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設計要求1二、設計原理及框圖11、設計原理12、結構框圖1三、 設計過程21、模塊化設計22、頂層文件生成3四、仿真調(diào)試過程41、各模塊時序仿真圖42、仿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5五、設計體會及收獲5一、設計要求1、穩(wěn)定的顯示時、分、秒。2、當電路發(fā)生走時誤差時,要求電路有校時功能。3、電路有整點報時功能。報時聲響為四低一高,最后一響高音正好為整點。二、設計原理及框圖1、設計原理系統(tǒng)框圖由六個模塊組成,分別為:秒、分、時計數(shù)模塊,整點報時模塊,LED動態(tài)顯示掃描模塊,調(diào)時控制模塊組成。其工作原理是:基準脈沖輸入信號同時加到秒、分、時、分隔符的脈沖輸入端,采用并行計數(shù)的方式,秒的進位接到分的使能端上,秒的使能借到分隔符的使能上,分得接到時的使能端上,完成秒、分、時和分隔符的循環(huán)計數(shù)。整點報時是根據(jù)分的A、B輸出同時為0時,整點報時模塊輸出高電平控制報時。LED顯示掃描模塊根據(jù)輸入的掃描信號CKDSP輪流選通秒、分、時、分隔符的8位八段數(shù)碼管,LED顯示譯碼器完成計數(shù)器輸出的BCD的譯碼。顯示模塊2、結構框圖調(diào)時控制模 塊整點報時模 塊數(shù)字時鐘分計時模塊時計時模塊秒計時模塊三、 設計過程1、模塊化設計(1)秒計時模塊秒計時模塊由一個60位計數(shù)器為主體構成,其輸入輸出端口組成為:Clk:計時時鐘信號Reset:異步清零信號Setmin:分鐘設置信號Enmin:使能輸出信號Daout6:0:BCD碼輸出(2)分計時模塊分計時模塊由一個60位計數(shù)器為主體構成,其輸入輸出端口組成為:Clk、clk1:計時時鐘信號Reset:異步清零信號Sethour:小時設置信號Enmin:使能輸出信號Daout6:0:BCD碼輸出(3)時計時模塊時計時模塊由24位計數(shù)器為主體構成,其輸入輸出端口組成為:Clk:計時時鐘信號Reset:異步清零信號Daout6:0:BCD碼輸出(4)顯示模塊系統(tǒng)時間輸出由六個七段數(shù)碼管顯示。顯示的數(shù)據(jù)是各計時模塊給出的BCD碼。(5)調(diào)時控制模塊該模塊主要用于調(diào)節(jié)時、分顯示,用于“對表”。(6)整點報時模塊在時鐘整點的時候產(chǎn)生揚聲器驅(qū)動信號。由時鐘計時模塊中分鐘的進行信號進行控制。當contr_en 為高電平時,將輸入信號clk 送到輸出端speak 用于驅(qū)動揚聲器,同時在clk 的控制下,輸出端lamp2.0進行循環(huán)移位。輸出控制模塊有揚聲器控制器子模塊組成。2、頂層文件生成前面已經(jīng)完成了電子時鐘電路的各個組成部分的設計,下面把這些組成部分組裝起來,形成完整的總體設計。該電子時鐘的命名為clock,其外部端口如右圖所示。 各個輸入/ 輸出端口的作用如下: (1) clk 為外部時鐘信號,其頻率為1Hz,reset 為異步清零信號. (2) sethour 和setmin分別為調(diào)時調(diào)分脈沖輸入信號 ,當en_set為高電平時,每來一個sethour 脈沖或setmin脈沖,時、分輸出將分別加1; (3) second6.0為秒的個位和十位BCD 碼輸出,min60為分鐘的個位和十位BCD 碼輸出,hour6.0為小時的個位和十位BCD 碼輸出,它們最終中用來驅(qū)動七段數(shù)碼管,lamp2.0為花樣顯示輸出信號,speak 為整點報時揚聲器驅(qū)動信號 四、仿真調(diào)試過程1、各模塊時序仿真圖(1)秒計數(shù)器仿真圖(2)分計數(shù)器仿真圖(3)時計數(shù)器仿真圖(4)整點報時仿真圖(5)調(diào)時調(diào)分仿真圖(6)LED顯示譯碼仿真圖2、仿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1)由于距離學習EDA技術課程的時間較長,遺忘了部分課程內(nèi)容,對仿真軟件不熟悉造成多次仿真失敗。就此問題我認真復習了所學的EDA相關課程,按照課本上介紹的步驟重新進行了仿真,問題得以解決。(2)因為仿真過程中對各部分時序波形應采取什么樣的激勵波形不清楚,給仿真過程帶來了較大的麻煩。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閱讀網(wǎng)上一些比較成熟的論文,確定了仿真過程中的相關參數(shù)。五、設計體會及收獲本次課程設計我做出的數(shù)字時鐘能夠正確的進行整點報時,顯示時間,但是對于調(diào)時調(diào)分功能不能正確顯示。經(jīng)過努力,簡易電子時鐘的設計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在整個設計中,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對學過的知識遺忘太多。在本次的課程設計中,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同時做起來也很難不順手,看著簡單的電路,要動手把它設計出來實非易事,主要原因?qū)ο嚓P應用軟件的不熟悉,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應該注意復習的重要性,對學過的知識要時常復習,加深記憶,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和實際電路聯(lián)系起來,這不論對我們以后的學習還是就業(yè),都會起到很大的促進和幫助。我相信,通過這次的課程設計,在下一階段的學習中我們會更加努力,力爭把這門課學好學精。同時通過本次課程設計,鞏固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專業(yè)知識,通過這次的程序設計,使我們對數(shù)字系統(tǒng)結構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同時對數(shù)據(jù)庫軟件技術,語言等系列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與認識。使用技術開發(fā)頁面的能力也有了提高,也使我們把理論與實踐從正真意義上結合了起來,考驗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和查閱相關資料的能力,還有組織材料的能力。 通過此次實踐,我們從中可以找出自己知識的不足與欠缺,以便我們在日后的學習中得以改進與提高。經(jīng)過本次設計使我們對大學四年期間所學習到的知識得以進一步實踐,這將對我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附 錄91、秒計數(shù)單元代碼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second ISPORT(clk,reset,setmin:IN STD_LOGIC;enmin:OUT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END entity second;ARCHITECTURE fun OF second ISSIGNAL count: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SIGNAL enmin_1,enmin_2:STD_LOGIC;BEGINdaout=count;enmin_2=(setmin and clk);enmin=(enmin_1 or enmin_2);process(clk,reset,setmin)beginif(reset=0) then count=0000000;els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count(3 downto 0)=1001)thenif(count16#60#)thenif(count=1011001)thenenmin_1=1;count=0000000;elsecount=count+7;end if;elsecount=0000000;end if;elsif(count16#60#)thencount=count+1;enmin_1=0 after 100 ns;else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fun ;2、分計數(shù)單元代碼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minute ISPORT(clk,clk1,reset,sethour:IN STD_LOGIC;enhour:OUT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END entity minute;ARCHITECTURE fun OF minute ISSIGNAL count: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SIGNAL enhour_1,enhour_2:STD_LOGIC;BEGINdaout=count;enhour_2=(sethour and clk1);enhour=(enhour_1 or enhour_2);process(clk,reset,sethour)beginif(reset=0)thencount=0000000;els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count(3 downto 0)=1001)thenif(count16#60#)thenif(count=1011001)thenenhour_1=1;count=0000000;ELSEcount=count+7;end if;elsecount=0000000;end if;elsif(count16#60#)thencount=count+1;enhour_1=0after 100 ns;elsecount=0000000;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fun;3、時計數(shù)單元代碼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hour ISPORT(clk,reset:IN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END entity hour;ARCHITECTURE fun OF hour ISSIGNAL count: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BEGINdaout=count;process(clk,reset)beginif(reset=0)thencount=000000;els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 (count(3 downto 0)=1001)thenif(count=16#23#)thencount=count+7;elsecount=000000;end if;elsif(count16#23#)thencount=count+1;elsecount=000000;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fun;4、顯示單元代碼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deled ISPORT(num: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led: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end deled;ARCHITECTURE fun OF deled ISBEGINled=1111110when num=0000else0110000when num=0001else1101101when num=0010else1111001when num=0011else0110011when num=0100else1011011when num=0101else1011111when num=0110else1110000when num=0111else1111111when num=1000else1111011when num=1001else1110111when num=1010else0011111when num=1011else1001110when num=1100else0111101when num=1101else1001111when num=1110else1000111when num=1111;END fun;5、調(diào)時控制單元代碼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ENTITY seltime ISPORT(clk1,reset:IN STD_LOGIC;sec,min:IN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hour:in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dp:OUT std_LOGIC;sel: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END seltime;ARCHITECTURE fun OF seltime ISSIGNAL count: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BEGINsel=count;process(clk1,reset)beginif(reset=0)thencount=101)thencount=000;elsecountdaout=sec(3 downto 0);dpdaout(3)=0;daout(2 downto 0)=sec(6 downto 4);dpdaout=min(3 downto 0);dpdaout(3)=0;daout(2 downto 0)=min(6 downto 4);dpdaout=hour(3 downto 0);dpdaout(3 downto 2)=00;daout(1 downto 0)=hour(5 downto 4);dp=0;end case;end process;end fun;6、整點報時單元代碼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alert ISPORT(clk:IN STD_LOGIC;dain:IN STD_LOGIC_VECTOR (6 DOWNTO 0);speak:OUT STD_LOGIC;lamp:OUT STD_LOGIC_VECTOR (2 DOWNTO 0);END alert;ARCHITECTURE fun OF alert ISsignal coun:std_logic_vector (1 downto 0);signal count1:std_logic_vector (1 downto 0);BEGINspeaker:process(clk)beginspeak=10)thencount1=00;elsecount1=count1+1;end if;end if;end if;end process speaker;lamper:process(clk)beginif(rising_edge(clk)thenif(coun=10)thenif(coun=00)thenlamp=001;elsif(coun=01)thenlamp=010;elsif(coun=10)thenlamp=100;end if;coun=coun+1;elsecoun=00;end if;end if;end process lamper;END fun;7、頂層代碼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clock_top isport(clk,reset,setmin,sethour,clkdsp:in std_logic;speaker:out std_logic;lamp: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sel: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a,b,c,d,e,f,g,dpout:out std_logic);end clock_top;architecture a of clock_top isCOMPONENT secondPORT(clk,reset,setmin:IN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enmin: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COMPONENT minutePORT(clk,clk1,reset,sethour:IN STD_LOGIC;enhour:OUT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END COMPONENT;COMPONENT hourPORT(clk,reset:IN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END COMPONENT;COMPONENT alertPORT(clk:IN STD_LOGIC;dain:in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lamp: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speak: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COMPONENT seltimePORT(clk1,reset:IN STD_LOGIC;sec,min:in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hour:in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dp:out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sel: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END COMPONENT;COMPONENT deledPORT(num: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led: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END COMPONENT;signal enmin_re,enhour_re:std_logic;signal second_daout,minute_daout: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signal hour_daout: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signal seltime_daout: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signal ledout: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begina=ledout(6);b=ledout(5);c=ledout(4);d=ledout(3);e=ledout(2);f=ledout(1);greset,clk=clk,setmin=setmin,enmin=enmin_re,daout=second_daout);u2:minute port map(clk=enmin_re,clk1=clk,reset=reset,sethour=sethour,enhour=enhour_re,daout=minute_daout);u3:hour port map(clk=enhour_re,reset=reset,daout=hour_daout);u4:alert port map(clk=clk,dain=minute_daout,speak=speaker,lamp=lamp);u5:seltime port map(clk1=clkdsp,reset=reset,sec=second_daout,min=minute_daout,hour=hour_daout,daout=seltime_daout,dp=dpout,sel=sel);u6:deled port map(num =seltime_daout,led=ledout);end a; 39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撰寫規(guī)范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是學生在畢業(yè)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的學術資料。它既是本科學生開始從事工程設計、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初步嘗試,也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所進行研究的適當表述,還是學生畢業(yè)及學位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jù)。畢業(yè)論文撰寫是本科生培養(yǎng)過程中的基本訓練環(huán)節(jié)之一,應符合國家及各專業(yè)部門制定的有關標準,符合漢語語法規(guī)范。指導教師應加強指導,嚴格把關。1、論文結構及要求論文包括題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錄、正文、參考文獻、致謝和附錄等幾部分。1.1 題目論文題目應恰當、準確地反映論文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不應超過25字,原則上不得使用標點符號,不設副標題。1.2 摘要與關鍵詞1.2.1 摘要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兩種文字給出,中文在前。摘要應扼要敘述論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內(nèi)容和主要結果或結論,文字要精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摘要一般應在300字左右。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圖表,不標注引用文獻編號,避免將摘要寫成目錄式的內(nèi)容介紹。1.2.2 關鍵詞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應采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內(nèi)容的通用技術詞條(參照相應的技術術語標準),一般列35個,按詞條的外延層次從大到小排列,應在摘要中出現(xiàn)。1.3 目錄目錄應獨立成頁,包括論文中全部章、節(jié)的標題及頁碼。1.4 論文正文論文正文包括緒論、論文主體及結論等部分。1.4.1 緒論緒論一般作為論文的首篇。緒論應說明選題的背景、目的和意義,國內(nèi)外文獻綜述以及論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文管類論文的緒論是畢業(yè)論文的開頭部分,一般包括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與意義,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以及提出問題。緒論只是文章的開頭,不必寫章號。畢業(yè)設計(論文)緒論部分字數(shù)不多于全部論文字數(shù)的1/4。1.4.2 論文主體論文主體是論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論文主體的內(nèi)容要求參照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的規(guī)定第五章。論文主體各章后應有一節(jié)“本章小結”。1.4.3 結論結論作為單獨一章排列,但不加章號。結論是對整個論文主要成果的歸納,要突出設計(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以簡練的文字對論文的主要工作進行評價,一般為4001 000字。1.5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是論文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反映了論文的取材來源和廣博程度。論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發(fā)表的與論文工作直接有關的學術期刊類文獻。對理工類論文,參考文獻數(shù)量一般應在15篇以上,其中學術期刊類文獻不少于8篇,外文文獻不少于3篇;對文科類、管理類論文,參考文獻數(shù)量一般為1020篇,其中學術期刊類文獻不少于8篇,外文文獻不少于3篇。在論文正文中必須有參考文獻的編號,參考文獻的序號應按在正文中出現(xiàn)的順序排列。產(chǎn)品說明書、各類標準、各種報紙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開發(fā)表的研究報告(著名的內(nèi)部報告如PB、AD報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業(yè)技術報告等除外)不宜做為參考文獻引用。但對于工程設計類論文,各種標準、規(guī)范和手冊可作為參考文獻。引用網(wǎng)上參考文獻時,應注明該文獻的準確網(wǎng)頁地址,網(wǎng)上參考文獻不包含在上述規(guī)定的文獻數(shù)量之內(nèi)。1.6 致謝對導師和給予指導或協(xié)助完成論文工作的組織和個人表示感謝。內(nèi)容應簡潔明了、實事求是,避免俗套。1.7 附錄如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譯文及外文文獻復印件、公式的推導、程序流程圖、圖紙、數(shù)據(jù)表格等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nèi)容可編入論文的附錄中。2、論文書寫規(guī)定2.1 論文正文字數(shù)理工類 論文正文字數(shù)不少于20 000字。文管類 論文正文字數(shù)12 00020 000字。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不少于7 000字。外語類 論文正文字數(shù)8 00010 000個外文單詞。藝術類 論文正文字數(shù)3 0005 000字。2.2 論文書寫本科生畢業(yè)論文用B5紙計算機排版、編輯與雙面打印輸出。論文版面設置為:畢業(yè)論文B5紙、縱向、為橫排、不分欄,上下頁邊距分別為2.5cm和2cm,左右頁邊距分別為2.4cm和2cm,對稱頁邊距、左側裝訂并裝訂線為0cm、奇偶頁不同、無網(wǎng)格。論文正文滿頁為29行,每行33個字,字號為小四號宋體,每頁版面字數(shù)為957個,行間距為固定值20磅。頁眉。頁眉應居中置于頁面上部。單數(shù)頁眉的文字為“章及標題”;雙數(shù)頁眉的文字為“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頁眉的文字用五號宋體,頁眉文字下面為2條橫線(兩條橫線的長度與版芯尺寸相同,線粗0.5磅)。頁眉、頁腳邊距分別為1.8cm和1.7cm。頁碼。頁碼用小五號字,居中標于頁面底部。摘要、目錄等文前部分的頁碼用羅馬數(shù)字單獨編排,正文以后的頁碼用阿拉伯數(shù)字編排。2.3 摘要中文摘要一般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內(nèi)容相同,在語法、用詞和書寫上應正確無誤,摘要頁勿需寫出論文題目。中、外文摘要應各占一頁,編排裝訂時放置正文前,并且中文在前,外文在后。2.4 目錄目錄應包括論文中全部章節(jié)的標題及頁碼,含中、外文摘要;正文章、節(jié)題目;參考文獻;致謝;附錄。正文章、節(jié)題目(理工類要求編寫到第3級標題,即.。文科、管理類可視論文需要進行,編寫到23級標題。)2.5 論文正文2.5.1 章節(jié)及各章標題論文正文分章、節(jié)撰寫,每章應另起一頁。各章標題要突出重點、簡明扼要。字數(shù)一般在15字以內(nèi),不得使用標點符號。標題中盡量不用英文縮寫詞,對必須采用者,應使用本行業(yè)的通用縮寫詞。2.5.2 層次層次以少為宜,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層次代號格式見表1和表2。表1 理工類論文層次代號及說明層次名稱示 例說 明章第1章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節(jié)1.1 題序頂格書寫,與標題間空1字,下面闡述內(nèi)容另起一段條1.1.1 款1.1.1.1 題序頂格書寫,與標題間空1字,下面闡述內(nèi)容在標題后空1字接排項 (1) 題序空2字書寫,以下內(nèi)容接排,有標題者,闡述內(nèi)容在標題后空1字 版心左邊線 版心右邊線表2 文管類論文層次代號及說明章節(jié)條款項一、 (一) 1. (1)居中書寫空2字書寫空2字書寫空2字書寫空2字書寫 版心左邊線 版心右邊線各層次題序及標題不得置于頁面的最后一行(孤行)。2.6 參考文獻正文中引用文獻標示應置于所引內(nèi)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號字體。所引文獻編號用阿拉伯數(shù)字置于方括號“ ”中,如“二次銑削1”。當提及的參考文獻為文中直接說明時,其序號應該與正文排齊,如“由文獻8,1014可知”。經(jīng)濟、管理類論文引用文獻,若引用的是原話,要加引號,一般寫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號或逗號,而不用引號。在參考文獻之外,若有注釋的話,建議采用夾注,即緊接文句,用圓括號標明。不得將引用文獻標示置于各級標題處。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符合GB771419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常用參考文獻編寫項目和順序應按文中引用先后次序規(guī)定如下:著作圖書文獻序號作者書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頁 第一版應省略翻譯圖書文獻序號作者書名(版次)譯者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頁 第一版應省略學術刊物文獻序號作者文章名學術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頁學術會議文獻序號作者文章名編者名會議名稱,會議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頁學位論文類參考文獻序號研究生名學位論文題目出版地學校(或研究單位)及學位論文級別答辯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頁 西文文獻中第一個詞和每個實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余者小寫;俄文文獻名第一個詞和專有名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余者小寫;日文文獻中的漢字須用日文漢字,不得用中文漢字、簡化漢字代替。文獻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體。作者為多人時,一般只列出前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間用逗號相隔。外文姓名按國際慣例,將作者名的縮寫置前,作者姓置后。學術會議若出版論文集者,可在會議名稱后加上“論文集”字樣。未出版論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兩項。會議地址與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會議年份與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學術刊物文獻無卷號的可略去此項,直接寫“年,(期)”。參考文獻序號頂格書寫,不加括號與標點,其后空一格寫作者名。序號應按文獻在論文中的被引用順序編排。換行時與作者名第一個字對齊。若同一文獻中有多處被引用,則要寫出相應引用頁碼,各起止頁碼間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順序,不按頁碼順序。參考文獻書寫格式示例見附錄1。2.7 名詞術語科技名詞術語及設備、元件的名稱,應采用國家標準或部頒標準中規(guī)定的術語或名稱。標準中未規(guī)定的術語要采用行業(yè)通用術語或名稱。全文名詞術語必須統(tǒng)一。一些特殊名詞或新名詞應在適當位置加以說明或注解。文管類專業(yè)技術術語應為常見、常用的名詞。采用英語縮寫詞時,除本行業(yè)廣泛應用的通用縮寫詞外,文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縮寫詞應該用括號注明英文全文。2.8 計量單位物理量計量單位及符號一律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GB310031021993,見附錄2),不得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及符號。計量單位符號,除用人名命名的單位第一個字母用大寫之外,一律用小寫字母。非物理單位(如件、臺、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漢字與單位符號混寫的方式,如“萬tkm”,“t/(人a)”等。文稿敘述中不定數(shù)字之后允許用中文計量單位符號,如“幾千克至1 000kg”。表達時刻時應采用中文計量單位,如“上午8點45分”,不能寫成“8h45min”。計量單位符號一律用正體。2.9 外文字母的正、斜體用法按照GB310031021986及GB71591987的規(guī)定使用,即物理量符號、物理常量、變量符號用斜體,計量單位等符號均用正體。2.10 數(shù)字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七單位1987年發(fā)布的關于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規(guī)定,除習慣用中文數(shù)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參照附錄3)。2.11 公式原則上居中書寫。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頂格書寫,公式仍居中寫。公式末不加標點。公式序號按章編排,如第1章第一個公式序號為“(1-1)”,附錄2中的第一個公式為(-1)等。 文中引用公式時,一般用“見式(1-1)”或“由公式(1-1)”。公式中用斜線表示“除”的關系時,若分母部分為乘積應采用括號,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通?!俺恕钡年P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寫(a/b)cosx。2.12 插表表格不加左、右邊線。表序一般按章編排,如第1章第一個插表的序號為“表11”等。表序與表名之間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許使用標點符號,表名后不加標點。表序與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寫(見附錄4)。表頭設計應簡單明了,盡量不用斜線。表頭中可采用化學符號或物理量符號。全表如用同一單位,將單位符號移到表頭右上角,加圓括號(見附錄4中的例2)。表中數(shù)據(jù)應正確無誤,書寫清楚。數(shù)字空缺的格內(nèi)加“”字線(占2個數(shù)字寬度)。表內(nèi)文字和數(shù)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時,不允許用“”、“同上”之類的寫法,可采用通欄處理方式(見附錄4中的例2)。表內(nèi)文字說明不加標點。文管類的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據(jù)需要可增列補充材料、注解、附記、資料來源、某些指標的計算方法等。表內(nèi)文字說明,起行空一格,轉(zhuǎn)行頂格,句末不加標點。表題用五號字,表內(nèi)文字及表的說明文字均用五號字,中文用宋體。表格容量較大,必要時表格也可分為兩段或多段(這只能發(fā)生在轉(zhuǎn)頁時),轉(zhuǎn)頁分段后的每一續(xù)表的表頭都應重新排字,重排表頭的續(xù)表上方右側應注明(續(xù)表)字樣。2.13 插圖插圖應與文字緊密配合,文圖相符,技術內(nèi)容正確。2.13.1 制圖標準插圖應符合技術制圖及相應專業(yè)制圖的規(guī)定。機械工程圖:采用第一角投影法,應符合附錄5所列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電氣圖:圖形符號、文字符號等應符合附錄6所列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流程圖:符合國家標準。對無規(guī)定符號的圖形應采用該行業(yè)的常用畫法。2.13.2 圖題及圖中說明每個圖均應有圖題(由圖號和圖名組成)。圖號按章編排,如第1章第一圖的圖號為“圖1-1”等。圖題置于圖下。有圖注或其他說明時應置于圖題之上。圖名在圖號之后空一格排寫。引用圖應說明出處,在圖題右上角加引用文獻編號。圖中若有分圖時,分圖號用a)、b)等置于分圖之下。圖中各部分說明應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圖除外)或數(shù)字項號,各項文字說明置于圖題之上(有分圖題者,置于分圖題之上)。圖題用五號字,圖內(nèi)文字及說明均用五號字,中文用宋體。2.13.3 插圖編排插圖與其圖題為一個整體,不得拆開排寫于兩頁。插圖應編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圖處的該頁空白不夠排寫該圖整體時,則可將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寫,將圖移到次頁最前面。2.13.4 坐標單位有數(shù)字標注的坐標圖,除無單位者(如標示值)之外,必須注明坐標單位。2.13.5 論文中照片圖及插圖畢業(yè)論文中的照片圖均應是原版照片粘貼(或數(shù)碼像機圖片),照片可為黑白或彩色,應主題突出、層次分明、清晰整潔、反差適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紙,不宜用布紋相紙。對金相顯微組織照片必須注明放大倍數(shù)。畢業(yè)論文中的插圖不得采用復印件。對于復雜的引用圖,可采用數(shù)字化儀表輸入計算機打印出來的圖稿。2.14 附錄理工類論文附錄的序號采用“附錄1”、“附錄2”等,附錄順序為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文獻的中文譯文及外文復印件等。文管類論文附錄序號相應采用“附錄一”、“附錄二”等。3、論文排版要求3.1 紙張要求及頁面設置名稱格式要求紙張B5(182257),幅面白色頁面設置上下頁邊距2.5cm和2cm,左右頁邊距2.4 cm和2cm,頁眉、頁腳分別為1.8cm和1.7cm,對稱頁邊距、左側裝訂并裝訂線為0cm、奇偶頁不同、無網(wǎng)格頁眉宋體字五號居中頁碼宋體字小五號居中3.2 封面(詳見模版、B5紙單面打印)名稱格式要求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宋體字小二號,行距固定值25磅 ,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0.5行,要求字體居中論文題目黑體字二號,行距固定值25磅,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0.5行。論文題目中文字數(shù)不得超過25字,要求字體居中填寫姓名宋體字小三號, 行距固定值20磅 , 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0.5行,要求字體居中大學楷體字小二號,行距固定值20磅, 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0.5行。每字間空1格,要求字體居中年 月宋體字小三號,行距固定值20磅, 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0.5行。數(shù)字用阿拉伯數(shù)字,日期為論文提交日期,要求字體居中3.3 封面2(詳見模版、B5紙單面打印)名稱格式要求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宋體字小二號,行距固定值25磅,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0.5行,要求字體居中論文題目黑體字二號,行距固定值25磅,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0.5行。論文題目中文字數(shù)不得超過25字,要求字體居中學院(系)宋體字四號,行距固定值20磅,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0.5行,字體左對齊專業(yè)同上學生姓名同上學號同上指導教師同上答辯日期同上3.4 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 任務書(單面打印)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B5紙,單面打印,不編頁碼3.5 中、英文摘要名稱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標題摘要:黑體字小二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1行Abstract: Times New Roman體小二號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1行段落文字宋體字小四號,行距固定值20磅Times New Roman體小四號,行距固定值20磅關鍵詞同上,“關鍵詞”三字加粗同上,“Key Words”兩詞加粗頁碼羅馬大寫數(shù)字,Times New Roman體小五號字羅馬大寫數(shù)字,Times New Roman體小五號字3.6 目錄名稱示例格式要求標題目錄黑體字小二號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1行各章目錄格式范例黑體字小四號, 行距固定值20磅,兩端對齊,頁碼右對齊節(jié)標題目錄格式范例宋體字小四號,行距固定值20磅,兩端對齊,頁碼右對齊,左縮進2字符條標題目錄格式范例宋體字小四號,行距固定值20磅,兩端對齊,頁碼右對齊,左縮進3字符(條標題目錄文科左縮進2字符)頁碼格式范例羅馬大寫數(shù)字,Times New Roman 體小五號字3.7 正文名 稱示例格式要求理工論文文科論文各章標題 第1章 一、黑體字小二號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1行,理工類章序號與章名間空一個漢字節(jié)標題1.1 (一)黑體字小三號,行距固定值20磅,間距段前、段后分別為0.5行,理工類題序與題名間空一個漢字條標題1.1.1 1、黑體字四號,行距固定值20磅,間距段前、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紡織工藝優(yōu)化實踐試題及答案
- 《高效課堂管理》課件
- 采購試題庫及答案
- 酒館轉(zhuǎn)讓合同協(xié)議書
- 企業(yè)衛(wèi)生承包合同協(xié)議書
- 轉(zhuǎn)讓飯店合同協(xié)議書
- 餐飲外賣合同協(xié)議書
- 合同協(xié)議書副本怎么寫
- 民房合同協(xié)議書
- 合同協(xié)議書的間隔
- 中等職業(yè)學校物理教學大綱
- 靜脈輸血法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置
- 八大特種作業(yè)試題及答案
- 龍門吊安裝、拆卸工程安全監(jiān)理實施細則
- 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考勤管理辦法
- 2025年湖北省中考歷史模擬試卷附答案
- 抑郁癥考試試題及答案
- GB/T 25020.1-2025電氣化鐵路接觸網(wǎng)支柱第1部分:鋼支柱
- 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論文
- 2025年國家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真題(帶答案)
- 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文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