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張繼 簡介.doc_第1頁
唐代詩人張繼 簡介.doc_第2頁
唐代詩人張繼 簡介.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代詩人張繼 【詩人介紹】張繼,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樊)人。生卒年不詳。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天寶十二載 (753)中進士。張繼在至德中與劉長卿同為御史,曾佐鎮(zhèn)戎軍幕府,又為鹽鐵判官。大歷年間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分掌財賦于洪州。與皇甫冉、劉長卿交誼頗深,歿于洪州后,劉長卿曾作哭張員外繼痛悼之。 張繼詩現存約40首,主要是紀行游覽、酬贈送別之作,多為五七言律詩及七言絕句。語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飾。七絕楓橋夜泊情致清遠,歷來為人所稱,北宋時已刻石于蘇州(朱長文吳郡圖經續(xù)記卷中)。自歐陽修六一詩話就”夜半鐘聲”提出疑問之后,后人紛紛致辭,大多均列舉例證,以明唐代僧寺半夜鳴鐘的事實。張繼詩還有若干首表現了對于時事和人民生活的關切,如閶門即事描寫農民被召從軍后田園荒蕪的情景,酬李書記校書越城秋夜見贈反映安史亂中唐室播遷、財政拮據的狀況。還有送鄒判官往陳留一首,寫齊宋一帶備受戰(zhàn)爭破壞,其中”女停襄邑杼,農廢汶陽耕”,”火燎原猶熱,風搖海未平”幾句,為中興間氣集編者高仲武所贊賞。 席啟寓刻唐詩百名家全集和全唐詩均存張繼詩 1卷。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和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張繼考。代表詩作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颈尘啊磕悄昵锾欤娙藦埨^去趕考,榜上無名。于是他就買了一張船票,準備來年東山再起。船在蘇州城西楓橋碼頭停泊。他帶著滿腔的羈旅鄉(xiāng)愁,徹夜未眠。拂曉時,他走出船艙,看見一輪圓月即將落下,成群的烏鴉啼叫著離巢去覓食,天空中布滿了寒霜。江邊的楓樹,漁人的燈火,好一幅美麗的霜天景象。他又往遠處看,城外的寒山寺朦朧可見,洪亮的鐘聲從寒山寺傳出來,格外寂寞憂傷。于是他提起筆,寫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詩意】月已落下烏鴉啼叫秋霜滿天,江邊楓樹漁火點點對愁而眠。姑蘇城外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鐘聲悠揚傳到了客船。【詩境】題為“夜泊”,實際上只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后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后發(fā)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huán)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霜滿天”的描寫,并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后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tǒng)一于水鄉(xiāng)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 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 “漁火”,由于周圍昏暗迷蒙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 “江楓”與 “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里,才正面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俺蠲摺保斨笐阎贸钐稍诖系穆萌?。“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里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我們從那個仿佛很客觀的“對”字字當中,似乎可以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后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鐘。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征,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鐘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詩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仿佛回蕩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chuàng)造出了情景交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