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軸無重力粉體混合機混合單元的設計開題報告.doc_第1頁
雙軸無重力粉體混合機混合單元的設計開題報告.doc_第2頁
雙軸無重力粉體混合機混合單元的設計開題報告.doc_第3頁
雙軸無重力粉體混合機混合單元的設計開題報告.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題目雙軸無重力粉體混合機混合單元的設計專 業(yè) 名 稱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班 級 學 號 078105125學 生 姓 名 徐 健指 導 教 師 張緒坤填 表 日 期 2011 年 1 月 21 日1、 選題的依據及意義: 本課題符合本專業(yè)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的培養(yǎng)目標及教學基本要求;課題結合了生產科研和實驗室的建設任務;課題的類型可能多種多樣;在保證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畢業(yè)設計在教學計劃的時間內經過努力能夠完成。 混合可以使兩種或多種不同的物質在彼此之中互相分散,從而達到均勻混合;也可以加速傳熱和傳質過程。在工業(yè)生產中,混合操作時從化學工業(yè)開始的,圍繞食品、纖維、造紙、石油、水處理等,作為工藝過程的一部分而被廣泛應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CAD(計算機輔助設計)與CAE(計算機輔助分析)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對混合機設計并進行簡單的分析能夠為今后的工作積累一些經驗,以便畢業(yè)后能很快適應現代化的工作環(huán)境;通過運用四年來學過的專業(yè)知識,使用現代化的設計手段,檢索國內外資料,使自己的專業(yè)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以適應以后工作崗位的要求;通過與同學探討,請教指導老師提高了溝通能力。 2、 國內外研究概況及發(fā)展趨勢(含文獻綜述): 研究概況:目前國內混合機,均向著混合精度高、速度快、殘留量小、低耗高效、系列化和適用范圍廣等方向研制和發(fā)展,其中以雙軸無重力臥式混合機的發(fā)展為迅速。國內各企業(yè)、科研部門所研制的臥式雙軸無重力混合機機型結構基本相同。國外的雙軸無重力混合機在20世紀80年代末已經開始研制,挪威Forberg公司在上 20 世紀 90 年代初推出了雙軸無重力系列混合機8,其有效容積 25 至 5000,結構特點、混合機理、傳動方式與國內雙軸槳葉式混合機基本相同。目前國外流行的翻轉雙軸無重力混合噴涂機是在普通雙軸槳葉無重力式混合機基礎之上研制而成的。但需要增加一系列的液體噴涂和真空管道以及一套機體翻轉及傳動機構,結構略顯復雜。 發(fā)展趨勢:混合是現代工業(yè)不可缺少的生產工藝,隨著中國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混合系統及混合設備的發(fā)展將越來越強大?;旌细采w著整個工業(yè)領域,如化工、食品、建材、藥品、化肥,我們每天每時使用的產品在生產中至少有一步混合工藝。無重力混合機廣泛用于化工、化妝品、洗滌劑、農藥、染料、食品、釀造、飼料、建材、陶瓷、涂料、樹脂等物料的混合。無重力混合機具有混合時間短、混合均度高等特點。其屬于新型高效類混合設備,性能遠比常規(guī)的雙螺旋環(huán)帶混合機優(yōu)越。而快速無殘留雙軸無重力混合機也將為國內物料機械的進步掀開新的一頁。三、研究內容及實驗方案: 研究內容:本設計的課題是雙軸無重力粉塵混合機主要涉及反應混合機的混合單元的設計,主要包括混合罐、電動機及減速器的選型、支撐裝置設計、軸的密封設置的設計。 實驗方案:(1).結構尺寸的確定; (2).混合機大小的確定及轉速和功率的計算; (3).由混合機功率來做電機的選型設計; (4).由電機的型號尺寸來做聯軸器的選型設計; (5).由聯軸器的型號尺寸來決定軸徑以及對所決定的軸徑驗證; (6).由軸徑來做軸承的選型; (7).由軸承的尺寸來做機座及支撐座的選型設計四、目標、主要特色及工作進度 1 目標:把大學四年里所學的專業(yè)知識系統地復習一遍,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為以后工作打下基礎。 2 主要特色:根據原始數據設計雙軸無重力混合機,用CAD,Word軟件完成本次課程設計。 3工作進度: 1查閱資料,英文資料翻譯 (2周) 2撰寫開題報告 (1周) 3設計并繪制混合機混合單元裝配圖 確 (5周) 4繪制主要零件圖若干張 (4周) 5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畢業(yè)論文)一份 (3周) 6畢業(yè)設計審查、畢業(yè)答辯 (1.5周) 5、 參考文獻1 李慶華主編. 材料力學 (第二版).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2 成大先主編. 機械設計手冊 (第四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 3 朱孝錄主編. 機械傳動裝置選用手冊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 4 何鳴新、錢可強主編. 機械制圖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陳秀寧主編. 機械設計基礎 (第二版).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 6 唐金松主編. 簡明機械設計手冊.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2 7 何鏡民主編. 公差配合使用指南.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0 8 唐保寧、高學滿主編. 機械設計與制造簡明手冊.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3 9 甘永立主編. 幾何量公差與檢測.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 10 方昆凡主編 . 公差與配合技術手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1 張祖立,機械設計,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4.8。 12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李益民,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 13.化工輕工設備機械基礎.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88年 14.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及應用.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年 15 璞良貴,紀名剛主編.機械設計.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6 金國淼等.攪拌設備(化工設備設計全書).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 17 徐灝主編,機械設計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5.12 18 李克永.化工機械手冊.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1991.5 19 Bd.H.ErnstDie Hebezeuge,1999 20 Lawrence S. Gould. Solid Modelers Are Doing More of the Manual Design Work 21 Dirk Spindler Georg von Petery INA-Schaeffler KG.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 for a Rear Axle Differential.SAE ,200322 Bathala C. Redlaty, V. S. Muvthy, Madaboosi S. Anan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