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3.1《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水溶液》教學案一體(魯科版選修4).doc_第1頁
化學:3.1《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水溶液》教學案一體(魯科版選修4).doc_第2頁
化學:3.1《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水溶液》教學案一體(魯科版選修4).doc_第3頁
化學:3.1《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水溶液》教學案一體(魯科版選修4).doc_第4頁
化學:3.1《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水溶液》教學案一體(魯科版選修4).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 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第一節(jié) 水溶液【課標三維定向】. 知識與技能 掌握水的離子積KW和PH的概念及電解質在水中的存在形態(tài)。掌握酸堿性溶液的特征與PH的關系。了解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過程與方法 依據可逆反應的共性,運用嚴密的邏輯推理方法,將化學平衡常數(shù)運用到水的電離過程,推導出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利用對比的方法,依據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推斷出溶液的酸堿性與和O濃度的相對大小的關系。在學習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時,要采用對比的方法,從兩者的定義出發(fā),總結歸納出兩者的共性、本質區(qū)別和所屬類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研究弱電解質及水,熟悉PH的用途,感受到物質在水中的行為,充分體會到科學給我們帶來的優(yōu)越性,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策略指導】授課時數(shù):3課時教學重點: 水的離子積KW、PH與溶液的酸堿性的關系。教學難點:水的離子積KW,有關PH的簡單計算。方法措施:學習本節(jié)時,由水是極弱的電解質,在純水中會有極少量的水發(fā)生電離,結合化學平衡的原理以及平衡常數(shù)的含義,理解水的電離及其電離方程式、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對于溶液酸堿性的學習,可結合平衡移動原理來理解,只要是水溶液就存在和O,因其濃度大小不一樣,從而顯示不同的酸堿性。進一步為了方便計算,可引入溶液的PH值,要從理解PH值意義上,強化有關PH值的計算及其有關規(guī)律。在學習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時,要采用對比的方法,從兩者的定義出發(fā),總結歸納出兩者的共性、本質區(qū)別和所屬類別,強化其電離方程式的書寫。知識塊一、水的電離及溶液的酸堿性【問題情境設疑】 酸(或堿)水溶液中,除了溶質酸(或堿)外,還有溶劑水。在溶液中,酸或堿全部或部分以離子形式存在,那么水是全以水分子形式存在,還是也有部分電離成為和O呢? 有人測量了經過28次蒸餾的水的電導值,結果不為零。這證明純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動的離子,經分析知道它們是和O,是由水電離產生的?!竞诵膬热菡稀繂栴}一、水的電離 1探究水的電離及其電離方程式 有人測量了經過28次蒸餾的水的電導值,結果不為零。這證明水是極弱的電解質,它能發(fā)生微弱的電離,純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動的離子,經分析知道它們是和O。其電離方程式為:H2O O,或H2OH2O O。規(guī)律總結水的電離的特點:水的電離是由水分子與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極難電離,通常只有極少數(shù)水分子發(fā)生電離。由水分子電離出和O數(shù)目相等。從水的電離方程式可以看出,水既可以看成一元弱酸,又可以看成一元弱堿。水的電離過程是可逆的、吸熱的。2探究水的離子積 水的電離是一個可逆過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達到電離平衡,平衡常數(shù)為: K 由上式可得:KO。在一定溫度下,K與H2O都是常數(shù),其乘積也必然是常數(shù),因此也是常數(shù),即: KW式中的KW稱為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簡稱水的離子積。KW反映了水中和的關系。規(guī)律總結常溫(25)時,水電離出的mol/L,水的離子積KW。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著水的電離平衡,即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著和。水的離子積是水電離平衡時具有的性質,不僅適用于純水,也適用于其它稀的水溶液。如酸、堿、鹽溶液中都有KW(常溫)。其中均、表示整個溶液中的和。KW是溫度函數(shù),與、的變化無關。溫度升高,KW增大;溫度降低,KW減小。從電離平衡的角度來看,水的電離是吸熱的,故升溫,水的電離平衡向電離的方向移動,和都增大,KW也增大;反之,則減小。如100時,KW5.5。若未注明溫度,一般認為是常溫。一定溫度下,在不同的溶液中都有KW,故和成反比,但在任何溶液中,由水電離的和的濃度一定相等。 3探究水的離子積的影響因素溫度:因水的電離是吸熱的,故升高溫度,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和同時增大,但因為由水電離出的和始終相等,故溶液呈中性。如純水在溫度由25升高到100時,和都從1mol/L增大到7.4mol/L,KW也由增至5.5。加入酸(或堿):向純水中加入酸(或堿),由于酸或堿電離產生的或(),致使水中的(或)增大,使水電離向左移動,從而水的電離程度減小,但溫度未變,則KW不變。加入活潑的金屬:向純水中加入活潑的金屬,如金屬鈉,由于活潑的金屬鈉可與水電離產生的直接發(fā)生置換反應,產生H2,使水的電離向右移動。問題二、溶液的酸堿性1探究溶液的酸堿性的實質在酸或堿溶液中,水的電離平衡被破壞。當加酸時,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致使溶液中,溶液呈酸性;當加堿時,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致使溶液中,溶液呈堿性。故溶液酸堿性的實質取決于溶液中的與的相對大小。即:酸性:,越大,酸性越強;堿性:,越大,酸性越強;中性:。誤區(qū)警示溶液的酸堿性與酸和堿的酸堿性含義不同:溶液的酸堿性是指溶液中的與的相對大??;而酸和堿的酸堿性是指酸或堿電離出的或的能力。強酸溶液的酸性不一定比弱酸溶液的酸性強;酸性強的溶液不一定是強酸溶液。 2探究溶液的酸堿性的表示方法PH值PH值的定義用的負對數(shù)來表示溶液的酸堿性的強弱。即:PHlg。規(guī)律總結PH的大小可表示溶液的酸堿性的強弱。即溶液的酸性越強,其PH越?。蝗芤旱膲A性越強,其PH越大。PH值的范圍由于當(或)的濃度小于或等于1mol/L時,應用不方便,即引入PH值是為了方便應用的,故PH值的范圍是014。PH值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常溫25時)溶液的酸堿性/mol/L/mol/L與的相對大小PH值KW酸性117中性117堿性117誤區(qū)警示判斷溶液的酸堿性關鍵是看溶液中與的相對大小;而PH與7的關系僅適用于常溫25時的判斷。探究PH值的測定方法利用酸堿指示劑粗略的測定。這種方法只能測出某一范圍的PH,而不能得出具體的數(shù)值。下表為常用的酸堿指示劑及其變色范圍。指示劑PH值的變色范圍及其顏色變化甲基橙紅色3.1橙色4.4黃色石蕊紅色5.0紫色8.0藍色酚酞無色8.2粉紅色10.0紅色用PH試紙粗略地測定其使用方法是:取一小塊試紙放在玻璃片或點滴板上,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溶液點在試紙的中央,等顏色變化后與標準比色卡對比來判斷溶液的PH值的大小。PH計法。可通過PH計精確的測定。誤區(qū)警示玻璃棒要潔凈、干燥。試紙不能用水潤濕,否則PH將會偏大或偏小。用PH試紙所測的PH一般是整數(shù),不可能有小數(shù)。【問題分析示例】例題1:某溫度下,純水的2mol/L,則此時溶液中為 mol/L;若溫度不變,滴入鹽酸使5mol/L,則此時溶液中為 mol/L。思路點撥依據水的電離的性質知,由水電離出的和O濃度始終相等,由純水中的與先求出KW,而KW只是溫度的函數(shù),溫度不變,依據KW進行計算即可。解析:由純水純水的2mol/L,則此時溶液中2mol/L,此溫度下KW4。 由于鹽酸使5mol/L,則其中的8mol/L。答案:2mol/L 8mol/L。遷移應用:1室溫下,在PH2的某堿溶液中,由水電離的C(OH)為( )A1.0107 mol/L B1.0106 mol/L C1.0102 mol/ L D1.01012 mol/L解析:在PH2的某堿溶液中,c(H)1.0102 mol/ L,而室溫KW1,故C(OH)1mol/L。答案:2在0.1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0.1 mol/L的鹽酸中,水的電離程度 ( )A前者大 B前者小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解析:在0.1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0.1 mol/L的鹽酸中,兩溶液中,對水的電離的抑制作用相同。答案:例題2:在下列的各種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任何條件下,純水的PH=7 B在任何條件下,純水都呈中性C在100時,純水的PH7 D在100時,純水中C(H+)1.0107 mol/L思路點撥判斷溶液的酸堿性關鍵是看溶液中與的相對大??;而PH與7的關系僅適用于常溫25時的判斷。解析:在任何條件下,純水都呈中性,但PH7,只有在溫度是常溫時,純水的PH=7,溫度升高,純水中的c(H)增大,PH a 2解析:PH = 2的A、B兩種酸溶液,分別加水稀釋時,PH變化不同,說明A、B兩酸的強弱不一樣,PH變化大的A酸較強,故在pH = 2時,B酸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大些,稀釋后PH小的B酸較強;當a = 5時, A是強酸, B是弱酸,當A為弱酸,則B一定是弱酸, 且5 a 2。答案:CD8常溫下重水(D2O)的離子積為1.61015,可以用PH一樣的定義來定義PD=lgC(D+),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中性溶液的PD=7 B含0.01 mol/ L NaOD的D2O溶液1L,其PD=12.0C溶解0.01 mol DCl的D2O溶液1L,其PD=2.0D在100ml 0.25 mol/ L 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 ml 0.2 mol/ L NaOD的重水溶液,其PD=1.0解析:常溫下重水(D2O)中C(D+)4108mol/L,故PD=7.4;含0.01 mol/ L NaOD的D2O溶液中C(D+)1.61013mol/L,故PD=12.3;溶解0.01 mol DCl的D2O溶液中,C(D+)1102mol/L,故PD=2;在100ml 0.25 mol/ L 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 ml 0.2 mol/ L NaOD的重水溶液中,首先判斷DCl過量,則混合后的C(D+)0.1mol/L,故PD=1。答案:CD二、非選擇題9在25時,有pH為a的鹽酸和pH為b的NaOH溶液,取VaL該鹽酸,同該NaOH溶液中和,需Vb L NaOH溶液,填空:若a+b=14,則VaVb=_(填數(shù)字)。若a+b=13,則VaVb=_(填數(shù)字)。若a+b14,則VaVb=_(填表達式),且Va_ Vb(填:、14,則VaVb= ,且VaVb1。答案:(1)1;(2)0.1;(3)10a+b-14,。1025時,若體積為Va、pH=a的某一元強酸與體積Vb、pH=b的某一元強堿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Vb和a=0.5b,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籥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_,其理由是_a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_,其理由是_a的取值范圍是_。解析:若a3,則b6,溶液顯酸性,與題意不符,故a3;若a5,則c(H)mol/L,即b10,c(OH)mol/L,VaVb101,與題意不符,故a5;b7,則2a7,即a,又VaVb1,則3a14,即a,故a。答案:否,若a3,則b6,溶液顯酸性,與題意不符,故a3;否,若a5,則c(H)mol/L,即b10,c(OH)mol/L,VaVb101,與題意不符,故a5;a。課外天地 酸堿質子理論酸堿質子理論立論于物質與質子(H)的關系上。該理論認為:凡是給出質子的物質都是酸;凡是結合質子的物質都是堿。例如:HCl、NH4、HSO4、H2PO4等都是酸,因為它們能給出質子;Cl、NH3、HSO4、SO42、NaOH等都是堿,因為它們都能接受質子。由此可見:酸和堿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陽離子和陰離子;有的離子在可以酸,也可以是堿,如HSO4、H2PO4等;質子理論中沒有鹽的概念,酸堿電離理論中有鹽,在質子理論中都是離子酸或離子堿。例如在質子理論中,NH4Cl中的NH4是酸,Cl是堿。質子理論中酸和堿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統(tǒ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