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i 摘摘 要要 宋代是一個有其特點的朝代 生活在宋代的女性也同樣具有其獨特的個性 本 文致力于探討宋代女性的孝道問題 并結(jié)合宋及以前的史料 提出了宋代女性孝道 的基本要求 即對父母的孝道 對舅姑的孝道 對家族的孝道 并將這三條要求進 行深入分析 本文從宋代史料中搜集相關資料 結(jié)合宋代孝道基本要求以實證分析 的方式 探討了宋代女性行孝的基本情況 對她們行孝的特點做了一些總結(jié) 從總 體上把握住了宋代社會普通女性的行孝狀況 本文探討的孝道僅論述宋代婦女在家庭范圍內(nèi)的孝行實踐情況 對于涉及國家 范疇的忠孝問題并不作探討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普通女性 主要包括社會中上層仕 宦家庭的婦女和普通勞動婦女 不包括特殊層面的婦女 如宮廷內(nèi)的婦女 妓女等 關鍵詞關鍵詞 宋代 女性 孝道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ii abstract song dynasty is a espacial dynasty the women in song dynasty also have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filial piety of women in song dynasty combining with historial materials in song dynasty or before elementary demands of filial piety of women in song dynasty were concluded in this thesis they are the filial piety for parents the filial piety for father in law and mother in law and the filial piety for family the three demands of filial piety were lucubrated interrelated materials were collected from historial materials in song dynasty combining with elementary demands of filial piety of women in song dynasty this thesis discusses elementary instance of filial piety of women in song dynasty this thesi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lial piety of women and realizes instance of filial piety of ordinary women in song dynasty this thesis discusses instance of filial piety of women just from family and doesn t discusses the filial piety from the country the objects of this thesis are ordinary women including the women from carriage trade to sansculotte excluding the women in especial estate such as the women in palace and the prostitute key words song dynasty women filial piety 獨創(chuàng)性聲明獨創(chuàng)性聲明 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我個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 盡我所知 除文中已經(jīng)標明引用的內(nèi)容外 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 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 對本文的研究做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 均已在 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 本人完全意識到 本聲明的法律結(jié)果由本人承擔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 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 即 學校有權 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gòu)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 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 本人授權華中科技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 索 可以采用影印 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和匯編本學位論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 不保密 請在以上方框內(nèi)打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指導教師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論文屬于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 緒緒 論論 1 論文選題的原因及意義 論文選題的原因及意義 近年來有關婦女文化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多 研究范圍也愈來愈具體 細致 如 嚴耀中 墓志祭文中的唐代婦女佛教信仰 黃敏枝 宋代婦女的另一側(cè)面 關于 宋代的比丘尼 宋東俠 論宋代婦女改嫁盛行的原因 吳旭霞 淺談宋代婦女的 就業(yè) 等 這些論文從女性文化的某一個側(cè)面出發(fā) 研究了古代女性在某一個特定 領域的生活狀況 將她們在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中所承受的無奈與痛苦研究的十分深入 受到這些研究成果的啟發(fā) 我最終選擇了宋代婦女的孝道作為研究對象 試圖通過 這一課題的研究探索宋代女性這一特定群體在孝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并把握整個 中國古代孝文化的發(fā)展變遷 目前有關女性文化的研究成果不少 有關孝文化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 如伊沛 霞著的 內(nèi)闈 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 鄧小南主編的 唐宋女性與社會 朱 瑞熙 張邦煒 劉復生 蔡崇榜 王曾瑜主編的 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 肖群忠 的 孝與中國文化 臧知非的 孝經(jīng) 與中國文化 人倫本原 等等 這些論著 涵蓋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十分豐富 對中國古代女性文化的研究也比較全面 他們大都從婚 姻與家庭的角度和義理的角度 將女性的生活狀況和行孝方式研究的非常深入 但 對女性孝道的問題尤其是宋代女性的孝道問題并沒有深入探討 我個人認為 在婦 女史研究日益受到重視 在傳統(tǒng)文化精華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 對女性孝道文化展 開專門的研究是有很大的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的 我們通過對宋代女性孝道的研究 不僅可以窺見古代中國女性對孝的理解和行孝的具體方式 使我們更全面更深刻的 體會到當時女性的家庭生活狀況 而且客觀上也順應了婦女文化越來越深入 越來 越細致的學術研究方向 2 文獻綜述文獻綜述 與論文相關的文獻分成兩部分來看 一是有關女性 主要是宋代女性的相關著 作和論文 二是有關孝文化的著作和論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2 1 有關女性文化的著作和論文 近年來 有關女性文化的研究越來越引起學術界的重視 相關的著作也逐漸多 了起來 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一些 美國的伊沛霞所著 內(nèi)闈 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主要從男女之別 婚姻的意義 夫妻關系 為母之道 寡居生活 嫁妝 再 婚等一共 15 個層面上探討了宋代女性的生活狀況 該書引用資料豐富全面 包括很 多海外的有關中國的圖片資料和史籍資料 與同類書籍相比 在史料上有很大的優(yōu) 勢 另外該書論述方式獨特 研究問題深入 在同類著作中也是很突出的 鄧小南主編的 唐宋女性與社會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社 2003 年版 是一套 有關唐宋女性文化研究的論文集 分上 下兩冊 該書收錄了近年來女性文化研究 的不少力作 包括劉靜貞的 宋本 列女傳 的編校及其時代 文本 知識 性 別 日本學者山崎純一的 關于唐代兩部女訓書 女論語 女孝經(jīng) 的基礎研究 黃敏枝的 宋代婦女的另一側(cè)面 關于宋代的比丘尼 等研究成果 該書最大的 特點是中西融合 既包含有不少國內(nèi)研究者的論著 也有不少國外專家學者的論著 該書不僅展示了國內(nèi)學術界的研究狀況 也反映了國外漢學界的研究水準 另還有朱瑞熙 張邦煒 劉復生 蔡崇榜 王曾瑜主編的 宋遼西夏金社會生 活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六章詳盡論述了各階層婦女的一些生存 狀況 生活地位 享有的各種權利等等 還提到了當時婦女中流行的文化時尚 諸 如纏足 蓋頭等等 常建華的 婚姻內(nèi)外的古代女性 中華書局 2006 年版 從婚 姻的各個角度如婚齡構(gòu)成 婚配范圍 擇配標準 婚姻程序 婚姻解除等多方位的 講述了古代女性的婚姻生活 包括一些特殊階層的女性生活也有較多涉及 如童養(yǎng) 媳 娼妓等 還提及了一些特殊的婚嫁形式如收繼婚 搶婚 冥婚等等 張邦煒的 宋代婚姻家族史論 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詳盡論述了宋人的婚姻家庭體制和 基本生活狀況 宋東俠的 理學對宋代社會及婦女影響 青海社會科學 2002 年第 1 期 詳盡論述了宋代理學對當時整個社會及婦女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 對宋代婦女的生 活狀況進行了一個更全面的概括和總結(jié)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3 唐自斌的 略論南宋婦女的財產(chǎn)與婚姻權利問題 求索 1994 年第 6 期 探討了南宋婦女的財產(chǎn)繼承權 嫁妝支配權等相關財產(chǎn)在婚姻中的支配權利 對宋 代女性所擁有的權利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 劉春萍的 南宋婚姻家庭法規(guī)范中婦女地位芻議 求是學刊 1996 年第 6 期 詳盡分析了南宋婦女在婚姻家庭法規(guī)中所處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并對婦女地 位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2 有關孝文化的著作與論文 肖群忠的 孝與中國文化 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詳盡論述了孝文化在中國 的發(fā)展傳承情況 書中專門論述了傳統(tǒng)女子的孝道與孝行 并詳細分析了中國古代 各個朝代的女性孝道及家訓文化 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論 對于研究古代女性的孝 道有很大參考價值 臧知非的 孝經(jīng) 與中國文化 人倫本原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從 孝經(jīng) 出發(fā) 探討了 孝經(jīng) 與中國傳統(tǒng)家庭倫理之間的關系 專門探討了女孝 引用各種有關女孝的典籍資料 詳盡分析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所要扮演的倫理角色 周海春的 從 論語 和 孝經(jīng) 看孔子 孝 思想的可能意蘊 安徽大學 學報 2006 年第 3 期 以 論語 和 孝經(jīng) 為出發(fā)點 深入探討了孔子 孝 的 可能意蘊 揭示了孝的意義 劉麗容的 試析對 孝經(jīng) 孝道觀的批判性繼承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 2006 年第 5 期 以批判主義的精神分析了 孝經(jīng) 中積極的 合理的道德倫理 也提出 了不合理的 糟粕的禮教倫理 黃修明的 宋代孝文化述論 四川大學學報 2002 年第 4 期 詳盡分析了宋 代的人文環(huán)境 提出了在理學的影響下 宋代孝文化的演變 所呈現(xiàn)出的與其他朝 代不一樣的文化特點 王勇的 孝道 孝行與孝文化 湖北社會科學 2006 年第 4 期 論述了孝道 孝行與孝文化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概念上的實質(zhì)差別 并詳盡分析了三者在中國文 化中的發(fā)展歷程 綜上所述 在婦女文化的研究領域里面 國內(nèi)與國外的學者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成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4 就 對婦女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婦女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層面上 對孝文化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對孝的義理闡述和比較之上 對女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歷代訓女書的 分析和探索之中 而從某個朝代的具體社會背景出發(fā) 把社會實際情況與義理結(jié)合 起來論述女孝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化 由此 本文從宋代的具體社會背景出發(fā) 將社會實際情況與闡述孝道義理的 孝經(jīng) 女孝經(jīng) 結(jié)合起來 以實證分析的方 式初步探討了宋代女孝的基本狀況 包括宋代女孝的內(nèi)涵 宋代女孝的實踐方式 特點等 通過這些分析研究 總結(jié)出了宋及以前各個朝代對女孝所提出的一些要求 而宋代女性針對這些要求又是怎樣在生活中身體力行的 她們有哪些令人敬仰的行 為又有哪些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等等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5 1 女孝內(nèi)涵女孝內(nèi)涵 1 1 孝的起源孝的起源 根據(jù)有關典籍記載 不難看出孝的起源是很早的 孝經(jīng) 五刑 記載夏朝 五 刑之屬三千 而罪莫大于不孝 呂氏春秋 孝行 引 商書 載 刑三百 罪 莫大于不孝 尚書 康誥 中認為 不孝不友 是 元惡大憝 需 刑茲無赦 由此可見夏商周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關于 孝 的重要性的論述 然而這還不是有關 孝 的最早記載 如 尚書 堯典 有 克諧以孝 慎微五典 五典克從 的記 載 這樣從堯舜時期就出現(xiàn)了有關 孝 的論述 可見 孝 的觀念起源之早 雖 然 孝 的觀念歷史悠久 但是有關 孝 的系統(tǒng)理論觀念的形成卻得益于儒家的 貢獻 儒家 孝 的觀念產(chǎn)生于春秋時期 從 論語 為政 中不難看出孔子對 孝 的最高闡述是要求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在父母死后繼承他們的遺 志立身 即 生 事之以禮 死 葬之以禮 祭之以禮 此所謂 無違 也 而 今 之孝者 是謂能養(yǎng) 至于犬馬 皆能有養(yǎng) 不敬 何以別乎 這段話主要從兩個 層面上解釋的孔子所認為的 孝 的意義 一是要 無違 就是要聽從父母的命令 和安排 不能按自己的主觀意志隨意行事 二是在遵從父母意愿的情況下還要從感 情上尊敬父母 而不是簡單的奉養(yǎng)就可以盡孝的 這樣孔子的有關 孝 的觀念就 從物質(zhì)層面上升到了精神層面 孟子則進一步對孔子 孝 的思想加以發(fā)揮 他認為 孝 是仁的實質(zhì) 是仁 的升華 他主張把最初產(chǎn)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觀念推廣到整個社會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儒家孝道的經(jīng)典講義 孝經(jīng) 是這樣解釋 孝 的 夫孝 天之經(jīng)也 地 孔安國傳 古文孝經(jīng) 叢書集成初編本 北京 中華書局 1991 年影印本 第 13 頁 呂不韋輯 呂氏春秋 叢書集成初編本 第 333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6 之義也 民之行也 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作為德之本 孝 被 認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 是萬民所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 是封建道德的核 心 而實際上孝就是一種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道德規(guī)范和等級觀念 從孝的內(nèi)容上 看無非包括兩方面 一是對封建家庭而言 提倡敦人化 崇孝悌 要求對家長必須 絕對服從 二是對皇權而言 對封建家長的 孝 被進一步轉(zhuǎn)變成了對封建君王的 忠 孝 和 忠 被有機的結(jié)合了起來 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又一次巧妙地利用 孝 為階級統(tǒng)治服務 同時 孝 也被賦予了更寬廣的意義 通過上述的分析 我們得知儒家對孝道的理解從廣義上包括兩個層面 一是對 家庭而言 要做到物質(zhì)與精神上的雙重孝道 對家長的教誨要絕對服從 甚至在祖 先逝世后也要繼承他們的遺志 這才是物質(zhì)與精神相結(jié)合的 孝 是最高境界的 孝 二是國家層面上的 孝 要求寓孝于忠 通過自己對皇權的忠心來表達自 己的孝 1 2 孝的內(nèi)涵與重要性孝的內(nèi)涵與重要性 本節(jié)主要論述了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宋代孝的內(nèi)涵 上層階級行孝的方式 孝的 重要性 1 2 1 宋代孝的內(nèi)涵宋代孝的內(nèi)涵 宋代是中國古代孝道發(fā)展到極致的時代 唐代時基本的情況還是 忠 重于 孝 與 孝 相比臣子們首先要 忠君 到了宋代 情況有所改變 孝 成為士人們 所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 所有的權臣首先必須盡一個為人之子的孝道 然 后才能恩蔭入仕 盡一個為人臣子的份內(nèi)職責 一個不盡孝道的臣子是無法在仕途 上長足發(fā)展的 也不會被這個社會所容忍 后文即將要論述的上層階級的行孝方式 即反映了這種 崇孝 的社會風尚 很難確定宋代的這種極度崇孝的風尚是一種進 步還是對人性的另一種更深的壓迫 宋代的孝既包涵了教化萬民孝敬父母的美德精 孔安國傳 古文孝經(jīng) 叢書集成初編本 第 8 頁 孔安國傳 古文孝經(jīng) 叢書集成初編本 第 1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7 華 又充斥著封建禮教壓制人性的糟粕 孝道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 封建禮法對其進 行了規(guī)定 張載認為天下所有的年長者 孤兒幼子 傷病殘疾 鰥寡孤獨都是我們的朋友 兄弟 我們都應該像對待親人一樣好好的關愛他們 由此張載把孟子推己及人的孝 悌觀念作了更深層次的引申 他的觀點與孟子相比更有些 博愛 的意思 實際上 是在以一顆仁心為根本在行孝道 因而才能得出這種頗有些超出家庭范疇 帶有一 定社會范疇的孝道觀點 二程對 仁 與 孝 的關系也提出了新見解 他們認為 為仁之本 與 仁 之本 是有區(qū)別的 仁是本 孝是用 不能混為一談 人不僅要有孝悌觀念 而且 要有孝的行動 宋人的確很重視孝行 普通的正常的孝行幾乎都不足以載入史冊了 被看做是理所當然的 只有那些不同反響的 獨特的 甚至極端的行為才被士人們 載入史冊 這在后文中會有比較詳盡的論述 司馬光所倡導的孝義精神雖然略顯嚴苛 但更能代表當時宋代的整個社會風尚 司馬光認為子女必須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保持與父母的一致性 子女的行為絕不能 超出家長所規(guī)定的言行 不允許在思想上與家長規(guī)定的不一致 必須嚴格按父母之 命行事 而且對父母之命必須時時牢記 即使家長不對 子女也必須服從 不許有 所違背 否則 即觸犯了封建禮規(guī) 大逆不道 即被視為不孝之子 要受家法處置 這在我們現(xiàn)代人看來是很有些不可理喻的 但是在宋代 這卻是能被人們所接受和 推崇的 宋代時 理學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xiàn) 理學家們對封建 禮 法進行了重新詮 釋 它以儒家的禮法為基礎 宣揚忠孝節(jié)義的倫理思想為核心 大講 存天理 棄 人欲 借天理維護封建社會嚴格的貴賤尊卑等級制度 理學集大成者朱熹認為 天 理 是產(chǎn)生萬物的本源 并把永恒的理引申到封建道德范疇中來 要求人們都必須 遵守封建倫理綱常 聽命于封建統(tǒng)治 當人們把這種自覺意識轉(zhuǎn)化到個體的自覺行 動中時 一方面是事親行孝 另一方面則是在人的心靈深處對人性的摧殘以及對自 我意識的嚴重壓制 如 宋史 蔣偕傳 寫道 蔣偕 父病 嘗割股以療 父愈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8 詰之曰 此豈孝曰 曰 情之所感 實不自知也 精神上自覺的 孝 的意 識變成為肉體上自覺的 孝 的行為 類似此等行為 在宋代歷史上是數(shù)不勝數(shù) 爭相效仿的人不在少數(shù) 可見 理學家們認為如果一個人在精神上達到了孝的境界 的話 自然能在個體行動中表現(xiàn)出類似 割股療親 這樣的荒唐行動來 并把這種 行為看成是一種感情的自然流露 是一種 理 的自然表現(xiàn) 1 2 2 上層階級行孝的方式上層階級行孝的方式 在有關宋代的史籍中 由理及禮對孝的渲染處處可見 宋史 中不僅在官吏的 傳里涉及到與孝有關的內(nèi)容 而且還專列了 孝義傳 旨在宣揚 孝親 為核心的 封建道德 這其中 既有對于我們今天仍有積極作用的傳統(tǒng)道德 像尊重父母長輩 孝敬父母 贍養(yǎng)父母 盡子女對長輩應盡的義務等 也有遭到我們今天批判唾棄的 的糟粕 即封建社會用倫理道德對人性所進行的摧殘和壓迫 首先分析如下幾則材料 拯始舉進士 除大理評事 出知建昌縣 以父母皆老 辭不就 得監(jiān)和州 稅 父母又不欲行 拯即解官歸養(yǎng) 后數(shù)年 親繼亡 拯廬墓終喪 猶徘徊不 忍去 里中父老數(shù)來勸勉 包拯因為孝養(yǎng)雙親的原因 屢次辭官不就 雖然表現(xiàn)上看來好像是耽誤了自己 的前程 但實際上這種孝親的行為為包拯贏得了極好的名聲和威望 為他以后仕途 上的順利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襄以母老 求知福州 改福建路轉(zhuǎn)運使 雖然宋代的官制規(guī)定官員任職要遠離家鄉(xiāng) 異地做官 但對這種出于孝行的特 殊情況 卻還是有通融的余地的 思永居母喪 甚 鄉(xiāng)人饋之 無所受 這種孝義仁厚的人往往受到鄉(xiāng)里 族里 當?shù)厝说姆Q頌 脫脫 宋史 卷 326 蔣偕傳 北京 中華書局 1977 年 第 10519 頁 脫脫 宋史 卷 316 包拯傳 第 10315 頁 脫脫 宋史 卷 320 蔡襄傳 第 10397 頁 脫脫 宋史 卷 320 彭思永傳 第 10411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9 綜上所述 宋代官員們行孝的基本內(nèi)容主要有這三個特點 一是辭官不就 留 在家中照顧年邁的雙親 因為行孝的原因 這類官員是不會受到法律制裁的 比如 包拯 二是提出移地任職 便于就近照顧家中的老人 比如蔡襄 三是由于孝道仁 厚的人品而受到褒獎 比如彭思永 宋代還有一種被稱為孝友的人 孝友也就是孝敬父母 關愛兄弟姐妹的意思 存性孝友 嘗為蜀郡 得奇繒文錦以歸 悉布之堂上 恣兄弟探取 收恤宗室嫁聘窮 不使一人失所 鞏性孝友 父亡 奉繼母益至 撫四弟 九妹 于委廢單弱之中 宦學昏 嫁 一出其力 以上是兩則有關張存和曾鞏的 性孝友 的文字 這段文字詳盡論述了張存和 曾鞏如何孝養(yǎng)父母 尤其是善待兄弟姐妹的高尚情操 諸如此類的例子是舉不勝舉 真可謂孝行遍地皆是 人人崇孝 這種整個社會上層崇孝的風氣對民間產(chǎn)生了很大 的影響 這種行孝風氣和理學家們宣揚的孝道倫理一起推動著宋代的整個社會向行 孝的方向發(fā)展 1 2 3 孝的重要性孝的重要性 中國古代素來講究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在統(tǒng)治者看來 國是一個大家 治家與治國有相通之處 家齊而后國治 而家齊的根本在于子孝 國治的根本在于 臣忠 而盡孝與盡忠在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中是一致的 尤其到了宋代 忠 和 孝 更是被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 孝更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被人們視為立身處世 的根本 從教育 文化典籍整理 法律約束三個方面 可以看出孝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 占有重要地位 孝在中國傳統(tǒng)上早已融進封建禮法的教育里 統(tǒng)治階級為維護自己 的統(tǒng)治 大力宣揚孝道 提倡 以孝治天下 在家庭中 子女必須無條件的絕對服 從家長 孝敬家長 并把此視為美德 與此同時 闡釋封建孝道的 孝經(jīng) 也被列 脫脫 宋史 卷 320 張存?zhèn)?第 10413 頁 脫脫 宋史 卷 319 曾鞏傳 第 10391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0 入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中 被作為教育子女必讀的范本 借此廣泛推崇孝道 并使之家 喻戶曉 因此 宋代時 孝經(jīng) 即被納入儒家的十三經(jīng)中 再者 在歷代刑典上都 對孝作了明確規(guī)定 將不孝定為 無惡 無赦 凡是涉及到不孝的 法律上都處 以極刑 如 十惡不赦 大罪中 就包含有不孝 這樣 孝的推行又得到了法律的 保障 宋代行孝是多方面多層次的 不僅君王 宮廷子女和官宦家庭子女要行孝重孝 普通老百姓也要積極的為自己樹立一個孝子的形象 孝在整個社會中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 君王行孝要固守祖先遺志 祖宗之法 只有繼承祖先遺志 才不違背祖訓 不違背孝道 才能立于當世 江山才能穩(wěn)固 所以君王不僅自己行孝 而且對自己 的子民也極力教化他們行孝重孝 正是因為這樣 宋代才屢屢出現(xiàn)為親人報仇 刲 股割肝為親人治療疾病等等這樣一些非正常的行孝行為 而且這種行為甚至被嘉獎 和鼓勵 對后世產(chǎn)生了很大的不良影響 法律把不孝定為 十惡不赦 之罪 反之 如果因為行孝觸犯了法律 可以減 輕罪行或免除刑事責任 宋史 孝義傳 載劉斌父為其叔父所殺 斌兄弟挾刀伺 志元 其叔父 于道 刺之不殊 即詣吏自陳 州縣獄上請 詔志元黥面配隸汝州 釋斌等罪 這種為親人復仇的行為也被視為一種行孝的正常方式而被尊重 反之 對不孝的官員輕則丟掉烏紗 斷了仕途 重則一如百姓 刑律侍候 如 宋史 余 靖傳 中載余靖為諫官時 嘗劾奏太常博士茹孝標不孝 匿母喪 坐廢 百姓中 如觸犯 兄兄 弟弟 的法規(guī) 違背孝的原則 也是以刑法處置 決不留情的 通過上述的論證我們了解到孝的起源 涵義以及在宋代孝的特定內(nèi)涵和重要性 這為下文要論述的宋代女孝做了良好的鋪墊 論述宋代女孝離不開孝這個廣義的背 景 尤其是離不開宋代的孝 因為宋代的孝反映了一種時代的背景和要求 宋代的 女孝是在孝這個大環(huán)境中滋生發(fā)展的 必然受到其整個社會風尚的影響而呈現(xiàn)出獨 有的特點 倘若不談孝的起源 不談宋代孝的內(nèi)涵 只是孤立片面論述宋代女孝的 話 那么宋代女孝就成了無本之源 成了一種典型的空談 這也是上文要論述孝的 脫脫 宋史 卷 456 孝義傳 第 13397 頁 脫脫 宋史 卷 320 余靖傳 第 10407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1 起源 宋代的孝的內(nèi)涵的根本原因 1 3 宋代女孝的內(nèi)涵宋代女孝的內(nèi)涵 在中國的孝文化傳統(tǒng)中 問世于唐朝的 女孝經(jīng) 女論語 在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 了深遠的影響 而對重振儒家倫理綱常 理學產(chǎn)生的宋代社會的影響最為直接 1 3 1 女孝經(jīng) 女論語 對宋代社會的影響 女孝經(jīng) 女論語 對宋代社會的影響 女孝經(jīng) 女論語 雖為唐人所撰 但對宋代及宋以后的歷史產(chǎn)生了十分深 遠的影響 遠在這兩書問世之前 即有專門的著作對女性行孝及有關女性行為進行規(guī)范 班昭的 女誡 即是其一 該書從儒家倫理道德的高度提出了女子所應遵守的行為 準則 不僅對后世女性的行為規(guī)范和傳統(tǒng)的形成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 也對現(xiàn)今女性文 化的進一步研究起到了導向作用 唐代鄭氏 女孝經(jīng) 宋若莘 女論語 在中國古代女性文化傳統(tǒng)及行為規(guī)范的 傳承中實為承上啟下之作 女孝經(jīng) 的中心思想和 孝經(jīng) 相同 所不同的是在 孝 經(jīng) 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diào)了婦女盡孝的重要性和特點 其理論與班昭 女誡 理論 相一致 但其要求較之 女誡 更為具體 其體例與 孝經(jīng) 相仿 分 開宗明義 后妃 夫人 邦君 庶人 事舅姑 三才 孝治 賢明 紀德行 五刑 廣要道 廣守信 廣揚名 諫諍 胎教 母儀 舉惡 18 章 從孝的角度論述了婦女所應具 有的各種良好品格 宋若莘 女論語 全書分 立身 學作 學禮 早起 事父母 事舅姑 事夫 訓男女 營家 待客 和柔 守節(jié) 12 章 其內(nèi)容與班昭 女誡 一脈相承 同樣是以宣揚男尊女卑 三從四德為其主旨 但比 女誡 更為切實具 體 對于我們了解和把握中國古代女性孝道的內(nèi)涵具有更大的參考價值 降至宋代 一代又一代官僚士大夫出于重振儒家倫理綱常的考慮 對修 齊 治 平給予了前所未有的強調(diào) 女性行為規(guī)范自然也在考慮之列 在 女誡 女 孔安國傳 古文孝經(jīng) 叢書集成初編本 第 1 頁 參見肖群忠 孝與中國文化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第 314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2 孝經(jīng) 女論語 的影響下 宋代的家訓大量涌現(xiàn) 其中影響最大的有袁采的 袁 氏世范 司馬光的 家范 居家雜儀 陸游的 放翁家訓 等 其中袁采的 袁 氏世范 更是被稱為 顏氏家訓 之亞 這些家訓對后世都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 從總體上看 宋代出現(xiàn)的家訓多在規(guī)范治家 教子之道 有關女性的專 門著作并不多見 宋人對女性在家庭中扮演何種角色及其有關行為規(guī)范的說明往往 散見于家訓之類的著作中 不過 從散見在家訓中的內(nèi)容來看 在對女性文化方面 宋代社會完全承繼了此前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傳統(tǒng) 即以 女誡 女孝經(jīng) 女論 語 的內(nèi)容對女性的行為方式和道德準則進行訓教 如程顥 程頤的母親侯氏 其 教女 常以曹大家 女誡 這是頗具代表性的 女誡 就有專門的 曲從 篇章論述婦女應如何孝敬公婆 最主要的品格就 是要曲從 公婆說的正確就要聽從公婆的 說的不正確也要聽命于公婆 而不應該 與公婆爭分曲直 這種價值觀念在宋代得到普遍認同 如前文所述司馬光認為子女 應該在行動上和思想上無條件的服從父母的意愿 惟父母之命是從 這與班昭的曲 從思想不僅是一致的 而且還發(fā)展了班昭有關曲從的孝義觀念 司馬光的 家范 對后世的影響很大 南宋宰相趙鼎在其家訓筆錄中這樣要求子孫 司馬溫公 家范 可各錄一本 時時一覽 足以為法 朱熹 朱子成書 家禮 亦規(guī)定 夙夜無違舅 姑之命 謹聽爾父母之言 由此可見 朱熹也是贊同班昭的曲從觀念的 又如 女孝經(jīng) 母儀章 中規(guī)定人母要教子以孝 要教導子女 不登高 不 臨濱 不茍訾 不茍笑 不有私財 而司馬光也提出 妻子不應該把嫁妝視為私 人財產(chǎn) 并引用 禮記 說兒媳應該沒有個人財產(chǎn) 子婦無私貨 無私畜 無私器 可見司馬光也完全贊同 女孝經(jīng) 所述婦女不應該有私人財產(chǎn)的觀點 女孝經(jīng) 諫諍章 主張妻子要時時勸諫自己的丈夫 督促他們積極上進 幫助 他們排憂解愁 北宋的宋俠在其愛女出嫁前曾做一首訓女長詩 曰 舉足念其身 程顥 程頤 二程集 卷 12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 年 第 653 655 頁 參見徐少錦 陳延斌等編 中國歷代家訓大全 上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3 年 第 164 頁 朱熹 朱子成書 家禮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5 年影印本 第 20 頁 鄭氏 女孝經(jīng) 叢書集成初編本 北京 中華書局 1991 年影印本 第 21 頁 司馬光 司馬氏書儀 卷 4 叢書集成初編本 第 42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3 行幽如白晝 又當夙夜間 警戒其君子 意思是說在自己丈夫仕途不如意的時候 要鼓勵他 還要時時勸諫自己的丈夫以君子的要求來嚴以律己 可見 宋人也是贊 同 女孝經(jīng) 所提出的諫諍的觀點的 宋代的家訓名作 袁氏世范 在較多方面也表現(xiàn)出與 女孝經(jīng) 女論語 相 一致的價值觀念 曰 人之有子 多于嬰孺之時 愛忘其丑 姿其所求 姿其所為 此父母曲愛之過也 及其年齒漸長 愛心漸疏 微有疵失 遂成憎怒 摭其小疵 以為大惡 此父母妄憎之過也 袁采提出的這種父母應該以更合理的教育方 式培養(yǎng)子女的觀點與 女孝經(jīng) 母儀章 所倡導的母親要善于正確引導子女的觀點也 是一致的 又曰 今世固有生男不得力而依托女家 及身后葬祭皆由女子者 豈可 謂生女不如男也 在這里袁采提出了女子在特定的情況下也可以主持父母喪祭的 觀點 而 女論語 也載 衣裳裝殮 持服居喪 安埋設祭 禮拜家堂 逢周遇忌 血淚汪汪 也認為女子是可以為父母安排喪葬之事 持服居喪的 與袁采的觀點 也是一致的 諸如此類表現(xiàn)宋代的女孝觀念與 女誡 女孝經(jīng) 女論語 的女 孝觀念一致的材料還有不少 上述所有論證均表明 女誡 女孝經(jīng) 女論語 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 1 3 2 宋代女孝的內(nèi)涵宋代女孝的內(nèi)涵 女性一生之中 以其人生階段的不同 分別扮演了女兒 妻子 母親三種角色 一生之中處于女卑 三從 的地位 即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在這三個 不同時期 就孝道義務而言 就是在家孝順父母 嫁后孝順公婆并要勉夫行孝 并 且要生兒育女 承續(xù)香火 教育子女 為人母儀 這可以視作對家族行孝的義務 在這三個階段的義務中 最難為也最為傳統(tǒng)文化重視的是為婦之孝道 因為為女孝 親 為母慈子 均是出自于自然親情 當然易為實行 而孝舅姑則純粹出于道德義 務 正因為其難 在傳統(tǒng)文化看來似乎就更有倫理價值 更為重視 參見陸林主編 中華家訓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第 187 頁 袁采 袁氏世范 卷 1 叢書集成初編本 第 5 頁 參見陸林主編 中華家訓 第 241 頁 參見肖群忠 孝與中國文化 第 318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4 1 3 2 1 對父母的孝道對父母的孝道 女子的第一角色是女兒 根據(jù) 在家從父 的原則 其孝道義務首先是在家順 從父母 孝敬父母 女子孝順父母的方式與男子有很大的區(qū)別 在中國古代 男子的主要責任是養(yǎng) 家糊口 女子的主要責任是操持家務 所以女子對父母的順從主要體現(xiàn)在對婚姻大 事的順從之上 女子一生之重要事情 就是婚姻 在別的任何事情上要做到順從父 母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沒有什么值得記載的 關鍵是要在婚姻大事上順從父母 才被認為是孝順的子女 否則會被認為不孝 不知廉恥禮儀 對父母的孝敬更多體現(xiàn)在對父母日常起居的照顧和對父母的精神撫慰方面 在 某些重要的時候為了父母安危能舍棄和犧牲自我的行為往往被士人們所稱贊 宋若 莘 宋若昭姐妹的 女論語 事父母章 中載 女子在堂 敬重爹娘 每朝早起 先問安康 寒則烘火 熱則扇涼 饑則進食 渴則進湯 父母年老 朝夕憂惶 補聯(lián)鞋襪 做造衣裳 四時八節(jié) 孝養(yǎng)難當 父母有疾 身莫離床 衣不解帶 湯 藥親嘗 這段話詳盡描述了女子應該如何耐心的伺候父母的情形 在普通老百姓家庭中 女子也是勞動力 他們不能像官宦家的小姐那樣在家里 陪伴父母 她們也要拼命勞作養(yǎng)家糊口 這樣對于一般的普通百姓來說 女子孝的 內(nèi)涵就更加寬廣了 除了要伺候父母的飲食起居 還要幫家里分擔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 有危險的時候要挺身而出 女論語 事父母章 又載 設有不幸 大數(shù)身亡 痛入骨髓 哭斷肝腸 劬 勞罔極 恩德難忘 衣裳裝殮 持服居喪 安埋設祭 禮拜家堂 逢周遇忌 血淚 汪汪 在父母去世之后要體現(xiàn)出一個子女所應有的極度悲傷 這也是拿來衡量一 個女子孝順與否的重要標準 在家里沒有男子的情況下 女子還要擔當喪祭之責 總而言之 女子對父母的孝順主要體現(xiàn)在是否順從父母的意愿 是否悉心照料 父母 敢于為父母作出犧牲 甚至養(yǎng)家糊口擔當起喪葬父母的職責來 然而不論要 求怎樣嚴格 父母親都是生養(yǎng)自己的人 所以孝敬父母出于感情上也是很自然的事 參見肖群忠 孝與中國文化 第 317 頁 參見肖群忠 孝與中國文化 第 318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5 情 對于子女來說做到這些并沒有太大的困難 史籍上有關這方面的記載也并不太 多 而出嫁的女人則不一樣 他們所要孝敬的主要是自己的公婆 這種沒有血緣關 系的純孝義上的敬養(yǎng)實在是很難能可貴 因而更被士人們所推崇和稱贊 1 3 2 2 對舅姑的孝道對舅姑的孝道 女孝經(jīng) 載 女子之事舅姑也 敬與父同 愛與母同 守之者 義也 執(zhí)之 者 禮也 雞初鳴 咸盥漱衣服以朝焉 冬溫夏涼 昏定晨省 敬以直內(nèi) 義以方 外 禮信立而后行 這段文字論述了事舅姑的基本義理和責任 即悉心的照料舅 姑 除此之外 很多媳婦往往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滿足舅姑 甚至自殘以療舅姑之疾 者 大有人在 女孝經(jīng) 沒有事父母章而有事舅姑章 足可見古人是更為看重女子 對舅姑的孝道的 朱熹的 朱子成書 家禮 形象的描寫了新郎和新娘在婚前如何接受父母親的教 導 新郎要拜兩次 然后從家長手里結(jié)果一杯酒獻祭 跪拜過許多次以后 接受父 親的訓導 往迎爾相 承我宗事 勉率以敬 若則有常 新郎回答 諾 惟恐不堪 不敢忘命 與此同時 新娘的父親也在給她同樣的告誡 敬之戒之 夙夜無違舅姑之命 然后 新娘的母親整理著她的鳳冠和披肩 教導說 勉之 敬之 夙夜無違爾閨門之禮 新娘的嬸嬸 姑姑 嫂子和姐姐會送她到閨房的門口 再一次整理她的裙裾 煞費苦心地重復著強調(diào)父母的教導 謹聽爾父母之言 夙夜無衍 從朱熹這段文字的介紹中 我們了解到 新娘在出嫁的那一天要輪番接受父親 鄭氏 女孝經(jīng) 叢書集成初編本 北京 中華書局 1991 年影印本 第 9 頁 朱熹 朱子成書 家禮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5 年影印本 第 20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6 母親 姑嫂們的教誨 即 夙夜無違舅姑之命 同樣的道理非得重復三遍 可見對 于新娘子來說 無違舅姑 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了 同時也可以看出孝敬舅姑最重要 的事情就是 夙夜無違舅姑之命 這一句話既概括了要侍奉舅姑的要求 也點明了 媳婦要無條件的服從于舅姑命令的要求 除了上述所講全身心的伺候公婆 無條件的服從公婆的命令之外 還要求媳婦 對公婆的孝敬要體現(xiàn)出一種嚴肅的敬意來 女論語 事父母章 要求婦人敬事公婆 的態(tài)度就充分體現(xiàn)出這種理性多于感情 敬意多于愛心的情形 敬事阿翁 形容不 睹 不敢隨行 不敢對語 如有使令 聽其囑咐 姑坐則立 使令便去 對公公 連看都不能看 對婆婆 則只能聽其使喚 翁媳之間 要有男女大防 這里強調(diào)了 侍奉公公與侍奉公婆的區(qū)別 侍奉公婆可親密為孝 越細心越好 而侍奉公公就不 能像侍奉公婆那樣親密為孝 要處處顯示出男女之間的大防來 除了不可上前親密為孝之外 媳婦還要為公公隱瞞過錯 儒家的觀點認為親屬 之間尤其是父子之間 是不應該互相揭短的 而應該互相隱瞞 漢代以后 親親相 隱 的觀點一直被歷代法律所采用 唐代以后 親親相隱 的范圍被擴大 不但直 系親屬之間 只要是同居共財?shù)挠H屬 都要互相隱瞞過錯 自然媳婦要為公公隱瞞 過錯了 否則會被視為不孝 綜上所述 子女對舅姑的孝道主要包括悉心侍奉 勇于犧牲自我利益 曲從無 違 敬重舅姑 隱舅之過錯這幾個主要方面 1 3 2 3 對家族的孝道對家族的孝道 婦人對家族要盡的孝道主要包括掌管家務 延續(xù)煙火 教育子女和祭祀祖先 同時還要勸諫自己的丈夫行孝 時時勉勵丈夫積極上進 古時婦女嫁人之后 為家族生兒育女是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即使不生育 要 么被休 要么也會成為別子之母 以儒家之孝道要求 無后是最大的不孝 在古代 中國往往把不能生育的責任全推在婦女身上 因此沒有生育的婦女往往地位會一落 千丈 除了生育子女之外 還要教育好子女 這也是婦女不可推卸的孝的責任 在 參見肖群忠 孝與中國文化 第 319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7 女孝經(jīng) 中 有 胎教章 母儀章 皆言女性教子之要 人受五常之理 生而 有性習也 感善則善 感惡則惡 雖在胎養(yǎng) 豈無教乎 古者 婦人妊子也 寢不 側(cè) 坐不邊 立不跛 不食邪味 不履左道 割不正不食 席不正不坐 目不視惡 色 耳不聽靡聲 口不出傲言 手不執(zhí)邪器 夜則誦經(jīng)書 朝則講禮樂 其生子也 形容端正 才德過人 其胎教如此 從母親懷上孩子開始就要端正自己的一言一 行 以便嬰兒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希望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嬰兒的素質(zhì) 母儀章 則要求為人母要教子以孝 要教導子女 出必告 反必面 所游必有常 所習必有 業(yè) 居不主奧 坐不中席 行不中道 立不中門 不登高 不臨濱 不茍訾 不茍 笑 不有私財 這些內(nèi)容正是 禮記 中規(guī)定的為人子的具體的孝的行為規(guī)范 教導子女這些 正是母親對家族應盡的孝的義務 綜上所述 本文以鄭氏 女孝經(jīng) 宋若莘 女論語 為基本史料依據(jù) 論述了 一個婦人一生所應盡的孝道義務 順從父母 善事舅姑 獻身家族 對父母和舅姑 要照顧好他們的飲食起居 并依賴曲從于他們 對家族要充分盡到掌管家務 生兒 育女 祭祀祖先的責任 鄭氏 女孝經(jīng) 叢書集成初編本 第 20 頁 鄭氏 女孝經(jīng) 叢書集成初編本 第 21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8 2 宋代婦女行孝分析宋代婦女行孝分析 2 1 侍奉父母侍奉父母 上章所述女子孝敬父母的主要表現(xiàn)是順從父母 悉心侍奉父母和勇于犧牲自我的 精神等 史籍有關女子如何孝養(yǎng)自己父母的記載并不多 本節(jié)主要講述兩個層面的 內(nèi)容 即順從父母的意愿和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2 1 1 順從父母順從父母 三從 里面的第一 從 即是 未嫁從父 鄭氏 女孝經(jīng) 里的有關 孝 的第一個要求即是要孝敬父母 在宋代 子女孝敬父母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就是要順從 父母 不僅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 在婚姻大事上也要聽從父母的安排 是不可以 自己做主的 正所謂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因為在古人看來 婚姻的目的是為了 兩個家族結(jié)交和傳宗接代 而非男女當事者的愛情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 如果子 女的婚姻不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而是男女私下相從的話 不僅是對自己父母的 不孝也是對自己家族的不孝 所以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 衡量一個未嫁的女兒孝順 與否的關鍵標準就是看她在婚姻大事上是否能夠聽從父母的安排 而不是男女私下 相從 在法律上 對子女的婚姻問題也是有相關約束的 南宋時袁采曰 嫁娶當由父 母擇配偶 并說凡嫁因非偶不和者 是父母不審之罪 而 父母之命 嚴格說是 父命 而非 母命 妻子是從夫的 在家庭中居于輔從的地位 她的權力 得之 于丈夫 雖然子女的婚姻母親參與最多 但最后決定于父親 即由家長決定 祖父 母 父母的主婚權是神圣的 不僅婚姻當事者遠在外地 要聽從主婚人的意見 而 且主婚人犯罪囚禁 子孫的婚姻仍當聽從其安排 否則 便會受到法律的懲處 參見常建華 宋婚姻內(nèi)外的古代女性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 年 第 4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9 例如 醉翁談錄 記載 南宋時 福建延平有個姑娘連靜女 與鄰居書生陳彥 臣相好 被母親發(fā)覺 對她加以限制 一天夜里 彥臣總算找到一個機會 潛往靜 女家里 靜女向他表達了夜夜相思之情 結(jié)果被靜女的母親發(fā)覺并捉獲 解官囚禁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男女私下相從 不聽父母的安排 最后得到法律懲處的的例子 古代婚姻從議親到成婚的整個過程 基本上都是媒人代表主婚人進行的 婚姻當事 者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愿 只得由家長和媒人包辦 很多婚姻當事人在結(jié)婚以前 甚至從來沒有見過面 這種情形在宋代因受禮教影響而變得尤其普遍 2 1 2 勇于犧牲自我勇于犧牲自我 宋代婦女并不都是溫文爾雅的 尤其是下層普通勞動人民 大部分都是潑辣雄 健的 這是由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的原因造成的 如鄞縣 今屬浙江 女子童八娜 虎銜其大母 她 手拽虎尾 猛虎只得 釋 其大母 她則被猛虎銜去 分寧 今江西修水 農(nóng)戶彭泰之女技高一籌 父女二 人 入山伐薪 父遇虎 將不脫 她 拔刀斫虎 奪其父而還 如果說上面的事例還讓人可以理解的話 那下面這則事例則有點讓人不寒而栗 了 呂仲洙女 名良子 泉州晉江人 父得疾瀕殆 女焚香祝天 請以身代 刲股為粥以進 時夜中 群鵲遶屋飛噪 仰視空中 大星燁煜如月者三 越翼 日 父瘳 女弟細良亦相從拜禱 良子卻之 細良恚曰 豈姊能之 兒不能耶 守真得秀嘉之 表其居曰 懿孝 姐弟倆爭相為父割股療親 看來宋代割股的風氣確實盛行的很 已經(jīng)被人們奉 為爭相效仿的行為了 參見常建華 宋婚姻內(nèi)外的古代女性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 年 第 4 頁 脫脫 宋史 卷 460 童八娜傳 第 13491 頁 脫脫 宋史 卷 460 彭氏傳 第 13478 頁 脫脫 宋史 卷 460 呂良子傳 第 13491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20 2 2 侍奉舅姑侍奉舅姑 最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看重的 也是最能體現(xiàn)女子孝順與否的標準就是侍奉舅姑 盡心盡力的程度 通常意義上的行孝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只有那些超乎尋常的侍 奉舅姑的婦女們才會被載入史冊 她們大多是以犧牲自我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為代 價來行孝的 2 2 1 超乎尋常的照顧超乎尋常的照顧 媳婦們伺候舅姑被認為是應盡的責任 也是無可爭議的 并不值得記載 有史 所載的都是比一般的照顧更為悉心 更為感人的事例 宋代的士人推崇這種風尚 甚至在記載這些事例的時候還加入了些許自己主觀的神話色彩 其終極目的也是要 教化人民發(fā)揚孝的美德 洪邁記述了一個沒有孩子的寡婦 王乙之妻吳氏的故事 都昌婦吳氏 為王乙妻 無子寡居 而事姑盡孝 姑老且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實習生實習協(xié)議及職業(yè)規(guī)劃輔導與勞動權益保障服務合同
- 演出票務推廣補充協(xié)議
- 核電站核安全操作員崗位全職聘用及職業(yè)資格認證合同
- 母嬰用品店智能化設備與特色商品供應協(xié)議
- 動作捕捉數(shù)據(jù)采集與三維模型重建租賃合同
- 小紅書店鋪運營策略與品牌建設合作合同
- 商業(yè)街區(qū)戶外廣告位租賃合作協(xié)議
- 《侵襲性肺炎的臨床診斷與治療》課件
- 《手腕骨折的認識與處理》課件
- 食品安全課件比賽參賽指南
- 區(qū)塊鏈賦能金融提升交易透明度
- wps表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西城區(qū)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 生物柴油項目申報材料范文模板 (一)
- 玉石代理銷售合同協(xié)議
- 2024年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16G362 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預埋件
- 精油按摩手法精油按摩九部位紓解壓力課件
- 酒店早餐自助菜單
- 鯉科魚類八亞科檢索表(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