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同步練習.doc_第1頁
《記承天寺夜游》同步練習.doc_第2頁
《記承天寺夜游》同步練習.doc_第3頁
《記承天寺夜游》同步練習.doc_第4頁
《記承天寺夜游》同步練習.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記承天寺夜游同步練習一、積累運用1.對文章的分析,說得不正確的一項( B )A運用比喻描寫月色,獨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謂如詩如畫,一個寧靜淡雅的境界,真讓人心醉神迷。B這篇短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貶謫中的那種凄涼、孤寂的特殊心境。C這篇隨筆性的小品,敘事簡潔,寫景如繪,而抒情則寓于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閑”。 D本文語言簡潔、準確、形象,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間最敏感的特征,以極其少的文字,包羅較多的內(nèi)容,凝練含蓄。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A本文寫在作者貶職期間,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感情與柳宗元小石潭記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與“閑”字相關(guān)。C蘇軾此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官,所以他自稱閑人。D本文寫景較為簡潔,用素描的筆法,寫月色,寫景物,給人清靜雅致的感覺。3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C ) A“欣然起行”一句寫出了作者賞月的興奮喜悅之情。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和對人生的感慨。C蘇軾“念無與為樂者”的“樂”與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樂”在思想內(nèi)容上有著相同的意味。 D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了一個“閑”字。4.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和起因。B、第句寫出了作者與張懷民的情趣相投。C、第句描寫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顧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無寸縷之絲景。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貶后復雜的內(nèi)心感受。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文章以寥寥數(shù)語描繪了月夜小景,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語言凝練而又意味深長。B文章第句敘事,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敘述自然流暢。C文章第向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與張懷民相知的喜悅。D作者描繪庭中景物極富特色:寫月突出其明,寫影突出其形,寫水突出其清。6.本文描寫月色空明澄澈的名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7. 作者因景抒懷,表達復雜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8.默寫一句蘇軾在別的篇章中描寫月光的詞句。答:水調(diào)歌頭: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二、閱讀理解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D ) A解(xi)衣欲睡 B. 懷民亦未寢(qn)C相與(y)步于中庭 D水中藻荇(xng)交橫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 念無與樂者(想到,考慮)(游樂)(的人)(2) 懷民亦未寢(也)(睡覺)(3)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散步)(4)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罷了)(5)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6) 庭下如積水空明(像)(清澈透明)(7) 蓋竹柏影也(原來是)(8)月色入戶(照進)(門) (9) 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10)水中藻荇交橫(交錯縱橫)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 懷民亦未寢, 相與步于中庭。譯:張懷民也沒有睡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2)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3)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譯: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4)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譯:(我)脫了衣服想要睡覺,(只見)月光照入門內(nèi),高興地動身出門。(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譯:哪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松柏呢?4.請寫出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并作簡要分析。答:景物描寫的句子:月色入戶?!叭霊簟倍职言鹿鈹M人化,月光似乎懂得我寂寞之心,“入戶”慰藉我,寫得自然而生動。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運用比喻修辭,把皎潔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樹的影子比作水草,以動襯靜,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形象逼真地寫出月光的皎潔明亮,營造出一個空明澄澈、清幽寧靜的美妙境界。5記承天寺夜游選自東坡志林,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朝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三蘇”,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6上文貫穿全文的線索是:月色,描寫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其主要內(nèi)容可用4個字概括為:庭中月色。(或:月下美景)7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次大意。答:記敘、描寫、 議論。第一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達方式是敘述,交代清楚了時間、地點、同游者、游歷的緣由)第二層:(4句)觀月賞景。(寫景、描繪月夜庭中美景)描繪了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層:(最后3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議論,點出作者曠達樂觀的襟懷)惋惜無人賞月,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8“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處無一處寫月,卻無處不見皎潔的月光。試作簡要的賞析。答:作者用“積水空明”來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一種靜態(tài)美;用“藻荇交橫”來寫水中美麗的竹柏倒影,給人一種動態(tài)美。動靜結(jié)合,筆法神妙。9從文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境?答:在貶謫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颍嘿H謫的悲涼,失意的寂寥,人生的感慨?;颍嘿p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閑。10本文集中寫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內(nèi)容可用4個字概括為:庭中月色。(或:月下美景)11這篇文章主要體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心境。本文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了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12文中的第句抒寫作者的心情和感受,點睛之筆是“閑人”二字。文中作者感嘆“閑人”之少,實際上表達了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人的不滿。13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怎樣的世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答:作者描繪的世界: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作者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曠達。(或雖遭貶謫依然曠達)14.“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答: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15. “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答:寫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點。16.本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你認為文章表達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復雜的感情? 答: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17請談一談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答:賞月的閑適,被貶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對挫折的豁達。18文章描繪了蘇軾在承天寺夜里見到的月下美景,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19文中描寫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描繪了一個空靈澄澈、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20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二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二人耳。21文章結(jié)尾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答: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閑等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22.“月色入戶”意思是月光進入了屋子,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23.文中表現(xiàn)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與“解衣欲睡”一句相照應,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24.“尋張懷民”一句中的“尋”字用得好,你認為好在哪里? 答:“尋”字有一種急欲找到東西的失落感,寫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賞月的急切心情。25.文章“記”的要素是: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點:承天寺;人物:我和張懷民;事件:夜游承天寺。26.本文的構(gòu)思角度是( B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類比象征D、以物喻人27本文最后一段:“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闭f說句中的“閑”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這個“閑”字的含義有哪幾點?答:“閑”字是本文的文眼,“閑人”是本文的點睛之筆。“閑”人含義是:反映作者身為閑官的現(xiàn)實;表達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慨嘆世人忙于名利而無閑顧及良辰美景。28“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中蘊含著作者怎樣微妙而復雜的思想感情?答: 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9“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描寫的對象是月光,“藻、荇”是指竹柏影,此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30默寫出文中描寫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對其寫景的妙處試作簡要的分析。答:“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感;用“藻荇交橫”四個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31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xiàn)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說說你的理由。答: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懷民亦未寢 。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相與步于中庭。理由:關(guān)系親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命運相同。32本文表現(xiàn)了蘇軾安閑自適的心境,還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答:宦途失意的苦悶。33. 本文篇末的議論表露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或感情?答:表現(xiàn)出作者豪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也隱含著被貶后內(nèi)心的悲涼與自慰。3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是全文的點睛之筆,請說說為什么作者稱自己為“閑人”?這體現(xiàn)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答:蘇軾才華橫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曠達心境。35.“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边@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點?點染出一個怎么樣美妙的境界?答:比喻?!胺e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6文中“閑人”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的情感,請參照示例,寫出你的理解,并說明理由。示例:閑人表現(xiàn)出蘇軾的自得之情。月夜處處都有,可只有他和張懷民這種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賞。閑人表現(xiàn)出蘇軾的悲涼之情。他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受污被貶,不愿做閑人卻只得做閑人。37這篇短文在寫景狀物作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緒?答:有貶謫的悲涼 、失意的惆悵、也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自我排遣的達觀等等種種微妙復雜的情緒。38你如何理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含義?答:惋惜無人賞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祿,為俗務所累,無暇及此,表現(xiàn)作者和張懷民超凡脫俗,淡泊寧靜的情懷。39.本文寫月突出其明,寫境突出其靜,寫影突出其形,寫人突出其閑,寫情突出其空。40“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在表現(xiàn)文章內(nèi)容上起什么作用?答: 表現(xiàn)了作者隨緣自適的曠達心境。在表現(xiàn)文章內(nèi)容上起畫龍點睛的作用。41. 文中“積水空明”描寫的內(nèi)容是什么?表現(xiàn)了景物的哪些特點? 答:“積水空明”描寫的內(nèi)容是月色,既生動地反映了冷月的清光澄澈,又表現(xiàn)了寺院的潔凈清幽。4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中的“閑人”應理解為:指不汲汲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這句表現(xiàn)了作者隨緣自適的曠達心境,在表現(xiàn)文章內(nèi)容上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探究練習(一)本文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你認為哪些語句與“閑”有關(guān)?答: 本文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如“月色入戶”透露出其門庭冷落,“念無與樂者” 透露出交游之稀,“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更是透露其閑。(二)想像“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段話所描繪的情景,并簡要分析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