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專業(yè)論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us+14+Nr1和Opus+81a比較與研究.pdf_第1頁
(音樂學專業(yè)論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us+14+Nr1和Opus+81a比較與研究.pdf_第2頁
(音樂學專業(yè)論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us+14+Nr1和Opus+81a比較與研究.pdf_第3頁
(音樂學專業(yè)論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us+14+Nr1和Opus+81a比較與研究.pdf_第4頁
(音樂學專業(yè)論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us+14+Nr1和Opus+81a比較與研究.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是他音樂生涯里重要的一部分,足足有三十二首。這三 十二首曲子,跨越了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早期、中期和晚期。雖然貝多芬的音樂在各個 方面被學者們廣泛研究。但由于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實在是龐大,以至于到現(xiàn)在還 沒有一個人,能夠?qū)⒇惗喾业囊魳费芯客笍?。這里也不外忽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 琴奏鳴曲,所以我以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其中的兩首作為一個研究課題。希望通過 研究這兩首鋼琴奏鳴的音樂風格、旋律、結構、和聲、內(nèi)涵等方面,能在深層次 發(fā)掘m 不同時期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特點和變化。另一方而也希望通過兩首不同 時期作品的對比和研究,讓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古典派和浪漫派作品風格,以及 特點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能在演奏和教學中,準確的把握早期和晚期的區(qū)別。由 于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三十二首跨越的時期長,那么拿兩個時期的作曲進行對比和 研究,就有本身的特色和值得研究的方面。 全文共由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了貝多芬的生平,第二部分對0 p1 4 n r 1 和o p8 1 a 進行了結構的分析,將兩首作品的結構和創(chuàng)作背景呈現(xiàn)大家的眼 前,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對兩首作品進行了專門的分析和較為細致的研究,第 五部分在前幾章對作品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對比和研究,并舉出了兩首作品的同 異處,第六部分在前幾章的研究基礎上對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演奏提出了幾個需 要注意的地方。 本文的宗旨是通過對貝多芬早晚期兩部作品的對比和研究,在演奏和教學 中,能夠準確的把握對樂曲的理解和演奏特點,更好的詮釋貝多芬的鋼琴作品和 貝多芬音樂的魅力,也讓這部陪伴貝多芬全部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的鋼琴作品,有更深 層次的理解,希望本文能對貝多芬奏鳴曲的演奏、研究、教學能有實際的研究價 值。 關鍵詞: 貝多芬;o p u s1 4n r 1 ;o p u s8 1 a ;對比;變化 a b s t r a c t b e e t h o v e n sp i a n os o n a t ai sh i sm u s i c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c a r e e r , af u l l3 2 i t c r o s s e dt h e3 2p i e c e so fb e e t h o v e n sc r e a t i o no fe a r l y , m i d a n dl a t e a l t h o u g h b e e t h o v e n sm u s i ci na l la s p e c t so fe x t e n s i v er e s e a r c hb ys c h o l a r s h o w e v e r , d u et o b e e t h o v e n sm u s i ci sv a s t ,a n d 謝ms t i l ln o o n ec a nb eat h o r o u g hs t u d yo f b e e t h o v e n sm u s i c ,t h e nh e r ei sn o t h i n gm o r et h a nt h e3 2b e d o u i np i a n os o n a t a , s oi a n lo n eo fb e e t h o v e n sp i a n os o n a t at h et w oa sar e s e a r c ht o p i c h o p et h a tb y s t u d y i n gb o t l lp i a n om u s i cp l a y e dm i n gs t y l e ,m e l o d y , s t r u c t u r e ,s o u n d ,c o n n o t a t i o n , e t c ,c a nb ed e e p - r o o t e di nt h e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o ft i m et oi d e n t i f y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b e e t h o v e n sp i a n os o n a t aa n dc h a n g e s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a l s oh o p et h a tt h r o u g h t h ew o r k so ft w o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o fc o m p a r i s o na n dr e s e a r c h ,s ot h a tb e e t h o v e n s p i a n os o n a t a si nt h ec l a s s i c a la n dr o m a n t i cs t y l e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w o r k s d i s p l a y e di nf r o n to fu s ,p l a y i n ga n dt e a c h i n gi na na c c u r a t eg r a s po ft h ee a r l ya n d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a d v a n c e d m i n ga sar e s u l to fb e e t h o v e n s3 2p i a n op l a y e da c r o s s al o n gp e r i o do ft i m e ,t h e nt a k et w op e r i o d so ft h e c o m p o s e ra n dr e s e a r c hh a s c o m p a r e di t s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a s p e c t st ob es t u d i e d t h ef u l lt e x to ft h em a j o r i t yo fat o t a lo ff o u r , 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h ef i r s tp a r to f b e e t h o v e n sl i f e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eo p14n r 1a n do p81as t r u c t u r a la n a l y s i so f t w ow o r k st ot h es t r u c t u r ea n dc r e a t i o no ft h ei m m e d i a t eb a c k g r o u n dt os h o wy o u p a r ti i ia n dp a r ti vo ft h et w ow o r k sh a v eb e e nd e v o t e dt o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m o r e d e t a i l e ds t u d y c h a p t e r so fp a r tvo ft h ew o r kp r e v i o u s l yc o n d u c t e do nt h eb a s i so f 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o m p a r i s o na n dr e s e a r c h ,c i t i n gt h es a m et w o w o r k s p a r tv io fc h a p t e r 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b a s e do nb e e t h o v e n sp i a n os o n a t ai nar e c i t a laf e wn e e da t t e n t i o n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i sp a p e ri st h a ts o o n e ro rl a t e r p e r i o do f b e e t h o v e n sw o r k st w o c o m p a r i s o na n dr e s e a r c h , a n dt e a c h i n gi nt h ep l a yc a nb ea na c c u r a t eg r a s po f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p l a y i n gm u s i cf e a t u r e s ,ab e t t e r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b e e t h o v e n sp i a n o w o r k sa n db e e t h o v e n sm u s i c ,a n dl e ta l lo ft h i sm u s i cw i t hb e e t h o v e n sp i a n om u s i c c a r e e rad e e p e rl e v e l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ih o p et h i sa r t i c l ec a nb ep l a y i n gb e e t h o v e n s s o n a t a , r e s e a r c h ,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c a nh a v ep r a c t i c a lv a l u e k e y w o r d s :b e e t h o v e n ;o p u s1 4n r 1 ;o p u s81a ;c o n t r a s t ;c h a n g e s 獨創(chuàng)性聲明 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據(jù)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 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為獲得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而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確的說明并表 示謝意。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弓3 篼k 簽字日期:o7 年5 月衫日 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有關保留、使用 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 件和磁盤,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可以將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 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匯編學位論文。 ( 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k 諮- 簽字日期: 。q 年了月弓1 日 塞墨菩蠢:二0 毛墨鰳日 簽字日期:符6 月iv j 日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 p u s1 4n r 1 和o p u s8 1 a 比較與研究 引言 古典主義音樂在1 8 世紀7 0 年代,進入了全盛時期。經(jīng)過古典主義早期眾多 作曲家的創(chuàng)造,古典主義音樂在基本語匯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出現(xiàn)區(qū)別,盛期的三位偉大 作曲家,用各有千秋的表達方式使音樂進一步地發(fā)展。在句法結構方面,從單純 而無變化的規(guī)整句子,到以極度精致的均衡感,寫作貌似八小節(jié),但長長的不規(guī) 則樂段;從以民歌舞曲為范例的清晰周期,到巧妙安排內(nèi)部的緊張度,或大致相 同又互相分歧的各種組合。 其中貝多芬作為一個古典主義中后期的音樂家,在音樂上他有個人獨特的思 想,凡是聽過貝多芬音樂的人都會為他的音樂所吸引。不論是熱情洋溢、還是充 滿柔情的樂曲都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貝多芬的音樂作品有對命運的抗爭、對生 活的贊美、都包含了貝多芬本人的真實情感。聆聽一位音樂家的音樂就是感受他 的生活,使你了解到一段歷史。本文選自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兩首鋼琴作品進行對 比和分析,希望能通過這篇文章,使我們能夠更清楚的認識貝多芬。 碩士學位論文 1 貝多芬的藝術生平和作品特點 1 1 貝多芬的生平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 l n d w i gv a nb e e t h o v e n1 7 7 0 1 8 2 7 ) ,德國最偉大的 音樂家之一。1 8 2 7 年在維也納去世。 貝多芬一生創(chuàng)作了數(shù)量巨大、體裁繁多的音樂作品。而貝多芬也不同與1 8 世紀以前的音樂家,相比終身都在宮廷任職的海頓而言,他除了青年時期短暫的 幾年在宮廷任職以外,他都是以“自由人”的身份活躍在社會中,貝多芬苗次給 車爾尼的的印象是“粗短、丑陋、黝黑,看上去很倔強的人” ,這也是以后大 家用來形容貝多芬給人最深刻的外貌印象,他靠自授課程、分開演奏、出版樂譜 的版稅、委托創(chuàng)作的傭金及貴族的禮金為生。自由的生活也給貝多芬?guī)砹藷o盡 的創(chuàng)作動力,所以在貝多芬的音樂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自由、奔放、熱情、以及沖 動。貝多芬一生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藝術作品,也是繼古典樂派,開浪漫樂派的先 驅(qū),在鋼琴音樂史中是一位重要的里程碑式的音樂家。 貝多芬自年幼起就隨從父親學習鋼琴,并參加了各種各樣的音樂會和演奏 會。也跟隨了多名老師學習,這些豐富的學習經(jīng)歷使貝多芬開闊了眼界并意識到 了自己的天賦。1 7 8 1 年貝多芬在波恩劇院樂隊工作時跟隨奈弗學習傳統(tǒng)德國民 族音樂,1 7 9 8 年在波恩大學旁聽了文學教授e 施奈德爾 哲學課,法國大革命 “自由、平等、博愛 的革命口號也深深的印在了他的心中。貝多芬早期所經(jīng)歷 的社會變動對他以后的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起到了關鍵的影響,“平等、自由、博愛 也成為了貝多芬作品創(chuàng)作的最終目標。1 7 9 2 年貝多芬來到了維也納并定居,在 這期間里他跟隨海頓學習作品,同時又跟隨當時著名的管風琴家、作品家阿爾布 萊希貝爾格研習對位法。貝多芬的才華充分的顯露出來,他以高超的即興演奏受 到了維也納上層社會的歡迎。貝多芬在維也納的生活安逸舒適,所以他在維也納 時期的作品都顯出了樂觀、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在維也納定居使貝多芬親身感受到 法國大革命的氣息,法國大革命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奮力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氣魄 給予貝多芬巨大的鼓勵和音樂靈感。1 7 9 7 年后,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 惡化。耳病限制了貝多芬同外界的交往,妨礙了他的鋼琴演奏,他不得不放棄演 出,而長期隱居在維也納鄉(xiāng)村。但是病痛并沒有停止貝多芬對音樂的追求和命運 引自貝多芬鋼琴作品的正確演釋奧、卡爾車爾尼著 德國啟蒙運動作曲家( c g b l e e f o1 7 4 9 - 1 7 9 8 ) 德國激進啟蒙主義者( e s c h n e i d e r1 7 5 6 - 1 7 9 4 ) 2 貝多芬鋼琴奏嗚曲o p u s1 4n r 1 和o p u s8 1 a 比較與研究 的抗爭,他于1 8 0 3 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 英雄交響曲標志了他在創(chuàng)作上 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形成了英雄性、群眾性的音樂風格,貝多芬最杰出的作 品也是在身患耳聾狀態(tài)中完成的。1 8 1 5 1 8 1 9 年,歐洲陷入了反動封建復辟時期, 社會動蕩,貝多芬的思想也隨著社會的動蕩而反復思考,作品風格由英雄性向抒 情性轉(zhuǎn)化,這一時期他的作品非常少。貝多芬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收集、探索 和改編歐洲各國的民歌上。1 8 1 9 年貝多芬終于從沉默中站立起來,晚年悲慘、 痛苦,孤寂和貧困的威脅,使他陷入窮愁潦倒的生活,但是他沒有向這種命運屈 服。此時他創(chuàng)作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五首弦樂四重奏,乃至他創(chuàng)作中最偉大的第 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義。 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的變革和個人特殊的身體條件,決定了貝多芬音樂的風 格,也從另一個方面表現(xiàn)了當時歷史情況。貝多芬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平等,他 的音樂表現(xiàn)出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氣魄,他追求精神上完全的自由,力求擺脫封建 階級統(tǒng)治的等級區(qū)分,用音樂作為反抗的武器。所以貝多芬音樂堅強不屈、桀驁 不馴的個人風格,這是區(qū)分他與其它音樂家風格的重要特點。在我個人看來,貝 多芬心系社會,時刻關心著社會的變動,但不在乎個人所得,雖然社會變動但他 并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從個人的音樂天賦變現(xiàn)出來。他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并沒有 追尋傳統(tǒng)的主流音樂風格,而是配合當時的社會情況來創(chuàng)作。這與以前的音樂家 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以前的音樂家都服務于高層統(tǒng)治者,而貝多芬的音樂作品服務 于大眾。 從貝多芬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上來講,英雄性是貝多芬音樂的最高塑造形象。法 國大革命對貝多芬的音樂思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貝多芬的鋼琴作品中我們 常常可以聽到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號角音響,也能聽到威武、雄壯的軍歌風格的 音樂。英雄性貫穿貝多芬的音樂創(chuàng)作,從早期到晚期,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音樂元素和 表現(xiàn)手法都源于思想不斷的成熟,這些都成為了貝多芬音樂的鮮明特點,也奠定 了貝多芬在音樂史上的重要地位。 1 2 貝多芬的鋼琴藝術創(chuàng)作 貝多芬一生創(chuàng)作出的大量的鋼琴藝術作品,有鋼琴獨奏作品、鋼琴作品合奏、 伴奏以及協(xié)奏曲。其形式有奏鳴曲、小奏鳴曲以及小型奏鳴曲、幻想曲、回旋曲 和變奏曲、以他人曲調(diào)為主題的變奏曲、鋼琴與小提琴的奏鳴曲( 共十首) 、鋼 琴與大提琴的奏鳴曲( 共六首) 、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 共七首) 、鋼琴 和管樂( x 2 簧管、單簧管、圓號、大管) 五重奏、協(xié)奏曲( 共七首) 、為鋼琴、 樂隊與合舊框框團所寫的幻想曲o p 8 0 。在1 7 9 2 年他創(chuàng)作了最早的 鋼琴重奏 三首“,o p 1 。貝多芬的鋼琴藝術創(chuàng)作是獨立與其他作品之上,有自己的風格和 特點。 碩士學位論文 貝多芬的所有鋼琴作品清單: 1 大型獨奏奏鳴曲2 9 首 2 鋼琴與小提琴的奏鳴曲1 0 首 3 鋼琴與大提琴的奏鳴曲6 首 4 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三重奏7 首 ( 其中有一首被改編為鋼琴、單簧管與大提琴的三重奏) 5 鋼琴與四件管樂的五重奏1 首 6 鋼琴協(xié)奏曲7 首 ( 其中一首是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協(xié)奏曲;還有一首原來為小提琴 而作,貝多芬本人把其改編為鋼琴協(xié)奏曲) 7 鋼琴、樂隊與合唱團的幻想曲l 首 8 幻想曲、鋼琴獨奏l(xiāng) 首 9 回旋曲,鋼琴獨奏4 首 ( 其中一首有“最珍愛的行板 的標題,另一首是波洛奈茲舞曲) 1 0 音樂小品,鋼琴獨奏2 套 1 1 原創(chuàng)主題變奏曲,鋼琴獨奏5 首 1 2 他人所寫主題變奏曲,鋼琴獨奏1 3 首 1 3 他人所寫主題的變奏曲,小提琴或者大提琴獨奏,鋼琴伴奏6 首 1 4 小型奏鳴曲以及小奏鳴曲,其中一首為兩位演奏者而作7 首 1 5 數(shù)量眾多的聲樂作品,鋼琴伴奏( 對鋼琴家同樣重要) 貝多芬還創(chuàng)造了許多簡易變奏曲、前奏曲、小步舞曲以及其他各種舞曲等等, 這些作品的價值稍低。所以,在不考慮聲樂作品、小奏鳴曲、以及其他不太重要 的作品的前提下,貝多芬寫了2 9 首大型獨奏奏嗚曲、2 4 首鋼琴與其他樂器的奏 鳴曲、8 首鋼琴與樂隊的作品以及3 1 首其他鋼琴作品總共是9 2 首作品。在 這9 2 首鋼琴作品中,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穿越了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生涯,鋼琴界將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分為三個時期。( 1 ) 波恩時期( 1 7 9 3 年出版) :降e 大調(diào)奏 鳴曲、f 小調(diào)奏鳴曲、d 大調(diào)奏鳴曲。( 2 ) 風格成熟時期( 1 7 9 卜1 7 9 9 ) :第一 鋼琴奏鳴曲第十鋼琴奏鳴曲。( 3 ) 創(chuàng)作旺盛時期( 1 8 0 1 1 8 0 2 年) :第十一 鋼琴奏鳴曲第十五鋼琴奏鳴曲。注:早期貝多芬在波恩所寫的3 首作品也歸 為早期作品。 1j3 貝多芬所處的動蕩時代對他的影響 貝多芬所處的時代動蕩,幼年時期歐洲起蒙運動開始興起,1 7 8 1 年貝多芬 在波恩劇院工作的時候,跟隨奈弗學習德國民族音樂的同時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 影響,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貝多芬很早就負擔起了家庭的 4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 p u s1 4n r 1 和o p u s8 1 a 比較與研究 重擔。但是貝多芬不為生活的艱苦,依舊孜孜不倦的學習。 1 7 8 9 年的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和萊茵河的反封建運動,對貝多芬的思想起了 巨大的推動作用,他逐漸把追求“自由、平等、博愛”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時 代賦予了貝多芬更成熟的資產(chǎn)階級自覺性和個人的自信、尊嚴。 1 8 1 5 - 1 8 9 1 年,歐洲陷入了反動封建復辟時期,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力量遭到扼 殺,這個時期貝多芬的思想較為復雜,他的自信和堅定被失望和動搖所困擾。從 1 8 1 9 年起,貝多芬才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反封建的斗爭中來。 經(jīng)歷動蕩時代的貝多芬因此說出了:“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專制主義對人 類有用得多。”法國大革命思想打動了他,自由的觀念深入了貝多芬的靈魂,他 曾在自己的札記中寫道“自由! ! ! 能有什么東西比它更是人們所需要的呢? 我 愛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在王座面前也不會背棄真理! 在藝術界罩,如同在一切 偉大的創(chuàng)造里一樣自由就是目標。”這就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誓言。 由此可見歐洲當時歷史又從一個方面造就了倔強,為了自己理想而奮斗的貝 多芬,這種思想在貝多芬音樂中體現(xiàn)的更為突出,這也是貝多芬音樂最后所想要 達到的終點。 5 碩士學位論文 2o p u s14 n r 1 及o p u s8 1a 分析比較 2 1 o p u s14 n r 1 結構分析 o p u s 1 4 n r i 結構小巧玲瓏,此首作品是呈獻給馮布勞恩男爵夫人,布 勞恩男爵是當時一位巨商,也是維也納劇院的經(jīng)營人,比貝多芬年長五歲,據(jù)推 測這位男爵夫人可能是一位出色的女鋼琴家,除此首作品外貝多芬還給男爵夫人 題寫了( 法國號奏鳴曲) o p 1 7 、f 小調(diào)變奏曲。這首作品于1 7 9 9 年1 2 月2 1 日出版在悲愴后,有部分人認為此曲就是在悲愴結束后完成的,但是考 證草稿薄卻發(fā)現(xiàn)這作品是在很早之前就構想,草稿完成年份是1 7 9 5 年,所以我 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部作品原始構想是相當早期了。雖然這首作品第一眼看上去 并沒有自己的長處和獨特價值。但它的音樂樸實,寫法有許多管弦樂的特點,表 現(xiàn)手法又比較成熟:情緒明朗。這首作品小巧緊湊而具有形式感,從作品的技術 上看其內(nèi)容與表現(xiàn)有了很大的飛躍。 在這首作品里可以發(fā)現(xiàn)貝多芬從新的方面上描繪了藝術形象和對比音調(diào)問 題,表達了貝多芬的思想意圖,包含作者重要的探索征兆,形式明快、內(nèi)容豐富 優(yōu)美舒暢、情緒豐滿,音樂自然流暢,令人容易親近,雖然沒有醒目的特色,但 它表現(xiàn)了貝多芬早期奏鳴曲的特點,有其自身的豐富和充實,仔細發(fā)掘便可以找 到樂曲的亮點,并可以作為早期作品的典范來研究。 在o p 1 4n r 1 中貝多芬已經(jīng)開始隨意安排奏鳴曲的套路,此曲只有三個樂 章,分析結構如下表格。 第一樂章 呈示部 1 - 1 21 3 - 2 22 2 - 4 64 6 - 5 75 7 - 6 1 1 - 5 7 小節(jié)主要主題連接副主題結束主題結尾旬 ( e ) ( e )( b )( b )( e ) 展開部 6 1 - 9 i 再現(xiàn)部 9 2 - 1 0 3 1 0 4 一1 1 41 1 5 - 1 3 81 3 8 - 1 4 9 9 2 - 1 4 9 主要主題連接副主題結束主題 ( e ) ( e ) 尾聲 1 4 9 - 1 6 3 圖2 - 1 第一樂章快板( a l l e g r o ) e 大調(diào)4 4 拍,奏鳴曲式 6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 p u s1 4 n r 1 和o p u s8 1 a 比較與研究 第二樂章 主歌謠曲式 1 - 1 61 7 - 3 23 3 - 5 15 l 6 2 1 - 6 2第一部分 中間部分第三部分結尾句 ( 主要主題)( 原調(diào)) ( e ) 三聲部分 6 3 - 7 8 7 9 - 8 88 9 1 0 0 6 3 - 1 0 0 第一部分中間部分第三部分 ( m a g g i o r e )( 中段主題) ( c g ) 主歌謠曲式再 現(xiàn)1 - 6 2 尼聲 1 0 1 - 1 1 2 圖2 2 第二樂章小快板( a l l e g r e t t o ) e 小調(diào)3 4 拍復合歌謠曲式 第三樂章 呈示部1 - 1 41 5 2 l2 1 - 3 0 1 - 2 9主要主題 連接副主題 ( e )( b ) 再現(xiàn)的主要 3 9 - 4 6 主題3 1 - 3 8連接 近似三聲中 部4 7 8 3 再現(xiàn)部8 4 9 19 2 9 81 0 3 - 1 0 8 8 4 - 1 0 8 主要主題連接連接 ( 原調(diào))( a ) 尾聲 1 0 9 - 1 3 1 圖2 3 第三樂章回旋曲舒適的快板 r o n d oa 11 e g r oc o m m o d o ) e 大調(diào)2 2 拍較高等級的回旋曲式 2 2o p u s8 1a 結構分析 o p u s8 1 a 貝多芬贈于友人魯?shù)罓柗虼蠊?,寫? 8 0 9 年春至1 8 1 0 年初之間, 這首作品充滿了溫暖,洋溢著浪漫主義的精神,織體與和聲也出現(xiàn)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 特點,作品內(nèi)在情緒符合貝多芬的真實心理,在音樂中包含著先進、深刻、又尋 7 碩士學位論文 求著自由。 這首作品所產(chǎn)生年代以及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動機,簡單的來理解就是生活的窘迫 和對“情 的渴望,生活的窘迫是指1 8 0 9 年奧法戰(zhàn)爭爆發(fā),維也納被包圍,魯 道爾夫大公作為貝多芬最有力的一位支持者、學生兼友人離開了維也納,此時貝 多芬的生活陷入了異常的艱巨中?!扒?是指貝多芬對魯?shù)罓柗虼蠊南肽?,?多芬的愛國主義之情,這兩種交集的力量所寫出的作品,已經(jīng)接近了浪漫派的音 樂。 這首作品是貝多芬首次使用德語來標題和表情記號,有著華麗的鋼琴技巧, 情緒表現(xiàn)細膩。并用德語親附標題,是極為突出的一首標題性運用的作品,構成 了一個非常嚴整的整體,精密結構形成了華麗鋼琴技巧,造就了絕妙的音響效果。 在標題文字的運用上貝多芬嚴謹?shù)膮^(qū)別文字的深度,不同的詞表現(xiàn)不同的意義, 這些綜合起來的作品含義十分明了,贈予友人表達惜別之情和對摯友的想念、雖 然生活窘迫但不屈服。標題內(nèi)容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貝多芬力圖從純個 人的行為和命運來表現(xiàn)出普通人類社會的因素,也具備貝多芬晚期作品的特點。 此曲貝多芬已經(jīng)熟練的將奏鳴曲的套路為己所用,仍然同o p u s1 4n r 1 一 樣只有三個樂章,但結構更為復雜。 第一樂章 引子 1 - 1 6 呈示部1 7 - 2 52 5 - 5 05 0 - 5 75 8 - 6 16 2 - 6 56 6 - 7 1 1 7 - 6 5 主要主題連接副主題第一個結第二個結第一、二括 ( 宅) +( b b )束主題束主題號 展開部 7 2 - 1 1 1 再現(xiàn)部 1 1 2 - 1 2 6 1 2 鏟1 4 3 1 4 4 - 1 6 3 1 1 2 - 1 5 9 主要主題連接副主題 ( 原調(diào))( 龜) 尾聲 1 6 4 - 2 5 7 圖2 4 第一樂章柔板、快板( a d g i oa l l e g r o ) 。e 大調(diào)2 4 、2 2 拍引子奏 鳴曲式 8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 p u s1 4n r 1 和o p u s8 1 a 比較與研究 第二樂章 里示部 1 - 89 - 1 41 5 - 1 81 9 - 2 0 1 - 2 0 主要主題連接副主題結束主題 ( g 、c )( g ) 再現(xiàn)部2 1 2 42 4 - 3 03 1 - 3 43 5 - 3 6 2 1 - 3 6主要主題連接副主題結束主題 ( b )( f ) 連接 3 6 - 3 7 圖2 - 5 第二樂章富有的行板( a n d a n t ee s p r e s s i v o ) c 小調(diào)2 4 拍較高等級 的回旋曲式( 沒有展開部的奏鳴曲式) 第三樂章 呈示部 i - 1 0 1 1 - 2 92 9 - 5 25 3 謁6 9 - 7 77 7 - 81 8 2 1 - 8 2 速度型引主要主題連接副主題第一個結束第二個結束 子 ( 兩次重( 。b )主題主題 復) ( - e ) 展開部 8 3 - 1 1 0 再現(xiàn)部1 1 1 - 1 2 31 2 3 - 1 4 61 4 7 - 1 7 7 1 1 1 - 1 7 7 主要主題連接副主題 ( 原調(diào))( 龜) 尾聲 1 7 8 - 1 9 7 圖2 6 第三樂章極活潑( v i v a c i s s i m a m e n t e ) 6 e 大調(diào)2 2 拍奏鳴曲式 2 3 結構分析后的變化 從兩首作品的結構上我們可以看到,o p u s1 4 n r 1 相對o p u s8 1 a 有幾個明 顯的變化。 2 3 1 主屬調(diào)之間的關系 在古典樂派中不是任何調(diào)式都是可以使用的,有固定的布調(diào)規(guī)則,所以大家 都使用近調(diào)關系,但是貝多芬在調(diào)式的安排上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奏鳴曲中 貝多芬經(jīng)常使用遠調(diào)關系,從這兩首樂曲中我們可以看到,o p u s1 4 n r 1 使用 的調(diào)性是e 大_ e 小- e 大,o p u s8 1 a 使用的是。e 大二c 小j e 大,貝多芬晚期 的鋼琴作品傾向于浪漫派作品,傳統(tǒng)的奏鳴曲主副部的調(diào)性關系為“主一屬關 9 碩士學位論文 系,在o p u s1 4 n r 1 中貝多芬開始嘗試打破傳統(tǒng)的“主一屬”關系,而作品o p u s 8 1 a 則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奏鳴曲調(diào)性關系,使用了“三度關系,在貝多芬的晚期 鋼琴作品中,大量的使用了這種三度關系。 2 3 2 篇幅的擴大、標題的運用 貝多芬認真的研究過奏鳴曲的結構,為了使奏鳴曲的結構更好的為樂曲服 務,貝多芬對奏鳴曲的結構進行了完善和創(chuàng)新。以這兩首樂曲對比為例,我們可 以看到o p u s8 1 a 結構宏大,織體豐滿,并在第一樂章使用引子,從第1 到第1 6 小節(jié)作為引子用來提示全篇的主題,引子則是用帶標題的動機來注釋貫穿全曲 ( g f e ) 。引子起到重要的作用,貝多芬通過對這三個音的調(diào)整來協(xié)調(diào)全曲的快 慢,呈示部、副主題都以g 、f 、e 這三個音為骨架來完成的,貝多芬通過動機反 復出現(xiàn)的三十多次將樂曲篇幅擴大。除了引子的擴大,這首樂曲貝多芬還擴大了 主題的容量,將結束部也擴大,第一樂章和第三樂章都有兩個結束部,而o p u s 1 4 n r 1 全曲精致小巧主題明確,在結構上與古典奏鳴曲沒有太大的改變。另外 在o p u s8 1 a 中貝多芬使用了大量的德語標題和表情記號,用來表達創(chuàng)作樂曲的 內(nèi)容,力圖通過標題來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更容易讓聽眾理解,這也 是貝多芬晚期鋼琴作品中的重要改變之一。 2 3 3 鋼琴奏鳴曲套路的改變 海頓和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是遵守嚴格的奏鳴曲套路格式:第一章為快板, 用奏鳴曲式;第二章為慢板,用變奏曲式、復三段曲式或自由的奏鳴曲式;第三 樂章為小步舞曲或諧謔曲,用復三段式;第四樂章為快板或急板,用奏鳴曲式或 回旋曲式。但是,在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他開始隨意的安排奏鳴曲的套路。 他經(jīng)常用諧謔曲,一個活潑、隨想的樂意來代替小步舞曲。更甚至于有時候,他 完全省去了小步舞曲或者諧謔曲,將四樂章的奏鳴曲改為了三樂章的奏鳴曲。 o p u s 8 1 a 這首奏鳴曲的銜接,非常緊張以至于你不仔細聽,都區(qū)別不出來,已 經(jīng)進入了下一個樂章。在第一樂章貝多芬就用引子進入,完全的拋棄了通常的奏 鳴曲形式。o p u s1 4 n r 1 雖然改變了奏鳴曲的套路但是貝多芬只是試探性的使 用了三樂章,在這三樂章的結構中與古典奏鳴曲套路沒有太大的改變。 l o 貝多芬鋼琴奏嗚曲o p u s1 4n r 1 和o p u sg l a 比較與研究 3 1 第一樂章 3o p u s14 nr 1 研究 r i o - - _ 氣:1 10 _ 嗣觜 i 、 一 每蘆置 :矗毋4 一 fit - 十 一i ,rf 1 一ii 一。l 墼塑。遼芝緲,醚:! ! :穗矗。 馨狳“一;之f 補- 7 t 羊攀1 鬟,j - 四一_。函- 一一高游1 一 j 垌iil 弓。艘d蒸 一一轟堅曼望套。:疊一 卜o 乒卞 蛋一 童 lt _ ,瓣、- h 碩士學位論文 譜3 - 2o p u s1 4 n r 1 這是從2 2 小節(jié)開始的副主題,副主題在b 大調(diào)上以單純的線條出現(xiàn),清澈、 富有歌唱性,貝多芬運用了平滑的音階和琶音,主要使用二分音符來營造了平靜、 勻稱、典雅的氣息。高聲部極富有歌唱性,然后又將副主題下移了八度。貝多芬 在這里進行了調(diào)性的轉(zhuǎn)換,但同樣是在大調(diào)上。 譜3 - 3o p u s1 4 n r 1 這個開放樂段是在下屬小調(diào)出現(xiàn)新材料的主題,從6 6 小節(jié)開始持續(xù)到8 1 小 節(jié)結束,結構完整旋律高亢,低音伴奏形式為古典樂派常用的手法,十六音符的 規(guī)則伴奏在莫扎特奏鳴曲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高聲部又用了貝多芬特有的八度 的空曠、優(yōu)美。 1 2 貝多芬鋼琴奏嗚曲o p u s1 4n r 1 和o p u s8 1 a 比較與研究 3 2 第二樂章 東鼻荸lkl 霉jjj 。l j。,j 摹一 倒 7 衣- 。秘游 # 藐曼熹 t ,l 簟 r礙尸 r丹廣 。多廠t i1 熬 、t ,一7、。,r、 。j p o 筆e l 。三:摹妲: 一十j ;l 兩二i 譜3 - 4o p u s1 4 n r 1 第二樂章的這首諧謔曲短小,從這個代表的樂旬中我們可看到諧謔的性格是 苦中作樂,明顯的可以看到這由三個聲音組成,每個聲部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 低聲部沉重而憂郁,中聲部柔軟而沉穩(wěn),高聲部則富有旋律和優(yōu)雅的歌唱性,我 認為o p 1 4 ,n o 1 a 的第二樂章是全典最有特色的一個樂章,她富含多聲部音樂的 元素,具有小步舞曲的性格,沉重而又不失幽默,運用小調(diào)的特性豐富了樂曲的 色彩,給入以一種無可奈何但又享受在這無可奈何氣氛中的感覺。第二樂章篇幅 短小精致,沒有拖沓糾纏不清的感覺,仿佛人的無奈和煩惱只是事物中的短暫一 部分,更多的是在煩惱和無奈中的成長,領悟到的各種的快樂,享受著成長的煩 惱。 3 3 第三樂章 0 1 r o n d o 。 譜3 - 5o p u s1 4 n r 1 第三樂章非常歡快、活潑,游戲般的靈巧敏捷。隨著三連音的流暢平穩(wěn)伴奏, 高音部唱出回旋曲的主題。主要主題也是沒有全部重復的樂句,整個旋律呈上升 的趨勢,樂句線條嚴謹、跳音輕巧敏捷,伴奏非常突出,最后又結束在一個完全 1 3 碩士學位論文 終止上,各聲部的線條非常清晰,有明顯的多聲部作品的特點。 從這首樂曲幾個富有標志性的旋律上我們可以看到,這首樂曲雖然篇幅較 小,但她所包含的內(nèi)容卻是豐富的。首先從篇幅上貝多芬改變了以往奏鳴曲所使 用的套路,特別是第二樂章的諧謔曲部分,顯得尤為突出,第一樂章開朗而高貴, 第二樂章優(yōu)美、詼諧,第三樂章輕妙、快適、生氣盎然,活潑明朗,她精力充沛, 這種情緒的表現(xiàn)使第三樂章成為奏鳴曲整體的一個自然部分,造成了多變的感 覺、又能靈活的支配情感成為這一樂章的一大特點,與第二樂章的陰暗形成了極 為鮮明的對比,多聲部音樂的運用嫻熟,又改變了奏鳴曲的套路使樂曲更加人性 化,貝多芬典型手法的多次運用,使這首精致的作品栩栩如生。經(jīng)過結構和旋律 特點的分析,總結出這首作品有幾個特點。 1 、旋律非常敏感,和聲性強。三個樂章的主題都是由豐滿的和弦支持,再 配上旋律。 2 、多聲部旋律同時出現(xiàn),復調(diào)感強烈,特別是第二樂章還具有小步舞曲的 特質(zhì),全曲多處地方出現(xiàn)至少三個聲部。 3 、表達的情感單一,雖然貝多芬運用了多種元素來擴充奏鳴曲的內(nèi)容,但 樂曲給人的感覺最終還是以清新、透明、純粹,有著明顯模仿莫扎特和古典 派音樂的痕跡。 4 、貝多芬嘗試了一些新的音樂元素,包括奏鳴曲套路的改變,八度的運用, 新和聲的嘗試,調(diào)性的轉(zhuǎn)化。 1 4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 p u s1 4n r 1 和o p u s8 1 a 比較與研究 4 1 第一樂章 4o p u s8 1a 研究 i d a s l e b e w o h la 睜掣蝴呻梗 譜4 1o p u s8 1 a 這首o p u s8 1 a 的引子部分感情十分深沉,連貫,而卻如歌。引子最開頭的 三個和弦的高音是整個樂章構在的最基本要素,由( g f e ) 這三個章組成的“告 別 動機成為了樂章的基本起句。在全曲( g - f - e ) 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出現(xiàn)貫穿 整個樂曲。 引子是由c 小調(diào)所寫成的,經(jīng)過1 6 小節(jié)的引子部分才進入正式的第一樂章。 貝多芬不光用小調(diào)作為引子,還特別給樂章寫了標題d a sl e b e w o h l ,貝多芬習 慣將引子包含在主題材料中,或者用引子來調(diào)節(jié)全曲的速度快慢。這里貝多芬就 用引子協(xié)調(diào)了樂曲的速度,甚至與全曲的情感,引子和所注釋的標題蔓延到整個 樂章,展現(xiàn)了貝多芬獨特的藝術構思。這個樂章的標題- - l e sa d i e u x ( 告別) 一確 定了音樂的親呢氛圍。我們必須以精致靈動的方式去表達這種別離的心態(tài)。 譜4 - 2o p u s8 1 a 經(jīng)過c 小調(diào)的引子后,從1 7 小節(jié)開始了主要主題,主要主題是降e 大調(diào), 經(jīng)歷了引子小調(diào)的潤色最困難的片斷就是從1 7 小節(jié)開始的,因為這里需要輕巧、 快速、果斷的手法。動機在主題出現(xiàn)要強( g f j e ) 。 1 5 碩士學位論文 譜4 - 3o p u s8 1 a 5 0 小節(jié)進入了6 b 大調(diào)的副主題,副主題的核心還是延長了音樂的形態(tài),通 過承接來擴大了“告別 的動機,貝多芬把動機明顯的豐富了許多,聲部的立體 感變強,給人以安靜、如歌的感受。 、t - h 夠一?寸 霧 飛,。 ; :l ,一 。童i 一 一 鼉 貝多芬鋼琴奏嗚曲o p u s1 4n r 1 和o p u s8 1 a 比較與研究 是用g 小調(diào),在第三小節(jié)又轉(zhuǎn)入了g 大調(diào),在第八小節(jié)主調(diào)完全終止。這首簡短 的第二樂章除了運用意大利語和德語做記號之外,樂章還通過不斷的轉(zhuǎn)調(diào)來豐富 樂曲的意義。 譜4 - 6o p u s8 1 a 第二樂章從1 5 小節(jié)開始( c a n t a b i l e ) 副主題出現(xiàn)在g 大調(diào)上,其曲式是變奏 重復雙片斷,它出現(xiàn)在屬和弦上。裝飾音非常柔軟,敏感細膩。在這首作品里多 次出現(xiàn)幾乎要達到炫技的狀態(tài),也預示著貝多芬之后作品浪漫風的出現(xiàn)。 4 3 第三樂章 譜4 7o p u s8 1 a 標題d a sw i e d e r s e h e n 意為重逢,近似與炫技的狀態(tài)使這個樂章并不那么好 彈,這是一個速度型的引子,右手的十六分音符連貫如音樂突然爆發(fā)出來,表現(xiàn) 出喧鬧的歡呼之聲。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序奏,它表現(xiàn)出了貝多芬重逢心情是如 此激動、歡樂。第三樂章也是我個人認為此作中最為華麗的一部分,它既包含了 華麗的技巧,也表現(xiàn)了貝多芬式情感的釋放,它沒有浪漫派的弦技部分聽起來那 么華麗,粗狂的旋律和線條充分的表現(xiàn)了貝多芬的情感,這首作品雖然不是貝多 芬最晚期的五首作品,但是她充分的體現(xiàn)了貝多芬經(jīng)過時間的歷練而展現(xiàn)出的作 品,最后五首作品因為身體因素的原因,作品并不那么容易理解、演奏,但這首 樂曲,貝多芬既考慮和樂曲的適聽性也考慮到了彈奏的舒適性,也有自己的特點。 1 、貝多芬給每個樂章題注了名稱,力求用詞語表達出樂曲的情感。這也是 以后標題音樂出現(xiàn)的預兆之風。 1 7 碩士學位論文 2 、多次出現(xiàn)近似與炫技的部分,第三樂章燦爛經(jīng)過的樂句、清晰的斷奏、 輝煌的小音型,刻畫出絕妙的鋼琴效果。 3 、不斷的轉(zhuǎn)調(diào),在這首作品里貝多芬進行了多次轉(zhuǎn)調(diào),完全脫離了古典作 品中對轉(zhuǎn)調(diào)的限制,不斷的轉(zhuǎn)調(diào)使樂曲聽覺上不穩(wěn)定的感覺給人以自由、隨意、 不安和悲傷的感情。這也是日后浪漫派作品的重要特點之一。 4 、 動機的擴大和發(fā)展,樂思的豐富。貝多芬將動機豐富、發(fā)展、變化強調(diào) 了主題又豐富了樂曲情感。 1 8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 p u s1 4n r 1 和o p u s8 1 a 比較與研究 5 兩首鋼琴作品對比和變化 5 1 結構的變化 5 1 1 奏鳴曲結構的擴大和豐滿 一首鋼琴奏鳴曲中最龐大的部分就是呈示部,它包含了樂曲的主題部分,樂 曲的主要情感,作品無論之后展開部或者是再現(xiàn)部都是根據(jù)呈示部不斷變化所形 成的。 o p1 4 n r 1 三個樂章的呈示部基本結構為,主要主題一連接一副主題一結束。 包括后面的展開部和再現(xiàn)部也基本遵照這個形式。但在o p8 1 a 里呈示部變的復 雜了,基本結構為,主要主題一連接- n 主題一第一個結束主題一第二個結束主 題。引子一主要主題一連接一副主題一第一個結束主題第二個結束主題。其展 開部和再現(xiàn)部也隨著呈示部的豐富而變的內(nèi)容更豐富。貝多芬對奏鳴曲體積的擴 充讓也奏鳴曲更好的來表達作品家的情感和作品內(nèi)涵。 從譜面是最直觀我們可以看到的是,o p 8 1 a 比o p1 4 n r 1 在樂曲的長度上 擴大了許多,兩首樂曲的小節(jié)數(shù)對比。 o p1 4 n r 1o p 8 1 a 第一樂章 1 6 3 小節(jié)2 5 7 小節(jié)。 第二樂章1 1 2 小節(jié)3 6 小節(jié) 第三樂章8 3 小節(jié)1 9 7 小節(jié) 圖5 - 1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貝多芬在o p 8 1 a 的結構安排上已經(jīng)非常的嫻熟, 他可以自由的控制每個樂章的規(guī)模,根據(jù)作品的需要來安排每個樂章的結構大 小。在整體樂曲的小節(jié)數(shù)對比上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成熟期的o p 8 1 a 在每個樂章 上都對小節(jié)數(shù)進行了擴張。這里我們要特別引起注意的是第二樂章,也許你會有 一個疑惑,那就是為什么o p 8 1 a 的第二樂章為什么沒有o p1 4 n r 1 長呢,我們 又從哪得出奏鳴曲結構的擴大和豐滿昵? 我在這里所研究的是奏鳴曲的結構擴 1 9 碩士學位論文 大和豐滿,雖然o p 8 1 a 的結構的小節(jié)數(shù)是沒有o p1 4 n r 1 多,但是在內(nèi)容的安 排上卻比o p1 4 n r 1 豐富了許多。o p 8 1 a 雖然只有短短的3 6 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