣陣,萬營長帶領官兵如離弦之箭直插發(fā)射陣地隨著一聲“點火”令下,墨綠色的導彈騰空而起,成功“命中”。班師回營,連戰(zhàn)告捷的喜悅還未散去,就出現(xiàn)了本文開頭的一幕。大家七嘴八舌地向營長倒苦水:7月的南國已是酷熱難當,更別提在雜草叢生、密不透風的大山深處了。好不容易重新搭起帳篷安營扎寨,屁股還沒挨過床板就又要拆掉重來,誰都有點舍不得?!皥?zhí)行命令!是守著勞動果實等死,還是保存實力戰(zhàn)勝敵人重要?”萬營長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一聲斷喝仿佛一針清醒劑,再次激起了官兵的斗志。一場不見硝煙的特殊戰(zhàn)斗隨即打響:拆卸偽裝、收攏裝具、裝車加固官兵平時過硬的訓練積累派上了大用場。筆者注意到,官兵不僅把裝備物資全部撤收干凈,還把平整場坪時移走的草皮、樹苗重新歸位。數(shù)小時后,剛剛還帳篷林立的山坳一角已是空空如也、片紙不留,若非親眼目睹,真不敢相信這里曾經駐扎過百十號人。敵特襲擾、衛(wèi)星過頂該營官兵不斷接受重重考驗。月上梢頭,演練終于告一段落。野戰(zhàn)帳篷內,始終緊繃心弦的官兵看沒啥動靜,逐漸放松了警惕。指揮車內,筆者也松了一口氣,這下不會再有啥“課目”了吧。這時,一直堅守崗位的該旅旅長陳在望沖筆者使了個眼色:“別急,好戲還在后頭!”說話間,一陣急促的警報聲驟然劃破夜空,作戰(zhàn)參謀發(fā)出指令:“一營,立即轉換宿營地域!”(刊于火箭兵報報2013年7月17日一版)【編輯隨感】一、以小見大聚焦實戰(zhàn)化主題這篇稿件,是火箭兵報“新風勁吹演兵場”專欄刊發(fā)的反映第二炮兵部隊實戰(zhàn)化訓練的諸多稿件之一。近年來,第二炮兵部隊大力推進實戰(zhàn)化訓練,戰(zhàn)場環(huán)境越設越難、交鋒對手越來越強、作戰(zhàn)流程越演越真,演訓一線不斷涌現(xiàn)官兵從難從嚴求實訓練的感人事跡和創(chuàng)新亮點。在這個大背景下,火箭兵報強化輿論引導,將報道視角瞄準火熱的演兵場,在一、二版顯著位置集中刊發(fā)了一系列反映嚴實訓風的稿件,跟進報道戰(zhàn)略導彈部隊實戰(zhàn)化訓練的創(chuàng)新探索。這些稿件一經推出,就得到了上級領導和讀者的高度認可,也受到了廣大基層報道骨干的一致熱捧,編輯部辦公室的案頭,每天都擺滿了體裁各異、或長或短的基層來稿,有時一天甚至收到幾十篇,而打了1天仗 連搬3次家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說,編輯的工作就如同鑒寶師一樣,必須具備敏銳的發(fā)現(xiàn)力、挑剔的眼光和寧缺毋濫的標準,挑出寶石堆里最閃亮、最完美、最具價值的那一顆。因此,在對這些稿件進行篩選之前,筆者頭腦中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標準:開口要小,不能貪大求全,一味追求大場面;角度要新,不能因循守舊,沿用套路;語言要活,不能平鋪直敘,沒有嚼勁。正是基于這些考慮,在對多篇自發(fā)來稿一番沙里淘金之后,打了1天仗 連搬3次家進入眼簾,讓有些審美疲勞的筆者看到了變化。眾所周知,一場演練任務中,可寫的素材、可選擇的切入點很多,而作者獨辟蹊徑,從“搬家”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入手,用大量篇幅生動再現(xiàn)了幾次部署轉換的緊張氣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演練任務的激烈程度。盡管稿件還有一些瑕疵,但在筆者看來,仍不失為一篇以小見大的好稿。隨后,筆者立即與作者及時取得了聯(lián)系,并就稿件中表述不太準確和需要充實完善的細節(jié)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原稿基礎上對文字進行了調整潤色后推薦到一版,并很快見報。二、善用鮮活故事凸顯現(xiàn)場感與許多其他類型的新聞報道樣式相比,描寫性新聞可讀性更強,傳播信息的能力也更強。長期致力于媒介研究的羅伊彼得克拉克認為,人一般總是用描述去獲知、去理解、去記憶、去尋找意義。因為,描寫性新聞更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正因為此,要寫好寫活軍事報道,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凸顯現(xiàn)場感,讓文字多一些“硝煙味兒”。而要實現(xiàn)這一終極目的,善用鮮活的語言講故事是必由之路。拿打了1天仗 連搬3次家這篇新聞特寫來說,可以說通篇文章都在講故事,都在給讀者呈現(xiàn)一個又一個生動的畫面。先看標題,“打仗”和“搬家”兩個動作、“1天”和“3次”兩個數(shù)據形成了鮮明對比,強烈的畫面感很容易激發(fā)讀者看下去的閱讀興趣;再看開頭,上來就是一句“什么?又要搬家!”,未見其面先聞其聲,官兵們意外驚訝的表情躍然紙上;縱覽全文,作者仿佛一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用拉家常式的語言,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述了3次搬家的曲折經歷,還巧妙地借助營長“告密”、官兵倒苦水、旅長使眼色等頗具戲劇性的情節(jié)交代了事件發(fā)生的背景,讓讀者感覺如同在看一部精彩的電影,不愿意輕易放過中間任何一個“鏡頭”。需要把握的一點是,講故事不同于簡單地羅列故事,而是要有詳有略,對那些能夠體現(xiàn)稿件主題的故事和細節(jié)要“濃墨重彩”,對那些與文章主旨無關的則要果斷舍棄。這篇稿件重點在于“搬家”,倘若再繼續(xù)講述搬家之后的事,不但有畫蛇添足之嫌,而且會削弱主題的表現(xiàn)力。因此,文章寫到“頃刻間戰(zhàn)車轟鳴、呼聲陣陣,萬營長帶領官兵如離弦之箭直插發(fā)射陣地”時就戛然而止,一個省略號將如何占領陣地、如何起豎發(fā)射等轟動場面一帶而過。同樣,文章用作戰(zhàn)參謀的一條指示作為結尾,并沒有再寫第3次搬家的具體情況,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三、在“走轉改”中直達新聞現(xiàn)場在長期從事軍事新聞報道采寫編輯工作過程中,筆者深深體會到,好的音樂可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好的稿件同樣能讓人久久回味,關鍵是看能不能把故事講得更“抓人”。嚴格說來,打了1天仗 連搬3次家的文字算不上非常優(yōu)美,它的抓人之處,就在于作者對現(xiàn)場原汁原味的把握。這種把握,離不開對新聞主題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積累,更離不開與新聞現(xiàn)場的“零距離接觸”。因此,透過這篇稿件,我們更應該深刻領悟一個理念:辦公室里永遠聞不到戰(zhàn)場的硝煙味兒,要想讓讀者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戰(zhàn)場的硝煙,記者首先要抵近“戰(zhàn)場”前沿,貼近基層官兵,貼近訓練實際,獲取最鮮活的故事和第一手資料。近年來,新聞戰(zhàn)線廣泛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火箭兵報社積極行動、主動作為,分批次分階段派出編輯記者走進大山坑道、深入基層班排、走上導彈陣地,在與普通官兵“五同”中感知基層冷暖、傾聽官兵呼聲、收獲新聞靈感。與此同時,火箭兵報先后推出了走轉改一線傳真走轉改記者觀察走轉改記者親歷新春走軍營以及新風勁吹演兵場等欄目,持續(xù)加大對“走轉改”新聞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