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言文(1)第18課 逍遙游(節(jié)選)課件 粵教版必修2.ppt_第1頁
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言文(1)第18課 逍遙游(節(jié)選)課件 粵教版必修2.ppt_第2頁
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言文(1)第18課 逍遙游(節(jié)選)課件 粵教版必修2.ppt_第3頁
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言文(1)第18課 逍遙游(節(jié)選)課件 粵教版必修2.ppt_第4頁
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言文(1)第18課 逍遙游(節(jié)選)課件 粵教版必修2.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課逍遙游(節(jié)選),第四單元文言文(1),【學習目標】1.積累文言基礎知識,翻譯文中重要的句子。2.抓住文眼句,領悟莊子“逍遙游”的含義;賞析作品想象奇譎、寓理于寓的藝術特點。,預讀先學,多讀厚積,品讀研析,內容索引,預讀先學,一、給下列加顏色的字注音(1)北冥()(2)摶扶搖()(3)坳堂()(4)夭閼(),語言知識強化,mntuno,(5)蜩()(6)蟪蛄()(7)舂糧()(8)泠然(),tiohuchnln,二、識記文中基礎知識1.解釋下列加顏色詞的含義(1)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_(2)志怪者也:_(3)野馬也,塵埃也:_(4)莫之夭閼者:_(5)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_(6)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_(7)泠然善也:_,旋轉而上的暴風,記載奇異的事情,傳說山野中如野馬般奔騰的霧氣,阻擋,遏制,不毛之地。指極北的地方,急切追求的樣子,輕快的樣子,2.寫出下列通假字及意義(1)天之蒼蒼,其正色邪:_(2)三餐而反:_(3)小知不及大知:_(4)小大之辯:_(5)御六氣之辯:_(6)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_(7)旬有五日:_(8)北冥有魚:_,通“耶”,疑問助詞,通“返”,返回,通“智”,智慧,通“辨”,區(qū)別,通“變”,變化,通“能”,能耐,通“又”,通“溟”,海,3.寫出下列加顏色詞的古義(1)怒而飛古義:_今義:憤怒;形容氣勢很盛。(2)腹猶果然古義:_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連詞,假設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奮力。,飽足的樣子。,(3)小年不及大年古義:_今義:農歷十二月為29天的年份;節(jié)日,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舊俗在這天祭灶。(4)眾人匹之古義:_今義:大家;許多人。(5)窮發(fā)之北古義:_今義:頭發(fā)。,壽命短的。,一般人。,毛,草木。,4.解釋下列加顏色詞的意義,(1)窮,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_窮則獨善其身:_復前行,欲窮其林:_,(2)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_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_山不在高,有仙則名:_神人無功,圣人無名:_,盡,止,不得志,名詞,名字,動詞,取名,命名,動詞,出名,聞名,窮盡,名詞,名聲,(3)息,去以六月息者也:_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4)志,齊諧者,志怪者也:_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_博聞強志:_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_,名詞,氣息,指六月風,名詞,氣息,動詞,記載,記錄,名詞,志向,動詞,記住,動詞,做標記,(5)為,以五百歲為春:_其名為鯤:_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_,(6)之,之二蟲又何知:_其翼若垂天之云:_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_眾人匹之:_,動詞,作為,當作,動詞,叫作,代詞,這,結構助詞,的,動詞,到,到去,語氣助詞,表反問,呢,代詞,他,(7)且,彼且奚適也:_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_,(8)以,以八千歲為春:_奚以知其然也:_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副詞,將要,連詞,而且,介詞,把,介詞,憑借,介詞,用,5.掌握下列加顏色詞語的活用類型,并寫出其含義(1)水擊三千里:_(2)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_(3)不過數(shù)仞而下:_(4)齊諧者,志怪者也:_(5)怒而飛:_(6)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_(7)彼于致福者:_,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名詞用作動詞,南行,名詞用作動詞,落下,降落,形容詞用作名詞,奇異的事情,形容詞用作動詞,奮發(fā),這里指鼓起翅膀,動詞的使動用法,合,使?jié)M意;征,,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到來,使信任,必備知識,名詞的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1)名詞用作動詞。如:驢不勝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驢)(2)名詞用作狀語。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蘇軾赤壁賦)(3)名詞的使動用法。如: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4)名詞的意動用法。如: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王安石傷仲永),6.寫出下列特殊句式的類型(1)齊諧者,志怪者也:_(2)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_(3)奚以知其然也:_(4)莫之夭閼者:_(5)彼且奚適也:_(6)之二蟲又何知:_(7)彼且惡乎待哉:_(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9)翱翔蓬蒿之間:_(10)去以六月息者也:_,判斷句,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省略句,狀語后置句,7.翻譯下列文中的句子(1)齊諧者,志怪者也。譯文:_(2)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譯文:_(3)眾人匹之,不亦悲乎!譯文:_,齊諧這部書,是記載怪異的事情的書。,哪里用得著飛上數(shù)萬里的高空再向南飛呢?,一般人跟他相比,不也很可悲嗎!,三、名言警句課內名句1.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5.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文本常識積累,一、作者簡介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大體與孟軻同時或稍后。莊子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莊子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又稱南華經(jīng))一書現(xiàn)存33篇,有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內篇7篇大體上是莊子自撰,外篇、雜篇可能是莊子門人和后學所作。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二、背景展示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莊子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污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三、文化常識1.晦:農歷每月最后一日。朔:農歷每月第一日。2.六氣:陰、陽、風、雨、晦、明。,品讀研析,一部莊子,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驚風。莊子永遠有著我們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永遠有著我們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他,是一顆孤獨的樹,是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的月亮的樹。,課堂導語,通讀整體感知,下面是逍遙游的結構思維導圖,請閱讀課文后將處填寫完整。,答案人宋榮子列子猶有所待境至人神人圣人逍遙,答案,1.課文中一共有三處“笑”:蜩與學鳩笑之,斥笑之,宋榮子猶然笑之。閱讀相關部分,回答:(1)他們笑的對象各是什么?,深讀重點探究,答案,答案前兩個“之”所指對象,都是鯤鵬。第三個“之”所指對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2)他們?yōu)楹味Γ?答案,答案蜩與學鳩認為大鵬高飛要做太多的準備,不夠逍遙。斥認為自己已經(jīng)達到了飛翔的極致,不理解大鵬的舉動。宋榮子認為“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自命不凡,卻不知自己的優(yōu)勢僅僅只存在于某一方面。,(3)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答案,答案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全部是否定的。作者認為蜩與學鳩嗤笑鵬其實是“小知不及大知”,斥則目光短淺,不知鯤鵬之志。至于宋榮子,作者則通過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來進一步否定他。,2.作者為了闡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舉了哪些例子?,答案,答案作者舉了“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是“小年”,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是“大年”,而“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更是“大年”的例子。還舉了彭祖長壽,壽命短促者無法想象彭祖的年齡是如何之長的例子。,3.在這篇文章中,莊子是用哪些方法來說明哲理的?請舉例說明。,答案,答案(1)借用寓言說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有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鯤、鵬、蜩、學鳩、斥等。(2)想象豐富,意境開闊:如關于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遨游太空。豐富的想象讓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3)運用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關于莊子的思想,人們有著不同的評價。有人認為他的主張是消極避世的,也有人認為他的思想是積極有益的。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答案,延讀思維拓展,答案(觀點一)我認為莊子的思想是消極避世的。從逍遙游中可知,他竭力逃避現(xiàn)實,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想要達到“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就要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覺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與萬物同體,完全解脫塵世間的利害、得失、毀譽、是非,精神上得到絕對自由,進入逍遙游的境界。這種所謂的“逍遙”是超出我們物質形體所能達到的高度的,在社會現(xiàn)實中行不通。人們如果以此為追求的目標,只會消極處世,悲觀厭世。,(觀點二)我認為莊子的思想是積極有益的。莊子提倡“逍遙”,不過是希望通過個人內心道德的修持來達到一種內在逍遙的理想境界。這種理想境界可以使人不受外界風雨及個人形體的束縛,無所待而游于無窮。他鼓勵人們開闊視野,充分張揚個性,培養(yǎng)不為物累、不隨世遷的獨立風骨。他的思想中蘊含著催人奮進、敢于問天的求索精神,能夠引導人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以獨立的人格尋求人生的不同答案。因此,他的思想是積極有益的。,多讀厚積,設喻說理本文運用了設喻說理的表達方式。設喻,又叫諷喻,這是比喻修辭的一種擴大化的用法,是借敘述一個故事,通過暗示、類比,說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張的富有機智幽默情趣而且比較婉曲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它往往是一段話,甚至是一篇文章,用整個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詞,喻意較含蓄,讓讀者去體會兩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處,有時有“意在言外”之感。諷喻的使用非常靈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敘,并且點明本意;也可以獨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說,而留給讀者以思考。無論是哪種形式,一般都蘊含著諷諫、譏刺、規(guī)勸、批評、誘導的意義。,讀技法勤練筆,【技巧點撥】設喻說理有多種形式,按表達功能分,諷喻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別:(1)進諫性諷喻。多為封建社會臣下對君主提供施政建議,或委婉匡正時弊所使用。如鄒忌諷齊王納諫。(2)啟迪性諷喻。它提示一種生活哲理,或激發(fā)人們某種信念;或暗示一種生活流向,或概括一種有益的人生經(jīng)驗。如莊子秋水。(3)寓理性諷喻。即以一個故事作為喻體,比說某一種道理,或將其化入整個論說之中。如柳宗元的寓言小品蝂傳。,按結構分,又可以分為獨立性諷喻和非獨立性諷喻兩種。(1)獨立性諷喻。指的是那些獨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說,而留給讀者以思考的文章。如齊人有一妻一妾。(2)非獨立性諷喻。指的是那些在行文中插敘,并且點明本意的諷喻故事。如上面提到的鄒忌諷齊王納諫。,【遷移運用】請用設喻手法寫一段150字左右的說理文字。答案(示例)探求真知就如同喝茶,我們泡茶的時候,第一遍淡洌,第二遍沉香,第三遍爽口宜人。為什么第三遍才最爽口宜人?因為前兩遍沖去了茶葉上的蠟質和灰塵,第三遍才泡出了茶葉的真醇之味。我們探求真知也是如此,在對事物的認知上,越過感情布下的迷霧,拋去感情親疏的羈絆,用一塵不染的心靈,輕裝上路,才能取得豐碩的成果,領悟認知的真諦。,答案,讀素材善積累,一、課本素材【點擊文本】做人要有大格局“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薄扒曳蛩e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運用示例】看莊子的逍遙游,首先就要看一個“大”字?!氨壁び恤~,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本搛H大鵬,有著充盈于天地之間的大氣磅礴?!芭w,其翼若垂天之云?!贝舜蟾窬?、大氣量、大胸懷是逍遙的第一步。其實,生活對每個人來說都大同小異,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生活才有了不同的色彩。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游給我們上的第一課。,“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比绻姆e聚不夠深,那么它就無力承載大船。同樣的,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聲就是人生鳴笛啟航的標志。我們在書海中、在困難中逐漸成長,小船歷經(jīng)風雨,變成了大船。倘若沒有在學習生活中的知識、能力、經(jīng)驗的積淀,水不夠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機重重。當然,內涵深度的積累無疑是一種漫長的過程,需要鍥而不舍的堅持,這也是逍遙游的前提與資格。,二、課外素材專家學者齊聚蒙城參觀莊子祠,感受道家思想文化2016年5月15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莊子思想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觀了蒙城縣莊子祠。此次前來參觀的專家學者均為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哲學家以及莊子研究領域的專家,他們受邀參加“安徽省莊子研究會暨第一屆學術交流會”,在會議中,專家們圍繞莊子的行跡與思想研究、莊子思想與地域文化的關系、莊子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等問題展開交流與討論。,“莊子以忘我的境界談天地之大美,給我們以深切感受,他提倡的天地萬物,他的寓言、植物、動物、小草都是有靈性的,與我們人類都身處一個大千世界,通過參觀莊子祠,心里也得到了凈化,在這個大千世界里,有一種精神慰藉,也是一種滋補品?!焙戏使I(yè)大學副教授崔景明深有感觸地說。,【選材感言】儒學主要講“人與人”的關系,佛學講“人與神”的關系,而道學主要講“人與物”的關系。發(fā)達國家正是堅持研究人與物的哲學,而取得了許多科技發(fā)明。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說:“在偉大的諸傳統(tǒng)中,道家提供了最完美最深刻的生態(tài)智慧,他強調在自然的循環(huán)過程中,個人和社會的一切現(xiàn)象和潛在的基本一致。”莊子貧窮而追求身心自由,超越了金錢與物質。時下,我們應該學習莊子反對封建等級、追求清靜無為的精神,無為實際上是“無違”,即不要違背自然規(guī)律。,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鮑鵬山當一種美,美得讓我們無所適從時,我們就會意識到自身的局限。在“山陰道上,目不暇接”之時,我們不就能體驗到我們渺小的心智與有限的感官無福消受這天賜的過多福祉嗎?讀莊子,我們也往往被莊子撥弄得手足無措,有時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們還有什么方式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動?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無方,意出塵外,鬼話連篇,奇怪迭出。他總在一些地方嚇著我們,而等我們驚魂甫定,便會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驚風。我們的視界為之一開,我們的俗情為之一掃。同時,他永遠有著我們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永遠有著我們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霸旎娚裥恪?,造化把何等樣的神秀聚焦在這個“槁項黃馘”的哲人身上啊!,讀美文會賞析,“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先秦諸子,誰不想做官?“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薄霸谄湮唬\其政?!薄熬又耍衅淞x也?!闭l不想通過世俗的權力,來杠桿天下,實現(xiàn)自己的烏托邦之夢?莊子的機會來了,但莊子的心已冷了。這是一個有趣的情景:一邊是濮水邊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莊周先生;一邊是身負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顛沛以之的兩大夫。兩邊誰更能享受生命的真樂趣?這可能是一個永遠聚訟不已,不能有統(tǒng)一志趣的話題。對幸福的理解太多樣了。我的看法是,莊周們一定能掂出各級官僚們“威?!钡姆至浚笮」倭艂冇肋h不可能理解莊周們的“閑?!睂φ嬲松囊饬x。這有關對“自由”的價值評價。這也是一個似曾相識的情景它使我們一下子就想,到了距莊子七百多年前渭水邊上發(fā)生的一幕:八十多歲的姜太公用直鉤釣魚,用意卻在釣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輕得多的莊子(他死時也大約只有六十歲),此時是真心真意地在釣魚,且可能毫無詩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條魚來充實他的轆轆饑腸。莊子此時面臨著雙重誘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他的背后則是楚國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內的國事交給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莊子的脾氣,所以用了一個“累”字,只是莊子要不要這種“累”?多少人在這種累贅中體味到權力給人的充實感與成就感?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莊子持竿不顧?!焙靡粋€“不顧”!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無暇回頭看身后的權勢。他那么不經(jīng)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fā)達機遇。他把這看成了無聊的打擾。如果他學許由,他該跳進濮水洗洗他干皺的耳朵了。大約怕驚走了在魚鉤邊游蕩試探的魚,他沒有這么做。從而也沒有讓這兩位風塵仆仆的大夫太難堪。他只問了兩位衣著錦繡的大夫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問題:楚國水田里的烏龜,它們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讓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裝著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里,用死來換取“留骨而貴”呢,還是愿意拖著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著?兩位大夫此時倒很有一點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說:“寧愿拖著尾巴在泥水中活著。”,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蹦銈冏甙?!我也是這樣選擇的。這則記載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會讓多少人暗自慚愧汗顏。這是由超凡絕俗的大智慧中生長出來的清潔的精神,又由這種清潔的精神滋養(yǎng)出拒絕誘惑的驚人內力。當然,我們不能以此來要求心智不高內力不堅的蕓蕓眾生,但我仍很高興能看到在中國古代文人中有這樣一個拒絕權勢媒聘、堅決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個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tǒng)中,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是一棵孤獨的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當我們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么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的夜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一輪孤月之下一株孤獨的樹,這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嫵媚。一部莊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對人類的憐憫!莊子似因無情而堅強,實則因最多情而最虛弱!莊子是人類最脆弱的心靈,最溫柔的心靈,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傷害的心靈胡文英這樣說莊子: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浑m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這是莊子自己的“哲學困境”。此時的莊子,徘徊兩間,在內心的矛盾中作困獸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糾纏而無計脫身,自己對自己無所適從無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鴿子的溫柔寬仁。對人世間的種種荒唐與罪惡,他自知不能用書生的禿筆來與之叫陣,只好冷眼相看,但終于耿耿而不能釋懷,于是,隨著諸侯們的劍鋒殘忍到極致,他的筆鋒也就荒唐到極致;因著世界黑暗到了極致,他的態(tài)度也就偏激到極致。天下污濁,不能用莊重正派的語言與之對話,只好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來與之周旋。他好像在和這個世界比試誰更無賴,誰更無理,誰更無情,誰更無聊,誰更無所顧忌,誰更無所關愛。誰更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從而誰更能破罐子破摔。誰更無正義,無邏輯無方向無心肝只是,有誰看不出他滿紙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淚呢?對這種充滿血淚的怪誕與孤傲,我們怎能不悚然面對,肅然起敬,油然生愛?,【讀后啟悟】這篇文章避開扣題行文、正面說教的模式,只以警示性標題啟發(fā)讀者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而自悟自擇:應該怎樣關注當今人文精神失落的嚴重問題?應該怎樣從莊子等哲學大師的思想寶庫里覓得精神資源,來將我們遭到破壞的“精神家園”重新構建?從而含蓄地告訴人們:現(xiàn)實社會中,物欲橫流,人格扭曲,道德淪喪,人文精神失落,當我們在滾滾紅塵中,當我們在罪惡與良知的碰撞中,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應該看看莊子,學學莊子,找回失落的精神,重建我們的精神家園。,論語經(jīng)典章節(jié)賞析之十八微子篇微子包括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等。這一篇中有如下內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張,孔子弟子與老農談孔子,孔子關于塑造獨立人格的思想等。,讀國學厚素養(yǎng),1.名句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囚斂浊鹬脚c?”對曰:“然?!痹唬骸疤咸险撸煜陆允且?,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弊㈤L沮、桀溺:兩位隱士,真實姓名和身世不詳。耦而耕:兩個人合力耕作。問津:津,渡口。尋問渡口。執(zhí)輿:執(zhí)轡(拉著馬韁繩)駕車。以:與。辟:通“避”。耰:音yu,用土覆蓋播下的種子,并把土耙平。憮然:悵惘失意的樣子。,譯文長沮、桀溺二人并排耕作,孔子從他們那兒經(jīng)過,派子路向他們打聽渡口。長沮說:“那個趕車的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遍L沮又說:“是魯國那個孔丘嗎?”答道:“是的。”長沮便說:“那么,他該是知道渡口的?!庇謫栬钅纭h钅缯f:“你是誰?”答道:“是仲由?!辫钅缯f:“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答道:“對。”桀溺說:“像滾滾滔滔四處泛濫的洪水,天下到處都是這樣地動亂不安,能跟誰一起來改革這種狀況呢?并且你與其跟隨避開惡人的志士,哪比得上跟隨避開人世的隱士呢?”說完繼續(xù)平土覆蓋種子,干個不停。子路回來,把這些話報告給孔子??鬃訍澣粐@道:“鳥獸不可跟它們同群,我不跟世上人群相處又跟誰呢?如果天下清明,我就不跟他們一起來從事改革了。”,賞析這一章反映了孔子關于社會改革的主觀愿望和積極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導消極避世的做法,這與道家不同。儒家認為,即使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要獨善其身,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鬃泳褪沁@樣一位身體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種社會責任心,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他才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