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針灸治療學)PPT.ppt_第1頁
感冒(針灸治療學)PPT.ppt_第2頁
感冒(針灸治療學)PPT.ppt_第3頁
感冒(針灸治療學)PPT.ppt_第4頁
感冒(針灸治療學)PPT.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感冒 感冒又稱 傷風 冒風 冒寒 是以鼻塞 流涕 惡寒發(fā)熱 咳嗽 頭痛 全身不適等為其主要特征的常見外感疾病 感冒全年均可發(fā)病 但以冬 春季節(jié)為多 病情輕者稱 傷風 病情重者 且在一個時期內引起廣泛流行的 稱為 時行感冒 是一種自愈性疾病 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 包含 1 病因 感受風邪或時行病毒2 病機 邪犯衛(wèi)表 肺衛(wèi)功能失調 3 病性 外感疾病 4 證候表現 鼻塞 流涕 噴嚏 咳嗽 頭痛 惡寒 發(fā)熱 全身不適 脈浮 感受當令之氣而病情輕者多為傷風 傷風感冒 冒風或冒寒 時行感冒 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 癥候多相類似者 常突然惡寒 甚者寒戰(zhàn)高熱 周身酸痛 全身癥狀明顯 且可化熱入里 變生他病 此病四季均可發(fā)病 但以冬春為多 內徑 首先提出病因及主癥 素問 骨空論 風者百病之始也 風從外入 令人振寒 汗出頭痛 身重惡寒 傷寒論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麻黃湯證與桂枝湯證是感冒辨證論治的基礎 病名首出 仁齋直指方 諸風 傷風方論 引 和局局方 參蘇飲 治感冒風邪 發(fā)熱頭痛 咳嗽聲重 涕唾粘稠 諸病源候論 時氣病諸侯 有 時行病 之描述 直至 類證治裁 傷風 中才明確提出 時行感冒 之名 范圍 普通感冒 傷風 流行性感冒 時行感冒 表現感冒特征者上呼吸道感染 普通感冒 commoncold 為病毒感染引起 俗稱 傷風 又稱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 起病較急 主要表現為鼻部 如噴嚏 鼻塞 流清水樣鼻涕 也可表現為咳嗽 咽干 咽癢或燒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簡稱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性強 發(fā)病率高 容易引起暴發(fā)流行或大流行 典型的臨床特點是急起高熱 顯著乏力 全身肌肉酸痛 秋冬季節(jié)高發(fā) 上呼吸道感染 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 URTI 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疾病 其中包括鼻 咽喉的感染 臨床一般統(tǒng)稱為上感 病因病機 病因感冒是由于六淫 時行病毒侵襲人體而致病 風與寒合 風寒證言1 六淫之邪風與熱合 風熱證其常暑多夾濕 風暑夾濕證重 變 病情 2 時行病毒傳染 流行季節(jié) 不限 常以風為先導 流行性傳染性 病機平素體虛氣候突變起居失當勞累過度肺有宿疾 風邪外襲夾 時行病毒 熱 寒 暑 衛(wèi)外功能減弱 肺衛(wèi)功能失常 侵襲肺衛(wèi) 衛(wèi)表不和 感冒 肺失宣肅 診斷要點 一 診斷依據依據癥狀 病程 發(fā)病季節(jié)可作出診斷1 感冒風寒證與風熱證的區(qū)別二 病癥鑒別2 普通感冒與時行感冒的區(qū)別3 感冒與溫病 風溫初起 的鑒別1 血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檢查三 相關檢查2 胸部X線檢查 診斷要點 診斷依據 感冒風寒證與風熱證區(qū)別 普通感冒與時行感冒的區(qū)別 感冒與溫病 風溫初起 的鑒別 風溫初起 每多類似感冒的癥狀 尤與風熱感冒更為相似 相關檢查 WBC中性粒細胞百分率淋巴細胞嗜酸粒細胞消失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WBC中性粒細胞百分率 上呼吸道細菌感染或細菌合并病毒感染可見肺紋理增粗 證治分型 風寒束表風熱犯表暑濕傷表氣虛感冒陰虛感冒 風寒束表 癥狀 惡寒重 發(fā)熱輕 無汗 頭痛 肢節(jié)酸疼 鼻塞聲重 或鼻癢噴嚏 時流清涕 咽癢 咳嗽 痰吐稀薄色白 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舌苔薄白而潤 脈浮或浮緊治法 辛溫解表方藥 荊防達表湯或荊防敗毒散 風熱犯表 癥狀 身熱較著 微惡風 汗泄不暢 頭脹痛 面赤 咳嗽 痰粘或黃 咽燥 或咽喉乳蛾紅腫紅腫疼痛 鼻塞 流黃濁涕 口干欲飲 舌苔薄白微黃 舌邊尖紅 脈浮數 治法 辛涼解表方藥 銀翹散或蔥豉桔梗湯加減 暑濕傷表 癥狀 身熱 微惡風 汗少 肢體酸重或疼痛 頭昏重脹痛 咳嗽痰粘 鼻流濁涕 心煩口渴 或口中黏膩 渴不多飲 胸悶脘痞 泛惡 腹脹 大便或溏而小便短赤 舌苔薄黃而膩 脈濡數 治法 清暑祛濕解表方藥 新加香薷飲加減 氣虛感冒 癥狀 惡寒較甚 發(fā)熱 無汗 頭痛身楚 咳嗽 痰白 咯痰無力 平素神疲體弱 氣短懶言 反復易感 舌淡苔白 脈浮而無力 治法 益氣解表方藥 參蘇飲加減 陰虛感冒 癥狀 身熱 微惡風寒 少汗 頭昏 心煩 口干 干咳少痰 舌紅少苔 脈細數治法 滋陰解表方藥 加減葳蕤湯 治療 1 基本治療治法 祛風解表 取手太陰經 手陽明經 督脈穴為主 主穴 列缺合谷風池大椎外關配穴 方義 操作 臨床常用方案一主穴 大椎 DU14 外關 SJ5 風池 GB20 合谷 LI4 列缺 LU7 辨證配穴 風寒束表加風門 BL12 肺俞 BL13 風熱犯表加曲池 LI11 尺澤 LU5 暑濕傷表加中脘 RN12 足三里 ST36 氣虛感冒加氣海 RN6 足三里 ST36 陰虛感冒加太溪 KI3 臨床常用方案二 主穴 大椎風池肺俞合谷配穴 頭痛加太陽 印堂 痰多加天突 列缺 發(fā)熱加曲池 耳尖 咽痛加少商 鼻塞加迎香 風寒加風門 外關 風熱加尺澤 曲池 暑濕加委中 陰陵泉 操作 大椎點刺出血拔罐 或灸法 風池 肺俞 合谷用瀉法 肺俞可用拔罐或灸法 少商 耳尖點刺出血 余穴常規(guī)操作 均用瀉法 臨床常用方案三 主穴 大椎 風府 風池 風門 合谷配穴 頭痛加太陽 印堂 發(fā)熱加曲池 耳尖 咽痛加少商 鼻塞加迎香 操作 大椎 風門點刺出血拔罐 或灸法 少商 耳尖點刺出血 余穴均用瀉法 針刺補瀉法 新病針用瀉法少數患者 因病程較久 體質虛弱此時針刺應采用 靜以久留 的補法 以扶正法邪 操作步驟 體位 采取端坐位 體弱或怕針者可取側臥位 消毒 進針前先于施術部位用75 酒精棉球常規(guī)消毒 然后行針刺操作 進針 四肢上穴位直刺 選用1 1 5寸針 風池要對準鼻尖進針 選0 5 1寸針 2 其他治療 1 拔罐法選大椎DU14 身柱DU12 大杼BL11 肺俞BL13 拔罐后留罐15分鐘起罐 或用閃罐法 本法適用于風寒感冒 2 刺絡拔罐法選大椎DU14 風門BL12 身柱DU12 肺俞BL13 消毒后 用三棱針點刺 使其自然出血 待出血顏色轉淡后 加火罐于穴位上 留罐10分鐘后起罐 清潔局部并再次消毒針眼 本法適用于風熱感冒 3 耳針法選肺 內鼻 下屏尖 額 用中強刺激 咽痛加咽喉 扁桃體 毫針刺 4 皮膚針對發(fā)熱汗不出及項背疼痛者 沿背部督脈 膀胱經用皮膚針叩打 之后再拔火罐 5 化膿灸選穴 足三里 懸鐘方法 涂抹蒜汁 或蘆薈汁 后 上置艾炷點燃 局部起泡為度 預防感冒法 在流行季節(jié)中灸風門 BL12 或針足三里 ST36 可預防感冒 感冒針灸切入點針灸治療感冒以初期介入療效最好 一般在感冒初期有流涕 噴嚏 惡寒等前驅癥狀 這是正邪交爭的初期階段 針灸可發(fā)揮優(yōu)越的療效 此時應用灸法 刺絡拔罐等方法 可迅速發(fā)汗祛風 緩解癥狀 針灸能較好地調節(jié)體溫中樞 因而對感冒的發(fā)熱有退熱作用 由于針灸能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功能 有利于對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 消除感冒癥狀 尤其是拔火罐是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火罐的負壓 使人體產生淤血 出現自體溶血現象 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加強新陳代謝 增強網織內皮系統(tǒng)功能 走罐的方法更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有利于發(fā)汗解表 但當感冒出現并發(fā)癥如肺炎 支氣管炎等時 要進行針藥結合 以防病情進一步加重 另外 針灸預防感冒也是重要的優(yōu)勢 尤其是體虛感冒可長期針刺或艾灸足三里 大椎二穴 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針灸治療思路 根據肺主皮毛 肺與大腸相表里 督脈主一身之陽氣 陽維為病苦寒熱等理論 感冒以宣肺祛風解表為基本治療原則 臨證應審證求因 體虛感冒者應扶正與驅邪同施 夾濕者化濕 夾暑者解暑 選穴上以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 督脈 陽維脈相關穴位為主 大椎 曲池 外關 列缺可做為治療感冒的基本腧穴 其次應根據病因病機 隨癥加減穴位 咽喉腫痛者加少商點刺出血 或加魚際毫針瀉法 暑濕襲表加中脘 足三里和中健胃 化濕降濁 加支溝可通調三焦氣機以利祛暑化濕 目前 一般認為刺絡出血有較好的解熱作用 灸法具有較好的發(fā)汗散寒作用 在臨床上應根據患者的癥狀靈活選擇刺灸法 古代治療經驗 一 選穴特點1 選肺經 大腸經穴由于古人認為本病為風邪傷及衛(wèi)表所致 出現發(fā)熱惡寒等 而 肺主皮毛 因此 屬于肺經病癥 肺與大腸相表里 故選肺 大腸二經穴位 如 濟生拔粹 載 治傷寒在表 發(fā)熱惡寒 頭項痛 腰脊強 無汗 尺寸脈俱浮 宜刺手陽明經合谷二穴 依前法刺之 候遍體汗出即出針 此穴解表發(fā)汗大妙 針灸大成 載 傷寒汗不出 風池 魚際 經渠 尺澤 二間 灑淅惡寒 寒栗鼓頜 魚際 2 選督脈 膀胱經穴及陽維脈相關穴督脈主一身之陽 膀胱經為人之藩籬 陽維為病苦寒熱 因此 針灸治療感冒常選督脈 膀胱經穴以及與陽維脈相關的穴位 其中風府 風池 風門被應用最多 如 席弘賦 云 風府 風池尋得到 傷寒百病一時消 針灸甲乙經 曰 熱病汗不出 上星主之 先取譩譆 后取天牖 風池 熱病汗不出而苦嘔 百會主之 百證賦 云 歲熱行時 陶道復求肺俞理 3 選手太陽 手少陽經穴手太陽和手少陽經的后溪 外關等也常被選用 如 濟生拔粹 載 夫傷寒熱病汗不出者 手太陽有腕骨 陽谷 針灸聚英 載 身熱惡寒 后溪 雜病穴法歌 道 一切風寒暑濕邪 頭疼發(fā)熱外關起 就分部選穴而言 感冒主要選用頭部 背部 四肢末端的穴位 上述特點與現代針灸治療感冒的主要選用大椎 風池 風門 合谷等穴基本吻合 二 針灸方法 針刺是古人治療感冒的常用方法之一 并常采用淺刺法 即沿皮刺 如 循經考穴編 稱 取少商 治 傷風聲啞 宜刺一分 治皮臥針向上三分 以宣泄臟熱 古人又選用粗針 包括三棱針等 以驅逐邪氣 如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稱 取上星 以細三棱針刺之 即渲泄諸陽熱氣 無令上沖頭目 循經考穴編 謂 取攢竹 宜棱針刺之 宣泄諸陽之熱 由于感冒患者常出現發(fā)熱癥狀 古人常用刺血法以瀉熱逐邪 如 素問 刺熱 肺熱病者 先淅然厥 起毫毛 惡風寒 舌上黃 身熱 刺手太陰 陽明出血如大豆 立己 古人也用灸法 如 外臺秘要 謂 孔最主熱病汗不出 此穴可灸五壯 汗即出 目前臨床上灸法主要應用于風寒感冒和感冒的預防 但 千金翼方 載 諸煩熱 時氣溫病 灸大椎百壯 針入三分寫之 橫三間寸灸之 因此 灸法在治療風熱感冒中的意義 值得今后在臨床上研究 1 感冒與某些傳染病早期癥狀相似 臨床應加以鑒別 2 針灸對感冒有效 特別對發(fā)熱 鼻塞 頭痛癥狀的改善明顯 3 在感冒流行期 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少去公共場所 針灸足三里ST36 雙 每日1次 連續(xù)3天 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感冒后 應多飲熱水 以助發(fā)汗退熱 按語 患者男 26歲 全身不適 無力 鼻內有燒灼感 鼻不通氣 打噴嚏流清涕已五天 并有頭痛 嗅覺減退 舌淡紅苔薄黃 脈浮數 診斷 感冒風熱犯表證治法 辛涼解表 宣肺通竅 方藥 銀翹散或蔥豉桔梗湯加減處方 銀花LoniceraJapanicaThunb連翹FructusF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