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馮衍考論.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馮衍是兩漢之際著名文士,其文以生氣勃發(fā)、文風勁壯卓然于東漢文壇。今 人研究主要集中于顯志賦在抒情賦史和駢文史上的影響,對于馮衍生平、人 格及其它作品甚少涉及。本文試圖廓清其生平行狀,深入探究其人格特點,并在 此基礎上對馮衍作品進行分體考察和總體評價。 本文主體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章考察馮衍生平??偸霾糠纸淮饕妨虾脱芯楷F(xiàn)狀。第一至第七節(jié)主 要力圖結合史料及馮衍現(xiàn)存作品,考證馮衍生平疑點。第八節(jié)梳理馮衍一生的交 往與仕歷,為考察其人格作鋪墊。 第二章探討馮衍人格??偸霾糠纸淮u價標準和研究現(xiàn)狀。第一節(jié)主要勾勒 馮衍生活的時代背景。第二節(jié)至第五節(jié)分別探討馮衍一系列人格特點。第六節(jié)分 析文心雕龍中“敬通之不循廉隅 具體所指。第七節(jié)剖析馮衍不遇于盛世的 原因。 第三章評述馮衍作品??偸霾糠纸淮龤v代著錄情況、輯佚情況和研究現(xiàn)狀。 第一節(jié)集中評述顯志賦的布局、情思及駢化。第二節(jié)至第五節(jié)對馮衍作品作 分體研究。第六節(jié)探討馮衍作品風格及其成因。第七節(jié)考察馮衍作品對后世的影 響。 關鍵詞:馮衍;生平;人格;作品 a s t u d yo f f e n gy a n a b s t r a c t f e n gy a n i saf a m o u sw r i t e ro ft h eh a n d y n a s t y h i sw o r k sa r ef u l lo fs t r o n g f e e l i n ga n dp o w e r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t h ea c a d e m eo n l yc o n c e r n sa b o u t x i a nz h if u ” t h e r e f o r e ,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l o o ki n t of e n gy a n sl i f e , 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h i s a r t i c l e s t h i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p a r t s : c h a p t e r1i n v e s t i g a t e sf e n gy a n sl i f e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c c o u n t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m a t e r i a l s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c o n d i t i o n s i ns e c t i o n1t os e c t i o n7w er e s e a r c hs o m eo f h i sl i f ed o u b t s i ns e c t i o n8w ed i s c u s sh i sp o l i t i c a ll i f ea n di n t e r a c t i o nt of u r t h e r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h i sp e r s o n a l i t y c h a p t e r2d i s c u s s e sf e n gy a h p e r s o n a l i t y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i l l u m i n a t e s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c r i t e r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c o n d i t i o n s s e c t i o n1o u t l i n e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f e n gy a n sl i f e s e c t i o n2t os e c t i o n6e x p l o r ear a n g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f e n gy a n s p e r s o n a l i t y s e c t i o n7a n a l y z e st h er e a s o n s o ff e n gy a n sf a i l u r ea tp o l i t i c s c h a p t e r3m a k e sc o m m e n t so nf e n gy a n sw o r k s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c c o u n t sh i s e x i s t i n gw o r k sa n dr e s e a r c hc o n d i t i o n s s e c t i o n1r e m a r k0 1 1 x i a nz h if u ”s e c t i o n2 t os e c t i o n5r e s e a r c hh i so t h e rw o r k s s e c t i o n6a n a l y z e sh i sw o r ks t y l ea n di t sc a u s e s s e c t i o n7i n s p e c t sh i sw o r k s i m p a c to n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f e n gy a ml i f e ;p e r s o n a l i t y ;w o r k s u 廈門大學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 茲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人在論文寫作中參考的其它個人或集體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 確方式標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擔由此論文產(chǎn)生的權利和責任。 聲明人( 簽名) : 矽參年6 其 e t 廈門大學學位論文著作權使用聲明 本人完全了解廈門大學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廈門大 學有權保留并向國家主管部門或其指定機構送交論文的紙質(zhì)版和電 子版,有權將學位論文用于非贏利目的的少量復制并允許論文進入學 校圖書館被查閱,有權將學位論文的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 有權將學位論文的標題和摘要匯編出版。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 用本規(guī)定。 本學位論文屬于 1 、保密() ,在年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 2 、不保密( ( 請在以上相應括號內(nèi)打“4 ”) 作者簽名:彩陟瓢 導師簽名:白價哆 日期:刀留年多月2 日 日期:年月日 引言 引言 馮衍,字敬通,兩漢之際著名文士。他一生坎坷多艱,家門不幸。梁朝劉孝 標曾慨嘆;“敬通雖芝殘蕙焚,終填溝壑,而為名賢所慕,其風流郁烈芬芳,久 而彌盛;余聲塵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將同秋草。刀【1 】心7 0 7 孰料千年之后, 孝標因注世說而彪炳史冊,而敬通卻文集散落,寂寥無聞,僅僅成為才高不 遇、家有悍妻的象征。 隋志著錄馮衍集五卷,宋、元時已佚,完篇今僅存顯志賦和書、 疏、器銘若干。明入張溥甚為推崇其文:“夫西京之文,降而東京整齊縟密。 生氣漸少。敬通諸文,直達所懷,至今讀之,尚想見其揚眉抵幾,呼天飲酒,誠 哉馬遷、楊惲之徒也。孟堅詳雅,平子淵博,高步東漢;若言豁達激昂,鷹 揚文囿,則必首敬通云。 【2 】p 3 0 初讀其文其傳,確實深為其勃勃生氣所感染。然而再讀之下,卻往往因為史 料的缺失而頗見疑惑:不仕王莽是否史家曲筆? 是晚降見黜,還是別有原因? 是 才高不遇,還是盛名難副? 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解決。 而我們所希望的,是以史料之實、人情之常,穿越兩千年的時空,走近這 位歷史人物,使他不再只是一種象征,而是有血有肉、有歌有淚的人,并試圖在 此基礎上,對其現(xiàn)存作品得出全面而深入的解讀。 馮衍考論 第一章生平考 馮衍,后漢書卷二十八有傳。范蔚宗甚愛其文,多全錄之,以文攜事, 故篇幅長大。然漢末紛然,典籍散亂,敬通又仕宦不顯,范書于其生平事跡便也 草草,語焉不詳。后章懷太子注范書,引衍集中書信若干及他史相關記載,為勾 勒其一生行狀提供了些蛛絲馬跡。然而,章懷注與范書所述多所相左,且衍集及 章懷所引史籍,今皆亡,許多謎團也因此而生。 清儒在整理文獻時,曾就其中的一二問題做出考辨,如惠棟后漢書訓纂, 錢大昭后漢書辯疑,姚振宗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王先謙后漢書集注,及 嚴可均全后漢文,雖不乏可取之處,卻缺少全面的考索。 今人關于馮衍生平的研究,主要有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吳文治中國 文學史大事年表、劉躍進秦漢文學編年史、石觀海中國文學編年史漢魏 卷中的相關部分。涉及馮衍生卒年的還有馬積高賦史。陸書最早勾勒出馮 衍一生事跡,但其中若干推論有待商榷;劉書最為精當,但因持論謹慎,基本不 作推斷,所論也就較為簡略;石書建立在陸書之上,為推陳出新,頗有失慮之處。 本章所論及的八個問題,皆是馮衍生平事跡中的疑點,或為前人所忽略,或 另有已見,或是評析其人格及作品的關節(jié)處,因而特意拈出,作較詳細的探討。 為資參照,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本章所考,作馮衍事跡系年,附錄于后。 第一節(jié)世系 后漢書馮衍傳云:“馮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祖野王,元帝時為 大鴻臚。 注日:“東觀記日:其先上黨潞人,曾祖父奉世徒杜陵。野王字 君卿,奉世之長子也。東觀記日:野王生座,襲父爵為關內(nèi)侯,座生衍。 華嶠書日:衍祖父立生滿,年十七喪父,早卒,滿生衍。 考敬通文章、王符潛夫論及袁宏后漢紀,馮衍為奉世曾孫無疑。然 而,其世系究竟如后漢書及東觀漢記所言,為奉世野王座衍,還 本文所及之后漢書,非特別說明者,皆指范曄之作。 按,據(jù)漢書馮奉世傳,奉世長子譚,非野王,注誤。 2 第一章生平考 是如華嶠后漢書,為奉世一立一滿一衍,則有待考定。 章懷注頗有錯漏之處,不可盡據(jù)。且今東觀漢記與華嶠書俱佚,無法 得知其本來面目。史料闕如,只能從一些外圍材料來辨析此處矛盾。 東觀漢記為東漢史書之最早者,為東漢當代學者所撰,保存了許多原始 的史料。然而其書成于眾手,故亦多舛錯。魏晉南北朝時期,私家修史,蔚然成 風。在東觀漢記基礎上撰寫的后漢書,可知者多達十二家。 在諸家后漢書中,華嶠的后漢書最為人所推崇。梁劉勰文心雕龍史 傳篇日:“若司馬彪之詳實,華嶠書之準當,則其冠也。 劉知幾也在史通古 今正史稱:“推其所長,華氏居最。 但是,當時包括司馬彪續(xù)漢書、華嶠后漢書在內(nèi)的諸家后漢書, 并不使人滿意。劉宋時,范曄摭拾諸書精實之語,撰成后漢書,因集眾家之 長,在體例撰述及史料考訂皆比前人勝出一籌,故而后來居上。 范曄撰作后漢書時,除取材東觀漢記外,對華嶠后漢書亦多所 參考乃至襲用。其中馮衍傳論,便源自華嶠書?!? 】既然如此,為何蔚宗此 處卻又不采華嶠書之說? 范書在史料甄別、選取上有獨到之處。單以馮衍傳而言,蔚宗便不用東觀 漢記“計說鄧禹”的說法 。我們注意到,對于馮衍世系的不同記載,袁宏在后 漢紀中只說馮衍是奉世的曾孫,這大概也是難以定奪之下的折衷作法【4 】瀋鼬。 而范曄既重嶠書,又深知東觀漢記疏漏,此處卻徑說敬通是野王之孫,如果 沒有其它文獻證明,史家不會貿(mào)然采取這樣確鑿的說法。因而我們推想,范書此 處當別有所證。此其一。 敬通用世之心極強,一生積極求仕,其文多凌厲之氣、風云之志。故而,我 們認為,馮衍為野王孫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因野王、座皆嗣爵,唯獨到他這一 代,“坐中山太后事絕”,也因此,馮衍重振家業(yè)、光耀門楣的愿望更為強烈。此 其二。 楊樹達漢書褊校袖注曾經(jīng)提到:“野王通詩,逡通易,立通春秋,參通 尚書,諸子人治一藝,不始自鄧禹矣。”【5 】餌5 6 而本傳稱敬通九歲即通詩,子豹 以馮衍傳而苦,章懷注目馮昭儀為哀帝祖母,實為平帝祖母;日奉世長子為野乇,當為譚;日說辭 為計說鄧禹,實為計說鮑永。 詳本章第網(wǎng)節(jié)。 3 馮衍考論 通詩及春秋。從家學傳承來看,敬通更可能出于野王一系。此其三。 綜上所述,關于馮衍世系,我們采用東觀漢記及后漢書的說法。至 于是否如實,則有俟知者。 需要補充的是,奉世諸子多耿介剛強,其中又以野王與立品行最為接近。 漢書馮奉世傳稱二人相代為上郡太守,治行相似,吏民嘉之,作歌日:“大 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政如魯、衛(wèi)德化鈞,周公、 康步猶二君。 可見,無論馮衍出于哪一系,其家風、成長環(huán)境當相去不遠。 結合漢書馮奉世傳、唐林寶元和姓纂【6 】p 2 及宋鄧名世古今姓氏 書考證【7 】第3 2 9 7 冊p 5 - 6 ) ,現(xiàn)作馮衍世系表如下: 榪亭么鬈卅敬榪亭 一榪去疾 i 榪劫 ? ( 官帥將) i 衍平帝衍 l 豹 第二節(jié)生卒年 馮衍生卒年無考。陸侃如先生認為敬通年在桓譚、王隆間,故將其生年假定 詳?shù)诙碌谖骞?jié)。 4 一嬡???; 第一章生平考 于公元前2 0 年左右【引 p 3 6 ) ,而卒年則在公元6 0 年左右【引( p s i ) 。這個說法為學界所 普遍采用。而馬積高先生在賦史中,則將馮衍的生活年限定在公元l 7 6 年 左右【9 】( p 1 0 4 ) , 因為未作說明,不知其所據(jù)。石觀海先生則認為,馮衍當生于公元 前1 5 年左右,卒于公元5 9 年左右。石說有較詳細的推斷過程,現(xiàn)錄于此: ( 漢成帝永始二年,公元前1 5 年) 然其建武末( 5 5 ) 所作顯志賦中有 “歲忽忽而日邁,壽冉冉其不與。昔伊尹之干湯兮,七十說而乃信”之句, 這當是因其此時年齡與伊尹相仿而產(chǎn)生的感慨,假定作此賦時馮衍年七十,則其 生年為漢成帝永始二年。本傳云:“至二十而博通群書。王莽時,諸公多薦舉之 者,衍辭不肯仕 ,以其永始二年生計,王莽時馮衍為二十余歲,二者大體相合。 【1 0 】( p 1 3 8 ) ( 新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 年) 馮衍約二十四歲,諸公舉薦,辭不肯仕。按, 后漢書馮衍列傳卷二十八上云“王莽時,諸公多薦舉之者,衍辭不肯仕 , 此年王莽大肆封官任職,疑馮衍受舉薦在此年。 1 0 1 餌懈 ( 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 9 年) 馮衍年老居貧,猶有大志,貧而不衰,賤而 不恨,或于此年卒,年約七十四歲( 前1 5 5 9 ) 。按,其卒年難以確考,明帝即 位( 5 7 ) ,馮衍被廢,“居貧年老 ,估計不久即告辭世,姑系于此年。【1 0 】p 2 0 卯 以上三說皆有可商榷處。陸說缺乏史實依據(jù),石說推論十分牽強,而馬說則 基本可予否定,詳于后。我們經(jīng)過爬梳推算,認為馮衍當生于公元前9 年左右。 漢書馮奉世傳云:“野王嗣父爵為關內(nèi)侯,免歸。數(shù)年,年老,終于 家。子座嗣爵,至孫坐中山太后事絕?!奔仍埔巴鯇O坐中山太后事,則中山太后 事發(fā)時,馮座已死。又據(jù)漢書哀帝紀,中山孝王太后馮嬡為傅太后所陷而 導致馮氏滅族之事,發(fā)生在建平元年( 前6 ) 冬。既然此時馮座已死,則馮衍理 應在建平元年前出生,即便出現(xiàn)一個極端,馮座死于建平元年且馮衍是遺腹子, 他的出生也不會遲于建平二年( 前5 ) 。 建平元年馮氏滅門之禍,死者十七入( 一云數(shù)十人) ,甚為慘烈。但從馮衍 若干論及家世的文章來看,似乎并沒有直觀而深刻的印象。如果馮衍此時已出生, 說明他當時年齡很小,不能記住親歷之事。其次,馮衍本有親、從兄弟若干,包 括襲祖、父關內(nèi)侯爵的嫡長兄,但諸家后漢書均不見載,這與馮氏宗族在建平元 此處觀點受胡旭師啟發(fā)。 5 馮衍考論 年的大難中大量遭受屠戮有一定關系。馮衍之所以幸免于難,當與他過于幼弱有 關。鑒于上述兩點,馮衍生年的上限不應早于元延四年( 前9 ) 。 此外,與陰就書則自稱“年老被病 ,此書作于建武二十三年( 4 7 ) c d , 劉峻自序曾云敬通“膂力剛強,老而益壯【1 】,知敬通身體強健。若從 馬說,此時馮衍方四十余歲,正當年富力強,和與陰就書所述不甚相符。 綜上所述,馮衍的生年在元延四年( 前9 ) 至建平二年間。以情理推之,生 于公元前9 年可能性最大。姑系于此。 馮衍卒年無考。陸、石二說相近,從陸說。故本文將馮衍之生活年限定在公 元前9 年至公元6 0 年左右。 第三節(jié)仕莽與否 本傳稱敬通:“王莽時,諸公多薦舉之者,衍辭不肯仕。 對此,姚振宗則 表示懷疑:“案馮衍傳,建武末上疏自陳有日:昔在更始太原,執(zhí)財貨 之柄,居倉卒之間,據(jù)位食祿二十余年,而財產(chǎn)歲狹,居處日貧。又顯志賦 自序亦云:歷位食祿,二十余年。又傳末述其自言云:衍少事名賢,經(jīng)歷 顯位,懷金垂紫,揭節(jié)奉使。凡此所云,歸降之后未見斯事,似皆在建武之前。 知其當哀平王莽之時,嘗與劉歆同事修史,或亦為國師公官屬。其后出守太原, 所謂少事名賢,經(jīng)歷顯位者,殆以此。其謂更始太原二十余年者,蓋并王莽時言 之。不然,更始至建武不過二三年間事,安和有二十余年乎? 而范書皆不載其事, 反謂王莽時諸公多薦舉,衍辭不肯仕。自相矛盾,欲蓋彌彰矣。,【1 1 】第9 1 5 冊p “5 橢 其實,早在宋代,葉適就曾發(fā)出疑問:“馮衍自言據(jù)位食祿二十余年者三, 按衍為鮑永偏佐歲月無幾,其誤如此,殆不可曉?!? 2 】p 3 4 7 葉、姚二人,皆認為 馮衍所說“據(jù)位食祿”是指降光武以前的仕歷,不當有二十余年之久;姚振宗還 進一步推斷馮衍曾仕莽,與劉歆同事修史。 愚見,敬通所說的“據(jù)位食祿并非單指降光武以前的仕歷,而是截止至寫 作c k 疏自陳和顯志賦時的仕宦時間。先看看兩段原文: 昔在更始,太原執(zhí)貨財之柄,居蒼卒之間。據(jù)位食祿,二十余年, 詳本章第六節(jié) 6 第一章生平考 而財產(chǎn)歲狹,居處e l 貧,家無布帛之積,出無輿馬之飾于今遭清明之 時,飭躬力4 亍- 幻r ,而怨仇叢興,i t , i 義橫世( 上疏自陳) 久棲遲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懷抑心折節(jié),意凄情悲夫伐冰之家, 不利雞豚之息;委積之臣,不操市井之利。況歷位食祿,二十余年,而 財產(chǎn)益狹,居處益貧( 顯志賦序) 上疏自陳的表達,確實容易被誤解,以為“二十余年”是指更始時期。 然而結合顯志賦序,則一切便自明了,這“二十余年概指一生的仕宦經(jīng)歷, 其中大部分時間,是降光武之后的“久棲遲于小官”。 兩漢之際,政治動蕩。士人擇主而仕,亦是常事?;缸T、班彪等著名文士, 亦曾事王莽、劉玄等,范書直書,何以獨為敬通曲筆? 姚氏之論,乃以后世之臣 節(jié)觀視前事,臆斷多于實證矣。 再看敬通的仕宦經(jīng)歷。地皇三年( 2 2 ) ,為廉丹掾。更始二年( 2 4 ) ,又為鮑 永立漢將軍,領狼孟長,屯太原;其“少事名賢,經(jīng)歷顯位 者,當指此。建武 初,曾為曲陽令。建武中期,與陰興陰就相結交,為諸王所聘請,尋為司隸從事。 而建武二十八年( 5 2 ) 光武懲罰外戚賓客時,衍仍在長安供職,與陰就書自 稱“奏曹掾”。是以“二十余年并不需要從哀平王莽時算起,葉、姚誤也。 惠棟則從文獻角度出發(fā),認為“據(jù)位食祿上有脫文 【5 1t p s 0 7 ) ,亦不以此斷馮 衍曾仕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此外,馮衍在說廉丹、復說廉丹中極力勸 說丹離莽歸漢,計說鮑永則對王莽政權嚴加批判,亦可為旁證。至于敬通應 廉丹辟的原因,則在本章第八節(jié)中會加以分析,此不贅。 第四節(jié)計說鮑永 后漢書馮衍傳云:“更始二年,遣尚書仆射鮑永行大將軍事,安集北 方。衍因以計說鮑永日;永既素重衍,為且受使得自置偏裨,乃以衍為立漢 將軍,領狼孟長,屯太原,與上黨太守田邑等繕甲養(yǎng)士,扦衛(wèi)并土。 注e l - “東 觀記:衍更始時為偏將軍,與鮑永相善;更始既敗,固守不以時下。建武初為 揚化大將軍掾,辟鄧禹府,數(shù)奏記于禹,陳政言事。自明君以下,皆是諫鄧 詳?shù)诙碌谝还?jié)。 7 馮衍考論 禹之詞,非勸鮑永之說。不知何據(jù),有此乖違?!?這篇說辭,究竟是計說鮑永,還是計說鄧禹? 且看看文中若干關鍵 語句: 1 “皇帝率宛、葉之眾,將散亂之兵,哂血昆陽,長驅(qū)武關,破百萬之 陣,摧九虎之軍,雷震四海,席卷天下,攘除禍亂,誅滅無道,一期之間,海內(nèi) 大定。 2 “今大將軍秉大使之權,統(tǒng)三軍之政,存撫并州之人。 3 “今邯鄲之賊未滅,真定之際復擾。刀 第一條,王先謙在后漢書集解如此解釋:“章懷見下文哂血昆陽等 語,以為非光武莫當。不知其時更始為君,不妨歸美。諸將虜掠逆?zhèn)惤^理云 云,鄧禹將兵何嘗有此? 。鎮(zhèn)太原,撫上黨,正為鮑永而發(fā),豈為鄧禹發(fā)哉? 以一二語而疑全文,東觀記固謬,章懷引之尤為無識。 【1 3 】p 3 4 6 頗為有理, 可為旁證,然以此證非,難以服人。 第二條,錢大昭后漢書辯疑辨日:“若云諫鄧禹,禹乃前將軍非大將軍, 且禹所攻者,非并州,東觀記誤矣。 嚴可均全后漢文注:“今考建武初, 衍未辟鄧禹府,禹亦未至并州。此當從范書作說鮑永為是?!? 】p 9 8 5 愚意,第三條方是關鍵。章懷注日“邯鄲謂王郎,真定謂劉楊。 考后 漢書光武紀,更始元年十二月( 2 4 ) 王郎稱帝,二年( 2 4 ) 春,光武率眾“南 擊新市、真定、元氏、防子,皆下之,因人趙界?!彼脑?,進圍邯鄲,五月王郎 被誅。后漢書- 劉植傳云,時真定王劉揚起兵十余萬以附王郎,光武使植說 揚,乃降。據(jù)此可知,此篇說辭當作于更始二年初,劉揚未降光武之前。此年敬 通在鮑永幕中無疑雨馮衍降漢當在建武二年( 2 6 ) 或三年( 2 7 ) 。且此時光武尚 未稱帝,若云此篇乃說鄧禹,則前后抵牾甚矣。故知東觀記此條不可據(jù),說 辭乃鮑永初到并州時,馮衍針對當前局勢所作的一些建議。鮑永悉納之,故下文 續(xù)以永、衍與田邑扦衛(wèi)并土之事。 此外,吳樹平認為:“聚本珍( 四庫本) 亦輯有馮衍諫詞,而姚本( 姚姻之 輯本) 馮衍傳未輯,注云:相其詞義,說永為近。文選卷一一王逸魯靈 光殿賦李善注云:馮衍說鮑永日:社稷復存,炎精更輝。又卷五九王巾頭 此處有誤,“劉楊”當為“劉揚”。 8 第一章生平考 陀寺碑文李善注引云:馮衍說鮑永日:衍硅壁其行,束修其心。與姚本注文 相合。【1 4 】p s 4 0 然而李善可能引自范書,此處論證只能作為旁證。 第五節(jié)喪元子 顯志賦序云:“去而歸家,復羈旅于州郡,身愈據(jù)職,家彌貧困,卒離 饑寒之災,有喪元子之禍。一賦中復述:“顧鴻門而噓唏兮,哀吾孤之早零。何 天命之不純兮,信吾罪之所生。傷誠善之索然無辜兮,赍此恨雨入冥 。從文意 看來,長子早天,使馮衍極為痛心。然而此事竟不曾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諸家編 年史皆不曾提及。個中緣由,當與具體事件難以考定有關。 顯志賦序此句,頗為費解。初看之下,“歸家 似乎指建武二十八年的 歸杜陵。然而結合敬通生平,建武二十八年歸杜陵之后,“不敢與親故交通”,如 何“羈旅于州郡”? 則知此次歸家當是指早期不甘心“楱遲于小官 ,建武初上 書言八事不見納之后的一段閑賦時期。 與婦弟任武達書為歸杜陵之后所作,其中提及任氏育有五子,但成活的 似乎只有姜、豹。則其長子當于此前天折。如此,“喪元子一事,當在敬通早 年歸家復出、結交陰氏、四處任幕僚這段時間內(nèi)。 此外,我們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從與婦弟任武達書、與孟宣書可以見出, 家有悍室、人倫不和,是馮衍極大的心結。顯志賦自傷身世,卻沒有出現(xiàn)對 此事的悲嘆。我們猜測,這可能是由于出妻畢竟不是什么光榮的事,不便在賦中 提及。于是,敬通只好通過更容易為人所接受的事件“喪元子 之痛,來抒 發(fā)家門不幸之悲哀。 第六節(jié)結交陰氏 馮衍本傳日:“后衛(wèi)尉陰興、新陽侯陰就以外戚貴顯,深敬重衍,衍遂與之 交結,由是為諸王所聘請,尋為司隸從事。 關于敬通與陰氏結交、作與陰就 書及為司隸從事,陸書系于建武十九年( 4 3 ) ,其依據(jù)是此年陰興以王舅拜為 衛(wèi)尉。石書同此。 實際上,早在建武十七年( 4 1 ) 十月,陰氏便被立為阜后。若論以外戚貴顯, 當始于此年。劉躍進先生亦將敬通結交陰氏系于此年,且認為與陰就書約作 9 馮衍考論 于此后數(shù)年,確為思深之言?!? 5 】p 3 6 2 與陰就書中有“側(cè)聞東平、山陽王,壯當之國,擇除官屬?!币痪?。東 平王劉蒼,山陽王文j j - n ,皆為陰后所出,陰就為其母舅。明帝生于建武四年( 2 8 ) , 石書推斷劉蒼生于公元3 0 年,可從。如此,劉荊則約生于公元3 2 年。 據(jù)后漢書明帝紀及劉荊傳,永平元年( 5 8 ) 劉荊因罪徙封廣陵。 后召相工問起兵事,自稱年當三十。事敗,被軟禁。永平十年( 6 7 ) 因巫詛事自 殺,國除。關于相工一事,袁宏后漢紀載明帝日:“荊數(shù)年之間,大罪二矣。 【4 】p 2 7 1 則知與永平元年事相去不遠。今取永平五年( 6 2 ) ,則荊恰生于公元3 2 年。 衍書稱蒼、荊“壯當之國,擇除官屬”,則此時蒼、荊年齡當在十五左右。 若此說成立,則與陰就書當作于建武二十三年( 4 7 ) 前后,其時馮衍約五十 六歲,與信中“年老被病”相合。 又,班彪作有上主選置東宮及諸王國屬一文,后漢書班彪傳稱其 寫作背景是:“彪復辟司徒玉況府。時東宮初建,諸王國并開,而官屬未備,師 保多闕?!闭聭炎⑷眨骸敖ㄎ涠暧駴r為司徒,十九年建明帝為太子,十七年 封諸王。 劉躍進先生依此將此文系于建武二十三年【1 5 j ( p 3 6 7 。因班彪所議為光武 所納,故知諸王擇除官屬當在此后不久。如此,則與上述推斷相合,可為與陰 就書作于建武二十三年的有力旁證。 此外,我們注意到一個頗有意味的細節(jié)。此處,章懷注引了敬通與陰就的兩 封書信。然而在后來的上疏自陳中,敬通卻稱:“衛(wèi)尉陰興,敬慎周密,內(nèi) 自修敕,外遠嫌疑,故敢與交通。陰興早逝,且從與陰就的通信看來,敬通與 陰就的事實交往無疑要比與陰興密切得多,然而上疏自陳中卻只提及結交陰 興,頗值得玩味。 后漢書陰興傳日:“興弟就,嗣父封宣恩侯,后改封新陽侯。就善談 論,朝臣莫及,然性剛傲,不得眾善。又后漢書朱暉傳日:“是時陰就為 府卿,貴驕,吏傲不奉法?!焙鬂h書虞延傳稱:“是時陰氏有客馬成者,常 為奸盜,延收考之。陰氏屢請,獲一書輒加籌二百。信陽侯陰就乃訴帝,譖延多 所冤枉,帝乃臨御道之館,親錄囚徒。于是外戚斂手,莫敢于法。 又后 據(jù)后漢書陰興傳,興死于建武二十三年( 4 7 ) 。 1 0 第一章生平考 漢書逸民傳云:“建武末,沛王輔等五王居北宮,皆好賓客,更遣請( 非) 丹,不能致。信陽侯陰就,光烈皇后帝也,以外戚貴盛,乃詭說五王,求錢千萬, 約能致丹,而別使人要劫之。 凡此,不能盡引。從史書看來,陰就個性剛傲, 以外戚而貴驕不法,好結賓客,聲譽不佳。特別是馬成一事,更使陰就及其門客 名聲一敗涂地。需要提出的是,從解救馬成及馮衍等等做法,見出陰就雖因驕逸 不法為時人所毀,實可稱義人。 另一方面,陰興則確如馮衍所說的“敬慎周密,內(nèi)自修敕,外遠嫌疑 ,不 僅多次辭讓爵位,還勸說當時還為貴人的陰后克已復禮,以保宗族。本傳稱其“雖 好施接賓,然門無俠客。與同郡張宗、上谷鮮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猶稱所長 而達之;友人張汜、杜禽與興厚善,以為華而少實,但私之財貨,終不為言:是 以世稱其忠平。第宅茍冠,裁蔽風雨。 【1 6 】( p i l 3 0 ) 聯(lián)系上疏自陳中陰興“數(shù)欲本業(yè)之”,我們推斷,陰興雖與馮衍相善, 卻因時風所厭、性情相異,也將其當作張汜、杜禽一流,認為衍華而少實,故 而終不為其言。故而敬通只好求助于陰就,謀為諸王府吏。 第七節(jié)二次出妻 馮衍與宣孟書云:“居室之義,人之大倫。思厚歡和之節(jié),樂定金石之 固。又自傷前遭不良,比有去兩婦之名。事誠不得不然,豈中心之所好哉! 可 知其曾兩度出妻。本傳又稱:“衍娶北地女任氏老競逐之,遂坎壤于時。 陸 侃如先生將此事及與婦弟任武達書系于建武二十八年( 5 2 ) ,原因是:“他年 在桓譚、王隆間,本年約七十,與老、垂白相合。他是杜陵人,在洛陽做 從事,為什么送妻子還淄縣呢? 恐怕就是大歸,婦弟也許就在淄縣作官。回 來就遇到捕賓客事,所以信上滿是牢騷,不敢談功名,與坎壕于時亦合。而 且他尚有二次出妻事,這第一次不能更移后了。 【8 1 p 7 4 初看頗能服人,卻經(jīng)不 起推敲。 與婦弟任武達書信術云:“舉宗達人解說,詞如循環(huán),口如布谷,懸幡 競天,擊鼓動地,心不為惡,身不為搖。宜詳居錯,且自為計,無以上書告訴相 恐。狗吠不驚,自信其情。自恨以華盛時不早自定,至于垂白家貧身賤之日, 詳?shù)诙碌谒墓?jié)。 馮衍考論 養(yǎng)癰長疽,自生禍殃。衍以家室紛然之故,捐棄衣冠,側(cè)身山野,絕交游之路, 杜仕宦之門。闔門不出,心專耕耘,以求衣食,何敢有功名之路哉! 可見,作 此信時,已經(jīng)是建武二十八光武懲外戚賓客之后,敬通已歸杜陵躬耕。而據(jù)又 與陰就書,送妻子還淄縣在事發(fā)以前。 從文意看來,此信似不為最初的休妻書,而是對任武達以雙方恩情、敬通前 程為由勸其復合的回信。依此,則與陸說無礙。然仍有以下幾點不能圓通:一、 敬通自建武二十三年便為諸王府吏,不在杜陵居住。而信中稱作此信前,曾請宗 族長老代為調(diào)和,而妻不改其行。若云其妻留守杜陵,則敬通何以對家中狀況如 此了解? 二、若是出妻,何以連“子 也一起歸送? 若云又與陰就書是諱筆, 則又如何理解出妻要親自送歸? 因而,我們認為,此時敬通送妻子歸淄縣,可能是有外任而送妻子至婦弟處。 而后,敬通半生落魄,仕途上方有起色,便又遭黜,難以為生,心中已是憤熱不 堪、郁結難解,容易放大別人的缺點;加上免歸在家,與家人朝夕相對,對妻子 的行狀更加了解:不但“口如布谷 ,“暴虐此婢 ,而且“既無婦道,又無母儀”, 在非常時期仍不事家務,以致“姜竟舂炊,豹又觸冒泥涂 ,還一再的埋怨撒潑, “醉飽過差,則為桀紂、“忿見侵犯,恨見狼籍。一旦責之,則“持質(zhì)相劫, 詞語百車”;宗族長老勸說,仍振振有詞,不以為惡。敬通百般無奈,唯有“上 書告訴相恐 ,則前此,另有一封致任武達的信,內(nèi)容大約是若任氏不改其行, 將去之云云。而任氏終不為懼。至此,敬通終于忍無可忍,決定去妻,非但不認 同任武達勸合的理由,更將一生的坎壤多艱,都歸因于家室不寧:“不去此婦, 則家不寧;不去此婦,則家不清;不去此婦,則福不生;不去此婦,則事不成。 憤然出之。故張溥稱與婦弟任達武書是“維彼不得志于時,故發(fā)憤于中苒。 石觀海先生沿襲陸說,將首次出妻系于建武二十八年。但是他也看到了將此 事系于光武懲賓客以前的矛盾:其與婦弟任武達書云“至于垂自家貧身賤之 日,養(yǎng)癰長疽,自生禍殃 ,似可推知出任氏乃在其晚年被廢、身賤家貧之時l l o l p 2 0 2 ) 。為了自圓其說,石書乃將任氏處理為敬通后妻,并將二次出妻系于光武中 元二年( 公元5 7 年) 。 敬通在此信中說道:“年衰歲暮,恨入黃泉,遭遇嫉妒,家道崩壞。五子之 母,足尚在門,五年已來,日甚歲劇。以白為黑,以非為是,造作端末,妄生首 t 2 第一章生平考 尾,無罪無辜讒口嗷嗷,亂匪降天,生自婦人。計婦當去久矣,念兒曹小, 家無它使,哀憐姜、豹,當為奴婢。婢病之后,姜競舂炊,豹又觸冒泥涂, 心為愴然。一從文意來看,任氏當為敬通育有五個兒女,若從石說,則此五子當 為建武二十八年后所生,而從情理上看基本不可能。若云“五子之母 是虛指, 姜、豹為前妻所生,則前妻出時豹已十二歲,而寫此信時,敬通娶任氏至少已五 年,豹至小也已有十七歲,不可能還有“觸冒泥涂 一類的小兒行為。且此書羅 列任氏種種惡行惡狀,若是后妻,則理應提及她欲加害馮豹的行為。所以,任氏 只可能是前妻而非后妻,石書誤矣。 其時敬通子女尚幼,敬通再娶當是為了照顧子女,故而當發(fā)現(xiàn)后妻欲加害馮 豹時,便再次出之,這是后話。初次出妻之后的敬通,身心當稍得安寧,雄心也 重新勃發(fā),加上不諳生產(chǎn)之道,難以為生,故而有建武末的上疏自陳,希望 重新得到任用。 第八節(jié)交誼與仕歷 敬通一生的交誼,可稽者不多。而正是這不多的幾個人物,影響了敬通一生 的仕途經(jīng)濟??梢哉f,馮衍的交誼與仕歷是糾結在一起的。因而此處在有限的史 料上,對其交誼、仕歷做一番梳理。 馮衍涉及仕途,史料可考之最早者是新莽地皂三年( 2 2 ) ,應廉丹之辟為掾。 初看,這與敬通不仕王莽頗為矛盾。我們通過綜合考慮,給出的解釋是:一、與 馮衍的政治傾向有關。敬通不仕王莽,其中既有世代漢臣、忠于故朝的緣故,而 王氏、馮氏的世仇,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而新室末,天下兵起,正是建不世 功業(yè)之時,敬通意氣縱橫,乃欣然出仕。二、哀帝時,馮氏家道中落,族眾歸故 郡杜陵。作為當?shù)赝?,馮家在杜陵當有田產(chǎn)。然而經(jīng)過王莽改制、蝗災水害、 農(nóng)民起義等天災人禍,又加上敬通不諳生產(chǎn)之道,家境遂進一步敗壞,而此時敬 通當已成家生子,出仕亦當有經(jīng)濟上的原因這也是后來敬通歸家又羈旅州郡 的原因之一。三、與廉丹人格有關。王莽敗績,而新室臣僚亦因之無傳。有關廉 丹的記載,寥寥可數(shù)。廉丹不用馮衍說以背莽,即可知其重義守節(jié)。又漢書王 莽傳下載:“赤眉別校董憲等眾數(shù)萬人在梁郡,王匡欲進擊之,廉丹以為新拔 詳?shù)诙碌诙?jié)。 1 3 馮衍考論 城罷勞,當且休士養(yǎng)威。匡不聽,引兵獨進,丹隨之。合戰(zhàn)成昌,兵敗,匡走。 丹使吏持其印祓符節(jié)付匡日:d , j t , 可走,吾不可! 遂止,戰(zhàn)死。校尉汝云、王 隆等二十余入別? ,聞之,皆日:公已死,吾誰為生? 馳奔賊,皆戰(zhàn)死。 廉 丹之人格威信,于兩漢之際亦可為首屈一指矣。馮衍之擇人而仕,亦可由此見出。 更始時期,為鮑永立漢將軍、領狼孟長,與上黨太守田邑扦衛(wèi)疆土,是敬通 一生最為叱咤風云的時期。是以劉孝標對此表示無限的向往:“敬通當更始世, 手握兵符,踵馬肉食,余自少旋長,戚戚無懂。 【1 】p 7 0 7 后漢書鮑永傳載 鮑永通歐陽尚書,父宣忠貞,為王莽所害,永承父志,恪守臣節(jié),新莽時期 舉為秀才,不應;更始時期,更因守義晚降而庶凡見黜,幸因說降河內(nèi)太守而得 任用;為司隸校尉時,耿介剛強,彈劾貴戚,光武曾有“貴戚斂手,以避二鮑 之慨;建武十五年,為大司徒韓歆請,被出為東海相,后三年病卒。敬通本傳稱 其與鮑永一向相善,則敬通為人亦可由此窺見一二。而降光武后,是否交情如故? 鮑永官運頗佳,何以不引薦馮衍? 建武初衍為曲陽令,是否得力于鮑永? 種種, 史料闕如,姑存疑于此,以俟知者。 敬通集有奏記鄧禹三篇,東觀漢記稱敬通建武初為揚化大將軍掾,辟鄧 禹府。后漢書鄧禹傳稱其十三歲通詩,以知人著稱。則其辟敬通為掾,亦 不為唐突。全后漢文輯有詣鄧禹箋,日:“今日裘與蓑孰急? 見雨則裘不 用,上堂則蓑不御,此更為適者也。今敬通逢堂,蓑之不遇也。 可知鄧禹亦曾 對其不遇報以同情。說鄧禹書稱禹為“將軍 ,禹建武三年春免大司徒職,數(shù) 月封為右將軍。則此書當作于此后。可惜三篇奏記皆為殘文,僅存數(shù)句,難以確 定敬通是何時為鄧禹掾。疑衍降后,被黜,而為禹掾。不久,被舉為曲陽令,事 當在建武三年左右。為曲陽令時,衍雖“誅斬劇賊郭勝等,降五千余人”,終因 讒毀,不得封賞。此敬通仕途又一挫折。 影響敬通仕途者,有一名不見經(jīng)傳又至關重要的人物令狐略。略為狼孟 大姓,更始時,敬通為狼孟長,曾以罪摧陷略。建武六年,敬通上書陳八事,光 武將召見。略時為司空長史,陰說尚書令王護、尚書周生豐日:“衍所以求見者, 欲毀君也。護、豐乃讒之,衍遂不得入。據(jù)此,則馮衍與王護、周生豐舊亦有 隙。后漢書百官志稱尚書令“掌凡選署及奏下尚書曹文書眾事 ,疑衍前次 后漢書鮑永傳載,光武知河內(nèi)降,大喜,優(yōu)待永。據(jù)此,永可能進言保薦敬通。 衍降光武當在建武二年或三年。史載鮑永說下懷之后不久,衍即被任為曲陽令,則事當在建武三年左右 1 4 第一章生平考 遭讒不得封,即王護、周生豐等所為。又據(jù)顯志賦自序,衍不滿沉淪下僚, 曾去而歸家,疑便在此時,因?qū)掖卧庾?,發(fā)憤而為。 章懷注引衍集有與宣孟書,對家中難處,交心剖腹,則宣孟當為敬通故 舊。然而史不載其人,存疑而已。至于對馮衍后期仕途影響甚巨的陰興、陰就, 因本章第六節(jié)已作詳細分析,此不贅言。 家道中落,又清高自守,不事生殖,故可知俸祿為馮衍的主要收入。后漢 書百官志:“漢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則為百石屬。 其后皆自辟除,故通為百石云?!眲t王莽末,敬通佚為百石,月十六斛而已。 更始時,衍為立漢將軍,乃鮑永自辟,不知其秩如何。若以領狼孟長而論, “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 秩五百石至三百石?!薄? 7 】p 7 伽,則秩不過五百石。建武初為掾,秩同王莽時。后 為曲陽令,秩當為六百石,月七十斛。 建武二十三年左右,為諸王所辟,尋為司隸從事。后漢書百官志日: “( 司隸) 從事史十二人。其余部郡國從事,每郡國各一人,主督促文書, 察舉非法,皆州自辟除,故通為百石云。 敬通所任,當為州司隸從事,而秩亦 不過百石。又與陰就書自稱“奏曹掾 ,此當為敬通終職,據(jù)清陳樹鏞漢官 答問:“奏曹掾,蓋主章奏事。 【1 8 】第7 4 6 冊,p 6 0 5 當為陰識或東平王、山陽王府掾, 秩亦百石。 可知,敬通一生沉淪下僚,不止在抱負上抑郁不得志,在經(jīng)濟上亦常遭困頓。 1 5 馮衍考論 第二章人格論 “人格一詞,有倫理學及心理學兩個層面的意義。前者主要指向個人的道 德品質(zhì),也稱道德人格。后者則指個人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zhì),即個性。古代文論中, 常將作家的道德人格與作品聯(lián)系起來,日文如其入、道德文章。然而,道德標準 非一,以人品定文品,或以文品議人品,往往易生分歧。我們認為,與作品聯(lián)系 得更緊密的是作家的心理學人格:“然所言之物可以飾偽,巨奸為憂國語,熱中 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調(diào),則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風,不能盡變?yōu)槌?澹;豪邁人之筆性,不能盡變?yōu)橹攪?。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1 9 】p 1 6 3 因而, 本章所論,乃敬通才性及其形成,力求其真實、平允,不過多地做道德上的評論。 古人對敬通,或引其坎壤不遇為同調(diào),如劉孝標;或以其才浮其實為鑒戒, 如顏子推。劉勰因其干謁求進,責之“不循廉隅”;王夫之以其屢求出仕,指其 士節(jié)有損。當代,則有龔克昌先生在中國辭賦研究中,認為敬通思想有儒道 并藏的特點;研究道家思想影響漢代士人之論者,也多引舉敬通為例,以證其說。 萬光治先生在漢賦通論、馮良方先生在漢賦與經(jīng)學中,探討過其縱橫家 色彩。此外,馮書還依據(jù)顯志賦,認為敬通兼有儒家思想、屈騷精神、游士 之風及道家情愫。藍旭先生在東漢士風與文風中,也表達了與馮書類似的觀 點,并進一步指出敬通思想中種種抵牾之處。馮小祿先生在兩漢之際的臣節(jié)與 文學一文中,對馮衍的“失節(jié) 與其文學之關系作出探討,視角新穎,然具體 觀點有待商榷。關于敬通人格方面的研究,大體如此。 人格之形成,很大程度決定于個體的生存環(huán)境。因而本章擬從兩漢之際的社 會背景入手,密切結合其家庭環(huán)境,對敬通的思想性格做出客觀分析,以對其人 其行作較全面的理解。 第一節(jié)兩漢之際的社會背景 西漢衰世,始自元帝。漢朝制度,本以王霸道雜之。“元帝即位,多行寬政, 卒以墜損。威權始奪,遂為漢室基禍之主?!薄? 6 】p 1 7 2 7 至成帝時,太后王政君干 1 6 第二章人格論 政頗甚,王氏一族以外戚專權,皇權乃被架空。公元前6 年,哀帝即位,王氏遂 為傅氏、丁氏、董賢排間。公元1 年,哀帝崩,傅太后、丁太后早卒,董賢無能, 王氏復得掌權,立中山孝王子衍,是為平帝。公元5 年,平帝崩。王莽立宣帝玄 孫嬰為孺子,自稱假皇帝。公元九年,王莽代漢自立,號曰新。新朝時,王莽進 行了一系列的改制,世稱王莽改制。 改制以失敗告終,加上此間災禍頻仍,民生哀怨,群情洶涌,赤眉、綠林等 相繼起兵。各地豪右,也打著復漢旗號,加入起義陣營。公元二十三年,綠林軍 擁立皇室宗親劉玄,號日更始。次年,王莽敗,更始入長安。公元二十五年,赤 眉攻入長安,更始降,后被殺。同年十月,光武稱帝,定都洛陽。于此前后,王 郎、劉永、隗囂、公孫述等先后自立,割據(jù)為王。當其時,世事紛亂,而士亦各 自擇主而仕,故馬援有“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矣 【1 6 】p 8 3 0 之語。 兩漢之際的這種割據(jù)政權,并不具備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基礎,因 而群雄割據(jù)、策士游走的局勢,不可能持久。經(jīng)過十幾年的經(jīng)營,光武因“土地 最廣、甲兵最強、號令最明 1 6 l 卿,終得天下。光武有鑒于前朝,乃大力推 行中央集權。在用人上,去功臣、進文吏,外戚不得與政:在中央行政上,則雖 設三公,而事歸臺閣。而減賦稅、輕刑法、釋奴婢、尚節(jié)儉等一系列措施,又使 天下得以休養(yǎng)生息。漢家天下,又醞釀著,進入新一輪的盛世中。 自董仲舒以天人感應學說論證君權至上,又以陰陽五行推衍出三綱五常,而 武帝倡之,天人感應神學遂成為漢代的官方哲學,對士人影響甚巨。然而政策上 的“王霸道雜之,用人上的兼重德行事功,使士人并不完全受經(jīng)學鉗制,而董 仲舒學說中的“權變”思想,也為士人留下靈活變通的余地。因而,在士節(jié)問題 上,西漢士人存在兩種價值觀念。具有法家傾向者,固然重事功;而儒生在肯定 節(jié)操的同時,也持一種相對靈活通達的態(tài)度。 兩漢之際,政局動蕩,經(jīng)學傳統(tǒng)受到猛烈的沖擊。士人被卷入一個身與名、 仁與智難以兩全的困境中。他們不得不思考易代之際如何自保,并重新思考人生 的出路,構建新的人格理想。尚智的觀念,成為士人處理士節(jié)問題的一個重要原 則。重事功的價值觀,以及靈活變通的士節(jié)觀,使士人在新莽代漢時普遍采取依 違兩可的政治態(tài)度,也使他們在群雄割據(jù)時染上縱橫色彩。然而,這代士人畢竟 1 7 馮衍考論 自幼習經(jīng),不可能完全掙脫儒家道德觀,因而,他們在游說之時,既不恥談功利, 卻又講求忠義,真實地再現(xiàn)了他們的矛盾心態(tài)。援入道家人生理想,成為此期士 人面對困惑與痛苦的另一種解決方式,這種思路雖只為少數(shù)士人所采用,卻已見 漢末風尚之先河。 光武中興,采取抑制諸王外戚、防范功臣文吏的措施,推許恭謹自守之士, 打擊飛揚跋扈之風,有效地清除了兩漢之際殘存的戰(zhàn)國策士遺風,使士風開始向 恭謹柔順的方向轉(zhuǎn)變。而隨著興儒用儒政策的推行,儒家思想向現(xiàn)實政治全面滲 透,士人的人格價值觀,也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由向往事功、追逐利祿轉(zhuǎn)向重德行、 尚名節(jié),立德修善成為這一時期士人的人生理想。 第二節(jié)平生志向 敬通一生,于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療機構管理實務》課件
- 《精神疾病識別與干預》課件
- 車庫出租協(xié)議和租賃合同
- 《深海利器公司介紹》課件
- 車輛抵押借款協(xié)議合同書
- 完善勞動合同管理的實施方案計劃
- 浙江婚前協(xié)議書
- 水果代理協(xié)議書
- 《心理調(diào)適教學》課件
- 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員工職業(yè)發(fā)展決心服務協(xié)議
- 初中語文教師校本培訓內(nèi)容
- 2025年貴州銅仁市玉屏永昇國有資產(chǎn)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附解析答案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山東聯(lián)盟)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德州學院
- 從文學到電影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大學
- 2024年醫(yī)美行業(yè)痛點分析研究報告
- DB64-266-2018: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guī)程-151-200
- 腹膜透析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
- 人工智能驅(qū)動下的口腔正畸技術革新
- 《國家基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4年)》知識培訓
- 《獸醫(yī)產(chǎn)科學》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