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 。、 ,? 7 i t 一 j-1 一一 搬 7 獨創(chuàng)性聲明 本人鄭重聲明:所提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據(jù)我所知,除了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對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貢 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確的說明。本聲明的法律結(jié)果由本人 承# 位論文作者簽名:筮壘魚日期: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上鯊笪一一日期: 學位論文使用授權書 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東北師范大學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 定,即:東:i l n 范大學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學位論文的 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東:i l n 范大學可以將 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 印或其它復制手段保存、匯編本學位論文。 ( 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地指導教師簽名: 日期:貍坦:l :1 2 日期: 學位論文作者畢業(yè)后去向: 工作單位: 通訊地址: l 血弛趁) 塑f 望:6 :! 電話: 郵編: j i r - y - 0 - 摘要 民國時期,受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條件的影響,膠東半島地區(qū)的民眾源源不斷的泛海 北上,“闖關東 到東北來謀求生路,這一移民潮流創(chuàng)造了人類移民史上的偉大壯舉。 本文以歷史文獻并結(jié)合口述材料,通過大量的史料分析和對“闖關東當事人及其后代 的采訪實料,來分析論述1 9 1 2 1 9 4 9 年膠東半島民眾“闖關東”的動機、特點、方 式及其產(chǎn)生的影響。這些問題的研究都拋棄了以前學者主要從遷入地東北的地區(qū)為 出發(fā)點來考察的角度,而是力圖使讀者從一個全新的方面來了解這次的移民運動。 加入采訪到的口述史料,可以使文章的寫作更真實全面,而從遷入地膠東半島 地區(qū)為角度的寫作,會使讀者對移民問題有一個更全面、深刻、全新的認識,從而更客 觀、真實的再現(xiàn)民國時期膠東半島民眾的“闖關東”高潮。 文章分為序言、正文、結(jié)語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序言。此部分中明確了本文選題的價值、意義,較為系統(tǒng)的總結(jié)評價了 關于山東移民問題研究的已有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采用的寫作 方法、資料概況以及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為正文。包括四部分,首先闡述了“闖關東”的基本狀況,然后從膠東地 區(qū)為出發(fā)點來論述民國時期膠東半島民眾產(chǎn)生移民高潮的原因,移民方式及路費的籌 集,繼而比較總結(jié)了該區(qū)域在“闖關東中所呈現(xiàn)出的一些特色,最后闡述了移民行為 對膠東半島地區(qū)以及整個山東社會所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 第三部分為結(jié)語。主要對上文的內(nèi)容進行了總結(jié),即1 9 1 2 1 9 4 9 年膠東半島民 眾形成“闖關東”高潮的動因與該地自然災害不斷、社會動蕩不堪、人地矛盾尖銳突出、 外來文化的沖擊影響以及該地區(qū)與東北社會的社會聯(lián)系的不斷加強和擴大有關。同時, 膠東半島移民東北不僅僅對東北社會產(chǎn)生了巨大作用,同時也對遷出地的影響是不可忽 視的。從而讓我們明白,人口的流動不僅會對遷入地的開發(fā)做出重要的貢獻,它給遷出 地所帶來的影響所產(chǎn)生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關鍵詞:膠東半島;“闖關東”;口述史;移民史 r - t p 0 i 。 a b s t r a c t 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a f f e c t e db yt h ei m p a c to ft h en a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s o c i a l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p e o p l eo fj i a o d o n gp e n i n s u l ac o n t i n u e dt ot h e 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t om a k eal i v i n g ,w h i c hc r e a t e dt h eg r e a tf e a ti nt h eh i s t o r yo fh u m a n m i g r a t i o n f o r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h i s t o r ys t u d ya n do r a lh i s t o r y , w i t hal o t o f h i s t o r i c a l a n y l y s i sa n dt h e i n t e r v i e wo f t h e p a r t i e s a n dt h e i rd e s c e n d a n t st o n o r t h e a s t , t h ep a p e re x p l o r e st h er e a s o n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j i a o d o n gp e n i n s u l a p e o p l e sm i g r a t i o n gm o v e m e n ti n 1912 19 4 9a n di t si m p a c t i o n t h i si s s u e ss t u d y d i s c a r dt h ef o r m e r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a r e ao fd e s t i n a t i o na r r i v a l t h e n o r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t om a k et h er e a d e r su n d e r s t a n dm i g r a t i o nc a m p a i g nf r o man e w p e r s p e c t i v e j o i n i n gt h eo r a lh i s t o r i c a li n t e r v i e wc a l lm a k et h ea r t i c l em o r er e a l i s t i c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f o r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a r e ao fo r i g i n o rd e p a r t r u r e - j i a o d o n g p e n i n s u l a c a l lm a d er e a d e r s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m i g r a t i o n m o v e m e n tm o r e r e a l i s t i c l y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n db r a n d - n e w t h i s a r t i c l eo b j e c t i v e l yr e a p p e a r e dt h e p e a ko f t h em i g r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o f j i a o d o n gp e n i n s u l ap e o p l e t h e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 t h ep r e a m b l e ,t h et e x t ,謝t l lt h ec l o s i n go f t h r e em a j o r :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h ep r e a m b l e 。c l e a r st h ev a l u ea n dm e a n i n go ft h i sa r t i c l e ,h a v e m o r es y s t e m a t i cs n m m a r yo f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s h a n d o n gm i g r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t h a t h a v e y i e l d e d r e s u l t s o nt h i s b a s i s ,b r i n g f o r w a r dt h ec r e a t i v e p o i n t ,w r i t i n g m e t h o d ,d a t eo v e r v i e wa n db a s i cs k e l e t o no ft h i sp a p e r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t h et e x t ,i n c l u d e sf o u rp a r t s 。f i s t l y , s t a t et h eb a s i cs t a t u so ft h e m i g r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 a f e r w a r dd i s c u s st h er e a s o no f t h ep e a ko fm i g r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 o fj i a o d o n gp e n i n s u l si nt h ep e r i o do f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j i a o d o n gp e n i n s u l s s u b s e q u e n t l y , c o m p a r ea n ds u m m a r i z e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t h i sa r e ai n t h em i g r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 f i n a l l y , e x p o u n dt h em i g r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o nt h es h a n d o n g p e n i n s u l ai ns h a n d o n gr e g i o na n dt h es o c i a lc o n s e q u e n c e so ft h et r e m e n d o u sr o l e t h et l l i r dp a r ti sc o n c l u s i o n 。m a i n l ys u m m a r i z e s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a b o v e ,t h a t t h er e a s o no ft h ec l i m a xo fm i g r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o fj i a o d o n g p e n i n s u l s i n 1912 19 4 9 ,r e l e v a n tt ot h e p l a c e o fn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 s ,s o c i a lu n r e s t ,h u m a n - l a n d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p r o m i n e n t ,t h ei m p a c to ff o r e i g nc u l t u r e sa n dr e g i o na n dt h ee x p a n d i n g o ft h es o c i a lt i e si nt h i sr e g i o na n d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s i m u l t a n e i t y , t h ep e o p l eo f ji a o d o n gp e n i n s u l sm o v et o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c h i n an o to n l yh a dag r e a tr o l ei nt h e n n o r h e a s to fc h i n b ma l s oh a dag r e a ti m p a c t i o no nt h ea r e ao f o r i g i n o r d e p a r t u r e s e q u e n t i a l l ym a d eu su n d e r s t a n dt h em o v e m e n to fp o p u l a t i o nw o u l dn o t o n l ym a k ea ni m p o r t a n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d e v e l o po ft h ea r e ao fd e s t i n a t i o n o ra r r i v a l ,i t s r o l ei nt h ea r e ao fo r i g i n o rd e p a r t u r ec a n tb ei g n o r e d k e yw o r d :j i a o d o n gp e n i n s u l s ;m i g r a t i o nf r o mn o r t hc h i n at o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o r a lh i s t o r y ;i m m i g r a t i o nh i s t o r y i i i 目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i 目錄 序言1 一、闖關東的基本情況5 二、民國時期膠東半島民眾形成“闖關東”高潮的動因8 ( 一) 人多地少、自然災害頻繁8 ( 二) 戰(zhàn)亂匪患不斷1 2 ( 三) 外來文化的影響。1 4 ( 四) 社會聯(lián)系的不斷加強、擴大1 7 三、膠東半島民眾“闖關東的方式及特點2 0 ( 一) 移民路徑2 0 ( 二) 路費籌集2 2 ( 三) 移民特點2 3 1 移民文化程度較高,從事經(jīng)商比重大2 3 2 移民年齡較輕,女性比重上升2 5 3 從事職業(yè)以小手工業(yè)為主2 6 四、膠東半島移民對原籍地的作用2 8 ( 一) 改善老家生活條件,支持了家鄉(xiāng)經(jīng)濟的發(fā)展2 8 ( - - ) 熱心家鄉(xiāng)社會賑災,促進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3 0 ( 三) 帶動沿海港口、城鎮(zhèn)的興起與發(fā)展3 2 ( 四) 加強了人口、文化交流,形成半島獨特的區(qū)域文化3 3 結(jié) 語3 6 參考文獻3 7 后記4 0 l v t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序言 ( 一) 選題意義 近代關內(nèi)移民大規(guī)模遷居東北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國內(nèi)遷移運動”。 在“闖關東 的省份中以山東、河北、河南人為最多,而在這幾個省份中,無論 在人數(shù)上,還是持續(xù)時間上又以山東人為最。在山東移民中,膠東半島地區(qū)由于 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社會環(huán)境等諸方面的因素,又是移民最多的地區(qū)。為什么該 地區(qū)在民國時期會產(chǎn)生比山東其它地區(qū)更多的移民? 并且該地區(qū)的移民在移民 動因、移民方式、移民特點、移民對山東社會所起的作用等方面都有它的獨特之 處。研究膠東半島地區(qū)的山東移民,一方面可以把握整個山東移民的背景、規(guī)律、 過程以及所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等一系列問題,更可以看出膠東半島地區(qū)移民與山東 其它地區(qū)不同之處,以突顯該地區(qū)的區(qū)域特點。 筆者作為膠東半島人,身邊生活著眾多當年闖關東的山東人,在讀研期間接 觸到很多東北人也大都是從山東闖關東過來的,通過對現(xiàn)居住在家鄉(xiāng)以及定居東 北的“闖關東人及后代 的采訪,搜集到一些第一手的資料,并且利用地緣上的 優(yōu)勢掌握膠東半島一些市區(qū)的縣志,試圖從口述史學、地理學相結(jié)合的角度來研 究膠東半島這一地域山東人“闖關東的現(xiàn)象。 對于山東移民的研究已經(jīng)很多,但是學者們選擇的時間段不同,選擇的角度 也有很大差別,筆者在搜集了大量資料并對文獻資料進行了整理和總結(jié),并輔以 對闖關東當事人及其后代的采訪這第一手資料的情況下,把研究的問題定為 “1 9 1 2 1 9 4 9 年膠東半島地區(qū)移民東北研究”。文中將就民國時期膠東半島的 山東人形成闖關東高潮的獨特動因、移民方式、特點,特別是移民對膠東半島以 及魯中、魯西地區(qū)乃至整個山東社會所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等一些列問題展開討論和 研究,論文論述的問題以膠東半島這一局部地區(qū)為研究重點。 ( 二) 研究現(xiàn)狀 移民研究可以說是近年來歷史學領域研究的重點,隨著闖關東這部電視 劇的熱播,“移民 這個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實早在清末民初,有人就 開始對東北的移民問題給予了關注,但是清末民初,涉及東北移民問題的著述, 基本上都是政策性的研究,即主要是針對移民的現(xiàn)狀提出政策性措施,而對東北 移民的內(nèi)在規(guī)律、規(guī)模以及移民產(chǎn)生的社會效應都沒有涉及。到了二十世紀二十 年代至五十年代,近代東北移民問題才開始作為學術課題提出來了,這個時期出 現(xiàn)了一批著作,像陳翰生難民的東北流亡( 上海商務圖書館,1 9 3 0 年版) ,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王海波東北移民問題( 中華書局,1 9 3 3 年版) ,這些文章闡述的移民問題較 前一時期內(nèi)容豐富一些,并涉及到東北移民的遷移動機和生活等方面,但是這些 著作都是針對對遷入地東北地區(qū)而言的,論述漢人移民東北的原因、規(guī)模以 及給東北社會帶來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關于東北移 民方面的著述很少,八十年代以后開始逐漸增多。由于在整個移民過程中,山東 移民東北占有重要的分量,因此出現(xiàn)著作和論文來專門論述山東移民的基本情 況,如路遇清代和民國山東移民史略( 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 9 8 7 年版) , 這本著作可謂是研究山東移民的奠基之作,作者采用實地調(diào)查的方式,主要論述 清代和民國時期山東人闖關東的原因、規(guī)模、分布區(qū)以及對東北的影響,并且書 后附有“回返移民訪問手冊”,在這一部分中,作者對山東的濟南、德州、惠民、 濰坊、煙臺五個市區(qū)九個縣市的二十二個鄉(xiāng)鎮(zhèn),一百三十三個小隊的一百三十四 名干部和去東北的回返移民及其家屬進行了實地采訪,收集到第一手資料,再現(xiàn) 了清末和民國那個時期山東移民東北真實情況,此部分參考價值特別高。葛劍雄 中國移民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1 2 月版) ,對山東人闖關東現(xiàn)象有很 多涉及。池子華中國近代流民( 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 ,采用整體性 研究和區(qū)域性研究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流民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流民的空間和職業(yè)流 向、流民對近代中國社會所產(chǎn)生的效應、近代社會如何解決流民問題等內(nèi)容,進 行了多層次、多角度、跨學科的考察,其中也是以山東移民為主要考察對象的, 此書堪稱第一部以近代流民為研究對象的系統(tǒng)的學術性著作。池子華中國流民 史近代卷( 安徽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 ,第三章第二節(jié)就山東人闖關東原因 進行了簡要分析。劉德增的闖關東:2 5 0 0 萬山東移民的歷史與傳說( 人民出 版社,2 0 0 8 年1 月版) ,主要從社會學角度對山東移民闖關東的原因、規(guī)模以及 風俗等方面進行了描述。 民國時期在一些報刊雜志上,關于山東移民的記敘也逐漸增多,但是這些文 章篇幅一般較小,主要記錄當時的一些具體狀況。如:東方雜志,其中的文章 有:集成各地農(nóng)民狀況調(diào)查山東省( 1 9 2 7 年,第2 4 卷,第1 6 號) ,高 勞山東之苦力( 1 9 2 8 年,第7 卷,第1 5 號) ,雷陰答詢問移墾東北( 1 9 3 7 年1 2 月5 日,第2 6 卷,1 3 號) 等,大公報中山東農(nóng)民離村的一個檢討 ( 1 9 3 4 年5 月2 3 日) ;晨報:張勃殖民問題( 1 9 2 8 年3 月6 日) ,東三省 移民分配( 1 9 2 8 年1 月8 日) 等等,這些雜志上的文章,主要是對當時的移民 具體現(xiàn)實狀況進行記載和評述。 關于國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 日) 稻葉巖吉東北開發(fā)史( 養(yǎng)成能譯, 辛未編譯社1 9 3 5 年版) ,書中作者詳細分析了清代山東移民問題,還有( 日) 松 村高夫滿鐵與中國勞工( 社會科學出版社,2 0 0 3 年版) ,書中對偽滿洲勞動 統(tǒng)制進行了介紹,對撫順煤礦、鞍山鋼鐵廠工人狀況進行了介紹,其中涉及山東 2 一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移民的數(shù)量、生活狀況,使我們能全面把握1 9 3 1 年后山東移民進入東北后面臨 的整體社會政治環(huán)境。 在論文方面關于東北移民問題也有大量成果出現(xiàn)。對于山東人闖關東的研究 主要分為兩個時期:一是研究清代山東移民闖關東現(xiàn)象,如:任學亮清代山東 人“闖關東 的成因及影響,牛淑萍清代山東移民東北序論,馬紅麗清代 山東人“闖關東”的成因及影響,路遇清代山東闖關東流民問題研究,程墨 秀清代山東移民開發(fā)東北農(nóng)業(yè)述論,宮寶利清代流民問題探究等等一系 列論文都選擇清代這一時期,論述山東人闖關東的社會背景、原因、人數(shù)、規(guī)模 以及對東北地區(qū)所做的貢獻。二是研究民國以來的山東移民。這一方面也分別從 兩個不同角度來闡述,一方面是整體論述民國以來山東人形成“闖關東”高潮的 原因、移民的特點、數(shù)量、及對東北社會所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如:劉舉、李瑩淺 析2 0 世紀初至3 0 年代關內(nèi)移民與東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關系,范立君民國時期 “闖關東 運動的特點探析,周春英淺析近代華北移民大規(guī)模遷居東北的社 會背景,王彬淺析民國時期闖關東運動的時空鐵證等。另一方面是選擇九 一八事變這一轉(zhuǎn)折歷史時期來考察山東移民的變化,如:范立君論2 0 世紀3 0 年代東三省關內(nèi)移民,范立君、金普森九一八事變與關內(nèi)移民,另外,林成 策山東省遷往東北的移民“回流問題探析、王彬民初東北移民社會心態(tài) 管窺、馬平安、楚雙志移民與新型關東文化關于近代東北移民社會的一 點看法等文章,拋棄以前主要研究山東移民的原因、規(guī)模、特點等內(nèi)容,開辟 新的角度,從文化、心態(tài)方面出發(fā)來研究,使山東移民的研究出現(xiàn)新的視角。 本人在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歸類與分析的時候,發(fā)現(xiàn)研究山東移民的文章,都 是針對山東社會這一整體作為研究對象的。而在整個山東社會“闖關東中,膠 東半島地區(qū)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社會背景,又是移民最多的地區(qū),并且其移 民的動機、方式、特點等都有它的獨特之處,因此筆者選擇這一局部地區(qū)進行研 究。同時,對山東移民的研究都是針對移民對遷入地東北社會所產(chǎn)生的影響, 而很少涉及給遷出地山東社會帶來的作用,其實移民對遷出地所產(chǎn)生的作用 也是巨大的,文章主要研究移民對山東社會所起的作用,所以本文試圖在這一方 面把問題闡述清楚。 ( 三) 采用方法 由于筆者也是膠東半島人,家鄉(xiāng)人中許多人的祖輩都是曾經(jīng)去東北謀生過, 同時在讀研期間本人接觸到很多東北人及其后代也大都是從山東闖關東過來的, 他們中間流傳著許多關于闖關東的歷史故事,為了保存這些歷史記憶,并使本文 寫作更有價值更生動,我利用寒暑假時期對他們進行了采訪,在采訪過程中進行 了詳細的記錄,所以本文寫作所征引的文獻很多是他們的口述記錄,這也是筆者 對口述史學方法的一次嘗試,試圖在本文的寫作中得到恰當?shù)睦谩?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口述史亦稱口碑史學,即以搜集和使用口頭史料來研究歷史的一種方法,它 出現(xiàn)于2 0 世紀4 0 年代的美國,2 0 世紀6 0 年代至8 0 年代有了極大發(fā)展。它是 歷史學與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實地調(diào)查的學科相結(jié)合的產(chǎn) 物,因為口述史學家必須通過調(diào)查采訪等直接手段,從特定主題的當事人或相關 人那里了解和收集口述資料,以其為依據(jù)寫作歷史。由于口述史料的直接性,使 這些主題的研究,特別是民族史、社會史從時間上說使當?shù)厥返难芯扛捉咏?實,減少史學家的主觀性。本文在運用史料、著作等紙質(zhì)資料的同時試圖結(jié)合自 己采訪的口述資料的方法進行本文的寫作。 4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一、闖關東的基本情況 “關東 是指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以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部的三市( 呼 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 一盟( 興安盟) 的整個東北地區(qū),總面積為1 2 5 萬平方公里。它們地處祖國東北方,自古以來就泛稱“東北”,因為位于山海關 以東,所以明以后就俗稱“關東”,但因蒙古草原長期封禁,加之漢族人不適應 草原生活習慣,所以清末以前很少有漢族人進入,漢族移民關東的主要去向就是 黑、吉、遼三省,因此關內(nèi)人闖的所謂的關東就是指今天的黑龍江、吉林、遼寧 三個省份。 關內(nèi)居民遷移東北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始于何時并無確切史料記載,“遠在 宋遼金元時期,就有漢族流民出關覓事 ,可見時間之久。在滿清入關之前,遷 徙東北的人數(shù)極少,自清兵入關后,移民流徙東北者才逐漸增多。近代以來,由 于關內(nèi)嚴重的自然災害、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沉重的苛捐雜稅等因素的影響,更有 大批的關內(nèi)人民遷移東北。中華民國成立以后,這種移民的勢頭有贈無減,并在 二十年代中后期達到頂峰,形成了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宏大的移民運動。在這個龐大 的移民規(guī)模中,移民來自不同的省份,有的來自山西、陜西、河北;有的來自山 東、河南、浙江,而在這幾個省份中以山東、河南、河北人最多,其中又以山東 人為最。據(jù)史料記載1 9 2 7 、1 9 2 9 年移入東北的山東、河南、河北三省的人數(shù): 1 9 2 7 年,山東省遷移東北的人數(shù)為7 1 6 ,6 2 2 人,河北人為9 4 ,8 4 0 人,山東人占 移民總數(shù)的8 7 多,河北人占1 1 多。1 9 2 9 年,山東移民東北7 4 2 ,0 0 0 人,河北 人1 7 6 ,0 0 0 人,河南人1 1 6 ,0 0 0 人,山東移民占移民總數(shù)的7 1 ,河北人占1 7 , 河南人占1 1 ,可見山東移民在移民浪潮中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陳彩章先生 在1 9 3 6 年著的中國歷史人口變遷之研究中談到去往東三省的移民中時說“大 概移往東三省之人口,百分之八十為山東人,次之為河北及河南人”。這個所占 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在路遇先生看來還是過低、保守的估計,他認為實際上山東移 民要高于這個比例,因為這些數(shù)字是海關、鐵路上的統(tǒng)計數(shù)字,然而山東人習慣 于渡海密航,有許多偷渡去的移民是不在統(tǒng)計之內(nèi)的,因此此時期山東移民東北 規(guī)模之大可以想見。另外,在1 9 2 8 - 1 9 3 0 年,日本福昌華株式會社、滿鐵會社、 滿鐵總務部勞務科對在東北碼頭、工場、礦山中的勞動者籍貫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情況如下:1 9 2 8 年2 月,在大連的1 3 ,9 2 8 名碼頭搬運工人中,山東人占總數(shù)的 路遇:清代和民國山東移民東北史略,上海:上海社會科學h 版社,1 9 8 7 年版,第4 8 頁。范立君論 2 0 世紀三十年代東三省關內(nèi)移民,歷史教學問題,2 0 0 6 年,第一期。吳希庸:近代東北移民史略, 東北集刊,第2 期,1 9 4 1 年,第5 0 頁 5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8 9 8 ,河北人占7 1 ,其他各省占3 1 ;1 9 2 9 年,在關東州及滿鐵沿線的5 3 ,0 8 7 名中國礦工中,4 2 ,2 4 2 人均來自關內(nèi)各省,其中山東人2 8 ,7 6 9 人,占總數(shù)的6 8 , 直隸籍人為1 2 ,7 8 3 ,占3 0 ;1 9 3 0 年末,大連市內(nèi)某公社的9 1 8 2 名常雇華工中, 山東人8 3 7 4 人,占總數(shù)的9 1 2 ,河北人占5 7 ,其他各省各占僅3 1 。以上 的數(shù)據(jù)都說明了在民國遷移東北的移民中山東人所占的比例最高,人數(shù)最多,規(guī) 模最大。 關內(nèi)移民東北為何稱之為“闖關東 呢? 一個“闖”字具有什么樣的感情色 彩和歷史意義呢? 其實早在宋遼金元時期,就有漢族流民出關覓事,那時候的行為是來去自由 的。清朝建立之初,流民出關也不存在闖的問題,并且剛開始是得到清王朝的鼓 勵和支持的,因為清朝建立之初由于開國戰(zhàn)爭的影響,人民死亡逃走無數(shù),“民 人畏出關如虎”,使得本來就人煙稀少的關東更是一片荒涼,“荒城廢堡,敗瓦頹 垣,沃野千里,有土無人 圓。東北為大清的發(fā)祥地,為了強根固本,清廷屢頒 詔令,招徠流民,開墾荒地。因此在順治八年( 1 6 5 1 年) 清廷諭令,“民人愿出 關墾地者,令山海關造冊報部,分地居住” ,順治十年( 1 6 5 3 年) 清廷又頒布 遼東招民開墾例,規(guī)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六十名以上,文 授州同,武授干總;招民多者,每百名加一級,所招民每日給糧一斗,每地 一坰給種六升,每百名給牛二十只”,并“免交三年錢糧 ,通過這一系列政策 措施鼓勵人民出關開墾關東。在清初招墾的2 3 年中,魯民移民東北者甚多,據(jù) 東北開發(fā)史記載,遼東、西之漢戶,依調(diào)查滿洲掌故者參證,皆系康熙之初 由山東等省遷來。然而對于自己的“龍興之地”,清王朝始終存在著開發(fā)與封禁 的雙重矛盾心理。他們既想開發(fā)關東,使其成為富庶之地,強根之本,又怕關內(nèi) 漢人的移入會破壞滿人的風俗習慣,損害他們的利益,影響旗人生計,并且還怕 上供于朝廷的東北特產(chǎn)“人參 、“貂皮”、“珍珠等也會受到威脅,得不到保證, 于是1 6 6 8 年( 康熙七年) 清政府宣布關閉山海關的大門,“罷遼東招民授官之例”, 廢除了招墾令,推行封禁政策,關外之地列為禁區(qū),并在山海關、古北口、喜峰 口等處皆設關卡,禁止?jié)h人進關開荒,同時在東北的一些特定區(qū)域( 山林、河川、 圍場、牧場、山脈、陵寢等地) 劃定為皇室獨占的禁地??滴鯐r期對東北的封禁 并不嚴格,只是限制關內(nèi)移民東北,并未全部禁止,乾隆時,清廷對東北實行了 嚴格的封禁政策。1 7 4 0 年( 乾隆五年) ,首先對奉天地區(qū)封禁,規(guī)定:嚴格禁止 山海關出入者;浙江、福建、山東、天津等關內(nèi)沿海省區(qū)赴奉天貿(mào)易船只,一律 不得載運與貿(mào)易無關之人;嚴格清丈旗民土地,漢民禁止開墾;嚴禁在奉天地區(qū) 國王彬:淺析民國時期“闖關東”運動的時窄特征,民國檔案,1 9 9 9 年,第2 期 池子華:中國流民近代卷,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第1 1 9 頁 清朝文獻通考,卷l ,第4 8 5 8 頁 西阿桂:盛京通志,卷3 5 ,沈陽:遼海出版社,1 9 9 7 年,第6 3 9 頁 6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開礦取利及重治私挖人參等一系列措施,這是清朝廢除招墾令后最嚴厲、最具 體的限制性措施。此后,吉林、黑龍江都被列為禁區(qū),這樣,以后的措施越來越 嚴厲,從局部封禁發(fā)展到全部封禁,從驗關封海發(fā)展到驅(qū)逐流民,到乾嘉時期, 封禁政策被嚴格而全面的執(zhí)行起來,并由此持續(xù)一百年。 但是,當時由于關內(nèi)日趨沉重的生活壓力和連年不斷地自然災害已把關內(nèi) 人民推向了死亡線之上,再加上此時東北豐富的土地資源的吸引,仍然有許多的 山東和直隸省農(nóng)民犯禁前來東北謀生。在清朝全面封禁的政策之下,他們采取“偷 渡 、“強行進入 等方式進入東北謀生。據(jù)統(tǒng)計,到乾隆四十一年( 1 7 7 6 年) , 此時期是清朝禁關的最嚴格時期,但是這時還有大約1 8 0 萬關內(nèi)移民( 包括后裔) 來到遼河及吉林、黑龍江一帶謀生 ??梢姰敃r山東人是冒著違反大清法律的危 險向東北地區(qū)遷徙移民的,并且遷到東北的山東人同時也是面臨著遠離家鄉(xiāng),遠 離親人、朋友,在異鄉(xiāng)他地艱難孤獨求生的種種困難和對生命的挑戰(zhàn)。所以,山 東人移民東北稱為“闖關東”。雖然,從咸豐十年( 1 8 6 0 年) 后,清政府對東北 正式開禁放墾,并且光緒朝時,還保護、鼓勵山東人移民東北,但是人們早以習 慣的把移民東北的活動稱為“闖關東 ,因此,“闖關東 一詞便約定俗成為移民 東北的代名詞。 膠東半島地區(qū)位于山東膠萊河以東,屬于山東半島的一部分,包括山東省 的文登市、榮成市、威海市、煙臺市、乳山市、海陽市、萊陽市、棲霞市、 蓬萊市、長島縣、龍口市、招遠市、萊州市、萊西市、即墨市、青島市、 膠州市、膠南市、平度市、高密市、昌邑市、安丘市,共2 2 縣市。該地區(qū) 東、南、北三面環(huán)海,氣候良好,四季分明。民國以后在山東人移民東北 的浪潮中,這些地方成為闖關的集中區(qū)域,并且呈現(xiàn)出一些獨特的特點, 同時該地區(qū)的闖關東行為,對整個的半島地區(qū)以及山東社會都產(chǎn)生了重大 的影響。下面我們具體研究一下該區(qū)域闖關的的概況。 o 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1 1 5 ,北京:中華書局1 9 8 5 年影印本,第6 8 7 - 6 8 8 頁 。葛劍雄:簡明中國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4 5 4 頁, 7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二、民國時期膠東半島民眾形成“闖關東 高潮的動因 中國社會的傳統(tǒng)文化是“鄉(xiāng)土性 的“五谷文化”?!拔骞任幕?的特點就 是“時代定居是常態(tài),遷移是變態(tài)”,“民之為農(nóng)者,莫不重遷 ,對于中國農(nóng) 民來說,即使生活清貧拮據(jù),只要能與父母妻兒共守田園,就是人生最大的樂事。 而作為孔孟之鄉(xiāng)的山東,受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更是嚴重,此地區(qū)的農(nóng)民都安土 重遷,他們遷徙居所,和自己生存的土地相分離都是被逼無奈生活不下去的人被 動性的行為,這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那么為什么民國以后膠東半島地區(qū)的人民 會形成闖關的高潮,而發(fā)展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的運動呢? 社會學中研究人口流動通常用到“推拉理論”。1 9 世紀8 0 年代英國經(jīng)濟學家 和社會學家拉文斯坦( e g r a v e n s t e i n ) 首先提出人口流動的“遷移法則”,形 成推拉理論的基本框架。2 0 世紀6 0 年代,英國學者李( e v e r e t tsl e e ) 在拉文 斯坦的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遷移理論,成為研究人口流動和移民最有影響的“推 拉理論”。即:影響遷移的因素可以劃分為推力( p u s hf a c t o r s ) 和拉力( p u l l f a c t o r s ) 。在人口自由流動的情況下,人們之所以遷移和流動,是人們可以通過 流動尋求生存條件,通過流動就業(yè)改善生活條件,因此,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 生活條件改善的因素就成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會經(jīng)濟條件就成為推 力。人口遷移就是在這兩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同樣,民國時期膠東半島 形成移民高潮的原因也是在膠東半島的推力和東北社會的拉力雙重作用下共同 完成的。作為東北社會的拉力有很多方面,例如:東北地區(qū)豐富的土地資源,關 東地區(qū)有比較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礦產(chǎn)資源豐富,土地稅少,人民遭受剝削程度低 等等,以前的學者對這一方面都論述的非常詳盡,本文就不再多加贅言,筆者主 要從膠東半島地區(qū)的推力出發(fā)來考察移民動因。 ( 一) 人多地少、自然災害頻繁 山東歷來是人口稠密地區(qū)之一,人口密度一直高于其它地區(qū),特別高于東北 三省。而自從大運河衰落以后,山東人口越來越集中于東部地區(qū),所以膠東地區(qū) 又成為山東人口更為密集的地區(qū)。早在乾隆3 6 年( 1 7 7 1 年) 時,全國平均人口密 度為每平方公里1 9 人,而山東省平均人口密度就已高達1 2 9 2 人,而此時東三省 僅為0 7 人。進入民國以后,山東雖飽經(jīng)天災人禍,軍閥混戰(zhàn),但人口數(shù)量卻居 高不下,人口總數(shù)一直處于全國首列。我們先看一下民國時期山東省人口統(tǒng)計數(shù)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第8 8 、1 6 1 頁 趙中孚1 9 2 0 - - 3 0 年代的東三省移民,近世東三省研究論文集,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2 0 0 0 年 4 月,第1 2 5 頁 8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及人口密度。 民國時期山東省與東三省人口密度表( 人平方公里) 年份 1 9 1 21 9 1 91 9 2 51 9 2 81 9 3 11 9 3 6 山東人口 3 13 7 0 2 4 33 3 2 2 8 0 3 33 4 8 7 5 3 7 83 0 7 5 2 8 713 3 7 7 0 2 5 93 9 4 8 4 9 16 山東人口密度2 0 3 、7 02 1 5 、7 72 2 6 、4 61 9 9 、6 92 1 9 、2 92 5 6 、4 0 遼寧人口密度 7 8 3 68 3 3 98 7 9 79 6 5 49 4 8 59 4 3 2 吉林人口密度 3 3 8 73 4 5 63 4 9 8 3 5 6 6 , 4 3 4 15 1 5 0 黑龍江人口密度 7 6 19 4 01 1 3 51 2 5 01 4 2 91 6 9 8 黑吉遼平均密度 3 9 9 5 4 2 4 5 4 4 7 74 8 2 35 0 8 55 4 2 7 ( 注:黑吉遼平均人口密度為筆者計算得出) 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經(jīng)過計算可以看出,1 9 1 2 年山東省人口密度是黑吉遼的5 0 9 9 倍,1 9 1 9 年為5 0 8 3 倍,1 9 2 5 年為5 0 5 8 倍,1 9 2 8 年為4 1 4 0 倍,1 9 3 1 年為4 3 1 2 倍,1 9 3 6 年為4 7 2 5 倍,山東人口密度都在東三省密度的4 倍以上,可見民國時期 山東與東三省的人口密度是相差很大的,人口壓力越來越嚴重。 山東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省,土地是主要的生產(chǎn)資料,土地一直是社會最主要的生 產(chǎn)手段和財富的最穩(wěn)妥保障,更是農(nóng)民的生活保障,農(nóng)民和土地的結(jié)合才是生產(chǎn) 活動得以進行的前提,更是人民生存下去的保障,此時山東的人口在不斷增長, 土地資源卻在不斷減少,土地狀況具體如表所示: 1 9 1 4 1 9 3 2 年魯與黑吉遼耕地面積統(tǒng)計( 千市畝) 圓 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 1 9 1 31 1 7 3 6 9 1 9 1 43 2 0 9 24 4 0 8 04 7 4 0 3 1 9 3 21 1 0 6 6 25 0 4 7 56 6 2 0 47 1 9 6 1 通過表中可以看出,從1 9 1 4 年到1 9 3 2 年山東省的耕地面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 減少了6 6 0 7 千市畝,而根據(jù)民國時期山東省與東三省人口密度表我們知道此時山 東的人口是不斷增加的,這樣人口的增長和土地的增長呈現(xiàn)出反比例關系,所以 人均占地量不斷下降,人口與土地出現(xiàn)失衡狀態(tài)。土地與人口的比例( 即溫飽常 數(shù)) 是有一個最低限度的,羅爾剛先生和美國人貝克( 0 eb a k e r ) 經(jīng)過調(diào)查計算 都認為中國人均占地“約四畝便可得生計 固,而“到1 9 3 0 年,根據(jù)當時民政廳 調(diào)查,山東人均耕地不到三市畝,根據(jù)當時的生產(chǎn)力水平,一般推測人均占有四 畝地才能維持生計,因此山東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生存線”固山東人口的不斷增 長和土地的減少使得人均占地量下降,人地關系緊張,處在溫飽線之下,并且此 趙文林、謝淑君:中國人口史,北京:人民h 版社,1 9 8 8 年版,第5 l 卜5 1 3 頁 轉(zhuǎn)引:許道大中國近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及貿(mào)易統(tǒng)計資料,上海:上海人民i 版社,1 9 8 0 年8 月,第8 叫頁 路遇:清代和民國山東移民東北史略,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 9 8 7 年。第2 5 頁 路遇:清代和民國山東移民東北史略,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 9 8 7 年,第5 5 頁 9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時的山東半島幾乎年年都有自然災害,就使僅有的那點土地經(jīng)常是顆粒無收,青 黃不接,這就使得本來嚴峻的形勢更要嚴重。 山東半島因為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在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地勢復雜 多樣,中部為隆起的山地,東部和南部為起伏的丘陵,北部和西北部為平坦的黃 河沖擊平原復雜多樣的地形以及地理位置的獨特性使得山東半島自然災害也頻 頻發(fā)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劣與人類的生存狀況息息相關。風 調(diào)雨順,人們才能安居樂業(yè),相反,自然災害的頻繁發(fā)生則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 質(zhì)量,甚至把人們推向死亡的邊緣。山東,歷來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地區(qū),旱 災、澇災、黃運水災、風災、雹災、蟲災等自然災害都有發(fā)生,民國以后更是如 此,“1 9 1 2 1 9 4 9 年,年年都有自然災害發(fā)生,尤其以澇災和旱災為重”我 們來看一下民國時期,山東發(fā)生的自然災害。 民國時期( 1 9 1 2 1 9 4 9 年) 山東受災縣統(tǒng)計表 受災縣分類數(shù) 年份合計其中 旱災水災風暴災病蟲災霜凍災其他 1 9 1 25221 1 9 1 31 4572 1 9 1 42 9 51 54212 1 9 1 52 2l8571 1 9 1 62 43151 41 1 9 1 7 3 51 01 915 1 9 1 82 558156 1 9 1 95 01 6352 06 1 9 2 04 42 734316 1 9 2 1 3 322 6 1 21 l 1 9 2 22 04851ll 1 9 2 31 2l6212 1 9 2 41 765312 1 9 2 51 921 0322 1 9 2 64 372 21 21l 1 9 2 77 4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療健康管理在商業(yè)領域的應用與挑戰(zhàn)
- 教案檢查工作總結(jié)模版
- 上海 房東租房合同范例
- 紅褐色扁平風網(wǎng)絡安全模板
- 儲罐廠家供貨合同范例
- 產(chǎn)品定制打樣合同范例
- 供銷付款合同范例
- 防溺水安全家長會發(fā)言稿模版
- 住建部買房合同范例
- 職業(yè)性硬皮病的臨床護理
- 2025租房合同范本:租賃協(xié)議模板
- 法律文化-形考作業(yè)1-國開(ZJ)-參考資料
-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 遴選會計筆試真題及答案
- 2024年中國光大銀行招聘考試真題
- 房地產(chǎn)公司2025年度項目開發(fā)計劃
- 物業(yè)保盤計劃制作與實施指導
- 2025年儲能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區(qū)九年級初三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山西焦煤集團國際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