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倍差倍及和差問題.doc_第1頁
和倍差倍及和差問題.doc_第2頁
和倍差倍及和差問題.doc_第3頁
和倍差倍及和差問題.doc_第4頁
和倍差倍及和差問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奧數(shù):和倍、差倍及和差問題(適合四至六年級學生自學)第一講 和倍問題和倍問題是已知大小兩個數(shù)的和與它們的倍數(shù)關系,求大小兩個數(shù)的應用題。為了幫助我們理解題意,弄清兩種量彼此間的關系,常采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表示兩種量間的這種關系,以便于找到解題的途徑。例1.甲班和乙班共有圖書160本。甲班的圖書本數(shù)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圖書多少本?分析:設乙班的圖書本數(shù)為1倍數(shù),則甲班圖書為3倍數(shù),那么甲班和乙班圖書本數(shù)的和是4倍數(shù)。4倍數(shù)的數(shù)量是160本,可以求出1倍數(shù),即乙班的圖書本數(shù),然后再求甲班的圖書本數(shù)。用下圖表示它們的關系: 解:160(3+1)40(本)乙班 403120(本)或16040120(本)甲班答:甲班有圖書120本,乙班有圖書40本。這道應用題答完了,怎樣驗算呢?可把求出的甲班本數(shù)和乙班本數(shù)相加,看和是不是160本:再把甲班的本數(shù)除以乙班本數(shù),看是不是等于3倍。如果與條件相符,表明這題作對了。注意驗算決不是把原式再算一遍。驗算:120+40160(本) 120403(倍)。例2.甲班有圖書120本,乙班有圖書30本,甲班給乙班多少本,甲班的圖書是乙班圖書的2倍?分析:解這題的關鍵是找出哪個量是變量,哪個量是不變量。從已知條件中得出,不管甲班給乙班多少本書,還是乙班從甲班得到多少本書,甲、乙兩班圖書總和是不變的量。最后要求甲班圖書是乙班圖書的2倍,那么甲、乙兩班圖書總和相當于乙班現(xiàn)有圖書的3倍。依據例1解和倍問題的方法,先求出乙班現(xiàn)有圖書多少本,再與原有圖書本數(shù)相比較,可以求出甲班給乙班多少本書(如上圖所示)。解:(30+120)(2+1)150350(本)乙班現(xiàn)有圖書 503020(本)答:甲班給乙班20本圖書后,甲班圖書是乙班圖書的2倍。驗算:(12020)(30+20)2(倍) (12020)+(30+20)150(本)。例3.光明小學有學生7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分析:把女生人數(shù)看作1倍數(shù),則男生人數(shù)加上40是3倍數(shù),那么全校人數(shù)加上40就是4倍數(shù)(見圖)。解:(760+40)(3+1)200(人)女生 200340560(人)或760200560(人)男生答:男生有560人,女生有200人。驗算:560+200760(人) (560+40)2003(倍)。例4.果園里有桃樹、梨樹、蘋果樹共552棵。桃樹比梨樹的2倍多12棵,蘋果樹比梨樹少20棵,求桃樹、梨樹和蘋果樹各有多少棵?分析:把梨樹看作1倍數(shù),則(桃樹12)是2倍數(shù),(蘋果樹+20)是1倍數(shù)。那么(55212+20)就是(2+1+1)倍數(shù),可以求出1倍數(shù)。(如圖)解:(55212+20)(2+1+1)5604140(棵)梨樹 1402+12292(棵)桃樹 14020120(棵)蘋果樹答:桃樹、梨樹、蘋果樹分別是292棵、140棵和120棵。例5.549是甲、乙、丙、丁4個數(shù)的和。如果甲數(shù)加上2,乙數(shù)減少2,丙數(shù)乘以2,丁數(shù)除以2以后,則4個數(shù)相等。求4個數(shù)各是多少?分析:右圖可以看出,丙數(shù)最小。由于丙數(shù)乘以2和丁數(shù)除以2相等,也就是丙數(shù)的2倍和丁數(shù)的半相等,即丁數(shù)相當于丙數(shù)的4倍。乙減2之后是丙的2倍,甲加上2之后也是丙的2倍。根據這些倍數(shù)關系,可以先求出丙數(shù),再分別求出其他各數(shù)。解:(549+22)(2+2+1+4)549961丙數(shù)(1倍數(shù)) 6122120甲數(shù) 612+2124乙數(shù) 614244丁數(shù)答:甲、乙、丙、丁分別是120、124、61、244。驗算:120+124+61+244549 120+2122 1242122 612122 2442122小結:利用關鍵字“是”和“比”設1倍數(shù)解題什么方便。一般是設“是”或“比”后面的量為1倍數(shù)。如例1中“甲班的圖書本數(shù)是乙班的3倍”,“是”后面的量是乙班的圖書本數(shù),因些設乙班的圖書本數(shù)為1倍數(shù);例2中“甲班的圖書是乙班圖書的2倍”,設乙班圖書本數(shù)為1倍數(shù);例3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比”后面的量是女生人數(shù),因些設女生人數(shù)為1倍數(shù);例4中“桃樹比梨樹的2倍多12棵”,設梨樹為1倍數(shù)。后面將會學到的差倍問題也是利用關鍵字“是”和“比”設1倍數(shù)。和倍問題習題1. 小明和小強共有圖書120本,小強的圖書本數(shù)是小明的2倍,他們兩人各有圖書多少本?2. 果園里一共種340棵桃樹和杏樹,其中桃樹的棵數(shù)比杏樹的3倍多20棵,兩種樹各種了多少棵?3. 一個長方形,周長是30厘米,長是寬的2倍,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4. 甲水池有水2600立方米,乙水池有水1200立方米,如果甲水池里的水以每分鐘23立方米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少分鐘后,乙水池中的水是甲水池的4倍?5. 甲桶里有油470千克,乙桶里有油190千克,甲桶的油倒入乙桶多少千克,才能使甲桶油是乙桶油的2倍?6. 有3條繩子,共長95米,第一條比第二條長7米,第二條比第三條長8米,問3條繩子各長多少米?和倍問題習題解答1. 小明的本數(shù):120(2+1)40(本)。小強的本數(shù):20280(本)2. 杏樹:(34020)(3+1)80(棵)。桃樹:803+20260(棵)。3. 寬:(302)(2+1)5(厘米)。長:5210(厘米)。面積:10550(平方厘米)4. 乙兩水池共有水:2600+12003800(立方米)。甲水池剩下的水:3800(4+1)760(立方米)。甲水池流入乙水池中的水:26007601840(立方米)。經過的時間(分鐘):18402380(分鐘)5. 乙兩桶油總重量:470+190660(千克)。當甲桶油是乙桶油2倍時,乙桶油是:660(2+1)220(千克)。由甲桶倒入乙桶中的油:22019030(千克)。6. 變化后的繩子總長:957+896(米)。第二條繩子長:96(1+1+1)32(米)。第一條繩長:32+739(米)。第三條繩子長:32824(米)。第二講 差倍問題前面講了應用線段圖分析“和倍”應用題,這種方法使分析問題具體、形象,使我們能比較順利地解答些類應用題。下面我們再來研究與“和倍”問題有相似之處的“差倍”應用題?!安畋秵栴}”就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差和它們的倍數(shù)關系,求這兩個數(shù)。差倍問題的解題思路與和倍問題一樣,先要在題目中找到1倍數(shù),再畫圖確定解題方法。被除數(shù)的數(shù)量和除數(shù)的倍數(shù)關系要相對應,相除后得到的結果是一倍數(shù),然后求出另一個數(shù),最后答題和驗算。例1.甲班的圖書本數(shù)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圖書本數(shù)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圖書多少本?分析:如右圖:把乙班的圖書本數(shù)看作1倍數(shù),則甲班的圖書本數(shù)是3倍數(shù),那么甲班的圖書本數(shù)比乙班多2倍數(shù)。又知“甲班的圖書比乙班多80本”,即2倍數(shù)與80本相對應,可以理解為2倍數(shù)是80,這樣可以算出1倍數(shù)是多少本。最后就可以求出甲、乙班各有圖書多少本。解:80(31)40(本)乙班 403120(本)或40+80120(本)甲班答:甲班有圖書120本,乙班有圖書40本。驗算:1204080(本) 120403(倍)例2.菜站運來的白菜是蘿卜的3倍,賣出白菜1800千克,蘿卜300千克,剩下的兩種蔬菜的重量相等,菜站運來的白菜和蘿卜各是多少千克?分析:這樣想:根據“菜站運來的白菜是蘿卜的3倍”應把運來的蘿卜的重量看作1倍數(shù);“賣出白菜1800千克,蘿卜300千克后,剩下兩種蔬菜的重量正好相等”,說明運來的白菜比蘿卜千克)。從右圖中清楚地看到這個重量相當于蘿卜重量的312(倍),這樣就可以先求出運來的蘿卜是多少千克,再求運來的白菜是多少千克。解:(1800300)(31)750(千克)蘿卜 75032250(千克)白菜答:菜站運來白菜2250千克,蘿卜750千克。驗算:22501800450(千克)(白菜剩下部分) 750300450(千克)(蘿卜剩下部分)例3.有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截去12米,第二根接上14米,這時第二根長度是第一根長的3倍,兩根繩子原來各長多少米?分析:如圖所示,兩根繩子原來的長度一樣長,但是從第一根截去12米,第二根繩子又接上14米后,第二根的長度是第一根的3倍。應該把變化后的第一根長度看作1倍數(shù),而12+1426(米),正好是2倍數(shù)。所以,當從第一根截去12米后剩下的長度可以求出來了,那么第一根、第二根原有長度也就可以求出來了。解:(12+14)(31)13(米)(1倍數(shù),即第一根截去12米剩下的長度) 13+1225(米)(兩根繩子原來的長度)答:兩根繩子原來各長25米。自己進行驗算,看答案是否正確。另外還可以想想,有無其他方法求兩根繩子原來各有多長。小結:解答這類題的關鍵是要找出兩個數(shù)量的差與兩個數(shù)量的倍數(shù)的差的對應關系。用除法求出1倍數(shù),再求其它數(shù)量。解題規(guī)律:差倍數(shù)的差1倍數(shù)例4.三(1)班與三(2)班原有圖書數(shù)一樣多。后來,三(1)班又買來新書74本,三(2)本從本班原書中拿出96本送給一年級小同學,這時,三(1)班圖書是三(2)班的3倍,求兩班原有圖書各多少本?分析:如圖所示:兩個班原有圖書一樣多。后來三(1)班又買新書74本,即增加了74本;三(2)班從本班原有圖書中取出96本送給一年級同學,則圖書減少了96本。結果是一個班增加,另一個班減少,這樣兩個班圖書就相差96+74170(本),也就是三(1)班比三(2)班多了170本。又知三(1)班現(xiàn)有圖書是三(2)班現(xiàn)有圖書的3倍,把三(2)班現(xiàn)有圖書看作1倍數(shù),則三(1)班現(xiàn)有圖書是3倍數(shù),相差312倍數(shù),2倍數(shù)對應170本,從而可以求得一倍數(shù)。隨之原有圖書也可以求出來了。解:74+96(31) 1702 85(本)(1倍數(shù))85+96181(本)答:兩班原來各有圖書181本。例5.兩塊同樣長的花布,第一塊賣出31米,第二塊賣出19米后,第二塊是第一塊的4倍,求每塊花布原有多少米?分析:如圖所示:已知兩塊花布同樣長,由于第一塊賣出的多,第二塊賣出的少,因此第一塊剩下的少,第二塊剩下的多。所剩下的布第二塊比第一塊多311912(米)。又知第二塊所剩下的布是第一塊的4倍,那么第二塊比第一塊多出的12米正好相當于所剩布的(41)倍,這樣,第一塊所剩布的長度即可求出。解:(3119)(41)1234(米)(1倍數(shù),即第一塊剩下的) 4+3135(米)答:每塊花布原有35米。差倍問題習題1. 一只大象的體重比一頭牛重4500千克,又知大象的重量是一頭牛的10倍,一只大象和一頭牛的重量各是多少千克?2. 果園里的桃樹比杏樹多90棵,桃樹的棵數(shù)是杏樹的3倍,桃樹和杏樹各有多少棵?3. 有兩塊布,第一塊長74米,第二塊長50米,兩塊布各剪去同樣長的一塊布后,剩下的第一塊米數(shù)是第二塊的3倍,問每塊布各剪去多少米?4. 甲、乙兩校教師的人數(shù)相等,由于工作需要,從甲校調30人到乙校去,這時乙校教師人數(shù)正好是甲校教師人數(shù)的3倍,求甲、乙兩校原有教師各多少人?5. 兩筐重量相同的蘋果,從甲筐蘋果取出7千克,乙筐加入19千克,這時乙筐是甲筐蘋果的3倍,問兩筐原有蘋果多少千克?6. 甲、乙兩個數(shù),如果甲數(shù)加上320就等于乙數(shù)了。如果乙數(shù)加上460就等于甲數(shù)的3倍,兩個數(shù)各是多少?7. 有兩塊同樣長的布,第一塊賣出25米,第二塊賣出14米,剩下的布第二塊是第一塊的2倍,求每塊布原有多少米?差倍問題習題解答1. 一頭牛重量是:4500(101)500(千克)。一只大象重量:500105000(千克)。2. 杏樹棵樹:90(31)45(棵)。桃樹棵數(shù):453135(棵)3. 把第二塊布剩下的米數(shù)看作1倍數(shù):(7450)(31)12(米)。剪去的米數(shù):501238(米)4. 把甲校調走30人后的甲校人數(shù)看作1倍數(shù):(302)(31)30(人)。甲、乙兩校原有教師各30+3060(人)。5. 甲筐重量:(19+7)(31)13(千克)。乙筐重量:13339(千克)。原有重量:13+720(千克)6. 甲數(shù):(320+460)2390。乙數(shù):390+320710。7. (2514)(21)+25111+2511+2536(米)。第三講 和差問題和差問題是已知大小兩個數(shù)的和與兩個數(shù)的差,求大小兩個數(shù)各是多少的應用題。為了解答這種問題,首先要弄清兩個數(shù)相差多少的不同敘述方式。有些題目明確給了兩個數(shù)的差,而有些應用題把兩個數(shù)的差“暗藏”起來,我們管暗藏的差叫“暗差”。例:“把姐姐的鉛筆拿出3支后,姐姐、弟弟的鉛筆支數(shù)就同樣多?!边@說明姐姐的鉛筆比弟弟多3支,也說明姐姐和弟弟鉛筆相差3支。再例:“把姐姐的鉛筆給弟弟3支后,兩人鉛筆支數(shù)就同樣多?!比绻J為姐姐的鉛筆比弟弟多3支(差是3),那就錯了。實際上姐姐比弟弟多2個3支。姐姐給弟弟3支后,自己留下3支,再加上他們原有的鉛筆數(shù),他們的鉛筆支數(shù)才可能一樣多。這里326支,就是暗差?!鞍呀憬愕你U筆給弟弟3支后還比弟弟多1支”,這說明姐姐的鉛筆支數(shù)比弟弟多32+17(支)。例1.已知甲數(shù)比乙數(shù)大8,甲數(shù)和乙數(shù)的和是98,求甲、乙兩個數(shù)各是多少?分析:如圖所示:假設甲數(shù)為1倍數(shù),則(乙數(shù)+8)也是1倍數(shù),兩數(shù)的和98加上8就是2倍數(shù),從而可以求出一倍數(shù),即甲數(shù)。也可以假設乙數(shù)為1倍數(shù),則(甲數(shù)8)是1倍數(shù),兩數(shù)的和98減去8是2倍數(shù),也可以求出1倍數(shù),即乙數(shù)。記住以下兩個公式很有用:大數(shù)(兩數(shù)的和+兩數(shù)的差)2小數(shù)(兩數(shù)的和兩數(shù)的差)2解:(98+8)2116253甲數(shù)(988)290245乙數(shù)答:甲數(shù)是53,乙數(shù)是45。例2.今年小強7歲,爸爸35歲,當兩人年齡和是58歲時,兩人年齡各多少歲?分析:如圖,題中沒有給出小強和爸爸年齡之差,但是已知兩人今年的年齡,那么今年兩人的年齡差是35728(歲)。不論過多少年,兩人的年齡差是保持不變的。所以,當兩人年齡和為58歲時他們年齡差仍是28歲。根據例1的和差公式直接求出。解:35728(歲)(差) (58+28)2 862 43(歲)爸爸(把爸爸年齡看作1倍數(shù)) (5828)215(歲)或584315(歲)小強答:當兩人年齡和是58歲時,爸爸43歲,小強15歲。例3.小明期末考試時語文和數(shù)學的平均分數(shù)是94分,數(shù)學比語文多8分,問語文和數(shù)學各得了幾分?分析:解和差問題的關健就是求得和與差,這道題中數(shù)學與語文成績之差是8分,但是數(shù)學和語文成績之和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墒?,條件中給出了兩科的平均成績是94分,這就可以求得這兩科的總成績。解:942188(分)(和)(188+8)2196298(分)數(shù)學(把數(shù)學成績看作1倍數(shù))(1888)2180290(分)語文(把語文成績看作1倍數(shù))答:小明期末考試語文得90分,數(shù)學得98分。例4.甲、乙兩校共有學生864人,為了照顧學生就近入學,從甲校調入乙校32名同學,這樣甲校學生還比乙校多48人,問甲、乙兩校原來各有學生多少人?分析:如圖所示:這樣想:甲、乙兩校學生人數(shù)的和是864人,根據由甲校調入乙校32人,這樣甲校比乙校還多48人可以知道,甲校比乙校多322+48112(人)。112是兩校人數(shù)差。解:322+48112(人)(差) (864112)2376(人)乙校 864376488(人)甲校答:甲校原有學生488人,乙校原有學生376人。和差問題習題1. 果園里有桃樹和梨樹共150棵,桃樹比梨樹多20棵,兩種果樹各有多少棵?2. 甲、乙兩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兩桶油重量相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