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專用)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限時集訓 專題十三 實驗中常用的技術和方法 新人教版.doc_第1頁
(廣東專用)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限時集訓 專題十三 實驗中常用的技術和方法 新人教版.doc_第2頁
(廣東專用)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限時集訓 專題十三 實驗中常用的技術和方法 新人教版.doc_第3頁
(廣東專用)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限時集訓 專題十三 實驗中常用的技術和方法 新人教版.doc_第4頁
(廣東專用)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限時集訓 專題十三 實驗中常用的技術和方法 新人教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限時集訓(十三)專題十三實驗中常用的技術和方法(時間:40分鐘)1一般情況下,完成下列哪項實驗不需要用到氯化鈉溶液()a觀察口腔上皮細胞中核酸的分布b觀察蘚類葉片中的葉綠體c用顯微鏡觀察紅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d對雞血細胞中dna粗提取2試劑或材料的選擇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處理正確的是()a制備純凈細胞膜時,可用雞的紅細胞代替豬的紅細胞b人工誘導多倍體時,可用低溫處理代替秋水仙素處理c觀察線粒體時,可用嫩而薄的蘚葉代替人的口腔上皮細胞d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時,可用吡羅紅染液代替醋酸洋紅液3下列關于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氫氧化鈉在不同大小的瓊脂塊(成分一致)中的擴散速率不同b氫氧化鈣溶液能用來鑒定體外培養(yǎng)的人的某種細胞是否進行了有氧呼吸c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植物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時,不需要進行預實驗d用含有尿素的培養(yǎng)基可以篩選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4下列實驗的主要操作步驟有誤,并影響實驗結(jié)果的是()實驗名稱操作步驟a脂肪的鑒定取花生子葉切片滴染液染色吸水紙吸去多余的染液滴酒精洗浮色吸水紙吸去酒精滴蒸餾水蓋蓋玻片b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取口腔上皮細胞涂抹在載玻片的液滴中烘干染色吸去多余染液蓋蓋玻片鏡檢c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培養(yǎng)不定根低溫誘導培養(yǎng)(4 ,36 h)取材卡諾氏液固定酒精沖洗解離漂洗染色制片d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zhì)運輸?shù)年P系切取含酚酞的瓊脂塊浸沒于naoh溶液10 min取出,吸干,縱切瓊脂塊量取naoh擴散深度計算表面積/體積比5.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三位實驗人員制作洋蔥根尖裝片的操作步驟(“”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操作取材解離漂洗染色壓片甲根尖13 mm處乙根尖13 mm處丙根尖57 mm處則甲、乙、丙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分別是 ()a細胞重疊、染色體著色很淺不清楚、細胞分散染色體清楚b細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體、染色體著色清楚、細胞分散染色體清楚c細胞重疊、染色體著色很淺、細胞著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體d染色體著色很淺不清楚、細胞分散染色體清楚、細胞分散染色體清楚6(雙選)下列生物學研究方法正確的是()a用層析液分離和提取綠葉中的色素 b利用標志重捕法研究某種植物種群的密度c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構(gòu)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jié)構(gòu)d研究光合作用過程中碳元素的傳遞,可采用14c標記示蹤7(雙選)據(jù)表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組別3%的淀粉溶液2 ml2 ml2 ml3%的蔗糖溶液2 ml2 ml2 ml2%的淀粉酶溶液1 ml1 ml1 ml1 ml1 ml1 ml反應溫度0 0 60 60 100 100 碘液2滴2滴3滴2滴2滴2滴注:表中“”表示沒有添加。a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無關變量b兩組實驗可用于驗證酶的專一性c三組實驗可說明溫度能影響酶活性d設計上述實驗目的是驗證酶的專一性和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8(雙選)利用一定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海藻酸鈉膠體和氯化鈣溶液制備大小相同的凝膠珠,再進行以下實驗(表中內(nèi)容不完整):試管加入2 ml過氧化氫溶液(濃度:mol/l)加入凝膠珠(粒)測定凝膠珠由試管底部上浮到溶液表面所需時間(min)10.120.330.5下列關于此實驗的分析中正確的是()a凝膠珠可以多次使用 b試管1、2、3各加入的凝膠珠的數(shù)量要相同c3號試管凝膠珠上浮所需時間最長d此實驗探究了酶的高效性9酵母菌是生物科學研究中一種重要的生物材料,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多個地方涉及酵母菌,如圖6131所示,請回答有關問題:圖6131(1)在中,酵母菌與醋酸菌的共同點是_。 (2)在的實驗中,如何測定酵母菌有氧呼吸無酒精產(chǎn)生,而進行無氧呼吸過程中有酒精產(chǎn)生?測定步驟如下,請補全:取3支干凈的試管編號a、b、c,在a、b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發(fā)酵液,在c試管中加入_作為對照。在3支試管中分別滴加0.5 ml重鉻酸鉀的濃硫酸溶液并輕輕振蕩,觀察溶液是否變成_色。(3)在的實驗中,如要連續(xù)7 天測定恒定體積和濃度的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需要用7支試管來培養(yǎng)并持續(xù)分別測定的原因是_。其中操作正確的有_(填下列操作的序號)。a將適量干酵母放入裝有一定濃度葡萄糖溶液的試管中,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b靜置一段時間后,用吸管從試管中吸取培養(yǎng)液c在血球計數(shù)板中央滴一滴培養(yǎng)液,蓋上蓋玻片d用濾紙吸除血球計數(shù)板邊緣多余培養(yǎng)液e將計數(shù)板放在載物臺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計數(shù)室底部,在顯微鏡下觀察、計數(shù)(4)酵母菌在中擔任的角色是_。(5)在制作葡萄酒的過程中,假設某同學的某一步驟操作錯誤導致發(fā)酵瓶瓶塞被沖開,該錯誤操作是_。(6)在操作中最關鍵的步驟是_。10以下是一個測定某植物細胞液濃度的實驗:實驗步驟實驗示意圖準備6組試管,在每組試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在每組的a試管中加入等量葉圓片和少量亞甲基藍晶粒(對溶液濃度影響可忽略不計),并定時輕搖從每組a中吸取1小滴藍色液滴,小心放入對應b試管的溶液中部,觀察藍色液滴沉浮情況并記錄 說明:若a管溶液濃度上升,藍色液滴將在b管的無色溶液中下沉;反之藍色液滴將上??;若a管溶液濃度不變,藍色液滴將均勻擴散。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 組別a1、b1a2、b2a3、b3a4、b4a5、b5a6、b6蔗糖溶液濃度0.0125m0.025m0.05m0.1m0.2m0.4m液滴沉浮情況下沉微下沉均勻擴散微上浮上浮明顯上浮請回答下列問題:(1)本實驗的原理是_,這種變化可通過藍色液滴的浮沉反映出來。(2)本實驗的結(jié)論是_。(3)本實驗不同組別間的自變量是_,因變量是_。(4)若在某組a試管中的植物細胞發(fā)生了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則在第步操作中,將發(fā)現(xiàn)藍色液滴_。 (5)在操作正確情況下,若發(fā)現(xiàn)在所有的組別中藍色液滴都上浮,則實驗應該如何改進?11現(xiàn)有生長良好的菠菜,在生物實驗室里,有下列試劑可供選用:a1010m的吲哚乙酸b104m秋水仙素c質(zhì)量濃度為0.3 g/ml蔗糖溶液d醋酸洋紅染液e質(zhì)量分數(shù)為8%hcl溶液f質(zhì)量濃度為0.8 g/ml蔗糖溶液(1)分別用上述6種試劑處理菠菜根尖細胞30 min后觀察,經(jīng)哪些試劑處理后的細胞仍有生活力?_。欲觀察菠菜根尖細胞染色體,應選用_試劑染色;能促使插條生根的試劑是_;欲使菠菜(二倍體)的單倍體幼苗長大后的植株恢復可育,應選用試劑是_。欲觀察dna和rna在菠菜葉表皮細胞中的分布實驗,在染色前應選用_試劑進行水解(以上空格均填編號)。(2)在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中,用試劑c(加一些紅墨水)處理菠菜葉表皮。鏡檢時發(fā)現(xiàn)表皮細胞_部位呈紅色。在裝片中觀察一個細胞首先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的部位是_。若改為試劑f處理菠菜葉表皮,過一段時間后,用清水替代試劑f,鏡檢時發(fā)現(xiàn)_。(3)提取菠菜葉片中的葉綠體色素時,為了防止研磨時葉綠素遭到破壞,應向研缽中加入少許的_(試劑)。在層析液中分離的結(jié)果,濾紙條上的色素帶最下端的顏色是_,其中色素帶最寬的是_,層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4)為了觀察葉綠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某同學把撕取的菠菜葉片帶葉肉的下表皮置于載玻片上,直接用高倍鏡仔細觀察,未能達到實驗目的,請修改其主要的方法步驟:_。(5) 圖6132如用上述材料做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觀察植物的向性運動等實驗。你選擇的最佳材料依次是(填圖中序號)_。用紫色洋蔥表皮做完細胞的質(zhì)壁分離及復原實驗后,又用此裝片觀察細胞分裂,結(jié)果未觀察到處于分裂期的細胞。請解釋原因:_。專題限時集訓(十三)1b解析 制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先在載玻片上滴加生理鹽水。用顯微鏡觀察紅細胞時,用生理鹽水制成紅細胞懸液。對雞血細胞中dna粗提取用到了氯化鈉溶液。故選b。2b解析 雞的紅細胞含細胞核及膜性細胞器,不易獲取較純的細胞膜,a項錯誤;低溫處理、秋水仙素處理都可以通過抑制紡錘體形成和細胞分裂使染色體數(shù)加倍,b項正確;蘚葉含葉綠體呈現(xiàn)綠色,影響實驗藍綠色的觀察,c項錯誤;吡羅紅染液與rna的親和性高,不能直接代替醋酸洋紅液,d項錯誤。3b解析 氫氧化鈉在不同大小的瓊脂塊(成分一致)中的擴散速率相同,a項錯誤;氫氧化鈣溶液通過檢驗co2來確定人體細胞體外能夠進行有氧呼吸,b項正確;探究最適濃度時,需要進行預實驗,以節(jié)省實驗材料,c項錯誤;用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yǎng)基可以篩選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d項錯誤。4b解析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操作步驟為取口腔上皮細胞涂抹在載玻片的液滴中烘干水解沖洗涂片染色吸去多余染液蓋蓋玻片鏡檢,b項錯誤。5c解析 解離的目的是用hcl溶解細胞間的果膠質(zhì),使細胞和細胞分離。而分散是在制片的時候輕壓蓋玻片使細胞和細胞之間分散,甲未解離,細胞相互重疊;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離液,便于染色,乙未漂洗,影響染色效果,染色體著色很淺;57 mm處為伸長區(qū),細胞已失去分裂能力,染色體呈染色質(zhì)狀態(tài),觀察不到染色體。6cd解析 a項中層析液用于分離綠葉中的色素,提取色素用無水乙醇;b項中標志重捕法用于體積大、活動能力強的個體的種群密度的調(diào)查。7ad解析 表中的實驗自變量為溫度、底物種類,檢測指標為底物的剩余量,用碘液檢測,所以,實驗目的是驗證酶的專一性和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d項正確;中底物為蔗糖,無論何種溫度,都不可能被淀粉酶水解,c項錯誤;兩組溫度設定為低溫,可能會出現(xiàn)酶活性太弱,實驗效果不明顯或沒有而不便于觀察,b項錯誤;無論是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還是驗證酶的專一性,淀粉酶溶液的用量都是無關變量,a項正確。8ab解析 將過氧化氫酶包埋在海藻酸鈉中形成凝膠珠,即為固定化酶技術,其優(yōu)點是便于產(chǎn)物與酶的分離,酶可多次使用,以降低生產(chǎn)成本,a項正確;實驗目的是探究底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酶為無關變量,酶量應相同,b項正確,d項錯誤;3號試管過氧化氫溶液濃度最大,產(chǎn)生的氧氣最多,凝膠珠上浮所需時間最短,c項錯誤。9(1)都有細胞壁、細胞膜、核糖體等結(jié)構(gòu)(2)2 ml酒精灰綠(3)避免了前一次吸取酵母菌培養(yǎng)液對以后測定酵母菌數(shù)量的影響ade(4)分解者(5)未及時排氣(6)海藻酸鈉溶液的配制 解析 (1)酵母菌與醋酸菌分別為真核細胞、原核細胞,兩者在結(jié)構(gòu)上的不同點是有無成形細胞核,相同點是都有細胞壁、細胞膜、核糖體、細胞質(zhì)等。(2)c試管中加入2 ml酒精作為對照,或者是c試管中加入沒有酵母菌的培養(yǎng)液作為空白對照。酒精的鑒定原理是在酸性環(huán)境中,酒精與重鉻酸鉀反應,呈現(xiàn)出灰綠色。(3)靜置一段時間后,應搖勻試管中酵母菌樣液,再用吸管從試管中吸取培養(yǎng)液,b項錯誤;蓋上蓋玻片,在血球計數(shù)板邊緣滴加培養(yǎng)液,讓其慢慢滲入,c項錯誤。(4)酵母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為分解者。(5)制作果酒時,要定時排氣,防止發(fā)酵瓶因co2過多而導致瓶塞被沖開。(6)固定化技術中核心步驟是海藻酸鈉溶液的配制。10(1)植物細胞液與外界溶液存在濃度差時會發(fā)生滲透吸水或失水現(xiàn)象,引起外界溶液濃度的改變(2)植物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約相當于0.05m的蔗糖溶液濃度 (3)蔗糖溶液的濃度a管中蔗糖溶液濃度的改變(4)上浮(5)設置低于最低溶液濃度的系列蔗糖溶液組別重新進行實驗。解析 當植物細胞和外界溶液存在濃度差時會發(fā)生滲透吸水和失水,從而引起溶液濃度的變化,這樣懸浮在溶液中的藍色液滴也會隨著溶液濃度的改變上升或者下沉;當細胞液和外界溶液濃度相等時,液滴就處于懸浮狀態(tài),從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知植物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約相當于0.05m的蔗糖溶液濃度;該實驗中自變量是起初的蔗糖溶液的濃度,因變量是加入細胞后發(fā)生滲透作用后蔗糖溶液濃度的變化;若試管中的植物細胞發(fā)生了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說明發(fā)生了細胞失水,會導致溶液濃度下降,會發(fā)現(xiàn)藍色液滴上浮。在操作正確情況下,發(fā)現(xiàn)在所有的組別中藍色液滴都上浮,這說明溶液的濃度太高,需要重新設置一系列低于原實驗溶液濃度的系列梯度溶液進行實驗。11(1)a、b、cdabe(2)細胞壁與原生質(zhì)層(或細胞膜)空隙細胞的邊角部分質(zhì)壁分離后不能復原 (3)caco3黃綠色葉綠素a胡蘿卜素(4)制作臨時裝片時應先滴加清水并蓋上蓋玻片;觀察時應先用低倍顯微鏡觀察找到葉肉細胞,然后再換用高倍顯微鏡仔細觀察(5) 成熟的紫色洋蔥表皮細胞已失去了分裂能力 解析 (1)處理后的細胞仍有生活力,需要用1010m的吲哚乙酸、104m秋水仙素、質(zhì)量濃度為0.3 g/ml蔗糖溶液處理,其中質(zhì)量濃度為0.8 g/ml蔗糖溶液濃度過大,不能使細胞保持活性。觀察染色體時應該用醋酸洋紅染色;促使插條生根可以用1010m的吲哚乙酸處理;使用104m秋水仙素可以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從而使單倍體恢復育性。欲觀察dna和rna在菠菜葉表皮細胞中的分布實驗,在染色前應選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8%hcl溶液進行水解,從而便于染色劑進入細胞,并且能夠使蛋白質(zhì)和dna分離,方便染色。(2)在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中,應該用質(zhì)量濃度為0.3 g/ml蔗糖溶液中加一些紅墨水處理菠菜葉表皮。由于紅墨水色素分子屬于大分子,不能通過原生質(zhì)層,所以鏡檢時在表皮細胞的細胞壁與原生質(zhì)層之間的空隙應該呈紅色。質(zhì)壁分離首先應該在細胞的邊角部分分離。若改為質(zhì)量濃度為0.8 g/ml蔗糖溶液處理菠菜葉表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