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精選)高中語文 第18課 詩詞三首導學與探究 粵教版必修3 (2).doc_第1頁
(備課精選)高中語文 第18課 詩詞三首導學與探究 粵教版必修3 (2).doc_第2頁
(備課精選)高中語文 第18課 詩詞三首導學與探究 粵教版必修3 (2).doc_第3頁
(備課精選)高中語文 第18課 詩詞三首導學與探究 粵教版必修3 (2).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課詩詞三首第1課時導學與探究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豆蔻()薺麥()窺江()黍離() 伯仲() 衰鬢()初霽()2辨形組詞 3詞語釋義薺麥彌望:_伯仲間:_縱豆蔻詞工:_予過維揚:_雕欄玉砌:_淮左名都:_4名句填空(1)春花秋月何時了?_。小樓昨夜又東風,_。(2)問君能有幾多愁?_。(3)_,中原北望氣如山。_,鐵馬秋風大散關。(4)塞上長城空自許,_。_,千載誰堪伯仲間!(5)二十四橋仍在,_,_。_,年年知為誰生。一、初步感知1實詞(1)詞類活用中原北望氣如山:_小樓昨夜又東風:_黍離之悲:_千載誰堪伯仲間:_(2)一詞多義少度言名2指出文言句式類型中原北望氣如山二、深層探究3虞美人這首詞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試結合原詞加以分析。4后世許多詞話著作論李煜詞,以他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為最佳。你認為它妙在何處?5書憤中突出運用對比手法,表達詩人的強烈感情。填表回答問題。原句概括內容作用6.陸游詩作的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恢復事”。書憤一詩哪兩句最能體現這個特點?試加以分析。7(1)姜夔的揚州慢多處化用了杜牧的詩句,這對表情達意有什么作用?(2)作者在詞中寫道:“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倍拍翞楹味@?該句在全詞中有何作用?三、技法遷移化用詩句文采斐然文本回顧姜夔的揚州慢中多處化用了杜牧的詩句,例如“縱豆蔻詞工”化用了杜牧的贈別中“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的詩句,“青樓夢好”化用了遣懷中“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詩句,“二十四橋仍在”化用了寄揚州韓綽判官中“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詩句。技法點撥所謂“化用”,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化”(巧妙地變化),一是“用”(靈活地運用)。簡而言之就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經過自己藝術改造的句子?;妹说脑娋淙朐~,能使詩詞的意境深遠,文采斐然。對于古詩文名句,學生在寫作時往往不加修改地直接運用,不會依據寫作的內容來改動或刪減,結果出現引用不當的毛病。那么作文時該如何化用詩文名句入文呢?(1)依據寫作的要求,化用詩句擬題。如莫畏誘惑遮望眼(原句:莫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幸福中(原句:只緣身在此山中)等。(2)依據文章的內容,化用詩句入文,既可豐富內容,表達主題,又可增添文采,使語言亮麗。如高考滿分作文冷香飛上語文中描述語文之美時寫道:“語言是那無聲的冷月,是那靜謐的荷塘,是秦皇島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魚船,是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是那山重水復的柳暗花明。”遷移運用寫一段以“愛國”為主題的語段,把下面的名句化用到敘述描寫中。(不少于100字)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zhàn)國屈原離騷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魏曹植白馬篇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答案第18課詩詞三首第1課時導學與探究基礎梳理1kujkushzhnbnj2戍角戊戌愴然滄海初霽薺菜 光斑班級3滿眼。兄弟,引申為衡量人物差等之詞。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經過。石階、臺階。古人方位名,東邊。4(1)往事知多少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2)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3)早歲那知世事艱樓船夜雪瓜洲渡 (4)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5)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文本互動1(1)名詞作狀語,向北。名詞作動詞,吹起東風(春風)。形容詞作名詞,痛恨傷感的感情。名詞作動詞,相提并論。(2)數量詞,少/短時間動詞,編寫創(chuàng)作/過動詞,說,談論/名詞,字動詞,傳名,留名/形容詞,出名2賓語前置?!爸性蓖睉獮椤氨蓖性薄?本詞一開頭就是自問:“春花秋月何時了?”寫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問,這是實景。接著是自嘆:“往事知多少?!北砻髯髡咭殉寥雽ν碌幕貞浿?,這是虛寫,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轉到眼前的景物上來“小樓昨夜又東風”。于是登樓遙望,然而“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作者又沉入對往事的回憶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國現在是個什么樣子,由此自然過渡到下闋。一開始又是虛寫:“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边@是作者想象中的“故國”圖景,他把“雕欄玉砌”和“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把這一切都集中到一個“愁”字上來,這樣的愁情是何等真實而深沉?。?比喻貼切生動,是李煜虞美人藝術上的一大成功。末兩句以“一江春水”為喻,將抽象無形的愁緒形象化、具體化,而且高度概括,取得極好的藝術效果,從而使之千古傳誦,膾炙人口。5.原句概括內容作用中原北望氣如山昔日的浩氣壯舉感慨歲月無情,壯志難酬。鏡中衰鬢已先斑今日的年邁衰頹塞上長城空自許權臣茍且誤國表達詩人懷古傷今的悲憤和無奈,使詩人的情感起伏跌宕,引起共鳴。出師一表真名世諸葛亮積極進取6.“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最能體現這個特點。這兩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兩次勝利的戰(zhàn)斗: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失而復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衛(wèi)自己國土的偉大力量,也使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可以想見他投身戰(zhàn)斗、恢復失地的強烈愿望。7(1)詞中多處化用了杜牧的詩句,如化用“春風十里揚州路”,是以昔日揚州的繁華興盛與現實中的“薺麥青青”相對照,抒發(fā)感時傷亂、今不如昔的感慨;化用“豆蔻梢頭二月初”和“贏得青樓薄幸名”兩句,是說杜牧雖然風流俊賞,才情過人,但面對瘡痍滿目的揚州,也難有風流情懷,從而曲折表達了作者此刻難言的憂傷;化用“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兩句,進一步抒寫景物依舊、風光不再的哀痛。化用這些詩句,借用它們的意境,起到了以昔襯今、今昔對照的作用,作者的故國之思,今日之痛,也由此得以曲折、深刻地表達出來。(2)運用了襯托手法。設想杜牧重返揚州,因“空”而“驚”,反照現實揚州何等凄清荒涼,何等令人心痛,使劫后揚州的荒涼更加突出。下文中詞人欲以“豆蔻詞”“青樓夢”這些象征揚州繁華的艷句來反照現實的揚州的凄清荒涼。遷移運用愿得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