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論柳永的豪放詞_第1頁
(論文)論柳永的豪放詞_第2頁
(論文)論柳永的豪放詞_第3頁
(論文)論柳永的豪放詞_第4頁
(論文)論柳永的豪放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 0 0 5 年第9 期 ( 總第1 2 3 期) 廣西社會科學 G U A N G X I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N O 9 2 0 0 5 ( C u m u l a t i v e l y ,N O 1 2 3 ) 論柳永的豪放訶 傅毓民 ( 咸陽師范學院中文系,陜西咸陽7 1 2 0 0 0 ) 摘要 柳永是宋詞的重要作家,盡管人們向來一直以婉約詞人目之,實則其有不少豪放之作。研究和評價柳永的這類 作品,既能全面而準確地把握柳永其人,也可以并清豪放詞的淵源和演進軌跡。 關鍵詞 柳永豪放詞先驅(qū)者 中圖分類號 1 2 0 7 2 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0 0 4 6 9 1 7 ( 2 0 0 5 ) 0 9 0 1 3 5 0 3 在中國詞史上,第一個打破傳統(tǒng)觀念,使詞在內(nèi)容與風格 方面大大為之拓展的,是北宋中期的作家蘇軾。蘇軾以天縱之 姿,挾鐵板銅琶闖入詞壇,仰首高歌大江東去,“指出向上一路, 新天下耳目”- l ,被人目為豪放詞人,且與追慕他的作家一并被 稱作豪放詞派。蘇詞之所以為豪放詞,固然有其性情和藝術趣 尚等方面的原因,但與前輩作家對他的啟迪、影響也有很大關 系。換言之,就是曾經(jīng)有人作為先驅(qū)者為其“導夫先路”。筆者 以為,為蘇軾“導夫先路”的就是北宋前期的詞人柳永。 柳永雖是一位很有才氣的詞人,但因一生蹭蹬不偶,并未 引起舊時史學家們的重視,不但一生行事湮沒無聞,就連生卒 年也不為人所知。而值得慶幸的是,經(jīng)過近人的一番考索,這 個問題得以解決。夏承燾先生考訂他約生于太宗雍熙四年 ( 9 8 7 ) ,卒于仁宗皇桔二年( 1 0 5 3 ) ;唐圭璋先生認為他大約生于 雍熙二年( 9 8 5 ) ,卒年與夏說相同。由此看來,柳永生于1 0 世紀 8 0 年代中期是可以肯定的。北宋早期有名的詞人,范仲淹生于 太宗端拱二年( 9 8 9 ) ,張先生于太宗淳化元年( 9 9 0 ) ,晏殊生于淳 化二年( 9 9 1 ) ,歐陽修生于真宗景德四年( 1 0 0 7 ) ,顯然,他們均和 柳永大抵同時而略晚一些。 既然柳永生年較范、張、晏、歐諸人為早,依理而言,其文 學生涯也應早于四人。況且柳永出身于仕宦之家,從小就受 到優(yōu)渥的文化教養(yǎng)。從他對音律的熟悉程度來看,其青少年 時代就開始制曲填詞應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可以斷言,柳永 詞的創(chuàng)作,只能在范、張諸人之前,而絕不會晚于他們。為了 更為明晰,這里再引李清照論詞: 始有屯田柳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 于世,雖協(xié)音律而詞語塵下。又有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 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 至晏元 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于 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xié)音律者。 李清照上距柳永諸人不過三十幾年,其關于柳、張、晏、歐 諸家詞作先后的敘述應該是可信的。正因為如此,在考慮給 蘇軾以影響的詞人時,令人最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柳永。 要說明這一問題,須得先對豪放詞的涵義作一界定。 “豪”是豪爽,豪邁;“放”指放達,放曠。合起來,就是意氣豪 邁,不受拘束。但在詞學界,豪放一詞的概念卻遠遠比這寬 泛。大凡內(nèi)容不涉閨情春怨,雪月風花,而是感時傷事,懷古 詠史,刻摹山水圖貌,抒寫身世友情,風格上或沉雄,或悲壯, 或飄逸,或奔放,語言不事雕琢藻繪,不受聲律束縛的,都被稱 為豪放詞。正因為長期以來前人執(zhí)此以為圭臬,王國維才有 “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陽 花,始與東風容易別,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L 2J 的評論。 下面就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柳永的詞。 用詞懷古,北宋中期以后逐漸盛行于世。然柳永卻有不 少懷古之作。他的懷古詞有雙聲子、西施、瑞鷓鴣等若 干首。舉雙聲子為例: 晚天蕭索,斷蓬蹤跡,乘興蘭棹東游。三吳風景,姑蘇臺 榭,牢落暮靄初收。夫差舊國,香徑?jīng)]、徒有荒丘。繁華處,悄 無睹,惟聞麋鹿呦呦。想當年,空運籌決戰(zhàn),圖王取霸無 休。江山如畫,云濤煙浪,翻輸范蠡扁州。驗前經(jīng)舊史,嗟漫 載,當日風流。斜陽暮草茫茫,盡成千古遺愁。 這是柳永游覽蘇臺有感而作。沉郁蒼涼,感慨萬端,寄意 遙深。詞以登覽所見發(fā)端,描繪了春秋時期曾經(jīng)稱霸東南,爭 雄中原的吳國,而今都城荒涼、蕭條的景象;接著追想當年吳 王圖王取霸的戰(zhàn)爭,惋惜吳國的滅亡;最后以憑吊遺跡,借景 抒懷作結。任何懷古之作都不會僅僅落腳于懷古,而是作家 表述對現(xiàn)實看法的一種手段。北宋是一個懦弱的王朝,遼與 西夏都是其勁敵。面對西、北邊陲的強大威脅,宋王朝不但不 思奮發(fā),反而從上到下醉生夢死,歌舞升平??梢?,詞人援引 收稿日期 2 0 0 5 0 5 2 0 作者簡介 傅毓民( 1 9 4 7 一) ,男,陜西戶縣人,成陽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1 3 5 萬方數(shù)據(jù) 傅毓民論柳永的豪放詞 吳國滅亡的教訓,發(fā)出“斜陽暮草茫茫,盡成千古遺愁”的慨嘆 不為無因。世人多以“無行”目柳永,未免太不公允。比起蘇 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的氣魄當然不夠浩大。究其 原因,蘇軾要借著懷古抒發(fā)自己的襟抱,這首詞卻旨在表述個 人對某些政治問題的看法。所以,蘇詞顯得奔放,柳詞顯得壓 抑;蘇詞浪漫,柳詞冷靜;蘇詞在于表達理想,柳詞卻更多地關 注現(xiàn)實。不管怎么說,這首詞總是沖破了以柔媚之語寫輕艷 之情的婉約詞的規(guī)范,寄寓了感時傷事的意旨。如果依照傳 統(tǒng)觀點,把詞分為婉約、豪放兩類,那么,這首詞無疑就屬于后 一類。 在宋代的詞人中,柳永的仕途命運可以說是最為不幸的 一個。宋王朝自立國之日起,為了消弭文人的失望與不滿,一 直廣開仕進之路,大量錄取士子,文人們多能比較順利地躋上 仕途。柳永卻沒有交上這樣的好運,他在科場上連連失利。 為了獲取功名,他曾經(jīng)四處奔走,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了大半 生。漂泊不定的凄涼和飽經(jīng)憂患的苦痛時時棖觸著他,陰郁、 感傷就成為其詞的主調(diào)。盡管區(qū)區(qū)奔走,但卻仍無緣與功名 親近。這種境遇,使他壓抑,使他悲傷,更使他憤激。鶴沖 天中那種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正是這種憤激心情的曲折表露: “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 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 衣卿相?!薄扒翼ベ思t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 名,換了淺斟低唱?!惫首骺穹胚_觀,依舊不能掩飾滿肚皮的牢 騷。懷才不遇的思想是不難觸摸得到的。詞中強調(diào)才子詞人 的地位以自我解嘲和安慰,恰恰是遭受挫折后郁怒心理的一 種折射。悲涼失望已極,偏以狂傲出之,這正是豪放詞的本 色。 功名無望之時,他也曾渴望歸隱田園: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 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將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 程,傷漂泊。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 灘畔,鷺飛魚躍。宦游區(qū)區(qū)成底事? 平生況有林泉約。歸去 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滿江紅 從這首詞中不難看出,柳永對終年辛勤奔走是非常厭倦 的,所以,對著美麗如畫的富春江景色,想到東漢高士嚴光,自 然會產(chǎn)生退隱田園的思想。這首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擯棄 了常見的游子思婦主題,盡管略帶感傷,但飄逸和激昂終究成 為主調(diào)。這種情調(diào),只有在后來的蘇、辛等人的詞作中才有所 展露,而在傳統(tǒng)的婉約詞中卻是絕難感受得到的。 歸田不能,進取不得,也不甘心長此在痛苦之中徘徊,于 是,他就極力在精神上尋求解脫,而能使他暫時忘卻痛苦的, 莫過于及時行樂: 殘蟬聲漸絕,傍碧砌修梧,敗葉微脫。風露凄清,正是登 高時節(jié)。東籬霜乍結。綻金蕊,嫩香堪折。恁宴處,落帽風 流,未饒前哲。把酒與君說。恁好景佳辰,怎忍虛設。體 1 3 6 效牛山,空對江天凝咽。塵勞無暫歇,遇良會,臘偷歡悅。歌 未闋,杯興方濃,莫便中輟。 應天長 西風吹帽,東籬攜酒,共結歡游。淺酌低吟,坐中盡是飲 家流。對殘暉,登,I 盞休嘆;賞令節(jié),酩酊方酬。且相留,眼前尤 物,舉盞忘憂。 玉蝴蝶 與滿江紅相比,這兩首詞情調(diào)更高昂,胸懷更開朗,豪 放色彩更濃郁。詞人認為他們這次重陽聚飲,并不遜色于當 年桓溫龍山雅集。他勸告朋友們不要像齊景公那樣,在牛山 頂上慨嘆人生短促而痛哭流涕,而應痛飲狂歌,以不辜負良辰 美景。鼓吹及時行樂,以抵抗痛苦的折磨,不過是一種消極的 無奈的辦法,這樣的精神鴉片只能使人在一時的麻醉中忘卻 痛苦,但無法徹底得到解脫。同曹操、蘇軾一樣,作為封建社 會知識分子的柳永,只能選擇這樣一條路徑。 可能由于多次碰壁,使柳永對現(xiàn)實有了較為清醒的認識, 仕進的熱望有時顯得非常淡薄,出世的思想?yún)s時時閃現(xiàn): 驅(qū)驅(qū)行役,苒苒光陰,蠅頭利祿,蝸角虛名,畢竟成何事, 漫相高。拋卻云泉,狎玩塵土,壯節(jié)等閑消。幸有五湖煙浪, 一船風月,會須歸老漁樵。 風歸云 此際爭可便恁,奔名競利去。九衢塵里,衣冠冒炎暑?;?首江鄉(xiāng),月觀風亭,水邊石上,幸有散發(fā)披襟處。 過澗歇 一向為己為人孜孜以求之的功名利祿,在這時的柳永心 中變得那么菲薄,那么微不足道。他感到追名逐利,不但沒有 任何用處,反而妨害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損傷了自己高尚的節(jié) 操,他表示要駕一葉扁舟,離開喧囂污淖,做一個“散發(fā)披襟” 的隱者。與其說這是詞人的自我解嘲,毋寧看作是其對過去 行為的一種檢討。從這些詞中我們不難看到詞人性格上曠 達、開朗的一面。 上列諸詞已經(jīng)完全脫離了“詞為艷科”的窠臼,風格或超 逸,或曠放,毫無輕浮與柔媚。這樣的作品,無論是內(nèi)容與形 式,還是傳達出來的感情,都不是婉約詞風所能牢籠的。這是 婉約詞人的自贖,也是詞壇上一次小小的變革。在樂章集 中,盡管這些詞為數(shù)不多,但是在婉約詞統(tǒng)治詞苑的肅殺氣氛 中,這些別具一格的詞作卻像草木突努而出的芽蘗,傳遞著春 天的消息,預示著豪放詞萬紫千紅季節(jié)的到來。 柳永這一部分具有豪放色彩的詞,開了豪放派先河,而他 在婉約詞里壯闊景物的描寫,也對后來豪放詞的產(chǎn)生起了很 大的推動作用。 詞自晚唐以來,專以描寫艷情為務,因此,便一直被關鎖 在閑庭曲院,繡戶珠簾之內(nèi),它所反映的環(huán)境,也不外乎芙蓉 帳、茜紗窗、雕欄玉砌和月臺花榭。偶爾也有例外,如溫庭筠 “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李后主“一江春水向東流”之類, 萬方數(shù)據(jù) 廣西社會科學2 0 0 5 9 中國文學 但畢竟是出于想象和比喻,還沒有構成一個完整的博大境界。 只有到了柳永,情形才大不一樣,在他的筆下,有“高柳亂蟬 嘶”的“長安古道”( 少年游) ,有傍“斷橋幽境”的“隱隱漁村” ( 訴衷情近) ,也有“焰杏燒林,緗桃繡野”的都城郊區(qū)( 木蘭 花慢) ,甚至“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望海 潮) 的錢塘江也進入了他的畫面。柳永善于描繪秋景,趙令 疇侯鯖錄中記載蘇東坡的話說:“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如八聲甘州云: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于詩 句不減唐人高處。”【3J 其實,在柳永的筆下,還有描寫得更雄壯 的景色: 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應同。漁 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楚天闊浪浸斜陽,千里溶溶。 雪梅香 遠岸收殘雨,雨殘稍覺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 鷗鷺。望幾點漁村,掩映蒹葭浦。 安公子 登孤壘荒涼,危亭曠望,靜臨煙渚。對雌虹措雨,雄風拂 檻,微收煩暑。 竹馬子 驟雨新霽,蕩原野,清如洗。斷霞散彩,殘陽倒影,天外云 峰,數(shù)朵相倚。 玉山枕 詞人雖然是用這些景物來襯托宦游的凄涼況味,或者點 染離情別苦,但卻把讀者帶進了壯美、開闊的境界,讓讀者在 欣賞這些壯觀景象中增加了幾分雄豪之感。這樣的環(huán)境描 寫,不要說在以前的詞中見所未見,就是雜置于蘇辛詞中,也 能稱得上佳品。 古人論詩詞,多愛講意境。所謂意境,就是人與自然,我 與物,情與景的統(tǒng)一。也就是說,客觀景物和主觀感情渾然一 體的意象,便是意境。人們喜歡借物寓志,往往會觸景生情, 可見,志寓于物,情生于景,景是情產(chǎn)生的基礎,是意境、內(nèi)容 和所要表達的感情的重要組成部分。王夫之說:“不能作景 語,又何能作情語耶? 古人絕唱多景語而情寓其中 矣?!薄?J 這足見寫景在文學作品中的巨大作用。 柳永和花間詞人以及晏殊都喜歡選擇相思、離別的主題, 但是他們的作品給人的感覺卻大不一樣,前者沉,后者浮,前 者較粗獷,后者很纖細,前者悲中透壯,后者纏綿悱惻,這是由 于背景不同所致。 柳永以奔放之筆涂抹壯闊之景,給后來的豪放派以很大 的啟示當是毋庸置疑的。這就是豪放詞的前奏,是自婉約通 向豪放的一座不可缺少的橋梁。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碧雞漫志 z 中國戲劇出版 社,1 9 8 0 2 王國維人間詞話 z 人民文學出版社,1 9 8 2 3 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 z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4 王夫之重齋詩話箋注 z 人民文學出版社,1 9 8 1 責任編輯:梁軍濤 校對:梁軍濤陳麗琴鄧雙霜 ( 上接第1 3 4 頁) 資料。學習、研究、欣賞民歌,只有把民歌與 民俗結合起來,把握二者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能獲得對民歌的深層 理解和感悟。正如民謠學專家郗惠民所說:“探索與把握民歌 的規(guī)律,必須及時研究與之相關的種種民俗事象?!标儽泵窀?的精要之處既在于描述陜北人的精神內(nèi)涵和文化特征,更在 于它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認識到這一點,對于挖 掘陜北民歌的藝術潛力,弘揚博大精深的陜北文化具有重要 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克文陜北民歌藝術初探 M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 社1 9 8 5 2 韓世琦陜北民歌說略 M 延安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 1 9 8 6 3 張敏陜北民歌中的民俗文化 J 西安教育學院學 報,2 0 0 2 ,( 2 ) 4 辛雪峰陜北民歌中的文化事象考察 J 西安音樂學 院學報,2 0 0 3 ,( 1 ) 5 惠雁冰無力的出走:歷史上陜北民歌的精神主題 J ,廣西社會科學,2 0 0 3 ,( 2 ) 6 袁占釗,姚正寬古樸的陜北民俗文化 J 延安教育 學院學報,2 0 0 1 ,( 2 ) 6 丹納藝術哲學 M 安徽文藝出版社,1 9 9 1 7 呂叔湘南北朝人名與佛教 J 中國語文,1 9 8 8 ,( 4 ) 8 楊蕤試述陜北文化的形成 J 華夏文化,1 9 9 8 ,( 2 ) 9 郗惠民西北民族歌謠學 M 民族出版社,2 0 0 1 1 0 賈儒語言是民俗的一面鏡子 J 青海民族學院學 報,1 9 9 4 ,( 2 ) 1 1 張泊本色榆林 M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 0 0 3 責任編輯:梁軍濤 校對:梁軍濤陳麗琴鄧雙霜】 1 3 7 萬方數(shù)據(jù) 論柳永的豪放詞論柳永的豪放詞 作者:傅毓民 作者單位:咸陽師范學院中文系,陜西,咸陽,712000 刊名: 廣西社會科學 英文刊名:GU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9) 引用次數(shù):0次 參考文獻(4條)參考文獻(4條) 1.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碧雞漫志 1980 2.王國維 人間詞話 1982 3.龍榆生 唐宋名家詞選 1980 4.王夫之 薑齋詩話箋注 1981 相似文獻(10條)相似文獻(10條) 1.期刊論文 張愛良 溫婉背后的豪情試論柳永的豪放詞 -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31(3) 詞以婉約為宗,柳永是繼后的又一位婉約詞人,雖然其作品以婉約詞著稱,卻有不少詞帶有豪放色彩.柳詞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嶄新的藝術 形式和接近生活的內(nèi)容在宋詞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繼往開來的作用.他那婉約中的豪放之作有對社會歷史和人生發(fā)出的感嘆,也有對開闊壯觀、興象高遠 的景色的描寫,更有對宦游生活的厭倦情緒,這些都是氣象恢弘之作.這一批氣勢闊大、思想深沉、頗具陽剛之美的詞作,可以說是開了豪放詞的先河. 2.期刊論文 周云龍 柳永宋代豪放詞的奠基人 -中國韻文學刊2002,2(1) 柳永對于婉約詞的貢獻,人們多所稱道。其于豪放詞的創(chuàng)制,則往往為學人所忽略。其實,柳氏不但曾以其豪放之質(zhì)創(chuàng)作過豪放之詞,而且在詞體 、詞境、詞風諸多方面都對宋代豪放詞的興盛發(fā)揮過奠基作用。 3.期刊論文 寧夏江 柳永詞的“本色“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22(5) 盡管許多詞論把李清照之詞尊為婉約之宗,但從詞的特性、發(fā)展歷史以及本色詞與變體詞的對照來看,柳永之詞比李清照之詞更能代表詞的本色.“詩 化詞“、“豪放詞“并不就是變體詞,“婉約詞“也并不就是本色詞. 4.學位論文 董艷梅 柳永慢詞居多現(xiàn)象解析及其慢詞作品研究 2009 柳永是宋代最杰出的詞人之一,也是宋詞的開拓者之一。同時期詞人,晏殊詞以承前為主,張先詞略顯變化,至柳詞則大變。他是宋詞史上第一個 畢生致力于慢詞創(chuàng)作的詞人。詞發(fā)展到柳永,樂工歌女之曲與詩客文人之詞,音樂的諧美與文辭的流暢,真正得到融合,也充分顯示出詞有別于詩的獨 特個性。柳永詞大量慢詞長調(diào)的創(chuàng)制成為詞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使宋詞呈現(xiàn)出新的風貌,其本人也成為宋詞昌盛的奠基者。柳永的詞不但為同時代人所 矚目,受到世人的崇拜與追捧,即使是對柳永屢有鄙夷的士大夫階層,在進行歌詞創(chuàng)作時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他的影響。柳永之后的宋代杰出詞人如秦 觀、賀鑄、以及名震一時的周邦彥,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等詞人,無論在作詞手法或藝術風格無一避免都與柳永有繼承淵源。 本文以柳永樂章集慢詞居多現(xiàn)象為契點,分析研究在樂章集中出現(xiàn)數(shù)量龐大的慢詞的原因。目前只有一些詞史著作提到過慢詞蔚然大盛的 外在原因,但是對詞人個體的原因也就是內(nèi)因的研究是不夠的。因此,將這個論題進行再深入全面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從柳永慢詞居多這種現(xiàn)象入手 ,去深入思考樂章集中的慢詞作品為何能在時代潮流中一枝獨秀,從外因至內(nèi)因分別進行闡述,試圖給此獨特的文學現(xiàn)象一個滿意的解釋。同時 ,也肯定了柳永對慢詞發(fā)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對確定柳永及其詞作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提供一些確實的支撐并希望能促進對柳永慢詞的文化內(nèi)涵和詞 史意義更深入的研究。 論文主體由三章組成。 第一章對樂章集慢詞作品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為兩節(jié),第一節(jié)簡介詞體的分類,界定文中所講的慢詞等于長調(diào)。第二節(jié),通過摘取全宋詞中柳永 、晏殊、張先、歐陽修四位詞人作品中長調(diào)數(shù)量的比例,引出中心問題:柳永慢詞數(shù)量遠超于同時代詞人。 第二章分析柳永慢詞居多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分別通過外因和內(nèi)因兩大部分闡釋:客觀原因從時代風氣、社會經(jīng)濟、詞體發(fā)展三方面論述;主觀原因 則從柳永生存需要、杰出音樂才能、對賦體的繼承三方面論述。其中重點論述柳永個人杰出的藝術天賦及遭遇的現(xiàn)實需求是促成他創(chuàng)作眾多慢詞的直接 原因,最后,得出結論:柳永慢詞居多現(xiàn)象實際是柳永個體獨特性在詞體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必然。 第三章就柳永慢詞作品的內(nèi)容進行分類,劃分出戀妓詞、羈旅詞、都市節(jié)日詞三種類型。并重點對并對行羈詞、都市節(jié)日詞進行文本分析,指出柳 永慢詞的成就和影響。 5.期刊論文 王煥云.WANG Huan-yun 馬鳴風蕭蕭微風燕子斜淺論宋詞的陽剛美與陰柔美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 報2006,23(5) 宋詞有兩大流派,一是婉約詞,一是豪放詞.北宋前期基本上都承襲了晚唐五代詞風.詞至柳永而一變,在內(nèi)容上常寫羈旅行役,男女戀情,辭藻多彩,音 律諧婉,風格清婉絢麗,給人以柔性的美.詞至蘇軾而再變,一掃晚唐以來浮靡溫柔的詞風.凡身世友情、懷古感舊、傷時嘆世、詠史說理、山水田園等內(nèi)容 ,均可入詞,從而沖破了“詩莊詞媚“的傳統(tǒng)界限,給人以陽剛之美.本文以柳永的和蘇軾的為例談談宋詞的陰柔和 陽剛美. 6.期刊論文 王輝斌.WANG Hui-bin 蘇軾“艷科詞“一瞥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21(7) 以批評柳永詞為“柳七郎風味“而著稱的蘇軾,其實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艷科詞“.以對女性的描寫為視點,蘇軾的“艷科詞“大致可分為“侍兒詞“、“妻妾詞 “、“歌妓詞“等諸種類型,且在藝術上不乏與“花間詞“相類者.導致蘇軾創(chuàng)作“艷科詞“的主客觀原因,既與豪放詞在北宋不受歡迎、“柳七郎風味“大暢其行 的社會背景相關,又與蘇軾對其詞學審美認識的調(diào)整與改變關系密切. 7.學位論文 蔡相宗 蘇軾詞風格研究 2008 本文對蘇軾詞風格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界定了蘇軾的豪放詞、婉約詞、謔浪詞和農(nóng)事詞等風格。分析了蘇軾詞以曠達超脫為特色的多樣性統(tǒng)一 的特征。 第一部分談蘇軾的豪放詞。界定豪放的含義為詞內(nèi)容的曠達超脫和詞形式的氣象恢弘。分析了蘇軾豪放詞的特點:首先是氣象恢弘。豪放詞風入境 的意象給人一種“大”的感覺,空間上可視接萬里,時間上可思游千載;其次是曠達超脫。蘇軾詞中數(shù)量較多、最能代表作者思想個性,且能滲透到各 種題材和風格的,是曠達超脫詞;三是豪放中隱現(xiàn)怨憤。即前人所說,詞至東坡“寄慨無端,別有天地”,“正如天風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 ”。 第二部分談蘇軾詞風格的多樣性。主要分析了蘇軾的婉約詞、謔浪詞和農(nóng)事詞。 對“婉約”進行了界定,將形式上陰柔優(yōu)美,含蓄蘊藉,情景交融;內(nèi)容上言情和詠物等,歸為婉約詞。分析了蘇軾婉約詞的特征:一是言情高遠 典雅。蘇軾擴大了言情詞的內(nèi)容,包括夫妻情、兄弟情、友人情、山水情等。二是詠物自然明快。蘇軾的詠物詞重在物態(tài)的刻畫描摹,表達抒情主人公 的情致,而且運用詠物的“離合”之法,在詠物中多有寄托。三是婉約中蘊涵曠達。正如宋胡寅在酒邊詞序中稱道蘇軾說:“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 ,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分析了蘇軾回文詞、集句詞和自題注明戲作的一些謔浪詞,指出了蘇軾謔浪詞的弊端。另外,又從對農(nóng)村自然風光和農(nóng)民生活圖畫的深情描寫,對 農(nóng)民形象的親切塑造和運用白描手法三個方面分析了蘇軾農(nóng)事詞的特點。 第三部分談蘇軾詞風格形成的原因及影響。 蘇軾豪放詞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歐陽修和柳永等人的影響;其次是蘇軾“自是一家”的有意創(chuàng)造;三是人生苦痛與釋道思想的影響。曠達超脫是面 對人生苦痛的一種心靈解脫和博大襟懷。蘇軾人生的苦痛非常人能比擬;其解脫之境界,襟懷之博大,更是常人不能比擬。這是蘇軾豪放詞曠達超脫的 一種重要原因。 蘇軾詞風格多樣性形成的原因,首先是緣于物質(zhì)世界多樣性統(tǒng)一的原理。從哲學的角度看,物質(zhì)世界既是多樣的,又是統(tǒng)一的。蘇軾作為物質(zhì)世界 的一分子,他本身的一切必定既是多樣的,又是統(tǒng)一的;其次是蘇軾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這是蘇軾豪放詞、婉約詞、謔浪詞、農(nóng)事詞等多種風格形 成的思想基礎;三是詞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 以曠達超脫為主的豪放詞是蘇軾詞風格的基調(diào),對后世的影響最大。蘇軾創(chuàng)作的婉約詞,拯救了婉約詞每況愈下的情勢,對后代婉約詞有深遠的影 響。蘇軾寫的農(nóng)事詞,開拓了詞的新領域。辛棄疾的農(nóng)事詞無論在題材的選擇上,還是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上都直接承繼了蘇軾的農(nóng)事詞,并且有所發(fā)展。 雖然在主導風格上,蘇軾詞是以曠達超脫為主的豪放風格,然而從整體上講,蘇軾詞風格的多樣性是不容忽視的。蘇軾對詞的貢獻值得相當肯定 ,但是類似謔浪詞的作品,雖不必過分指責,但“斷不可傲尤也”。 8.期刊論文 吳松山 論詞的文體風格 -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4,16(1) 詞作為一種異于詩、文的文體觀念,形成于晚唐,代表了詞體的成熟,確立了詞以婉約含蓄為特征的文體風格,后柳永的慢詞、蘇軾等人的豪 放詞是詞體風格在不同方面的衍生和變異,是文體自身發(fā)展變化的結果,豐富了詞的文體風格.然從詞的產(chǎn)生原因和發(fā)展過程來看,婉約含蓄仍是詞的總體 風格. 9.學位論文 王小榮 唐宋婉約詞研究 2005 本論文將唐宋婉約詞置于歷史文化視野的宏觀體系中,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層面來加以綜合審視,同時,依據(jù)文學自身發(fā)展與演進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 ,界說婉約詞的基本審美特征,并對婉約詞的演變進程大致分為四個時期予以“遠距離”與“近距離”的審美觀照。既宏觀上把握婉約詞在各時期所形 成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與藝術創(chuàng)作之間的相互關系,又在個案上以唐宋詞大家名家及其婉約詞為研究對象,探析不同時期的婉約詞在題材內(nèi)容、藝術風格、 創(chuàng)作手法及聲韻情調(diào)等方面所產(chǎn)生的審美意蘊,以期深入揭示詞體文學樣式獨特的美感特質(zhì)。這乃是詞學本體研究的核心問題。全文共分五章與結語部 分: 第一章論述婉約詞萌生的歷史文化淵源,從詞體的音樂性、地域文化以及文人創(chuàng)作心態(tài)三個層面溯源討流,并加以概括總結:倚聲填詞是婉約詞萌 生的直接因素;西蜀南唐文化的形成對婉約詞的“陰柔”特性產(chǎn)生了間接的作用和影響;社會歷史變遷又是文人創(chuàng)作心態(tài)轉變的重要因素。上述三個層 面構成了唐宋婉約詞研究的基本出發(fā)點。 第二章探討婉約詞所確立的范型。一方面是花間“冠冕”:溫庭筠與韋莊以各自的生活經(jīng)歷和審美情趣為婉約詞體式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石,并以 花間詞為審美對象,從題材內(nèi)容的香艷性與深婉的抒情性方面,總結婉約詞的藝術風貌;另一方面,與花間詞有所不同的是,以南唐馮延巳、 后主李煜詞為典型形象,揭示婉約詞蘊含著凄惻哀傷的抒情基調(diào)。尤其是李煜詞的藝術創(chuàng)作使婉約詞的抒情內(nèi)涵從男歡女愛、相思離別這類相對狹小的 個人情感圈子里,開始步入社會人生以及生命本體的多維情感空間,含思深沉,意味雋永。 第三章討論婉約詞在北宋歷史文化環(huán)境下的繼承和衍變,并分析婉約詞創(chuàng)作的藝術風貌和審美意蘊。北宋以汴京為中心城市經(jīng)濟的繁盛,士大夫文 人歌舞享樂的社會風尚及其獨重歌妓之傳唱這三個方面,對婉約詞得以繼承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重點考察以晏殊、歐陽修與晏幾道工于小令的藝 術創(chuàng)作上,他們并非是簡單地沿襲南唐五代詞風,而且形成了婉約詞獨具的藝術特色,顯示出婉約詞衍變的審美趨向。即以男女戀情為核心內(nèi)容的婉約 詞中,那些被理想化的佳人形象,不再是單一地表現(xiàn)男女戀情的忠貞持守,同時融入“多情士子”的情感生活與身世經(jīng)歷,蘊含著士大夫文人學士的性 情與襟懷。這兩種情思相互交融,含蓄而清雅,深摯而凄苦。同時,著重于柳永大量創(chuàng)制慢詞長調(diào),抒寫下層市井青樓女子的情感生活和愛情體驗,所 塑造的女性形象富有鮮活生命力,更能撫慰文人漂泊天涯、凄涼獨處的心靈創(chuàng)傷和情感寄托,詞在宋代雖視為“小道”、“末技”,文人們卻愈來愈離 不開它。 第四章探討婉約詞在北宋中后期至南、北宋之交進一步地深化與拓展,以蘇軾、李清照和周邦彥三位杰出詞人為重點研究對象,展示他們的詞體觀 念與創(chuàng)作實踐中“豪放”與“婉約”兩類對應物的交互激蕩與融合,對婉約詞的題材內(nèi)容、審美意蘊及其藝術形式等方面的深拓,頗有建樹。蘇軾的婉 約詞很有造詣,首先離不開蘇軾文化人格魅力。蘇軾文化人格的成因,與其卷入北宋文人的新舊黨爭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經(jīng)歷人生的幾重磨難之后得以 升華,對“以詩為詞”的創(chuàng)作觀念產(chǎn)生不容忽視的影響。蘇軾“以詩為詞”的詞學觀念,不僅對南宋以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詞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并且在 題材內(nèi)容與審美意蘊方面,深拓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婉約詞,使婉約詞的抒情內(nèi)涵由最初單一的男女情愛出發(fā),漸次滲透與融入文人學士的品性、修養(yǎng)與襟 懷等情感層面,進而體悟世事人生,增強了社會生活的時代感,最終成為情感體驗的多維審美空間,這也正是蘇軾婉約詞的藝術魅力所在。在由男性詞 人群體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宋代詞壇上,李清照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細膩而敏銳的情感藝術,由“男子而作閨音”到“閨音”發(fā)自女性自身,尋求自己的“話 語權”,并深切感受和抒寫了宋代政局動亂中人事滄桑之感與身世沉淪之嘆。李清照以女性文人的獨特身份在詞作中塑造女性的自我形象,展示身處特 定社會歷史境遇中的女性真實而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區(qū)別于男性文人性別視角的獨特的情感審美價值,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李清照對婉約詞的獨特貢獻。 周邦彥對婉約詞的“集大成”,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所體現(xiàn)的藝術成就:精通音樂,熟解聲律;講究曲折回環(huán)的結構,縝密典麗的詞章;沉郁感傷的 抒情基調(diào)。需要指出的是,周邦彥婉約詞不僅有高超的藝術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