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楊明照文心雕龍問世以來,流傳之廣,影音之大,板本之多,歷代“詩文評”論著未有出其右者。余雅好舍人書,先后寓目各類板本約八十余種,曾一一雌校,分別為有札記,以便參稽。近因稍暇,爰擇要理董成文,就正於同行專家。 一 為本 1、唐人草書殘卷本 余攝有影本 甘肅敦煌莫高窟舊物,被匈牙利人斯坦因劫去,今藏英國倫敦東方圖書館。自原道篇贊“龍圖獻體”之“體”字起,至諧隱第十五篇名止。字作草體。冊頁裝,四界,烏絲欄。共二十二頁。每頁二十行至二十二行不等。卷中“州”字“世”字“民”字均闕筆?!懊瘛弊忠嘤凶鳌叭恕弊终哂摄戵鹌皬堦啤闭`為“張旭”推之,盡出玄宗以后人手?!罢?字卻不避屢以所攝景本輿諸本細(xì)勘,勝處頗多。吉光片羽,確屬可珍。實今存文心最古最善之本也。 【附注】潘重規(guī)教授唐為本文心雕龍殘本合校“詳列校文,并附原卷攝景”,翻檢甚便。 2、明謝恒鈔本 北京圖館藏 卷末有馮舒朱筆手跋,知已蒼於啟七年,從錢廉益借得錢允治本,而乞謝恒錄之者。隱秀篇中允治鈔補補之四百余字,則為已蒼自錄。字書工雅,疏朗悅目,與為頁林宗所得為之經(jīng)典釋文,諒無以異。黑格紙,白文。每半頁九行,行二十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別起。其款式:文心雕龍卷第一 梁通事舍人劉勰彥和述 原道第一【附注】黃叔琳、黃丕烈所稱之馮本,即謝恒鈔本:季滄葦藏書目、稽瑞樓書目、鐵琴銅劉樓藏書目所著錄之為本,亦即是本也。卷首有三家印記可驗。(稽瑞樓主人之孫樹杓后改編為帶經(jīng)常書目)清初清謹(jǐn)軒鈔本 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藍(lán)格。板心下欄有“清謹(jǐn)軒”三字??瑫?。白文。不分卷,篇相銜接。每半頁九行,行二字。贊皆略去。所鈔原道、徵圣、物色、才略等四十一篇,亦多刪節(jié)。由事類篇“胤征”之“胤”末關(guān)天筆或改為“允”驗之,蓋鈔於雍正之前;而原道、辨騷、祝盟、史傳、論說、神思、體性諸篇中之“玄”字皆關(guān)末筆,則鈔於康熙之世可知矣。篇末所附短評,語多空泛,幾成蛇足。其款式: 文心雕龍 梁 劉 勰著 原道 3、清四庫全書薈要本 臺北世界書局景印本 薈要總目五集部四詩文評一文心雕龍?zhí)嵋骸敖褚纼?nèi)腐所藏明汪一元刊本繕錄?!笔撬C要信部著錄之本,應(yīng)為汪氏私淑軒原刻。然以向所錄存之札記相校,則差異大:如原道篇汪本“益積陳謀”句之“謀”,薈要本作“謨”;汪本“褥其徽烈”句之“褥”,薈要本作“振”;汪本“本鐸啟而千里應(yīng)”句之“啟”,薈要本作“起”;汪本“莫不原道心裁文章“句之“裁文”,薈要本作“以敷”;汪本“旁通而無涯”句之“涯”,薈要本作“滯”;汪本“鼓天下之動”句,薈要本“動”下有“者”字。若不雨相對照,孰能知其尚有差異?此蓋館臣據(jù)黃叔琳輯注本剜改(薈要本所異六字皆與黃本同與梅度生音注本同者僅三字),殊大量汪本之備。惟書系影印,渾然一色,剜改之跡已不可尋矣。卷首為提要,次即繕錄文心全書,白文。每半頁八行,行二十一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 梁 劉 勰 撰 原道第 【附注】館臣於繕錄本之有錯訛衍脫者,其“舉正”有剜改、剜增、剜減諸注,故全書每行字?jǐn)?shù),并非都是二十一字(四庫本各書皆然)。又按:總目提要屬辭有誤(如“國朝何允中漢魏叢書”是);集部提要誤字(如“無一定刻之“定”當(dāng)作“完”,“受臚於物之野”之“物”,當(dāng)作“牧”是)。又文 閣本 臺北商務(wù)景印本卷首載有方元禎序,知依以繕錄者為汪一元本。然與薈要集部著錄之本不盡相同(如原道篇“益積陳謀”作“謀”,“木鐸啟而千應(yīng)”作“啟”是)。豈薈要本與文淵閣本之校改者,前后一非一耶?方序后為提要,次即文心全書,白文隱秀、序志兩篇,均補有關(guān)文,亦非汪本之備)。每半頁八行,行二十一字(問有二十二、二十三字者)。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 梁 劉 勰 撰 原道第 【附注】提要“無一完刻”“完”字未誤,“受臚於牧之野亦誤“牧”為“物”。 4、又文津閣本 北京圖書館藏 提要題內(nèi)府藏本,雖未言明何刻,實即汪一元本也。書中既多剜改,其中固有因謄錄筆誤剜改者;然多數(shù)則為底本字誤校改則已非所據(jù)底之本來面目矣。卷首為提要,次即文心全書,白文。每半頁八行,行二十一字。有剜增、剜減時則否五篇相接,分卷則另想。其款式:文心雕龍卷 梁 劉 勰 撰 原道第 5、又文溯閣本 遼寧省圖書館藏 格式行款與文津閣本同;所異則幾全在剜改處。故以原道篇為例:“性”字,文溯本剜改為“四”,文津本則仍作“性”;“益積陳謨”句之“謨”字,文溯本作“謨”系剜改,文津本則作“謀”;旁通而無滯”句之“滯”字,文溯本作“滯”系剜改,文津本則作“涯”;“莫不原道心以敷章”句之“敷章”二字,文津本剜改為“敷文”。同出一源,同屬一篇,而彼此剜改各異。僅“振其徽烈”句之“振”字,兩本俱剜改為“振”。倘非兩對相比孰能知其互有不同而耶?清四庫全書黃叔琳輯注文淵閣本 臺北商務(wù)影印本 卷首為提要與黃氏序,無例言次即輯注全書。眉端無黃氏評書中間有剜改。如原道篇“九邱”之“邱”作“丘”,辨騷篇“jiong虬剩翳”之“jiong”作“駟”之類是。因系景印,剜改之跡已不復(fù)存。每半頁八行,行二十一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注附不篇后,低一格,標(biāo)注辭句大這,余則小字雙行,所引書名與原注者其原用之朱筆以示區(qū)別者,今亦可見矣。其款式: 文心雕龍輯注卷 詹事府詹事加吏部侍朗銜黃叔琳撰 原道第 6、又文津閣本 北京圖書館藏 提要題江蘇巡撫采進本,當(dāng)是黃氏養(yǎng)素堂原刻。書中偶有差異,疑為謄錄臣工筆誤如原道篇“以鋪理地之形”句“理地”誤為“地理”之類是所致,非輯注有異本也。卷首為提要,無黃氏序及例言次即輯注全書。每半頁八行,行二十一字。眉端無黃氏評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注附當(dāng)篇后,低一格:標(biāo)題辭句系大寫,余則雙行小楷;所引書名與原注者概用朱筆,以相區(qū)別。其款式: 文心雕龍輯注卷 梁 劉 勰 撰 吏部侍郎黃叔琳輯注 原道第 7、又文溯閣本 遼寧省圖書館藏 卷首為提要與黃氏序及例言。書中亦間有剜改。如宗經(jīng)篇“申以九邱”句子“邱”剜改為“丘”,辨騷篇“虬剩翳句”句之“”剜改為“駟”,“翳”剜改為“翳”之類是。此與文淵、文津之不盡同者。余尚無異。其款式: 文心雕龍輯注卷 詹事府少詹加吏部侍郎銜黃叔琳撰 原道第 【附注】四庫所施朱筆,輯注本原無。 8、清鄭珍藏鈔本 四川省圖書館藏 詳為校,此本蓋出於王謨漢魏叢書本;然亦間有不同??瑫?。白文。每半頁八行,行十六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文心雕龍目錄 彥和劉 勰著 卷一 原道二 刻本 (一)單刻本 1、元至正本 上海圖書館藏 卷首有錢惟善序,知為至正十五年刊於嘉興郡學(xué)者,字書秀雅,猶有宋槧遺風(fēng)。海內(nèi)僅存之最早刻本也。惟刷印較晚,板面間有漫漶處。史傳、封禪、奏啟、定勢、聲律、知音、序志等篇皆有溫漶字句除隱秀、序志二篇有脫文并非各脫一板。足見此二篇之有脫文,非自至正本始。外,卷五亦闕第九頁議對篇自“以儒雅中策”之“儒”字起至?xí)浧霸斢^四書”之“四”字止板心上魚尾上記字?jǐn)?shù),下魚尾下記刻工楊青、楊茂、謝茂(或止有一謝字)姓名。白文。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文心雕龍卷第一 梁通事舍人劉 勰彥和述 原道第一 【附注】此本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社已景印出版。又按:黃丕烈所校元本,行款悉與此本同,字則有異。當(dāng)非一刻。倫明所校元本,字既要有異,行款亦復(fù)不同。首行大題“文心雕龍卷之一”,次行題署”梁通事舍人東莞劉勰撰”;每半頁九行,行十七字。則又另為一刻也。 2、明馮允中本 北京圖書館藏 卷首有馮氏序,知刻於弘治十七年。錢允治跋謂“弘治甲子刻於吳門”者,即此本??槍懻邽闂铠P。卷尾有“吳人楊鳳繕寫”六字刻印俱佳。與有明一代最先之刻本,亦今存海內(nèi)之孤本也。白文。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五篇相接,分卷由另起。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第一 梁通事舍人劉 勰 原道第一 【附注】原故宮周刊第五十六期所登文心雕龍書影,與此本全同,當(dāng)為一刻。 3、明魯藩翻刻馮本 復(fù)旦大學(xué)圖書館藏。卷首有朱頤堀序,知翻刻於隆慶三年。序文有“命工翻刻”語字體、行款悉與馮本同?!傲和ㄊ律崛藙?勰”題署下多手書“彥和述”三字,蓋書買或收藏者所增,以仿元至正本耳。 4、明汪一元本 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有徐批校) 卷首有方元禎序,知刻於嘉靖十九年。錢允治跋謂“嘉靖庚子刻於新安”者,即此本。板心下方有“私淑軒”每頁皆然三字,下欄右方有刻工姓名。序及卷一首頁記有黃璉、卷二首頁記有黃璉、卷三首頁記有有黃瑄姓名此汪氏原刻,極佳。白文。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文心雕龍卷之一 梁通事舍人劉勰撰 明歙汪一元校 原道第一 5、明覆刻汪本 四川省圖書館藏 曾見此本五部。字多俗體,如變、辭、來、學(xué)、寶、國、亂、體、觀、獻、會、萬之類是亦有臆補中哀篇“而霍暴亡”句之墨釘補刻為“光”是誤刻如才路篇“二班兩劉句之“二”誤刻為“三”是者。遜私淑軒原刻多矣。 6、明佘誨本 北京圖書館藏 卷首有佘氏序,知刻於嘉靖二十二年。錢允治跋謂“癸卯又刻於新安”者,即此本。板心下欄尚留有原私淑軒本刻工姓名,其出於汪氏原刻可知。亦問有不同者惟精細(xì)不如耳。白文。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之一 梁通事舍人劉勰撰 原道第一 7、明張之象本 北京圖書館藏 此本為止一刻,曾寓目者凡五部,皆互有不同:序志篇有關(guān)文,張氏序有“嘗夢索源”句、此曾為何焯所讓校閱名氏中錢日省之字為“誠卿”者,屬第一種;序志篇無關(guān)文,張氏序無“當(dāng)夢索源”句、錢日省之字為“三孺”者,屬第二種。此其大較也。至其他各篇字句之異,則不勝枚舉。如論說篇第一種本即無“兌為口舌故”入“故舜驚讒說”十字;辯騷篇“招魂招隱”句之“招隱”,第一種本作“招隱”,第二種本則作“大招”之類是。大抵第一種本為張氏初刻或原刻,第二種本為張氏改刻或他人覆刻。而此兩種刻本中又不完全一致。如徵圣篇“文章昭晰以象離”句之“昕”字,第一種本作“晰”,第二種本作“哲”,而另一第一種本又作“哲”;辯騷“氣往轉(zhuǎn)古”句之“往”字,第一、二兩種本均作“往”,而另一第二種本又作“樂”之類是。豈張本問世后,萬歷中刻文心者,以張氏為最先。冒刻者非一家歡?然板面尚無異也。卷首有張氏序,知原本刻於萬歷七年。目錄前刻有梁書劉勰傳及訂正、校閱者名氏,每卷后附刻校者姓名,為明刻文心中創(chuàng)例。今存弘治本、嘉靖本尚未有此。白文。每半頁十行,行十九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之一 梁通事舍人東莞劉勰撰 原道第一 8、又涵芬樓景印本 余藏 卷首有許延祖楷書愿起元序,知萬歷三十七年刻於南京。比訓(xùn)故本約晚半年徐跋稱為“金陵善本”者,是也。序后為梁書劉勰傳、楊慎與張含書并梅氏識語、凡例、共八條校姓氏、音注校姓氏及目錄;卷末有謀跋。每半頁九行,行十八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音校廁正文當(dāng)字下,雙行。注附當(dāng)篇后,所引書間有篇名低一格;標(biāo)注辭句外,均雙行。楊慎批點皆仍之,惟以五種符號代其五色耳。其款式: 楊升庵先后批點文心雕龍卷這一 梁 通事舍人劉 勰 著 明 豫 章 梅度生音注 原道第一 【附注】此本初印者頗佳,當(dāng)時即有善本之譽。 9、又萬歷壬復(fù)校本 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藏 封面題復(fù)得校音釋文心雕龍。卷首有曹學(xué)quan序,知刻於萬歷四十年,為梅氏第二次重校改刻之本。曹序后,除新增愿起元、馮允中、方元禎、程寬、葉聯(lián)芳、樂應(yīng)奎、佘誨七篇序外,余興萬歷己酉所刻者同?!靖阶ⅰ坎軐W(xué)quan序,當(dāng)以戰(zhàn)此本者為首見,又按:徐崇禎己卯(十二年)跋:“此本(即汪一元本)吾辛丑(萬歷二十九年)年較極詳,梅庚刻於金陵,列吾姓名於前,不忘所自也。前序八篇,半由吾鈔錄,半乃汝父(指延壽)手書,又金陵刻之末收者。”然則新增諸序如馮允中、方元禎、程寬、葉聯(lián)芳、樂應(yīng)奎、佘誨六家之作,蓋由與公寫寄而補梓者也。明凌云五色套印本 余藏此本有梅度生注,蓋刻於萬歷四十年后卷首有曹學(xué)quan序可證天啟二年前,非以梅氏萬歷三十七年所刻者為底本也。如銘箴篇“罕施于代”句,萬歷梅本作“罕施代”,天啟梅本作“罕施于代”,而此本作“罕施於代”;又如諸子篇贊“大夫處世”句子“大”字,萬歷梅本作“大”,天啟梅本作“丈”,而此本作“丈”。并其明證。徐校本附頁有“梅度生重梓有朱之蕃序一篇“識語(天啟梅本無此序),是梅氏於萬歷三十七年后,就原板重校改刻由天啟本推之,當(dāng)系剜換,非另開雕非一次矣。馮舒校本通變篇“乘機無怯”句子“怯”字有校語云:“梅本作怯”。今考萬歷梅本作“法”,天啟梅本作“jia”,而此本與馮己蒼所見者同,當(dāng)屬一刻。然則此本其出於萬歷四十年,則非也。卷首有曹學(xué)序、楊慎與張含書、閔繩初引、凌氏凡例、共六條梁書劉勰傳及校諸家姓氏。分批評、參評、音注、校正四類。五色套板:正文黑字,楊慎、曹學(xué)及各家評、校、音讀,區(qū)以四色,分列眉端。校者問著其字全書分為上之上、上之下、下之上、下之下四子卷注亦別出為四子卷,殿全書后,每半頁九行,行十九字。篇各為起訖。其款式: 劉子文心雕龍卷上之上 原道第一 10、明姜午生覆刻梅度生萬歷己酉音注本 復(fù)旦大學(xué)圖書館藏卷首除新增傳巖序、楊若題辭及姜氏除外,余皆與梅度生萬歷己酉音注本同。又楊若題辭末句為“天啟丙寅歲杪”,是此本覆刻哀天啟六年也。其款式: 楊升庵先生批點文雕龍卷之一 豫章梅度生音注 梁劉 勰撰 明 長山姜午生訂校 原道第一 11、明梅度生天啟校定本 余藏 卷首愿起元序為天啟二年宋彀棣書,卷一首頁板心下欄前后有“天啟二年梅子庚第六次校定藏版”十四字,是此本為天啟二年梅氏第六次校定改刻者。其愛好之篤,用力之勤,已可概見;然亦未必后出轉(zhuǎn)精也。如宗經(jīng)篇“書實紀(jì)言”至“表裹之異體者也”一大段,萬歷中所刻本無大謬;此本幾經(jīng)校定,反而“倒錯難通”。固知校之難,有如此者。音注校姓氏后增都穆跋一頁。馀皆如萬歷本,惟次第稍有不同耳。余見此本約十話部,格式、行款、字體雖一如萬歷原刻,然紙墨則遜色多矣。由書中間有空白及夾行驗之,蓋仍就萬歷原板改更換,亦非另行開雕也。刷印既久,故字跡不如萬歷本清晰。定勢一篇皆關(guān),更令人有俄空之感。書名頁尚存,所見本皆然右下方有“金陵聚錦常梓”字樣。 【附注】此本有覆刻。余經(jīng)眼者凡三部,字跡均頗清晰,審其紙墨,亦與原刻所印行者不同。又天啟二年校定后重修本 北京圖書館藏 此本余寓目者凡三部。卷首除宋棣書愿起元序外,增有洪寶行書曹學(xué)序;卷末附有謝兆申跋及梅氏識語各一則,皆天啟二年校定本所無者。各篇眉端間有曹學(xué)評,亦為天啟二年校定本所無。其尤異者,則為定勢篇不缺,隱秀篇補有四百馀字所謂脫文。至明詩、史傳、諸子、奏啟、隱秀、序志等篇剜改更換之跡,亦極類著。此本既經(jīng)重修,字跡清晰、紙墨亦佳,為梅氏第七次校定改刻之本。其音注、校正創(chuàng)始之續(xù),允堪矜式。曹學(xué)稱為“劉氏之功臣”洵非過譽。 12、明陳長卿覆刻梅度生天啟二年校定本 余藏 此本一如梅氏天啟二年校定本。卷一首頁板心下欄前后有“天啟二年梅子庚第六次校定藏版”字樣,蓋覆刻也,紙墨均較原刻為佳。所見數(shù)部,定勢篇亦皆關(guān)如。原刻有殘壞處,此本亦然。卷端盡名頁完好,左下方有“古吳陳長卿梓”字樣。 13、又重修本 科學(xué)院圖書館藏 此本上半部與原刻同。下半部除補有定勢篇外,眉端復(fù)增有曹學(xué)評。一收而后差異如是,未審其故。 14、明梁杰訂正本 上海圖書館藏 卷首有曹學(xué)序。每半頁九行,行二十字。篇各為起訖。注解因仍梅氏,問有刪節(jié)移附每卷后;音則注當(dāng)字右側(cè)。楊慎、曹學(xué)評語,梅度生、許天敘、孫汝澄、謝兆申諸家校語,分列眉端。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一 梁 東莞劉 勰彥和 著 明 成都楊 慎用 評點 閩中曹學(xué)能始 參評 武林梁 杰廷玉 訂正 15、清抱青閣重鐫姜午生本 杭州大學(xué)圖書館藏 是書原為頁德輝藏。洎園讀書志集部卷十六曾有較詳評介:“此本為康茈熙三十四年武林書坊抱青閣刻楊升庵評點本,兼刻張墉、洪言臣二家合注。黃叔琳注亦引及之。按此語有誤注中援據(jù)各本,訂訛補關(guān),一一注明原書原文。在明人注書,最有根柢。其隱秀篇亦關(guān)四百馀字。坊刻本余向不取,而在康熙中頁民康物阜之時,其??讨?,實遠(yuǎn)勝於今日,故特為標(biāo)出之。的有讀者,幸毋忽視焉?!苯癜矗罕嚅w本乃就姜午生本原書上板(如卷一首頁大題“楊升庵先生”之“生”,姜本作“生”,抱青閣本亦作“生”;同頁第九行“為五行之秀”句之“行”,姜本作“行”,抱青閣本亦作“行”,可證。他篇類此狀者尚多,不再枚舉)。而姜本則又據(jù)梅度生萬歷己酉本覆刻者。麗度主人主觀臆斷,抑揚過實,都緣不曾目睹姜本或梅本致誤。又梅氏之入條音注凡例,人所熟知,抱青閣本乃標(biāo)為“武林周兆斗識”;全書音注、校正,本梅氏多年力作,亦人所公認(rèn),包青各本乃署為“張墉、洪吉臣參注”。楊篋探囊,欺世盜名,書估故伎耳,何足多怪!其款式:楊升庵生批點文心雕龍 張 墉 梁劉 勰撰 明 參注 洪 吉 臣 原道第一 16、日本尚古堂木活字本 北京圖書館藏 此本板心下有“尚古堂”三字,蓋其書肆名。卷首戰(zhàn)明佘誤作“余”誨序。由誤“佘”為“余”推之,乃據(jù)明何允中萬歷二十年漢魏叢書本排板也。每半頁九行,行二十字。白文。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一 梁 東莞劉勰著 張遂辰閱 原道第一 【附按】尚古堂本板式行款,悉與何允中漢魏叢書本同;其印行之年,必在萬歷二十年(當(dāng)公元一五九二年)后。 17、日本岡白駒校正句讀本 余藏有日本汲古書院景印本 卷首有岡白駒序,知刻於日本享保辛亥,當(dāng)清雍正九年。蓋據(jù)尚古堂木活字本開雕。其相異處,并由意改,如原道篇“業(yè)峻鴻續(xù)”句之“業(yè)峻”作“峻業(yè)”,祝盟篇“黃蒂有祝邪之文”句之“祝邪”作“利邪”是即為刻之誤。如原道篇“調(diào)如竽瑟”句之“竽”誤作“竿”,徵圣篇“周日月”句之“周“誤作“同”是然所校正,亦間有可取者。如書記篇“則券之楷也”句之“楷”作“諧”,時序篇“愿盼合章”句之“合”作“含”是每半頁九行,行二十字。白文。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 文心周龍卷一 梁 東莞劉勰著 原道第一 18、清黃叔琳輯注本 余藏 原刻為乾隆六年養(yǎng)素堂本。嗣后覆刻較多,其佳者幾於亂真,刊誤正訛,徽事數(shù)典,皆優(yōu)於王氏訓(xùn)故、梅氏音注遠(yuǎn)甚,清中頁以來最通行之本也。卷首有黃氏乾隆三年序(誤梅子庚為梅子庚,“例言”及“元校姓氏”同)、南史劉勰傳、例言共六條元校姓氏底本為萬歷梅本,除增梅度生、生惟儉兩家外,馀仍梅氏炎備,故云元校姓氏。及目錄;卷末有姚培謙跋。亦有移置卷首者每卷前均列有參訂人姓中,各卷不同卷終并附有“男?!弊謽?。每半頁九行,行十九字。五篇首尾相縱,分卷則另起。注附當(dāng)篇后,所引書不盡著篇名低一格;票注辭句外,均雙行。眉端間有黃氏評語。宗經(jīng)、隱秀兩篇后附有識 語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第一 北平黃叔琳昆圃 輯注 吳超原 進尊光 參訂 武林金 孫雨叔 原道第一 【附注】清原鎮(zhèn)黃昆圃先生年譜謂輯注纂於雍正九年,因“備本流傳既久,音注多訛,暇日翻閱,隨著訓(xùn)釋”。一校于吳超文原尊光進,再校於錢塘孝廉金雨叔孫。至乾隆三年,又與陳祖范論定之。而云間姚平山培謙始請付梓。所言當(dāng)屬可信,故移錄之。 19、清張松系輯注本 余藏 卷首有張氏序,知刻於乾隆五十六年。序后為凡例、共八條梁書劉勰傳、楊慎與張含書并梅氏識語、元校姓氏沿用黃本及目錄。此本雖參照梅氏音注、天啟本黃氏輯注刊刻,然亦間有不同蓋據(jù)別本或以意改也。注釋多所刪削,雙行廁正文當(dāng)句下,每半頁九行,行十八字。篇自為起訖。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之一 梁劉 勰撰 長州張松孫鶴坪輯注 明楊 慎批點 男 智瑩樂水校 原道第一 20、清盧坤兩廣節(jié)署本 余藏 原刻為蕓香堂朱墨套印。書名頁后面書牌題“道光十三年冬刊於兩廣節(jié)署。”左下方有粵東雙門氏蕓香堂承刊”字樣。底本雖由黃氏養(yǎng)素堂本出,然亦間有不,同。如頌讀篇“仲治流別”句之“治”字作“洽”(序志篇同);練字篇“入李斯刪籀而秦篆與”句之“及”作“乃”;序志篇“大戰(zhàn)圣人之難見也”句之“也”作“戰(zhàn)”是。非由意改,即繕寫之誤。黃評黑字,紀(jì)評朱字(系就養(yǎng)素堂本隨手施朱品評,并未單獨成書)??逃【ぃ尤豢梢?。每半行十行,行十一字。篇自為起訖。注附當(dāng)篇后,低一格;標(biāo)注辭句外,均雙行。卷終有“嘉應(yīng)廩生吳梅修?!弊謽?。第三卷因紙無馀幅則否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第一 梁 劉 勰撰 北平黃叔琳注 河間紀(jì) 昀評 原道第一 【附注】此本剛一面世,錢泰吉即撰文評介:“河間紀(jì)文達(dá)公文心雕龍評本,涿州盧公坤與史通同刻於廣州,皆嘉應(yīng)吳君蘭修為之校核。史通削去繁文,注冊刪改;此則書仍黃注原文,黃評用黑色,文達(dá)評用朱色,文達(dá)駁正注語,亦皆備錄,紙墨及朱色評,爛然可觀,勝姚氏平山所刻多矣。(見曝書親記卷一)錢氏持論殊失公允,於盧本臆改及??辈恢?jǐn)之誤,又紀(jì)昀所評之本,備傳為邢贊廷珍藏,但歷時已久不知落何處耳。 21、清翰墨園覆刻蕓香堂本 余藏 蕓香堂本流傳較少;其板后毀於火。覆刻者以翰墨園本最為通行(書名頁后面左下方有“粵東省城翰墨園藏板”字樣)。惟刻印不如原刻精工,??辈恢?jǐn)有誤字,如風(fēng)骨篇“乃其骨髓峻也”句之“峻”誤為“”;通變篇“臭味陽而異品矣”句之“”誤為“”是(蕓香堂之本“峻”“”二字并未誤)。四部備要本即據(jù)翰墨園所刻者排板(亦由風(fēng)骨篇之“”字及通變篇之“”字推知)。因非朱墨套印,眉端黃評每行四字,字體較小,相距疏;記評每行五字,字體較大,相距密。以此示其差異,俾閱讀者不致混淆也?!靖桨础糠段臑懳男牡颀堊?文化學(xué)社暨開明書店本)以黃評為紀(jì)評,即因未看清四部備要本眉端黃、紀(jì)兩家評語差異而致誤(一九五八年人文社已由他人予以改正)。 22、清思賢講舍覆刻翰墨園本 余藏 此本亦較通行。書名頁后面有書牌,知刻於光緒十九年。底本為翰園本。風(fēng)骨篇之“峻”字仍作“”,通變篇之“”字已改為“”。因非不墨套板,黃、紀(jì)兩家評語,則各冠其以別之,一目了然。 【附注】清季成都志堂、新化三味堂所刻者,均於黃評后補著“原評”二字,其法亦善。三 叢書本 1、明胡維新兩京連編本 余藏(原商務(wù)有景印本)此本由胡維新、原一魁連編前后序論之,知刻於萬歷十年,為明代叢書本中之最早者。白文。每半頁九行,行十七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 文心雕龍之一 梁通事舍人東莞劉勰彥和著 原道第一 【附注】商務(wù)叢書集成初編收有此本。 2、明何允中漢魏叢書本 余藏此本刻於萬歷二十年。卷首有佘(誤為余)誨序,蓋由佘本出也。白文。每半頁九行,行二十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一 梁 東莞劉勰著 張遂辰閱 原道第一 3、明鐘惺合刻五家言本 余藏 五家言即道言文子、德言劉子、術(shù)言鬼谷子、辨言公孫龍子、文言文心雕龍五書,鐘惺“合而評之”鐘氏敘五家言中語者。其書前有鐘氏及蔡復(fù)一敘,惜皆未署年月??济范壬f歷文心雕龍音注本所列音注校姓氏,鐘惺即在其中,是伯敬於舍人書固有說也。余見此本凡數(shù)部(皆金陵聚錦堂刻),相其紙墨,均比聚錦堂天啟二年所刻梅氏第六次校定文心音注本早;而此本麗辭篇“微人之學(xué)”句所引梅氏“微當(dāng)作擬”校語,乃出萬歷本而非天啟本。天啟本已改“微”作“徵”是此本刻於萬歷之季,固已信而有徵矣。每半頁九行,行二十字。篇自為起訖。注因仍萬歷本,移附每卷后。楊慎、曹學(xué)、梅度生、鐘惺四家評語,分別列諸眉端。其款式: 合刻五家言文心雕龍文言卷一 梁 東莞劉 勰彥和 著 成都楊 慎用修 明 閩中曹學(xué)能始 合評 竟陵鐘 惺伯敬 原道第一 4、又秘書十八種本 余藏 卷首有曹學(xué)序。底本蓋出梅度生萬歷三十七年后重校改刻者。審其宇體軟體字紙墨,比合刻五家言本晚,殆刻於天啟、崇禎間。每半頁九行,行二十五字。間有簡略夾注篇自為起訖。鐘氏評語宗經(jīng)、事類二篇無分列眉端。所評與五家言本不同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一 梁 東莞劉 勰著 明 竟陵鐘 惺評 原道第一 5、明陳仁錫奇賞編本 余藏 編全書前有陳氏序,知刻於禎七年。此本卷首有佘誨序。底本為萬歷梅本而間有不同。不系寫刻之誤,如原道篇“以鋪理地之形”句之“鋪”誤為“”之類是共選四十七篇,無隱秀、指瑕、總術(shù)三篇折為二卷。正文與贊多所刪節(jié)。只十六篇有贊每半頁十行,行十字。間有簡力量夾注篇相連綴,分卷則另起。陳氏評語,分列每篇眉端。其款式: 劉子文心雕龍 原道 6、明黃澍葉紹泰評選漢魏別解本 四川省圖書館藏 漢魏別解十六卷,四十六種,黃澍、葉紹泰同編。此本屬其中一種,卷第居十四。字體紙墨與鐘惺評秘書十八種本近似。全書前有葉紹泰序,知刻於崇禎十一年。白文。每半頁九行,行二十六字。所選自原道、徵圣至知音、序志共三十二篇。有贊篇自為起訖,后附葉氏評語;眉端評語以陳仁錫為最多,楊慎、曹學(xué)、陶主敬、黃同德諸家亦間引之。其款式: 梁文 文心雕龍 原道 劉勰 7、又葉紹泰增定漢魏六朝另解本 科學(xué)院圖書館藏 紹泰初與黃澍同編漢魏別解,茲又有所擴充,新增四十七種故以“增定”二字冠之。此本為其中一種,卷第居四十三。全書前有種越序,知刻於崇禎十五年。種類雖增,篇目卻減。所選文心僅有宗經(jīng)、辨騷、夸飾、時序第十二篇,無贊視原編幾少三之二矣。白文。每半頁九行,行二十六字。篇自為起訖,后附葉氏評語。其款式: 劉子文心雕龍 宗經(jīng) 劉 勰梁 8、清王謨漢魏叢書本 余藏 全書前有陳蘭森序,知刻於乾隆五十六年。卷首有佘誨序,佘誤為余卷末有王氏跋。此本雖由何允中叢書本出,然亦間據(jù)別本增、改。如徵圣篇“雖欲此言圣”句“此言”字下增“此言二字,訾字這訛?!卑俗謯A注;詮賦篇“合飛動這勢”句之“合”字改為“含”之類是。白文”每半頁九行,行二十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一 梁 東莞劉勰著 奉新彭瑞麟校 原道第一 9、清崇文書局三十三種叢書本 余藏 書名頁后面有書牌,知刻於光緒三年。無序跋,未審原據(jù)何本開雕。非出黃本白文。每半頁十二行,行二十四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另起。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一 梁東莞劉勰著 原道第一【附注】民國元年鄂官收處又重刊此本,殿卷并觀,毫無差異。 10、民國鄭國動龍溪精舍叢書本 四川大學(xué)圖書館藏 全書前有齊耀琳序,知刻於民國七年。此本書名頁后題“用宛平黃氏本校本”。然與養(yǎng)素堂本相校,無黃氏例言、南史劉勰傳及元校姓氏,眉端評語亦無之。字句頗有不同,蓋以意改如原道“洛書韞乎九疇”句“疇”作“章”之類是或?qū)懣讨`。如原道篇“雕琢情性”句 “性”誤“形”之類是注尚無異。每半頁九行,行十九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別起。卷終附有李詳黃本補注二十一頁其款式: 文心雕龍卷第一 梁 劉 勰 纂 北平黃叔琳 注 與化李 詳補注 原道第一 【附注】龍溪精舍叢書,解放后上海古籍書店、北京中國書店均有重印本。四 選本 1、廣文選 明劉節(jié)編 明嘉靖十六年著江陳氏刊本 卷四十二選有序志篇。 【附按】元至正本、明馮允中本、汪一元本、佘誨本、張之象(初刻或原刻)本、兩京遣遺編本、王世貞批本、胡震亨本、謝鈔馮校本,自“軌丹漆”至“觀瀾而”三百馀字皆關(guān),楊慎始據(jù)廣文選補(徐批校汪一元本序志篇關(guān)文,亦據(jù)廣文選補)。而廣文選則又采自梁書劉勰傳也。 2、天佚草堂刊定廣文選 明馬維銘編 明萬歷四十六年刊本 卷十五選有序志篇。 3、廣廣文選 明周應(yīng)治纂 明萬歷二十四年刊本 卷十七選有辨騷篇。 4、廣文選刪 明張溥編 明刊本 卷十一選有序志篇。 5、續(xù)文選 明湯紹祖編 明萬歷三十年海監(jiān)湯氏刊本 卷二十七選有神思、跨飾、時序、物色四篇?!靖桨础克膸烊珪偰刻嵋硪话倬攀靠偧惔婺咳^是編“采自唐及詩文,以續(xù)昭明之書”。按續(xù)文選中,既選有劉勰文心雕龍四篇,則其書之上限,豈能斷自唐代?撰提要者蓋率而操觚,未之思也夫 6、續(xù)文選 明胡震亨撰 明萬歷刊本 卷十二選有史傳、神思、夸飾、物色四篇。 7、文體明辨 明徐師曾撰 明萬歷三年刊本 卷四十八選有徵圣、辨騷、明詩、誄碑、使傳、詔策、情采、養(yǎng)氣、總術(shù)、物色、程器十一篇贊。 8、古逸書 明潘基慶選 明萬歷四十年刊本 卷二十二選有物色篇。 9、古論大觀 明陳儒輯 明刊本 卷三十五選有辨騷、史傳二篇,卷三十七選有諸子篇。皆刪節(jié) 10、文儷 明陳翼飛輯 明萬歷三十八年刊本 卷十三選有原道、辨騷、樂府、神思、情采、夸飾、物色、知音八篇。 11、諸子函 蓖題歸有光輯 明天避五年遠(yuǎn)古堂刊本 卷二十四云門子選有原道、徵圣、辨騷、情采、鳳骨五篇?!靖阶ⅰ繀矔e要附注:“此書成於書介之手,題名歸有光,恐系托名。” 12、四六法海 明王志堅編 明天啟七年刊本 卷十選有神思、風(fēng)骨、情采、夸飾、物色五篇。上列十二種選本皆明板,校正錯訛衍脫,頗有裨益。四 校本 13、明徐校本 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 底本為汪一無私淑軒原刻,已成今世罕見之本;名家手跡,歷三百馀年而歸然無志,尤足珍視,觀其萬歷已酉、崇禎己卯兩跋,知手校此本者,尚有朱謀、謝兆申二家;而各篇所用色筆,又有朱、藍(lán)、黑三種。將何區(qū)分,殊難遂定,爰取梅度生萬歷己酉音注本略為核對,凡梅本校語云“朱改”者,此本率為藍(lán)筆;云“謝改”者,此本率為墨筆。然則此本之藍(lán)筆多為朱謀校,墨筆多為謝兆申校乎?其朱筆合為興公所校,不僅由於類推,校語之末往往著有“徐”,尤可據(jù)也。至墨筆校語末亦間著有“徐”字者,蓋隨手點勘,原非一時,為例不純,勢所難免。於藍(lán)、黑兩色筆,皆應(yīng)作如是觀。興公於舍有書用力甚動,多所舉正,梅本曾列其名,無庸再贅。即以卷首輯錄前人之八序興隱秀篇鈔補之關(guān)文論,亦有可稱者焉。八序之四己不易見,鈔補隱秀篇關(guān)文,興傳錄錢功甫本亦不全同。 14、明馮舒校本 北京圖書館藏 底本即謝恒所鈔者。己蒼校此本再三,跋中曾具言之。先后所據(jù)先“元板”、當(dāng)即至正十十五年刊者“弘治甲子本”、即馮允中本”嘉靖癸卯本”、即佘誨本“功甫本”、即錢允治本“謝本”、即謝兆申校本“梅本”當(dāng)為萬歷重刊者六重;而明刻御賢及錢謙益所藏趙氏鈔本御賢不與焉。其用力亦云勤矣。凡所批校,皆用朱筆,或於行間,或於眉端,有條不紊,光采爛然。宜其為有清一代收藏家所珍視。黃叔琳輯注雖曾引其說,如辨騷篇“招魂、招隱”句下引“馮云:招隱,楚辭本作大招,下云屈、宋莫追,疑大招為是”是。然攘為已有者,則不一而足。如徵圣篇“雖欲訾圣”句下有校語云:“訾字一作此言二字,誤”。即憑馮氏說。又史傳篇“然睿旨存亡幽隱”句於“存亡”下有校語云:“二字衍?!币嗯狁T氏說之類是。如未目睹此本,固難發(fā)其覆也。 15、清末彝尊校本 北京圖書館藏 底本為佘誨本。卷端大題下有識語二行:“丙午以朱筆讀一過,於京師;戊申以綠筆讀一過,於吳門。品排楷書,并鈐有“彝尊”二字篆文方印。全書用朱綠兩色筆圈點,光采悅目。僅於定勢篇“必顛倒文向”之“向”校為“句”,類事篇“靚粉黛於離臆”之“離”校為“胸”而已”其它誤脫字句,固未之及也。 16、清佚名校本 上海圖書館藏 底本為覆刻梅慶生天啟二年校定本。卷端大題下有墨筆訓(xùn)語去:“雍正庚戌五月三十三小暑日點畢?!笔菚杏媚P點校者,如正緯篇“緯何豫焉”句之“豫”校為“與”、通變篇“天與地沓”順之“沓”改為“杳”是與此為一人。其用朱筆照黃叔琳輯注本勘誤及間下己意者,如原道篇“傍及萬品”句之“傍”涂去“亻”旁、史傳篇“史載左右”二字是則又是一人,為時亦較前者晚。由已對勘黃氏輯注本推知 17、清陳校本 北京圖書館藏 底本為黃氏養(yǎng)素堂原刻。所點勘者雖止六處,然皆精審不茍。如辨騷篇“虬乘翳產(chǎn)句上方:“楚詞作駟?!安⒂弥禳c“駟”字中心,於其右側(cè)?!榜啞薄S肿寣ζ棒敾竸?wù)識”句上方:“按文當(dāng)是魯僖預(yù)識。預(yù)與與同,轉(zhuǎn)寫誤為務(wù)耳“并於”桓務(wù)”二字右側(cè)用朱?!百翌A(yù)”二字。是也。 18、清徐仁渭仁校本 北京圖書館藏 底本為張之象本。止照梅度生本勘正誤字及移錄其音注。清吳翌鳳校本 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底本為兩京遺編本。曾為文徵明藏(卷首右下方有其篆文印記)所校脫誤字句,多本梅度生何焯黃叔琳三家之說;間亦自下己意。如練字篇“傳毅制誄,已用淮雨”下欄批云:“當(dāng)缺王元長曲水詩序用別風(fēng)事”是。全書朱、黃、黑三色筆分別施用,字跡工整悅目。卷末下方有“吳翌鳳家藏文苑”長印一枚。 【附按】王融曲水詩序無用別風(fēng)事,吳說誤。 19、又與張紹仁合校本 南京圖書館藏 底本為覆刻汪一元本。卷終有加頁鈔補朱謀、錢允治、馮舒三家跋文六則,末尾題嘉度乙亥三月,枚庵老人吳翌鳳借校一過。書中所夾浮箸箋二十四枚,審其字跡,即翌鳳所書。各篇眉批多系移錄馮舒校語及正文點校,則出張紹仁手,朱筆楷書,極為工整。 20、清程文校本 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 底本為兩京遺編本。書中除用朱筆點原道至詮賦及讓對數(shù)篇外,頌贊篇末點完,諸子篇只點后半。僅於徵圣篇“五例微辭以晦“之”“”右側(cè)書一L號及寫婉字,明詩篇“唯嵇旨清峻”之“旨”右側(cè)書一L號,練字篇“別風(fēng)淮南”之“南”改為“雨”而己。馀無可稱者焉。第六卷首行右下側(cè)有“程文閱一過”五字。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所編李氏善本書目定為清程文校者,以此。 21、傳錄何焯校本 南京圖書館藏 底本為梅慶生天啟二年重修本。書中各篇批校,既均冠有“何云”、“何本”、“何增”、何定”、“何評”或“何鈔”等字樣;而辨騷、明詩、樂府、衰、體性、章句六篇中,又有“沈本作”或“沈本改”之語,是此本乃某氏傳錄者,非沈巖親臨其師何焯校本也。沈巖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國內(nèi)瑤柱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前景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 2025-2030國內(nèi)安全勞保用品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非致齲甜味劑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第四中學(xué)2025屆高三下學(xué)期聯(lián)合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2025-2030傳媒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2025屆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海門中學(xué)高考英語一模試卷含解析
- 2025年福建省永春華僑中學(xué)高考全國統(tǒng)考預(yù)測密卷英語試卷含答案
- 吉林省榆樹市2025屆高三下學(xué)期第五次調(diào)研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胃腸腫瘤外科護理出科總結(jié)
-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xué)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寵物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yù)測報告
- AGC-AVC培訓(xùn)課件教學(xué)課件
- 山洪災(zāi)害防御知識課件
- 決勝新高考·四川名優(yōu)校聯(lián)盟2025屆高三4月聯(lián)考英語+答案
- 賓館衛(wèi)生考試題及答案
- 殯葬法律法規(guī)試題及答案
- DB52/T 1212-2017 煤礦地面在用瓦斯泵及瓦斯泵站安全檢查規(guī)范
- 污水處理設(shè)施運維服務(wù)投標(biāo)方案(技術(shù)標(biāo))
- 【中考真題】2024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物理試卷(附答案)
- 護理帶教老師選拔
- 2025年國信證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