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地理探究思維 關鍵詞問題情境;地理;探究思維 G633.55A16746058(xx)25008902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好方法,即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把學生引入與問題有關的情境,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能力處理問題。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的基本理念,問題情境能營造“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挖掘學生創(chuàng)造的潛能,使學生在強烈的探究愿望驅動下,憑借觀察、實驗等多種手段對問題進行分析、探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并最終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地理學科文理兼?zhèn)?,涉及大量的自然、人文科學知識,綜合性和地域性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素材極為豐富。教師應從實際教學內容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精心設計合適、貼切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地理,探索新知,獲取地理知識,變被動的“要我學”為“我要學”,再到“我愛學”。 一、問題情境聯系生活實際,體現“應用性” 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強調地理教學必須從課內走向課外,從課本知識向生活知識拓展。這就要求地理教師與時俱進,努力使教學反映時代要求,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善于創(chuàng)設密切聯系生活的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來理解和解釋生活實際中的問題,切身體會到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學得有趣、愉快,并從中獲得有用的地理知識,為學習地理提供長久的內在驅動力。在教學“常見天氣系統”時,結合天氣變化的趨勢與生活生產的聯系,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什么空調生產企業(yè)要預先了解天氣預報?羽絨服銷售商為什么要關注今冬的天氣發(fā)展趨勢?“生活離不開地理”,通過聯系學生熟悉的身邊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體現時代特色,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時代發(fā)展,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教師再抓住時機解答,使學生茅塞頓開,進一步提高解決地理問題的興趣。 二、問題情境激起認知沖突,富有“誘發(fā)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眴栴}太難,學生失去思維的基礎,容易望而生畏;問題太易,只需要回答是與不是,學生則會產生輕視態(tài)度,時間長了還會感到厭倦。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結合學生的能力,靠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使學生經過努力思考都能解答問題。如在學習“大氣的受熱過程”時,先出示資料: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太陽能豐富,日照時數是全國的高值中心。但它同時也是我國最冷的地區(qū)之一,最熱月均溫最高在1015C,年均溫只有7.1C;拉薩與同緯度的重慶、上海相比,年均溫和最熱月均溫低1015C。教師結合資料設計情境:青藏高原的太陽輻射很強,太陽能豐富,但氣溫卻很低,兩者之間有矛盾嗎?為什么?在看似矛盾的地方設疑,最能激起認知的沖突,活躍學生的思維,誘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問題提出以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盡管一時還不能全部解答,但是都非常認真思考。教師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最后得出結論:“沒有矛盾。因為太陽輻射雖強,但是海拔高,空氣稀薄,地面提供的熱量少;云量少,大氣保溫作用弱?!边@樣,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成就感,增強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問題情境利于開發(fā)思維,增強“深刻性” 思維是理解的基礎,思維能力是發(fā)展智能的核心,而思維往往始于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對眼前能看到的東西是不感興趣的,但對藏在背后的奧妙卻很感興趣?!苯處熆稍诮虒W中創(chuàng)設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關于全球氣候變暖會對人類社會、社會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的結論是:“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qū)將面臨被淹沒的危險?!苯處熆梢怨膭顚W生大膽闡述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氣候變暖一定是壞事嗎?有學生回答:“氣候變暖并不一定就是壞事,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如南極洲冰雪融化,可以生長植物;海水蒸發(fā)加強,海陸間水循環(huán)會更加活躍;俄羅斯可以在氣候寒冷的西伯利亞修建鐵路,開發(fā)礦產資源的難度會相應降低;等等?!贝送?,還有“如果青藏高原位于我國的東南沿海,那么我國的氣候將會變得怎樣?”等類似的問題。問題本身雖然沒有固定的答案,但卻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把學生思維引向縱深,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讓學生進一步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興趣盎然,紛紛開動腦筋思考、討論起來,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知識,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智能的發(fā)展。 四、問題情境融入生活體驗,注重“真實性” 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备咧械乩硇抡n程標準明確指出,應開展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身邊的生活事例來具體認識和理解地理知識。地理知識時空性強,地理事實較枯燥,這就要求教師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加強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了讓學生直觀地發(fā)現地理問題,可以立足教材,面向生活,巧妙地結合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例如,在教學“空氣受熱時,作上升運動”時,讓學生回憶家里燒開水的情形:當水燒開了,揭開鍋蓋會看到什么情況?學生不假思索地說:熱氣騰騰的水汽一直向上冒。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空氣受熱如何運動?學生已經明白,空氣受熱膨脹,密度小,產生上升運動。在教學“空氣遇冷,作下沉運動”時,讓學生回憶家庭窗式空調安裝的位置,思考:為什么窗式空調安裝在靠近天花板的高位置,這說明冷空氣如何運動?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空氣遇冷收縮,密度大,產生下沉運動。由生活體驗可進一步分析得知,地面冷熱不均可引起大氣熱力環(huán)流。通過直觀地呈現地理現象,讓學生真正經歷知識的發(fā)現過程,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有關知識,由淺入深地理解知識,化難為易,更容易理解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原理,增強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五、問題情境角度新穎有趣,具有“趣味性” 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辫b于學生的年齡特點,新穎、奇特而有趣的問題最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學生學習起來也興趣盎然。如在教學“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時,教師創(chuàng)設與水循環(huán)相關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唐代大詩人李白詩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從水循環(huán)的科學觀點來看是錯誤的,為什么?問題一提出,學生感到很愕然,覺得新奇有趣,急欲弄清其中的道理,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思維馬上活躍起來,積極開動腦筋思考。通過思考、分析,結合課本內容進行解答:自然界的水是在不斷循環(huán)轉化的,即通過海陸間水循環(huán),海洋水、大氣水和陸地水在不斷轉化,所以應該是“奔流到海又復回”。這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展現了地理知識的魅力,讓學生享受地理學習帶來的無窮樂趣,逐漸形成對地理課的穩(wěn)定興趣,地理課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通信設備招標代理合同范本
-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與分析咨詢服務合同
- 茶園茶葉質量安全監(jiān)管合作協議
- 誠意金合作開發(fā)房地產項目保證金合同
- 大學易學考試題及答案
- 川慶井控證考試題及答案
- 建筑安全生產法律有哪些
- 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獎懲辦法
- 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范圍及明細表
- 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督管理條例
- 2025年廣東省中考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治(大概念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上冊教學課件(統編版2019)
- 2024年中國甘肅省能源行業(yè)調查報告
- 中國聚丙烯酰胺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中廣核培訓課件
- 百度公司環(huán)境管理制度
- 特殊工時制管理制度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
- 小學STEM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實驗室建設
- 空調維保服務投標方案 (技術方案)
- 2024年廣東省中考地理試卷(含答案逐題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