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熱輻射第5節(jié)).ppt_第1頁
ANSYS(熱輻射第5節(jié)).ppt_第2頁
ANSYS(熱輻射第5節(jié)).ppt_第3頁
ANSYS(熱輻射第5節(jié)).ppt_第4頁
ANSYS(熱輻射第5節(jié)).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5 熱輻射分析,2,5 熱輻射分析,5.1 熱輻射分析簡介 輻射是一種通過電磁波傳遞能量的方式。電磁波以光速傳播且無需任何介質(zhì)。熱輻射僅為電磁波譜中的一小段。因?yàn)橛捎跓彷椛湟鸬臒崃髋c物體表面絕對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因此熱輻射分析是高度非線性的。 輻射熱傳遞是通過電磁波傳遞熱能的方法。熱輻射的電磁波波長為0.1 到 100 mm。,3,不象其他熱傳遞方式需要介質(zhì),輻射在真空中(如外層空間)效率最高。 對于半透明體(如玻璃), 輻射是三維實(shí)體現(xiàn)象,因?yàn)檩椛鋸捏w中發(fā)散出。 對于不透明體,輻射主要是平面現(xiàn)象因?yàn)閹缀跛袃?nèi)部輻射都被實(shí)體吸收了。 ANSYS 可以模擬不透明體間的輻射,所以我們將討論范圍限制在平面輻射現(xiàn)象上。,4,平面總發(fā)射率, 是平面在所有方向使用所有波長發(fā)射熱的能力。這是一個(gè)無量綱數(shù)值。 平面在所有方向用所有波長發(fā)射的總能量 (熱流單位) 由施蒂芬-波斯曼定律確定:,5,平面可以理想化為散射或反射裝置。散射裝置會將輻射均勻反射到所有方向,而不管輻射源的方位: 通常情況下,平面可以被理想化為散射或反射面。反射平面會將輻射以近乎鏡象的方式反射: 沒有實(shí)際的平面是真正的散射或反射面。比較灰暗的平面接近散射面,高度拋光的平面接近反射面。,6,為了簡化計(jì)算,平面的輻射特性可以在所有的波長和方向平均。因此,在散射和反射平面之間沒有差別。 兩平面間的輻射熱傳遞與它們平面絕對溫度差的四次方成正比:,7,1.黑體 黑體是理想化的平面,用來與實(shí)際平面進(jìn)行比較。 黑體的特性: 黑體吸收所有的偶然輻射 (沒有反射), 不管波長和方向。 黑體為純粹的發(fā)射器。對于給定的波長和溫度,沒有平面比黑體發(fā)射更多的能量。 黑體是純粹的散射發(fā)射器; 輻射在所有方向均一致。 因此,對于黑體: B =B = 1,8,.灰體 實(shí)際平面叫做“灰體”因?yàn)樗麄儾幌蠛隗w。 3.ANSYS和輻射 ANSYS中關(guān)于輻射的重要假設(shè)和方法: ANSYS 認(rèn)為輻射是平面現(xiàn)象,因此適合用不透明平面建模。 ANSYS 不直接計(jì)入平面反射率??紤]到效率,假設(shè)平面吸收率和發(fā)射率相等 (a = ) 。因此,只有發(fā)射率特性需要在ANSYS輻射分析中定義。 ANSYS 不自動計(jì)入發(fā)射率的方向特性,也不允許發(fā)射率定義隨波長變化。發(fā)射率可以在某些單元中定義為溫度的函數(shù)。,9,到此為止我們只討論了單獨(dú)的輻射平面。但是,在研究實(shí)際問題時(shí),我們通常要考慮多個(gè)輻射平面的相互作用。要考慮的平面越多,問題越復(fù)雜:,10,4.形狀因子 “形狀因子”由相互輻射的兩個(gè)平面(i和j)定義。它的定義是由于從一個(gè)平面(i)發(fā)射的輻射能偶然施加到另一個(gè)平面(j)上而得到。 兩個(gè)平面的形狀因子是面積,方向和距離的函數(shù)。 Ai、Aj表示表面I與表面J的面積,表示面單元dAi與面單元dAj之間的距離,i表示面單元dAj的法線Nj與兩面但與連線的夾角,Ni表示面單元dAi的法線;Nj表示面單元dAj的法線,11,12,角系數(shù)Fij具有以下特征: 與面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與cosi成正比,在i=0時(shí)表面I輻射出最大的熱量。 與cosj成正比,在j=0時(shí)表面I輻射出最大的熱量。,13,若兩表面彼此“看不見”(即cosi=0且cosj),則彼此的角系數(shù)等于0; 根據(jù)相互作何用原理,從任何平面發(fā)射的能量必須守恒,對于任意兩表面均有AiFij= Aj Fji 熱輻射計(jì)算方程: 兩個(gè)表面之間的熱輻射計(jì)算公式為:,14,上式中各參量的物理意義如下: Q:表面I的傳熱率 :Stefan-Bolzman常數(shù) :有效熱輻射率; :表面I的面積;、 :表面I與表面J的絕對溫度值。,、,15,5.2 熱輻射問題分析 ANSYS提供了三種方法分析熱輻射問題: (1)用LINK31,輻射線單元,分析兩個(gè)點(diǎn)或多對點(diǎn)之間的熱輻射 (2)用表面效應(yīng)單元SURF19 或SURF22,分析點(diǎn)對面的熱輻射 (3)用AUX12,熱輻射矩陣生成器,分析面與面之間的熱輻射 以上三種方法既可用于穩(wěn)態(tài)熱分析,也可用于瞬態(tài)傳熱分析。,16,1.點(diǎn)-點(diǎn)問題 模擬兩節(jié)點(diǎn)或多對節(jié)點(diǎn)的熱輻射問題時(shí),應(yīng)使用熱輻射線單元LINK31。LINK31作為兩節(jié)點(diǎn)非線性單元可以計(jì)算兩點(diǎn)之間因輻射引起的熱交換。使用此單元需指明以下常數(shù): 有效的輻射表面面積 角系數(shù) 輻射率 Stefan-bolzmann常數(shù)。,17,2.點(diǎn)-面問題 模擬點(diǎn)面之間的熱輻射問題,通常采用表面效應(yīng)單元-SURF151和SURF152。其中SURF151用于2D單元和SURF152用于3D單元。 表面效應(yīng)單元利用實(shí)體表面的節(jié)點(diǎn)形成單元,并且直接覆蓋在實(shí)體單元的表面。使用表面效應(yīng)單元可以更,18,靈活的在實(shí)體表面施加熱載荷。例如,熱流密度與對流可以施加在同一外表面,但ANSYS在計(jì)算過程中僅讀取最后施加的面載荷進(jìn)行計(jì)算。為避免ANSYS只讀取一種載荷,可以利用實(shí)體單元承受熱流密度,而表面效應(yīng)單元承受對流載荷。,19,SURF151 實(shí)常數(shù):FORMF(角系數(shù))、SBCONST(Stefan-Bolzmann常數(shù)) 材料屬性:DENS(密度)、EMIS(輻射率) 表面載荷:對流、熱流密度。 體載荷:生熱率,20,SURF152 實(shí)常數(shù):FORMF(角系數(shù))、SBCONST(Stefan-Bolzmann常數(shù)) 材料屬性:DENS(密度)、EMIS(輻射率) 表面載荷:對流、熱流密度。 體載荷:生熱率,21,注意: 熱輻射分析要注意溫度的單位制,因?yàn)橛?jì)算熱輻射使用的溫度單位是絕對溫度。如果在加載時(shí)使用的是華氏溫度,就要設(shè)置460 的差值;如果為攝氏溫度,差值為273。,22,3.使用LINK31 單元的注意事項(xiàng) LINK31 是一個(gè)兩節(jié)點(diǎn)非線性線單元,用于計(jì)算由輻射引起的兩點(diǎn)之間的熱傳遞。此單元要求鍵入如下的實(shí)常數(shù): 有效的熱輻射面積 形狀系數(shù) 輻射率 Stefan-Boltzmann常數(shù),23,4.使用表面效應(yīng)單元的注意事項(xiàng) 表面效應(yīng)單元可以方便地分析點(diǎn)與面之間的輻射傳熱。SURF19 用于兩維模型,SURF22 用于三維模型。單元應(yīng)設(shè)置為包含輻射KEYOPT(9)。,24,5.使用AUX12輻射矩陣生成器 此方法用于計(jì)算多個(gè)輻射面之間的輻射傳熱。這種方法生成輻射面之間形狀系數(shù)矩陣,并將此矩陣作為超單元用于熱分析。 AUX12 方法由三個(gè)步驟組成,即首先定義輻射面,然后生成輻射矩陣,最后在熱分析中使用輻射矩陣。下面介紹使用AUX12 求解熱輻射問題的步驟:,25,(1)定義輻射面 首先建立有限元模型 在輻射面上覆蓋一層SHELL57輻射面往往是3D模型中的面或2D模型中的邊,因此在輻射表面用SHELL57(3D)或LINK32(2D)劃分網(wǎng)格。最好的方法是先選擇輻射表面的節(jié)點(diǎn),然后用如下方法創(chuàng)建SHELL57 或LINK32 單元: 命令:ESURF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Elements Surf/Contact Surf -suf General Surface,26,注意: 輻射面上的SHELL57 或LINK32 單元與節(jié)點(diǎn)必須與實(shí)體單元相吻合,否則計(jì)算的結(jié)果是不正確的。 生成的SHELL57 或LINK32 單元的取向也很重要。AUX12 假定輻射的方向是SHELL57 的+Z 向或LINK32 的+Y 向。因此在生成SHELL57 或LJNK32 單元時(shí)要注意節(jié)點(diǎn)的排列順序。 如果所分析的系統(tǒng)是開放的,即一個(gè)面所輻射的熱能未被模型中其它的面吸收,則必須定義一個(gè)空間節(jié)點(diǎn),用于吸收損失的輻射熱量。這個(gè)節(jié)點(diǎn)的位置是任意的。對于封閉的系統(tǒng),不應(yīng)定義空間節(jié)點(diǎn)。,27,(2)生成輻射矩陣 生成輻射矩陣首先需要進(jìn)入AUX12,然后選擇所需節(jié)點(diǎn)和單元,確定模型的維數(shù)。 進(jìn)入AUX12 命令:/AUX12 GUI:Main Menu Radiation Matrix 選擇組成輻射面的節(jié)點(diǎn)和單元 比較方便的方法是根據(jù)單元類型選擇單元,并選擇單元上的節(jié)點(diǎn)。 確定模型是3D 還是2D 命令:GEOM,28,GUI:Main Menu Radiation Matrix Other Setting AUX12 用不同的算法計(jì)算2D 或3D 模型的形狀系數(shù)。AUX12 默認(rèn)為3D。2D 分為純平面或軸對稱,默認(rèn)為純平面。 定義每個(gè)輻射面的輻射率 命令:EMIS GUI:Main Menu Radiation Matrix Emissivities 輻射面的輻射率ANSYS 默認(rèn)為1。 定義Stefan-Boltzmann 常數(shù) 命令:STEF GUI:Main Menu Radiation Matrix Other Settings Stefan-Boltzmann 常數(shù),29,(3)確定狀系數(shù) 命令:VTYPE GUI:Main Menu Radiation Matrix Write Matrix 用什么方式計(jì)算形形狀系數(shù),ANSYS 提供兩種選擇,即選擇是隱藏還是非隱藏方法。非隱藏方法計(jì)算每兩個(gè)單元之間的形狀系數(shù),無論它們之間有無障礙;隱藏方法默認(rèn))用一種隱藏線算法判斷兩輻射面之間是否“可見”,如果可見則計(jì)算形狀系,30,(4)定義空間節(jié)點(diǎn): 命令:SPACE GUI:Main Menu Radiation Matrix Other Settings 如為開放系統(tǒng). (5)計(jì)算輻射矩陣并寫入jobename.sub 文件 命令:WRITE GUI:Main Menu Radiation Matrix Write Matrix (6) 選擇所有的節(jié)點(diǎn)和單元,31,5.3 熱輻射問題分析1,1.問題描述 如圖所示一黑體,表面積1m2,形狀系數(shù)和輻射率為1,溫度為2000,周圍環(huán)境溫度為0,求黑體的輻射熱流率。 黑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32,2.問題分析 選擇LINK31熱輻射單元進(jìn)行求解。 3.建立模型 (1)過慮菜單 簡化菜單(過慮菜單)操作如下: GUI:Main Menu Referenc 在彈出的Referenc for GUI Filtering對話框中,選擇 Thermal。單擊OK。 命令:/COM,Thermal,33,(2)選擇單元 選擇熱分析單元,操作如下: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 選擇Thermal Link3D radiation 31選項(xiàng),在Element type reference number 文本框中輸入如1。,34,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Real contantsAdd/edit/delete 命令,點(diǎn)擊Add按鈕,在Element type for real contants對話框,單擊OK按鈕,進(jìn)行如圖設(shè)置,35,(3)建立模型 首先進(jìn)入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對話框,操作如下: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nodeson active cs 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在Node Numbers 文本框中輸入1,在X,Y,Z文本框中依次輸入0、0、0。 點(diǎn)擊Apply按鈕,在Node Numbers 文本框中輸入2,在X,Y,Z文本框中依次輸入0、0、0。,36,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ElementAuto NumberedThru Nodes,出現(xiàn)Element from nodes菜單,在文本框中輸入1,2,單擊OK。 UnitityFileSave as命令 進(jìn)行存盤。,37,4.加載求解,選擇Transient分析,操作如下: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Loads Analysis Type New Analysis 選擇Steady-state 分析,單擊OK。 進(jìn)入Time and time Step Optios 對話框,操作如下: GUI:Main Menu Solution Load Step Opts Time/Frequenc Time Time Step命令,進(jìn)行如下圖設(shè)置,38,39,擇GUI:Main Menu Solution Radiation OptsSolution Opt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里在STEF文本框中輸入5.6E-8,在Toffset 文本框中輸入273,其余選項(xiàng)采用默認(rèn)設(shè)置,如下圖所示,單擊OK關(guān)閉對話框。 GUI:Main Menu SolutionDefine loads applythermal temperatureon nodes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在文本框中輸入1,在Lab2 DOFs to be constrained列表框中選擇TEMP選項(xiàng),在Value Load Temp Value文本框中輸入2000,單擊OK。,40,GUI:Main Menu SolutionDefine loads applythermal temperatureon nodes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在文本框中輸入2,在Lab2 DOFs to be constrained列表框中選擇TEMP選項(xiàng),在Value Load Temp Value文本框中輸入0,單擊OK。 GUI:Main Menu Solutionsolve Current LS命令,單擊OK,進(jìn)行求解。,41,42,查看求解結(jié)果 GUI: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Read resultlast set GUI: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list resultsReaction Solu。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在Lab Item to be listed 對話框中選擇 Heat flow Heat選項(xiàng)。單擊OK。,43,6.命令流文件 /Filename, exercise1 /title, radiant energy emission Keyw PR_THERM,1 /PREP7 ET,1,LINK32 R,1,1,1,1 N,1 N,2 E,1,2 ALLSEL FINISH /SOLU,44,ANTYPE,STATIC TIME,1 AUTOTS,ON KBC,1 STEF, 5.67e-8 TOFFSET,273 D,1,TEMP,2000 D,2,TEMP,0 SOLVE FINISH /POST1 SET,LAST PRRSOL FINISH /EXIT,45,5.4 熱輻射問題分析2,1.問題描述 兩個(gè)等長度的同軸長圓柱體,截面如圖所示,內(nèi)外圓柱體的初始溫度分別為1000、100,兩者之間的輻射率為1,兩圓柱體的材料性能參數(shù)如表所示,求兩圓柱體間的輻射熱流率。,46,20,40,80,100,47,48,2.問題分析 該問題為平面熱輻射問題,整個(gè)熱輻射問題為封閉系統(tǒng),不需設(shè)置空間節(jié)點(diǎn),在計(jì)算過程中使用AUX12輻射矩陣生成器,選擇PLANE55 熱分析單元,進(jìn)行求解。,49,3.建立模型 (1)過濾菜單 簡化菜單(過濾菜單)操作如下: GUI:Main Menu Referenc 在彈出的Referenc for GUI Filtering對話框中,選擇 Thermal。單擊OK。 命令:/COM,Thermal,50,(2) 選擇單元 選擇熱分析單元,操作如下: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 選擇Thermal SolidQuad 4node 55選項(xiàng),在Element type reference number 文本框中輸入如1。 點(diǎn)擊OK,51,(3)定義材料性能參數(shù)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命令,出現(xiàn)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 對話框。 在彈出的定義材料熱傳導(dǎo)率對話框中的KXX 欄鍵入“70”。 命令:MPDATA,KXX,1,70,52,(4)定義密度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Thermal Density 在彈出密度定義對話框中的DENS欄鍵入“7800”。 命令:MPDATA,DENS,1, 7800,53,(5)定義比熱容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Thermal Specific Heat 在彈出的定義比熱容對話框中的C欄鍵入“480”。 命令:MPDATA,C,1,480,54,(6) 定義材料2的材料特性 在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 對話框上單擊Material New Model 命令Define Material ID 對話框,在文本框中輸入2,單擊OK。 定義材料熱傳導(dǎo)率對話框中的KXX 欄鍵入“70”。 命令:MPDATA,KXX,2,70,55,(7)定義密度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Thermal Density 在彈出密度定義對話框中的DENS欄鍵入“1000”。 命令:MPDATA,DENS,2, 1000 (8)定義比熱容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Thermal Specific Heat 在彈出的定義比熱容對話框中的C欄鍵入“350”。 命令:MPDATA,C,2,350,56,4.建立實(shí)體模型,(1)幾何模型 GUI: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Areas Circle Partial Annulus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進(jìn)行如下設(shè)置:WPX=0,WPY=0,Rad-1=0.1,Theta-1=0, Rad-2=0.2,Theta-2=90。 單擊Apply,進(jìn)行如下設(shè)置:WPX=0,WPY=0,Rad-1=0.4,Theta-1=0, Rad-2=0.5,Theta-2=90。,57,(2)網(wǎng)格劃分 在設(shè)定網(wǎng)格尺寸參數(shù),操作如下: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 Size CntrlsManualSize Lines Picked Lines 在 Element Size On 菜單中選擇線2、4 在Element Size On Picked Lines 對話框中,在NDIV 文本框中輸入“5”,單擊OK,58,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 Size CntrlsManualSize Lines Picked Lines 在 Element Size On 菜單中選擇線1、3,在Element Size On Picked Lines 對話框中,在NDIV 文本框中輸入“10”,單擊OK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 Size CntrlsManualSize Lines Picked Lines,59,在 Element Size On 菜單中選擇線6、8,在Element Size On Picked Lines 對話框中,在NDIV 文本框中輸入“6”,單擊OK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 Size CntrlsManualSize Lines Picked Lines 在 Element Size On 菜單中選擇線5、7,在Element Size On Picked Lines 對話框中,在NDIV 文本框中輸入“30”,單擊OK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 Size CntrlsManualSize Lines Picked Lines,60,(3) 網(wǎng)格劃分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Mesh Tool,出現(xiàn)Mesh Tool菜單,在shape選項(xiàng)組中選中Quad和Mapped選項(xiàng),單擊Mesh,出現(xiàn)Mesh Areas,在文本框中輸入1,單擊OK。 GUI:Utility Menu Select Everything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Mesh attributes Default attribs,出現(xiàn)Meshing attributes 菜單,在MAT下拉列表框中選擇2,單擊OK.,61,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Mesh Tool,出現(xiàn)Mesh Tool菜單,單擊Mesh,出現(xiàn)Mesh Areas,在文本框中輸入2,單擊OK。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ReflectAreas 命令,出現(xiàn)Reflect Areas菜單,單擊Pick All 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Y-Z Plane X 單選按鈕,在NOELEM下拉列表框中選擇Areas and mesh選項(xiàng),在IMOVE下拉列表框中選擇Copied選項(xiàng),單擊OK。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ReflectAreas 命令,出現(xiàn)Reflect Areas菜單,單擊Pick All 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X-Z Plane Y 單選按鈕,其余采用默認(rèn)值,單擊OK。 注意:以上兩步間不能采用Apply 按鈕過渡,62,GUI:Main Menu Numbering Ctrls Merge Items 命令,出現(xiàn)Merge Coincident or Equivalently Defined Items 對話框,在Label Type of Item to be merge 在下拉列表框中選擇Keypoints選項(xiàng),單擊OK。 選擇UTILITY MenuSelect everythying 命令。,63,生成AUX12輻射矩陣 選擇Main Menu Radiation Opt Radiosity MethSolution Opt命令,出現(xiàn)Radiation Solution Options對話框,在STEF 文本框中輸入5.67E-8,在TOFFSET文本框中輸入0.001,在SPCTEMP/SPCNOD下拉列表框中選擇temperature選擇,在Value文本框中輸入20,其余采用默認(rèn)值,單擊OK。如圖所示,64,65,加載求解 (1)選擇Transient分析,操作如下: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 Loads Analysis Type New Analysis 選擇Steady-state 分析,單擊OK。 GUI:Main Menu SolutionDefine loads applythermalradiationon lines命令,出現(xiàn)Apply RDSF on lines 菜單,在文本框中輸入1、7、9、15、17、23、25、31,單擊Ok按鈕,出現(xiàn)Apply RDSF on lines 對話框,在VALUE Emissivity文本框中輸入1,在VALUE2的文本框中輸入1,單擊OK。,66,GUI:Main Menu SolutionDefine loads applythermaltemperatureon lines,出現(xiàn)Apply TEMP on lines 菜單,在文本框中輸入5、13、21、29,單擊Ok按鈕,出現(xiàn)Apply TEMP on lines對話框,在LAB2列表框中選擇TEMP,在VALUE文本框中輸入“100”,選擇KEXPND選項(xiàng),使其狀態(tài)為“Yes” GUI:Main Menu SolutionDefine loads applythermaltemperatureon lines,出現(xiàn)Apply TEMP on lines 菜單,在文本框中輸入3、11、19、27,單擊Ok按鈕,出現(xiàn)Apply TEMP on lines對話框,在LAB2列表框中選擇TEMP,在VALUE文本框中輸入“1000”,選擇KEXPND選項(xiàng),使其狀態(tài)為“Yes”。,67,68,選擇UTILITY MenuSelect everythying 命令。 GUI:Main Menu Solution Load Step Opts Time/Frequenc Time Time Step命令,進(jìn)行如下圖設(shè)置 GUI:Main Menu Solutionsolve Current LS命令,單擊OK,進(jìn)行求解。,69,70,6.查看求解結(jié)果,(1) GUI: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Read resultlast set Utility Menu SelectEntities 命令,在對話框中選擇Element選擇,在第2個(gè)下拉列表框中選擇By Attributes 選項(xiàng),在第3個(gè)下拉列表框中選擇Material num單選按鈕,在Min,Max,Inc 文本框中輸入1 ,在第5個(gè)下拉列表框中選擇From Full單選按鈕,如下圖所示 Utility Menu SelectEntities 命令,在對話框中選擇Nodes選擇,在第2個(gè)下拉列表框中選擇Attached to 選項(xiàng),在第3個(gè)下拉列表框中選擇Elements單選按鈕,在第4個(gè)選項(xiàng)組中選擇From Full,如下圖所示,71,72,GUI: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選擇“Nodal temperature”選項(xiàng),單擊OK。溫度場等值線圖,如圖所示,73,74,Utility Menu SelectEntities 命令,在對話框中選擇Nodes選擇,在第2個(gè)下拉列表框中選擇Attached to 選項(xiàng),在第3個(gè)下拉列表框中選擇Elements單選按鈕,在第4個(gè)選項(xiàng)組中選擇From Full。 UI: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選擇“Nodal temperature”選項(xiàng),單擊OK。溫度場等值線圖,如圖所示,75,76,(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